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歷代君王陵墓是怎樣的_第1頁
朝鮮王朝歷代君王陵墓是怎樣的_第2頁
朝鮮王朝歷代君王陵墓是怎樣的_第3頁
朝鮮王朝歷代君王陵墓是怎樣的_第4頁
朝鮮王朝歷代君王陵墓是怎樣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朝鮮王朝歷代君王陵墓是怎樣的朝鮮王朝歷代君王陵墓朝鮮王陵和王妃陵的形制嚴格遵守中國古代的周禮、禮記等典籍,并以李朝第一代國王李成桂的健元陵為藍本,通常由神道、紅箭門、丁字閣、焚帛爐、神道碑、山神石、石像生、魂游石、長明燈、墓冢、寶頂組成。依據功能劃分,則可分為神道、祭拜區、陵寢區三大部分。在陵區之內,依山水的自然地貌修建有彎曲的神路。紅箭門是祭拜區的入口,通常為紅色的木柵門,靠近此門的地方有準備日常祭品的水剌房和守陵人員居住的守仆房。紅箭門內為祭拜的主要空間丁字閣。丁字閣為單層建筑,面闊為三間,其中間一間向前凸出,平面呈T字形。在舉行陵寢祭祀儀式時,閣內陳設祭主的神位以及供品。在丁字閣旁邊通

2、常設有碑亭,以及祭祀王陵所在之山神靈的山神石。朝鮮王陵的寶頂通常依據風水理論,選擇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均為小山脈)環抱之地,背后為主山(來龍),寶頂建在主山的中脊線延長線上。在寶頂之前有名為魂游石的長方形石臺,供王或王妃的靈魂登臺遠眺。魂游石旁邊立有長明燈,其下方是四方或八方的石柱,長明燈兩側為石望柱。寶頂前方陳列有兩對石虎、兩對石羊、文臣和武臣各一對。與中國皇陵石像生沿著神道兩兩對立的縱向排列方式不同,朝鮮王陵的石像生是左右一字排開的。寶頂為圓形,周圍立有十二塊屏風石或十二地支石。在寶頂后面通常圍有半圓形或U形的矮石墻,稱為曲墻。寶頂之下為墓穴,通常由地面向下挖掘十尺的深度。朝鮮王朝的王室墓

3、葬分為同原(國王與王妃合葬在同一墓室中)、同原異封(王與王妃合葬在一座陵墓中,但是立兩座寶頂;如果在正妃死后還立有繼妃,則修建一前二后或者一前三后的三座、四座寶頂)、同陵異岡(王與王妃分葬在兩座陵墓中,兩座陵墓緊挨在一起,共用同一個兆域和享殿,但以不同的主山作為墓穴的來龍。通常王陵在右側,王妃陵在左側)和異地安葬(王與王妃在不同的地方建造各自的陵園)四種。朝鮮王朝初期,王陵的兆域范圍為周圍一百步,在肅宗朝營建明陵之后擴大了兆域面積,在其境內種植松、柏、櫟等喬木,以及杜鵑等灌木。寶頂及墓丘上覆蓋的草皮由慕華館種植。根據朝鮮王朝時期的國朝五禮儀,王陵(含妃陵和世子墓園)為禁地,禁止居住、樵采、建造

4、私人墳墓。在被劃為王陵兆域的地區,所有的居民和墳墓都要限時遷出。在朝鮮時期,王陵工程勞役由平民承擔,農忙時期則以僧人代替。睿宗修建昌陵時征用了七千名百姓,世宗陵在睿宗元年從廣州遷葬至驪州時征發了五千名百姓和一百五十名工匠,消耗大米一千三百二十三石五斗,鹽四十一石三斗。李氏朝鮮歷代皇帝簡介1392年-1398年 太祖 李成桂 1335年1408年1398年-1400年 定宗 李芳果 1357年1419年1400年-1418年 太宗 李芳遠 1367年1422年1418年-1450年 世宗 李祹 1397年1450年1450年-1452年 文宗 李珦 1414年-1452年1452年-1455年

5、端宗 李弘暐 1441年-1457年1455年-1468年 世祖 李瑈 1417年-1468年1468年-1469年 睿宗 李晄 1450年-1469年1469年-1494年 成宗 李娎 1457年-1494年1494年-1506年 燕山君 李隆 1476年-1506年1506年-1544年 中宗 李懌 1488年-1544年1544年-1545年 仁宗 李峼 1515年-1545年1545年-1567年 明宗 李峘 1534年-1567年1567年-1608年 宣祖 (宣宗) 李昖 1552年-1608年1608年-1623年 光海君 李琿 1575年-1641年1623年-1649年 仁祖

