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為什么可以把90km以下的干潔空氣看成為有固定分子量的單一氣體成分?答:由于大氣中存在著空氣的垂直運動、水平運動、湍流運動和分子擴散,使不同高度、不同地區的空氣得以進行交換和混合。大氣的上界有多高?在此高度內分為哪幾層?對流層的主要特點有哪些?答:大氣的物理上界為1200km,著眼于大氣密度的大氣上界為2000-3000km。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散逸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垂直對流運動;氣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高山常年積雪、云峰高聳,反映了哪一層的特點?為什么?答:反映了對流層的特點,因為高山處于大氣的對流層,對流層具有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試分析對流層、中間層溫度隨高度降低的不
2、同原因;平流層和暖層溫度隨高度迅速升高又是為什么?答:對流層主要從地面獲得熱量,因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中間層由于幾乎沒有臭氧,而氮和氧等氣體所能直接吸收的那些波長更短太陽輻射又大部分被上層大氣吸收掉了,因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層由于紫外線輻射很強烈,因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暖層由于波長小于0.175微米的太陽紫外輻射都被該層中的大氣物質所吸收,因此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升高。試從微觀的分子運動論角度說明溫度的實質。答:在一定的容積內,一定質量的空氣,其溫度的高低只與氣體分子運動的平均動能有關。當空氣獲得熱量時,其分子運動的平均速度增大,平均動能增加,氣溫也就升高。6已知10oC時,E為1
3、23hpa;18oC時,E為206hpa。某地上午8時氣溫為23oC,e為123hpa;次日8時氣溫為23oC,e為206hpa。求兩天8時的Td,用此說明Td的高低直接與什么因子有關。答:第一天上午8時e為12.3hpa,而10時E為12.3hpa,所以第一天8時的Td為10C。第二天上午8時e為20.6hpa,而18時E為20.6hpa,所以次日8時的Td為18Co由此說明,當氣壓一定時,露點的高低只與空氣中的水汽含量有關,水汽含量越多,露點越高。7比較干、濕空氣狀態方程說明:(1)在同溫同壓下,干、濕空氣的密度誰大誰小?在同壓下,空氣愈潮濕、溫度愈高,其密度將會減小還是增大?答:在同溫同
4、壓下,濕空氣的密度比干空氣的密度大。在同壓下,空氣愈潮濕、溫度愈高,其密度將會增大。8狀態方程在氣象上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答:研究空氣狀態變化的基本規律。9可見光的波長范圍是多少?答:可見光的波長范圍為0.40.76微米。10太陽輻射通過大氣時發生哪些變化?為什么?答:太陽輻射會被大氣吸收,因為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時,大其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選擇吸收一定波長輻射能的特性。太陽輻射會被大氣散射,因為太陽輻射通過大氣,遇到空氣分子、塵粒、云滴等質點時,都要發生散射。太陽輻射會被大氣反射,大氣中云層和較大顆粒的塵埃能將太陽輻射中的一部分能量反射到宇宙空間去。1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有什么規律?用此解釋雨后天
5、空呈青藍色、空中塵粒較多時天空呈灰白色。答:規律:散射只改變輻射方向,使太陽輻射以質點為中心向四方傳播;分子散射(蕾利散射):當質點直徑小于波時長,波長愈短,散射能力愈強,該散射具有選擇性,大氣對長波光線的透明度較好,對短波光線的透明度很差;粗粒散射(米散射):當質點直徑大于波長時,發生粗粒散射,輻射的各種波長都同樣地被散射,該散射無選擇性。原因:太陽輻射通過大氣時,由于空氣分子散射的結果,波長較短的先被散射。由于雨后空氣中灰塵少,空氣散射以分子散射為主,波長較短的青藍光先被散射因此空中呈現青藍色;當空氣中塵埃較多時散射一般以粗粒散射為主,此時各種波段的陽光均被散射,使天空出現灰白色。太陽高度
6、角是如何影響直接輻射的?答:設AB單位面積上每分鐘所受到的太陽輻射能為I垂直I(1)太陽高度角越小,等量的太陽輻射散布的面積就越大,因而地表單位面積上所獲得的太陽輻射就越少;(2)太陽高度角越小,太陽輻射穿過的大氣層就越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就越強,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就越少。總輻射的緯度分布有什么規律?為什么有效總輻射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200N?答:總輻射隨緯度的分布一般是緯度愈低,總輻射愈大。由于赤道附近云多,太陽輻射減弱的也多。名詞解釋:太陽常數、大氣窗口、大氣逆輻射、地面有效輻射答:太陽常數:就日地平均距離而言,在大氣上界,垂直于太陽光線的億平方厘米面積內,1min內獲得的太陽輻
7、射能量。大氣窗口:在波長為812um處,地面長波輻射最強,而大氣對此波段的地面輻射吸收率最小,透明度最大,地面輻射有20通過這一窗口散向宇宙空間,這一窗口叫大氣窗口。大氣逆輻射:大氣輻射指向地面的部分。地面有效輻射(Fo):地面放射的輻射(Eg)于地面吸收的大氣逆輻射(6Ea)之差。據地面輻射差額的定義列出其公式,并說明各符號的含義。答:Rg=(Q+q)(1-a)-F0Rg表示單位水平面積、單位時間的輻射差額;(Q+q)是到達地面的太陽總輻射,即太陽直接輻射和散射輻射之和;a為地面對總輻射的反射率;F。為地面的有效輻射。為什么冬季有云的夜間顯得不太冷?答:因為有云覆蓋時,地面有效輻射小,所以地
