《中醫基礎理論Z》期末復習名詞解釋及問答題20221020全_第1頁
《中醫基礎理論Z》期末復習名詞解釋及問答題20221020全_第2頁
《中醫基礎理論Z》期末復習名詞解釋及問答題20221020全_第3頁
《中醫基礎理論Z》期末復習名詞解釋及問答題20221020全_第4頁
《中醫基礎理論Z》期末復習名詞解釋及問答題20221020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10/10二、解詞1、證候:是指疾病開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關系。2、陰陽轉化:是指陰陽對立的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3、經別:經別是別行的正經. 4、六淫: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性致病因素的總稱。5、治那么:即治療疾病的原那么和法那么。6、同病異治:同一種疾病,由于發病的時間、地區以及患者機體的反響性不同,或處于不同的開展階段,所以表現的證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樣。7、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范疇。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事物,

2、又可用以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8、經絡: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表里、上下、內外,調節人體內各局部功能活動的通路。是人體特有的組織結構和聯絡系統。9、孫絡:是最細小的絡脈,?素問?氣血論?稱其有“溢奇邪、“通榮衛的作用。從別絡分出的細小絡脈稱為“孫絡。10、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特點,來考慮治療用藥的原那么,即是“因地制宜是指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特點來制定適宜的治療用藥的原那么。由于地區不同,氣候條件及生活習慣各異,人的生理特性和病變特點也不盡相同,所以在治療用藥時應根據當地環境及生活習慣而有所變化。11、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

3、行。12、奇恒之府:是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合稱,其形態空腔為腑,但功能藏精氣似臟,故稱奇恒之腑。13、浮絡:是循行于人體淺表部位而常浮現的經脈。14、正氣:是指人體的機能活動(包括臟腑、經絡、氣血等功能)和抗病、康復能力,簡稱為“正。15、因人制宜: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及生活習慣等不同特點,來考慮其治療用藥的原那么。16、藏象:藏,是指藏于軀體內的臟腑組織器官;象,指表現于外部的生理、病理現象。藏象,即指藏于體內的臟器及其表現于外的生理、病理現象。17、津液:津液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物質。18、皮部:是指體表的皮膚按經絡循行分布部位分區。1

4、9、癘氣:癘氣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病邪。20、既病防變:防病于未然,是最理想的愿望和目的,但假設疾病已經發生,那么應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防止疾病的開展與轉變。21、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22、相乘:乘,即以強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對被克“一行的克制太過,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異常相克反響,稱為“相乘。23、血液:血是行于脈內的紅色液態樣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物質之一。其主要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具有營養和滋潤全身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又是

5、神的物質根底。24、痰飲:痰飲是機體水液代謝失常所形成的病理產物。25、反治:是指順從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從治。就是通過分析臨床病癥和體征,辨明其病變本質的寒熱虛實,順從疾病假象而治。26、奇經八脈:奇經八脈是指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八條經脈的統稱。由于其與臟腑無直接的絡屬關系,相互之間沒有表里陰陽的配屬關系,且分布不像十二經脈那樣規那么,故稱“奇經27、陰中求陽:治療陽虛證時,在助陽劑中,適當佐以滋陰藥,即謂“陰中求陽。28、陰損及陽:由于陰精虧損而累及陽氣化生缺乏,與“陰虛陽亢的病理不同。29、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對其“所勝行的過度克制和制

6、約,又稱“倍克。30、水火既濟:心在五行屬火,居于上焦而屬陽,生理上,心火不斷下助腎陽,幫助腎陽溫化腎水,使腎水不寒;腎在五行屬水,居于下焦而屬陰,生理上,腎水不斷上濟心陰,幫助心陰制約心陽,使心火不亢。心腎之間陰陽水火在生理上的升降協調關系,稱為“心腎相交,也稱“水火既濟。31、水火相濟:生理學名詞。系借用五行學說中關于水與火的生克關系,來比喻心火與腎水、腎陰與腎陽的相互關系。32、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物質。33、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分出,深入軀體深部,循行于胸、腹及頭部的重要支脈。34、瘀血:因血液運行不暢而阻滯于脈中,或溢于脈外,凝聚于某一局部而形成的病理產物。35、陰中

