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11第1單元_第1頁
物理11第1單元_第2頁
物理11第1單元_第3頁
物理11第1單元_第4頁
物理11第1單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單元 主編語文物理 解讀考題探究方法解讀考綱透析考向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第1講運動的描述勻速直線運動 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 本單元涉及進入高中以來的第一個理想化模型質點,涉及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速度,涉及最難理解的物理量加速度,涉及用圖象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位移圖象.雖然對高三的同學來說已不陌生,但是糾錯鞏固、活化提高是應對高考的兩大抓手.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一、幾個基本概念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

2、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叫機械運動.包括平動、轉動等形式.2.參考系: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而假設為不動的物體.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對同一物體的運動,選取的參考系不同,對物體的運動描述結果可能不同.3.質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它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把物體看做質點的條件是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研究的問題中可忽略不計.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名師點撥物體能否被看做質點要看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是否有影響或影響是否很大.質點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抓住問題的主要因素,忽略問題的次要因素,這是物理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

3、考構建考點達標自測1 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于2011年8月12日-8月23日在深圳市舉行.世人矚目,中國運動員參加了24個大項的283個小項的比賽.下列幾種比賽項目中的研究對象可視為質點的是( )A.在撐桿跳高比賽中研究運動員手中的支撐桿在支撐地面過程中的轉動情況時 B.帆船比賽中確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時C.跆拳道比賽中研究運動員的動作時D.鉛球比賽中研究鉛球被擲出后在空中的飛行時間時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忽略后,問題的研究不受影響,故B、D正確.【答案】BD【解析】A、C項中的研究對象的大小和形狀忽略后,問題的研究將無法繼續,故A、C錯誤.而B、D項中的研究

4、對象的大小和形狀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時刻指的是某一瞬時,在時間軸上用點來表示,對應的是位置、速度、動能等狀態量.4.時刻和時間(2)時間是兩個時刻間的間隔,在時間軸上用線段來表示,對應的是位移、路程、功等過程量.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 達標自測2 關于時刻和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時刻表示很短的時間B.時刻對應位置,時間對應位移C.作息時間表上的數字表示時刻D. 1 min 只能分成60個時刻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數個時刻,因而選項A、D是錯誤的.某一時刻與物體的某一位置相對應,一段時間與物體的一段位

5、移相對應,所以選項B正確.作息時間表上列出的數字均表示時刻,不表示時間,因而選項C正確.【答案】BC【解析】根據時刻和時間、位置和位移的定義以及它們的對應關系加以判斷.時刻與時間軸上的一點相對應,時間是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時間有長有短,但時間再短也不是時刻,一段時間包含有無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用從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5.位移和路程(2)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名師點撥物體的位移方向決定于初末位置不一定是物體的運動方向時.位移的大小一般小于路程,只有在單向直線運

6、動中,二者大小才相等.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達標自測3 2011合肥一中模擬一個物體從A點運動到B點,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物體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體的位移與路程的方向相同,都從A指向BC.物體的位移的大小總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體的位移是直線,而路程是曲線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存在直線或曲線問題,D錯誤.當物體做單方向的直線運動時,位移和路程大小相等,其他情況位移的大小總是小于路程,C正確.【答案】C【解析】位移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它是從物體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物理量,是矢量;路程是從物體初位置到末位置所經過的路徑軌跡長度,路程是

7、標量,A、B兩項錯誤.位移和路程都是物理量,不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6.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方向和運動快慢的物理量.(1)平均速度:在變速運動中,物體在某段時間內的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即=,單位為m/s,其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vxt(2)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時刻)的速度,方向沿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指向前進的一側.瞬時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標量.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名師點撥平均速度大小等于物體位移大小與時間的比值,而平均速率等于物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不能將平均速

8、度的大小說成平均速率.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達標自測4 下列關于瞬時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瞬時速度可以精確地描述物體做變速運動的快慢,但不能反映物體運動的方向B.瞬時速度就是運動的物體在一段非常非常短的時間內的平均速度C.瞬時速度的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 D.某物體在某段時間內的瞬時速度都為零,則該物體在這段時間內靜止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體在那一時刻附近的運動快慢,所以選項B正確.平均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而瞬時速度是與時刻相對應的物理量,不能說明它與一段時間內的位移方向相同,選項C錯誤.【答案】BD【解析】瞬時速度是為了精

9、確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而引入的物理量,所以A選項錯誤.平均速度在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時較粗略,但當平均速度中所對應的時間t越小,越能更精確地描述物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定義: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量跟發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1)物理意義: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7.加速度(3)定義式:a=.vt2121vvtt(4)標矢性:加速度是矢量,在勻變速運動中,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但與速度v的方向無關;在直線運動中,a的方向與v的方向共線.當加速度a與速度v方向相同時,速度增大,反之速度減小.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

