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4講 課時37 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_第1頁
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4講 課時37 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_第2頁
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4講 課時37 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_第3頁
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4講 課時37 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_第4頁
2023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4講 課時37 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其他地貌的發(fā)育第4講第五章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海岸地貌與冰川地貌課時37考點1考點2答題指導課時精練海岸地貌答題指導1.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成因類問題一是判斷影響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風、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原因,強調外力是怎樣影響該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蝕地貌和堆積地貌的形成過程,側重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在高考中多以判斷地貌類型、描述地貌成因等設問形式呈現。分析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的成因,其答題思路為:2.侵蝕地貌成因解答思路考向關鍵詞答題思路河谷、溝谷、峽谷河床、下蝕、側蝕水在流動的過程中,對河床及兩岸的下蝕、側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巖石、暖濕的氣候、溶蝕

2、可溶性石灰?guī)r在暖濕氣候條件下,與含有CO2的流水相遇,發(fā)生化學反應,被溶蝕而形成的地貌風力侵蝕地貌攜帶、破壞風攜帶的大量沙石對周圍巖石的破壞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風蝕蘑菇、風蝕城堡、戈壁等3.堆積地貌成因解答思路考向關鍵詞答題思路河流洪(沖)積扇山口、平緩、減慢、堆積河流流出山口,地勢趨于平緩,水道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攜帶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積下來,形成洪(沖)積扇三角洲地勢低平、大量泥沙、海水的頂托、入海口河流攜帶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勢低平,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水流緩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處堆積成三角洲3.堆積地貌成因解答思路風力堆積地貌碎屑物質、阻擋、風速降低、堆積風攜帶的大量碎

3、屑物質,在受到阻擋作用下,風速降低,大量物質堆積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積地貌氣溫升高、冰川融化、冰磧地貌在氣溫升高時,冰川融化,大量物質在原地堆積而形成冰磧地貌,如東歐平原等1.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鹽溶喀斯特”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種特殊類型,在我國,鹽溶喀斯特地貌主要發(fā)育在鹽巖地層中。鹽巖是由蒸發(fā)海水或湖泊作用沉淀而成的一種沉積巖,主要成分是石鹽,通常也混有其他類型的沉積巖。2019年5月,地質學家在距離拜城縣城西北23千米處的山區(qū),發(fā)現了一處全國罕見的鹽溶喀斯特地貌,形態(tài)為鹽巖天坑和鹽溶溶洞,鹽巖天坑南北長約123規(guī)范集訓150米,東西寬約60米,深約50米,內部分布著

4、近一百座尖銳挺拔的鹽石林、石柱。距離天坑約1千米的一處峭壁上有一個鹽溶溶洞,溶洞面積大約500平方米,分布有鹽鐘乳、鹽柱、鹽峰林等形態(tài)。新疆拜城縣地處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科學家曾經在塔里木盆地發(fā)現古海洋生物化石。(1)說出新疆拜城縣“鹽溶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過程。(8分)規(guī)范集訓古老的塔里木盆地在地殼的抬升作用下,由海洋逐漸演變?yōu)殛懙睾矗辉俸髞淼牡刭|年代,塔里木盆地及周邊地區(qū)氣候趨于干旱,強烈的蒸發(fā)作用導致湖泊急劇萎縮,湖泊鹽度不斷增大至大量鹽分析出;與此同時,周圍山地巖石風化產物被外力作用搬運到湖中沉積,最終形成了以石鹽為主,夾雜有其他類型沉積巖的鹽巖地層;最后,隨著地殼的抬升,該

5、地區(qū)鹽巖地層出露地表,經過流水的溶蝕作用,形成了鹽巖天坑和鹽溶溶洞。123(2)分析鹽溶溶洞內鹽鐘乳形成的自然條件。(4分)規(guī)范集訓物質條件:長期從溶洞壁或頂部滲出的高濃度鹵水(礦化度大的水或含有大量鹽分的水);溶洞內氣候條件:空氣干熱。123(3)分析該處“鹽溶喀斯特”地貌長期以來沒有被人們發(fā)現的主要原因。(6分)規(guī)范集訓該地區(qū)自然條件惡劣,位置偏僻;該處鹽溶喀斯特地貌規(guī)模較小,隱蔽性強;石鹽易溶于水,鹽溶喀斯特地貌一般發(fā)育、形成較快,受外界自然條件變化影響大,存留時間相對較短(減少了被人們發(fā)現的幾率)。1232.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22分)巴塔哥尼亞冰原之上的雪山大都由花崗巖組成

