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絕密啟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省語文模擬試題(一)本試卷10頁,22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縣(市、區)、學校、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畫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
2、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 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6 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科學技術作為在勞動實踐中形成的對外部世界(自然)的規律性認識及運用規律創造出的有利于實踐活動開展的各種方法和手段,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從最初的狩獵、采集,到后來的馴養、種植等,都需要人類對勞動實踐對象的屬性有充分認知,并根據認知結果尋求和探索與之相適應的勞動工具和方法來展開實踐活動。這種在對勞動實踐對象的屬性認知基礎上尋求和探索相應的勞動工具和方法的行為,構成了科技活動的最初樣態。與此同時,勞動實踐對象遵循
3、著特定的生長規律,這要求人類在運用科技開展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尊重其客觀規律,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最終促成了科技與倫理的有機結合,科技活動遵循自然規律的要求成為早期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倫理準則。而在工業社會,隨著資本邏輯橫行,追求利益最大化讓包含科技在內的人的多數活動陷入功利主義之中,出現了科技與倫理相分離的異化景觀,科技淪落為向自然無節制索取物質利益的冰冷工具。科技與倫理分離下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讓人們充分意識到重塑科技活動的倫理維度、實現科技生態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科技生態創新倫理要求實現科技與自然的有機統一,即在科技發展和應用過程中時刻遵循自然規律,實現科技的經濟效益和生態原則的有機結
4、合。這種有機統一體現在科技發展和應用的動機及全過程中。就科技發展和應用的動機而言,科技要自覺放棄原有的唯經濟增長的錯誤認識,使科技發展和應用從一開始就在自然資源可循環再生、生態系統平衡穩定的倫理預設下開展。就科技發展和應用的過程而言,科技要具.備對發展和應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有害廢棄物進行有效降解的能力和方法,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之覆轍,實現科技的無廢化、清潔化生產應用,真正實現科技活動遵守自然規律的生態化轉變。科技生態創新倫理還要求實現科技與人的有機統一,這是確保科技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前提條件。在工業文明社會中,私有制下的資本邏輯在促進科技長足發展的同時,也讓科技逐步走.上與人分離的異
5、化之路。科技由早期社會中協助人更好地開展勞動實踐以獲得維持生存所需的物質資料的為人性特質,蛻變為“與勞動(人)相對立的、服務于資本(利益)的獨立力量”。資本邏輯下科技與人分離的結果,使得科技活動漠視自然規律對人的生存的重要性,而單單尋求利益最大化,最終導致生態危機在全球蔓延。因此,要實現科技與自然有機統一的倫理訴求,就要克服科技與人分離的異化狀態,回歸科技為人而存在的本質屬性,只有這樣才能促成科技回歸自然、尊重自然規律。(摘編自刁龍從倫理視角看科技生態創新)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 科學技術既是對象屬性的認識,也是具體的手段,二者的統一促成了科技與倫理的結合。b.
6、在早期人類社會,科技與倫理已經有機結合,遵循自然規律行事是當時普遍的倫理準則。c. 在工業社會,對利益的過度追求使科技發生異化,最終導致既與自然分離,也與人分離。d. 科技生態創新倫理要求科技活動拋棄追求經濟增長的思想,生產過程無廢化、清潔化。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文章在揭示了科學技術的內涵之后,用狩獵、種植等人類實踐活動對其內涵進行了具體的闡釋。b. 文章通過歷史演進的論證方式,凸顯了早期人類社會和工業社會在處理科技與倫理關系上的差異。c. 文章第三段從兩個方面著手,對科技生態創新倫理中科技與自然的有機統-問題,進行了較為深人的闡述。d. 文章大體按照闡釋概念、
7、提出面臨的問題、給出解決辦法的順序對科技生態創新倫理進行了論述。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 作為認識世界的方法和手段,其探索行為在早期以最初樣態的形式呈現,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科技活動。b. 人類之所以在科技活動中有所不為,是因為認識到了科技活動的對象具有特定的生長規律。c. 企業通過研發創新,向市場推出質優價廉可降解塑料袋,這體現了科技與自然的有機統一。d. 只有使科技重新具備為人性特質,才有可能使科技與自然和諧共存,從而緩解全球性的生態危機。【答案】1. c 2. b 3. a【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考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明確題干的提問