10、高考構建考點1.定義:在任意相等時間內位移相等的直線運動.二、勻速直線運動2.x-t圖象(1)如圖甲所示,該圖象反映了勻速直線運動位移與時間成正比的規律,即x=vt.甲(2)該圖象的斜率等于該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即v=.xt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如圖乙所示.3.v-t圖象(2)圖中矩形面積等于t時間內物體位移的大小.乙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例題1 為提高百米賽跑運動員的成績,教練員分析了運動員跑百米全程的錄像帶.測得:運動員在前7 s跑了61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

11、跑到終點共用10.8 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員在百米全過程的平均速度約是9.26 m/s B.運動員在前7 s的平均速度約是8.71 m/s C.運動員在7 s末的瞬時速度約為0.92 m/s D.無法估算運動員在7 s末的瞬時速度思維點撥平均速度怎樣計算?全程和前7 s的平均速度分別是多少?在什么情況下,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大小相近,能否估算運動員在7 s末的瞬時速度?題型一:平均速度的理解與計算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規范解析平均速度=,可算得運動員在百米全過程的平均速度是9.26 m/s,在前7 s的平均速度是8.71 m/s,A、B兩項正確;在7

12、s末的瞬時速度約等于7 s末到7.1 s末的平均速度,約為9.2 m/s,故C、D兩項錯誤.【答案】AB方法概述 計算平均速度,一定要用=,式子中的x和t要相對應,當時間t很短,趨近于0時,平均速度就接近于瞬時速度.位移時間vxt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 變式拓展1 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運動,它先以速度v1行駛了的路程,接著以20 km/h的速度駛完余下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 km/h,則v1是( )A.24 km/hB.35 km/hC.36 km/h D.48 km/h規范解析設總位移為x,則時間t1= ,t2= ,總時間t=t1+t2.平均速度=28 km/

13、h,代入數據解得v1=35 km/h,選B.【答案】B2313123xv23xvvxt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例題2 在下面所說的物體的運動情況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A.物體在某時刻運動速度很大,而加速度為零B.物體在某時刻運動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運動的物體在某時刻速度為零,而加速度不為零D.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加速度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當物體加速度減小時,它的速度也減小思維點撥加速度與速度改變量v成正比,與時間t成反比嗎?速度的大小由加速度決定嗎?題型二:加速度的理解與計算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大,則加速度就大;當受力小,加速度就小

14、,與物體速度無關.則A、B、C三項正確;速度的增大和減小取決于速度與加速度的方向關系,兩者方向相同時,速度一定增大,故本題選D.【答案】D方法概述 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大小反映速度變化的快慢.而速度大小的改變關鍵是看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則速度增大,如果相反,則速度減小(記憶口訣“同加反減”).對于速度、速度變化與速度變化率的關系應記住下表:規范解析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受力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 三個物理量v、v、vt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變式拓展2 2011長沙中學模擬一個物體在多個力的作用下

15、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僅將其中某一個與速度方向相反的力的大小逐漸減小到零,然后又逐漸從零恢復到原來大小,在上述過程中,此力的方向一直保持不變,則下列關于此物體運動速度和加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B.速度先增大后減小C.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D.加速度先增大后減小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增大后減小,且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相同,因而速度一直增大,A、B、C錯誤,D正確.【答案】D規范解析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所受合外力為零.若其中一個與速度方向相反的力逐漸減小為零,則合外力將逐漸增大,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然后這個力逐漸恢復到原來大小(方向仍與速度方向相反),

16、合外力逐漸減小為零,方向不變.由此可知,物體的加速度先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例題3 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濃云層.為了測量云層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與觀測者的距離d=3.0 km處進行一次爆炸,觀測者聽到由空氣直接傳來的爆炸聲和由云層反射來的爆炸聲時間上相差 t=6.0 s.試估算云層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氣中的聲速v= km/s.)思維點撥用點、直線表示觀察者、爆炸處、云層下表面、聲波的傳播路徑,聲音通過某個途徑傳過來可以看做怎樣的運動?畫出聲波的傳播路徑圖.13題型三:勻速直線運動規律的應用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規范解析如圖所示,A表示爆炸處,O

