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853-2020稻茬小麥機械均勻撒播技術規程-(高清現行)_第1頁
DB32-T 3853-2020稻茬小麥機械均勻撒播技術規程-(高清現行)_第2頁
DB32-T 3853-2020稻茬小麥機械均勻撒播技術規程-(高清現行)_第3頁
DB32-T 3853-2020稻茬小麥機械均勻撒播技術規程-(高清現行)_第4頁
DB32-T 3853-2020稻茬小麥機械均勻撒播技術規程-(高清現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 65.020.20B 22DB32江蘇省地方標準DB 32/T 38532020稻茬小麥機械均勻撒播技術規程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eat mechanical uniform sowing after rice2020 - 10 - 13 發布2020 - 11 - 13 實施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 布DB32/T 3853-2020I前言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宿遷市農業農村局提出。本標準由江蘇省農作物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宿遷中江種業有限公司、宿遷市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宿遷市農產品質量檢測 中心。

2、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楊超、戴傳剛、葉鵬、耿云、何井瑞、張洪樹、張明、韓必榮、劉海紅、張國良。DB32/T 3853-2020 PAGE 5稻茬小麥機械均勻撒播技術規程范圍本規程規定了稻茬小麥機械均勻撒播生產的主要技術指標及相應的生產技術要點。本規程適用于江蘇淮北地區稻茬小麥機械均勻撒播生產,具有相似氣候條件的周邊區域可參照使用。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 4404.12008糧食作物種子 第1部分:禾谷類GB/T 8321(所有部分) 農藥合理使用

3、準則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NY/T 8512004小麥產地環境技術條件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機械均勻撒播 mechanical seeding拆除免耕條播機排種管和開溝器,在播種箱下方增加一傾斜的前置式擋板,種子經擋板均勻擺播于 地表,先落籽、后淺旋,播種、淺旋蓋籽同步完成。產量及產量結構產量水平產量水平為(450500)kg/畝。產量結構每畝有效穗(4045)萬,每穗粒數(3040)粒,千粒重(3842)g;品種選擇與處理品種選擇雜交中稻早茬選用半冬性,綜合抗性好,產量潛力大且適宜淮北地區的品種,粳、糯稻晚茬選 用弱春性,綜合抗性好,產量潛力大且適宜淮北

4、地區的品種。種子質量符合 GB 4404.1 規定指標。種子處理種子播種前用種衣劑包衣或藥劑拌種。水稻秸稈還田方式與整地還田方式水稻秸稈還田方式為旋耕還田,要求收割機配套同步碎草與拋灑勻鋪裝置,同步完成水稻收割秸 稈切碎拋灑勻鋪作業,提倡反轉滅茬還田。板茬淺旋均勻撒播聯合作業板茬淺旋均勻撒播聯合作業,用小麥均勻撒播機在板茬上一次完成播種、旋耕滅茬、蓋籽、鎮壓等 多道工序作業,旋耕深度為(35)cm。長期旋耕田塊要求長期旋耕的田塊應間隔(23)d進行一次深耕(松),深耕(松)深度以打破犁底層為宜。三漏田不宜進行深松。肥料運籌及基肥施用每畝總施肥量:純氮(1618)kg,五氧化二磷(56)kg,氧

5、化鉀(810)kg,商品有機肥100kg。 全部商品有機肥及50%的磷氮肥做基肥。一般每畝施45%高濃度復混肥(3040)kg,尿素(510) kg或相同含量的復混肥作基肥。播種土壤含水率宜在土壤含水率為2030時播種。播種期半冬性品種適播期為10月15日10月25日,弱春性品種為10月25日11月5日播種量適播期內,半冬性品種每畝播種量(8.010.0)kg,弱春性品種(12.515)kg。播種量隨播期推 遲適當增加,播期每推遲一天,每畝播種量增加(0.40.5)kg。播種方式及質量機械均勻撒播機作業作業前必須確認播種機械各裝置連接牢固,轉動部件靈活、可靠,潤滑狀況良好,懸掛升降裝置靈 敏,