8、表失去的熱量少,所以顯得不太冷。海陸增溫和冷卻過程有何差異?它導致什么重要結果?答:路面對太陽光的反射率大于水面;透射性能與導熱方式不同;蒸發情況不同;比熱不同;由于上述差異,海陸熱力過程的特點是互不相同的。大陸受熱快,冷卻也快,溫度升降變化大,而海洋上則溫度變化緩慢。大陸受熱快,冷卻也快,溫度升降變化大,海洋反之。在同樣的太陽輻射強度下,海洋所吸收的太陽能多與陸地所吸收的太陽能(陸面對太陽光的反射率大于水面);陸地所吸收的太陽能分布在很薄的地表面上,而海水所吸收的太陽能分布在較厚的水層中(陸地增溫快的一個原因);海面有充足的水源供給,以致蒸發量較大,失熱較多使得水溫不易升高;巖石與土壤的比熱
9、小于水的比熱。何謂非絕熱變化、絕熱過程、干絕熱過程?答:非絕熱變化:氣團與外界通過熱量交換而引起的空氣內能的變化。絕熱過程:氣象學上,任一氣塊與外界之間無熱量交換時的狀態變化過程。干絕熱過程:當升、降氣塊內部既沒有發生水相變化,有沒有與外界交換熱量的過程。19Y、Yd、Ym三者有何不同?為何Ym總小于Yd?答:Yd是氣塊本身的降溫率;Y是周圍大氣溫度隨高度的分布;Ym是飽和濕空氣上升的減溫率。飽和濕空氣絕熱上升時,一方面,同干空氣和未飽和濕空氣一樣,因膨脹作功消耗內能而降溫;另一方面,又因絕熱冷卻作用,使氣塊中部分水汽凝結放出潛熱,使溫度降低值變小,所以Ym總小于Yd。20有一山高1000m,
10、如果一塊含一定水汽尚未飽和的空氣在山腳時溫度為10C,升到300m時開始飽和,到山頂水汽已全部凝結,并離開氣塊,剩下的干空氣塊從山頂下沉,問到山腳時溫度是多少?(Ym=05oC/100m)答:只有達到飽和時才用濕絕熱。上升到飽和時的氣溫為10C1C/100mX300m=7C到山頂時的氣溫為7C-(1000m-300m)X0.5C/100m=6.5C下降到山腳時的溫度為6.5C+1000mX1C/100m=16.5C21已知舊金山海面溫度為12C,溫度直減率為06C/100m,從500m處轉為逆溫層,已知逆溫層頂為1700m,20C,求逆溫層的直減率。答:轉折處氣溫為12C-0.6C/100mX
11、500m=9C逆溫層厚度為1700m-500m=1200m逆溫層的直減率為Y=(20C-9C)/1200m=0.917C/100m22如何用Y、丫d、Ym三者之間的關系來判斷大氣穩定度?答:Y愈大,大氣愈不穩定;Y愈小,大氣愈穩定。如果Y很小,甚至等于0(等溫)或小于0(逆溫),將是對流運動的障礙。所以習慣上常將逆溫、等溫及Y很小的氣層稱為阻擋層。當YYd時,則相反,稱為絕對不穩定。當YdYYm時,對于作垂直運動的飽和空氣而言,層結是不穩定的;對于作垂直運動的未飽和空氣而言,層結是穩定的。這種情況稱為條件性不穩定狀態。23設某飽和濕空氣團在200m高處溫度為18C,且與周圍大氣溫度相同。當其受
12、力后,向上運動至500m高處,溫度降為165C。假設周圍空氣的溫度直減率為065C/100m,對于該空氣團而言,大氣層結是否穩定?為什么?答:由題可知,該飽和濕空氣團上升300m,溫度降低1.5C,所以它的溫度直減率為0.5C/100m,小于0.65C/100m,所以大氣層結是穩定的。24試述氣溫日變化特點。為什么最高值不在正午12點、最低值不在午夜?答:一個最高值:14點左右,一個最低值:日出前后。因為大氣的熱量主要來源于地面,地溫的高低決定于地面儲存熱量的多少。日出后,隨著太陽輻射的增強,地面吸收太陽短波輻射所得到的熱量,愈來愈大于地面因長波輻射而失去的熱量,地面熱量盈余,地溫升高。地面長
13、波輻射隨之增強,大氣吸收了地面長波輻射后,氣溫也上升。正午以后,太陽輻射強度開始減弱,但地面得到的熱量仍比失去的多,收入仍大于支出,所以地溫繼續升高,長波輻射繼續加強,氣溫也隨之仍然繼續升高。午后一點(13時)左右,地面失熱比得到多,地溫開始下降。由于地面熱量傳遞給空氣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最高氣溫出現在14時左右。氣溫下降至日出以前地面儲存的熱量減至最少為止。所以最低氣溫出現在清晨日出前后,而不是在半夜。為什么氣溫日較差低緯高于高緯,而氣溫年較差正相反?答:氣溫日較差因太陽高度角的日變幅隨緯度增加而減小;氣溫年較差因為赤道附近,晝夜長短幾乎相等,最熱月和最冷月熱量收支相差不大,氣溫年較差很小,
14、愈到高緯地區,冬夏區分明顯,氣溫年較差很大。試分析1月、7月世界海平面等溫線分布特征及其原因。答:特征:在北半球,1月等溫線比7月密集,南北溫差大。原因:1月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高緯正午太陽高度低,晝較短(北極圈內有極夜),低緯正午太陽高度較高,晝較長因而南北溫差大;7月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高緯正午太陽高度低,晝較長(北極圈內有極晝)低緯正午太陽高度較高,晝較短,因而南北溫差較小。特征:北半球:冬季等溫線在大陸上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凸向極地;夏季相反。南半球:大陸面積小,等溫線平直,遇有陸地,也發生彎曲。原因:因為海陸分布、洋流等的影響,1月,陸地降溫快,同一緯度上,陸地溫度低于海洋;7月,
15、陸地升溫快,同一緯度上,陸地溫度高于海洋。特征:最高溫度:冬季在510N,夏季在20N左右。原因:熱赤道的位置從冬季到夏季有向北移的現象,是因為這個時期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北移,同時北半球陸地面積廣大,夏季受熱強烈。特征:最低溫度:南半球是南極;北半球:夏季是極地,冬季是東西伯利亞(-44C)和格陵蘭(-40C)。何謂逆溫?對流層中一般可出現哪幾種逆溫?答:逆溫:氣溫隨高度增高而升高的現象。對流層一般可以出現:輻射逆溫,由于地面強烈輻射冷卻而形成的逆溫;湍流逆溫,由于低層空氣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溫;平流逆溫,暖空氣平流到冷的下墊面上而形成的逆溫;下沉逆溫,因整層空氣下沉壓縮增溫而形成的逆溫。試從溫