7、求陽:在補陽的根底上,配伍補陰,治療陽虛的一種方法。36、治那么: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法那么,包括治療原那么和方法兩個內容。三、問答題1、舉例說明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1同病異治概念:是指同一疾病,因發病的時間、地域不同,或機體的反響性不同,或疾病處于不同的開展階段,那么所反映出來的證候不同,因而可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如麻疹在其不同的階段,那么屬不同的證候,初期12天疹未出透,治當發表透疹;中期24天肺熱明顯,治當清解肺熱;恢復期47天余熱未盡,肺胃陰傷,治當養陰清熱。春季感冒,多為風熱,宜用辛涼解表;夏季感冒,多暑濕,宜用清暑化濕;冬季感冒,多為風寒宜用辛溫解表2異病同治概念:是指不同疾病,在其開

8、展過程中出現性質相同的證候,那么可采相同的治療方法。如久痢、脫肛、子宮下垂、腎下垂、胃下垂等,是不同的病,如果均表現為中氣下陷證,就可以用升提中氣的方法治療。2、何謂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律是什么。相生即化生、變化;相克即制約、克制。五行相生相克是指五行之間相互生化、相互制約,以維持平衡協調的關系。五行中的每一行都存在著“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聯系,五行之間,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形成了五行間既相互生化,又相互制約的“制化關系,沒有生,就不能維持正常協調叛的變化與開展。只有“化中有制“制中有化,才能維持和促進食物相對的平衡協調和開展變化。3、試用五行學說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9、。五行學說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包括了按相生關系傳變和按相克關系傳變兩個方面。五臟病變按相生關系傳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兩個方面。母病及子,是指疾病的傳變,從母臟傳及子臟。如腎病及肝。子病犯母,又稱“子盜母氣,是指疾病的傳變次序,從子臟傳及母臟。如心病犯肝五臟病變按相克關系傳變包括“相乘和“相侮兩個方面。相乘,是相克太過引起的傳變。如“木旺乘土和“土虛木乘。相侮,又稱反侮,反向克制引起的傳變。如“木火刑金、 “土虛水侮。4、何謂肺主治節?肺主治節表達在哪四個方面。肺主治節是指肺為相傅之官,能夠輔佐心君治理和調節全身氣血津液的運行及各臟腑組織生理功能活動。肺的治節作用,主要表達于四個方面

10、,一是肺主呼吸,治理、調節人體的呼吸運動,使呼吸運動得以有節奏地進行;二是隨著肺的呼吸運動,治理、調節全身的氣機,調節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三是輔助心臟,推動和調節血液的運行;四是肺主宣降,通調水道,治理和調節津液的輸布和排泄。肺主治節,實際上是對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5、肺與腎兩臟在生理上有何聯系?肺與腎關系,主要表現在呼吸運動、水液代謝和金水相生三個方面。a、在水液代謝方面,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臟,肺的宣發肅降,通調水道,有賴于腎的蒸騰氣化,腎的主水功能,亦依賴肺的正常宣降和通調水道。肺腎協調,水液代謝正常;b、在呼吸方面,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人體的呼吸運動,雖由肺主,但需要腎的納

11、氣作用協助,從而保證呼吸的正常進行;c、陰液方面,腎陰為諸陰之本,腎陰上滋肺陰,肺陰下濟腎陰,肺腎之陰相互滋養,即“金水相生。6、血液運行與哪幾個臟關系密切?為什么?血液的正常運行與心、肝、脾、肺四臟的功能活動關系密切。其中心主血脈,心臟的推動是血液運行的最根本動力,其中心環節為心氣、朝百脈、產生宗氣,入心貫脈推動血行。肺調節氣機,促進血液運行。肝主疏泄而藏血,調節血量,疏泄氣機,調暢經脈,保障血行暢通無阻。脾統血,使血液循環而行,不逸出脈外。總之,這四臟對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起著重要的協同作用。7、試述暑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為熾熱之氣所化,熾熱屬陽,故屬陽邪。炎熱是指溫

12、熱上炎,所以暑邪傷人,多出現一系列陽熱病癥,如高熱、心煩、面赤、煩躁、脈象洪大燈,稱為傷暑或暑熱。2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暑為陽邪,陽性升發,暑邪侵犯人體,直入氣分,可致腠理開泄,迫津外泄,所以暑邪侵犯人體可引起大汗出。汗為津液所化,汗出過多,那么耗傷津液,津液虧損,可出現口渴喜飲,尿赤缺少等。由于津能載氣,在大量汗出的同時,氣隨汗泄,引起氣虛,可出現氣短乏力,聲低懶言等。3暑多挾濕:是指暑邪侵犯人體容易兼夾濕邪。盛夏之季,氣候炎熱,雨水較多,熱蒸濕動,濕邪彌漫,故暑邪為病,常兼夾濕邪侵犯人體。其臨床表現,除發熱,心煩,口渴喜飲等暑邪致病的病癥外,常兼見四肢困倦,胸悶嘔惡,脘痞腹脹,大便溏瀉不爽

