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紀j昀yn文體:文言小說。學習目標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課文,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尋找石獸的故事;2、理解課文的中心內容,把握課文所闡述的事理;3、分清層次,理解層與層之間的聯系; 4、學習本文敘述和議論相結合的寫法。作者簡介 紀昀 j y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后謚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清代著名學者,生性詼諧風趣,任四庫全書總纂官,他組織當時的一大批學者分古今圖書為經、史、子、集四檔,總名為“四庫全書”。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閱微
2、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于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于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四庫全書分古今圖書為經、史、子、集四檔,總名為“四庫全書”。導入新課 這篇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廟靠近河,廟門倒塌之后,門旁的兩只石獅也掉到了河里。后來要修廟,決定要把石獅打撈上來。有人說,到下游去找,因為石獅被水沖走了,結果在下游沒找到。一個讀書人說,石獅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為石頭重,沙泥輕,結果在廟前的沙泥里也沒找到。一個老水手最后說,這兩個石獅在上游,結果果然在上
3、游打撈到了。 怎么會到上游去了呢?閱讀完課文后我們便知道了。文題解讀 石獸,顧名思義指獸型石雕。石獸常常被立于古代帝王官僚的墓前,其種類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級。有的石獸則被立于寺廟門前,并稱為“鎮寶獸”。文題“河中石獸”意指掉入河中的石獸,有一說,文中寺廟臨近河邊,此石獸是“鎮水”用的。本文選自紀昀 的閱微草堂筆記 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錄音中的讀音、節奏。 自主學習朗讀課文,注意節奏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gn),山門/圮(p)于河,二石獸/并沉焉。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zho)/數小舟,曳(y)/鐵鈀(p),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
4、/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yn)于沙下,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擊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ni)沙/為坎穴xu。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斷歟y?讀準字音 河干( ) 圮( ) 棹( ) 曳( )
5、 鐵鈀( ) 木杮( )湮 ( ) 嚙( ) 坎穴( )溯流( ) 臆( )斷 歟( )gnpzhoypfiynnixuyys滄州南一寺 臨 河干,山門 圮于河,二石 獸 并沉焉。 閱十余歲,僧 募金重修, 求二石獸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靠近河岸 p倒塌 一起經歷年募集尋找終于zho船槳,這里指劃(船)y拖著 蹤跡于此。在這里 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下注釋和自己已經掌握的文言虛實詞知識,試逐句疏通文意 自主學習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 圮(p)于河,二石獸并沉焉。滄州南邊有一座寺廟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只石獸一起陷入水中。
6、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過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資金重新修繕寺廟,在水中尋找石獸,最后還是無法找到,就認為石獸順著河水流到下游去了。棹(zho)數小舟,曳(y)鐵鈀,尋十余里無跡。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耙,往下游找了十幾里地,不見石獸的蹤跡。一講學家設賬寺中,聞 之笑曰:“ 爾輩不 能究 物理, 是非 木杮,豈能 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 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設館授徒,即教書聽說順流打撈石獸這件事你們這些人推究事物的道理這fi木片怎么被帶是堅硬沉重松散輕浮yn埋沒顛倒,錯亂眾人信服他的話,認為是精當的言論。順
7、著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fi),一位教書先生在寺中開設學館教學,聽了這件事笑著說: “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客觀事物的道理。這兩尊石獸不是木片,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怎么能夠被洪水攜帶走呢? 只不過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子的性質疏松漂浮,湮(yn)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眾服為確論。石獸埋沒在沙中,逐漸沉到深處罷了。順著河水尋找它們,不是弄顛倒了嗎?”大家信服,認為是他的話是精當確切的。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游。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 沙 為 坎穴 ,漸激漸深
8、,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講學家的話凡是失落應當上下句之間表原因水的形成坑穴等到傾倒沖刷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一位鎮守河防的老兵聽到了這件事,又笑著說:“凡是河水中丟失的石頭,應當到上游去尋找。”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正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沉重,沙子的性質疏松漂浮,(所以)河水不能沖走石頭,它相反的沖刷力量,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走沙子形成陷坑。越沖刷坑越深,到了石頭的一半那么深,石頭一定倒轉栽倒在洞坑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 不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
9、,不更顛乎?”如 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 歟? 像這樣一再翻轉停止于是s逆流而上固然按照他,指老河工。找到既然這樣,那么只主觀武斷嗎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如此這般又一次沖刷,石頭又往后翻轉一圈。轉轉不已, 遂反溯(s)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 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翻來翻去停不下來,石頭于是反而逆著河水朝相反的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尋找石頭,固然顛倒了;在河底尋找,不更加顛倒嗎? 如其言, 果得于數里外。按照他說的那樣去找,果然在上游幾里外找到了石獸。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
10、點、不知其中第二點的多了,可以憑據常理主觀地推斷嗎?翻譯 滄州南面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一起沉入河底。過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到底沒找到,以為它們順流而下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耙,(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找到(它們)的蹤跡。翻譯 一個講學者在寺廟里教書,聽了這件事嘲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應該是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石獸)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罷了。沿著河尋找它們,不也荒唐嗎?”大家信服地認為這是正確的言論。 翻譯 一個老水手聽了這話,又嘲笑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
