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章 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1、是否記入GDPa,記入GDP, 這屬于消費項目b,不記入GDP,因為舊得樓房在建成的時候已經記入當年的GDP了。c,記入GDP,對于電腦公司這是存貨投資,而對于供應商而言這是存貨的負投資,二者價值的差額構成供應商的利潤,適用于用增加值法計算GDPd,記入GDP,對于消費者是消費而交易商是存貨的負投資,二者差額是交易商利潤。2、電視機廠倒閉會使得GDP減少,從支出法看全國可以用于消費的電視機減少了;從增加值法觀點看,電視機生產這一環節的增加值減少了。從收入法看,電視機廠所有者的紅利,工人的工資等等生產要素的報酬都沒有了。3、折舊率提高NDP=GDP-Depreci
2、ation GDP-NDP=Depreciation, As Depreciation increases, the gap between GDP and NDP becomes wider.4、拉美債務GNP=GDP+NFP( Net Factor Payment ) , Since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suffered from high debts, their NFPs were actually negative, GDP>GNP5、Critiques on GDP per capita顯然不是人均GDP越高就一定越好。按照書上的說法至
3、少還要考慮三個因素:Price Level, 貧富差距, 環境等其他問題。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些產出無法計算入GDP,例如家庭主婦的服務就沒法計算進去。而不同國家地區、不同經濟狀況下" 留守婦女" 的比例是不同的,這也引起GDP反映真實產出產生偏離。6、有關GDP的計算有同學問第6題怎么做,下面是其答案:a、P1Q1+P2Q2+P3Q3=GDP=500b、設各個商品在物價指數中的權重分別為w1、w2、w3,定義 w1=P1Q1/GNP w1=P2Q2/GNP w3=P3Q3/GNP則物價指數PI定義為:PI=w1*P1'/P1+w2*P2'/P2+w3*P
4、3'/P3'表示下一期的數。那么很容易知道第一期的物價指數就是100%。c、將題設給出的數據帶入公式就得到第二期的物價指數。PI'=0.2*6/5+0.5*12/10+0.3*17/15=0.24+0.6+0.34=1.14所以通貨膨脹率為14%。名義GDP'=P1'Q1'+P2'Q2'+P3'Q3'=126+324+187=637實際 GDP''=GDP'/PI'=558.8因此,經濟的真實增長率為:(558.8-500)/500=11.75%7、存量流量問題a,收入是流量 b,財
5、富存量 c,凈要素支付流量 d,房屋價值存量8、關于毛投資和凈投資由于下一期的資產等于本期資產減去折舊再加上總投資,于是顯然毛投資(Gross Inverstment)大于零;凈投資等于零。9、現值計算9、答:PV=50/(1+10%)+50/(1+10%)2+50/(1+10%)3=124$PV=50/(1+15%)+50/(1+15%)2+50/(1+15%)3=114$PV<PV, 因為貼現率提高,導致項目的現值變小。10、預期重要性重要性不言自明,具體文字材料的組織從書上找基本不會有太大問題。這里舉個和預期有關的例子:大清早出門,帶傘還是不帶?It's a problem
6、。如果因為前一天下雨/天晴,于是決定帶傘/不帶,就是靜態預期,此所謂后知后覺;如果還綜合考慮前一天天氣狀況和自己當時得預期情況,然后來做決定,就是適應性預期,此所謂有知有覺;若出門前特地打開電視或上網看看天氣預報:近日降水概率xx% ,立即拿出個骰子來扔一下,可以稱為理性預期,此所謂先知先覺;當然,也會有人像我一樣-只要出門沒大雨傾盆就堅決不帶上那個累贅,這只能算是" 懶得預期" 了,此所謂不知不覺。11、靜態預期適應性預期就是對下一期的預期的根據是上一期對本期的預期以及該預期產生的偏差。用公式表示就是:靜態預期就是這下一期的預期值等于本期的實際值,即:顯然時二者相同。即靜
7、態預期是適應性預期的特例。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解答;-第三章:產量的決定,引入AD和AS1、工人生產率提高首先,利用圖形進行分析,培訓作為外生變量使MPL整體提高,從而勞動需求曲線向右上移動,從勞動供求圖形可以得到結果: 勞動需求增加,均衡實際工資提高、總就業提高非自愿失業下降。 下面寫一個簡單的數學推導: 如果我們用作為培訓變量(注意這個和書本上的不一樣,書本上的泛指一切技術的進步,此處僅僅和勞動生產率有關)可以定義定義生產函數如下: 由企業利潤最大化條件,得到企業的勞動需求函數: 勞動供給函數可以表示為:,一般假定實際工資的收入效應小于其替代效應,所以該函數的導數為正。
