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東城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分析(共12頁)_第1頁
2014年北京東城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分析(共12頁)_第2頁
2014年北京東城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分析(共12頁)_第3頁
2014年北京東城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分析(共12頁)_第4頁
2014年北京東城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分析(共12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2014年北京東城高三一模語文試題及答案北京市東城區2013-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綜合練習(一)語文20144本試卷共8頁,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忌鷦毡貙⒋鸢复鹪诖痤}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題共4小題,共15分。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江淹,字文通,南朝著名的文學家。與他有關的婦孺皆知的成語典故有兩個:“夢筆生花”與“江郎才盡”。據說,“夢筆生花”的故事發生在他年輕時被權貴貶黜到浦城之際,“江郎才盡”的故事發生在他中年官運亨通之時。所以,有人認為江淹是“窮則逞文,達則輟筆”。江淹年輕時就有倚馬可待的文才

2、。相傳,一群文友在江邊漫游,遇見一蠶婦,當時有一位頗負勝名的文人即興出聯曰“蠶為天下蟲”,將“蠶”字拆為“天”和“蟲”,別出心裁。正巧一群鴻雁飛落江邊,江淹頓時靈感觸發,對曰“鴻是江邊鳥”,將“鴻”字拆為“江”和“鳥”,與將“蠶”拆為“天”和“蟲”有異曲同工之妙,眾人為之嘆服。(1)文中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2分)A輟筆(chuò) 倚(y)馬可待 即興(xng)B輟筆(zhuì) 倚(y)馬可待 即興(xìng)C輟筆(chuò) 倚(y)馬可待 即興(xìng)D輟筆(zhuì) 倚(y)馬可待 即興(xng)(2)文中畫線詞

3、語有錯別字的一項是(2分) A頗負勝名 B. 別出心裁 C. 異曲同工(3)下列有關文化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2分) A古人的“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成年后才加取的。在古代的人際交往中,“字”一般用于謙稱。 B成語典故有很多比喻引申意義被廣泛引用,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C鴻雁是一種“春天北返,秋日南回”的候鳥,它作為古代詩文中常見的意象,經常 被用來表達羈旅思鄉之愁。 D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拆字聯”運用漢字的這種特點,顯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獨特又妙趣橫生的一面。 2.下列語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舌尖上的中國展示了中國各地美食文化

4、的特點,介紹了各種美食的制作過程,讓觀眾了解了中華飲食文化的豐富多樣。B中小學可以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民族體育活動,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在參與活動中振奮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C民間工藝品蘊含著獨特而豐富的文化韻味,它們開始走出鄉村、走進了城市,甚至走向了世界,成為代表民族文化的名片。D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環境保護部正在修訂土壤環境質量標準。3.依次填入文字橫線處的成語或俗語,恰當的一項是(3分) 我們經常在生活或學習中,用俗語和成語表達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如:“前怕狼后怕虎”和“瞻前顧后”,“”和“欲蓋彌彰”,“后長的牛角,比先長的耳朵長

5、”和“”,“”和“信口開河”等。A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后來居上 空口說白話B此地無銀三百兩 后來居上 滿嘴跑火車C此地無銀三百兩 后繼有人 空口說白話D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后繼有人 滿嘴跑火車4.下面句子中,語言表述得體的一項是(3分)A某電視臺就家風的話題進行采訪,一位年輕人對記者說:“我家家風很嚴,令尊常告誡我們,做人要誠實?!盉中文系學生小周被一句古詩難住了。他對王教授說:“我找不到滿意的解釋,只好不恥下問,向您請教?!?C公交車進站時,售票員提醒道:“各位乘客請注意,由于雪天路滑,請您上下車時一定要注意腳下安全?!盌某同學的請假條中這樣寫道:“因昨天風大,我外出時穿少了,今早咳

