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之家庭教育學第一章到第三章課件_第1頁
高等教育之家庭教育學第一章到第三章課件_第2頁
高等教育之家庭教育學第一章到第三章課件_第3頁
高等教育之家庭教育學第一章到第三章課件_第4頁
高等教育之家庭教育學第一章到第三章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家庭教育學第一章 緒論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操在掌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德】福祿貝爾一、家庭、家庭教育與家庭教育學(一)家庭及其功能家庭是以婚姻為基礎、以血緣為紐帶組成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人類社會的家庭經歷了血緣家庭普納路亞家庭對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功能:穆道克【美】:性、經濟、生殖、教育帕森斯基【美】:社會化、成人安定黃遁毓(臺灣):經濟功能、保護功能、娛樂功能、宗教功能、教育功能、生育功能、情愛功能; 養育生命 相互教育 提升地位 維持生計 獲得財富 安全保障 情感依護 休閑娛樂 價值認同 規范性事 (東北師大 趙剛)(二)家庭教育及其特征家庭教育是人類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主要

2、表現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影響活動,也包括家庭中各成員間發生的各種互動。廣義: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狹義:上一代人對下一代的影響特征:家庭教育是一種非正規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三)家庭教育學家庭教育學是專門研究家庭教育現象、揭示家庭教育特點和規律的一門科學。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家庭教育對個體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盡管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以各種方式在影響每個人,但家庭教育仍是一切教育的根,對教育的成敗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庭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影響最早最深刻家庭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影響最全面家庭教育對人的發展的影響時間最長(二)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具有支持和促進作用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

3、家庭教育,都不可能獲得成功(三)家庭教育對社會文明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操在掌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福祿貝爾三、學習家庭教育學的意義孩子是上天賜給成人的最珍貴的禮物蒙臺梭利(一)做合格的父母需要不斷學習教育孩子的問題首先是教育家長通過學習家庭教育學這門課程,使未來父母們較早地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他們在平時有意識地觀察和積累家庭教育的案例和經驗;家庭教育學作為一門通識性的課程,無論男女學生都能參與學習,這能使新一代父母共同接受家庭教育科學知識和方法技巧的熏陶和培訓,了解家庭教育中某些世俗觀念的弊病 ;通過學習家庭教育學,可以幫助大學生結合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經歷,審

4、視個人成長和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從而更深入地了解自身和理解父母,妥善調節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形成良性親子互動。(二)做教師必須重視家庭、學校與社會的教育協作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學素養,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學素養,那么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 一個從健康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學校要毀掉他不那么容易;而一個不健康家庭造就的孩子,學校要幫助他則非常困難。(三)學習型社會的建構需要學習 家庭教育學重點讀物:顏之推顏氏家訓周興嗣千字文諸葛亮誡子書誡外甥書朱伯廬治家格言 (朱子家訓)溫氏母訓百家姓朱熹小學蒙童須知王應麟 三字經王陽明傳習錄毛氏家訓李毓秀弟子規林

5、之望養蒙金鑒呂得勝小兒語曾國藩曾氏家訓顏氏家訓目錄: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 慕賢第七 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涉務第十一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誡兵第十四養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終制第二十千字文 梁 敕員外散騎侍郎 周興嗣 撰 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 秋收冬藏 閏馀成歲 律呂調陽云騰致雨 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 玉出昆岡 劍號巨闕 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海咸河淡 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 鳥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讓國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發殷湯 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 愛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邇一體 率賓歸王鳴鳳在

6、竹 白駒食場 化被草木 賴及萬方 蓋此身發 四大五常 恭惟鞠養 豈敢毀傷女慕貞潔 男效才良 知過必改 得能莫忘 罔談彼短 靡恃己長 信使可覆 器欲難量 墨悲絲染 詩贊羔羊 景行維賢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傳聲 虛堂習聽 三字經:“蒙學之冠” 南宋王應麟(12231296)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弟子規:養正存誠,醇厚家風

7、總 敘弟子規 圣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泛愛眾 而親仁 有余力 則學文入 則 孝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儒家教育觀:求仁尊禮,正心誠意,睦鄰齊家,兼濟天下。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

8、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道家教育觀:清心寡欲、養性積德、淡泊自守、明理求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知北游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人尚志,圣人貴精。莊子刻意諸葛亮家訓:夫當志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

9、,徒碌碌于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曾氏家訓: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鬼神。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于求仁。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

