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銅與碳酸氫鈉的反應_第1頁
硫酸銅與碳酸氫鈉的反應_第2頁
硫酸銅與碳酸氫鈉的反應_第3頁
硫酸銅與碳酸氫鈉的反應_第4頁
硫酸銅與碳酸氫鈉的反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 8 -硫酸銅與碳酸氫鈉的反應 李晶晶 (浙江省鎮海中學 寧波 315200)摘 要:硫酸銅和碳酸氫鈉在水溶液中的反應是生成氫氧化銅還是生碳酸銅?本文從理論分析和實驗探究兩個方面進行,證明硫酸銅和碳酸氫鈉反應的產物為不同組分的堿式碳酸銅(mCu(OH)2nCuCO3),并伴隨一定量的CO2氣體放出。關鍵詞:氫氧化銅;碳酸銅;水解;電離在化學反應原理中,有些鹽類能發生徹底的雙水解反應,如泡沫滅火器的原理,硫酸鋁與碳酸氫鈉發生雙水解生成氫氧化鋁,釋放出二氧化碳。類似的,Al3+、Fe3+與CO32-也是發生徹底的雙水解反應,所以,在現行的蘇教版化學11和化學反應原理2的附錄常見酸、堿和鹽的溶解

2、性表(20)中,Al3+、Fe3+與CO32-是用“-”表示,即表示那種物質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而在Cu2+與CO32-一欄則是“難”,表示物質難溶于水。那么碳酸銅和碳酸氫鈉反應是徹底的雙水解反應,還是會生成碳酸銅呢?針對這個問題,作了如下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1 理論分析碳酸氫鈉與硫酸銅的反應1.1 氫氧化銅與碳酸銅的性質氫氧化銅3為淡藍色固體,8090分解為CuO,能溶于濃堿和氨水中,Ksp=2.610-19。查閱多種資料,發現目前為止并未制取得到純凈的碳酸銅4,水溶液中不存在碳酸銅,碳酸銅遇水立即雙水解為氫氧化銅和堿式碳酸銅的混合物(具體產物視溶液酸堿性而定)。但在多個文獻中可以查到碳

3、酸銅的溶度積常數,為2.310-10,這數據可能是通過熱力學函數計算得出的。 CuCO3(s) = Cu2+(aq) + CO32-(aq)(kJ/mol) -518 65.52 -52.9 =65.52kJ/mol - 527.9kJ/mol - (-518)kJ/mol=55.12kJ/mol-=RTln Ksp lnKsp = -22.2 Ksp 2.310-10 計算結果與所查常數值較為一致。1.2 理論計算碳酸氫鈉與硫酸銅反應的可能產物 查表3得碳酸的一級、二級電離常數和氫氧化銅、碳酸銅的溶度積常數。 H2CO3 HCO3 H Ka1=4.3 10-7 HCO3 CO32 H Ka2

4、=5.61 10-11 Cu(OH)2 Cu2 2OH Ksp = 2.610-19 CuCO3 Cu2+ CO32- Ksp= 2.310-10 以0.100molL-1相同濃度的碳酸氫鈉和硫酸銅反應為例進行計算分析。在碳酸氫鈉中同時存在碳酸氫根的電離和水解: HCO3 CO32 H Ka2=5.61 10-11 c( CO32 ) 2.4 10-6 HCO3 H2O H2CO3 OH- Kh = 2.3 10-8 c( OH ) 4.8 10-5 生成CuCO3 Q1= 0.100 2.4 10-6 =2.4 10-7 Ksp(CuCO3) ; 生成Cu(OH)2 Q2= 0.100 (4