16、度對飽和水汽壓的影響來討論溫度的變化對蒸發、凝結過程起的作用。答:蒸發:高溫時,E大,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量增多,因而能使原已處于飽和狀態的蒸發面變為不飽和,重新出現蒸發。凝結:若降低飽和空氣的溫度,由于E減小,空氣所能容納的水汽量減少,多余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何謂冰晶效應、凝結增長?答:冰晶效應:水滴因不斷蒸發而減小,冰晶因不斷凝華而增大。這種冰水之間的水汽轉移現象,稱為“冰晶效應”。凝結增長:E小eE大,也會出現水汽轉移現象。小水滴會因蒸發而減小,大水滴會因凝結而增大。此即所謂的“凝結增長”。大氣中水汽凝結的條件是什么?達到凝結的途經通常有哪些?答:大氣中水汽凝結的條件:有凝結核或凝華核的
17、存在;大氣中水汽要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e三E;f100%)。達到凝結的途經:加入凝結核;增大e;減小飽和水汽壓即冷卻空氣(如絕熱冷卻、輻射冷卻、平流冷卻、混合冷卻)。試比較輻射霧、平流霧的特征、形成條件。答:輻射霧:特征:有明顯的日、年變化;與地理環境有密切的關系;輻射霧的垂直尺度為幾十米到幾百米,平均150米;水平范圍不大,常零星分布,在平原上也可連成一片。形成條件:近地氣層中水汽含量充沛;晴夜少云;微風;近地層出現逆溫層,大氣結構穩定。平流霧:特征:日變化不明顯,年變化較明顯;海上平流霧持續時間長,有時可持續幾天;平流霧的垂直厚度可從幾十米至兩千米,水平范圍可達數百千米以上,平流霧的強度
18、也比輻射霧大;天氣條件:出現平流霧時常伴有層云、碎雨云和毛毛雨等天氣現象,一般天氣較穩定。形成條件:暖濕空氣與冷下墊面的溫差較大;暖濕空氣的濕度較大;適中的風速;層結較穩定。據上升運動的特點,可將云分成哪三類?各類中包括哪些云系?答:由此表格所示:云型低(V2000m)中(20006000m)高(6000m)層狀云雨層云(Ns)高層云(As)卷層云(Cs)卷云(Ci)波狀云層積云(Sc)層云(St)高積云(Ac)卷積云(Cc)積狀云淡積云(Cuhum)濃積云(CuCong)積雨云(Cb)簡述積狀云的形成過程。答:淡積云、濃積云和積雨云是積狀云發展的不同階段。氣團內部熱力對流所產生的積狀云最為典
19、型。夏半年,地面受到太陽強烈輻射,地溫很高,進一步加熱了近地面氣層。由于地表的不均一性,有的地方空氣加熱得厲害些,有的地方空氣濕一些,因而貼地氣層中就生成了大大小小與周圍溫度、濕度及密度稍有不同的氣塊(熱泡)。這些氣塊內部溫度較高,受周圍空氣的浮力作用而隨風飄浮,不斷生消。較大的氣塊上升的高度較大,當到達凝結高度以上,就形成了對流單體,再逐步發展,就形成孤立、分散、底部平坦、頂部凸起的淡積云。由于空氣運動是連續的,相互補償的,上升部分的空氣因冷卻,水汽凝結成云,而云體周圍有空氣下沉補充,下沉空氣絕熱增溫快,不會形成云。所以積狀云是分散的,云塊間露出藍天。對于一定的地區,在同一時間里,空氣溫、濕
20、度的水平分布近于一致,其凝結高度基本相同,因而積云底部平坦。如果對流上限稍高于凝結高度,則一般只形成淡積云。由于云頂一般在oc等溫線高度以下,所以云體由水滴組成,云內上升氣流的速度不大,一般不超過5m/s,云中湍流也較弱。在淡積云出現的高度上,如果有強風和較強的湍流時,淡積云的云體會變得破碎,這種云叫碎積云。當對流上限超過凝結高度許多時,云體高大,頂部呈花椰菜狀,形成濃積云。其云頂伸展至低于0C的高度,頂部由過冷卻水滴組成,云中上升氣流強,可達1520m/s,云中湍流也強。如果上升氣流更強,濃積云云頂即可更向上伸展,云頂可伸展至-15C以下的高空。于是云頂凍結為冰晶,出現絲縷結構,形成積雨云。
21、積雨云頂部,在高空風的吹拂下,向水平方向展開成砧狀,稱為砧狀云。在順高空風的方向上,云砧能伸展很遠,因而它的伸展方向,可作為判定積雨云的移動方向。積雨云的厚度很大,在中緯度地區為50008000m,在低緯度地區可達10000m以上。云中上升下沉氣流的速度都很大,上升氣流常可達2030m/s,曾觀測到60m/s的上升速度,下沉速度也有1015m/s。云中湍流十分強烈。簡述云滴的增大過程及降水的形成過程。答:水汽在上升過程中,因周圍氣壓逐漸降低,體積膨脹,溫度降低而逐漸變為細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當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氣的阻力和上升氣流的頂托,且在降落時不被蒸發掉才能形成降水。水汽分子在云
22、滴表面上的凝聚,大小云滴在不斷運動中的合并,使云滴不斷凝結(或凝華)而增大。云滴增大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最后降至地面。積狀云、層狀云、波狀云的降水性質有何不同?答:積狀云:陣性降水,歷時短,強度變化大,水平范圍小,升降氣流多變化;層狀云:云體比較均勻,云中氣流也比較穩定,所以層狀云的降水是連續性的,持續時間長,降水強度變化小;波狀云:含水量較小,厚度不均勻,所以降水強度較小,往往時降時停,具有間歇性。何為降水變率?答:通常用降水變率表征某一地區降水的變化程度。通常用降水變率表征某一地區降水的變化程度。距平數當年降水量與平均數之差值,平均數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其大小表示某一地區降水的穩定性或
23、可靠性。愈大,表明降水愈不穩定,反映某地區旱、澇頻率較高愈小,表示年際間降水愈接近平均數,是正常年景。目前人工降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什么?答:人工降雨分為冷云降雨和暖云降雨。冷云降雨的基本原理:設法破壞云的物態結構,也就是在云內制造適量的冰晶使其產生冰晶效應,使水滴蒸發,冰晶增長。冷云降雨的方法:在云中投入冷凍劑,如:干冰;引入人工冰核(凝華核或凍結核),如:碘化銀。暖云降雨的基本原理:撒入催化劑,促使大水滴數目增加,從而啟動沖并過程暖云降雨的方法:引入吸濕性核,如食鹽;引入30-40微米的大水滴;引入表面活性物質。兩個相鄰氣團(一冷一暖)近地面氣壓相等,到距地面同一高度上,哪個氣壓高?為什么