8、 為方便后面推導,得到其反函數為,() a,將表示勞動需求的隱函數:全微分: 由全微分形式的不變性,其值大于零,也就意味著培訓的增加將使得勞動需求增加 b,c, B,C兩問涉及均衡工資和總就業,為配合d問,分實際工資完全彈性和完全無彈性來解答。 (i)工資完全彈性利用作為橋梁,將和聯立: 全微分: 最后得到了勞動變動量對于培訓變動量的關系式。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式子,不過分析并不難,分子是正的,分母中兩個算式前一個為正,減號后面那個為負,總和就為正。于是可以得到結論:培訓使得總就業增加,再由3-3中后一部分可以得到由于顯然 (ii)實際工資完全無彈性按照Keynesian School 的理論,工
9、資合同使得短期工資粘性,勞動者愿意在特定工資水平下提供任意數量的勞動供給,于是勞動供給曲線為一直線,用方程來表示如下: 全微分: 顯然均衡工資不變前提下,培訓使就業人數增加。另外對比實際工資彈性的情況,工資粘性的dL表達式分母比前者的小,就業人數增加得更多。 d,非自愿性失業會下降,而且在工資粘性前提下下降更多。 2、大西洋國.實際工資被fixed在均衡以上,說明勞動力市場沒有出清,供給大于需求。于是:a,存在非自愿失業 b,市場本來就沒有出清,總就業和生產都不會有影響,非自愿失業率將因為勞動力增加而提高c,如果工資富有彈性,任何時候勞動力市場都達到均衡。外來工人將使得勞動供給曲線向外移動,從
10、而使總就業增加,產量增加。非自愿失業為零。 3、供給曲線變化Approach1-從圖形上來分析:古典情形基本凱恩斯極端凱恩斯a),技術進步AS右移右下移下移b),K下降AS左移左上移上移C),L外生增加AS右移-d),也算是技術進步AS右移右下移下移說明: 一:在凱派情形下,一般假定企業能招到其所需要的任意數量的工人,均衡勞動量就等于勞動需求,因此勞動供給的外生增加并不會影響到均衡勞動量,從而也不會影響到AS 二:有論壇上的朋友曾對極端凱派的情形有疑問,這里簡單推導一下: 極端凱的假設前提:1,名義工資剛性,即W固定不變;2,MPL為常數,即 由廠商利潤最大化有: 又所以技術進步下,變大,MP
11、L變大,也要相應增大,由于W不變,所以p只能下降。 Approach2-數學推導:按照書本中的函數表示方法我們有下述函數: 生產函數: (極端凱恩斯條件下:MPL為定值,即) 企業決策: 勞動供給: (凱恩斯條件下工資剛性,從而) 分情況討論: I古典情形: Step-1:為得到產出函數,先從企業決策和勞動供給函數得到均衡勞動量 Step-2:將均衡勞動量代入可以得到AS函數: 這就是課本上的AS函數: Step-3:分析ad問: a,技術進步,由于,所以總供給增加 b,K減少:由于,所以總供給減少 c,愿意提供更多勞動,生增加,從而總供給增加。 d,同a II基本凱恩斯: 工資不變,恒定不變
12、,只要考慮的影響。 a,b,d三問除了數量上不同外,和古典情形沒有太大差別。 c,如前所述 III極端凱恩斯: 同上基本凱恩斯情形。 4,計算AS名義工資彈性時: a,這一問有點問題,結果不符合最大化利潤條件,不過還是將就著做: b,由于工資彈性,勞動市場出清,所以是古典 名義工資剛性時: a, b,凱恩斯。 5,勞動曲線課本上直接分析消費和勞動的關系,為了和微觀中類似的分析相一致,這里分析消費和休閑的關系。由于每天只有24小時,勞動和休閑此消彼長,這兩種分析方法只是視角的不同,并無本質的區別。消費量以真實產品來度量,于是休閑的價格就是實際工資 ,考慮最一般的情形:人們初始稟賦為其中為初始財富
13、,表示人們能夠用來工作和休閑的時間之和。 6、求價格產量a,Y=C+I+G=45-5P,Qs=5+p,聯立=>45-5p=5+p=>p=40/6,Y=70/6 b,Y=55-5p,Qs=5+p=>p=50/6,Y=80/6 c,Y=Q=10,于是a,p=7;b,p=9 7、當時是世界石油危機,原材料價格上漲,于是AS左移,此時如果提高G,IS右移,AD右移,價格將上漲。 8,合同期越短,指數化程度越高,價格粘性越小,于是越接近古典情形,此時需求政策對產量的影響就比較小。9、當時是需求不足,AD左移,因此產量下降,價格下降,此時應采取擴的財政、貨幣政策,這也是凱恩斯學說的源泉。
14、 10、在當期實際沒有大的影響,只是需求的結構出現了變化,總的需求卻沒有大的變化,不過在長期,K增加,AS右移,產出增加,價格下降。增加,即實際工資也增加。 全球視角宏觀經濟學習題解答-第四章:消費和儲蓄1:GNP=NNP+Depr. NNP=NI+Indirect Tax NI=PI+公司利潤個人利息收入+etc. PI=DPI+個人所得稅 DPI=C+S 有了這個框架,可以得出各問的結論: PIDPICSa),個人所得稅增加-b),個人利息收入增加c),消費下降-d),公司利潤下降(NI不變下)2、應該是合理的,因為人們的決策都是在其時間視界對儲蓄/借入的時間路徑安排。 3、a, b,設持