6、嗽不止,請您務必準我一天假?!倍⒈敬箢}共5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李諤,字士恢,趙郡人也。好學,解屬文。諤以屬文之家,體尚輕薄,遞相師效,流宕忘反,于是上書曰:   “臣聞古先哲王之化民也,必變其視聽,防其嗜欲,塞其邪放之心,示以淳和之路。故能家復孝慈,人知禮讓,正俗調風,莫大于此。江左齊、梁,競騁文華之弊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于是閭里童昏,貴游總角,未窺六甲,先制五言。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勛績,以儒素為古拙,以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

7、,良由棄大圣之軌模,視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及大隋受命,圣道聿興,屏黜輕浮,遏止華偽。自非懷經抱質,志道依仁,不得引預搢紳。開皇四年,普詔天下,公私之翰,并宜實錄。其年九月,泗州刺史文表華艷,付所司治罪。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鉆仰墳集,棄絕華綺,擇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茲世。聞外州遠縣,仍鐘敝風,選吏舉人,未遵典則。至有宗黨稱孝,鄉曲歸仁,學必典謨,交不茍合,則擯落私門,不加收齒;其學不稽古,逐俗隨時,作輕薄之篇章,結朋黨而求譽,則選充吏職,舉送天朝。蓋由縣令、刺史未行風教,猶挾私情,不存公道。臣既忝憲司,職當糾察。若聞風即劾,恐掛網者多,請勒諸司,普加搜訪,

8、有如此者,具狀送臺?!鄙弦灾@所奏頒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風,深革其弊。諤在職數年,務存大體,不尚嚴猛,由是無剛謇之譽,而潛有匡正多矣。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甚有惠政,民夷悅服。后三歲,卒官。(取材于隋書卷六十六·李諤傳)注釋:六甲:這里指古代兒童入學首先要學習的內容。典謨:經典。5.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貴賤賢愚,唯務吟詠 務:致力B自非懷經抱質 質:質疑 C則擯落私門 則:卻D以年老,出拜通州刺史 以:因為6.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臣聞古先哲王之化民也,必變其視聽 我聽說古代圣王教化百姓,一定改變他們的聽聞B良由棄大圣之軌模,視

9、無用以為用也確實是由于放棄了圣人的法則,把無用的東西看作有用的東西C擇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茲世 選擇先王的完美典籍,在當今之世倡行大道D.上以諤所奏頒示天下,四海靡然向風皇上把李諤的奏章頒布傳示天下,四海之內一起響應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A李諤認為江左齊、梁時期,競相追逐麗文華章之風造成了嚴重的危害。B公文奏表寫得浮華艷麗的刺史被有關部門問罪,引起官員極大的震動。C邊遠的州縣因為縣令、刺史沒有推行風俗教化,依然沿襲著不良之風。D李諤在職數年,不崇尚嚴厲威猛,很少有剛強正直的美譽和匡正之功。8. 隋朝統治者具體做了哪些改變文風的事情?請用自己的話分條概括。(3分)9.李

10、諤認為崇尚堆砌辭藻、浮華艷麗的文風,是“損本逐末”的行為,會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你認同他的觀點嗎?請結合閱讀積累或生活現象談談自己的看法。(不少于150字)(12分)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24分10. 用斜線(/)給下面短文劃橫線的部分斷句。(5分)蓋天生之材,或相千萬,要于成器以適世用而已。材之小者視尤小者則優矣茍尤小者琢之成器而小者不利于用則君子取其尤小者焉材之大者視尤大者則細矣茍尤大者不利于用而大者琢之成器則君子取其大者焉天賦大始人作成物。不極擴充追琢之能,雖有周公之材,終棄而已矣。(取材于曾國藩送郭筠仙南歸序)11.閱讀下面杜甫的兩首詩,完成題。(11分)秦州雜詩·其五 白馬

11、西使宜天馬,由來萬匹強。 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浮云連陣沒,秋草遍山長。 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 近時主將戮,中夜傷于戰。 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 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注釋:此詩作于詩人棄官西行,滯留于秦州期間。秦州: 今甘肅天水。浮云:指良馬。詩句中的“龍種”“骕骦”也指良馬。殘:剩余。此詩作于潭州發生軍事叛亂期間。此時,杜甫漂泊于鄂、湘一帶。死多門:死于多種災難。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后人稱為 。千古絕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出自詩作 。(2分) 下列對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馬”是詩人表情達意的主要意象,兩首詩都借

