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諫太宗十思疏同步習題一、選擇題1下列句子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雖董之以嚴刑A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B震之以威怒C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D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答案】B【詳解】本題中,例句“雖董之以嚴刑”是狀語后置句,“以嚴刑”狀語后置。譯為:雖然(可以)用嚴酷的刑罰監督(人們)。A項,省略句。省略了主語。譯為:做國君的人,如果害怕自滿自大,就要想想江海里的水都是居于下面,由成百上千的川流匯聚而成。B項,狀語后置句。“以威怒”狀語后置。譯為:用聲威震懾他們。C項,定語后置句。“重、大”是“神器、域中”的定語后置了。譯為:國君掌握帝位的重權,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D
2、判斷句。“者也”表判斷,譯為:這也(就是通過)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故選B。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必固其根本根本:樹根B人君當神器之重 當:主持,掌管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D雖董之以嚴刑 董:懂得【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這是針對文言實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設題,然后根據詞語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確定義項。因為四個選項只有一個不對,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進行排除。D項,“董”,應譯作“監督”。故選D。3下列說
3、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知足”“知止”兩條是戒驕躁,勸皇帝要恪守本分,勤于政事,不要勞民傷財B作為一名君主,獎賞和刑罰都不能從個人的喜好和怨怒出發C“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即“用人”“納諫”策略D治理天下要任人唯賢,放手讓百官自己去處理職責內的事務,不必干涉。【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對課內文言文諫太宗十思疏內容的理解能力。平時學習文言文時一定要注重理解,結合文章寫作背景,掌握答題的基本技巧。A項,“知足知止兩條是戒驕躁”說法錯誤。原文“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的意思是:“作為君主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想到該知足
4、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由此可知,“知足”“知止”兩條應是戒奢侈,而不是戒驕躁。故選A。二、文言文閱讀(一)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諫太宗十思疏魏徵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
5、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4下列對文章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B蓋在殷憂必竭/誠以
6、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C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D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疏”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如賈誼的論積貯疏、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它是科舉考試中用于回答命題者的問題并表述意見的一種文體。B三驅,據說古代圣賢之君在打獵布網時只攔住三面而有意網開一面,從而體現圣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種解釋為田獵活動以一年三次為度。C九德:指九種美好品德,出自尚書,即“寬而栗(莊嚴),柔而立(能立事
7、),愿而恭,亂(治理的才能)而敬,擾(和順)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充實),強而義。”D百司:指王公以下百官的總稱。如韓愈論變鹽法事宜狀文中所用的句子“又宰相者,所以臨察百司,考其殿最”,其意思與本文同義。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并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先從反面設喻引出議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再從正面論述,這樣就加重了強調的意味。B第二段總結歷史經驗,并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怨不在大,可畏惟士: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將君和民的關系比作舟與水的關系,發人深省。C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