13、等濕阻病癥。8、試述濕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濕邪致病多見于長夏季節發。另外,久居濕地、涉水淋雨或長期水下作業,也易患濕病。濕邪病分為內濕合外濕。內濕是指脾失健運、水濕停聚、濕由內生所形成的病理變化。外濕那么多由氣候潮濕、濕邪侵入人體所致。致病特點如下:1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濕性類水,水為陰之征兆,故屬陰邪。所以陰勝那么陽病,濕邪侵犯人體,最易損傷陽氣。病癥有腹瀉、尿少、水腫、腹水等病癥。2濕性重濁:重即沉重或重著之意。濕性重是指濕邪侵犯人體,易引起帶有沉重感的病癥。如頭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懶沉重等。濕邪偏盛所致的痹證,以關節疼痛重著為特點,稱為“著痹或“濕痹。濁即穢濁或混濁之意。

14、濕性濁是指濕病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多穢濁不清。如面垢眵多、大便溏瀉、下痢粘液膿血、小便渾濁、婦女白帶過多、濕疹浸淫流水等。3濕性粘滯:粘滯,即粘膩停滯。濕性粘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指濕病患者分泌物、排泄物的排出多粘滯不爽,如小便不暢,大便不爽等。二是指濕邪為病多纏綿難愈,病程較長或反復發作,如濕痹、濕疹、濕溫等。4濕性趨下,易襲陰位:陰位是指二陰和下肢。濕邪為病多見下部的病癥。如淋濁、帶下、泄痢等病證,也多由濕邪下注所致。9、試述熾熱邪氣的性質及致病特點。1熾熱為陽邪,其性炎上:熾熱之性,燔灼焚焰,升騰向上,故屬陽邪。熾熱傷人,多見高熱、惡熱、汗出、脈洪數等癥。因其炎上,故熾熱陽邪常可上

15、炎擾亂神明,出現心煩失眠,狂躁妄動,神昏譫語等癥。熾熱病癥,亦多表現在人體的頭面部位,如心火上炎出現口舌生瘡,肝火上炎出現目赤腫痛,胃火上炎可出現齒齦腫痛。2火易傷津耗氣:傷津是指損傷津液。熾熱之邪,侵襲人體,迫津外泄,消灼陰液,使人體陰津耗傷,出現口渴喜飲,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津傷之癥。耗氣是指損傷氣。熾熱之邪,侵襲人體,陽熱亢盛,“壯火食氣,易于傷氣,出現氣短乏力,懶言聲低等。3火易生風動血:生風又稱動風,是指以動搖不定病癥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理變化。熾熱之邪侵襲人體,燔灼肝經,劫耗陰液,筋脈失養,致肝風內動,稱為“熱極生風,臨床表現為高熱,神昏譫語,四肢抽搐,目睛上視,頸項強直,

16、角弓反張等。動血是指引起出血,熾熱之邪侵入血中,迫血妄行,灼傷脈絡,可引起各種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膚發斑及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4火易致腫瘍:熾熱之邪入于血分,聚于局部,腐蝕血肉,致血腐肉爛,可發為癰腫瘡瘍。5熾熱易擾心神:熾熱與心相應,心藏神,故熾熱邪氣侵犯人體,易擾亂心神,引起神志不安,煩躁,或譫妄發狂,或昏迷等。10、試述內傷七情的性質及致病特點?七情是指怒、喜、憂、思、悲、恐、驚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是人體的生理和心里活動對外界環境刺激的不同相應,屬于人人皆有的情緒體驗。七情致病特點:一是直接傷及內臟,成其易導致心、肝、脾三臟病變。因心主神,為五臟六腑之主,故七情致病皆由心

17、發。二是影響臟腑氣機,導致氣血運行紊亂,如怒那么氣上,喜那么氣緩,悲那么氣消,恐那么氣下,驚那么氣結。三是影響病情變化,許多疾病,當患者有劇烈情志波動時,往往會使病情加重或急劇變化。11、何謂扶正、祛邪?扶正祛邪的具體應用有幾個方面?扶正,即是扶助正氣,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邪能力。正復邪自祛。祛邪,即是祛除病邪,邪去正自安。運用扶正祛邪的治那么,要注意“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具體應用有五個方面。1扶正:扶正是指單用扶正的方法。適應證:扶正適用于以正氣虛為主要矛盾,而邪氣也不盛的虛證。如用補氣藥治療氣虛。2祛邪:祛邪是指單用祛邪的方法。適應證:適用于以邪氣亢盛為主要矛盾,而正氣不虛的實證。如