6、 李倧 1595年-1649年1649年-1659年 孝宗 李淏 1619年-1659年1659年-1674年 顯宗 李棩 1641年-1674年1674年-1720年 肅宗 李焞 1661年-1720年1720年-1724年 景宗 李昀 1688年-1724年1724年-1776年 英祖(英宗) 李昑 1694年-1776年1776年-1800年 正祖(正宗) 李祘 1752年-1800年1800年-1834年純祖(純宗) 李玜 1790年-1834年1834年-1849年 憲宗 李奐 1827年-1849年1849年-1863年 哲宗 李昇 1831年-1863年1863年-1907年 高

7、宗 李熙 1852年-1919年1907年-1910年 純宗 李坧 1874年-1926年朝鮮挖出的上古王墓箕子墓這個檀君又是誰呢書上寫道,檀君,太陽神之孫,出生于公元前2333年,最早建立了國家,在位1500年,于公元前425年去世,享年1908歲。也就是說,這個檀君從我國的夏朝一直活到了戰國時期。顯然,這種既沒有史書作為依據,又沒有考古發現作為支撐的說法,沒人會信。半島上歷代王朝也都認為太過荒誕不經,他們始終把箕子視為自己的先祖,樹碑立廟。李成桂廢主自立后,為了發展與明朝的關系,更是對箕子推崇備至。朱元璋有感于這層關系,特意用古稱朝鮮賜名。對此,朝鮮李朝大臣高興的說:今天子賜號之恩實與武王

8、之封箕子,箕子之治朝鮮同一揆也。直到二戰結束,南北分立,雙方的歷史書上也都是把箕子當做祖先。不過,出于增強民族自信心的目的,雙方都不約而同的開始對檀君做起了研究,畢竟不能讓一個外國人做自己的祖先。韓國最先在教科書中寫了這樣一句話:三國遺事和東國通鑒中記載,據稱是檀君王儉建立了古朝鮮(公元前2333年)。當然,之所以用據稱,是因為空口無憑。到了1993年,朝鮮搞出一個大新聞,那位活了1908歲的檀君遺骨居然被發現了,不僅保存非常完好,而且還煞有介事的給修了一座陵墓。韓國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刻修改教科書,將韓國青銅器的起始年代從公元前1000年修改為公元前2000年,這一改,也讓韓國的歷史一下增加到

9、四千年。延續著前人的足跡,10月6日,日本、蒙古聯合考古隊來到了距離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約150英里的阿夫拉加市達爾根哈安村附近,在這里,他們發現了一座靈廟遺址。令人驚奇的是,距這個靈廟7英里之內密布著各個時代的蒙古首領陵墓。種種跡象表明,傳說中的成吉思汗陵墓就在這附近勇士們,讓我們,跨上馬吧!這是當年一代帝王成吉思汗率蒙古大軍出征時說的一句話,如今卻激勵著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們進行尋找成吉思汗之旅。多少個世紀過去了,他們幾乎搜遍了整個蒙古大草原,有的動用地雷探測器甚至衛星攝影技術,然而都無一例外地空手而歸。成吉思汗葬在何處,似乎是個亙古之謎最近,一支分別來自日本和蒙古的聯合考古隊宣布:他們找到了可

10、能打開成吉思汗陵墓之謎的鑰匙成吉思汗的靈廟,如果靈廟身份得到確證,那么將會在靈廟方圓12公里范圍內鎖定成吉思汗的陵墓。這可能是21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傳說中的密葬讓陵墓無影無蹤成吉思汗名鐵木真,曾統一蒙古各部。1226年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成吉思汗亦病死于靈州(今寧夏靈武縣)軍中,終年65歲。據說,成吉思汗最忠心耿耿的將領遵循密不發喪的遺詔,把遺體運回故鄉,下葬到趕造好的陵墓中。葬后,又出動上萬馬匹來回奔跑,將墓地踏平,然后植木為林,并以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隨后,為首的將領命令800名士兵將造墓的1000多名工匠全部殺死,而這800名士兵旋即也遭滅口,這一天字號機密最終被帶

11、進了墳墓。為便于日后成吉思汗的親人能找到墓地,負責埋葬的將領在墳上殺死了一只駝羔,將血撒在其上,并派騎兵守墓。等到第二年春天小草長出以后,墓地與其他地方無異時,守墓的士兵才撤走。子女如想祭拜成吉思汗,就讓當時被殺駝羔的母駝作向導,駱駝有辨識自己血親的天性,其駐足悲鳴的地方就是大汗墓地。傳言陵墓中存在寶藏一位蒙古專家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里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這并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里可能埋藏著他從20多個王國搜刮而來的無價珍寶,這些都是吸引私人考古隊前赴后繼的原因。事實上,文獻上沒有陵墓中藏有寶藏的記載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秦大樹教授接受采訪時說,有這樣的傳言是緣于兩件事情。秦教授說,一是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