5、.8 10-5 )2=2.3 10-10 Ksp(Cu(OH)2) ; 根據計算,0.100molL-1的碳酸氫鈉和硫酸銅反應既有氫氧化銅又有碳酸銅生成,因此,生成的沉淀可能是不同組分的堿式碳酸銅。查閱堿式碳酸銅的相關資料發現5 ,堿式碳酸銅的組成并不固定,不同反應物和配比得到的堿式碳酸銅組成不同,科學的表達式應該是mCu(OH)2nCuCO3。不同濃度的碳酸氫鈉和硫酸銅反應現象有無差異?理論上碳酸氫鈉和硫酸銅反應是先析出氫氧化銅還是堿式碳酸銅?通過進一步的計算,確定在一定濃度的硫酸銅溶液中,開始生成碳酸銅和氫氧化銅的碳酸根濃度和氫氧根濃度分別是多少。以0.100molL-1的CuSO4為例:

6、 Cu(OH)2 Cu2 2OH Ksp = 2.610-19 c(Cu2) c(OH)2=2.610-19 c(OH)1.610-9 CuCO3 Cu2+ CO32- Ksp= 2.310-10 c(Cu2) c(CO32-)=2.310-10 c(CO32-)2.310-9 1.5 (對于任一濃度的硫酸銅,=)根據計算可以看出,理論上,c(CO32-)與c(OH)比值大于1.5時,先生成碳酸銅沉淀,當比值小于1.5時,先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在0.100molL-1的碳酸氫鈉中,算得 c( CO32 ) 2.4 10-6 , c( OH )4.810-5 ,c(CO32-)與c(OH)比值約為

7、0.05,遠遠小于1.5,理論上應先析出氫氧化銅。但隨著氫氧化銅的析出,溶液中氫氧根濃度減小,減小到c(CO32-)與c(OH)比值為1.5時,析出碳酸銅。最終產物應為堿式碳酸銅。上述計算是以0.100molL-1的碳酸氫鈉和硫酸銅為例計算的,不同濃度的碳酸氫鈉、硫酸銅中氫氧根濃度、碳酸根濃度和銅離子濃度不同,但通過計算可以發現,在不同濃度的碳酸氫鈉中,根據理論計算,c(CO32-)與c(OH)比值是一定值,約為0.05,而恰好沉淀時c(CO32-)與c(OH)比值隨c(Cu2+)的遞增而減小。查閱資料可得,碳酸氫鈉在25的溶解度為10.35g,計算為物質的量濃度約為1.1molL-1,硫酸銅

8、在25的溶解度為22.3g,計算為物質的量濃度約為1.1molL-1。所以在兩者均為飽和的濃度均約為1.00molL-1,類似上述計算過程,可得出1.00molL-1的碳酸氫鈉中,c(CO32-)7.510-6 ,c(OH)1.510-4。 而根據恰好析出沉淀兩種離子的量,c(CO32-)與c(OH)比值小于0.5時,先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因此,飽和的兩種溶液混合,也是先析出氫氧化銅沉淀,同時伴隨CO2氣體放出。但是理論計算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真實反映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有文獻6指出,碳酸氫鈉中有不對稱氫鍵形成的無限的HCO3-鏈狀結構,隨著碳酸氫鈉濃度的增加,HCO3-間氫鍵的締合作用程度逐漸增

9、大,導致發生電離與水解的HCO3-量反而減少。因此,本文中的理論討論部分可能與實際的溶液中,碳酸氫根濃度和氫氧根濃度有所差異。2 實驗探究碳酸氫鈉與硫酸銅的反應2.1 碳酸氫鈉和硫酸銅反應的定性研究 為研究碳酸氫鈉和硫酸銅的反應,分別配置0.1molL-1、0.5molL-1和1.0molL-1的NaHCO3和CuSO4溶液,分別向三種不同濃度的NaHCO3中逐滴滴加不同濃度的CuSO4溶液以及向三種不同濃度的CuSO4中逐滴滴加不同濃度的NaHCO3溶液,記錄現象。再將反應后的產物取上層清液滴加鹽酸,若不產生氣泡說明碳酸氫鈉已反應完全,則取沉淀物滴加鹽酸觀察現象,若上層清液滴加鹽酸產生氣泡,