12、助詠馬抒發了自己的感情。B秦州雜詩的首聯,寫出了馬的出產地,為后文描寫馬及抒發情感作鋪墊。C白馬詩的首聯,寫了一匹從東北方向奔來的白馬,鞍上無人,身受箭傷。D“秋草遍山長”側面描寫戰馬戰死;“意氣今誰見”用反問句寫出騎者戰亡。清代著名學者仇兆鰲在杜詩詳注中說秦州雜詩·其五是“借天馬以喻意”,認為白馬詩“喪亂死多門一語,極慘!” 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6分)12.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限選其中4道題)。(8分)曹劌論戰記載,齊魯長勺之戰中當魯莊公急于追擊潰逃的齊軍時,曹劌卻說不可以,觀察之后才下令追擊。戰后他解說道:“,故逐之?!弊鳛楦哌h志向、豪放氣

13、概象征的,早在戰國時就被莊子在逍遙游中進行了一番奇妙的描繪,“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睔W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描繪了滁州西南瑯琊山中迷人的景致,其中“野芳發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表現了山中春夏秋冬四季之美。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抒發人們耽于享樂,不能借鑒前朝教訓的感慨時寫道:“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這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詩句“,”。陸游在訴衷情中感嘆自己壯志未酬但已年華流逝時說“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這與書憤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相近。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題。 三足褐紅彩紅陶缽三足紅陶缽是華北新石器早期遺址的常見之器。華北新石

14、器早期遺址分布相當廣,河北、河南、陜西、甘肅都有。其文化面貌稍有不同,分別名之為磁山、裴李崗、李家村、大地灣文化。這些遺址的共同點是:遺址面積普遍不大,文化層較薄,陶器制作較原始,早期陶器以氧化焰燒成,使用的陶土含有相當分量的鐵元素,燒制時火候低,約700930,陶質疏松,器形簡單,三足缽、圜底缽、圈足碗為其共同特征。陶缽本用以稱呼無足的器型,有腳的就叫鼎。但是這一件紅陶缽(圖示)的支腳短而細,也沒有燒烤過的痕跡,顯然不作燒煮食物之用,故稱之為缽。此缽形制平常,腹部用繩子壓印以為裝飾也是常見的,但是在器口外沿所彩繪的一圈紅寬帶,卻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早的陶器彩繪實例。美化是腦力勞動的具體表現。越

15、文明的社會越講究生活的美化與舒適。人因實用的目的而開始燒造陶器,但隨著生產技術的提升,人們不但改良材料的質量、生產的方式、器用的形狀,也開始嘗試美化器具的外觀。自然界存在有顏色的礦物,人們發現某些有顏色的礦物磨碎成粉而加水后,可以持續黏附在器物上一段期間,增加視覺的愉悅,由此產生了涂繪的手法。早期直接在器表涂繪,但是陶器的表面粗糙,甚至有小孔洞,會影響圖畫的品質,于是有人想到用白色的細泥涂在器表,即所謂的白衣,這樣一來,表面就非常光滑,彩繪起來比較順暢,而白色與紅或黑色圖紋的對比更鮮明,效果更好,因此便大量使用。后來也有加了彩繪后才燒烤,因可得到不易脫彩的更好效果,而成為早期陶器加彩的唯一方式

16、,到了商代上釉的方法才出現。(摘編自文物小講)【相關鏈接】在陶器燒造過程中,空氣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能影響到陶坯顏色的變化。如果窯內空氣很多,火焰中氧充足,火焰即為“氧化焰”。燒烤時,陶土中的鐵會和空氣中的氧化合成氧化鐵,氧化鐵的呈色是紅的。如果窯內空氣稍稍不足,火焰中含有不多的一氧化碳,火焰即為“還原焰”。如果是在燃燒的后期讓陶窯產生缺氧的情況,譬如說關閉窯頂,并用水滲入,就會把陶器中氧化鐵的氧抽出來燃燒,陶器就會變成灰色。還原焰的燒制技術較進步,燒出的陶器硬度較高,較耐用,故越晚的遺址紅陶的比例越少而灰陶越多。(摘編自中國古窯的故事)13.根據上述材料,下列不屬于“美化”器具做法的一項