8、方式,然后瀏覽選項,到文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比對,設題的誤區如下:因果關系不當、于文無據、以偏概全、說法過于絕對化、變未然為已然等。a項,曲解文意。“二者的統一促成了科技與倫理的結合”不當,根據文意,二者的統一構成了科技活動的最初樣態。促成科技與倫理結合的相關語句在原文第二段“勞動實踐對象遵循著特定的生長規律,這要求人類在運用科技開展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尊重其客觀規律,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最終促成了科技與倫理的有機結合”。b項,擴大范圍。“遵循自然規律行事是當時普遍的倫理準則”不當,原文為“科技活動遵循自然規律的要求成為早期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倫理準則”。d項,偷梁換柱。拋棄的應是“唯經
9、濟增長”的思想,而不是“追求經濟增長”的思想。故選c。【2題詳解】此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b 項,論證手法理解有誤。文章第二段、第四段在論證早期人類社會和工業社會在處理科技與倫理關系上的差異時,將兩個時期的科技活動進行了對比,采用的是對比的論證方式,而非“歷史演進的論證方式”。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容與原文有關內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10、,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a 項,曲解文意。“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科技活動”不當,根據原文“這種在對勞動實踐對象的屬性認知基礎上尋求和探索相應的勞動工具和方法的行為,構成了科技活動的最初樣態”可知,認識世界的方法和手段的探索行為是科技活動。故選a。【點睛】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這類題目,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范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答題時注意閱讀題干,找準區位,然后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類題目的解題方法有這樣幾點:根據要求確定提取信息的目標。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在確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標之后,要根據目標瀏覽全
11、文,確定提取信息的區間。準確尋找,篩選提取。篩選和提取信息類試題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時找到選項在原文的位置,順藤摸瓜,確定篩選范圍。仔細對照,正確判斷。找準選項有關內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與選項對照,辨明正誤。(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可再生能源相關法律法規、適時出臺有針對性的部門及能源品種法規是德國能源轉型的重要經驗。最典型的例子是可再生能源法的幾次修訂。自2000年頒布以來,該法先后經歷了四次修訂。同時,分別上調風電電價、下調了光伏發電電價,作為調控風電和光伏發電規模的重要手段。第三次修訂將可再生能源發電比
12、例目標提高到2020年達到35%,并確定了更為長遠的目標,即2030年、2040年、2050年分別達到50%、65%和80%;同時,基于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下降的情況和減輕政府補貼負擔的考慮,繼續下調風電上網電價,確立了光伏新增裝機量與.上網電價調整的關聯機制。美國推動清潔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經濟刺激政策最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有所涉及,涵蓋了稅收抵免、財政補貼、貸款擔保、加速折舊和基金支持等經濟手段。稅收抵免是最常用的手段,例如,生產稅收抵免政策適用于多種可再生能源品種,包括生物質能、風能、光伏等,抵免標準是0.018美元/千瓦時。消費稅抵免則主要集中在生物燃料領城,1978 年首次提出了對乙醇
13、汽油給予4美分/加侖的消費稅抵免,2004年起大幅提高了抵免額度,如油料植物和動物脂肪制成的生物柴油為1美元/加侖、由再生油脂制成的生物柴油為0.5美元/加侖。我國應積極借鑒德美的立法經驗,明確法律保障在能源轉型中的重要地位,積極推動符合我國國情的能源轉型法律法規的出臺。(摘編自林綠等德國和美國能源轉型政策創新及對我國的啟示)材料二:(數據來源于國家能源局)材料三:“阿布扎比之光”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該項目由中國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日本九紅株式會社和阿布扎比水電局三方組建的合資公司(以下稱“項目公司”)建設,依托中國產品和中國技術,于今年初投入商業運營后效益顯著。“沒有中國技術的參與,
14、我們的項目進度可能會減慢很多。”項目公司總經理豪爾赫。佩雷亞說,“中國公司作為項目業主之一,把就業機會留給當地的同時,提供的經驗和指導為項目的成功實施幫了大忙。”豪爾赫舉例說,中國晶科能源對太陽能面板采取了創新的“之”字形排布,在有限的土地上優化了工程設計,從而實現了競標者中最大的發電量。項目施工則由20余家阿聯酋當地及外國企業共同參與,由中方派出的人員指導,高峰時大約2900人同時在現場作業。“同樣是來自中國的智能運維機器人為我們解決了在沙漠中維護設備的難題。”項目運營經理穆罕默德,馬爾杜介紹說,調試完成后,在總控制室就能控制機器人在太陽能面板上來回移動進行清掃,每天啟動一至兩次即可保證面板