8、”的具體做法,即“十思”。“十思”的內容是正己安人。“十思”就是十條勸誡。文章最后從正面論述做到“十思”的好處,描繪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D本文從頭至尾,多用駢文偶,或相對為文,或排比論述,辭工文暢,音律和諧,鏗鏘和韻,讀來如覺連珠滾動,文章一飛呵成,論述步步為營,氣勢雄健有力,警示振聾發聵。7把下列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2)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3)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答案】4C 5A 6A7(1)(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有好的開端的人很多,能貫徹到底的人大概很少。(2)天下豪杰像云一樣聚集,像
9、回聲似的應和,擔著糧食,如影隨形地跟著(陳涉)。(3)即使又曬干了,也不會再挺直,(這是由于)火烤使它變成這樣的。【分析】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斷句類試題,注意一些常見的標志性的虛詞,注意結構的對稱,這是基礎,一般考核較少,大多集中在人稱的轉換和在句中充當的成分,還要注意一個事件不要強行斷開,不然句子就會支離破碎,相反兩個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斷開。選擇題答題時注意選項的對比,然后結合文意進行分析。考生要注意結合對文句的理解,同時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標志性的詞語,本題中標志性的詞語有“必”“既”“則”“傲物”。5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和文化常識。平常的學習中,考生應有意識的進行分類識記,
10、比如科考類、官職升遷貶謫類、官職名稱類等等。A:“它是科舉考試中用于回答命題者的問題的一種文體”有誤。“疏”是封建時代臣下向君主分條陳述事情、提建議或意見的一種文體。“科舉考試中用于回答命題者的問題的文體”是“策”。6試題分析: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題目,錯誤選項的設置多以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的錯位為重點,有時會在一些詞語的翻譯上命題,因對詞語翻譯錯誤而出現誤判,有時還涉及到文章寫作手法的分析。內容的角度答題時注意分析選項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實這些情節,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確,效果分析是否合理。A:先從正面設喻,再到反面論述。7試題分析:文言翻譯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內
11、容,翻譯注意直譯,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此題中的(1)得分點:元首:帝王;景:大;克:能;蓋:大概。(2)得分點:云:像云一樣;回:像回聲一樣;景:像影子一樣。贏:擔負。(3)得分點:“有”通假“又”;“暴”通假“曝”,譯為“曬”;“挺”譯為“挺直”。點睛:翻譯句子的具體方法是留、刪、補、換、調、變,“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
12、“補”,就是增補。變單音詞為雙音詞,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換” ,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調”。就是調整。 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誠信(節選)貞觀十年,魏征上疏曰:“臣聞為國之基,必資于德禮;君之所保,惟在于誠信。夫君能盡禮,臣得竭忠,必在于內外無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為道大矣!昔齊桓公問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腐于俎,得無害于霸業乎?管仲曰:此極非其善者,然亦無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
13、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晉中行穆伯攻鼓,經年而弗能下,饋間倫曰:鼓之嗇夫,間倫知之。請無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應,左右曰:不折一載,不傷一卒,而鼓可得,君奚為不取?穆伯曰:間倫之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間倫下之,吾可以不賞之乎?若賞之,是賞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晉國之士舍仁而為佞。雖得鼓,將何用之?夫穆伯,列國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猶能慎于信任,遠避佞人也如此,況乎為四海之大君,應千齡之上圣,而可使巍巍之盛德,復將有所間然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雜,必懷之以德,待之以信,厲之以義,節之以禮。然后善善而惡惡,審罰而明賞。則小人絕其佞邪,君子自強不息,無為之治,何遠之有