17、是(3分)A.在缽腹部用繩子壓印,器口外沿彩繪一圈紅寬帶。B.將有顏色的礦物磨碎成粉,加水后黏附在器物上。C.用白色的細泥涂在器表,使表面光滑,彩繪順暢。D.把陶器中氧化鐵的氧抽出來燃燒,使它變成灰色。14.下列對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恰當的兩項是(4分)A. “紅陶”陶質疏松;“灰陶”硬度高、耐用。B. 有腳的器型都稱為鼎,無足的器型則叫做缽。C. 涂繪是用白色的細泥涂在器表再加彩的方法。D. 給陶器“上釉”是早期陶器加彩的唯一方式。E. 燒造陶器時,空氣比例會影響陶胚顏色變化。15.請根據上述材料,解說三足褐紅彩紅陶缽的紅色是如何形成的。(5分)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15分。 閱讀下面的文

18、章,完成1618題。 莫奈的顏色怎么了 鐵凝莫奈是我很早聽說過的藝術家之一。我在一些文字里提到少年時的讀書和聽音樂什么的,但很少提及我對畫家的“接觸”。這里我所謂的接觸,是翻看殘存在我家中的他們的印刷品,或聽父親和他的朋友們的閑聊,在他們談論的畫家中,有一位便是莫奈,而他們談得最多的是他繪畫的顏色。當時我對此并不在意,莫奈的顏色遠不如那些情節性繪畫對我的吸引力大。成年后我問父親:“你能不能用最簡單明了的話告訴我,莫奈的顏色怎么了?為什么成為你們常談不衰的話題?”父親說:“這樣說吧,莫奈發現顏色的規律,就像巴斯德發現微生物的存在一樣重要。在此之前,顏色和微生物都是人類看不到和不在意的東西。微生物

19、的被發現,使人類找到了自身與微生物的矛盾和統一的關系,使人自身和自然界的關系明晰起來。顏色的被發現,同樣也使自然界明晰起來,因此畫家們的畫亮了。在此之前人們對顏色的認識是理性的,認為草永遠是綠的,天永遠是藍的,土永遠是黃的。莫奈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后告訴人們,這不對,隨著光線的變化,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世間萬物的顏色也在不停地變化。為此,莫奈以他超常的眼睛作了大量的觀察和摹寫,又使看似紛雜的顏色條理了起來,從而找到了顏色之間互相依存和互相對比的關系,藝術家把它叫做顏色關系?!蹦斡^察和摹寫最多的主題是草和水。當四十歲開外的莫奈移居吉維尼村之后,他對顏色研究的成熟階段開始了。吉維尼位于法國南部平原

20、,那里有一望無際的麥田,麥收過后堆起的麥秸垛,一年四季矗立在田野上,莫奈對此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他運用他的顏色理論開始了對麥秸垛的不倦描繪:一年四季從冬到夏,一天之間從早到晚,直至他什么也看不見。他跟著季節走,跟著陽光走,畫出了難以計數的麥秸垛系列。對麥秸垛的連續描寫,使莫奈的藝術呈現出一片燦爛和輝煌。好像是美國人首先發現他的這批“寶貝”的,波士頓人、芝加哥人差不多“買斷”了他這一時期的作品。 我第一次看見麥秸垛的原作就是在芝加哥藝術中心。在它的法國印象派館里,莫奈的草垛占據了整整一面展壁,大約有五六幅吧(據說還有館藏未展的)。只有這時,當我站在莫奈的麥秸垛原作跟前時,我好像才徹底弄懂了莫奈