15、正常工作,極大節省了人力物力。有著20多年光伏項目管理經驗的豪爾赫坦言,在選擇組件時他從未想過為中國產品“開綠燈”,“中國生產的組件不僅性能優越、價格合理,而且短時間內就能滿足我們的訂單需要。面對這么大規模項目的需求,別的公司都回復只能試一試,唯有中國公司告訴我們沒問題!”晶科能源等中國企業在光伏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近年來快速發展,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摘編自“中國技術成就綠色能源夢想”,人民日報2019年12月1日)4. 下列對“可再生能源”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德國調控電價,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b. 美國通過稅收抵免的手段來鼓勵使用可再生能源。c. 20
16、18 年我國水電發電量最多,棄光電量最少。d. 2017-2018年我國各類可再生能源棄電量均下降。5.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2000年德國政府頒布可再生能源法,并根據當時的現實情況四次修訂該法規,其主要目的是減輕政府補貼的負擔。b. 2018年我國可再生能源水電量、風電量、光伏發電量、生物質發電量均有所增長,其中增長率最高的是光伏發電量。c. 當前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是“阿布扎比之光”,該項目由多個國家合作參與,若是沒有中國參與,或許將嚴重影響項目進程。d. 中國積極參與“ 阿布扎比之光”項目,為阿聯酋提供了相關建設經驗,同時也緩解當地的就業問題,這可成為
17、多國合作的范例。6. 我國應該如何發展可再生能源?請根據材料簡要概括。【答案】4. d 5. a 6. 制定可再生能源相關政策、法律和法規,推動我國能源轉型;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減少可再生能源棄電量;加強可再生能源方面技術研究,并讓相關產品走出國門。【解析】【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d 項,“均下降”錯,根據材料二的圖表,2017-2018年我國棄水電量上升,棄風電量和棄光電量均下降。故選d。
18、【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所問,如本題問的是“對材料的棚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選項的內容,進行比對。a 項,“其主要目的是減輕政府補貼的負擔”錯。原文是“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可再生能源相關法律法規、適時出臺有針對性的部門及能源品種法規是德國能源轉型的重要經驗。最典型的例子是可再生能源法的幾次修訂”,可見德國政府頒布可再生能源法,并四次修訂該法規,其主要目的不是減輕政府補貼的負擔,而是為了促進德國能源轉型。故選a。【6題詳解】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
19、,在此基礎上回歸文章,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分條回答問題。結合材料一“我國應積極借鑒德美的立法經驗,明確法律保障在能源轉型中的重要地位,積極推動符合我國國情的能源轉型法律法規的出臺”可概括出答案;結合材料二兩個圖表,2017-2018年我國各類可再生能源棄電量和2018年我國各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及增長率,可概括出答案;結合材料三“阿布扎比之光依托中國產品和中國技術,于今年初投入商業運營后效益顯著”“中國晶科能源對太陽能面板采取了創新的之字形排布,在有限的土地上優化了工程設計,從而實現了競標者中最大的發電量”“同樣是來自中國的智能運維機器人為我們解決了在沙漠中維護設備的難題。項
20、目運營經理穆罕默德,馬爾杜介紹說”等,可概括出答案。【點睛】歸納內容要點的方法:找出相關的概括性語句。在具體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語句與具體的敘述描寫或闡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析相關文字的層次,這是為了防止內容要點的遺漏。提取精要,獨立歸納,這是要求考生根據要求,認定范圍、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子夜(節選)茅盾(前情:工人屠維岳泄漏了廠方要減削工錢的消息,引起工人怠工。)吳蓀甫獰起眼睛看了屠維岳一會兒。屠維岳很自然很大方地站在那里,竟沒有絲毫局促不安的神氣。能夠抵擋吳蓀甫那樣尖利獰視的職員,在吳蓀甫真還是第一
21、次遇到呢;他不由得暗暗詫異。他喜歡這樣鎮靜膽大的年青人,他的臉色便放平了一些。他轉了口氣說:“無論如何,你是不應該說的。你看你就闖了禍!”“我不能承認。既然有了要減工錢的事,工人們遲早會知道。況且,即使三先生不減工錢,怠工或是罷工還是要爆發,一定要爆發!”“你這話是什么意思?”“我的意思是一工人們也已經知道三先生拋售的期絲不少,現在正要趕繅交貨,她們便想乘這機會有點動作,占點便宜。”吳蓀甫怒叫一聲,在桌子上猛拍一下,霍地站起來:“你這混蛋!你想討好工人!”屠維岳不回答,微笑著鞠躬,還是很自然,很鎮靜。“我知道你和姓朱的女工吊膀子,你想收買人心!”“三先生,請你不要把個人的私事牽進去!”屠維岳很
22、鎮定而且倔強地說,他的機警的眼光現在微露忿意,看定了吳蓀甫的面孔。吳蓀甫的臉色眼光也又已不同;現在是冷冷的堅定的,卻是比生氣咆哮的時候更可怖。從這臉色,從這眼光,屠維岳看得出他自己將有怎樣的結果,然而他并不懼怕。他微笑地站著,鎮靜地等候吳蓀甫的最后措置。吳蓀甫沉吟又沉吟,終于坐在椅子里了,臉色也不像剛才那樣可怕了,但仍是嚴厲地對著屠維岳喝道:“你的行為,簡直是主使工人們搗亂!”“三先生應該明白,這不是什么人主使得了的事!”“你煽動工潮!吳蓀甫又是聲色俱厲了。沒有回答。屠維岳把胸脯更挺得直些,微微冷笑。“你冷笑什么?”.“我冷笑了么?如果我冷笑,那是因為我想來三先生不應該不明白:無論什么人總是要
