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策略期末報告(第三組)_第1頁
學習策略期末報告(第三組)_第2頁
學習策略期末報告(第三組)_第3頁
學習策略期末報告(第三組)_第4頁
學習策略期末報告(第三組)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學習策略期末報告(第三組)911068 林宜蓁 911069 謝旻吟 911070 蘇婉容911088楊怡萱 911090李菲菲 911091 許雅雯一.前言主題:閱讀理解的學習策略閱讀理解歷程1.解碼認字識義 (1)比對見字而直接觸接字義的心理歷程,看到字形便能瞭解字意。 (2)轉錄見字而間接觸接字義的心理歷程,看到字形需先轉換聲音,進而瞭解字意。2.字面上的理解從文句中獲得文字的意義。 (1)字義觸接對字的意義的搜尋,確認字義。 (2)語法剖析分析詞類的文法規則及文句的構成法則。3.推論上的理解對文章的內涵更深層的瞭解。(1)統整閱讀者將文章中各概念的心理表徵相互連貫,以更深入地瞭解文

2、章意義。(2)摘要閱讀者在讀完一篇文章後,在記憶中對文章的主要概念所產生一個類似心理大綱的鉅觀結構。(3)精緻化閱讀者將新的訊息與先備之事連結起來而產生的新體驗。4.理解監控閱讀者檢視自己是否完全瞭解文意的歷程。(1)目標設定(2)策略的選擇解碼字面上的理解推論上的理解字義觸接語法剖析比對轉錄統整摘要精緻化理解監控(3)目標的檢查(4)採取補救方法如下圖所示優秀閱讀者在努力追求意義的歷程中使用的三種知識:1.內容知識閱讀者本身有關文章的主題領域的訊息。由於閱讀者對文章主題的先前知識,會影響他對文章的記憶內容,同時會記憶些什麼也決定於文章的內容與閱讀者對閱讀作業所採取的觀點。2.策略知識閱讀者知

3、道有效學習的程序知識。(1)運用文章結構有技巧的閱讀者知道文章的鉅觀結構,亦即知道將文章分解為幾個觀念,和知道這些觀念在階層性大綱中彼此間的關係。(2)作推論3.後設認知知識閱讀者對他自己的認知歷程以及是否成功的滿足了作業上的要求之知曉情況。這些技巧包括理解監控、自我檢核、及依不同的目標調整實作表現。二.閱讀理解模式由下至上的理解模式此模式注重的是解碼過程,當一個人閱讀的時候,看到文字符號會將符號轉換成意義儲存再我們的長期記憶中,當需要訊息的時候,就取出使用(形成外在連結),這是由下往上的閱讀模式。不過文中的字義不一定是固定的,如果一個字義有複義時,讀者常需要由文中推論字義史的上下文能夠串連。

4、因此單由解碼來說明閱讀過程,無法完全說明讀者如何找出字與字之間的互動關係。由上至下的理解模式此模式強調理解,和由下至上的理解模式同是直線的模式。當個體有了基模,閱讀時,一接觸文章就靠已有的的知識形成對文意的假設,因此閱讀的目的在測試他的假設是否正確,認字的能力在此模式中不是很被看重。若有不認識的字可以透過基模的運作來填補理解上的缺憾。但問題在於,如果閱讀者對此篇文章沒有一些知識,他無法形成假設來理解這篇文章。互動模式為了彌補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理解模式的不足,互動模式就被提出,強調任何層次解上的缺縣可互相填補。若一位讀者認字能力比較慢,但對文章卻有一些的概念,由上到下的模式可幫助他了解;相對的,