24、?答:暖氣團高,由于熱力學方程:p=pRT,冷氣團的密度應該大;dp/dz=-pg,冷氣團隨高度上升壓強變化較大,所以上升到同一高度應該是暖氣團氣壓高。測得山腳氣壓為1000百帕,溫度20度,山頂氣壓為850百帕,溫度8度,求山高(用壓高方程)。答:代入壓高方程:Z2-Z1=18400(1+t/273)lgP1/P2得:H=Z2-0=18400(1+14/273)lg(1000/850)=1365米即:山高Z2為1365米某站海拔83m,本站氣壓為lOOOhpa,氣溫為10C,求單位氣壓高度差(取一位小數)和海平面氣壓(不用壓高方程)。答:h=8000/1000(1+10/273)=2264/
25、273(m/hpa)-8.3(m/hpa)氣壓高度差訂正值:P=83/h=10(hpa)海平面氣壓P0=P+AP=1000+10=1010(hpa)何謂深厚系統、淺薄系統?答:溫壓系統從對流層低層一直延伸到對流層高層,且氣壓強度隨高度增加逐漸增強,這類系統稱為深厚系統,例如副熱帶高壓和副極地低壓。溫壓系統主要存在于對流層低空的叫淺薄系統,如赤道低壓,極地高壓。不對稱的溫壓場,高低壓中心軸線到高空向哪一方偏離?為什么?答:高壓中心軸線隨高度升高不斷向暖區傾斜,因為地面高壓的暖區一側的單位氣壓高度差(h)比冷區一側大;低壓中心軸線隨著高度的增加不斷向冷區移動,因為地面低壓的冷區一側的單位氣壓高度差
26、(h)比暖區一側小。何謂氣壓梯度、水平氣壓梯度、氣壓梯度力、水平氣壓梯度力?答:氣壓梯度:是一個向量,垂直于等壓面,由高壓指向低壓,數值等于兩等壓面間的氣壓差除以其間的垂直距離;水平氣壓梯度:是氣壓梯度的一個分量;氣壓梯度力:在氣壓梯度存在時,單位質量空氣所受到的力;水平氣壓梯度力:氣壓梯度力的一個分力。為什么說一般情況下,慣性離心力總是小于地轉偏向力?答:因為空氣運動時的曲率半徑都很大,從幾十千米到上千千米,所以說一般情況下慣性離心力C總是小于地轉偏向力A。但在低緯度地區或空氣運動速度很大,且曲率半徑很小時,慣性離心力C的數值較大,并有可能超過地轉偏向力A。試述風壓律。答:風壓律(白貝羅風壓
27、定律):在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右,低壓在左;南半球相反。南、北半球的不同,是由地轉偏向力A的方向不同引起的。何謂地轉風、梯度風?試比較二者的異同點。答:地轉風:在大尺度自由大氣中(不考慮摩擦力的作用),空氣質點所受的水平氣壓梯度力G和水平地轉偏向力A達到平衡時的勻速直線平衡運動,G=A。地轉風的表達式:Vg二(9.8/f)/(H/n)式中f=2sSin是地轉參數,一(H/n)為高度梯度(相當于氣壓梯度)。地轉風方向平行于等壓線,在北半球,背地轉風而立,高壓在右,低壓在左,南半球則相反,地轉風速度大小與水平氣壓梯度成正比,即等壓線越密(疏)地轉風風速越大(小)。地轉風風速還與地球緯度成反比。
28、在中高緯地區,高空的實際風十分接近地轉風,風壓關系大體遵循上述地轉風原理,這是中高緯地區在分析天氣和預報天氣中應遵循的原則。梯度風:當等壓線呈彎曲時,空氣質點運動不僅受G和A作用,還要受慣性離心力C的作用。當這三個力達到平衡時的圓周運動時,就稱為梯度風。在北半球,高壓內G+C=A。即空氣質點繞中心作順時針旋轉運動,在低壓內A+C=G。即空氣繞低壓中心作逆時針旋轉運動,這就是梯度風原理。赤道地區為何不存在高壓?答:赤道地區常年為太陽輻射盈余區,年均氣溫高,氣流上升,形成低空低壓;在地球自轉中,赤道地區所受到的是慣性離心力大,氣流外溢,不能形成高壓。繪出A、B處梯度風的方向,并分別指出是冷平流還是
29、暖平流。答:4e區巧噥T沁若氣層平均溫度南高北低,等溫線平直,試據熱成風原理,分析氣旋區、反氣旋區不同部位風隨高度的變化情況。答:1處低層屬于暖平流,地面吹東南風,隨著高度的增加,風向不斷趨于西風;2處低層屬于暖平流,地面吹西南風,隨高度的增加,風向不斷趨于西風;3處低層屬于冷平流,地面吹西北風,隨高度的增加,風向不斷趨于西風;4處低層屬于冷平流,地面吹東北風,隨高度的增加,風向不斷趨于西風。1處低層屬于冷平流,地面吹東北風,隨著高度的增加,風向不斷趨于西風;2處低層屬于冷平流,地面吹東南風,隨高度的增加,風向不斷趨于西風;3處低層屬于暖平流,地面吹西南風,隨高度的增加,風向不斷趨于西風;4處
30、低層屬于暖平流,地面吹西北風,隨高度的增加,風向不斷趨于西風。測得北半球甲、乙兩地高空風向資料為:甲地風向乙地風向850hpaSEE700hpaSNE500hpaSWN分析:兩地850-500hpa層間的平流狀況。答:甲地850hpa-500hpa層間有暖平流,等壓線與等溫線相交,原因是風從暖區流向冷區,風向隨高度升高逐漸右轉,越到高層風向與熱成風向越趨于相同;乙地850hpa-500hpa層間有冷平流,等壓線與等溫線相交,原因是低層風從冷區流向暖區,風向隨高度的升高而逐漸左轉,越到高空高層風與熱成風向越接近。摩擦層中風場與氣壓場的關系如何?答:關系:在北半球,背風而立,高壓在右后方,低壓在左
31、前方。原因:地轉風是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相平衡時,自由大氣中空氣作等速、直線的水平運動。地轉風方向與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等壓線。自由大氣中風基本上是沿等壓線吹的。大氣環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太陽輻射作用能量(2)地球的自轉作用使空氣運動方向偏離氣壓梯度方向(3)地標性質作用性質不同下墊面造成冷熱源分布和山脈的機械阻滯(熱力和動力因素)(4)地面摩擦作用與地表的相對運動,地表起伏增大摩擦。繪出近地面氣壓帶、風帶及經圈環流模式。答:辛SB西風帝/亠/(Mil商f赤U低汽甌芾隱錘值閏馬北半球有哪些大氣活動中心?哪些是常年活動中心?哪些是季節性活動中心?答:北半球常年活動中
32、心:太平洋高壓、大西洋高壓、阿留申低壓、冰島低壓;季節性活動中心:1月份-西伯利亞高壓、北美高壓,7月份-南亞低壓(印度低壓)、北美低壓。何謂南亞季風環流圈?答:南亞季風環流圈是夏季青藏高原是個熱源,在75110E之間,氣流從青藏高原上升,到高空折向南流,到低緯下沉,下沉氣流在低空又流向青藏高原,組成一個與哈得萊環流圈的環流方向相反的閉合經向環流圈,稱為南亞季風環流圈。何謂急流?據熱成風原理解釋中緯度地區對流層頂部西風急流的成因。答:急流是指風速達30m/s以上的狹窄強風帶。成因:在自由大氣中,隨著高度的增高,不論風向如何變化,高層風總是愈來愈趨于熱成風。在北半球的對流層中,溫度分布大致是南暖