23、生活,而且還要生活得比較好!這就是頂厲害的煽動力量!”屠維岳一點也不慌張,很大方地把他的職員銅牌子拿出來放在吳蓀甫的書桌上,微笑著鞠躬,轉身就要走了。可是吳蓀甫忽又叫住了他:“慢著!跟我一塊兒上廠里去。讓你再去看看工人們是多么平靜,多么顧全大局!”屠維岳站住了,回過身來看著吳蓀甫的臉,不住地微笑。顯然不是神經病的微笑。“你笑什么?”“我笑一大雷雨之前必有一個時間的平靜,平靜得一點風也沒有!吳蓀甫的臉色突然變了,但立刻又轉為冷靜。他的有經驗的眼睛終于從這位年青人的態度上看出一些不尋常的特點,斷定他確不是神經病者而是一個怪物了;他反倒很客氣地問:“難道莫干丞的報告不確實么?難道工會敢附和工人們來反
24、對我么?”“我并沒知道莫干丞對三先生報告了些什么,我也知道工會不敢違背三先生的意思。但是三先生總應該知道工會的實在地位和力量?”“什么?你說一”“我說工會這東西,在三先生眼睛里,也許是見得有點力量,可是在工人一方面,卻完全兩樣。”“沒有力量?”“并不是這么簡單。現在工人鬧得太兇,這班紙老虎可就出丑了;他們又要聽三先生的吩咐,又要維持招牌,一我不如明明白白說,他們打算暗中得三先生的諒解,可是面子.上做出來卻還是代表工人說話。”屠維岳冷冷地說,眼光里露出狷傲自負的神氣。覺得話里有刺,吳蓀甫勉強笑了一笑;他現在覺得這位年青人固然可贊,卻也有幾分可怕,同時卻也自慚為什么這樣的人放在廠里兩年之久卻一向沒
25、有留意到。吳蓀甫側著頭略想一想,忽然又大聲說:“賞工加半成,還要特別獎么?我不能答應!你看,不答應也要把這風潮結束!”“不答應也行。但是另一樣的結束。”屠維岳抬起頭來回答,把身體更挺直些。吳蓀甫卻笑了。他知道這個年青人打定了主意不肯隨便說的事,無論如何是不說的;他有點不滿于這種過分的倔強,但也贊許這樣的堅定,要收服這個年青人為臂助的意思便在吳蓀甫心里占了上風。他抓起筆來,就是那么站著,在一張信箋上飛快地寫了幾行字,回身遞給屠維岳,微笑著說:“剛才我收了你的銅牌子,現在我把這個換給你罷!”信箋上是這樣幾個字:“屠維岳君從本月份起,加薪五十元正。此致莫干翁臺照。蓀。十九日。”屠維岳看過后把這字條放
26、在桌子上,一句話也不說,臉上仍是什么表情都沒有。“什么!你不愿意在我這里辦事么?”吳蓀甫詫異地大叫起來,不轉睛地看著這個年青人。“多謝三先生的美意。可是我不能領受。憑這一張紙,辦不了什么事。”屠維岳第一次帶些興奮的神氣說,很坦白地回看吳蓀甫的注視。吳蓀甫不說話,突然伸手按一下墻上的電鈴,拿起筆來在那張信箋上加了一句:“自莫干丞以下所有廠中稽查管車等人,均應聽從屠維岳調度,不得玩忽!”(有刪改)7.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 文本在描寫吳蓀甫責怪屠維岳透露了削減工人工錢的消息時,使用了“怒叫”“猛拍”和“霍地站起”等動作,極具表現力,生動地刻畫了形象。b. 屠維
27、岳說“大雷雨之前必有一個時間的平靜”,表明正義和邪惡的斗爭不可避免,由他組織的工人息工、罷工行動即將爆發,為情節發展作了鋪墊。c. 文本中人物對話極有特色,屠維岳在回應吳蓀甫提出的待遇時,他說的“不答應也行。但是另一樣的結束”富有深意,警告吳蓀甫工潮一定會興起。d. 文本結構簡單,只敘述了吳蓀甫與屠維岳見面的場景,但曲折起伏,扣人心弦,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錯綜復雜的階級斗爭和社會關系。8. 吳蓀甫不同階段的表情變化揭示了怎樣的心理?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9. 請結合文本對屠維岳的形象進行簡要分析。【答案】7. b 8. 第一階段: 平靜而堅定。他覺得自己是老板,完全可以制服屠維岳,躊躇
28、滿志;第二階段:嚴厲而可怕。他對屠維岳的威嚇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惱羞成怒;第三階段:高興而激動。他成功地說服了屠維岳為自己辦事,心滿意得。 9. 屠維岳是一個自私自利、工于心計、變節工人的走狗形象。精明大膽。在吳蓀甫面前,他侃侃而談,鎮定自若,毫無畏懼。工于心計。他抓住吳蓀甫想要平息罷工的心理,先傳播削減工人工資的消息,為自己謀取私利打下基礎。自私自利。他為了自己高升和經濟利益,與資本家沆瀣一氣, 不惜犧牲工人的利益。【解析】【7題詳解】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
29、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b項,“他組織的工人息工、罷工行動”錯,從前后文來看,屠維岳“組織的工人怠工、罷工行動”沒有依據。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對人物心理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結合人物的身份、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來分析;要注意語境,事件的情節過程,事件里其他人物的身份、與之有關的其他人物的描寫等。總之,透過表象來揣摩人物心理。本題雖然要求從表情方面分析,但是也要結合語言、動作等來全面理解。節選部分的情節是吳蓀甫與屠維岳就工人罷工一事的談話。吳蓀甫是老板,屠維岳是工人。先看第一階段,吳蓀甫的表情“吳蓀甫獰起眼睛看了屠維岳一會兒”,語言“
30、無論如何,你是不應該說的。你看你就闖了禍!”,這個時候吳蓀甫還覺得能夠掌控這個年青人呢,因此語氣比較和緩,有點像長者責備的口氣。這說明他現在的心情應該是平靜而堅定的,他覺得自己是老板,完全可以制服屠維岳,躊躇滿志。第二階段,當屠維岳說“我不能承認怠工或是罷工還是要爆發,一定要爆發”的時候,吳蓀甫沒想到沒能震懾住這個年青人,于是“怒叫一聲,在桌子上猛拍一下,霍地站起來:你這混蛋!你想討好工人!”,“吳蓀甫的臉色眼光也又已不同;現在是冷冷的堅定的,卻是比生氣咆哮的時候更可怖”,從動作、語言和表情來看,吳蓀甫現在變得嚴厲而可怕,他發現對屠維岳的威嚇沒有起作用的時候,有些惱羞成怒。第三階段,這時的吳蓀