11、頭,應當從上游尋找它們。因為石頭的性質又硬又重,沙的性質又松又輕,水沖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一定會將石頭底下迎著水流的地方沖刷成為坑穴,(石下的坑穴)越沖越深,延伸到石頭(底面)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這樣再次,石頭又再次翻轉。不停地翻轉,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尋找石頭,固然荒唐;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人們)依照他的話(去做),果然在(上游)幾里外尋到了(石獸)。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況太多了,怎么能根據某個方面的道理就主觀臆斷呢? 概括段意第一段:寫寺僧按一般人的想法在原地尋找石獸失敗,然后又順流尋找石獸,也沒找到。第二段:寫講學家尋找石獸的觀點及眾
12、人盲從的心理。第三段:寫老河兵關于河中尋找石獸的道理和方法,按照他的方法,石獸終于被找到了,并通過作者的議論,點明了文章的主題。1、細讀課文,概括四種尋找石獸的方法。尋找經過人物尋找的地點結果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第四種僧僧順流而下講學家原地沙下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于數里外失敗原地水中不可得無跡合作探究2、分析尋找石獸失敗的教訓和成功的原因。第一種方法:沒考慮流水、石獸、泥沙的關系;第二種方法:只考慮了流水,沒考慮石獸、泥沙的因素;第三種方法:只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的因素;第四種方法: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系,終于成功地尋找到了石獸。 3、老河兵的判斷為什么是
13、正確的? 常年在河邊勞動,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特性,把理論知識和多年經驗結合起來分析。4、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結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5、分析寺僧、講學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寺僧:忽而原地打撈忽而順流而下, 代表不深思熟慮,主觀臆斷,盲目行動的態度。 講學家:“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足顯其一知半解而好為人師,自視清高而輕視他人,空談事理,脫離實際。 老河兵:有實際經驗,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實事求是。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上游下游成功的原因:能綜合各種現實因素,提出符合實際的結論。寫法探究
14、1、層層鋪墊;2、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3、細節描寫增加了文采和可讀性;如講學家的“笑”。(包含了講學家對寺僧的嘲諷,自以為懂得“物理”,笑別人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老河兵的“笑”(因為他富有實際經驗,笑講學家主觀臆斷。)鞏固練習1、關于如何尋找石獸,從事情的結局來看,寺僧、講學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見識。你從中悟出了怎樣的道理? 【1】做事情要深思,理論要和實踐結合起來,尋求不同事物的特殊規律; 【2】切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主觀臆斷。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 閱: 經過,過歷。 【2】 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 竟:到底,終于。 【3】 爾輩不能究物理。 物理:
15、事物的道理,規律。 【4】 其反擊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ni)沙為坎穴xu。 嚙:侵蝕,沖刷。 3、文言中一些字的含義在成語里還有留存。參照示例,寫出含有下面加點字(意思保持不變)的成語。例: 湮(yn)于沙下,漸沉漸深耳。 (湮沒無聞) 【1】 爾輩不能究物理。 追根究底 究根問底 研精究微 【2】 是非木杮(fi),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亦復如是 年年如是 坐如是觀 如是而已 【3】 一老河兵聞之 聞雞起舞 聞所未聞 聞風而動【4】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y)斷歟y? 但求無過 但求如愿 一詞多義之聞之笑曰代詞,代順流而下尋找石獸這件事沿河求之代詞,代石獸.一老河兵聞之代詞,
16、代講學家的話.當求之于上流代詞,代石頭.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詞,代石獸然則天下之事的 古今異義古:今:干岸不潮濕閱經歷看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門學科是這表判斷的動詞已停止已經古:古:古:古:今:今:今:今:鞏固提高:1、在文中找出他們尋找石獸的理由有什么不同?比較理由寺僧石獸于水中;以為順流下矣 講學家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 老河兵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1、僧:沒考慮流水、石獸、泥沙的關系2、僧:只考慮了流水,沒考慮石獸、泥沙3、講學家: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4、老河兵: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確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系2、為什么前三種方法是錯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空談事理,不切合實際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文中哪句話揭示了這個道理?請思考 考慮問題不能想當然,沒做一件事情之前,不要妄下結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課文闡述的事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華僑城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學科素養能力測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2025內蒙古電力集團內蒙古康遠監理公司成熟型電力工程監理人才招聘6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三月考總結800字(12篇)
- DB13-T5024-2019-棗樹根蘗育苗技術規程-河北省
- 新語文老師教學的心得體會范文(16篇)
- 機器學習在生物信號處理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網箱養殖生物多樣性保護-全面剖析
-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第13篇-全面剖析
- 礦用裝運機(帶儲礦倉)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煙草業環境影響評估-全面剖析
- 2025抖音財經內容生態報告
- AI技術在主題公園中的人性化服務及體驗提升
- CPSM考試歷年真題總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題庫1000題及答案
- 2024國能神東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二批系統內招聘7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四川綿陽新投集團含所屬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4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及答案第1套
- 2024-2025學年上海市浦東新區初三一模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年江蘇泰州市第四人民醫院招聘高層次人才15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現狀的問卷調研分析報告(附問卷)》10000字
- 《高速公路電動汽車清障救援作業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