15、久收入為Q,第k期收入為Q,可以得到:此處為二期模型,n=2,經過計算可以得到, c,設每期都消費C的數量,那么又有:,顯然C= d,由于Q1<Q,所以只有能夠借入才能達到最優的消費,但是現在卻有流動性約束,因此只能消費Q1的數量。4、這個題目很模棱兩可,因為不知道具體的效用函數,沒有辦法得出確切的解答結果來。這里寫一個僅供參考的分析框架: 以第二期為基準(benchmark),可以有: 第一期:收入 Q1,消費 C1,消費的"價格" P1=1+r 第二期:收入 Q2,消費 C2,消費的"價格" P2=1 由修正的Slutsky方程: 對于家庭一而
16、言: 對于家庭二而言: 所以是不是更有把握地認為:當r上升,P1隨之上升時,家庭二財富的收入效應更大,從而更容易增加消費,減少儲蓄呢? 5:一般而言商學院的學生預期持久收入會比較高,因此有更高的生活標準。6:個人認為是否應該從以下方面分析: 如:金融體系的不健全性;政府為了征稅,采取了過高的稅收政策,對儲蓄起到抑制;生活極度貧困,收入僅供維持最基本的生活。等7、a,巨大的石油儲量,提高了各期收入及人們對持久收入的預期,因此各期消費也隨之提高,S變化不大。b,暫時的positive shock,持久收入預期幾乎無變化,消費幾乎不變,而S增加幅度明顯 c,Q1,Q2同比例增長,C也隨之增長,S變化
17、不大。 8、這里借用第四題中的框架: I:凈貸方:>0,因此的符號不定,所以無法確定r上升情況下其儲蓄增加還是減少,但是他是否會減少儲蓄乃至于變為凈借方呢? Proof 設:利率變化前為r,變化后為r',有r'>r 變化前的消費束:(C1,Q2+(Q1-C1)*(1+r) 消費束終值Q1*(1+r)+Q2 變化后的消費束:(C1',Q2+(Q1-C1')*(1+r') 消費束終值Q1*(1+r')+Q2 反證法:假設會變為凈借方,有Q1-C1'<0 新消費束在原利率水平上是否能afford呢? 現值為: 即此消費束在利率
18、變化前的利率水平上能夠負擔,顯然不符合效用水平最優的要求,因此原命題不成立。II:凈借方: <0,因此<0,所以借款額會減少,有可能會變成貸方。 9、將企業投資作為家庭的財富之一,企業利潤的短期增加不會改變個人財富的持久收入值,所以不會改變家庭總的私人總儲蓄,唯一變化的是構成私人總儲蓄的家庭儲蓄和企業儲蓄比例的改變。 10、主要是收入政策,即改變稅收政策從而刺激儲蓄。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解答;-第五章:投資1,視為投資還是消費國民收入核算中處理為aCCbIIcICdICeIIf-gI(負投資)-2、(單位:萬美元)期初資本存量折舊總投資凈投資第一年100001000800
19、-200第二年980098015005203、利潤=產出減去資本折舊和投資的機會成本 F.O.C.: a, d=0 此時I*=0;b,d=.1 此時I*<0,取I*=0 4、MPK-d>r,有MPK>r+d,又由于MPK對于K是遞減的,所以當前K小于最優化的K*,所以還沒有達到最優資本存量。ps:此處的利率應該是與該公司投資項目的風險相對應的資金的機會成本。5、a),解答本題要假定家庭可以按照一個確定的利率進行借貸。此時投資水平只由MPK=r+d來決定,所以此時A,B,兩個家庭的投資決策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由于B更偏好于當前的消費,所以家庭B的C1要大于家庭A的C1。b)
20、,由上問可以知道B家庭的C1相對較大,如果大到C1>Q1的程度,在不存在信貸配給限制的前提下,B家庭將借入以維持消費和投資,但是如果存在信貸配給限制,那么B家庭可能無法借到所需要的資金,此時投資必定受到影響,投資量比A少。 6、a),持久補貼將提高各期的投資。b),暫時補貼將使今年及后年等的投資調整到明年,所以投資增加的幅度可能比較大。c),如果持久補貼,今年的投資也會增加;暫時補貼的話今年投資將減少。7需求波動大的情況下,為了使生產平穩且保證需求得到滿足,需要更大的存貨投資規模。8,投資的加速數模型認為資本存量和產出呈正比,且對最優資本存量的調整是一次完全的。調整成本模型則認為向最優資
21、本的調整是一個過程,不會一次完成。q理論則從公司市值與資產現值對比來確定是否應該增加投資,當然其前提是公司市值是對公司未來收益的有效的指標,顯然我國股市不符合這個條件。9可能比較難,利潤下降,公司的風險增大(評級也可能隨之下降),只有支付更高的利息才有可能借到錢;但是信貸配給下這一點無法做到。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解答;-第六章:儲蓄、投資與經常項目1,在忽略國家風險前提下,倘若國國外利率不相同,自由流動的資本必定流向利率較高的市場,引起資金供求的變化,最終一定達到外的利率相等。 2、 一般而言,從整個時間視界來看,一國的經常項目之和應該為零。 這里考慮當前和未來兩期:當前CA盈余,那