31、甫想盡辦法收買屠維岳,他“沉吟又沉吟,終于坐在椅子里了,臉色也不像剛才那樣可怕了”“他反倒很客氣地問:難道莫干丞的報告不確實么?難道工會敢附和工人們來反對我么? ”“吳蓀甫側著頭略想一想,忽然又大聲說:賞工加半成,還要特別獎么?我不能答應!你看,不答應也要把這風潮結束! ”,他先是在信箋上寫上“屠維岳君從本月份起,加薪五十元正。此致莫干翁臺照。蓀。十九日。”,看到屠維岳不滿意,又“吳蓀甫不說話,突然伸手按一下墻上的電鈴,拿起筆來在那張信箋上加了一句:自莫干丞以下所有廠中稽查管車等人,均應聽從屠維岳調度,不得玩忽! ”,整個過程,吳蓀甫不斷試探屠維岳的底牌,終于成功說服了屠維岳,這時他的心情應該
32、是高興而激動的。【9題詳解】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鑒賞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應結合著文中敘述性的語句,從身份、地位、修養、氣質等總體上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然后根據小說中描寫這個人物的言行舉止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舉文中反映該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點之間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題不要只簡單的回答性格特征。來看看屠維岳做的事,節選部分一開始就寫到 “工人屠維岳泄漏了廠方要減削工錢的消息,引起工人怠工”,他這樣做并非為工人打算,而是煽動工人的情緒,以此作為和吳蓀甫談判的條件,由此可以看出他工于算計;在和吳蓀甫談判的過程中,他表現得很
33、胸有成竹,“屠維岳很自然很大方地站在那里,竟沒有絲毫局促不安的神氣”,甚至連吳蓀甫這樣老謀深算的人都被他的情態欺騙,“他不由得暗暗詫異。他喜歡這樣鎮靜膽大的年青人”;吳蓀甫惱羞成怒的時候,“屠維岳不回答,微笑著鞠躬,還是很自然,很鎮靜”:甚至他還反客為主, “屠維岳一點也不慌張,很大方地把他的職員銅牌子拿出來放在吳蓀甫的書桌上,微笑著鞠躬,轉身就要走了”,這個人正是利用了吳蓀甫急于平息事態的心理,步步為營,步步算計,最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結果。這說明他精明大膽、工于心計。最后,屠維岳在吳蓀甫的開出的條件面前,終于暴露了本性,“多謝三先生的美意。可是我不能領受。憑這一張紙,辦不了什么事。屠維岳第一
34、次帶些興奮的神氣說,很坦白地回看吳蓀甫的注視”,最后,在吳蓀甫“自莫干丞以下所有廠中稽查管車等人,均應聽從屠維岳調度,不得玩忽!”的高價收買中,屠維岳終于心滿意足地犧牲了工人的利益,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見,這個人是多么自私自利、冷酷無情。【點睛】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擇題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讀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手法集中的小說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環境描寫、標題的作用
35、、結尾的特征等。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臨川烈武王道規,字道則,武帝少弟也。倜儻有大志,預謀誅桓玄。時桓弘鎮廣陵,以為征虜中兵參軍。武帝克京城,道規亦以其日與劉毅、孟昶斬弘。玄敗走,道規與劉毅、何無忌追破之。無忌欲乘勝追玄直造江陵。道規曰:“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為竭力;桓振勇冠三軍。且可頓兵養銳,徐以計策摩之,不憂不克也。”無忌不從,果為振敗。乃退還尋陽,繕舟甲復進,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規推毅為元功,無忌為次,自居其末。
36、累遷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善于刑政,士庶畏而愛之。盧循寇逼建鄴道規遠玉鎮之等赴援至尋陽為循黨茍林所破林乘勝伐江陵聲言徐道覆已克建鄴而桓謙自長安入蜀,譙縱以謙為荊州刺史,與其大將譙道福俱寇荊州。道規乃會將士告之日:“吾東來文武足以濟事,欲去者不禁。”因夜開城門。眾咸憚服,莫有去者。雍州刺史魯宗之自襄陽來赴,或謂宗之未可測。道規乃單車迎之,眾咸感悅。眾議欲使檀道濟、到彥之共擊荀林等。道規日:“非吾自行不決。”乃使宗之居守,委以心腹,率諸將大敗謙,斬之。諮議劉遵追荀林,斬之巴陵。初,謙至枝江,江陵士庶皆與謙書,言城內虛實。道規一皆焚燒,眾乃大安。徐道覆奄至破冢,魯宗之已還襄陽,人情大震。或傳循已克
37、都,遣道覆上為刺史。江漢士庶感其焚書之恩,無復二志。道規使劉遵為游軍,自拒道覆。前驅失利,道規壯氣愈厲,遵自外橫擊,大破之。初使遵為游軍,眾咸言不宜割見力,置無用之地。及破道覆,果得游軍之力,眾乃服焉。道規進號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改授豫州,以疾不拜。義熙八年薨于都,贈司徒,謚日烈武,進封南郡公。(節選自宋書劉道規傳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項是a. 盧循寇逼建鄴/道規遣王鎮之/等赴援至尋陽/為循黨荀林所破/林乘勝伐江陵/聲言徐道覆已克建鄴/b. 盧循寇逼建鄴/道規遣王鎮之等赴援/至尋陽/為循黨荀林所破/林乘勝伐江陵/聲言徐道覆已克建鄴/c. 盧循寇逼建鄴/道規遣王鎮之