33、北冷,并且在緯度為30度附近溫度梯度最大,因而在對流層上層總是以西風為主,并且在30N附近上空出現最大的西風風速區,稱為西風急流。何謂氣團?氣團分類有哪幾種方法?各分為哪幾個類型(寫出符號)。答:氣團是指氣象要素在水平分布上比較均勻的大范圍空氣團。目前多采用地理分類法和熱力分類法。按地理分類法:冰洋氣團(Ac、Am)、極地氣團(Pc)、熱帶氣團(Tc、Tm)、赤道氣團(E);按熱力分:暖氣團、冷氣團、冷暖氣團。鋒附近的溫度場、氣壓場和風場有何特征?答:(1)溫度場特征:鋒區的水平溫度梯度比鋒兩側的單一氣團的溫度梯度大得多。這一特征說明鋒面是大氣斜壓性集中帶,是大氣位能積蓄區。鋒區溫度場在天氣圖
34、上表現為等溫線非常密集,而且同鋒面近于平行。由于鋒面在空間總是處于傾斜狀態,使各等壓面上的等溫線密集區位置隨高度升高不斷向冷區一側偏移。因而,高空鋒區位于地面鋒的冷空氣一側,鋒伸展的高度越高,鋒區偏離地面鋒線越遠。鋒區附近,因為鋒的下部是冷氣團,上部是暖氣團,所以自上而下出現逆溫現象,稱為鋒面逆溫。(2)氣壓場:鋒面兩側是密度不同的冷暖氣團,因而鋒兩側的氣壓傾向是不連續的,當等壓線橫穿鋒面是便產生折角,折角尖端指向高壓一方,降落在低壓槽中。(3)風場:1、鋒附近的風場是同氣壓場相適應的。地面鋒既然處于低壓槽內,依據梯度風原理,鋒線附近的風場應該具有氣旋性切變,尤其近地面大氣,由于磨擦作用,風向
35、和風速的氣旋性切邊都很明顯。2、鋒附近的高度變化狀況需視鋒的性質而有不同。一般而言,鋒區是水平溫度梯度很大的區域,通過鋒面的熱成風應該很大,即風的垂直切邊很大。鋒可分為哪些類型?在天氣圖上如何表示?答:(一)據鋒兩側冷暖氣團移動方向和結構狀況,把鋒分為四種類型。冷鋒:是冷空氣前緣的鋒。鋒后冷氣團占主導地位,推動著鋒面向暖氣團一側移動;暖鋒:是暖氣團前沿的鋒,鋒后暖氣團起主導作用,推動著鋒面向冷氣團一側移動;準靜止鋒:冷暖氣團勢力相當或有時冷氣團占主導地位,有時暖氣團占主導地位,鋒面很少移動或處于來回擺動狀態的鋒,也有因地形阻擋而形成的。如南嶺山地、云貴高原、天山北麓等地區,都可形成準靜止鋒;錮
36、囚鋒:當三種性質不同的氣團(暖氣團、較冷氣團、更冷氣團)相遇時,先形成兩個鋒面,之后,若其中一個鋒面追上另一個鋒面,即形成錮囚鋒。一型冷鋒天氣的典型特征是什么?答:一型冷鋒移動緩慢,鋒面坡度小。當暖氣團較穩定,水汽充沛時有層狀云產生,且云系和雨區主要位于地面鋒后,多穩定性降水;但當鋒前暖氣團不穩定時,地面鋒線附近常有積雨云和雷陣雨天氣。繪圖并說明一個發展成熟的鋒面氣旋的結構及各部位所對應的天氣特征。答:暖空氣冷g氣TOkm200kmSOOfan500kmoanTisfluvfwpnl冷鋒與暖鋒暖鋒鋒前降水,冷鋒鋒后降水。當高空溫度槽落后于氣壓槽時,氣壓槽的槽前、槽后對應地面何種天氣系統?為什么
37、?答:當高空溫度空槽落后于氣壓槽時,氣壓槽的槽前對應地面為輻合上升氣流,若水汽充沛,則產生穩定性降水,與之對應的槽后則為晴好天氣,氣流以下沉輻散為主。后傾槽隨溫度槽位置的前移,平流作用加強,槽將繼續加深發展,造成槽前多云天氣,槽后多晴好天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季節性活動與我國東部雨帶的推移有何關系?答:西太平洋副高的季節性活動,直接影響我國東部雨帶的推移。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與強度影響東南和西南兩個方向水汽的輸送;其北側氣旋和鋒面活動頻繁,常有大范圍降水天氣形成。隨著西太平洋副高的季節性活動,我國東部雨帶25月份雨帶主要位于華南地區;6月份位于長江中下游地和淮河流域;7月中旬位于黃河流域;7月
38、下旬8月初位于華北、東北一帶;9月上旬起降水帶隨副高的南移而南移。何謂梅雨?梅雨期的天氣特征怎樣?答:每年初夏,宜昌以東,2634N之間的江淮流域,陰雨連綿,降水頻繁,雨量充沛,此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季節,故稱“梅雨”。主要天氣特征:多陰雨天氣,日照少,空氣潮濕,風速較小,天氣悶熱,降水多屬連續性,多大雨和暴雨。梅雨期主要的降水天氣系統是梅雨鋒、切變線和西南低渦。北太平洋西部地區臺風移動路徑主要有哪幾條?答:(1)西移路徑:當北太平洋高壓脊呈東西走向,而且強大、穩定時,或北太平洋副高不斷增強西伸時,臺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移動,經過南海在我國海南島或越南一帶登陸;(2)西北路徑:當北太平洋高壓脊
39、呈西北-東南走向時,臺風從菲律賓以東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動,穿過琉球群島,在我國江浙或橫穿臺灣海峽在浙、閩一帶登陸。這條路徑對我國影響范圍較大,尤其華東地區;(3)轉向路徑:北太平洋副高東退海上時,臺風從菲律賓以東海區向西北方向移動,然后轉向東北方向移去,路徑呈拋物線型。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以及日本影響較大。臺風形成的必要條件是什么?臺風結構有何特征?答:必要條件:廣闊的高溫洋面;合適的地轉參考值(有地轉偏向力);氣流的垂直切變要小(垂直方向上風向與風速方向上相差不大);合適的流場。特征:外圈(大風區):風速向中心急增;中圈(漩渦風雨區):臺風中對流、風以及雨最強烈區域,破壞力最大;內圈(臺風眼區)
40、:風速減小或靜風,多晴好天氣。氣候的形成和變化受那些因子的影響?答:(一)太陽輻射太陽輻射是形成氣候最基本的因素。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及各地氣候的季節交替;主要是由于太陽輻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其隨時間變化的結果。太陽輻射不僅能影響各地氣候差異和季節交替,而且也是大氣運動最根本的能源,通過大氣運動(大氣環流),輸送熱量和水分,影響和改變世界各地的氣候。(二)大氣環流大氣環流具有雙重性質。大氣環流不但對氣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而且是形成復雜多變氣候的主要原因,可以從下面兩方面來說。1、大氣環流了促進高低緯之間、海陸之間發生熱量和水分交換,調整全球熱量和水分的分布,顯著地影響各地氣候。2、大氣環