17、表示觀測者,h表示云層下表面的高度.用t1表示爆炸聲直接傳到O處所經歷的時間,則有d=vt1 用t2表示爆炸聲經云層反射到達O處所經歷的時間,因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答案】2.0103 m方法概述 本題所涉及的知識僅有勻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和聲波的反射知識.能否根據題意畫出示意圖,構建合理的物理情景,是解決本題的關鍵.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變式拓展3 兩列長度均為L0的客運快車和慢車沿著同一直線軌道運動,快車的速度是慢車的2倍,當慢車的車頭到達避讓區邊緣的A點時,兩車的距離為L1.車進入避讓區CD軌道進行避讓,若兩車都不減速,為了達到安全避讓,L1至少為多少?避讓區的

18、長度L2至少為多少?(已知避讓區軌道CD平行于軌道AB,且彎曲部分AC、BD很短,忽略不計)規范解析設慢車的速度為v,如圖所示,要想恰好不相撞,慢車車尾通過A點時,快車車頭正好到達A點;慢車車頭到達B點時,快車車尾正好通過B點,設慢車通過A點的時間為t,由運動學公式對兩車分別有: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答案】L0 3L0 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2011上海交大附中根據速度定義式 v=,當t極短時,就可以表示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該定義應用了下列哪種物理方法( )A.控制變量法B.假設法C.微元法 D.極限的思想方法【解析】極限的思想方法

19、是把某物理量推向極端即極大或極小,并依此做出科學的推理分析,從而得出結論,選項D正確.【答案】Dxtxt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2011四川雙流中學月考下列關于加速度的描述正確的是( )A.加速度描述了物體速度變化的多少B.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變,速度方向也保持不變C.加速度與運動方向相同時,物體一定做加速運動D.加速度逐漸減小時,物體一定在做減速運動 【解析】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A錯誤;加速度方向與速度變化量方向相同,與速度方向無關,B錯誤;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C正確;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同時若加速度減小,速度仍然增大,D錯誤.【答案

20、】C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3.2011蚌埠二中質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神舟八號飛船返回前進行姿態調整時,可以將飛船看為質點B.物體運動的速度方向就是物體位移的方向C.對運動物體,某段時間的平均速率不可能為零D.在自由落體運動過程中,不同質量的物體運動規律不同【解析】飛船形狀對神舟飛船調整姿態不能忽略,此種情況不能將飛船看做質點,A錯誤;速度方向是物體的運動方向,位移方向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的方向,兩者不同,B錯誤;運動的物體,路程不是0,但位移可能是0,平均速率= ,C正確;所有自由落體的物體,加速度都相同,與質量無關,D錯誤.路程時間【答案】C解讀考

21、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4.2011杭州二中月考2010年春運期間,時速達到350公里的鄭州到西安的高速客運專線開始運營,緩解了鐵路客運一票難求的狀況,方便了人們出行.已知鄭州到西安距離505 km,列車總長200 m,動車組運行時間約2小時.已知列車運行時所受空氣阻力與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根據上述信息可知( )A.由于動車組列車總長200 m,動車組列車在鄭州到西安正常運行時不能視為質點 B.動車組列車在鄭州到西安正常運行時的平均速度約為250 km/h C.動車組列車在鄭州到西安正常運行時的平均速度約為350 km/h D.動車組列車在速度為300 km/h勻速運行時所需

22、牽引力是速度為100 km/h勻速運行時所需牽引力的6倍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解析】列車長度對鄭州到西安距離是次要因素,可以看做質點,A錯誤;= km/h=252.5 km/h,B正確,C錯誤;勻速運動時F=f=kv2,故速度v=300 km/h時的牽引力是速度v=100 km/h時的9倍,D錯誤.【答案】Bvxt5052解讀考綱透析考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第2講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及其應用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熟練掌握勻變速運動的基本規律和推論是解決運動學問題的前提與保證.自由落體運動和豎直上拋運動是兩種特殊的

23、勻變速運動,也是勻變速運動規律的具體應用.在新課標高考中更強調以知識為載體考查能力立意,更突出過程和方法,突出聯系社會、生產、科技等實際的問題.因此有關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看法及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究方法值得大家學習、思考與發揚.通過本節的復習,對于解決運動學問題要養成先畫運動情景示意圖,再選取恰當的公式,最后再求結果并檢驗的好習慣.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定義: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相等的直線運動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一、勻變速直線運動2.分類(1)當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時,物體速度增大,做勻加速運動.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3.特征:速度的大小隨

24、時間均勻改變,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恒定.(2)當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相反時,物體速度減小,做勻減速運動.4.基本規律:設物體的初速度為v0、末速度為vt,經過的時間和位移分別為t和x,加速度為a,則:基本公式:vt=v0+at x=v0t+at2 導出公式: - =2ax =.122tv20vv02tvv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名師點撥上述四個方程均為矢量方程,一般要先選取參考正方向.上述四個方程只有兩個方程獨立,即由任意兩個方程可導出其他兩個方程.在一個過程中可列出四個方程,但只能解兩個未知數.每個方程均包含四個量,必須根據需要選擇公式.要注意減速運動的特殊性:隨減速運動速度減為0

