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育 從健康養生到教化育人_第1頁
日本食育 從健康養生到教化育人_第2頁
日本食育 從健康養生到教化育人_第3頁
日本食育 從健康養生到教化育人_第4頁
日本食育 從健康養生到教化育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日本食育從健康養生到教化育人r【世界教育之窗】食育,是日本在德育、智育和體育之外的又一重要教育理念。簡單來說,就是以食物為載體的各種教育。孩子通過各種各樣的飲食體驗,不僅可以學習與食物相關的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孩子們選擇和搭配食物的能力。食物是人類生存之本,但飲食的意義卻并不局限于保證人的生理生存。實際上,食物既能滋養健康的身心,還能幫助完善健全的人格并帶來豐富的人生感受。因此,食育可以看作是德育、智育和體育的基礎。食育的主要內容包括科學飲食、營養和健康知識、環保意識和學農教育、普及日本的飲食文化等。日本的食育一開始主要針對孩子,目前已經擴展到各個年齡層的人群,成為日本終身教育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

2、。1、日本的“食育”理念在日本,食育的觀念最早始于養生。江戶時代的儒學家貝原益軒因早年學醫,在其所著的養生訓中,提出養生可以改變“天命”,他主張吃飯八分飽,少食油膩肉食,多食清淡,細嚼慢咽快樂進食有利于長壽,從而改變天命。明治時期的醫師、藥劑師石塚左玄在1898年所著的通俗食物養生法一書中提到“體育、智育、才育,歸根到底皆是食育”,從營養學的角度論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此外,與“食育”相關的理念在江戶時代的武士“家訓”中也有出現。“家訓”要求,武士在吃飯飲酒的過程中嚴禁暴飲暴食,避免奢侈浪費,不僅要遵守飲食的禮儀,而且還要保持武士的威儀美感等。這里的“食育”是以“家訓”的形式作為武士的行為規范和

3、教養禮儀而被實踐的。首次從教育層面提出“食育”理念的人是日本作家村井弦齋,其在1903年所著的食道樂中提出了“食育論”。村井弦齋認為,“對于兒童來說,食育比德育、智育、體育更重要,體育、德育的根本在于食育。”但是,在物質生活匱乏的時代,飲食首先要滿足果腹的生存需求,因此食育的教育理念在那個時期很難得到普及推廣。食育的理念在日本重新受到關注是在20世紀90年代后。戰后日本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各種與食物、飲食相關的問題也開始頻頻出現。于是,從事教育、食品營養和環保等行業的社會各界人士開始關注更高維度的元素,比如食品安全、營養健康、飲食文化、食物生產消費過程中的環保等。他們從各個方

4、面提出了食育層面的要求,并紛紛將西方國家的一些食育理念介紹到日本,對日本在國家層面推動食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1993年,日本厚生省(相當于我國民政部)監修了思考食育時代的食品一書,標志著日本從政府層面推廣“食育”的第一步。但是,由于當時主要關注的是食品安全問題,此書的影響也只限于食品業的從業人員。食育觀念真正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則是2003年,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其施政演說時直接使用了“食育”一詞。自此,食育開始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2005年6月10日,在日本社會各界的積極推動下,日本國會通過了食育基本法,將食育作為終身教育的一環,從法律的角度來保證國民的身心健康,塑造孩子們健全的人格。2

5、、“孤食”“個食”的憂慮戰后幾十年,社會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直接影響到了日本人的餐桌文化。眾所周知,日本人傳統飲食結構的中心是稻米,在稻米的生產過程中也孕育出日本特有的共同體文化。村落共同體成員間協作完成春種秋收,春天舉行節日祈求風調雨順,秋天感謝自然饋贈收獲五谷豐登。年復一年的勞作中加深了對自然的理解、對食物的認識,并強化了鄰里之間的關系紐帶。從家庭范圍來說,家庭成員辛苦勞作后圍坐在飯桌前邊享受食物邊聊聊家常地方的傳統飲食文化、家族的特色料理自然得以傳承。飯前的“感恩,我要吃飯啦”、和飯后“多謝款待。”飽含了對食物、對自然、對食物制作者的感恩之情。但是,戰后日本經歷了快速的城市化,大家庭急劇減

6、少,涌入城市的年輕人組成了小的核心家庭。曾經,為人父母者多為在田間辛勤種植稻米的農民;而今,生兒育女的多是公司職員。食物來源由親身感受到的自然饋贈變成了用金錢購買的超市供給品,食物與自然、與地域之間的密切聯系被割斷。生活在城市家庭的孩子們沒有機會目睹長輩在田里的辛勞,與整日早出晚歸的爸爸共同進餐的機會都變得非常難得。隨著日本女性的高學歷化和就業人口的增加,能有時間給孩子做豐盛飯菜的家庭也在逐漸減少。日本傳統早餐的醬湯、米飯、烤魚等逐漸被西式快餐的面包和牛奶所代替,午餐大都交給了學校的“給食”(配餐),晚餐從超市買回半成品,甚至從快餐店、便利店買回盒飯湊合的家庭也大有所在。曾作為日本一大特色的“

