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事故教學課件_第1頁
切爾諾貝利事故教學課件_第2頁
切爾諾貝利事故教學課件_第3頁
切爾諾貝利事故教學課件_第4頁
切爾諾貝利事故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切爾諾貝利事故1ppt精選版第1頁,共30頁。事故簡介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或簡稱“切爾諾貝利事件”,是一件發生在前蘇聯統治下烏克蘭境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子反應堆事故。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UTC+3),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鄰近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并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輻射塵涵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于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經濟上,這場災難總共損失大概兩千億美元,是近代歷史中代價最“昂貴”的災難事件

2、。切爾諾貝利核事故被稱作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切爾諾貝利城因此被廢棄。分析研究切爾諾貝利事件對于核工業的安全與快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燃燒的四號機組2ppt精選版第2頁,共30頁。事故簡介附近被廢棄的村莊四號機組石棺3ppt精選版第3頁,共30頁。事故簡介事故的長期影響4ppt精選版第4頁,共30頁。事故堆型介紹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簡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北緯51度23分14秒 東經30度6分41秒)是位于烏克蘭普里皮亞季,切爾諾貝利市西北11英里(18千米),離烏克蘭與白俄羅斯邊界10英里(16千米),及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70英里(110千米)。核電站由四個反應堆組成,每個能產生1千兆瓦特

3、的電能(3千2百兆瓦特的熱功率),核事故時四個反應堆共提供了烏克蘭10%的電力。廠房的工程始于1970年代,1號反應堆于1977年啟用,接著2號(1978年)、3號(1981年)、4號(1983年)亦相繼啟用。還有兩個反應堆(5號及6號,每個能產生10億瓦特)在事故發生時仍在建造中。廠房的四個反應堆都是屬于同一類型,稱為RBMK-1000(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堆)5ppt精選版第5頁,共30頁。事故堆型介紹RBMK-1000堆芯:RBMK為石墨壓力管式反應堆,使用輕水冷卻,在垂直于壓力管上部分產生蒸汽。石墨砌體直徑12米,高7米,重約1700噸。共1660根燃料組件,2%富集度的二氧化鈾,

4、燃料組件中鈾的質量為114.7kg,燃料的燃耗深度為20MWd/kg。堆芯進、出口水溫是270和284,汽鼓內壓力約7Mpa。二回路:兩個環路,每個環路有840條燃料通道,兩個汽水分離器,四臺冷卻劑泵及其相關裝置,其中3臺為正常運行之用,1臺作為備用。汽水分離器直接向2臺500兆的汽輪機提供蒸汽,每個發電機帶有一臺冷凝器和供水系統,反應堆由一臺專門機器不停堆更換燃料。冷卻環路封閉在安全廠房內。同位于反應堆下部的充水抑制系統相連。6ppt精選版第6頁,共30頁。事故堆型介紹控制和保護系統:211根吸收棒,控制功率分布和緊急防護。所有多的緊急防護都是通過吸收棒下插進行,最大移動隨度為0.4米/秒。

5、必須有不下于30根控制棒位于下插狀態。RBMK-1000型反應堆有兩個功率控制的系統。第一個是物理功率密度分布控制系統(PPDDCS),該系統在堆芯內裝有探測器。第二個是反應堆控制系統,它在堆芯內部和堆外側面的生物屏蔽箱內都裝有探測器安全系統:反應堆控制保護系統(RCPS) 事故堆芯冷卻系統(ECCS) 主冷卻劑回路超壓保護系統 反應堆空間超壓保護系統 事故定位系統(漏泄緊固部件系統 隔離閥系統 輻射監測系統)7ppt精選版第7頁,共30頁。事故堆型介紹8ppt精選版第8頁,共30頁。事故堆型介紹2富集度,1661根燃料原件,壓力管式211根吸收棒9ppt精選版第9頁,共30頁。事故堆型介紹堆

6、芯缺陷:正的空泡系數,負的燃料系數,功率低于20%總功率系數為正,在700兆瓦下不允許操作;停堆系統不適當,不能使得事故終止,反而使得事故加劇;沒有有效的應急手段,方式應急系統失靈下,繼續使反應堆運行;大量的在700 左右運行的石墨,遇水將起激烈的化學反應;無安全殼!地下水層隧道液氮冷卻系統抑制水池10ppt精選版第10頁,共30頁。事故過程惰轉實驗:1986年4月25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工作人員為了探討在廠內外全部斷電情況下汽輪發電機中斷蒸汽供應時,利用轉子惰轉動能來滿足該機組本身電力需要的可能性,進行反應堆安全系統的試驗工作。實驗過程:1時開始,對4號機組進行降功率操作。13時5分