14、?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能去罰不及于有罪賞不加于有功則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錫祚胤將何望哉?”太宗覽疏嘆曰:“若不遇公,何由得聞此語!”(節選自貞觀政要,有刪改)(注)鼓:城邑名。嗇夫:秦漢時的鄉官,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員。永錫祚胤:錫,賜福;祚,讀zu,賜福、保佑;胤,讀yn,子孫后代。祚胤,福運及于后代子孫。8下列用“I”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能去/罰不及/于有罪賞/不加于有功/則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錫祚胤/將何望哉B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能去罰/不及于有罪賞/不加于有功/則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錫/祚胤將何望哉C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能去/罰不及于有罪
15、/賞不加于有功/則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錫祚胤/將何望哉D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能去/罰不及于有罪/賞不加于有功/則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錫/祚胤將何望哉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這是用皇帝年號來紀年。一個皇帝一生只能用一個年號。B爵,是古代的青銅酒具,屬貴族階層使用,在結盟、會盟、出師凱旋,慶功,宴會時,貴族階層就用這類酒具飲酒,并以不同的配套形狀顯示使用者的身份。C疏,奏文的一種。作為文體,是古代官員向皇帝進言以使下情上達的進諫文書。“疏”始創于漢代,后世又以“奏疏”作為這類進言文體的總稱。D帝王死后,在太廟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
16、的名號,稱廟號,是對已死皇帝的敬稱,如太祖,高祖,世祖、圣祖太宗,高宗、顯宗,肅宗等。10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魏征給唐太宗的諫言,他認為君臣之間惟有誠信,才能君盡其禮,臣盡其忠。B小人有功也應賞,但賞小人則會助長奸佞之風,這是穆伯不采納饋間倫的建議的原因。C管仲認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遠避小人是稱霸的前提,其中遠避小人尤其重要。D穆伯認為,一個大國之君對待臣下只有講求德信義禮,才能讓“君子小人是非不雜”,君子更能盡忠。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佞人得志,是使晉國之士舍仁而為佞。雖得鼓,將何用之?(2)則小人絕其佞邪,君子自強不息,無為之
17、治,何遠之有?【答案】8C 9A 10D11(1)奸詐的人得志,這就會使晉國的人放棄仁義而去做一些奸詐的事。那樣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2)那么,小人放棄了他們的奸詐,君子自強不息,那種不必費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還會有多遠呢?【分析】8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司,賓語后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辭。“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要特別
18、注意。作答時可先忽略選項中停頓一致的地方,分析停頓不一致的地方,用排除法進行選擇。句意為:贊賞善良的人但不能任用他們,討厭邪惡的人但不能趕走他們,處罰不能用在有罪者身上,獎賞不能加在有功者身上,那么在面臨危險滅亡的時候,自己也許都難以保全,讓天下能夠千年萬代永久長存,保佑子孫后人代代為君,還有什么希望? 根據句子大意,前四個句子句式是對偶句,排除A、B兩項。同時借助標志詞“則”“或”“將”,結合注釋可知,“永錫”“祚胤”之間不可斷開。排除D項。故選C。9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此類文化常識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
19、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答。A項,“一個皇帝一生只能用一個年號”說法有誤。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故選A。10本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力分析綜合C。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譯錯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本題要求選擇“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敘
20、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D項,“穆伯認為,”說法有誤。這是魏征說的話,他先舉管仲、穆伯的言行作為例證,然后再歸納闡述這一觀點。故選D。11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要結合語句所在語境,整體把握大意,注意關鍵詞的落實翻譯,另外要關注是否有特殊語法現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本題關鍵點有:(1)佞人,善于花言巧語,阿諛奉承的人;是,這;佞,名詞,奸邪的事;雖,即使;何,什么;何用,表反問,有什么用?(2)絕,斷絕、放棄;佞邪,奸邪;無為之治,指道家順應自然,不求有所作為的治理方法;何遠之有,賓語前置句,調整為“有何遠”,還會有多遠呢?【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