25、,而加速度不存在不可往復;隨減速運動速度減為0,而加速度不變可往復.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 達標自測1 如圖所示,以8 m/s勻速行駛的汽車即將通過路口,綠燈還有2 s將熄滅,此時汽車距離停車線18 m.該車加速時最大加速度大小為2 m/s2,減速時最大加速度大小為5 m/s2.此路段允許行駛的最大速度為12.5 m/s,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如果立即做勻加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汽車可能通過停車線B.如果立即做勻加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通過停車線汽車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勻減速運動,在綠燈熄滅前汽車一定不能通過停車線D.如果距停車線5 m處減速,汽車能停在停車線處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

26、考構建考點如果立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t1=2 s內的位移x=v0t1+a1=20 m18 m,此時汽車的速度為v1=v0+a1t1=12 m/s12.5 m/s,汽車沒有超速,A項正確;如果立即做勻減速運動,汽車在t=2 s內的位移x=v0t-a2t2v0t0)不做要求勻減速直線運動(av2 C.v-t圖象中0至t3時間內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D.兩圖象中,t2、t4時刻分別表示2、4開始反向運動【解析】圖線1是位移圖象,表示物體是做變速直線運動,所以選項A錯誤;x-t圖象中某點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選項B正確;v-t圖象中0至t3時間內的面積可知物體4的位移大于物體3的位移,所以平均

27、速度,C正確;t2時刻表示物體2開始反向運動,t4時刻物體4的方向不變,所以選項D錯誤.【答案】BC4v3v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追及和相遇問題概述當物體在同一直線上運動時,由于兩物體的運動情況不同,兩物體之間的距離會不斷變化,兩物體間距越來越大或越來越小時,就會涉及追及、相遇、避免碰撞等問題.二、追及和相遇問題2.解題方法(1)列方程法:取同一位置為位移參考點,列出兩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方程,當位移相等時表示兩物體相遇.(2)相對運動法:取相對運動的兩物體中的一物體為參考系和位移參考點,建立另一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方程,當位移為零時兩物體相遇.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

28、點(3)圖象法:在x-t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相遇.在v-t圖象中可根據兩圖線分別與t軸圍成的面積的關系來判定兩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和相遇條件.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若用相對運動求解,必須把v、x、a都轉化成同一參考系;名師點撥解決追及和相遇問題一般要注意以下兩點:(2)利用二次函數求解時要明確拋物線的極值求法,有時建立的位移關系是關于時間t的一元二次方程,要明確判別式“”大于零、等于零、小于零分別所對應的物理意義.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3)有勻減速直線運動參與的追及問題.要注意物體是否在停止運動前追上還是在停止運動以后追上.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達標

29、自測2 t=0時,甲乙兩汽車從相距70 km的兩地開始相向行駛,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忽略汽車掉頭所需時間.下列對汽車運動狀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A.在第1小時末,乙車改變運動方向B.在第2小時末,甲乙兩車相距10 kmC.在前4小時內,乙車運動加速度的大小總比甲車的大D.在第4小時末,甲乙兩車相遇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在4 h內一直比甲車加速度大,C正確;4 h末,甲車運動位移120 km,乙車運動位移30 m,兩車原來相距70 km,故此時甲車在乙車前,兩車相距20 km,D錯誤.【答案】BC【解析】速度圖象在t軸下的均為反方向運動,故2 h末乙車改變運動方向,A錯誤;2 h

30、末從圖象圍成的面積可知乙車運動位移為30 km,甲車位移為30 km,相向運動,此時兩車相距70 km-30 km-30 km=10 km,B正確;從圖象的斜率看,斜率大加速度大,故乙車的加速度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例題1 甲、乙兩物體的位移時間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兩物體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B.甲、乙兩物體由不同地點同時出發,t0時刻兩物體相遇C.0t0時間內,兩物體的位移一樣大D.0t0時間內,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時刻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思維點撥本題考查對位移時間圖象的理解及應用.解答本題時要注意幾點:交點坐標的意義

31、;圖線斜率的意義;截距的意義.題型一:位移時間圖象問題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運動,且v甲v乙,故選項A、D錯誤;初始時刻,兩物體在不同位置,同時出發,t0時刻兩物體在同一位置,即相遇,故選項B正確;0t0時間內,兩物體的末位置相同,初位置不同,故位移不同,且x甲 a2,C正確;01 s與24 s兩個時間段內的速度均為正,表明速度都為正方向,運動方向相同,D錯誤.【答案】BCvxtv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例題3 甲、乙兩車同時同向從同一地點出發,甲車以v1=16 m/s的初速度、a1=-2 m/s2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乙車以v2=4 m/s的初速度、a2=1 m/s2的

