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姓名: 潘祥學號:2012311710綜合型養老社區空間設計探析摘要:21世紀是人口老齡化的時代,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良好的社區空間 設計有助于老年人安享晚年。本文就如何使社區空間設計更符合老年人行為心理 活動需求展開論述。關鍵詞:養老社區規劃 設計1引言近幾年來,老齡化的發展逐漸掀起養老社區開發建設的熱潮,市場上涌 現出不同形式的養老社區,如綜合型養老社區、普通居住區中配建的養老社 區和養老住宅,以及在旅游、養生地產中開發建設的度假型養老社區等。然 而,養老社區在我國是新興事物,其政策和規劃都尚未健全,建設時也沒有 專門的規范和標準進行指導,設計者往往無從下手。一些開發者希望直接引進 國外的
2、規劃形式,但由于我國與國外的居住習慣和建筑法規有諸多區別,照 搬案例并不適用于我國國情,反而會帶來更多問題。綜合型養老社區是指為老年人提供的,包含養老住宅、養老公寓、養老設 施等多種 居住類型的大型居住社區,即社區中除了為老人提供的居住建筑 外,還提供老年活動中心、康體中心、醫療服務中心、老年大學等各類服務 設施,如圖1所示。健身活動 中心(游泳館)老年醫院(體檢)養老綜合 服務樓培 訓中心(會 議室、餐廳)養老公寓養老住宅I老年護理樓 (與醫院鄰近)圖1綜合型養老社區的功能組成示意圖2選址與規模2. 1選址要考慮三大因素綜合型養老社區的選址須考慮三個影響因素:環境、交通和配套。較大的綜 合老
3、年社區通常靠近城市周邊的城鄉交界處,或毗鄰景觀資源,其建設位置既 有相對宜人的居住環境,又有城市快速路或軌道交通可方便到達。一些養老社區 為方便老人出行和親友探望,還專門設置班車往返于社區與軌道交通站點或公交 站間。在養老社區的周邊配套設施建設中,醫院對老人來說最為重要。社區周邊1 0分鐘車程以內應有醫院或急救,以解決老人的就近醫療和突發疾病等問題。另 外,養老社區還應與周邊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在社區中設置醫療救助站,以便 老人突發疾病時進行快速處理。2. 2建設規模宜有所控制養老社區的建設規模不能過大。超大型養老社區或“老人城”等形式并 不提倡,因為這不利于老人與外界的聯系,以美國CCRC連續
4、照料養老社區為例, 其用地模通常在80畝-300畝之間,所包含的居住單元在100個- 400個之間; 個別大型的CCRC占地面積會超過300畝,居住單元在400個以上。而我國目 前想建造的養老社區的規模遠大于美國和日本等國家!養老社區應將居住規模控制在范圍內。由于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大,一定量的 大型養老社區必然會出現,此時可以通過組團化的布局方式將居住規模控制在 一定范圍內,以增強居住環境的親切感,如圖2所示。城市居住區規設計規范 中指出,普通的居住組團規模在1000人-3000人之間,建議養老社區的組團 規模應更小一些,并宜采用多層的住宅形式,的居住組團在500人-1000人之 間,需護理老人
5、的居住組團為150人-300人之間一方面老人的行動能力有限, 也不便于社區提供服務;另一方面,老年人記憶力和認知能力有所衰退,對居 住環境和周圍人群的辨識力下降,并不能夠記住太多鄰居與其相處。因此,養老 社區的組團規模應較小,以便老人能更好地熟悉周圍的居住者,獲得對社區的 歸屬感。半護理居住組團圖2養老社區的組團化布局示意圖3道路與停車養老社區的道路系統應與普通社區有所區別,除了要保證“順而不穿,通 而不暢”的基本原則外,還應重點考慮人車流線組織和停車場地設置的問題。3 .1分開組織人車流線,保證車輛就近停靠養老社區既要保證人車分流,又應做到就近停車。前者目的是保證老人在社 區內能安全行走,不
