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電子電路中的反饋_第1頁
第8章電子電路中的反饋_第2頁
第8章電子電路中的反饋_第3頁
第8章電子電路中的反饋_第4頁
第8章電子電路中的反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UCC uo RB1 RC C1 C2 RB2 RE RL +ui + es +UCC uo + RB C1 C2 RRL ui + + RS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doXXA ofXXF fidXXX fX dXoXiX+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fidXXX 凈輸入信號凈輸入信號若三者同相,則若三者同相,則 Xd = Xi Xf fX dXoXiX+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引入交流引入交流負反饋的

2、負反饋的目的:目的:改改善放大電善放大電路的性能路的性能 引入直流引入直流 負反饋的負反饋的目的:目的:穩穩定靜態工定靜態工作點作點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1) 根據反饋所采樣的信號不同,可以分為電壓反饋根據反饋所采樣的信號不同,可以分為電壓反饋 和電流反饋。和電流反饋。 電流負反饋電流負反饋具有具有穩定輸出電流穩定輸出電流、增大輸出電阻的作用。增大輸出電阻的作用。 電壓負反饋電壓負反饋具有具有穩定輸出電壓穩定輸出電壓、減小輸出電阻的作用。減小輸出電阻的作用。如果反饋信號取自輸出電壓,叫如果反饋信號取自輸出電壓,叫電壓反饋電壓反饋。如果反饋信號取自輸出電流,叫如果反饋信號取

3、自輸出電流,叫電流反饋電流反饋。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2) 根據反饋信號在輸入端與輸入信號比較形式的根據反饋信號在輸入端與輸入信號比較形式的 不同,可以分為串聯反饋和并聯反饋。不同,可以分為串聯反饋和并聯反饋。反饋信號與輸入信號串聯,即反饋信號與輸入反饋信號與輸入信號串聯,即反饋信號與輸入信號以電壓形式作比較,稱為信號以電壓形式作比較,稱為串聯反饋串聯反饋。反饋信號與輸入信號并聯,即反饋信號與輸入反饋信號與輸入信號并聯,即反饋信號與輸入信號以電流形式作比較,稱為信號以電流形式作比較,稱為并聯反饋并聯反饋。串聯反饋使電路的輸入電阻增大,串聯反饋使電路的輸入電阻增大, 并聯反

4、饋使電路的輸入電阻減小。并聯反饋使電路的輸入電阻減小。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負負反反饋饋 交流反饋交流反饋 直流反饋直流反饋電壓串聯負反饋電壓串聯負反饋電壓并聯負反饋電壓并聯負反饋電流串聯負反饋電流串聯負反饋電流并聯負反饋電流并聯負反饋穩定靜態工作點穩定靜態工作點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RB1 RC C1 C2 RB2 RE RL +UCC ui uo + RS eS +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RB1 RC C1 C2 RB2 RE RL +UCC ui uo + RS eS + 如果有

5、發射極旁路電容,如果有發射極旁路電容, RE中僅有直流分量的中僅有直流分量的信號通過信號通過 ,這時,這時RE引入的則是直流反饋。引入的則是直流反饋。E例例1: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例例1: 3) 判斷反饋類型判斷反饋類型凈輸入信號:凈輸入信號: ui 與與 uf 串聯串聯, ,以電壓形式比較以電壓形式比較 串聯反饋串聯反饋 ui正半周時正半周時, ,uf也是正也是正半周半周, ,即兩者同相即兩者同相 uf 正比于輸出電流正比于輸出電流+ uf + RB1 RC C1 C2 RB2 RE RL +UCC ui uo + RS eS + ieube ube = ui - -

6、 uf uf = ie RE Ube = Ui - - Uf 可見可見 Ube Ui , 反饋電壓反饋電壓Uf 削弱了凈輸入電壓削弱了凈輸入電壓 ic RC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RB1 RC C1 C2 RB2 RE RL +UCC ui uo + RS eS + Ic Uf Ube ib Ic uf ic RC + uf + ube Ube = Ui - - Uf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 交、直流分量的信號均可通過交、直流分量的信號均可通過 RF, 所以所以 +UCC RC C1 RF + RS + C2 +RL eSuiuo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