18、用發汗解表藥治療邪氣在表的病證。3扶正與祛邪兼用:扶正與祛邪兼用是指扶正和祛邪的方法同時應用。適應證:適用于虛實夾雜證。對于虛中夾實者,應以扶正為主,兼顧祛邪。對于實中夾虛者,那么以祛邪為主,兼顧扶正。4先祛邪后扶正:“先祛邪后扶正是指先用祛邪的方法,然后再用扶正的方法。適應證:適用于虛實夾雜證中的邪盛為主者,假設兼用扶正,那么有礙祛邪,而先用祛邪,不傷正氣,正氣雖虛,但尚能耐受攻伐。5先扶正后扶邪:先扶正后扶邪是指先用扶正的方法,然后再用祛邪的方法。適應證:適用于虛實夾雜證中的正虛為主者,假設兼用祛邪,那么損傷正氣,而先用扶正,不礙祛邪。12、何謂因時、因地、因人制宜?舉例說明。1因時制宜概

19、念:因時制宜是指根據不同季節氣候特點來制定適宜的治療用藥原那么。例如,春夏季節,氣候溫熱,陽氣升發而趨于外,人體腠理疏松開泄,易于出汗,所以在選用發汗藥時,宜量少力緩,以免開泄太過,耗傷正氣。而秋冬季節,氣候寒涼,陽氣趨于內,人體腠理致密,不易出汗,所以在選用發汗藥時,宜量大力峻,以免病重藥輕,不能愈病。2因地制宜概念:因地制宜是指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特點來制定適宜的治療用藥的原那么。由于地區不同,氣候條件及生活習慣各異,人的生理特性和病變特點也不盡相同,所以在治療用藥時應根據當地環境及生活習慣而有所變化。如北方多燥寒,故宜用溫熱;南方多濕熱,故宜用苦寒。3因人制宜概念:因人制宜是指根據病人年齡

20、、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的巧不同特點來制定適宜的治療用藥的原那么。年齡不同,那么生理狀況和氣血盈虧不同,治療用藥也應有區別。老年患病多虛證,治療宜補慎攻;少年患病多實證,治療慎補。性別不同,那么生理特點也有所不同,婦女有經、帶、胎、產等生理情況,治療用藥應加以考慮。如在妊娠期,對峻下、破血、滑利、走竄傷胎或有毒藥物,當禁用或慎用。體質有強弱與寒熱的不同,治療疾病時應有所考慮。如陽盛或陰虛之體,當慎用溫熱之劑。而陽虛或陰盛之體,當慎用寒涼之藥。13、簡述氣的功能并舉例說明?1推動作用:指氣對機體的生長發育和各臟腑組織的生理活動,具有推動和激發作用;2溫煦作用:指陽氣對機體臟腑組織具有溫養作用;3防

21、御作用:指氣具有保衛肌膚、防御邪氣、維護機體健康的作用;4固攝作用:指氣對于體內精、血、津液等物質具有統影和控制、防止其無故流失的作用;5氣化作用: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6營養作用:指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氣對臟腑組織器官的營養功能。14、肝是如何促進脾胃運化的?有何生理、病理變化?肝主疏泄,促進脾胃運化,主要表達在兩個方面,一是調節脾胃升降。脾胃運化功能的正常,取決于脾的升清與胃的降濁之間的協調平衡,而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調節著脾胃的升降關系,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個重要條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那么脾胃運化功能正常;而肝的疏泄功能異常,不僅能影響脾的升清功能,在上表現為眩暈,在下表現為飧泄

22、,而且還能影響到胃的降濁功能,在上表現為嘔逆暖氣,在中表現為脘腹脹滿疼痛,在下表現為便秘。前者稱作“肝脾不和,后者稱作“肝胃不和。二是調節膽汁的分泌與排泄。膽汁的分泌與排泄,受肝主疏泄的調節,且有助于脾胃的運化功能。膽與肝相連,膽附于肝葉之間,膽汁是由肝之余氣積聚而成。肝主疏泄功能正常,那么膽汁的生成和排泄正常,消化功能也就正常。假設肝失疏泄,肝氣郁結,那么可影響膽汁的分泌與排泄,而出現脅下脹滿,疼痛,口苦,納食不化等多種消化功能異常的病癥15、論述陰陽學說在指導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調整陰陽,補其缺乏,瀉其有余,恢復陰陽的相對平衡,就是治療的根本原那么。陰陽學說用以指導疾病的治療,主要由兩個方