10、則取出上層清液,向沉淀物中加蒸餾水洗滌,至上層清液加鹽酸不產生氣泡為止,取沉淀物滴加鹽酸,觀察現象。表1 向不同濃度的NaHCO3中逐滴滴加不同濃度的CuSO4序號NaHCO3CuSO4濃度滴加過程中的現象沉淀物加鹽酸10.1 molL-15mL0.1molL-1滴加3滴時開始出現渾濁,渾濁為淺綠色,繼續滴加后沉淀慢慢轉變為藍綠色,過程中未見明顯氣泡產物溶解,未見明顯氣泡20.5molL-1滴加1滴即出現渾濁,滴加過程中渾濁由淺綠色逐漸變為藍綠色,未見明顯氣泡產物溶解,未見明顯氣泡31.0molL-1滴加1滴即出現渾濁,滴加過程中渾濁由淺綠色逐漸變為藍綠色,未見明顯氣泡產物溶解,未見明顯氣泡4

11、0.5molL-15mL0.1molL-1滴加5滴時開始出現淺綠色渾濁,開始未見明顯氣泡,滴加2mL時開始產生氣泡,靜置至不再產生氣泡后震蕩又產生氣泡。沉淀顏色不斷轉向藍綠色。產物溶解,然后產生少量氣泡50.5molL-1滴加1滴即出現淺綠色渾濁,開始未見明顯氣泡,滴加0.5mL時開始產生氣泡,靜置至不再產生氣泡后震蕩又產生氣泡。滴加3mL后繼續滴加則產生非常少量氣泡。沉淀顏色不斷轉向藍綠色。產物溶解,然后產生少量氣泡61.0molL-1滴加1滴即出現淺綠色渾濁,4滴后開始產生氣泡,靜置至不再產生氣泡后震蕩又產生氣泡。沉淀顏色不斷轉向藍綠色。產物溶解,然后產生大量氣泡71.0 molL-15m

12、L0.1molL-1開始時產生淺綠色沉淀,震蕩后沉淀溶解,15滴(0.75mL左右)開始沉淀不溶解,1.5mL后開始產生少量氣泡。沉淀顏色不斷轉向藍綠色。產物溶解,然后產生氣泡80.5molL-1開始時產生淺綠色沉淀,震蕩后沉淀溶解,4滴開始沉淀不溶解,0.5mL后開始產生少量氣泡。沉淀顏色不斷轉向藍綠色。產物溶解,然后產生較大量氣泡91.0molL-1滴加1滴即出現淺綠色渾濁,滴加5滴后開始產生大量氣泡。沉淀顏色不斷轉向藍綠色。立即產生大量氣泡,沉淀溶解 向NaHCO3中逐滴滴加CuSO4得到的沉淀為偏藍綠色粉末狀物質,滴加過程中逐漸向偏藍色粉末轉化,產物顆粒極小,靜置沉降時間較久。對比分析

13、,123組實驗,即向5mL 0.1 molL-1的NaHCO3中滴加不同濃度的硫酸銅出現的現象較為相似,都是出現渾濁,顏色從淺綠色逐漸變成藍綠色,沉淀物加鹽酸能較快溶解,但未見明顯氣泡,最終主要產物以氫氧化銅為主,但根據現象,反應過程中可能先產生的堿式碳酸銅,而后逐漸轉化為氫氧化銅。 456和789六組實驗過程現象較為接近,主要出現了藍綠色的渾濁,滴加過程中產生了少量氣泡。沉淀物滴加鹽酸是先溶解后產生氣泡。產物可能是以堿式碳酸銅和氫氧化銅的混合物。第9組實驗滴加鹽酸的現象較特殊,是立即產生大量氣泡,反應產物可能是以碳酸銅組分較多的堿式碳酸銅。表2 向不同濃度的CuSO4中逐滴滴加不同濃度的Na