5、若是讀者沒有一些既有的知識,他的認字能力可讓他由下而上來理解。循環模式是以一個循環的方式來促進閱讀學習的模式:解字 形成命題 統整,三者不斷地循環直到讀者覺得他理解了。Just和Carpenter用眼球注目(盯視)的科技發現讀者每看文中的一個字,對此字的解釋就立即產生。一有解釋就讓讀者對下一個字有期望,當期望與下一個字配合形成一個命題,而後再將一段落中所有的命題統整找出來意思來。讀者會自我調適,如果不能互相配合,讀者會回頭找另一個解釋。(循環模式的閱讀歷程)找下一個字(轉動眼球)找出字形上特 徵解 字(找字義)給位格統整句末了嗎句統整是否短期記憶啟動表徵:字形字彙意義位格子句文段落文體各種限制

6、長期記憶形音義語意語用組織文體領域基模事件知識三.學習策略學習策略:乃是學習者內在心理歷程的運作,來提升學習效率及有效解決學習問題的心理活動。根據McKeachie等人(1987)所主張之三大學習策略(引自林建平,民86):及資源管理策略、認知策略和後設認知策略的範圍,而有九種策略:資源管理策略之努力管理略:認知策略之畫線策略、摘要策略、結構策略和推論策略及後設認知策略之預測策略、錯誤偵測策略、自詢策略補救策略。一、閱讀前努力管理策略:即告知學生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機會;亦即較有可能學會如何看懂一篇文章。二、閱讀中預測策略:即預測文章內容的策略。畫線策略:即找出重點並予以化線以加強記憶的策略。摘

7、要策略:及摘取文章或段落大意的策略。推論策略:及推論字詞、文句與作者寫作用意(主旨)的策略。根據上面策略,使用下文的例子做說明:一、閱讀前1、努力管理策略:不管做任何事,自發性的去做一定比別人強押著你去做效果會大的多,如果學生有動機去讀書,學習成效一定會比較好。二、閱讀中2、預測策略:以文章的標題而言,我們看到禮尚往來,我們其實可以大概猜一下文章大概會提供哪些訊息給我們知道,例如,可以預測說他可能傳達禮的定義、如何去達到這項標準、舉例說明、以及他的重要性等等。畫線策略:下文中劃線的地方即是類似做重點劃線的意思,將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予以劃線,提醒自己。摘要策略:下文中有網格的地方,擷取的事段落的

8、大意,畫出每一段他所欲表達主旨的地方。而文中大義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禮的表現可以促進彼此的情感。推論策略:以送者誠意,受者實惠作為例子,我們可以推出作者這句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大概是送東西講究一個誠字,而收到的人最好是感到實用。不要認為送東西就是要送貴重的東西才算是有誠意,正所謂禮輕情意重呀!6. 錯誤偵測策略:即找出文章中不一致或不合理之處並予以修改的策略 就像在學習輔導這本課本中的第67頁裡第五行中的領域打成領或,且在第63頁中的末行,交替使用上行與上行歷程而產生的,我們覺得應該是上行與下行歷程而產生的,很明顯的是,當我們在閱讀時,就可以找出文章中不合理之處並予以修改。7.自循策略:即利用自問

9、自答測試自己是否了解文章意義的策略 就以孫武與孫子兵法這篇課文(範例二)來說,當學習完後,便可以問自己說,這篇課文主要是在說什麼?以及也可問說自己學到了些什麼?8.補助策略:即幫助閱讀理解的各種補救方法 就像說我們在閱讀學習策略第八章時,對於課本的內容不是怎麼了解,於是我們便會去翻越之前教育心理學中關於閱讀理解的章節以及去圖書館找相關資料,來幫助自己了解第八章的內容。9.結構分析策略:即架構故事大綱的策略四.其他的學習模式【SQ3R】適用於教科書與參考書。這種方法是美國阿華大學教授羅賓遜,在二次大戰時,為美軍特種訓練所設計的,後來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將之整理作為大專學生讀書的方法,很多大學生覺得把