10、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勤則壽,逸則夭。 華夏愛嬰早期教育特色(0-3歲)在教學理念上,提出早期教育要尊重嬰幼兒身心靈成長規律,促進身心靈全面、和諧的發展;在教育目標上,主張對國家教養大綱的尊行與超越;在教學模式上,提出三大教育主體之間感受互動、認知互動與心靈互動;在教學對象上,強調嬰幼兒教育與母親教育同等重要;在教學環境上,主張早期教育不只是園所教育,更是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與自然教育。 華夏愛嬰國際特色課程(36歲)1首次強調教師家長與學生三者的素質都要提高;2首次強調將兒童教育與母親教育家

11、庭教育結合起來;3首次強調將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與學習能力學習成績互動提高.三 成功的家庭教育應如何做?尊重生命理解孩子以身作則家長沙龍:專家講座:家校互動:親子溝通:如何幫助中國母親們成長? -人人都可以成為幸福的媽媽母親心靈,是國民普泛心靈;母親文化,是國民基礎文化;母親教育,是國民基本教育;華夏愛嬰華夏童年的教育對象:教師孩子母親關注母親的心靈成長:理解母親關愛母親幫助母親NLP:模仿成功的母親王東華對母親教育的10大發現:第一大發現:人在出生時大腦的大部分還是空白,還要在出生后繼續形成,還要經過第二次誕生,早期教育對人腦的完善有著異乎尋常的重要意義。 第二大發現:孩子的頭三年固然是智力發育

12、的最佳期,但母親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更大,而這比智力要重要得多。第三大發現:孩子越小,母親的作用越大,孩子最好由母親親自撫育。第四大發現:人的成長是由智力、意志、品德、氣概這四個主要方面構成的。這四者中,位于首位的是氣概,其次重要的是品德,最后才是智力。孩子在三歲前可以進行早期智力教育,六歲以后就應該重點進行氣概教育。第五大發現:目前人類的教育已陷入困境,困境的表現是道德水平下降。目前的教育都是“顯教育”,即耳提面命、口傳心授,而對于更本質更重要的“潛教育”卻不加關注。道德、勇氣、責任感等都是通過教育者的“做”才能達到目的。是“潛教育”,王東華提出習育與化育,習育指行為學習,化育為精神學習大教育

13、觀。王東華對母親教育的10大發現第六大發現:王東華認為,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學問,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幾年,他生命中最本質最重要的東西都是由母親給予的,這種教育不僅影響著孩子自己的一生。第七大發現:母親的工作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工作,也是這個社會最為崇高的工作。第八大發現:現代母親普遍感到太累,放棄育兒主職再到社會上找活干,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第九大發現:母親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天才競出的時代,是母性綻開的時代。基礎教育,是兒童教育,是母親教育!第十大發現:母嬰必須規劃,育兒工程必須是全優工程。王東華提出了優識、優體、優戀、優婚、優孕到優娩、優養、優育、優教、優境的母嬰規劃工程。 第

14、二章 家庭教育學的 學科發展第二章 家庭教育學的學科發展第一節 家庭教育學的歷史演進古代-經驗總結近代-科學萌芽現代-體系初建科學萌芽 古代家庭教育經驗總結西方國家最早論及婚姻家庭和子女教育問題的古代思想家柏拉圖 ;我國古代最早談及家庭教育問題的著作是周易,其中的家人卦包含了豐富的家庭教育思想 ;“童牛之梏,元吉。” 北齊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也是世界上較早的具有獨立體系的家庭教育專著 ;北宋司馬光溫公家范與之齊名。近代家庭教育科學萌芽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完成了著作大教學論,提出了“母育學校”的設想;1633年,母育學校指南一書出版,該書專門論述了學齡前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

15、,是西方國家出現的最早的家庭教育專著;1639年洛克著教育漫話;1762年盧梭出版愛彌兒。 近代愛國將領原廣東省省長朱慶瀾的家庭教育,是我國第一部白話文的家庭教育專著;魯迅的隨感錄二十五、二十四孝圖、上海的兒童、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我們怎樣教育兒童的、從孩子照相說起等專門對我國的家庭教育問題進行了探討 ;我國現代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于1925年出版了家庭教育一書。陶行知評價該書著者“以科學的頭腦、母親的心腸做成此書”,稱該書為“中國父母的必讀之書”。 當代-家庭教育學學科體系初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主要表現在: (1)開辦了大量的家長學校; (2)創辦了