7、,4號機組下降到1600MW,按計劃關閉7號汽輪機。14時把反應堆應急堆芯冷卻系統與強迫循環回路斷開,以防止實驗過程中應急堆芯冷卻系統動作。23時10分,繼續降功率,按照試驗大綱,試驗應在熱功率7001000MWt下進行。操作人員未能及時消除因自動調節棒測量部件所引起的不平衡狀態,結果使功率降到30MW以下。26日0時28分,運行人員切斷局部自動控制系統。26日1時19分,為了達到實驗計劃的功率,操作人員將大部分控制棒提出。提升的控制棒數超出了運行規程的限制(違規操作!)。將反應堆熱功率穩定在200MW。強行開始實驗!為了保證試驗后有足夠的冷卻,所有8臺主循環水泵部投入了運行。(違規加開兩臺循

8、環主泵)導致堆芯注水太多。為了抑制沸騰的程度,堆芯流速很高,堆芯冷卻劑入口溫度接近飽和工況(導致蒸汽減少,蒸汽分離器內的水位也下降到緊急狀態標志以下)。為了避免停推,操作人員切除了與此有關的事故保護系統(違規操作!關閉了水位和壓力的停堆保護信號)。26日1時23分04秒,開始試驗,關閉8號渦輪發電機的事故調節閥使之惰轉。為了不致因此自動停堆,解除了與此有關的保護系統(違規操作?。?。11ppt精選版第11頁,共30頁。事故過程反應堆失控狀態12ppt精選版第12頁,共30頁。事故過程事故發生13ppt精選版第13頁,共30頁。事故過程流程圖14ppt精選版第14頁,共30頁。事故措施15ppt精

9、選版第15頁,共30頁。事故措施限制堆芯事故后果:使用緊急輔助給水泵向堆芯注水,事實 證明這一努力是無效的。專業人員小組從軍用直升機上拋下硼、石灰石、沙、黏土和鉛覆蓋遭到破壞的反應堆。輻射得到有效控制。在事故發生后的月底已降到每天數十居里。通過注入氮氣降低了氧氣濃度和溫度,通過與進來的大氣形成對流從而使堆芯溫度得到有效降低。在建筑物下面建造人工除熱水平層,使其置于混凝土的上面。四號機組發生事故后對一、二、三號機組所采取的措施:1、2、3號機組相繼停堆。切爾諾貝利電場并沒有因為四號機組出問題而停止運作,只封閉電廠的四號機,并且用200米長的水泥與其他機組隔開,但由于缺乏能源,所以烏克蘭政府讓其他

10、三個機組繼續運作。1991年、1996年、2000年這三個機組才相繼關閉。對1、2、3號機組進行去污和其他工作,清除之后放射性水平達到原來的1/10到1/15.16ppt精選版第16頁,共30頁。事故措施污染現場的處理:現場的廢物和被污染設備的清除建筑物頂部和外表面的清除表層泥土的清除用可以形成薄膜的化合物覆蓋已清除的表面。四號機組的長期掩埋:使用專門技術將靠近機組地區內的表層泥土運到限定地點。該地區用混凝土覆蓋。建筑物的頂部和墻壁清除污染。整體掩埋4號機組。30公里范圍內的清除污染工作和經濟應用的恢復。為了防止地下水和地面水遭受污染,建造綜合性水利工程。損壞機組狀況的監測和判斷:損壞的機組內

11、的計量測量及光學測量。由直升機進行輻射劑量測量和光學觀測。在殘存結構內和容易進入的整體建筑內的重要參數測量。17ppt精選版第17頁,共30頁。事故后果總結18ppt精選版第18頁,共30頁。事故后果人員傷亡:9.3萬人:造成致癌死亡人數約為9.3萬人左右;27萬人:27萬人因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患上癌癥;34萬人:核泄漏事故發生后,前蘇聯疏散了11萬多人,隨后數年,又從污染嚴重地區搬遷了23萬人,前后共疏散34萬余人;50萬:參與搶救切爾諾貝利的英雄們有五十萬;800年:專家稱消除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后遺癥需800年,而反應堆核心下方的輻射自然分化要幾百萬年;20億人:建立在白俄羅斯國家科學

12、院研究成果上的報告說,全球共有20億人口受切爾諾貝利事故影響。涉及周邊國家:4月27日,瑞典Forsmark核電廠發現輻射粒子俄羅斯、白俄羅斯、奧地利及烏克蘭受到高程度污染(污染程度銫-13740,000 Bq/m)丹麥、挪威、芬蘭等十幾個歐洲國家受到輻射塵影響引起大眾對于蘇聯的核電廠安全性的關注,事故也間接導致了蘇聯的瓦解19ppt精選版第19頁,共30頁。事故后果環境的破壞:水源污染嚴重,共有2.5萬km2 ,2225個村莊地面137 Cs污染水平超過了185kBq/m2 農產品受輻射嚴重超標輻射導致基因突變,明顯影響了樹木的生長、繁殖和存活率等生命健康的長期威脅:嚴重性:事件死亡人數共達