21、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貞觀十年,魏征上疏說:“臣聽說治理國家的根本,必定要憑借德行和禮義;保全君主的地位,惟有依靠誠信。君王能夠盡到禮節,臣子能夠竭盡忠誠,一定是內外沒有私心,上下相互信任的。在上的人沒有誠信,就無法指使下面的人;在下的人沒有誠信,就無法侍奉上面的人,誠信
22、包含的道理確實是大啊!從前齊桓公問管仲說:我想讓酒在酒爵里變味,讓肉在砧板上腐爛,這樣做該不會影響霸業吧?管仲說:這絕不是什么善事,但也不會影響稱霸。桓公說:怎樣做才影響稱霸呢?管仲說:不能了解人,影響稱霸;了解人但不能任用他,影響稱霸;任用他但不信任他,影響稱霸;已經信任他但又讓小人干擾他,影響稱霸。晉時的中行穆伯攻打鼓城,攻了一年也沒有攻下來,一個叫饋間倫的人說:鼓城的負責人,我了解他。用不著讓大家受累,(讓我去游說他,)鼓城就可以拿下來。穆伯沒有答應他,左右的人說:不損失一支槍,不傷害一個兵,而鼓城可以得到,您為什么不采納他的建議呢?穆伯說:間倫為人,奸詐不講仁義。如果讓他拿下了鼓城,我
23、可以不賞賜他嗎?如果賞賜了他,這是賞賜了奸詐的人。奸詐的人得志,這就會使晉國的人放棄仁義而去做一些奸詐的事。那樣即使我得到了鼓城,又有什么用呢?穆伯,是諸侯國的大夫;管仲,是稱霸者的重要幫手,他們尚且如此重視誠信,疏遠奸人,更何況陛下是統領天下的君主,上應千年的圣明天子,怎能讓巍巍盛德,又有所間斷呢?”“要想把君子和小人分得清清楚楚,一定要用恩德去安撫他們,用誠信去對待他們,用仁義去勉勵他們,用禮節去約束他們。這樣做就能贊賞善良的人,討厭邪惡的人,明白清楚地進行賞罰。那么,小人放棄了他們的奸詐,君子自強不息,那種不必費力也能治理好天下的局面,還會有多遠呢?贊賞善良的人但不能任用他們,討厭邪惡的
24、人但不能趕走他們,處罰不能用在有罪者身上,獎賞不能加在有功者身上,那么在面臨危險滅亡的時候,自己也許都難以保全,讓天下能夠千年萬代永久長存,保佑子孫后人代代為君,還有什么希望?”太宗讀完奏章后,嘆息說:“如果沒有遇到你,哪里能夠聽到這番言論呢!”三、情景默寫12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和“舟”的關系比喻民心向背決定生死存亡的句子是“_,_”。(2)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議唐太宗要始終謹慎行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的句子是“_,_”。(3)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總結這“十思”,做到“_,_,_”,就能使智者、勇者、仁者、信者都能為君所用,各盡其責。【
25、答案】(1)載舟覆舟 所宜深慎 (2)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3)弘茲九德 簡能而任之 擇善而從之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文的背誦、理解、默寫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兩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本題屬于理解性默寫。寫錯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題默寫時需注意以下字詞書寫:載、覆、懈怠、慮壅蔽、弘、茲、簡。四、語言表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唐朝閻立本的步輦圖是一幅中原畫家所創作的與西藏歷史相關的畫作,這種題材的作品出自中原畫家之手,尤其是出自中原正統流派的具有宮廷風格的畫家筆下
26、,簡直是鳳毛麟角。要知道,直到元代設置宣政院,西藏這一地區才正式成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歷史上,李唐帝國與吐蕃曾處于矛盾斗爭的外交關系中。雙方爭奪的區域包括青海、陜西、河西走廊等,頻繁的戰爭使得雙方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太宗朝至玄宗朝前期,唐對吐蕃保持了比較強大的軍事壓力,在戰爭中也多有勝績。但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盛唐一蹶不振,吐蕃一度占據了對唐戰爭的優勢。安史之亂后期,吐蕃曾攻入唐都長安。然而,吐蕃文明明顯發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這注定了在唐代社會繁盛、國力昌盛的時代里大唐文明有極強的對吐蕃的吸引。步輦圖所反映的歷史,正是兩政權之間的和平交往,其背后的歷史典故是“文成公主入藏
27、”。唐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祿東贊來到長安求親。和親當然是個好事兒,可總不能周邊政權一來求親,大唐就下嫁個公主過去,大唐公主唾手可得,實在有失大唐威嚴。然而,來求親的周邊政權又那么多,這可讓“天可汗”犯了難。為了以示公平,唐太宗和臣僚們決定,來求親的列國使臣必須參加統一考試,優勝方才能與大唐和親。這一次考試中,吐蕃大相祿東贊勝出。( )。后來文成公主入藏,帶去了大唐先進的文明和技術,對吐蕃更好地融入東亞文明圈有巨大的幫助。1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吐蕃文明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唐王朝,這注定了在唐代社會繁盛、國力昌盛的時代里大唐文明有極強的對吐蕃的吸引力