10、老師指定範圍內的書念完是件最困難的事,這一套簡單的方法能幫助大學生能更有效率的閱讀教科書。這個包含五個步驟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準備考試時更得心應手。以下分別說明這五個步驟:瀏 覽(Survey)所謂瀏覽是指先將我們要研讀的範圍迅速、概略地瀏覽一遍。概覽時注意書名、作者、出版日期、前文、序言、目錄、附錄、參考書目、索引等,以瞭解全書的大綱。然後迅速略讀內容,注意其章節的分法,如每章有簡介或總結,更不可忽略。如此可獲得對該書的粗淺印象。此外,注意它的圖表與標題,從其大標題、小標題、正體字、粗體字的不同來區分它們的重要等級。再者,注意閱讀第一段及最後一段。因為第一段通常會說明全篇的主旨,最後一段通常是全

11、篇的摘要或總結。這一個步驟大約只會花費你五分鐘的時間,但卻能幫助你清楚的了解這個章節所要闡釋的重要觀念和這些觀念之間的關聯。例如(附一全部):臺灣在這裡這一篇文章有一些標題 (1)臺灣的位置 (2)臺灣附近的海域及鄰國 (3)臺灣地區的範圍。二、發 問(Question)當你概覽之後,(1)把書闔起來,問自己作者想傳達的重要觀念是什麼?。你可以根據步驟一所瀏覽的印象來回答,讓自已有一個清楚的架構。(2)把書打開,把第一個章節的標題變成問句,並且寫在標題旁邊,以激發你的好奇心及增強理解力。試著自發的提出問題,把篇名、章節標題、及其他關鍵字轉變成基本問題。你可以使用5W1H(WHO人、WHAT事

12、、WHEN時、WHERE地、WHICH物及HOW如何 ),等疑問詞來自我發問。例如(附一全部):我們可以針對三個標題的內容各自思考幾個問題,(1)臺灣在哪裡呢? (2)臺灣旁邊有哪些國家呢?臺灣旁邊又有哪些海呢? (3)臺灣有哪些縣市呢?三、精 讀(Read)在發問之後,必須透過主動、批判的閱讀,詳細閱讀每一個章節,並且試著回答你在標題旁所提的問題。當你碰到某些細節或段落裏的主要概念,有助於解答你所提出的問題時,可以把關鍵字或句子用筆劃重點、做眉批、或用螢光筆做記號以加強印象,也同時幫忙自己複習時容易回想與了解。也可以在課本的空白處寫下重要觀念的摘要,或是在最可能出題的地方做一個記號。由此可知

13、閱讀不再是被動承受,而可以是主動搜尋答案。例如(附一圖一圖二):我們在精讀第一小節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剛剛提出來問題的答案,也就是東經120度、北緯25度,而且在知道這之前,還得先知道一個重點,就是經線是南北向,以通過英國倫敦的為0度來分界;緯線是東西向,以赤道來分界。於是我們將他畫起來。* 以下附上劃重點的原則:讀完一個段落後再劃重點。假如邊讀邊劃重點,你後來會發現有些 重點其實並不重要。不要劃太多重點。在書上劃太多重點,反而看不出重點所在。原則 上每頁所劃的重點不能超過該頁資訊的百分之二十。劃重點有助於你做讀書筆記。用雙線、曲線或黃色螢光筆把最主要的概念劃出來,每段只劃一個 最主要

14、的概念,並且只在其關鍵點劃線即可。假如主要概念分散在 數段,可用1,2,3,等數字加以標示,以利記憶。用單線劃重要細節。通常每段不要劃兩個以上的重要細節,而且只 在其關鍵點劃線即可。對於最重要的概念可在書中空白處用星號*加以標示,以利於 複習。重要的學術名詞的定義可用圓圈註記。重要的細節如舉例、因果、步驟、特徵等可在書中邊緣處用 例、因、果、步驟、特徵等字詞加以註記, 以利查考。四、背 誦(Recite)在你讀完每一節後,暫時離開書本,試著向自己背誦教材的重點。用你自己的話或文字,將文中有關的問題的答案背誦出來。背誦時如有困難可以回頭重讀,一直到能背誦出重點為止。背誦時不妨大聲唸出來或寫在筆記