16、一批有影響的家庭教育雜志和專業期刊,出版了為數不少的家庭教育類著作; (3)開展了幾次全國有影響的家庭教育熱點討論; (4)建立了多個家庭教育專業網站; (5)成立了各級家庭教育研究會以及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 (6)高等院校開設家庭教育課程。臺灣地區在家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方面均出現較好的發展態勢,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世界各國如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對家庭教育的重視以及政府對家庭教育事業的積極投入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節 家庭教育學的問題和挑戰 1、家庭教育研究的學科視角應拓展2、家庭教育研究方法需規范3、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應當結合研究家庭問題所涉及的學科1 人類學(變遷社會中的家庭、跨文

17、化研究、親族關系) 2 生物學(遺傳、懷孕與生育) 3 嬰兒成長學(嬰兒成長、學習、個性形成4 咨詢(家庭治療、人際關系、職業向導)5人口統計學(婚姻、生育、離婚) 6 經濟學(家庭財務、消費行為、生活方式)7教育學(家庭生活、婚姻準備、兒童發展、性教育)8 語言學 9 老年學 10 歷史學 ll 法律學12 心理學(人際關系、人類心理的發展、學習) 13大眾健康學(性病、母親和嬰兒的保護、預防藥) 14 宗教學 15 社會工作 16 社會學 三個維度 理論維度方法維度功能維度理論維度“是什么”的問題,即研究“家庭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功能維度需要回答“應該是什么”的問題,即研究“家庭教育的目標

18、、價值觀、內容、走向和趨勢”等;方法維度需要回答“怎樣做”的問題,即研究“家庭教育的原則和方法”等第三節 家庭教育學的發展前景研究視野-古今中西原則 家庭教育研究要發展就必須以“古今中西”原則為方法論基礎,即要以海納百川的姿態,對古今中外所有家庭教育研究的成果進行整理、總結,“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中獲取可以滋養現代家庭教育學發展的資源。 研究方法-多樣貫通原則在教育學領域多以實證量化研究為主,而社會學領域則多以質化研究為主,但近來有量化與質化研究并用的趨勢。質的研究方法在大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得到重視,在教育學、社會學有關家庭教育研究中越來越受到歡迎。 研究問題-整體思考原則 在對研究問題開

19、展研究的過程中,要貫徹整體思考的原則,將微觀研究置于復雜的系統中,分析和解釋才會更有力量和價值。而宏觀視角的處理也不能忽略對細節的關注,往往通過個體主動選擇而跳脫場域控制的個案會使宏觀理論的構建超出靜態、機械的決定論模式,而呈現出動態、發展的充滿希望的景象。 要點重述我國古代較早談及家庭教育問題的著作是周易中的家人卦,北齊的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是我國古代較早甚至是世界上較早的具有獨立體系的家庭教育學專著。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于1633年出版的母育學校指南一書是西方國家出現的較早的家庭教育專著。該書專門論述了學齡前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我國現代著名的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于1925年出版了家庭教育一書。該

20、書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為我國現代家庭教育學奠定了基礎。陶行知評價該書著者“以科學的頭腦、母親的心腸做成此書”,并稱該書為“中國父母的必讀之書”。思考題:1、家庭教育學的學科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2、當前家庭教育學的學科發展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3、你認為家庭教育研究可以運用哪些方法?第三章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第一節 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方法一、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目的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人按先后本末開出的成人之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家齊而后國治。”“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學也,祿在其中也”傳統家庭教育發展延伸

21、有三條脈絡,即帝王家教、士大夫家教(包括上層官僚)及明清以后所倡導的平民家庭教育。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目的即在于達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逐層遞進的境界,只是在不同社會階層,側重有所不同。 二、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內容1、以孝悌為主的倫常教育 孝 悌 孝-“孝”:會意字,由“老”和“子”合成,為子承老形,取老的上半部分,從子,意為子女背著父母。“老”:老人坐在匕首上,意為老年時,會面臨許多的困難,如疾病、孤獨、無力無助等。孝,即幫助老人化解困苦,承擔養老職責,解其后顧之憂。古訓:“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于前。” “百善孝為先”。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22、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孔子 孝經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孝經將孝道分為三個層面: 養父母之身-“小孝” 養父母之心-“中孝” 養父母之志-“大孝”孝經對行孝的要求和方式的規定: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 “立身行道,揚名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 夫孝,始于亊親,忠于事君,終于立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朋友有信,夫妻有別,長幼有序 -五倫之道孟子主張教子必嚴,提倡”愛不如刑“。秦代推行嚴酷的法家思想,以法令的形式強制推行家庭倫理,強制弟子服從家教,從法律上給予家長將不孝或不聽從教育的子弟送官懲處的權利。這一制度對后世的影響