21、所發現的顏色的真正意義。那時我并不覺得自己是在讀畫,我是通過這些孤寂的草垛和吉維尼的土地,在盡情地呼吸,呼吸吉維尼,呼吸上帝賜予人類的空氣和陽光。這種神秘的感覺是從來沒有過的,原來顏色也可以和人類發生這樣具體的交流,這時的顏色如同交響樂里的音符一樣奇妙。面對其他一些大家,你可以為他們過人的才華而震驚,你可以為他們造型手段的高超而嘆服,你也可以為他們設置主題的角度大感出其不意,面對他們的繪畫,你唯獨不會想要多做的是幾次深呼吸。就在這時你也會突然覺得,那些草垛已經不是草垛,在晨霧中,在晚霞里,它們正作著幻化,這幻化最終調動起你無限親近大自然的情致。雖然,那不過就是幾堆被莫奈反復描繪過無數遍的草。我

22、寫中篇小說麥秸垛時,剛剛見過了莫奈麥秸垛的原作。冀中平原上的農民堆積麥秸垛的方式和法國人略有不同。但我聞過麥秸垛的氣味,我也從早到晚目睹過太陽、風雨對麥秸垛的照耀和吹拂。我圍繞麥秸垛編織的故事是麥秸和人之間那悲喜交加的關系,那關乎生計的,關乎愛和死的難解難分的糾纏。當我想到莫奈的麥秸垛時,也許我曾經希望用文字、用我的敘述讓讀者在我的麥秸垛跟前也多做幾次深呼吸,但我發現我沒有這種能力。這是因為我沒有研究過陽光照耀下的麥秸垛那顏色的奧妙么?我不能不感嘆在作家筆下無法發生的事,在好的畫家筆下,什么都有可能發生。后來父親從法國回來,我問他巴黎的奧塞博物館內,一定有莫奈更多的麥秸垛吧?父親說,不多,大概

23、不如美國多。據說法國人至今一直對此抱有難以言說的遺憾之情。(取材于鐵凝的同名散文)16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A第段寫父親與他的朋友們談莫奈繪畫最多的是他的顏色意在點題,引出下文。B父親運用類比的方法,深奧卻明了地解釋了莫奈發現顏色的規律的重要意義。C莫奈認為人們對顏色的理性認識是錯誤的,如草永遠是綠的、天永遠是藍的。D未研究陽光照耀下的麥秸垛顏色的奧妙,使讀者在鐵凝的作品前不愿深呼吸。E第段,鐵凝表達了莫奈麥秸垛中的顏色對她小說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17 閱讀文章,回答下面問題。(7分) 莫奈發現的“顏色的規律”指的是什么?(2分)如何理解“畫家們的畫亮了”?(5分)18

24、請分析第段畫線的語句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六、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1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寫作。(10分)瑞士作家凱勒說:“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钡拇_,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空間是有限的,而書中的空間則是無限的。請你寫一段文字,向你的朋友推介一本好書。要求:寫清書名、作者或編者等信息;理由充分;語言流暢;字數200字左右。20作文。(50分)請以“時間都去哪兒了”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北京市東城區2013-2014學年度第二學期高三綜合練習(一)語 文參考答案一、(本大題共3小題,共15分)1.(2分)C

25、 (2分)A (2分)A 2.(3分)B 3.(3分)B4.(3分)C二、(本大題共5小題,共24分)5.(3分)B 6.(3分)A 7.(3分)D8.(3分)要點一:主張屏退貶黜輕浮的文風(或主張阻止控制華麗虛偽的文風)。要點二:推薦并任用心懷經典,懷抱樸質,志存于道,心依于仁的人為官。要點三:詔示天下,官府的、私人的文章書信,都應該是符合實際的記載。要點四:懲辦了寫華美艷麗公文的官員。要點五:皇上接受了李諤改變文風的建議,并傳示天下以實施。(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得2分;答對三點得3分) 9.(12分)略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24分)10.(11分)(2分)詩圣 登高(3分)B(6分)