38、等赴援/至尋陽/為循黨/荀林所破/林乘勝伐江陵/聲言徐道覆已克建鄴/d. 盧循寇逼/建鄴道規遣王鎮之等赴援/至尋陽/為循黨荀林所破/林乘勝伐江陵/聲言徐道覆已克建鄴/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 江陵,又名荊州,是“七省通衢”之地,具有獨特戰略地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b. 元功,即首功,原指戰時憑斬獲敵方首級多少論功的制度,后指戰時立下最大功勞者。c. 單車,中國古代戰斗用的馬車,以馬匹數量命名,如文中“單車”即駕一匹馬的戰車。d. 薨,古代對諸侯、封王的貴族亡故委婉的描述,也可用于大官,文中即指劉道規去世。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
39、項是a. 劉道規卓有大志,屢建奇功。自參與討伐桓玄的謀劃后,作為武帝軍中重要將領,他還在平定桓玄之亂和盧循之亂的戰斗中,作了關鍵性的貢獻。b. 劉道規領軍有方,布置得當。在追擊桓玄時,他指出應當先看清形勢再制訂戰略;在征伐徐道覆時,他將魯宗之當作心腹來委托,使后方得到了安定。c. 劉道規管治有道,深孚眾望。他任荊州刺史時,刑罰得當、政令清明,深得當地百姓敬畏和擁戴;后來又在江陵焚書安眾,使江漢士庶無復二心。d. 劉道規有勇有謀,戰功赫赫。在力破徐道覆戰役中,他先以壯氣激勵因失利而低沉的軍心;后又在戰前巧設的游軍協助下,內外合擊,一舉破敵。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且可頓兵
40、養銳,徐以計策縻之,不憂不克也。(2)“吾東來文武足以濟事,欲去者不禁。”因夜開城門。【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我們最好暫且安頓軍隊,養精蓄銳,慢慢用計策來牽制他們,不必擔心不能打敗他們。(2)“我們從東邊來的文官和武將足以成就大事,想要走的人,我不制止。”于是晚上打開城門。【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要確定謂語。一般情況下,句首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后要停頓,并列成分之間也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后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后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復等修
41、辭;尤其要關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句子大意是:盧循侵逼建鄴,道規派遣王鎮之等奔赴前線。至尋陽,援軍被盧循的黨羽荀林打敗。荀林乘勝攻伐江陵,聲稱徐道覆已經攻下了建鄴。其中,“盧循寇逼建鄴”主謂賓都全,為一個整體,不能斷開,排除d項;“王鎮之等赴援”是“遣”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項;“為循黨荀林所破”是被動句,為一個整體,不能斷開,排除c項。故選b。【11題詳解】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此類文化常識題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
42、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c 項,“文中單車即駕一匹馬的戰車”錯,文中的“單車”是指獨自乘車或駕車。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內容的題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據選項,在文中找到相關語句,分析選項是否概括全面,翻譯是否正確。本類題型設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語句翻譯錯誤等。做題時要回歸語境,理解翻譯選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然后將原文內容和選項加以對比,即能發現問題。d 項,“因失利而低沉的軍心”錯,根據原文“徐道覆奄至破冢,魯宗之已還襄陽,人情大震
43、”,軍心是否低沉,原文沒有表述。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本題關鍵詞有:(1)“頓”,安頓;“縻”,牽制;“克”,打敗。(2)“文武”,文官和武將;“濟”,成就;“去”,離開;“因”,于是。【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
44、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臨川烈武王劉道規,字道則,是武帝最小的弟弟。卓越不凡,有遠大志向,曹參與謀劃誅滅桓玄。當時桓弘鎮守廣陵,用他任征虜中兵參軍。武帝收復京城,道境也就在那一天同劉毅、孟昶斬殺了桓弘。桓玄戰敗逃走,道規與劉毅、何無忌追趕前去并打敗了他。無忌想乘勝進軍,一直打到江陵。道規說:“桓氏諸人世代居住在西楚,一幫小人都替他盡力:桓振的勇猛冠絕三軍。我們最好暫且安頓軍隊,養精蓄銳,慢慢用
45、許策來牽制他們,不必擔心不能打敗他們。”無忌沒有聽從,果然被桓振打敗。于是全軍退回尋陽,修繕好戰船和兵器后,再次進軍,終于平定了巴陵。江陵的平定,道規推舉劉毅為功勞最大的人,其次是何無忌,自己則居于最末。道規經歷多次升遷,至任職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道規善于運用刑罰和政令,士大夫和百姓既敬畏他又喜歡他。盧循侵逼建鄴,道規派遣王鎮之等奔赴前線。至尋陽,援軍被盧循的黨羽荀林打敗。荀林乘勝攻伐江陵,聲稱徐道覆已經攻下了建鄴。而桓謙自長安入蜀以后,譙縱用桓謙任荊州刺史,與其大將譙道福一起率軍侵犯荊州。道規就會集將士,告訴他們說:“我們從東邊來的文富和武將足以成就大事,想要走的人,我不制止。”于是晚上