32、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求兩車再次相遇前兩車相距最大距離和再次相遇時兩車運動的時間.思維點撥兩車運動的位移各自滿足什么規律?請寫出數學表達式.在什么情況下,兩車相距最遠?兩車相遇時,位移和時間存在什么關系?規范解析解法一:速度相等時,兩車相距最遠,設經過時間t1相距最遠.由題意得v1+a1t1=v2+a2t1 題型三:追及相遇問題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所以t1= s=4 s設兩車各自的位移為x1、x2,此時兩車相距的最大距離x=x1-x2=v1t1+a1-(v2t1+a2)=164+(-2)42 m-(44+142) m=24 m.再次相遇時,兩車的位移相等,即x1=x2 設經過時間

33、t2,兩車再次相遇則v1t2+a1=v2t2+a2 解得t2=0(舍)或t2=8 s,所以8 s后兩車再次相遇.解法二:相對運動法1221vvaa164121221t1221t12121222t1222t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以乙車為參照物,甲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v0=v1-v2=12 m/s,a=a1-a2=-3 m/s2 當v減為零時兩車相距最遠x=24 m兩車相遇時,位移x=0,即v0t+at2=0解得:t=0(舍去)或t=8 s而甲車速度減為零所需時間t=8 s,故tt.所以8 s后兩車再次相遇.2002va12110va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解法三:圖象法【答案】2

34、4 m8 s方法概述 1.分析追及、相遇問題時,一定要抓住一個條件,兩個關系.(1)一個條件是兩物體的速度滿足的臨界條件,如兩物體距離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兩個關系是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其中通過畫草圖明確兩物體位移之間的數量關系,是解題的突破口.2.仔細審題,注意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眼,充分挖掘題中的隱含條件,如“剛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對某個臨界狀態,滿足相應的臨界條件.3.若被追趕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停止運動.4.追及問題的歸類提示(1)勻加速運動追及勻速運動,當二者速度相同時相距最遠.(2)勻速運動

35、追及勻加速運動,當二者速度相同時追不上以后就永遠追不上了,此時二者相距最近.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3)勻減速直線運動追及勻速運動,當二者速度相同時相距最近,此時假設追不上,以后就永遠追不上了.(4)勻速運動追及勻減速直線運動,當二者速度相同時相距最遠.(5)勻加速直線運動追及勻加速直線運動,應當以一個運動做參考系,找出相對速度、相對加速度、相對位移.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變式拓展2 一輛值勤的警車停在公路邊,當警員發現從他旁邊以10 m/s的速度勻速行駛的貨車嚴重超載時,決定前去追趕,經過5.5 s后警車發動起來,并以2.5 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但警車的行駛速度

36、必須控制在90 km/h以內.問:(1)警車在追趕貨車的過程中,兩車間的最大距離是多少?(2)警車發動后要多長時間才能追上貨車?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規范解析(1)警車在追趕貨車的過程中,當兩車速度相等時,它們間的距離最大,設警車發動后經過t1時間兩車的速度相等.則:t1= s=4 sx貨=v(t0+t1)=10 (5.5+4) m=95 mx警=a=2.542 m=20 m所以兩車間的最大距離:x=x貨-x警=75 m.va102.51221t12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v0=90 km/h=25 m/s,當警車剛達到最大速度時,運動時間t2= s=10 sx貨=(5

37、.5+10)10 m=155 mx警=a=2.5102 m=125 m因為x貨x警,故此時警車尚未趕上貨車,且此時兩車距離:x=x貨-x警=30 m警車達到最大速度后做勻速運動,設再經過t時間追上貨車,則:t= s=2 s所以警車發動后要經過t=t2+t=12 s才能追上貨車.【答案】(1)75 m (2)12 s 0va252.51222t120 xvv3025 10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2011唐山一中月考圖示為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的v-t圖象,則( )A.甲、乙兩物體在2.5 s末相距最遠B.甲、乙兩物體在2.5 s末相遇C.甲、乙兩物體在4 s末相距

38、最遠D.比較加速度大小,甲比乙大【解析】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出發,由圖知,甲做勻減速運動,乙做勻加速運動,當兩物體速度相等時,兩物體相距最遠,即2.5 s末相距最遠,A正確.【答案】A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2011焦作模擬甲、乙兩車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線運動,在t=0時,乙車在甲車前50 m處,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對汽車運動情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甲車先做勻速運動再做反向勻減速運動B.在第20 s末,甲、乙兩車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在第30 s末,甲、乙兩車相距50 mD.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甲、乙兩車可以相遇兩次【解析】甲車先做勻速運動再做勻減速運動,速度方向不變