15、上,如此可加深印象,有助於長期記憶。筆記的形式可依問題一一解答,或依綱要、圖表等形式來撰寫。在完成一節之背誦後,你可依此法繼續進行後面的章節。當全部完成後再重讀原文一次,以檢查筆記有無疏漏。例如(附一圖一圖二):當我們精讀過後便已找到重點所在,於是我們要將他背誦出來,我們要背出臺灣在東經120度與北緯25度,在這之前,還要先背誦經線是南北向,以通過英國倫敦的為0度來分界;緯線是東西向,以赤道來分界。五、複 習(Review)當你依上述步驟完成整篇的學習之後,可以開始作總複習。複習時把課本裡你所摘要的或標記出來的重要概念重新看過一次,試著了解這一章所要強調的主題與重要觀念及它們之間的關聯。複習的

16、步驟,首先重讀每章標題,試著回憶重點,試著回想或寫下主標題下的副標題,來檢查一下自己是否記得這一章的主要內容。然後參照筆記,將記憶模糊、未理解的部份,對照原書,再重讀一次。其次,複習每一節,就自己的筆記、書中標題與摘要迅速複習。 例如(附一圖一圖二):在這個階段我們便要把之前畫過的重點再認真看一遍,並自我回憶這一節在說些什麼,重點在哪裡。高年級學生比較喜歡可以參與的閱讀教學法,所以此法會較能讓他們接受。也許有人會認為SQ3R法太浪費時間,但如持之以恆的練習,必會產生良好的效果,當然SQ3R法並非一成不變,可以因學習材料與學習目的不同做適當的調整。【DRTA】 此法為Stauffer於1969年

17、提出的引導閱讀與思考活動(Directed ReadingandThinking Activity),先猜測閱讀內容可能是什麼,再進行閱讀,一一查核對照是否相符。包含以下三個步驟:一、預 測 (predict) 學生於閱讀前檢視該文之相關題目,圖片及副標題,同時個別或與團體討論後列下自己期望或預測將從文章段落中所獲得的資訊,也就是預測這篇文章是討論什麼的。 例如:預測就像是SQ3R的提問一樣,把各節覺得可能要學的內容預測出來。二、細 讀 (read) 學生正式閱讀該文章或段落,並同時檢視自己所有預測的正確性,為他們的預測尋找證明。三、查 核 (prove) 當有不確定或與小組同儕意見不同時,大

18、家須分頭由文章中找出正確的資訊,說出在邏輯上可以支持或否認其預測的訊息。 例如(附一圖三圖四):每個學生可能所知道的鄰海都不同,所以大家的意見也不一樣,可能會覺得臺灣怎麼會四面環海呢,這樣好奇怪。此時便可以問學生的經驗,去過海邊的舉手,那麼你是去哪裡的海邊呢?統整所有人去過的海邊,再加上老師提供的圖片,就可以證明臺灣真的是四面環海了。 此法的優點是增進閱讀興趣,缺點是有可能偏離重點。然而DRTA閱讀教學法由於工作任務對小學生而言太難,所以學生接受度會較低。REAP伊涅和曼佐(EanetManzo)提出,主張訓練閱讀者能把作者的文字翻譯成閱讀者自己的文字。Read:閱讀:要嘗試去閱讀作者的文字。

19、Encode:編碼:嘗試用自己的話去重述作者的文字。Annotate:註解:涉及用自己的話去寫出摘要。Ponder:審思:涉及複習和對摘要加以思考。實作:配合翰林版 五年級上學期 社會 第一章Read:(閱讀作者寫的文字)從東亞地區衛星影像圖上可以看出,臺灣是一個南北長、東西窄的島嶼,位於太平洋和亞洲大陸之間一連串弧形島嶼的中段。臺灣島的東邊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邊隔著臺灣海峽與中國的福建省相望,南邊以巴士海峽和菲律賓為鄰,往北邊經東海則會到達南韓、日本,由於扼大陸東南沿海對外交通的咽喉,交通地位重要。Encode:(試著用自己的話去重述作者的文字)臺灣是一個南北狹長、東西窄的島嶼,位於太