6、,山體垂直方向的節(jié)理(巖石裂隙)發(fā)育。雪山多呈塔狀,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根根針錐插在山上,尖峭挺立。其中位于人跡罕至的菲茨羅伊峰,因其常年籠罩在“云霧”之中,是世界上最難攀登的山峰(海拔3 359米,相對高度1 951米),成為無數登山愛好者、攀巖者的圣地。近年來,巴塔哥尼亞地區(qū)因其獨特的塔狀尖峰和冰原景觀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圖甲示意巴塔哥尼亞冰原和菲茨羅伊峰位置,圖乙示意菲茨羅伊峰景觀和巖石節(jié)理結構。規(guī)范集訓123(1)運用內、外力作用的原理,說明巴塔哥尼亞雪山塔狀尖峰形成的過程。(6分)規(guī)范集訓運用內、外力作用,主要從板塊位置及巖性特征分析。 地殼運動,板塊擠壓,山脈隆起;山體巖

7、石破裂,產生節(jié)理(裂隙);山峰經風化、冰川侵蝕,山體逐漸形成角峰;該區(qū)域的山體垂直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明顯,節(jié)理兩側巖石易被侵蝕而剝落,逐漸形成塔狀尖峰。123(2)分析菲茨羅伊峰常年“云霧”繚繞的原因。(4分)規(guī)范集訓常年“云霧”繚繞的原因,主要和濕度大、溫度低、風力大有關。西風帶來的水汽受安第斯山脈的抬升作用,在山峰附近容易凝結成“云霧”;山峰附近風力大,吹起地表積雪。123(3)簡析菲茨羅伊峰難以攀登的緣由。(6分)規(guī)范集訓菲茨羅伊峰難以攀登的緣由,可以從高差、坡度、氣候、基礎設施等方面分析。垂直高差大,地勢陡峭;山頂附近氣流紊亂,天氣變化復雜;山地降水豐富,雪崩多發(fā);位置偏僻,基礎設施相對

8、落后。123(4)分析巴塔哥尼亞冰原地區(qū)游客的增加對當地的影響。(6分)規(guī)范集訓帶動當地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增加就業(yè)機會,提高經濟收入;有利于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利于對外交流;對當地生態(tài)造成破壞,影響對當地文化的保護,污染水源,加速冰川融化。123規(guī)范集訓巴塔哥尼亞冰原地區(qū)游客的增加對當地的影響,應從有利與不利兩個方面分析。有利方面主要從經濟、產業(yè)、就業(yè)、基礎設施、對外交流等方面分析,不利方面主要從環(huán)境、生態(tài)等方面分析。12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硅谷城市群是美國最年輕、最具活力和發(fā)展?jié)摿Φ某鞘腥骸9韫任挥谂f金山灣地區(qū)南面,是電子工業(yè)和計算機行業(yè)的王國,目前硅谷的計算機公司已經

9、發(fā)展了大約1 500家。材料二納帕谷號稱美國酒谷,以生產葡萄酒著稱。山谷早期是加州海岸邊緣的一部分,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形成。納帕谷南北長約50千米,東西寬約816千米,屬于丘陵地帶,既有起伏較大的山丘,也有平緩的谷地。這里早春溫暖,夏日和煦,適宜多種葡萄生長。規(guī)范集訓123材料三美國局部地區(qū)示意圖。規(guī)范集訓123(1)描述納帕谷的形成過程。(6分)規(guī)范集訓位于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互相碰撞擠壓處;海底地殼抬升形成陸地;兩側巖層受擠壓隆起抬升形成山地;中間巖層凹陷形成谷地,即海拔較低的納帕谷。123(2)從地形影響氣候的角度,分析納帕谷葡萄品種多、品質優(yōu)的原因。(4分)規(guī)范集訓納帕谷南北狹長,南北

10、氣溫差異較大;谷地內部地勢高低起伏,形成多種微氣候,葡萄品種多樣;周邊山脈阻擋作用,早春受冷空氣影響小;夏季受內陸熱氣團影響小,生長周期長;夏季谷地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品質好。123(3)簡述硅谷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的有利條件。簡析硅谷城市群形成的社會經濟條件。(8分)規(guī)范集訓123規(guī)范集訓有利條件:科技先進;氣候宜人,環(huán)境優(yōu)美;交通便利;政策支持;集聚效應(或共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可以開展協(xié)作,促進技術創(chuàng)新。社會經濟條件: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達(或制造業(yè)發(fā)達);第三產業(yè)發(fā)達,產業(yè)發(fā)展活力強,經濟發(fā)達;交通運輸業(yè)和信息產業(yè)發(fā)達,城市間聯(lián)系密切;城市數量多,分布密集;人口遷入,促進城市發(fā)展,規(guī)模擴