39、,A錯誤;甲的加速度大小a甲=1 m/s2,a乙= m/s2,B錯誤;第30 s末,x甲=20 m=400 m,x乙=2030 m=300 m,此時甲、乙相距x=vt甲甲vt乙乙231030212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 x甲-(x乙+50)=50 m,即甲在乙前50 m,C正確;此前甲追上乙,甲靜止,此后乙會再追上甲,D正確.【答案】CD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3.2011錦州模擬圖示為某質點做直線運動的v-t圖象,關于這個質點在4 s內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質點始終向同一方向運動B.4 s末物體離出發點最遠C.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同D.4 s

40、內通過的路程為4 m,而位移為零【解析】由圖知02 s內物體做勻減速運動,24 s內做反向勻加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相同,故4 s末物體回到出發點,D正確.【答案】D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4.2011鐵嶺模擬從同一地點同時開始沿同一直線運動的兩個物體、的速度圖象如圖所示.在0t2時間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不斷增大,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不斷減小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時刻兩物體相距最遠C.t2時刻兩物體相遇D.、兩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122vv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D錯誤.【答案】B【解析】由圖知物體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合外力逐漸減小,物體做勻減

41、速運動,合外力不變,A錯誤;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開始運動,故速度相等時相距最遠,B正確;t2時刻圖象的面積顯然大于的面積,C錯誤;物體不是勻變速,平均速度不等于,122vv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第4講實驗:誤差和有效數字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一、誤差1.誤差的定義: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異叫做誤差.2.誤差的公理:一切測量(實驗)結果都具有誤差.誤差不可避免,但可減小.3.誤差的分類:按來源可分為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兩大類.系統誤差一般來源于實驗原理的不完善、實驗方法的不周密以及實驗儀器的不精確;偶然誤差則來源于實驗者本身及一些偶然因素.(一)誤差和有效數字解讀

42、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4.誤差的特征系統誤差的特征是測量值偏離真實值的方向是確定的,即在多次重復同一實驗時,誤差總是同樣地偏大或偏小;而偶然誤差的特征是測量值偏離真實值的方向不確定,有時偏大,有時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機會相同.正因為如此,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才成為減小偶然誤差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這個平均值往往比某一次測得的數值更接近于真實值.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定義:由于儀器精密度和誤差的限制,測量的任何一個物理量的數值和位數只能是有限的,我們將測量結果中帶有一位不可靠數字的近似數字,叫做有效數字.二、有效數字2.有效數字位數的確定(1)從左往右數,從第一個不為零的數字起

43、,數到右邊最末一位估讀數字為止,包括末位為零的數字都是有效數字.如1.006 m、21.60 m均為四位有效數字.(2)有效數字的位數與小數點的位置無關,如21.65 cm、0.2165 m均為四位有效數字.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有些測量工具能直接讀出最小分度的準確數,不需要再向下估讀,也不需要在有效數字末位補“0”.如游標卡尺、機械秒表、電阻箱等(注意:同樣存在讀數誤差).3.有效數字的讀數規則(2)最小分度是“1”的儀器,測量誤差出現在下一位,應按最小分度的估讀.如最小刻度為1 mm的刻度尺,測量誤差出現在mm的十分位上,估讀到十分之幾毫米.110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

44、建考點(3)最小分度是“2”的儀器,測量誤差出現在同一位上,應按最小分度的估讀.如:學生使用電流表的0.6 A量程時,最小分度為0.02 A,誤差出現在電流的百分位上,只需讀到電流的百分位,即只需估讀半小格,不足半小格的舍去,超過半小格的按半小格估讀.12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學習利用打上點的紙帶研究物體的運動.(二)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一、實驗目的2.學習用打點計時器測定瞬時速度和加速度.二、實驗原理1.電磁打點計時器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構造:如圖所示.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原理:接通電源時,在線圈和永久磁鐵的作用下,振片振動

45、起來,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針就跟著上下振動,其振動周期與線圈中的電流變化的周期一致.當電源的頻率是50 Hz時,它每隔0.02 s打一次點.說明:電磁打點計時器是一種使用低壓交流電源的計時儀器,工作電壓為6 V以下.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構造:如圖甲所示.2.電火花計時器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原理:電火花計時器是利用火花放電在紙帶上打出小孔而顯示出點跡的計時儀器,它的構造如圖甲所示.使用時,墨粉紙盤套在紙盤軸上,并夾在兩條白紙帶之間.當接通220 V的交流電源,按下脈沖輸出開關時,計時器發出的脈沖電流經接正極的放電針、墨粉紙盤到接負極的紙盤軸,產生火花放電(如圖乙所