7、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凈輸入信號:凈輸入信號: ii 與與 if 并聯,并聯,以電流形式比較以電流形式比較 并聯反饋并聯反饋 ii 正半周時,正半周時,if 也是也是正半周,即兩者同相正半周,即兩者同相負反饋負反饋FobefRuui +UCC RC C1 RF + RS + C2 +RL eSuiuoiiibifFoRu ib = = ii - - if Ib = = Ii - - If 可見可見 Ib 1,稱為,稱為深度負反饋深度負反饋,此時:,此時:FA1f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例例:|A|=300,|F|=0.01。7501. 030013001 f AFAA則:

8、則:%6d AA若:若:%.%.51)6(01030011 AAAFAAd11d ff 則:則: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Aui uf ud uo 大大略小略小 略大略大 略小略小 略大略大 uo AF小小接近正弦波接近正弦波正弦波正弦波ui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BWFABW)1(of 無負反饋無負反饋f|Au|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中頻放大倍數中頻放大倍數 |A0| =10,反饋系數,反饋系數 |F| = 0.01 9900101000110001 00f.FAAA 則:則:在原上限、下限頻率處在原上限、下限頻率處687707

9、01707000LHf.FA.A.A 、70709630990687fLHf.AA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ui ube ib + 在同樣的在同樣的 ib下下,ui= ube + uf ube,所以所以 rif 提高。提高。 i0if)1(rFAr biiiur 無負反饋時:無負反饋時: 有負反饋時:有負反饋時: biifiur uf + bbeiu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FArr0ifi1 if bbeiiur 無負反饋時:無負反饋時: 有負反饋時:有負反饋時: ibeifiur ii ib ube +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

10、o0of)1(rFAr FArr0oof1 電壓負反饋具有穩定輸出電壓的作用,電壓負反饋具有穩定輸出電壓的作用, 即有恒壓輸出特性,故輸出電阻降低。即有恒壓輸出特性,故輸出電阻降低。 電流負反饋具有穩定輸出電流的作用,電流負反饋具有穩定輸出電流的作用, 即有恒流輸出特性,故輸出電阻提高。即有恒流輸出特性,故輸出電阻提高。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o0of)1(rFAr FArr0oof1 電壓負反饋具有穩定輸出電壓的作用,電壓負反饋具有穩定輸出電壓的作用, 即有恒壓輸出特性,故輸出電阻降低。即有恒壓輸出特性,故輸出電阻降低。 電流負反饋具有穩定輸出電流的作用,電流負反饋具有穩

11、定輸出電流的作用, 即有恒流輸出特性,故輸出電阻提高。即有恒流輸出特性,故輸出電阻提高。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AiUoUiuoUAU FfUAiUoUfuoUAU ifUU 如如果果:FfU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1u FA1 FAu FA即即: n2 FA fuoUAU 由:由:ouoUFAU 1u FAofUFU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uf + R + + RF R1 C R C uO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C/RC

12、RC/RUUF j1j1j112 1U2U)j(31oo RC1o 3112 UU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u1 u2 u2 與與 u1 波形波形 相頻特性相頻特性 90 90 (f) fo0幅頻特性幅頻特性 12UUf fo 13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 (1) 起振過程起振過程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2) 穩定振蕩穩定振蕩 A = 0,僅在,僅在 f 0處處 F = 0 滿足相位平衡條件,滿足相位平衡條件,所以振蕩頻率所以振蕩頻率 f 0= 1 2 RC。改變改變R、C可改變振蕩頻率可改變振蕩頻率RC振蕩電路的振蕩頻率一般在振蕩

13、電路的振蕩頻率一般在200KHz以下。以下。(3) 振蕩頻率振蕩頻率 振蕩頻率由相位平衡條件決定。振蕩頻率由相位平衡條件決定。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RCf21o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311u RRAF 考慮到起振條件考慮到起振條件AuF 1, 一般應選取一般應選取 RF 略大略大2R1。如果這個比值取得過大,會引起振蕩波形嚴重失真。如果這個比值取得過大,會引起振蕩波形嚴重失真。311u RRAF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LCf210 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RCLZ o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返回返回上一頁上一頁解解:下一頁下一頁章目錄章目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