26、秦州雜詩·其五 角度一:期待馳騁沙場,為國立功。結合詩句:“聞說真龍種,仍殘老骕骦。”角度二:處境艱難,仍渴望為國立功,有“懷才不遇”的傷感。結合詩句:“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卑遵R 角度一:對生命的悲憫。結合“空鞍貫雙箭”、“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等詩句。角度二:悲嘆戰爭帶來的不幸或表達對國家前途的憂慮。結合詩句:“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保ň唧w的詩句分析,2分;抒發的情感,1分;每首詩分析出一種角度即可)11.(5分)材之小者視尤小者則優矣/茍尤小者琢之成器/而小者不利于用/則君子取其尤小者焉/材之大者視尤大者則細矣/茍尤大者不利于用/而大者琢之成器/則君子取其大者焉/天賦

27、大始/人作成物12.(8分)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怒而飛 其翼若垂天之云佳木秀而繁陰 風霜高潔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塞上長城空自許 鏡中衰鬢已先斑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2分)13.(3分)D14.(4分)A、B (答A、B,各得2分;答C,得1分;答D、E,不得分)15.(5分)要點一:三足褐紅彩紅陶缽是利用氧化焰的燒制技術燒成的。要點二:陶土一般含有相當分量的鐵元素。燒烤時,陶土中的鐵會和空氣中的氧化合成氧化鐵,氧化鐵的呈色是紅的。要點三:在器口外沿彩繪一圈紅寬帶。(答對一點,得2分;答對兩點,得4分;答對三點,得5分)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15分)16.(4分)B、D17.(7分

28、)(2分)莫奈發現的“顏色的規律”指的是隨著光線的變化,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世間萬物的顏色也在不停地變化。(5分)要點一:畫家們繪畫時不再受關于顏色的理性認識的束縛。要點二:畫家描繪景物采用多變的顏色。要點三:使景物變得更加生動,畫作有了生氣。要點四:畫作使欣賞者與創作者之間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兩點,得3分;答對三點,得4分;答對四點,得5分)18.(4分)答案要點:結構上: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內容上:這句話是上文所說莫奈在對麥秸垛不斷的描繪中對顏色的研究也逐漸成熟,使他的藝術呈現一片燦爛和輝煌的結果,從側面凸顯了莫奈作品的價值;為作者敘述在美國的芝加哥藝術中心看到莫奈畫作

29、,和文章結尾的美國所藏莫奈的麥秸垛畫作比法國多的內容埋下伏筆。(結構1分,內容3分。)六、(本大題共2小題,共60分)19.(10分)寫清書名、作者或編者等信息;(2分)理由充分;(6分)語言流暢;(2分)字數不足,酌情扣分。20.(50分)(參考高考評分標準)附: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李諤,字士恢,是趙郡人。(他)喜歡學習,會寫文章。李諤因(當時)寫文章的人,崇尚輕薄的文體,互相學習效仿,遠離(為文之本)不知返歸,于是上書說:“我聽說古代圣王教化百姓,一定改變他們的所見所聞,防備他們的嗜好和欲望,堵住他們的邪惡放蕩之心,把淳厚和諧的道路指給(

30、他們)看。因此能使家家恢復孝順慈愛,人人知道禮儀謙讓,匡正民俗,修正風氣,沒有什么比這更重要的了。南朝齊、梁時,競相追逐麗文華章的弊病很嚴重,(不管)高貴、賢明的人,(還是)卑賤、愚拙的人,都只致力于吟詩詠賦。過多的篇幅敘述(的文字),不外乎(寫些)月亮露珠的形狀,堆積書案、裝滿書箱(的文字),只是(描摹)風云的狀態。社會風氣以此互相標榜,朝廷根據這些選拔人才。功名利祿之路既然已被打開,愛好崇尚(麗文華章的)情況就越加嚴重。于是,里巷中的年幼無知者,顯貴家的少年,還不知道基本的學習內容,就先寫起了詩。把傲慢放誕當作清靜虛無,把抒發情感當作建功立業,把儒者的品德操行視為古舊笨拙,把寫作辭賦的人視為有道君子。所以,文筆日益繁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