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寫檢測(附答案)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寫檢測(附答案)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寫檢測(附答案)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寫檢測(附答案)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寫檢測(附答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業.專注.實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寫檢測2 .秋興八首(其一)以楓葉凋零、秋氣蕭瑟寄寓詩人凄苦落寞情懷的詩句是 蜀道難1、用夸張的手法寫山勢的高險,枯樹倒掛的句子是:3 .秋興八首(其一)以秋天長江和塞上風云為喻,表現時局動蕩不安、國家命運 黯淡的詩句是 , 。4 .秋興八首(其一)借搗衣的聲音來寄托思鄉之情的詩句word完美格式2、運用夸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的原因的詩句是3、引用 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增添浪漫氣息的句子是咻懷古跡(其三)4把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來的句子是1 .保懷古跡運用悲戚的想象,表現昭君的怨恨之情、思鄉之情以及人生悲劇根源

2、 的句子是 , 。2 .保懷古跡中運用擬人,借山水形象蓄勢,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詩句3. 懷古跡借遠嫁塞外的女子的鄉土之思,吐露詩人自己飄零的故園之情的詩句5、寫蜀道盤旋曲折的句子是 : , O6、從李白蜀道難一詩中", 4.保懷古跡中凝練地寫盡昭君一生悲劇的句子”的長嘆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功業難成的一聲嘆息7 .用太陽神到了蜀地也要回轉車頭表明蜀道之高的兩句:登高1 .登高由高到低,寫詩人所見所聞,渲染秋江景物特點的句子8、用黃鶴不能飛過,猿猴無法攀援,表明蜀道之高的兩句: 2 .登高道出郁積詩人心中自身苦和國運恨,無限悲涼難以排遣的句子9、用湍急的水流和滾動的石頭發出雷鳴一

3、般的響聲描繪蜀道險要地勢的兩句3.登高中詩人遠離故鄉,又處暮年,表達羈旅之愁和孤獨之感的句子10、蜀道難的主旨句是:, 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1.秋興八首(其一)用雙關手法,情景交融抒發故園之思的句子4.登高借落葉和江水來抒發光陰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的句子孽商隱詩兩首錦瑟1.錦瑟中借蚊人泣珠和良玉生煙的典故描寫世間風情迷離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兩句是: , 。.專業.專注2 .錦瑟中曲折表達往事不堪回首 ,內心惆悵苦痛的兩句是,O3 .錦瑟借兩個古人典故,表達對美好感情的追懷又生出凄涼悲慨的句子是, 。4 .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引起對年華往事追憶的句子是,。嗎嵬»1 .作者寫唐玄宗海

4、外徒然悲嘆他生”之約,難以實現的句子是: , _O2 .暗寫楊玉環被縊于馬嵬事的句子是: , 。3 .詩人把六軍憤慨之情與長生殿秘密之誓作對比的句子是: , O4 .馮嵬用對比手法警示后世、點明題旨的句子是 , 。劭學»1 .韓愈 燉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劭學中的: , , 。”觀點相同。2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頭經過烘烤后發生變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復原了,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的語句是:r,。”3 . :,,”通過不“與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4 .荀子在劭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

5、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 , 。5 .善于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總是更容易成功,勸學中表達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兩句是 , 。6.劭學中從反面設喻,強調學習重在積累,如果不注重積累,便無法達到遠大目 標的句子是:: , 。 , O7項學中有時作者又采用對比的方法 ,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 ,形成鮮明 對照,以增強文字的說服力。例如,在強調學習必須持之以恒,用劣馬與好馬進行 對比以說理的句子是:: , 。 , O8在文中強調學習應當用心專一,并且從正面設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樣弱小,如果用心專一也會有所成的句子是: , 。 , O察人之于國也1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說明了梁惠王

6、 問。2 .孟子根據井田制提出的王道 ,施仁政的具體措施有, , 。3 .寡人之于國也孟子說明梁惠王與鄰國執政者沒有本質區別,也就是數量不麗實質相同的流傳至今的熟語是:4 .孟子認為在漁業和林業方面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依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做到有所節制的句子分別是:和。5 .募人之于國也一文提到對百姓進行教育,可實現敬老目的的句子是 :,06 .寫出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7 .孟子在募人之于國也一文中提醒統治者不怨天尤人,就會寡人之民”加多”的 句子是:,。過秦論word完美格式1、過秦論中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在軍事上采取了系列措施,作者用 這兩句表達采取措施之后的影響。2、過秦論中寫秦

7、始皇統一天下后,在文化上米取措施的兩句是 23賈誼在這秦論中說到秦始皇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 , o 4、 是5、中所說;, , ,否則,就會像韓愈在燉說中批判的對象一樣,本末倒置,:, 。”5、韓愈寫作獅說一文的緣由是:“,過秦論中寫陳涉地位出身的句子6、沒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這與嬸說中7、韓愈認為擇師的標準過秦論中寫陳涉起義隊伍的武器裝備極簡陋的兩句是6、過秦論中用比喻形象生動寫出陳涉起義后得到熱烈響應的語句是8、韓愈眼中的師生關系是怎樣7、過秦論中賈誼認為假如拿陳涉與六國相比,就不能相提并論的語句9、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原8、賈誼在 這秦論中問到陳涉起義后,