23、面:一是確定治療原那么,二是歸納藥物的性能。一是確定治療原那么1陰陽偏勝的治療原那么:陰陽偏勝,即陰或陽的過盛有余,為邪氣有余之實證。治療時采用“損其有余的方法。陽勝那么熱屬實熱證,宜用寒涼藥以制其陽,治熱以寒,即熱者寒之。陰盛那么寒屬實寒證者,宜用溫熱藥以制其陰,治寒以熱,即“寒者熱之。因二者均為實證,所以稱這種治療原那么為“損其有余,即“實那么瀉之。假設其相對一方出現偏衰時,那么當兼顧其缺乏,配合以扶陽或益6陰之法。2陰陽偏衰的治療原那么: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者,屬虛熱證,一般不能用寒涼藥直折其熱,須用“壯水之主,以制陽光即用滋陰壯水之法,以抑制陽亢火盛。這種治療原那么亦稱為“陽病治陰。二

24、是歸納藥物的性能1藥性:主要是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又稱“四氣。其中寒涼陰涼次于寒,溫熱屬陽溫次于熱。能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于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梔子等。能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于溫性或熱性,如附子,干姜之類2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味。有些藥物具有淡味或澀味,其中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3升降浮沉: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為浮散,沉為重鎮等作用。具有升陽發表、祛風、散寒、涌吐、開竅等成效的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升浮者為陽。具有瀉下、清熱、利尿、重鎮安神、潛陽熄風、消導積滯、降逆、收斂等成效的藥物,多下行向內,其行皆沉降,沉降者為陰。16、五行學說是如何說明五臟生理特性及相互聯系的?答:

25、1說明五臟生理特性:將人體的內臟歸屬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的功能。如:木性可曲可直,枝條興旺、有生發的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泄功能,故肝屬木2以五行生克制化說明五臟之間的相互關系。五臟相互資生的關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以肝藏血以濟心等。五臟相互制約的關系:如肺屬金而制于心火,故心為肺之主主:指制約、相克)17、五臟間的相互關系,五臟歸屬五行后,五臟的聯系,也就成為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1相互資生關系:腎精滋養肝血,使之保持充分水生木;肝藏血以濟心,充養血木生火;心陽溫脾,使之健運火生土;脾化生水谷精微以養肺土生金;肺司肅降,通調水道,助腎主水金生水2相互制約關系:肺氣的清肅下降,

26、可以抑制肝的升發太過金克木;肝的疏泄作用,使脾之運化免于雍滯木克土;脾對水液的運化轉輸,可制止腎水泛濫土克水;腎陰上濟心陰,以防止心陽亢盛水克火;心陽的溫煦,可以制約肺氣的清肅太過火克金。18、何謂五行相生、相克?五行相生、相克的規律是什么。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存在著有序的依次遞相資生、助長、促進的關系。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存在著有序的依次遞相克制、制約的關系。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19、根據五行學說確立的治療原那么是什么?具體治療方法有哪些答:治療原那么:1根據

27、相生規律確定治療原那么的方法 2根據相克規律來確定治療原那么和方法 具體的治療方法有:相生 1滋水涵木法適用于腎陰虧損而肝陰缺乏,以及肝陽偏亢之證 2益火補土法適用于腎陽缺乏而致脾陽不振之證 3培土生金法適用于脾胃虛弱 4金水相生法適用于肺虛、腎陰缺乏等虛證相克 1抑木扶土法又稱疏肝健脾法,適用于木旺乘土,木不疏土之證 2培土之水法又稱敦土利水法,適用于脾虛不運,水濕泛濫而致水腫脹滿之證 3佐金平木法又稱瀉肝清肺法,適用于肝火偏盛,影響肺氣清肅之證 4瀉南補北法又稱瀉火補水法,適用于腎陰缺乏、心火偏旺、水火不濟等癥。20、何為肺主治節?肺主治節的生理意義是什么?答:肺主治節,治節:治理、調節。