6、會受到機動車的干擾;后者是讓車輛在必要時可停靠在樓棟 出入口附近,例如接送行動不便的老人、搬運家具等重物以及救護車緊急時停靠 等。社區內的主要車行道應串聯各個組團,步行道路應盡可能環繞接通。區域內 各樓棟和設施之間最好能設置帶遮蔽的連廊,以確保在雨雪天氣時老人仍可安 全出行。當前某些養老社區的規模較大,老人從居住組團到公共服務設施的距離 較遠,這不利于老人日常生活,針對已有狀況社區須提供代步工具乘載老人出行。3 .2考慮三類停車場地,非機動車位不宜設在地下養老社區中應有三類停車場地,分別是機動車停車場、緊急救護車停車場和 非機動車停車場。在設置機動車停車場時,除應有集中的地下車庫或臨時客用場
7、地外,還應在各居住組團及樓棟單元出入口處分散設置小規模臨時停車場,提 供給救護車、小區電瓶車或親友探訪臨時使用。社區中還應給自行車、電動車或 三輪車等老人出行常用的車輛提供就近且便利的停放位置。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養老社區的非機動車停車位不宜設在地下。調研中發現, 有些居住區為追求社區環境的整潔和美觀,將非機動車停車庫設在地下,平時 居民停放車輛時都要通過上下坡道。這對老人來講十分不便,一方面自行車、電 動車等每天都會使用,停放在地下存取不方便;另一方面電動車,三輪車等車身 較沉(一部電動自行車的重量通常在5 0 k g左右),老人推行車輛通過上下坡 道會很費力甚至帶來危險。因此,養老社區中不應
8、為了追求美觀而造成老人使用 時的安全隱患,應當就近在各樓棟出入口設置一小片停車區域,如圖3所示。樓棟單元出入口旁設有非機動車停車場淋 覆車置 二篷傅地止 雨蓋場防 圖3養老住宅的樓棟單元旁應就近設置非機動車停車場4建筑功能與布局形式4 .1養老社區應合理劃分區域目前,綜合型養老社區中通常會設有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多種居住類型, 其使用對象各不相同,如老年住宅通常面向健康、.能自理的老人,而老年公寓 中會提供需要照料和幫助為老人服務。不同居住類型的經營和管理模式也會有所 差異,例如有的是出租,有的是出售,入住老人所繳納的費用也不同筆者曾經 在調研某養老社區時發現,因社區餐廳設在某棟老年公寓里,公
9、寓里的住戶不 希望社區里的其他住戶來這里用餐,認為雙方繳納的物業管理費不同,其他住戶 占用公寓的公共空間,這便會引發出許多矛盾。所以,綜合型養老社區應在規劃 布局上將不同居住類型分區設置,并明確劃分公共設施和室外環境,形成一定的 專屬性和獨立性,以避免管理和使用時出現糾紛。4 .2建筑布局形式追隨功能不同的居住類型由于功能配置與需求不同,其建筑形式會有所差異。為健康 老人而建的住宅可以是單元式,而為半自理或不能自理老人設計的住宅通常會 采用走廊式,走廊及走廊側的放大空間兼有活動、服務和管理功能。從建筑布局 上看,健康老人居住的住宅與普通住宅類似,可以是單元樓形式,可提供照護服 務的老年公寓基于
10、對管理效率的考慮,宜采用集合式居住的形式,建筑內部應 設有走道連通,建筑布局通常為工字形、王字形、L字形、E字形或魚骨形等如 圖4所示。在保證南向房間最多的情況下兼顧服務人員的工作效率。4 .3養老建筑宜在功能形式上創新養老社區中還應考慮建筑功能形式上的創新,以適應多樣化的居住需求。例如, 一些相互熟識的老人可能會結伴入住,也可能會有子女不定期地探望并與其共 同居住,那么提供相對私密且具有家庭氛圍的活動空間。如放大廊式公寓的端頭 部分,如圖5所示,設置家庭套間,在需要時可將走廊中的門關閉,使這部分 成為一個穩定和獨立的空間,走廊也可用作公共起居室;不需要時將走廊的門 打開,仍可作為一般的公寓房