20、平洋和亞洲大陸的中段。東邊是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西邊與中國大陸隔著臺灣海峽,南邊和菲律賓隔著巴士海峽,往北邊越過東海就會到南韓跟日本,是大陸東南沿海對外交通的一個很重要地位。Annotate:(用自己的話去寫出摘要)臺灣是一個南北長、東西窄的島嶼,東邊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邊隔著臺灣海峽與中國的福建省相望,南邊以巴士海峽和菲律賓為鄰,往北邊經東海則會到達南韓、日本,交通地位重要Ponder:(不看課本,再一次去回想課文內容,及思考自己寫的摘要)PQRST Staton在其所著的”how to study”一書曾介紹此閱讀方法。Preview:預覽:閱讀者先概覽課文。Question:提

21、問:針對課文內容擬定一些問題。Read:精讀:詳細的讀過課文內容。State:重述:精讀過後可以看著文章,用自己的話把重點說出來。Test:測驗:閱讀者去回憶他從文章毎一節所記得的訊息。實作:配合翰林版 五年級上學期 社會 第一章Preview:(概覽課文)臺灣附近的海域及鄰國。Question:(擬定問題)臺灣的東、西、南、北各是連接哪個海域?又當跨越這些海的時候會遇到哪些國家?Read:(與REAP策略的read這個步驟相同)State:(與REAP策略的encode這個步驟相同)Test:(與REAP策略的ponder這個步驟相同)ReQuest Manzo所提出的。學生和教師默讀一篇文

22、章,然後輪流彼此質問這篇文章的有關問題。此一程序使學生有機會練習形成問題和回答有關這篇文章的問題。實作:配合翰林版 五年級上學期 社會 第一章老師及學生皆閱讀過這篇文章後開始互相提問、回答:T:臺灣東西窄還是南北窄? S:是東西窄南北長S:臺灣的東邊是什麼海? T:太平洋T:臺灣的西邊是什麼海? S:臺灣海峽S:臺灣南邊的鄰國是? T:菲律賓T:與菲律賓隔著什麼海? S:巴士海峽T:那北邊是? S:與日本和韓國隔著東海五.結論想成為一位好的閱讀理解者需要有先備知識、有效的閱讀策略、以及後設認知知識,三者缺一不可。在我們的報告中,我們介紹了六種不同的閱讀策略,毎一種策略並無好壞之分,只要閱讀者自

23、己覺得這個方法很好用、很有效,那它就會是一個好的方法,希望聽完我們的報告後,大家對閱讀理解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或許可以試著套到自己的身上看看,期成為一位更優秀的閱讀者。範例一範例:選自南一書局六上國語課本第三課【禮尚往來】禮尚往來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就是以誠懇真摯的態度對待別人,他是我們待人處世的準則。 古人所謂禮尚往來,就是禮的表現。例如:參加同學的生日會,參加社區的聯誼活動,或城鄉之間的學校交流,大家在一來一往的互動中,增進了彼此的情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禮尚往來最常見的方式是送禮。怎樣送禮才算得體呢?一般來說送者誠意,受者實惠是首要原則。長輩生日,可以送壽桃或蛋糕。有人金榜題名,我們可以送鋼筆文具。探病時送一籃蘋果,因為蘋與平諧音,代表祝福對方平安健康。其實送一束鮮花、一張卡片,一樣是情意深長。當我們收到別人的禮物,也應該投桃報李。例如:過去有人生孩子請吃滿月酒,也有人送油飯給左鄰右舍,以分享喜悅,收到油飯的人,也不忘在大碗公中裝滿白米回贈,雖然只是小小的回禮,但它實踐了禮尚往來的精神。 禮尚往來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所以我們要重視他,如此,才能生活在溫馨有禮的社會裡。範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