46、打開城門。眾人都畏服,沒有人離去。雍州刺史魯宗之從襄陽趕來參戰,有人認為宗之此來的真心難以猜測,道規卻獨自駕車前去迎接他,眾人都為之感動誠服。眾人商議想派遣檀道濟、到彥之共同抗擊荀林等,道規說:“不是我親自前去,大事難以了決。”于是讓宗之在州里留實,把他當作心腹來委托,自己率領諸將大敗桓謙軍,并斬殺桓謙。諮議劉遵追擊荀林,在巴陵將他斬殺。當初,桓謙到達枝江時,江陵官民都給桓謙去信,報告城內的虛實情況。道規將繳獲的書信全部燒掉,于是人心大定。徐道覆忽然來到破冢,此時魯宗之已返回襄陽,人心大為震動。有人又傳言盧循已經攻下了京城,如今是派遣徐道覆來江陵任刺史,但江漢一帶的士民都感激道規燒信的恩德,不
47、再有二心。道規派劉遵帶兵流動作戰,自己率主力抵擋道覆。先頭部隊失利后,道規豪邁的氣概更加高昂,劉遵從外面攔腰沖殺,大敗徐道覆。起先派劉遵流動作戰時,眾人都說不能割裂現有軍力,放到沒用的地方。等到打敗了徐道覆,果然得力于流動作戰部隊,眾人這才服了道規。道規進號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改授豫州刺史,因為生病而沒有上任。義熙八年在都城去世,追贈為司徒,謚號為烈武,進封南郡公。(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江南春懷李白青春幾何時?黃鳥鳴不歇。天涯失鄉路,江外老華發。心飛秦塞云,影滯楚關月。身世殊爛漫,田園久蕪沒。歲晏何所從?長歌謝金闕。14. 下列對這首詩
48、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前兩句寫黃鳥不停啼叫,讓詩人感到時光流逝,不禁感慨:美好的春日還能停留多久呢?b. “天涯”“江外”言漂泊之遠,“華發”言年齡之大,從時空兩方面寫出了詩人的處境。c. “心飛”句表現理想的高遠,“影滯”句描繪現狀的困窘,虛實結合,拓展了藝術空間。d. 七、八兩句寫自己一生追求真率自然,而田園久已荒蕪,“爛漫”與“蕪沒”對比強烈。15. 詩歌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答案】14. d 15. 最后兩句是說人生到了晚年,該何去何從呢?就讓我高歌一曲,辭別華麗的宮闕吧;前一句提出疑問,表現了詩人在現實中無處歸依的茫然,也透露出人到暮年的感傷;后一句自答疑問,表達了詩
49、人對仕進的厭倦和對回歸田園的渴望。【解析】【14題詳解】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d 項,本詩中的“爛漫”意為“放浪凌亂”,該句是說自己非常潦倒落魄,因此“爛漫”與“蕪沒”不構成對比。故選d。【15題詳解】本題考查理解詩句含義及鑒賞詩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時先翻譯詩句的大意,再分析詩句中有無手法,最后結合整首詩個來
50、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感情。“歲晏何所從?長歌謝金闕”,意思是“人生到了晚年,該何去何從呢?就讓我高歌一曲,辭別華麗的宮闕吧”。“歲晏”本指一年將盡,這里指自己年歲已老,表達了人到暮年的傷感;“何所從”是問句,結合后面的回答可知這是設問句,表達了不知人生歸處的迷茫;“金闕”代表朝廷,“謝”是“辭謝”,說明自己不愿為官,對仕進厭倦;而“長歌”表達了對回歸田園的渴望。【點睛】對于詩歌情感題,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體現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內容。一般答題的時候,盡量兩者都涉及。對于情感的把握,可以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可以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
51、情的地方;可以從作者和創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可以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創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可以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題的時候,應先借助題干明確考查的是哪個方面的內容,有無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_,_”兩句從內、外兩個方面揭示了國家滅亡的原因。(2)蘇軾的赤壁賦中,“蘇子”在抒發了對“水”與“月”的感慨之后,從“變”的角度看待天地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
52、_”。(3)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兩句通過對聽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寫,側面表現了琵琶曲的巨大魅力。【答案】 (1). 入則無法家拂士 (2).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3).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4).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5). 東船西舫悄無言 (6). 唯見江心秋月白【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名句的默寫能力。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與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記字形。注意重點字的寫法,如“拂”“瞬”“舫”“唯”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學生記憶的時候應該結合詩句的意思。三、語言文字運用(20 分)閱讀