11、大;大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強;美國的經濟重心向中西部轉移。123課時精練潟湖指的是被沙嘴、沙壩或珊瑚分割,與外海相分離的局部海水水域。帕圖斯湖(下圖)為南美洲第二大湖,是個潟湖,與大西洋隔一北寬南窄的沙壩,北端有雅庫伊河等注入,南端有寬約1.6千米的水道連通大西洋,湖水不深。據此完成13題。1.形成沙壩的直接原因是A.流水堆積 B.風化作用C.風力堆積 D.海水堆積1234567由材料可知,圖中的帕圖斯湖為潟湖,原為大西洋的一部分,由于海潮上漲時速度慢,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積,形成高出海水面的離岸壩,壩體將海水分割,內側便形成半封閉或封閉式的潟湖,所以沙壩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海水堆積,D正確。流水堆積一般

12、在山前形成沖積平原,河口形成三角洲,而該沙壩是在遠離河口的地方形成的,A錯。風化作用是在外力作用下,將物質破碎為碎屑物的過程,不會形成沙壩,B錯。風力堆積地貌一般為沙壟、沙丘等,C錯。12345672.導致沙壩海岸線平直的原因主要是A.地處斷層面 B.洋流的作用C.人工修整 D.東北信風的影響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沙壩外側有自東北向西南流動的巴西暖流流經,在洋流作用下,使得沙壩海岸線平直,B正確。沙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斷層是內力作用形成的,A錯。沙壩海岸線形態(tài)是自然形成的,C錯。該地位于南半球,東北信風位于北半球,D錯。12345673.沙壩未來A.向潟湖方向擴展 B.向海洋方向擴展C.面積

13、在不斷萎縮 D.高度在不斷增加由于沙壩的阻隔,當海水漲潮時,海水超過壩頂,對沙壩產生侵蝕作用,沙壩高度不會增加,D錯誤。當海水漲潮時,海水進入潟湖,退潮時部分海水留在湖內,由于湖內的海水基本為靜水,隨著泥沙沉積,沙壩向潟湖方向擴展,沙壩內側有新的堆積體生成,面積不斷增加,A正確,B、C錯。1234567(2022北京海淀區(qū)模擬)冰磧丘陵是指冰川消融后,由冰磧碎屑物匯合形成的起伏不平的地表形態(tài)。地處我國青藏高原東南部的波堆藏布谷地分布有面積較大的冰磧丘陵(圖1)。圖2為“冰磧丘陵形成過程示意圖”。死冰是指冰川前端斷開并脫離冰川的部分。讀圖,完成45題。4.下列排序正確反映冰磧丘陵形成過程的是A.

14、 B.C. D.1234567根據圖文材料可知,冰磧丘陵是發(fā)源于死冰之上的冰磧地貌,隨著死冰的融化,集中在凹穴中的冰川或冰面湖相沉積,由原先的地勢低處一躍而成為地勢較高處,即冰磧丘陵,故選項D正確。12345675.圖中A.地貌景觀由冰川侵蝕作用形成B.碎屑物由粒徑不同的碎石和巖屑組成C.地勢起伏大導致死冰消融量差異D.冰磧丘陵物質由粗到細分異顯著1234567冰磧丘陵是冰川堆積地貌,不是由侵蝕作用形成的,A錯誤。冰川的堆積作用分選性差,碎屑物由粒徑不同的碎石和巖屑組成,因此B正確,D錯誤。圖中冰磧丘陵地勢起伏不大,對死冰消融量影響小,C錯誤。1234567瑞士日內瓦湖形成于第四紀冰期,被羅訥

15、河自東向西穿過。有人說:“羅訥河促成了日內瓦湖,但卻又在不斷消滅它”。下圖為“日內瓦湖及周邊示意圖”。據此完成67題。6.日內瓦湖的形成過程是A.地殼運動斷裂下陷冰川消融積水成湖B.冰川運動刨蝕地面出現洼地積水成湖C.氣候變暖冰磧物堆積阻塞河道積水成湖D.冰磧物堆積流水侵蝕形成洼地積水成湖1234567注意材料信息“羅訥河促成了日內瓦湖,但卻又在不斷消滅它”。說明日內瓦湖的形成受羅訥河的影響,所以與地殼斷裂下陷、冰川刨蝕等關系不大,A、B錯;瑞士日內瓦湖形成于第四紀冰期,被羅訥河自東向西穿過,羅訥河促成了日內瓦湖,可推測在第四紀冰期時期,冰川運動攜帶大量冰磧物阻塞河道,隨著氣候變暖,冰川消融,冰磧物堆積,從而使河道阻塞,逐漸積水成湖,并不是流水侵蝕形成洼地從而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