23、深遠。.韓非“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規范。“三綱”是處理上下級關系的準則,“五常”是處理個人人際關系的規范。兩者合起來,成為處理縱橫關系網的基本要求。 2、以勤儉為主的處世道德教育儉,德之共也。侈,必盜,惡之大也。“成由儉、敗由奢”、“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3、以儒家經典為主的文化知識教育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世傳“遺子黃金滿篇,不如一經。”重儒學而輕科技的社會心理由此形成。 4、胎教胎教是我國傳統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自西周至近代的兩千多年中,胎教理論得到了逐步發展和完善。南北朝教育家顏之推總結了前人的胎教經驗:“古者圣王有胎教

24、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斜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之。”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對前人的胎教思想做出了醫學角度的解釋,并提出了“口誦詩書、古今箴言”、“彈琴瑟”、“調心神、和情性”等基本的胎教方法明清:以調節情志為重點,節飲食、適勞逸、慎寒溫、戒房勞、謹服藥等身心全面調護的基本理論。清末,康有為主張設“人本院”形成胎教制度,使受孕婦女能人院接受系統的胎教。5、童蒙教育(1)重視早教心未濫而先喻教,則化易成也。“選左右”: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 “端蒙養,是家庭第一關系事。為諸孺子父者,各勉之!”(2)重視行為規范教育朱熹在大學章句序中說:“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

25、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朱熹制訂的童蒙須知全面規定了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涓潔、讀書寫字及雜細事宜五大類數十條常規。“自冠巾、衣服、鞋襪,皆須收拾愛護,常令潔凈整齊”;“凡為人子,當灑掃居處之地,拂拭幾案,當令潔凈。文字筆硯,凡百器用,皆當嚴肅整齊,頓放有常處”6、 女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 班昭的女誡是較早系統闡述女子地位和行為規范的女子家教理論著作。女誡分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屈從、叔妹七篇。女誡是后世各種女教理論的藍本。隋唐時的女孝經和女論語兩部著作都是闡述為婦之道,規定了不同階層女子生活各個方面的行為規范,促使“三從四

26、德”成為束縛古代女子思想和行為的規范。宋元以后,女子家教除了實行關于婦德、婦言、婦容、婦功的嚴格女訓,對女子觸犯家規或不守婦德者,也規定了責罰的方式。“夫在家為女,出嫁為婦,生子為母。有賢女然后有賢婦,有賢婦然后有賢母,有賢母然后有賢子孫。王化始于閨門,家人利在女貞,女教之所系蓋綦重矣!”(陳宏謀)三、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方法1注重嚴、愛結合2強調以身作則3重視因材施教4注重啟蒙藝術寥寥數語,淡淡白描,人、事、觀點都有了。 此課不只是講孫趙二女的禮節,還在講這個國度封建了幾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學堂夢想。她們是女童,她們是母親。西方哲人曰:“一國之興衰不是看一國之君,而是看一個個家庭的母親。母親哺乳了

27、孩子,教育哺乳著母親,誰哺乳教育呢?”教一件事,先教方法。道理在事體里,厚積薄發。據稱聯合國一份文件用五種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外看是儀表,內中透情境。一個人,一億人從小“勿令沾濕,勿令散亂”,蘊蓄華夏男兒的堂堂儀表。老課本的編輯思想既傳統又“超前”。在上世紀初,職業教育還完全是新事物甚至今天的小學教育中似乎也還沒有這樣的內容。課文內容只有5句:“貓捕鼠,犬守門,各司其事,人無職業,不如貓犬”,將一個不無抽象的大道理說得如此深透明白。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莊重。不可無職業,也不可職業亂竄。犬捕鼠,多管閑事;貓看門,形同虛設。 各司其職,便能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義,貓犬不懂,卻能身體力行。 “國家民族主權”這樣的概念,兒童更不易理解。 “御侮” 由小見大,舉重若輕!今天的小學課本中也有主旨相同的“二小放牛郎”一課,曾因其“帶血腥”而引起爭議。兩者相比,教育效果孰優孰劣,不言而喻。這冊課本出版十多年后,日寇軍刀割裂了大半個中國,那些用胸膛死死頂住日本刺刀的漢子里,會有多少7、8歲孩兒時讀了這個故事,20出頭投筆從戎的血性男兒呢! 魯迅魯迅父母對于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提出對兒童必須尊重、熱愛、理解 陳鶴琴中國近現代教育家。提出活教育理論。重視科學實驗,主張中國兒童教育的發展要適合國情,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呼吁建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