46、示),于是在運動的紙帶1上就打出一系列點跡.3.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由紙帶判斷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方法:如圖所示,0、1、2為時間間隔相等的各計數點,x1、x2、x3為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若x=x2-x1=x3-x2=恒量,即若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之差為恒量,則與紙帶相連的物體的運動為勻變速直線運動.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由紙帶求物體運動加速度的方法用“逐差法”求加速度:根據x4-x1=x5-x2=x6-x3=3aT2(T為相鄰兩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即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用v-

47、t圖象求加速度:根據vn=,即可求得v1=,v2=由公式求得物體在打1點、2點、n點時的瞬時速度(注:1點、2點、n點為計數點),再作出v-t圖象,圖線的斜率即為該物體做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4123xxT5223xxT6323xxT12nnxxT122xxT232xxT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把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平放在實驗桌上,并使滑輪伸出桌面,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將打點計時器與電源相連,如圖所示.四、實驗步驟三、實驗器材小車、細繩、鉤碼,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時器,低壓交流電源,導線兩根,紙帶,刻度尺.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

48、建考點2.用一根細繩拴在小車上,細繩跨過滑輪,并在細繩的另一端掛上合適的鉤碼,放手后小車能在長木板上平穩地加速滑行一段距離.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車的后面.3.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再放開小車,讓小車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取下紙帶,換上新紙帶,重復實驗三次.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4.從三條紙帶中選擇一條比較理想的,舍掉開頭一些比較密集的點,確定好計數始點0,標明計數點,正確使用毫米刻度尺測量兩點間的距離,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值,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計數點對應的速度,作v-t圖線,求得直線的斜率即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五、注意

49、事項1.先接通電源,打點計時器工作后,再放開小車,當小車停止運動時及時斷開電源. 2.要防止鉤碼落地及小車跟滑輪相撞,當小車到達滑輪前及時用手按住它.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3.牽引小車的鉤碼個數要適當,以免加速度過大而使紙帶上的點太少,或者加速度太小,而使各段位移無多大差別,從而使誤差增大,加速度的大小以能在50 cm長的紙帶上清楚地取得六七個計數點為宜.4.要區別計時器打出的點與人為選取的計數點,一般在紙帶上每五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即時間間隔T=0.025 s=0.1 s.5.不要分段測量各段位移,可統一量出各計數點到計數起點0之間的距離,讀數時應估讀到毫米的下一位.6.注意電火花計

50、時器和電磁打點計時器的不同.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例題1 某物體的長度在12 cm至13 cm之間,若用最小刻度為1 mm的刻度尺來測量該物體的長度,記錄結果的有效數字的位數是( )A.4位B.3位C.2位D.1位思維點撥測量值是由準確值和估算值兩個部分組成,準確值的位數是由測量工具的最小刻度來確定的.規范解析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 mm,讀數時要估讀到0.1 mm,而長度在12 cm至13 cm之間,故讀數應為(12+0.01n) cm,即記錄結果的有效數字的位數有4位,故A選項正確.【答案】A題型一:對有效數字的理解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

51、點題中要注意記錄結果應含有一位估讀數字.方法概述 有效數字是帶有一位不可靠數字的近似數字,故本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例題2 某同學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電源頻率f=50 Hz.在紙帶上打出的點中,選出零點,每隔4個點取1個計數點.因保存不當,紙帶被污染,如圖甲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個計數點,僅能讀出其中3個計數點到零點的距離:sA=16.6 mm、sB=126.5 mm、sD=624.5 mm.題型二:對實驗原理的考查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打C點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 m/s(取2位有效數字);(1)相鄰兩計數點的時間間隔為 s;(3

52、)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 (用sA、sB、sD和f表示).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思維點撥本實驗中,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是交流電,頻率是50 Hz,打點間隔是0.02 s,兩計數點間有4個點,則兩個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是0.1 s.速度的計算是根據勻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加速度用逐差法,也可以用圖象法通過斜率求得.規范解析(1)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每隔4個點選擇一個計數點,則相鄰兩計數點的時間間隔T=0.025 s=0.1 s.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根據BD間的平均速度等于C點的速度得:vC=2.5 m/s.2DBssT(3)勻加速運動的位移特征是相鄰相等時間