41、流本身也是一種氣候現象,在不同環流形勢下氣候不同低緯度熱帶地區赤道地區終年在赤道低壓帶控制下,盛行上升氣流,形成全年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區南北兩側,在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下,形成濕季高溫多雨、干季炎熱干燥的熱帶草原氣候。中緯度的亞熱帶地區大陸東岸受季風環流影響,形成季風氣候。大陸西岸,冬季受西風影響,濕潤多雨;夏季受副熱帶高壓的影響,炎熱干燥,形成地中海氣候中高緯度的溫帶地區大陸西岸,終年盛吹從較低緯海洋上吹來的西風,形成溫和多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大陸東岸(亞歐大陸東岸除外),西風從陸地內部吹來,形成干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三)地面狀況下墊面是大氣(對流層)的直接熱源
42、和水源,故地面狀況不同,對氣候的影響很大。海洋和陸地海洋的熱容量比陸地大,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造成在同緯度上由于海陸分布不同,氣候差異十分顯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陸性兩種不同的氣候;平原和山地地勢越高,氣溫越低,高大的地形區都成為局部的低溫區;裸地和植被覆蓋地地面狀況不同,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面獲得的熱量有多有少。例如南極大陸出現世界極端最低氣溫,就與極冰的強反射率有關;迎風坡與背風坡山地迎風坡降水豐沛,背風坡降水稀少。例如,喜馬拉雅山南側的乞拉朋齊因位于迎風坡而成為世界“雨極”,其北側因位于背風坡而少雨;暖流與寒流洋流能促進高、低緯度間熱能的輸送和交換,對全球熱量平衡有重要意義。暖流對沿
43、岸地區的氣候具有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有降溫減濕的作用。例如,西歐海洋性氣候、馬達加斯加島東側的熱帶雨林氣候,沿岸暖流有巨大的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環境,沿岸寒流都起了一定的影響。(四)人類活動人類活動過程改變大氣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氣釋放熱量;改變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學特性都可以對氣候產生影響。例如,人類活動燃燒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CO2,使大氣中的CO2含量不斷增加,增強了大氣吸收地面放出的紅外線長波輻射的能力,使全球氣溫不斷增高,氣候逐漸變暖。總之,氣候的基本特征是由上述氣候形成因子長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太陽輻射通過大氣和下墊面影響氣候;人類活
44、動既能通過大氣和下墊面影響氣候,又能直接影響氣候;在大氣與下墊面之間,人類活動與大氣和下墊面之間,又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從而構成了復雜的氣候。天文輻射主要決定于哪幾個因子?全球天文輻射時空分布的特點如何?答:天文輻射主要決定于太陽本身變化、日地距離、太陽高度、白晝長短。特點:(1)天文輻射能量的分布是完全因緯度而異的。(2)夏半年獲得天文輻射能的最大值在2025的緯度帶上,由此向兩極逐漸減少,最小值在極地。(3)冬半年北半球獲得天文輻射最多是赤道。(4)天文輻射的南北差異不僅隨冬、夏半年而不同,而且在同一時間內隨緯度亦有不同。(5)夏半年與冬半年天文輻射的差值是隨緯度的增高而增大的。(6)在極
45、圈以內,有極晝、極夜現象。簡述世界洋流分布與地面風向的關系。答:世界洋流分布與地面風向基本一致。風海流(吹送流):亦稱吹送流,漂流:在風力作用下形成的。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并且使上層海水帶動下層海水流動,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風海流。世界大洋表層的海洋系統,按其成因來說,大多屬于風海流。密度流:在密度差異作用下引起。不同海域海水溫度和鹽度的不同會使海水密度產生差異,從而引起海水水位的差異,在海水密度不同的兩個海域之間便產生了海面的傾斜,造成海水的流動,這樣形成的洋流稱為密度流。補償流:因為海水擠壓或分散引起。當某一海區的海水減少時,相鄰海區的海水便來補充,這樣形成的洋流稱為補償
46、流。補償流既可以水平流動,也可以垂直流動,垂直補償流又可以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魯寒流屬于上升補償流。世界降水分布的高峰位于哪幾個緯度帶?為什么?答:(1)赤道低壓帶:氣流輻合上升,多對流雨;(2)中緯西風帶:冷暖鋒交綏地帶,氣旋活動頻繁。什么是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答:厄爾尼諾是指在南美洲西海岸延伸至赤道東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線附近的海面溫度異常增暖的現象。南方濤動指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與印度洋赤道低壓這兩大活動中心之間氣壓變化的呈負相關。ENSO是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的合稱。何為海陸風?其成因如何?答:海陸風是指白天由海洋吹向陸地,夜晚由陸地吹向海洋的風。成因:(1)白天在日曬下,陸地增溫快,陸上