14、HCO3序號CuSO4NaHCO3濃度滴加過程中的現象沉淀物加鹽酸10.1 molL-15mL0.1molL-1滴加8滴時開始出現淺藍色渾濁,滴加2mL后開始出現少量氣泡產物溶解,產生微量氣泡20.5molL-1滴加4滴開始出現淺藍色渾濁并伴隨少量氣泡,繼續滴加到2mL后幾乎不再產生氣泡產物溶解,產生較大量氣泡31.0molL-1滴加2滴即出現淺藍色渾濁伴有較多氣泡,靜置后部分沉淀會上浮產物溶解,后產生少量氣泡40.5molL-15mL0.1molL-1開始時微量氣泡,無明顯渾濁,1.5mL時產生淺藍色渾濁并伴有少量氣泡。產物溶解,然后產生微量氣泡50.5molL-1開始時無明顯渾濁,8滴時產

15、生淺藍色渾濁并伴有少量氣泡。產物溶解,然后產生微量氣泡61.0molL-1開始時無明顯渾濁,5滴時產生淺藍色渾濁并伴有較大量氣泡。產物溶解,然后產生少量氣泡71.0 molL-15mL0.1molL-1開始時微量氣泡,無明顯渾濁,2.5mL時產生淺藍色渾濁并伴有少量氣泡。產物溶解,未見明顯氣泡80.5molL-1開始時少量氣泡,10滴時產生淺藍色渾濁并伴有氣泡。產物溶解,然后產生氣泡91.0molL-1開始時少量氣泡,6滴時產生淺藍色渾濁并伴有氣泡。產物溶解,然后產生少量氣泡 對比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uSO4與反向滴加,發現向NaHCO3溶液中滴加CuSO4生成的沉淀為藍綠色沉淀,而反過

16、來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產生的是淺藍色沉淀,由此可見,第一種滴加方式生成的主要為堿式碳酸銅,而第二種方式生成的除了堿式碳酸銅,還可能還有較大量的氫氧化銅。2.2 碳酸氫鈉和硫酸銅反應的定量研究表3 向一定濃度的CuSO4中加入一定量相同濃度的NaHCO3序號濃度CuSO4NaHCO3混合后現象沉淀物加鹽酸10.1 molL-15mL2.5mL藍綠色渾濁,幾乎無氣泡產物溶解,產生微量氣泡25.0mL藍綠色渾濁,微量氣泡產物溶解,產生較大量氣泡310.0mL藍綠色渾濁,微量氣泡(比2氣泡更少)產物溶解,后產生少量氣泡40.5molL-15mL2.5mL藍綠色渾濁和氣泡,靜置等不再產

17、生氣泡后震蕩又產生氣泡產物溶解,然后產生少量氣泡55.0mL藍綠色渾濁和較大量氣泡,靜置等不再產生氣泡后震蕩又產生氣泡立即產生氣泡,沉淀溶解610.0mL藍綠色渾濁和大量氣泡,靜置等不再產生氣泡后震蕩又產生氣泡立即產生大量氣泡,沉淀溶解71.0 molL-15mL2.5mL藍綠色渾濁和大量氣泡立即產生大量氣泡,沉淀溶解85.0mL藍綠色渾濁和大量氣泡,沖到試管口立即產生大量氣泡,沉淀溶解910.0mL藍綠色渾濁和大量氣泡,劇烈反應,氣泡帶著沉淀物沖出試管立即產生大量氣泡,沉淀溶解 綜合定性和定量實驗來看,碳酸氫鈉量較多容易產生碳酸銅組分較多的堿式碳酸銅,而硫酸銅量較多易產生更多氫氧化銅組分較多的堿式碳酸銅。3 總結 各種離子在溶液中混合同時包含了多種過程,在水中溶解度也會與單一物質的溶解度不同,理論計算過程中只考慮了簡單的情況,無法綜合各種因素進行考慮。通過以上的理論分析和實驗結果,硫酸銅與碳酸氫鈉的反應生成不同成分的堿式碳酸銅,具體組成因兩種溶液的濃度不同而發生變化,碳酸氫鈉量較多容易產生碳酸銅組分較多的堿式碳酸銅,而硫酸銅量較多易產生更多氫氧化銅組分較多的堿式碳酸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