22、么在下一期CA要赤字,因此未來的儲蓄減少,消費將增加。 3、 美國消費過度,儲蓄嚴重不足,貿易持續較大的赤字,經常項目持續的赤字導致對外債務增多。4、 經常項目=貿易項目服務項目 而CA盈余又導致國際資產的增長。5、 a),凈債權國,國際資產升值,NIIP增長 b),初始CA=0,因為國際資產增值,由CA=TB+rB0,則CA增加。 c),又由CASI,依照題意,S不變,則I將減少。 6, 在題干中提及的該利率水平r上,S曲線將向左彎曲,從而CA曲線在r這一水平上,形狀要取決于SI中二者力量的對比。7, 8, a),CA=0, I=50-r=S=4r => r=10,I=S=40 b),
23、開放小國:r=r*=8, I=50-r=42, S=8*4=32 => CA=S-I=-10r=r*=12 I=50-r=38, S=12*4=48 => CA=S-I=10 c),依樣畫瓢就可以了。9, a),由兩期預算約束柯得到: b), 第一期:NX1=Q1-C1=-20; CA1=NX1=-20第二期:NX2=Q2-C2=150-128=22; CA2=NX2+rB1=22-20*0.1=20 10, 如果借款太多,國家還款風險將增大,最終債權人將嚴重懷疑還款能力。 11,按照書本上的圖, 第一期:本國CA=S-I,赤字,外國CA*=S*-I*,盈余 那么 第二期:本國CA
24、=S-I,盈余,外國CA*=S*-I*,赤字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解答;-第七章:政府部門122,明年減稅,預期明年的收入將上升,所以今年消費增加,儲蓄下降,由CA=S-I,經常項目盈余減少,赤字增大。 3,稅收籌資增加暫時的增加,不會影響私人消費,儲蓄減少,S曲線左移,由CA=S-I,開放小國條件:r=r*,I不會變化,只是CA赤字 封閉經濟條件:r會上升,從而會擠出I 開放大國條件:r也會上升、CA也會赤字。幅度都比上述兩個條件小4,G增加,如果是暫時的,人們消費不會由太大調整,于是儲蓄減少,S曲線左移,與籌資方法無關 i,開放小國情形下, I不變,CASI赤字增大。 ii,大國情
25、形,r*上升,CA赤字,但幅度相對較小。 如果是持久的,人們消費將隨之調整,儲蓄變化情況不定,可能儲蓄不變,這種情形下經常項目無影響。 5,嘉圖等價認為在某一確定的時間視界中,政府支出、稅收、借款等時間路徑的變化不會影響稅收的現值,從而不影響人們持久收入,于是C也不變,變化的只是私人儲蓄,所以CA=S-I也要隨之變化。 6,按照題意,在第二期末家庭不會有債權/債務剩余,而政府部門則可以剩余債務余額。 為了更好地解答這個問題,我做了個xls文件,調整文件中的相關參數就可以得到各問的解了點擊下載 7,緊縮措施是痛苦的,一黨政府能更好的應對其他人對該政策的反對。 8,優點貌似是能夠不對個人工作、投資
26、的決策造成邊際影響,不產生扭曲;但缺點是稅基難以確定。 9,經濟蕭條時稅收減少,政府支出和轉移支付增加,政府赤字增加(負儲蓄),如果私人儲蓄和投資都不變,那么國民儲蓄減少,CASI減少,經常項目赤字,(當然經濟繁榮時恰好相反) 這一結論和私人儲蓄及投資決策相關。例如,如果經濟蕭條時,人們對未來感到前途渺茫,于是增加私人儲蓄,減少投資,此時CA的情形無法確定,甚至有可能盈余。 10,為使稅率平穩,宜借款籌資。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解答;-第八章:1,當然不是,不然把可可豆" 存" 在土里,到時候就可以收獲n多的" 利息" 2,傳統的M1將急劇減少。這
27、樣的情形下應該將儲蓄賬戶歸入M1。 3,債券A:i=0.10,r=i- 債券B:r=0.05 當=0.02時,債券A,r=0.08 當=0.08時,債券A,r=0.02 瑞士通脹低,巴西比較高。 4,a)持有貨幣機會成本現值: b)按照凱派的理論,持有貨幣的三大需求:交易動機,預防性動機和投機動機。 5,如果不存在"貨幣幻覺" ,那么家庭將持有特定數量的實際貨幣余額(與i,Q有關,而與P無關),那么價格水平的提高,名義貨幣需求也提高。 6,BT模型的分析框架: 設:收入為Y,名義利率i,每次交易成本為Pb,平均持有的貨幣余額為M,對持有貨幣的交易成本和機會成本最優化有: a
28、),M= b),n= c),M=125;n=4 d),M=100/1.2;n=6 7,由第六題的分析框架,且名義收入為PQ,有 兩邊取對數,全微分,有 a),M增加比例為2.5 b),M增加比例為5% c),M不增加,因此M/Q比例下降10% 8,名義利率不變,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不變,如果P也不變,那么實際貨幣持有也不會變 9,通貨膨脹高的國家,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高,人們更傾向于將錢早一點花出去,所以周轉率比較高。 10,技術進步導致V增大。 由于貨幣主義者認為V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值。所以" 消失的貨幣" 這一實證不利于貨幣主義者的學說。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解答;-第