47、氣溫比鄰近海上高,陸上暖空氣膨脹上升,到某一高度上,因其氣柱質量增加,氣壓比海上同一高度平面上的高,等壓面向海洋傾斜,空氣由大陸流向海洋,因而下層地面上陸地的空氣質量減少,氣壓降低,而海洋因上層空氣的流入,空氣質量增加,海面上的氣壓增加,于是下層便產生自海洋指向陸地的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海風;(2)夜間陸地冷卻輻射比海洋快,陸上空氣冷卻收縮下沉,致使上層氣壓比海上同高度的氣壓低,等壓面由海洋向陸地傾斜,地面氣壓比海洋高,形成與白天相反的熱力環流,下層風由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陸風。何為季風?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有何不同?為什么?答:季風是指大范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有顯著改變的現象。東亞季風屬于亞熱帶
48、季風和溫帶季風,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形成的。冬季亞洲大陸由強大的內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控制,冬季風力較強。夏季大陸由熱低壓控制,加之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進,兩大氣壓之間相互作用強烈,因此夏季風比冬季風強烈。南亞季風屬于熱帶季風,它主要是由于行星風帶的季節性移動而造成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較小。冬季由于距高壓中心遠,同時又有青藏高原的阻擋,冬季風力較弱,而夏季由于南亞本身就是一個低壓中心,因此,夏季風十分強烈。列表說明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性氣候在氣候特征上的異同。海洋性氣候大陸性氣候氣溫指標氣溫年較差小大氣溫相時后前春溫與秋溫差值春溫低于秋溫春溫高于秋溫氣溫日較差小大水分指標絕對濕度大
49、小相對濕度大小相對濕度年較差小大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的大陸內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地區和南美南部);特征:遠離海洋,濕潤氣候難以到達,干燥雨,氣溫年、月較差較大,越趨向大陸中心,就越干旱,氣溫的年、日較差也越大,植被從海洋向內陸由森林過渡到草原、荒漠。廣義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及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狹義的概念將濕潤的后者除外。自然植被由南向北從溫帶荒漠、溫帶草原,過渡到亞寒帶針葉林。海洋性氣候:特點:氣溫年變化與日變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觀測不到日變化;降水量的季節分配比較均勻,降水日數多,但強度小。云霧頻數多,濕度高;在熱帶海洋多風暴;多云霧
50、天氣。海洋性氣候分布有何規律?答:分布于緯度4060的溫帶大陸西岸,以西北歐最為典型,北美的太平洋沿岸北部、南美的智利南部、澳大利亞的東南角和新西蘭等地也有分布。山頂與盆地的氣溫日較差誰大誰小?為什么?答:山頂日較差較盆地小。山頂與陸地接觸面積小,受到地面日間增熱、夜間冷卻影響小,又因風速大,湍流交換強,再加上夜間地面附近冷空氣沿坡上升,交換大氣中的暖空氣,因此氣溫日較差小。盆地氣流不通暢,湍流交換弱,又處于周圍山坡的圍繞,白天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急劇增溫,影響下層氣溫,夜間地面散熱快,又因冷空氣下沉,令地面溫度降低,因此,其日較差大。青藏高原季風是如何形成的?對環流和氣候有什么影響?答:在青
51、藏高原由于它與四周自由大氣的熱力差異所造成的東西啊相反的盛行風系。影響:(1)它是我國冬夏對流層的季風厚度增加;(2)他破壞了對流層中部的行星氣壓帶和行星環流。何謂山谷風、焚風?簡述它們的形成。答:山谷風是指當大范圍水平氣壓場較弱時,在山區白天從山谷吹向山頂,夜間由山頂吹向山谷的地面風。形成:由于山地熱力因子形成的。白天因坡上的空氣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氣增溫強烈,暖空氣沿坡上升,形成谷風,谷地上面較冷的自由大氣,由于補償作用從相反方向流向谷地,形成反谷風;夜間由于山坡上輻射冷卻,使臨近坡面上的空氣迅速變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風,谷底的空氣因輻合上升,并在谷地上面向山頂上空分
52、流,形成反山風。焚風指沿著背風山坡向下吹的干熱風叫焚風。形成:氣流越過山脈時,在迎風坡上升冷卻,初時按干絕熱直減率降溫,當空氣濕度達到飽和時,氣溫按濕絕熱直減率降溫,大部分水汽與氣流分離,在過山頂后,空氣沿坡下降,并基本按干絕熱直減率升溫,濕度小,升溫快,形成焚風。何謂山地最大降水量高度?答:在迎風山地,由山足向上,降水量開始是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遞增,在達到一定高度,降水量最大,過此高度之后,降水量又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遞減,此高度為最大降水量高度(H)。冰雪表面的致冷效應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答:(1)冰雪表面的輻射性質:冰雪表面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大,加之地面的大范圍冰雪覆蓋,導致地球上損失大量的太