53、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漢畫是佛教傳入之前的中國本土藝術,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最為突出的有帛畫。所謂帛畫,是以絲織品為 ,用各種顏色繪制出的物象畫。它與一般絲織品的不同之處在于,后者的花紋是織造或印染而成的,多為重復出現的相似圖案。盡管絲織品花紋也屬于藝術的范疇,但它是一種工藝美術,與帛畫的 不同。已經迄今發現的戰國兩漢時期的帛畫有二十多幅,但材料為有機物,因而難以保護,多數只能觀其片段。長沙馬王堆一號、三號漢墓數設在內棺棺蓋上的長度皆超過兩米的彩色帛畫狀態完好,十分_。( ),以表達墓主人升仙進入天國的愿望。觀此帛畫,那神秘詭譎的藝術氛圍、靈動飄逸的藝術手法給人以無限遐想,仿佛讓我們回到了楚
54、漢辭賦所描寫的那個 的神話世界,遨游于楚漢浪漫的藝術殿堂。17.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 媒介 原創性 秀美 五彩繽紛b. 載體 原創性 精美 光怪陸離c. 載體 原生態 精美 五彩繽紛d. 媒介 原生態 秀美 光怪陸離18. 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a. 內容大致相似的兩幅帛畫,描繪天上、人間、地府諸情景b. 帛畫一共兩幅,內容大致相似,描繪天上、人間、地府諸情景c. 天上、人間、地府諸情景被兩幅帛畫描繪,內容大致相似d. 兩幅帛畫內容大致相似,描繪天上、人間、地府諸情景19. 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 迄今戰國兩漢時期已
55、經發現的帛畫有二十多幅,但材料為有機物,因而難以保護,只能觀其多數片段。b. 戰國兩漢時期迄今已經發現的帛畫有二十多幅,但材料為有機物,因而難以保管,多數只能觀其片段。c. 迄今已經發現的戰國兩漢時期的帛畫有二十多幅,但材料為有機物,因而難以保存,多數只能觀其片段。d. 已經迄今發現的戰國兩漢時期的帛畫有二十多幅,但材料為有機物,因而難以保藏,多數只能觀其片段。【答案】17. b 18. d 19. c【解析】【17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的關鍵在于兩點:一是仔細審查該詞語的語言環境,二是注意對近義成語的分析辨別。辨析近義成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
56、微差別。首先閱讀語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后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媒介:使雙方( 人或事物)發生關系的人或事物。載體:泛指能夠承載其他事物的事物。文中是說畫繪于絲織品之上,所以應該用“載體”。原創性:作品等具有首先創作或創造而非抄襲或模仿的性質。原生態:沒有經過加工,修飾、雕琢的原始狀態。根據文意,不是指帛畫處于原始狀態,而是指帛畫具有絲織品花紋沒有的創造性,所以用“原創性”。秀美:清秀美麗。精美:精致美好。根據后文對帛畫的描述,其特點并非“秀美”,而用“精美”則契合題意。五彩繽紛:形容色彩繁多而艷麗。光怪陸離: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繁雜。神話世界有
57、形象有色彩,而不只有色彩,所以應用“光怪陸離”。故選b。【18題詳解】本題主要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重點考查語言的連貫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據上下文意進行推斷。命題者在題干所給文段中挖掉一句話,然后設計四個內容差不多、但句式各異的句子,選出最恰當的一項。選項都有一定的干擾性,難度適中。語句銜接補寫,主要考慮上下文語境和語段的中心思想。根據上句的具體描繪,用“兩幅帛畫”承接上文緊密自然,然后再說帛畫描繪的情景,層次清晰合理。a選項以“內容大致相似的兩幅帛畫”開頭,與上文銜接的緊密程度不如直接以“兩幅帛畫”開頭;b選項“帛畫一共兩幅”意味著另起話頭,與上文銜接不緊密;c選項將陳述對象由“帛畫”換成了“天上、人間、地府諸情景”,與上文銜接不佳。故選d。【19題詳解】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應先瀏覽選項,排除有明顯錯誤標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小農場體驗活動的組織計劃
- 領導崗位任職資格設置計劃
- 數據科學在商業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學校秋季特色課程設計計劃
- 業務計劃編制與風險考核試題及答案
- 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題及答案
- 高中階段學業規劃輔導計劃
- 秋季全員培訓與學習計劃
- 備考2025年VB考試試題資源
- 2025屆四川省眉山市名校數學八下期末檢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安全生產法解讀課件》
- (二模)臨沂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擬考試英語試題卷(含答案)
- 解除分公司經營合同協議
- 湖南省天壹名校聯盟2025屆高三5月適應性考試(物理)
- 2025年中考英語考綱詞匯(包括詞性詞義詞轉短語)
- 老人財產處置協議書范本
- 天一大聯考·天一小高考2024-2025學年(下)高三第四次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 江西省贛州市2025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
- 消化內科筆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上海長寧區高三二模高考英語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印刷企業管理制度匯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