28、是指肺能夠輔佐心君治理和調節全身的功能活動。表達于四個方面:一肺主呼吸 二隨呼吸運動運動調節全身氣機,以及氣的升降出入。三是輔助心臟、推動、調節血液的運行 四是肺主宣降、通調水道、調節津液的輸布運行、排泄。肺主治節是對肺功能的的高度概括。21、何為肝主疏泄?肝主疏泄表達在哪幾個方面?答: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發泄、升發。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升發的特性,能夠調節全身氣血津液的運動,促進著氣血津液等物質的暢達疏通。主要表達于五個方面1調暢氣機即氣的出入升降運動 2促進血液運行和津液輸布 3促進消化功能脾胃運行、調節膽汁的分泌排泄4調暢情志 5促進男子排精和女子行經22、試從生理、病理方面闡述肺

29、與腎的關系?答:肺主呼吸、腎主納氣;肺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腎主水、主管水液代謝等。肺與腎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呼吸運動、水液代謝和金水相生三個方面。一 呼吸方面:通過肺的呼濁吸清,吐故納新。完成體內的氣機交換,但肺的呼吸功能必須依賴于腎主納氣的作用才得以正常發揮。在中醫中認為由肺吸入的清氣必須依賴于腎,由腎納攝之,從而保證呼吸運動的平穩,利于氣機的交換。病理上假設腎氣虛損、攝納無權那么氣浮于上,或肺氣虛損,久病及腎導致下元虛衰、氣不歸根。出現呼吸困難,呼多吸少,動那么喘甚之腎不納氣之證。23、試從生理病理方面闡述肝與腎的關系答: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肝屬木、腎屬水故有“肝腎同源“精血同源“乙癸

30、同源等說。所以肝腎間的關系如下:1肝腎同源:肝血有賴于腎精的資助,腎精足那么肝血旺;腎精依賴肝血的滋養,肝血旺那么腎精充。所以腎精互相生化。肝血與腎精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依賴水谷精微的不斷充養,才能充盛不衰,故為肝腎同源。在五行中肝屬木、腎屬水,腎水可養肝木。在陰陽學說中認為,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本,對各臟腑的陰液具有滋養功能,肝陰可得到腎陰的資助。即能涵斂肝陽,使肝陽不過亢,保持陰陽間的平衡。 在病理上:如腎陰虛損,不能滋養肝陽、肝陽虛損、陰不斂陽、肝陽上亢,出現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頭重腳輕甚那么肢麻震顫等癥。中醫中稱“水不涵木。假設肝陰虧虛,久病及腎導致腎陰缺乏,肝腎陰虧臨床表現可見,失眠健忘、

31、眩暈耳鳴、五心煩熱等陰虛內熱之癥。24、血液運行與那幾個臟有關?為什么?答:血液運行與心、脾、肝、肺有關,原因如下:由于血液是水谷精微所化和腎精化血。而血液的運行主要依賴于心氣的推動,同時主要借助于肺的宣發和朝自脈,以及肝的疏泄氣機促進血液運行的作用。脾疏血和肝藏血,是固攝約來血液的正常運行,取決于心、肝、肺、脾腎臟的推動的作用與固攝作用之間的協調平衡作用。此外,血液的正常運行還與脈道是否通利,血液或寒或熱等有密切的關系25、何為腎主水?腎主水是如何表達的?答:腎主水,是指腎中陽氣的氣化功能對于體內津液的輸布和排泄,維持體內津液代謝的平衡,起極為重要的調節作用。“腎者水臟,主津液。腎主水是依靠

32、腎中的陽氣的蒸騰氣化作用而實現的,表達在以下三個方面:1腎陽的氣化作用貫穿于水液代謝的全過程。2)尿液的生成和排泄由腎中陽氣的氣化作用調節。3腎陽的升清降濁作用,將濁中之清升于上,將濁中之濁降于下,維持水液代謝平衡。生理上腎中陰氣充盛,氣化功能正常,那么水液代謝正常。如果腎陽缺乏蒸騰氣化失常那么引起關門不利、尿止、水腫等病理現象。26、氣血關系包括哪幾方面,有何臨床意義?答:氣血關系有1、氣為血之帥:1)氣能生血 2氣能行血 3氣能攝血 2、血為氣之母。氣能生血:指血液的生存必須依賴氣的推動種氣化作用。營氣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質,其生成和化生血液均須氣的推動和氣化作用。氣能行血:是指血液的正常的運轉必須依靠氣的推動作用。血屬陰而主靜、血不能自行其運行必須依賴氣的推動,氣行那么血行。3氣能攝血:是指血液的正常運轉必須依賴氣的固攝作用。血有脈中循行而不逸出脈外,主要依賴于氣對血的固攝作用。4血為氣之母:血能載氣,是指無形之氣必須依附有形之血中,并受血液的滋養才不會散失。氣活力很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