11、間使用。這種處理手法比普通廊式公寓更能滿足老 人與親屬、朋友、家人共同居住、共同活動的需求。建議在一些毗鄰風景旅游資 源的養老社區中可采用此種形式。5社區戶外空間設計5.1步行空間及路網設計老年人對步行空間的最基本要求是滿足無障礙設計。老年群體身體機能退化 導致膝蓋等關節活動不便,有些老年人戶外出行還需要拐杖和輪椅輔助。因此, 老年人的步行道路應盡量避免陡坡和不光滑路面的設計,減少臺階的出現,可以 在有坡度的路面設置扶手裝置,并且坡度應該控制在適宜輪椅的通行范圍之內。 道路表面應鋪設平整的防滑材料,在主路之外的步行空間中可適當在輔路加鋪卵 石,方便老年群體走路按摩健身之用。由于老年人群視力、聽
12、力的下降,反應速度變緩,身體各機能應急能力下降, 因此社區的步行空間應靠近住地。社區內的路網設計應采用人車分流的形式,將 社區內戶外活動休閑空間的交通線路與社區進出交通線路分離開。社區內道路寬 窄設計應考慮滿足消防車輛、救護車輛的順利通行。老年人群在社區的大部分時間以休閑、健身、交流為主,步行空間和路網設 計應考慮到道路周邊景觀規劃,將交通空間與生活空間交換,增添步行情趣。合 適的鋪裝和精巧的小品設計能使老年人群在步行中體會到觀景的樂趣。5.2聚集空間設計在社區內,常可以看到老年人參與跳舞、打太極等群體活動。此外,還有諸 如棋牌、聊天等小群體活動受到老年群體的喜好。因此,社區內戶外公共空間設
13、計應考慮到提供便利寬廣的群體聚集空間,也應關注三五成群的小群體所需聚集 空間設計。社區內聚集空間設計首先要保證老年人在活動時的安全,鋪面應做到 全區無障礙設計并做防滑處理。其次,要保證區域空間的便利性,住區周邊應有 簡潔無障礙的道路可直達公共聚集空間,聚集空間和其他空間應保證視線的良好 通透性和可達性。再次,大空間應具有可塑性和包容性,在滿足多種活動進行的 前提下考慮空間的靈活分割和環境氛圍。可采用鋪地區分,景觀分割及高差變化 來營造公共大空間內的環境氛圍。高差處理區域必要時添加扶手欄桿等裝置確保 老年群體活動的安全便捷性。小群體空間除了需要滿足安全性的設計原則外,空間布局應盡量簡潔明了, 尺
14、度親切。可以采用植被圍和或者矮墻遮擋的方式營造小體聚集空間的半私密感 和圍和感,同時也得保證小空間與其他空間的便捷可達性,方便老年人在進行小 群體活動時通過視線和交通直達公共活動區域。在小群體空間的景觀設計上,應 考慮創造良好的景觀視野和舒適的微氣候氛圍。大群體聚集空間和小群體聚集空間都有助于滿足老年群體的社交需求,有利 于其身心健康。大規模群體空間布局可與小區中心綠地相結合,場地內需設置休 息座椅且規劃遮陰處,便于老年人在活動間隙休息并觀看他人活動。小群體空間 可以看作一種過渡空間形式,即應考慮到靈活的進出公共活動區域,同時也可便 捷抵達私密空間,起到良好的鏈接空間作用。在空間設計上,還需要
15、考慮提供給 老年群體平緩的閉合環形路面,同時也可以設置具有摩擦力的碎石卵石等鋪面的 小路供老年人步行。5.3休息空間設計老年群體由于受年齡和體力因素的影響,更喜歡靜態的活動方式。諸如曬太 陽、聊天等活動。一部分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更愿意觀看別人活動。因此戶外空間 設計上應設有足夠的休息空間來滿足老年人這一需求。在戶外停留時,人們相比于中心空間更易于選擇半開放空間和靠近植物及建 筑物的邊緣地帶。老年人同樣需要有安全感的空間來進行交流、駐足、觀賞等活 動。這些空間可以設在開放空間的邊緣地帶,或植被建筑的毗鄰下,也可以靠近 兒童活動區域,便于老年人照顧孫兒。休息空間應當采光充足、通風良好并有遮 陰植被和設施,地理位置布局上應遠離社區內主干道及學校等場所。5結束語綜合型養老社區的規劃設計有很高的技術含量,需要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