8、秦國滅亡,秦王被殺原因的句子_?9、賈誼指出秦的過失即滅亡的原因在于;10.韓愈在嬸說中慨嘆,因士大夫之族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對待從師學習的態度不 同,產生了一種出人意料的結果的句 子:, 夕幣說»1、司子?勸學篇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與韓愈 城幣說中:,'的觀點是相同的。2、娃說一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于師”的陋習,明確的指出了從師的標準:,。”3、中國是一個有著尊師傳統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一句是:“, 。”4、求學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別人請教,正如嬸說蜀道難理解性默寫1、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2、西當太白有鳥道,可

9、以橫絕峨眉顛3、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4、捫(m時參(sh en)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5、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6、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z)嗟7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8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9、飛湍瀑流爭喧逐,舔崖轉石萬壑雷 10、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1.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3.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c 詠懷古跡(其三)1.畫圖省識春風面3.千載琵琶作胡語登高1.風急天高猿嘯哀3.萬里悲秋常作客 奪商隱詩兩首 錦瑟1.滄海月明珠有淚3.莊生曉夢迷蝴蝶 嗎嵬»1

10、.海外徒聞更九州3.此日六軍同駐馬 劭學»1.青,取之于藍,,環佩空歸夜月魂,分明怨恨曲中論,渚清沙白鳥飛回,百年多病獨登臺,藍田日暖玉生煙,望帝春心托杜鵑,他生未卜此生休 ,當時七夕笑牽牛而青于殖! °2.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恨使之然也。2.玉露凋傷楓樹林4.寒衣處處催刀尺2.群山萬壑赴荊門4.一去紫臺連朔漠2.艱難苦恨繁霜鬢4.無邊落木蕭蕭下2.此情可待成追憶4.錦瑟無端五十弦2.空聞虎旅傳宵柝4.如何四紀為天子巫山巫峽氣蕭森。白帝城高急暮砧。生長明妃尚有村。獨留青冢向黃昏。潦倒新停濁酒杯不盡長江滾滾來。只是當時已惘然一弦一柱思華年無復雞人報曉籌不及盧家有莫愁3.故木受

11、繩則直,金就礪則利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5.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6 .故不積底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7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弩馬十駕,功在不舍。8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募人之于國也情景背默1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說明了梁惠王的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的疑問.2 .孟子根據井田制提出的王道,施仁政的具體措施有百畝之田, 勿奪其時,五十者可以衣帛矣。3 .寡人之于國也孟子說明梁惠王與鄰國執政者沒有本質區別,也就是數量不同而實質相同的流傳至今的熟語是:五十步笑百步。4 .孟子認為在漁業和林業方面人類

12、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依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做到有所節制的句子分別是:數罟不入灣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 不可勝用也。5 .寡人之于國也一文提到對百姓進行教育,可實現敬老目的的句子是:謹庠序之 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6 .寫出統治者不顧人民死活的句子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孳而不知發。7 .孟子在募人之于國也一文中提醒統治者不怨天尤人,就會寡人之民”加多”的 句子是: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過秦論情景默寫1、過秦論中秦始皇統一天下后,在軍事上采取了系列措施 ,作者用胡人不敢南 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這兩句表達采取措施之后的影響。2、過秦論中寫秦始皇

13、統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兩句是于是廢先王之 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過秦論中寫陳涉地位出身的句子是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 遷徙之徒也。4過秦論中寫陳涉起義隊伍的武器裝備極簡陋的兩句是斬木為兵,揭竿為旗。5、過秦論中用比喻形象生動寫出陳涉起義后得到熱烈響應的語句是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6、過秦論中賈誼認為假如拿陳涉與六國相比,就不能相提并論的語句是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拿大 ,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專業.專注7、賈誼在 這秦論中問到陳涉起義后,秦國滅亡,秦王被殺原因的句子是:一夫作難,而七廟琪,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8、賈誼指出秦的過失即滅亡的原因在于

14、“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燉說理解性默寫1、司子?勸學篇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與韓愈 城幣說中 是故弟子 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點是相同的。2、娃說一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 恥學于師”的陋習,明確的指出了從師的標準: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中國是一個有著尊師傳統的國家,韓愈在師說中指出教師作用的一句是:“迎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4、求學需要實事求是的精神 ,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別人請教,正如嬸說 中所說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否則,就會像韓愈在 夕幣說 中批判的對象一樣,本末倒置,“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5、韓愈寫作 獅說一文的緣由是: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嬸說以貽之。”6、沒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這與師說中入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一致。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