29、九章:貨幣供給過程1,按書中的例子,最主要資產有:國債、黃金儲備,外匯儲備,對金融機構貸款等;最主要負債:流通中貨幣 如果可兌換成黃金,那么央行要時刻準備將貨幣兌換黃金,那么黃金儲備將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 2,假設利率為i,現值為 當i=0.10時,現值為 當i=0.15時,現值為= 3,4,資本控制下貿易順差增加貨幣供給, 央行為了沖銷順差,一般會在公開市場賣出8億美元的國庫券。 5,a),貨幣乘數:m=(1+0.25)/(0.2+0.25)= b),由M1=m*Mh,可得要增加基礎貨幣供給的量為: c),此時的貨幣乘數為:m=(1+0.25)/(0.1+0.25)=;需要增加的基礎貨幣量為
30、:0.56 可以發現,儲備率下降會使得貨幣乘數增加,從而提高央行干預貨幣供給的能力。 6,不對,錯誤在于,提高了商業資金短缺時獲得融資的成本增加,使得商行傾向于提高超額準備金率。 7,為了更穩定的控制貨幣供給,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貨幣乘數穩定。 8,a),b),財政赤字融資的三大途徑是發行債券、攫取通貨膨脹稅,消耗外匯儲備。如果無法通過發行債券(例如發行債券過多,風險增大,無人購買)以及消耗外匯儲備(外儲已耗盡),那么只能通過赤字的貨幣化來融資。 9,由Md=Ms,計算可以得到p=2 畫圖: 10, i上升,提高了持有超額儲備的機會成本,于是儲備/存款比例會rd下降,即二者有如下關系: 而貨幣乘數
31、: 又由于:M1=Mh*m, 顯然 M1也和i成正相關的關系,于是貨幣供給曲線也就成了向左上傾斜了。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解答;-第十章:貨幣、匯率和價格1,區別在于央行是否主動介入外匯市場操作以使得匯率保持在一個預先設定的值或者區間圍。在浮動匯率下,央行是否愿意兌換貨幣別沒有什么影響,所以可以十不可兌換貨幣(即央行不兌換) 2,對,被盯住國家并沒有義務 3,石油平價更可能成立,不信每天看看關于國際油價的報道就可以了。 如果要正式分析,可以從石油市場的全球化、石油運輸的進步(大型油輪,降低運輸成本),石油資源戰略地位等等來分析。 4,a),如果PPP成立,無論是絕對購買力平價還是相對購
32、買力平價,都有 (e,實際匯率,在購買力平價假設下為一確定的值,其中在絕對PPP下e=1) 那么有: 本國價格提高比國外快,那么可得E將上升,即本幣貶值。 b),名義匯率固定,那么將下降,實際匯率將升值。 5,a),假定有1美元的資產,分別投資美元和比索,比較到期時二者的美元價值: 顯然投資比索收益更高。 b),利率平價的假設下,期末的匯率應該使得投資比索的美元價值等于投資美元的價值。設期末匯率為Et 6,a),幣值低估,由PPP,本國價格上升,于是居民為維持實際貨幣余額,將賣出外國資產,增加名義貨幣余額,央行儲備增加, b),央行買入國資產,將增加貨幣供給,國利率有下降趨勢,資本外流,央行持
33、有儲備下降。價格水平不變。 c),外國價格上升,由PPP,本國價格上升,同a)中原因,央行儲備將增加。 d),外國利率上升,資本外流,央行儲備減少。對價格似乎沒影響。 e),預期未來匯率低估,由無套利條件,當前本幣將低估,同a), 7,a),拋本國資產,減少貨幣供給,國利率上升,資本流入,本幣升值,E下降,由PPP,國價格下降。b),外國價格上漲,國際貿易條件改善,CA盈余,資本外流,本幣貶值。另由于本國MS、i=i*,Q都不變,那么由LM方程,本國p不變。 c),外國利率上升,資本外流or由利率平價,本幣將貶值,再由PPP,國價格上升。 8,信用卡得使用將減少實際貨幣需求,在價格不變得假設前
34、提下也將減少名義貨幣需求。 固定匯率(匯率不變)浮動匯率(央行儲備不變)資本自由流動資本控制資本自由流動資本控制為了消除手頭多于得貨幣余額,居民將購買國外資產,央行儲備減少由于居民持有貨幣余額過剩,利率下降,吸收增加,CA赤字,央行儲備將逐漸減少持有貨幣余額過剩,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本幣貶值國利率下降,吸收增加;由于CA任何時候要均衡,本幣要貶值9,外國價格上升,由PPP,國價格上升,國貨幣供給落后與需求,利率上升;又由于國外價格上升,貿易條件改善,CA盈余,儲備增加。 10,對應的商品種類維持平價就可以了。第十一章:通貨膨脹:財政方面和貨幣方面1,由PPP, , 價格水平一次性變化和通貨膨脹