53、陽輻射能(雪蓋表面由于反射率加大而產生的凈輻射虧損進一步加大,增強反射率造成的正反饋效應,使雪面愈益變冷)。(2)冰雪-一大氣間的能量交換和水分交換:冰雪表面與大氣間的能量交換能力弱,冰雪表面對太陽輻射的透射率和導熱率都小,大氣得不到地表的熱量輸送,特別是冰海的隔離效應,有效的削弱海洋向大氣的顯熱和潛熱輸送。冰雪表面的飽和水汽壓比同溫的水面低,冰雪供給空氣的水分少;相反冰雪表面出現的逆溫現象,冰雪的水汽壓的鉛直梯度往往比低空空氣層還低,使得空氣層向冰雪表面輸送熱量和水分(致冷致干)(3)當太陽高度角增大,太陽輻射增強時,冰雪融化吸收大量熱量,加劇冰雪表面低溫。氣候分類法有哪幾大類?各類代表人物
54、有哪些?答:(1)實驗分類法(根據大量的觀測記錄,以某些氣候要素的長期統計平均值及其季節變化,來與自然界的植物分布、土壤水分平衡、水文情況及自然景觀等相對對照來劃分氣候帶和氣候型):柯本、桑斯威特、沃耶伊柯夫、杜庫洽夫。(2)成因分類法(根據氣候形成的輻射因子、環流因子、下墊面因子來劃分氣候帶和氣候型):阿里索夫、弗隆、特爾真、斯查勒。干燥氣候的形成有哪幾種原因?答:(1)在副熱帶高氣壓控制之下,受下沉氣流的影響(副熱帶沙漠);(2)處于信風帶的背風面,受不到海風的影響(熱帶沙漠);(3)處于冷洋流流經海岸,逆溫現象嚴重(熱帶大陸西岸沙漠);(4)地處內陸,終年受大陸氣團控制(溫帶沙漠)。周淑
55、貞教授將全球分為哪幾個氣候帶、氣候型?答:氣候帶: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氣候帶氣候型:赤道多雨氣候、熱帶海洋性氣候、熱帶干濕季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干旱氣候、熱帶多霧干旱氣候、熱帶半干旱氣候)、(副熱帶干旱氣候、副熱帶半干旱氣候)、副熱帶季風氣候、副熱帶濕潤氣候、副熱帶夏干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干旱氣候、溫帶半干旱氣候)、副極地大陸性氣候、極地苔原氣候、極地冰原氣候、高地氣候。赤道多雨氣候與熱帶干濕季氣候的有哪些異同?分布特征氣溫降水月均溫年均溫氣溫日較差氣溫年較差年降水量降水類型降水變率季節變化赤道多雨氣候赤道至南北緯10左右25C-28C26C6C-
56、12C小于3C2000mm以上對流雨、熱帶氣旋雨降水量年際變化大長夏無冬全年有雨熱帶干濕季氣候緯度515全年咼溫750mm-1600mm對流雨大明顯干濕季簡述熱帶季風氣候的分布及氣候特征。答:分布緯度10至回歸線附近的亞洲東南部如我國的臺灣南部、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中南半島;印度半島;菲律賓;澳大利亞北部沿海氣候特征盛行氣團熱帶大陸氣團(Tc)、赤道海洋氣團(E)降水年降水量1500-2000mm降水季節分布集中于6-10月,具有明顯的干濕季降水類型多熱帶氣旋雨氣溫年均溫20C以上氣溫年較差3-10C其他風向具有明顯季節性春秋極短試比較熱帶與溫帶海洋氣候的異同點。熱帶海洋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
57、南北緯10-25信風帶大陸東岸及熱帶海洋中若干島嶼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盛行氣團熱帶海洋氣團溫帶海洋氣團溫度最熱月月均溫28C以上22C以上最冷月月均溫18-25C0C以上年較差小小日較差小小降水年降水1000mm以上750-1000mm降水分布集中于5-10月,干濕明顯集中于冬季,全年濕潤降水類型對流雨、熱帶氣旋雨、地形雨比較三類季風氣候的異同點。答:以北半球為例熱帶季風副熱帶季風溫帶季風分布10N至回歸線大陸東岸25N35N大陸東岸35N55N大陸東岸盛行風冬季陸風陸風偏北風(寒冷干燥)夏季海風海風東南風(溫暖濕潤)降水15002000mm,集中在6-10月750-1000mm以上集中于夏季,由南向北,由海到陸遞減溫度最熱月年均20C以上22C以上20C最冷月0-15C0C以下年較差3T0C15-25C大受制氣團熱帶大陸氣團(Tc)赤道海洋氣團(E)熱帶海洋氣團基地大陸氣團特點春秋極短,干濕變化大四季如春,短時間霜凍冬季有寒潮爆發比較歐亞大陸副熱帶緯度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差異。(類型、特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大全
- 湖北省“黃鄂鄂”2025年高三下學期4月聯考試題 物理 含解析
- 電力電纜工崗位技能測試題
- 江蘇省南京十校下學期2025年高考考前模擬英語試題含解析
- 電工中級模擬習題+參考答案
- 工業分析檢驗試題庫(附答案)
-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動漫制作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2025屆青海省海東市高三下學期三模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航空物流中的航空貨運定價策略考核試卷
- 2025屆河北省“五個一”名校聯盟高三下學期4月聯考地理試題(含答案)
- 江蘇省常州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聯合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
- 機動車安全知識培訓課件
- 山東開放大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高三下學期《積極調整成為高考黑馬!》主題班會課件
- 委托代簽工程合同協議
- 2025年河北省唐山市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25)解讀
- 2024年中國食品級雙氧水行業調查報告
- 中國低空經濟城市發展指數(LCDI) 2025(發布版)
- 2025中考數學二輪復習-二次函數與三角形面積【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