53、間隔內的位移以aT2均勻增大,有:BC=AB+aT2,CD=BC+aT2=AB+2aT2,BD=2AB+3aT2,所以:a=.【答案】(1)0.1 (2)2.5 (3) 2()2 ()3DBBAssssT 2(32)75DBAsssf2(32)75DBAsssf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方法概述 在本實驗計算瞬時速度時,可以用平均值法.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可充分利用所得數據的目的就是消除偶然誤差,盡可能多的用到測量數字.在計算時間時要分清楚計數點和記時點,兩個計數點間可以有幾個記時點.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例題3 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

54、0 Hz,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如圖所示,在紙帶上選擇6個計數點A、B、C、D、E、F,相鄰兩計數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各點到A點的距離依次是2.0 cm、5.0 cm、9.0 cm、14.0 cm、20.0 cm.則:題型三:用圖象法處理實驗數據(1)根據學過的知識可以求出小車在B點的速度vB= m/s,CE間的平均速度為 m/s.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以打B點時為計時起點,建立v-t坐標系如圖所示.請在圖中作出小車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圖線.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3)根據圖線可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為 m/s2.思維點撥怎樣通過紙帶上的數據判斷物體是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

55、?描點后,怎樣連線得到速度時間圖象?怎樣利用速度時間圖象來計算加速度?規范解析(1)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 s,所以vB= m/s=0.25 m/s,= m/s=0.45 m/s.2ACsT0.050.2CEv2CEsT0.140.050.2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v-t圖象如圖所示.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3)在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即a= m/s2=1 m/s2.【答案】(1)0.25 0.45 (2)見解析圖 (3)1方法概述 利用圖象處理數據,作圖時要使盡可能多的點都落在直線上,讓不落在直線上的點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這樣可以將正負偶然

56、誤差相互抵消.多組數據(4組以上)研究加速度,一般要采用圖象法或逐差法.0.550.250.3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2011錦州模擬圖示為某同學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打出的紙帶的一部分,其中A、B、C為三個計數點,已知此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打點計時器使用50 Hz的交流電,測得AB=3.27 cm,AC=8.00 cm,則物體的加速度a= m/s2.【解析】AB、BC的時間間隔T=0.1 s,sAB=3.27 cm,sBC=sAC-sAB=4.73 cm,故sBC-sAB=aT2,故a=1.46 m/s2.【答案】1.46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1)已知打點計

57、時器所接電源的頻率為50 Hz,則紙帶上打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為 s.2.2011三明模擬圖示是某同學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A、B、C、D是紙帶上四個計數點,相鄰兩個計數點間有四個點沒有畫出,從圖中讀出A、B兩點間距s= cm;C點對應的速度是 m/s;物體的加速度為 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由圖知A、B兩點間距s=0.70 cm,v= m/s=0.10 m/s,s=0.20 cm=aT2,a=0.20 m/s2.【答案】(1)0.02 (2)0.70 0.10 0.202BDsT0.022

58、0.1【解析】(1)T= =0.02 s.1f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3.2011石景山模擬在“探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實驗中,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記錄小車運動的紙帶如圖所示.某同學在紙帶上共選擇7個計數點A、B、C、D、E、F、G,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他量得各點到A點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紙帶算出小車的加速度為1.0 m/s2.則: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打B點時小車的速度vB= m/s,BE間的平均速度= m/s.【解析】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是低壓交流電,相鄰兩計數點時間間隔T=0.1 s,兩計數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故交流電周期T=0.02 s,頻率

59、f=50 Hz.vB= m/s=0.25 m/s,= = m/s=0.4 m/s.【答案】(1)50 (2)0.25 0.40BEvBCABa1T2 ACT0.050.2BEvBEt3 AEABT0.140.020.3(1)本實驗中所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 Hz.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4.2011吉安一中模擬有兩位同學在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時,從打下的若干紙帶中選出了以下紙帶,所用的電源頻率是50 Hz.試回答:(1)甲同學選取的紙帶如圖甲所示,紙帶上點跡清晰.從甲同學選取的紙帶得出:A、B、C、D是選用的計數點,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T= s.試算出打點B時紙帶的速度大

60、小vB= m/s.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2)乙同學選取的紙帶如圖乙所示,乙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五個打印點取一個計數點,分別標明0、1、2、3、4,量得0與1兩點間的距離s1=30 mm,3與4兩點間的距離s4=48 mm,則小車在0與1兩點間的平均速度為 m/s.小車的加速度為 m/s2.解讀考題探究方法把脈高考構建考點【解析】(1)相鄰兩個計數點間有3個間隔,故T=0.06 s.vB= m/s=1.75 m/s.2ACT0.212 0.06(2)相鄰兩個計數點間有5個間隔,故T=0.1 s, 0與1兩點間的平均速度= m/s=0.30 m/s.s4-s1=3aT2,故a=0.6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