35、,匯率也將相應的發生變化,不過,如果時惡性通貨膨脹,那么由于人們的恐慌和對本幣的不信任,匯率將極度貶值,大家都試圖將本幣兌換成外幣。 2固定匯率下通過央行融資赤字,最終消耗的是外匯儲備,由計算可知,外匯儲備每年要減少0.25億美元,顯然沒法一直持續下去(當然,如果它像中國那樣有1萬多億的外匯儲備就另當別論了) 外匯儲備耗竭后,將有固定匯率轉為浮動匯率,而且本幣匯率將急劇貶值,由PPP價格上升,同時實際貨幣余額不變但是名義余額將上升。 3,通過低估,將能增加央行的外匯儲備,來為赤字融資。 4,實際貨幣需求的增長為政府帶來相當與GDP2的鑄幣稅,恰好融資赤字,所以外匯儲備不會改變;通貨膨脹率也為零
36、。 5,a),假定貨幣周轉率不變,通過赤字融資: b),由PPP, 可得: 6,當居民對政府償債能力由信心,愿意購買政府債券時通脹比較低,此時貨幣周轉率不變 當大家都不敢購買政府債券時,只有通過赤字貨幣化來融資,此時通貨膨脹比較高,而貨幣周轉速度會是名義利率的正函數。7,通貨膨脹率高于名義貨幣余額增長,說明實際貨幣余額下降貨,此時鑄幣稅將低于通膨脹稅(因為通貨膨脹稅是假定居民持有的實際貨幣余額不變)。 8,9,好處是通貨膨脹比較穩定,不好處是喪失了自主獨立的貨幣政策和失去獲得鑄幣稅。 10,如果是固定名義利率的貸款,隨著通貨膨脹上升,其實際利率將降低。 11,在歷經多次通脹的國家中,相應的應對
37、通貨膨脹的制度比較健全(如工資、債務的指數化等),成本相對較低。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解答;-第十二章:封閉經濟中的宏觀經濟政策和產量決定1,通過IS-LM框架,政府政策就可以影響AD(當然其中有些特殊情形)在古典情形下,AS垂直,此時經濟政策無法影響產出。 2,a),MPC增加將增大凱恩斯乘數(這里只討論投資乘數) b),變化更敏感,乘數也增大 數學推導: c),預期未來支出將抵消當前政府支出變化,那么居民將調整儲蓄來適應這一變化,同時消費不會變化,乘數效應將受到阻抑。3,設IS曲線函數為r=r(Y), a),增大,則減小,那么IS曲線更加平坦。 b),MPC增大,則IS更平坦 c),
38、減小,則IS更陡峭 4,恒定,設i=i(Y)為LM曲線函數,對Y導。 a),增大,那么減小,曲線更平坦。 b),增大,曲線更平坦 5, 6, 7,a),政府支出的凱恩斯乘數為1/(1-MPC)=5 c),得出均衡Q=60,i=5。 d),由LM求AD曲線,有50P*(Q-35) e),此時IS: 古典情形:Q=60,依次代回IS,LM函數得到i=10,P=2.5 極端凱恩斯情形:p=2,依次代回LM,IS曲線可得,Q=65,i=7.5 8,為增加產出要采取擴政策;而為了增加私人投資要降低利率,所以宜采取擴的貨幣政策。 9,流動性陷阱情形下,貨幣需求對利率無限彈性;相反的就是接近貨幣主義情形。
39、10,為實現一定的產出水平 a),技術進步,AS右移,相應地要使得AD左移,即緊縮地貨幣/財政政策。 b),預期未來收入增加,C外生增加,IS右移,那么為了維持一定地產量,宜采取緊縮地財政、貨幣政策。 c),信用卡提高了V,那么貨幣需求外生下降,供給大于需求,LM右移,則應采取緊縮貨幣政策。 d),預期未來稅收增加,那么消費外生下降,則IS左移,采取擴的財政貨幣政策. 11,長期合同,則工資粘性更強,更接近于凱恩斯情形,此時擴財政政策更容易提高產出。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解答;-第十三章:開放經濟中的宏觀經濟政策:固定匯率的情況1. 由于技術進步以及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的一體化,資本流動的
40、速度在一瞬間就可以完成,而國際貿易還需要運輸等時間。 這就使得制定經濟政策時要充分考慮資本流動帶來的短期影響,同時也不能忽視國際貿易帶來的長期的影響 2. 一價法則其實就是實際匯率為1的特殊情況,當實際匯率不能保持恒定時,一價法則就無法成立了。 3. 首先構建這個價格指數,設本國產品比例為,國價格為,國外為,名義匯率為,國消費品價格指數 a.b.c.d.4. 需要區分的是:總需國和國外居民對國產品的購買;吸收是國居民對國和國外產品的購買 a. 總需求增加,吸收不變 b. 吸收不變,但是由于更多購買國外產品,所以總需求下降 c. 吸收增加,同時由于總進口不變,國外情形不變(即出口也不變),所以總
41、需求將增加。 d. 提高稅收,同時吸收也下降,同時由于國外情形不變,總需求也。 5. 政府支出減少,IS左移,i有下降趨勢,資本外流,固定匯率下央行損失外匯儲備,貨幣供給減少,LM左移,最終利率維持在世界利率上不變,總需求減少;由于是固定匯率,賣出債券將使得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進一步減少,不會沖抵政府支出減少。 6. 國外價格同比例提高,即相同的通貨膨脹率,國際貿易條件不變,凈出口不變,IS不會移動;此時由于價格的上漲,居民持有的實際貨幣余額將下降,即LM左移,因此要拋出國外資產,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將增加,從而增加名義貨幣供給,最終居民持有的實際貨幣余額維持在之前的水平上。 a. 最初的反應是:
42、世界利率提高,資本外流,LM左移、央行外匯儲備減少;于是總需求曲線要左移,但是之后由于AS的不同而各異: i. 古典情形:但是由于AS垂直,產出不變,價格下降,進一步引起IS右移(EP*/P上升,從而凈出口增加)以及LM右移(MS/P上升),最后IS,LM交與橫軸為潛在產出,縱軸為新的世界利率的均衡點上。由:,i上升,最終的實際貨幣余額還是下降了, ii. 極端凱恩斯情形:AS水平,所以價格不變,產出下降,因為i上升了,Y又下降了,所以實際貨幣余額下降。 iii. 基本凱恩斯情形:介于以上二者之間。 b. 最初的反應:本國凈出口上升,IS右移,利率有上升趨勢,資本流入,央行外匯儲備增加,LM右
43、移,AD右移。 i. 古典情形:AS垂直,產出不變,價格上升,一方面減少凈出口,IS左移,另一方面又降低實際貨幣余額,LM左移,最終回到原均衡點,唯一不同的是價格上升了。此時由:,i不變,所以實際貨幣余額不變。 ii. 極端凱恩斯情形:AS水平,價格不變,產出增加,上升,所以實際貨幣余額增加。 iii. 基本凱恩斯情形:介于以上二者之間。 c. 稅收下降,IS右移,同時央行采取了擴的貨幣政策,LM右移,但還沒有結束,如果IS,LM交點不在世界利率上,央行的外匯儲備要發生變化,知道LM移動到與IS交點恰好在世界利率水平上。所以外匯儲備的變化要看貨幣供給增加相對于IS右移的幅度,但可以肯定的是AD
44、右移。 i. 古典情形:AS垂直,產出不變,價格上升,凈出口下降,IS左移,同時降低實際貨幣余額,LM左移,最后IS,LM交與原均衡點。因此實際貨幣余額不會改變, ii. 極端凱恩斯情形:AS水平,價格不變,產出增加,于是實際貨幣余額:增加, iii. 基本凱恩斯情形介于以上二者之間。 7. 幣值低估使本國產品更加便宜,擴大凈出口,從而擴大AD,因此對于國際貿易占縱需求比重更大的國家幣值低估的作用更為明顯。 8.a. 資本可以自由流動:國利率不變,減稅使得IS右移,從而資本流入,央行外儲增加,LM右移,產出上升,實際及名義貨幣余額都上升;但在長期,AS垂直,產出回到潛在產出,價格上升,IS及L
45、M左移,名義貨幣余額和短期一致,比減稅前上升,但是實際貨幣余額和減稅前相同。 b. 資本不可自由流動:IS右移,但是LM不會移動,于是長期吸收增加使得貿易赤字,外匯儲備下降,LM左移,最終均衡點位于高于世界利率、產出等于潛在產出的點,實際及名義貨幣余額下降, c. 資本自由流動下,貨幣政策無效,央行儲備減少,其他都不會變化。 d. 資本控制,LM右移,短期產出增加,利率下降,貨幣余額增加,但是長期,吸收的增加導致貿易赤字,央行外匯儲備不斷減少,LM左移,最終回到貨幣政策前的均衡位置,貨幣余額不發生變化。第十四章:開放經濟中的宏觀經濟政策:彈性匯率的情況1. 固定匯率下,國利率只要偏離了世界利率
46、,那么資本流動就使得央行持有的國際儲備的變化,從而引起國貨幣供給的變化,LM曲線生移動。 彈性匯率下,國利率只要偏離了世界利率,那么資本流動就使得匯率發生變化,從而通過影響凈出口從而引起IS的生移動。 2. 開放小國經濟貨幣擴 a. 國利率趨于下降,資本流出,從而本幣貶值 b. 總之,最終的效果是要使得IS移動一定的距離以使得IS和LM的交點恰好位于世界利率水平。IS移動距離是確定的,如果凈出口對匯率變化敏感,那么匯率只要一點兒變化就可以使得IS移動比較大的距離。所以敏感時匯率變化幅度比較小。 3. P上升,實際貨幣余額下降,LM左移;同時,由于P上升,凈出口下降,IS也向左移動。要看IS/L
47、M二者交點所確定的利率和世界利率的對比。如果IS左移不夠,國利率要高于世界利率,資本將流入,本幣匯率趨于升值,于是IS要繼續左移;相應地,如果IS左移過多,國利率低于世界利率,資本外流,本幣區域貶值,IS將右移一些距離。總之,由于IS最終是左移了,所以實際匯率將升值,至于名義匯率,要考慮P上升后IS相對于LM地位置,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 a. 固定匯率,貨幣政策無效,所以采取擴的財政政策,AD右移,基本凱恩斯情形,價格和產量都上升 b. 彈性匯率,財政政策無效,采取擴的貨幣政策,AD右移;極端凱恩斯情形,價格不變,產量上升。 c. 古典情形,產量不會改變;固定匯率,貨幣政策無效,如果采取擴的財
48、政政策,那么AD右移,價格會上升 d. 古典情形,產量不變;彈性匯率,財政政策無效,如果采取擴的貨幣政策,那么AD右移,價格會上升。 4. 貨幣緊縮,從長期來看,接近古典情形,貨幣緊縮,將使得價格下降,從而使LM右移到原位置,同時,IS也將因為價格下降以及匯率的調整,生地移動到貨幣緊縮之前的均衡點。 為常量,即有: 再代回為常量,即有: 從整個過程來看,最后價格變動幅度要等同于貨幣緊縮的幅度,而最后IS回到原位置,凈出口等于最早情形,所以實際匯率也復原,因此名義匯率變動幅度也要和價格以及貨幣緊縮程度相同。 但是短期,LM左移,因此本幣要升值,以使得IS左移和LM交點恰好位于世界利率水平上。如果