6、調整符合標準要求。播種密度播種密度每畝以(2025)萬株為宜,無漏播、重播現象,播種深度一致,90%以上籽粒集中于(35)cm土層,露籽率低于5%。播種機械作業速度播種機械作業速度以(812)km/h為宜,勻速前進;檢修調整宜在地頭進行,中途不宜停車,以 免造成叢籽;地頭轉彎前后應注意起落線,起落應及時、準確。播種中注意事項作業中應經常注意排種器的下種情況。如需加種或清理、檢修、潤滑等,應停車進行。田間管理“三溝”配套播種后應及時開溝,田間“三溝”(畦溝、腰溝、田邊溝)深度分別達到0.2 m、0.25 m、0.35 m左右;田外大溝深(0.60.8)m;畦溝間隔(34)m。做到溝溝相通,橫溝與

7、田外溝渠相通。化學除草小麥播種后至雜草 3 葉期前每畝用50%異丙隆苯磺隆(120133)g或33%氟噻吡酰呋懸浮劑(7090)g,兌水土壤封閉處 理或莖葉處理防除雜草,寒流來臨前禁止用藥。小麥越冬前,小麥齊苗后至 3 葉期左右防除禾本科雜草如野燕麥、看麥娘、硬草等,每畝用 6.9%精噁唑禾草靈(6080)mL;或15%炔草酯(3040)g;或 3%甲基二磺隆(1520)mL 等藥劑。防除闊葉雜草如繁縷、豬殃殃、薺菜、婆婆納等:每畝用 20%氯氟吡氧乙酸 40mL+5%雙氟磺草胺(1015)mL 或 10%苯磺隆(2030)g+5%雙氟磺草胺(1015)mL。如果禾本科雜草、闊葉草混生,則采用

8、以上配方混用。麥田鎮壓鎮壓是稻茬麥生產的關鍵農藝配套措施,鎮壓時間以播后最佳,冬前次之,除控旺促壯外,春季一 般不宜鎮壓。采用順壟壓法,禁止高速作業。越冬期發生霜凍禁止鎮壓。春季病蟲草害防治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實施“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相結合 原則,禁用藥劑、限用藥劑的合理用量和安全間隔期應執行GB/T 8321(所有部分)、NY/T 496-2010的規定。化學除草禾本科雜草:每畝采用 6.9%精噁唑禾草靈 100mL 或 15%炔草酯 40g,或 3%甲基二磺隆(25 30)mL,兌水噴霧。闊葉草雜草:每畝采用 20%氯氟吡氧乙酸 40ml+5%雙

9、氟磺草胺(1015)mL 或 20%氯氟吡氧乙酸 15mL+56%二甲四氯 50g,兌水(1520)kg 噴霧;禾闊混發田塊,則選擇采用上述藥劑的第 10.1.1 條和第 10.1.2 條的配方一種混用。病蟲害防控蚜蟲、灰飛虱苗期蚜蟲每畝采用2.5%高效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噴霧,或80%吡蚜酮烯啶蟲胺(68)g, 兌水噴霧。穗蚜、灰飛虱每畝用80%吡蚜酮烯啶蟲胺(68g),兌水噴霧。紅蜘蛛采用阿維菌素高氯(8001000)倍液噴霧。小麥紋枯病起身期至拔節期,當病株率15%20%,病情指數6%7%時,每畝用5%井岡霉素水劑(150200)mL,或5%己唑醇(80100)g,兌水(751

10、00)kg噴麥莖基部防治,間隔(1015)d再噴一次。小麥白粉病、銹病每畝用15%三唑酮100g或43%戊唑醇(1520)mL,兌水噴霧。小麥赤霉病抽穗揚花期,每畝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含丙硫菌唑20%、戊唑醇20%)(4550)g、或400g/L戊唑咪鮮胺水乳劑(含咪鮮胺267g/L、戊唑醇133g/L)(810)g、或30%戊唑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含戊唑醇5%、福美雙25%)(1827)g。追肥越冬前視苗情追施平衡肥(壯蘗肥),每畝施尿素(45)kg;基部第一節定長,第二節開始伸長 時追施拔節肥,一般每畝施高濃度復混肥(1520)kg,尿素(610)kg;劍葉出生一半至抽穗期補施孕穗肥,尿素用量(47.5)kg;揚花前,每畝用磷酸二氫鉀0.15kg,加尿素0.33kg,加50%多福合劑0.13kg兌水噴施。為了節省作業成本,也可將農藥與磷酸二氫鉀混合后兌水噴施。生育期灌水宜灌越冬水和拔節水。灌越冬水的適宜時間為12月中、下旬,灌拔節水的適宜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