28、。B吐蕃文明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唐王朝,這注定了在唐代社會繁盛、國力昌盛的時代里大唐文明對吐蕃有極強的吸引力。C吐蕃文明明顯發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這注定了在唐代社會繁盛、國力昌盛的時代里大唐文明對吐蕃有極強的吸引。D吐蕃文明明顯發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這注定了在唐代社會繁盛、國力昌盛的時代里大唐文明有極強的對吐蕃的吸引力。14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天可汗”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陸游的詩中有“位卑未敢忘憂國”這樣的愛國詩句。B河南省位于中國中部,東接安徽、山東,北接河北、山西,西連陜西,南臨湖北,簡稱“豫”。C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齊名,被稱為“顏柳”。D“五四運動”以來,白話文得到了
29、飛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5下列在文中括號內補寫的語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唐太宗讓文成公主與吐蕃和親,開啟了唐蕃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B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唐蕃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被開啟C文成公主被唐太宗嫁到吐蕃,唐蕃文明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被開啟D為了促進與吐蕃的文明交往,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到了吐蕃【答案】13B14C15A【分析】13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應先瀏覽選項,排除有明顯錯誤標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劃橫線句“吐蕃文明明顯發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語序不當,應改為“吐蕃文明發展
30、水平明顯落后于唐王朝”;“大唐文明有極強的對吐蕃的吸引力”語序不當,應改為“大唐文明對吐蕃有極強的吸引力”,排除CD。A項, “大唐文明有極強的對吐蕃的吸引力”,語序不當,應改為“大唐文明對吐蕃有極強的吸引力”。A錯誤。B項,正確。 C項,“吐蕃文明明顯發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語序不當,應改為“吐蕃文明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唐王朝”;“大唐文明對吐蕃有極強的吸引”,成分殘缺,應改為“大唐文明對吐蕃有極強的吸引力”。C錯誤。D項,“吐蕃文明明顯發展水平落后于唐王朝”,語序不當,應改為“吐蕃文明發展水平明顯落后于唐王朝”;“大唐文明有極強的對吐蕃的吸引力”,語序不當,應改為“大唐文明對吐蕃有極強的吸引
31、力”。D錯誤。故選B。14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其實考查的是引號的具體作用,引號有五個作用:表示直接引用的話。表示特殊含義。表示著重強調的對象。表示否定或諷刺。表示特定稱謂。文中“天可汗”引號的作用是特定稱謂。本題要求選出和文中“天可汗”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A項,“位卑未敢忘憂國”,引號作用是直接引用。和例句不同。B項,“豫”,引號作用表特殊含義。和例句不同。C項,“顏柳”,引號作用表特定稱謂。和例句相同。D項,“五四運動”,引號作用表特殊含義。和例句不同。故選C。15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把握語段,注意前后語境的關聯。再根據語境合理推導出所要填寫的內容。這是一道考查語句銜接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青浦高三語文一模作文
- 玻璃纖維增強塑料的注射成型技術考核試卷
- 紙漿改性技術對紙張性能的影響分析考核試卷
- 磷肥產業環保責任與綠色生產考核試卷
- 小學三年級上冊口算練習500題
- 液體外滲的預防與處理 2
- 四川司法警官職業學院《Excel統計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巴中學市平昌縣市級名校2025屆初三下-開學考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制圖》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發展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信陽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適應性測試題庫帶答案
- 畢業設計(論文)-辣椒采摘裝置結構設計
- 煤礦反“三違”課件
- (高清版)DB35∕T 2230-2024 山嶺公路隧道綠色施工信息化監測技術規程
- 新疆地區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42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4年)
- 圖解-“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醫學課件
- 煤礦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培訓課件
- 個人信用報告生成器:自動生成信用報告
- 基于ENSP的校園網設計與配置
- 《乳腺MRI診斷》課件
- 2024屆高考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聯考化學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