7、媽媽便當”和“愛妻便當”也是逐年減少,傳統的一大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邊吃飯邊聊天的場景更是越來越難以見到。日本近年來出現的“孤食”“個食”等新概念,正是這種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孤食”就是指一個人單獨吃飯,“個食”就是雖然一家人在一起吃飯,自己吃自己的,家人之間零交流。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經濟長時間的不景氣使得爸爸的收入減少,大量的家庭主婦也不得不加入到工作大軍中來,媽媽的忙碌加劇了“孤食”和“個食”的社會現象,而便利店、便當店、各種快餐行業則迅猛填補了這一空白。雖然可以果腹,但營養均衡自然不能與家庭料理相提并論。最讓人擔憂的是長時間的“孤食”和“個食”,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并

8、成為又一個誘發校園欺凌的因素。3、由飲食連接起來的社會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和各國食品的涌入,給日本的傳統飲食文化帶來沖擊。20世紀70年代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物質的極大豐富,國際化的進程也讓世界各個國家的食物都蜂擁而入。漢堡、薯條、可樂等西式快餐自不必說,東南亞、印度、土耳其、墨西哥等國的食物在日本都非常普遍。與清淡的日本傳統飲食相比,強烈刺激性的外國美味俘獲了大批年輕人。同時,物質的極大豐富很容易造成對食物的浪費,同時也很容易忽視糧食生產者、食品加工者付出的勞動。各種快餐、零食雖然美味,但是各種調料、食品添加劑以及防腐劑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導致各種不良生活習慣

9、。最近出現的兩個新詞匯“固食”和“粉食”,反映了人們在飲食上的不良習慣。“固食”指的是只吃自己喜歡的固定的食物,“粉食”是指只吃用面粉等做成的各種食物而不吃米飯或其他蔬菜。長時間的偏食、暴飲暴食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影響到性格和人格的形成。而且,各種便利食品、外來食物的沖擊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以米為主食,以魚類和蔬菜為輔食的日本傳統飲食越來越疏遠,對本國料理的味道變得陌生,感情也越來越淡薄。飲食結構的變化還加劇了城市與農村之間的乖離。戰后快速的城市化讓大量的年輕人涌入城市,農業的從業人口大量減少。加上日本近年來嚴重的老齡化現象,一些偏遠的農村甚至出現了農田荒蕪,人跡罕見的跡象。日本土地狹小,

10、精耕細作的農業雖然無法與國外的大機械化生產相提并論,但這塊土地上生長的糧食、蔬菜和水果卻是日本傳統飲食文化形成的根基。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農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外來食物,關注日本農業和地域發展的人就越來越少。農村和城市之間的隔閡進一步擴大,還會影響到日本農業生產的多樣性和地域特色,以及在糧食種植和食物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傳統飲食文化。此外,近年來頻發的化學肥料以及農藥的過度使用等食品安全問題,讓人們對食物生產者和加工者的信賴度降低,也逐漸影響到以食物為紐帶的社會關系。通過食育,重塑以食物食用者、生產者之間的關系紐帶,培養人們對日本傳統食物、農業的關心,加強農村和城市之間的交流,對于振興日本的農村,

11、發展日本的農業都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4、讓年輕人好好吃飯2005年,日本頒布了食育基本法。食育基本法的宗旨就是要通過食育來培養孩子們對食物的正確認識,選擇食物的能力和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這對孩子來說將終身受益。通過對于食物的深入認識,可以加深人們對大自然和對從事食物生產相關的勞動者的理解和感恩。在這一過程中,積極推動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交流對話,重新構筑食物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賴關系,可以增加地域社會的活力,促進豐富多樣的飲食文化的發展傳承以及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同時提高食物的自給率。日本食育基本法規定,政府要積極制定各種政策,從法律和財政方面推進食育基本法的實施,同時需要每年向國會提交有關

12、食育推進政策、食育推進狀況的白皮書。內閣府大致以5年為一期,制定“食育推動計劃”,并組織文部省、厚生省、農林水產省以及社會各界攜手實施。每次推動計劃都會根據當前飲食環境所面臨的焦點問題,制定相應的對策,促進食育的健康發展。2016年,在前兩次“食育推動計劃”的基礎上,面向2016年到2020年制定第三次“食育推動計劃”。將計劃的重點確定為:(1)以年輕一代為中心推進食育(2)推進與多樣化生活方式相適應的食育(3)推進能促進人們“健康”長壽的食育(4)讓人們充分意認識到食物循環生產和環保的關系(5)推進飲食文化的傳承。2018年日本食育白皮書調查表明,目前20歲到30歲的年輕人在食物相關知識、飲