13、9000人(包括死于輻射塵地區),包括了死于核輻射的47名救災人員,和九名死于甲狀腺癌癥的兒童;約50萬清理人受到高劑量輻射;甲狀腺癌等癌癥比例快速增加(小孩喝的牛奶是被碘-131所污染),畸形嬰兒的出生率升高;長期性:大部份固體癌癥的潛伏期大約是在20至60年,可能會在2065年之內,額外會有16,000多人死于癌癥;不確定性:直到目前為止,白血病病例的增加數量還不足以在統計學上推斷和輻射外泄有關。經濟、社會的震蕩:直接經濟損失和處理事故的巨大開支;農業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一些歐洲國家(除法國以外)已經強制實行食物限制;人才流失,阻礙了經濟復蘇。20ppt精選版第20頁,共30頁。事故原因總結

14、21ppt精選版第21頁,共30頁。事故的經驗教訓22ppt精選版第22頁,共30頁。事故的經驗教訓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監督機構應獨立于核電站之外的獨立組織,有權利對核電站進行各方面安全的檢查,并把監督程序法制化。對監督人員制定出明確的可操作性強的行為規范。對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發生前違反核電站安全準則的行動,本應由前蘇聯國家原子能監督局的代表出來干預并制止類似行動,然而在這一天沒有一個該組織的工作成員。監督員都奉命在上班時間到醫務室去了,他們整天在那里參加醫務會議。23ppt精選版第23頁,共30頁。事故的經驗教訓建立技術指導小組:救援工作中救援人員在平時應在技術培訓中清楚明白核電站構造以

15、及輻射防護的有關知識,熟練使用有關劑量檢測儀表,為最大限度減小救援工作的損失起到積極作用。專家咨詢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的有機結合才能使救援中的技術問題得到充分解決。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事故以后 電站的人員沒有能夠準確的客觀的估計所發生的事情,所有人對消除這樣大的事故后果,從職業上和心理上都沒有準備,對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區域及其鄰近地區的最初輻射水平采用計量儀表進行最初的測量,由于這些儀表本身測量量程窄,沒有能給出真實的輻射水平的數據。在發生核電站事故的情況下,除了普遍測量還應進行個別測量。并且,核電站專門的咨詢組是在核電站發生事故后幾個小時才從莫斯科乘專機趕來。24ppt精選版第24頁,共30頁。

16、事故的經驗教訓有效的信息渠道:必須成立專門的新聞機構和社會社團組織進行核事故信息的發布,既要保證核電站周圍居民的知情權,又要考慮嚴重核事故條件下撤離人員的秩序問題,禁止任何非官方授權的組織和個人發表內任何與核事故有關的言論,并且應該根據事故的情況進行連續追蹤報道,使居民對事故的發展及救援情況有所了解,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和失實新聞的流傳。切爾諾貝利事故的信息公開工作很差,使公眾無法了解情況,這對于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以及心理安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事故發生后,鄰近的小鎮普里普亞特的居民并沒有得知任何這方面的消息,直到放射性塵飄到了1000公里以外的瑞典某核電站,前蘇聯知道紙包不住火的時候,前蘇聯

17、官方于28日21時才公布了有關消息,事故3天后附近的居民才被匆忙撤離,5月1日還照常在基輔市舉行盛大的節日游行。25ppt精選版第25頁,共30頁。事故的經驗教訓及時糾正核反應堆設計缺陷:切爾諾貝利事故所的堆型RBMK,為石墨水冷堆,不具有負反應性系數和安全殼,這在當時來說,也是眾所周知的安全隱患。在事故之前,有很多次機會對反應堆的安全設施做出改進,也有人提出了相關的問題,但是均沒有得到重視??刂瓢舻南侣鋾r間全程需20秒。如今的壓水堆PWR則在2秒以內。保護控制系統過度依賴操縱員。26ppt精選版第26頁,共30頁。事故的經驗教訓營造核安全文化氛圍:除堆型本身設計有缺陷外,其他導致切爾諾貝利事

18、故的原因都可以歸結為安全文化的缺失,無論是操作員、管理者、救援隊等等,均缺乏安全文化的教育。事故發生時,4號機組在低功率工況下(計劃25%功率)做汽機惰轉狀態下的發電實驗,而核電廠管理方將試驗看成一次非核實驗,沒有與負責運行和安全的人員溝通,沒有注意安全事項,沒有注意可能的風險,嚴重違反了運行程序,閉鎖反應堆保護系統通道,任意變更實驗條件(控制棒的下插深度),造成了嚴重事故。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核電廠管理方自上而下缺乏核安全文化。27ppt精選版第27頁,共30頁。事故的經驗教訓及時的應急措施: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實驗大綱允許在無其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閉鎖靈敏的局部功率調節系統和應急堆芯冷卻系統,導致核電站的控制特性變壞,在發生堆芯過熱的事故時得不到冷卻。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既沒有可靠的滅火設備,也沒有完善的應付石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