13、食習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最多,居各個年齡段之首位。然而,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卻認為自己年輕時并不存在如此嚴重的問題。這充分說明了,日本社會環境的變化對年輕人飲食造成的不良影響,因此以年輕人為中心推進食育勢在必行。不過,食育也要適應人們多樣化的生活方式,不僅要在個人和家庭中,在各種餐飲店、便利店、超市以及各種食物生產和加工產業界也必須同時實施。日本目前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但是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做后盾,長壽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而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是世界性的課題,食物的循環生產和環境保護緊密相連。在國際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保持本土特色,促進日本特色飲食文化的傳承也是非常必要。2016年,第三次“食育推動

14、計劃”的制定,正是關注到以上日本社會在飲食文化方面的焦點問題。目前,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日本已經形成多方聯動的食育推進機制。概括來說就是由農林水產省負責制定食育推進計劃,再由食品安全委員會、消費者廳、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等各個關系省廳共同攜手推進,然后各個都道府県、市町村再根據“食育推動計劃”的基本精神,結合當地的特色環境,制定出適合本地的食育推動政策并付諸實行。而當地的個人、家庭、學校幼兒園、農業漁業部門、各種民間團體、保健醫療機構等則是食育推動計劃的實施主體。5、以食育傳承民族文化從個體來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食育的第一步。據調查表明,小學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是84.8%,而中學生則為7

15、9.7%。針對這一問題,日本文部科學省聯手獨立行政法人國立青少年教育振興機構,在對中小學生生活習慣進行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發動了“早睡早起吃早飯”活動,并在全國13個地方開始推行。為了配合此項活動,有的學校的營養教師開始給學生開公開課,講解早餐重要性,并舉行“生活習慣大檢查”活動督促大家吃早餐。有的學校則通過學生會組織劇目演出的方式呼吁大家養成吃早餐的好習慣。為了從家庭層面推進食育,政府還專門針對孕婦和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推出“21世紀健康親子活動”,呼吁從孕婦開始關注食育,為了鼓勵爸爸們也參與到家庭的食育中來,2007年又推出了“爸爸開飯啦”有獎活動,鼓勵爸爸們也要積極為家人做飯,在家庭內開展食育

16、活動。學校和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是推廣“食育”的重要陣地。為了食育的開展,文部省面向全國的公立學校制定了食育指導手冊并積極推廣配置“營養教師”制度。2005年,全國公立校僅有營養師34名,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截至2018年5月1日已經增到6324人。“學校給食(配餐)”一直是日本公立學校的一大特色,目前日本小學的99.1%,中學的89.9%都實施了學校配餐制。學校配餐制的實施為食育的開展提供了便利條件。2017年,日本全國的學校配餐中,日本國產食材的使用率達到76.7%,而當地食材的使用率達到26.4%。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今后將進一步在學配餐中推廣當地食材,并積極在食品生產、加工、流通等領域對當地

17、食材進行研發推廣,不僅可以讓孩子很好地品嘗到家鄉味道,記住家鄉味道,還可以節約運輸成本,保證食材的新鮮,同時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為地域振興貢獻力量。此外,很多市町村的教育委員會都和當地的生產團體建立了合作關系,一起舉辦豐富多彩的“鄉土料理教室”“傳統飲食文化傳承”等活動,當地的生產者也從“當地生產當地銷售”的原則出發,研發出很多適宜學校配餐的加工食品。還積極為當地的中小學校提供親手種植,采摘的機會,讓孩子們更好地接觸大自然。一些有條件的學校和幼兒園,還在學校的空地上種植一些簡單的蔬果,并直接把這些蔬果用于孩子們的給食,讓孩子們充分地接觸大自然體驗耕種艱辛和收獲的樂趣。日本政府各個省廳、各級地方

18、政府還舉辦了諸多“健康飲食指導”“糖尿病預防對策”等豐富多彩的宣傳推廣活動。農林水產省推出了“日本式飲食生活”,號召各個地方根據當地具體情況推廣日本傳統飲食,攜手水果生產者聯合開展“每日水果200克”,號召在家庭和學校配餐活動中加大水果的攝入量。厚生勞動省則推出了“時尚健康生活計劃”,把每年的9月份定為“時尚健康飲食活動月”,提出“每天多加一盤蔬菜(350克),每天減少2克食鹽,每天都要喝牛奶”的健康目標。各地政府也紛紛響應,廣島市推出了“健康餐飲認證”制度,對推出營養均衡、健康飲食套餐的餐飲店實行專業認證,取得資格的餐廳會在門口張貼認證標志。外出就餐也能吃上營養均衡的健康餐,才可以更好地減少各種生活習慣病的產生。推廣健康飲食的同時也積極提倡在食材購買、加工和食用等各個環節的節約環保。日本政府提出要在2030年前將現在各個環節的食物浪費減少50%,“食品循環利用法”也已經在探討之中。配合政府的節約行動,橫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