49、,凈出口對匯率很敏感,則可能比較小幅度的匯率變化就可以使IS移動預定的距離;此時,匯率的升值幅度比較小,可能小于長期的升值幅度(即貨幣緊縮程度),這就是undershooting。 考慮短期、長期的套利條件,設短期為t=0,長期為t=1期,短期匯率E0,長期匯率E1,國際利率為i*,國利率i,有無套利條件: t=0t=1t=1期,相當本幣價值投資本幣E0E0(1+r)E0(1+r)投資外幣11+r*E1(1+r*)E0(1+r)E1(1+r*),得 顯然,由于E1>E0,r>r* a. 開放小國,G增加,資本流入,本幣升值,擠出凈出口,其余不變 b. 大國情形,G增加,資本流入,本
50、幣升值,同時世界利率上升,于是擠出凈出口、本國投資,國外投資,但是外幣相對本幣貶值,促進國外凈出口,如果消費對利率敏感也將擠出消費。 5. 開放大國情形,貨幣擴,使本國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本幣貶值,帶動世界利率下降,凈出口增加,本國產出增加(非古典情形);其他地區,則由于其貨幣相對本幣升值,產出下降。 6. 政府支出增加,由于凈出口僅取決于匯率,而與吸收無關,那么匯率將不變,國利率上升,擠出私人投資。 7. 開放大國,提高產量要采用擴經濟政策,而不改變利率,則需要同時采用擴得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為什么這樣做呢?首先可能使為了避免擠出私人投資,其次,IS和LM都移動,那么資本也不會流出或流入,本
51、幣匯率不變,凈出口也不會改變,從而避免了擠出凈出口。 8. 為什么有利,見書中得例子;在固定匯率下,只要被盯住國家穩定自己國的通貨膨脹就可以使其它盯著該貨幣的國家能穩定通貨膨脹了。 9. 基本是吧。現在都歐元區了,而且似乎搞得還不錯。 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解答;-第十五章:通貨膨脹和失業1.價格變化總需求or總供給沖擊暫時(T)or持久(P)a)ASTb)ADT/P(像英法戰爭打了百多年)c)ADTd)AST/P2. 原因見書上,勞動合同期限越長,工資粘性就越大 a. 失業率高,則工會力量相對小,工資相對低 b. 如果當前工資談判中對未來通脹的預期是以過去的通脹為基礎,那么通貨膨脹將產
52、生通脹慣性。 c. 只能采取比工資提高幅度更大的通貨膨脹來實現充分就業,其代價就是高通貨膨脹的成本和政府信譽的損失。 3. 實際工資維持在市場出清的水平,就業處于自然失業率,而產量為潛在產出。如果低于5,那么實際工資高于市場出清水平,就業低于自然失業率水平,產出低于潛在產出,高于5% 正好相反。 4. 此時菲利普斯曲線為: a. 為了一直使U<Un,那么只能使通貨膨脹持續增高, b. 為避免加速的通貨膨脹,必須采用理性預期。在理性預期前提下,政府無法通過規則性的政策將失業率長期維持在自然失業率以下。 5. 犧牲率是政府在降低通貨膨脹時失業率的增加幅度;慣性通脹是指 a. 長期合同普遍,慣
53、性通脹率高,犧牲率大 b. 迅速調整預期,慣性通脹率低,犧牲率小 c. 無力消減支出,慣性通脹率高,犧牲率大 d. 人們理性預期,慣性通脹率低,犧牲率小 6. 理性預期是前瞻性的,而適應性預期是后顧性的。理性預期下,只有沒有被預期到的宏觀經濟政策才有效。 7. 如果是理性預期,A國的指數化將使降低通貨膨脹的成本很大,而B國則很低;如果是適應性預期,兩個國降低通脹都有成本,哪個更大則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8. 首先政府支出要得到控制,否則最終不得不赤字貨幣化而導致通貨膨脹;其次,可貿易商品的比重要比較大,PPP才能產生比較好的效果。還要廢除工資指數化制度等等。 9. 不能。此時增加政府支出,將帶來
54、最終不得不將赤字貨幣化的風險,最終只能通貨膨脹。 第17章作業答案1. 順周期的變量有:消費,投資,產量,就業,實際工資,存款周轉,貨幣存量無周期的變量有:實際貨幣余額,名義利率(短期順周期,長期不一定)逆周期的變量:無4.(1)凱恩斯學派政府開支增加引起總需求增加,假定名義工資和價格固定,總需求增加引起產量增加,有兩種機制可以引起經濟波動。一種是純存貨周期理論描述的:當銷售未預期地增加時,存貨就會減少,總之,凱恩斯學派是通過總需求的變動引起產量變動的角度分析的。(2) 真實商業周期理論RBC 理論是從勞動供給的角度分析的: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上升,家庭決定現在多工作,將來少工作(勞動的跨期替代
55、),因而當期產量上升,將來下降。6.盧卡斯的政策中性結論是在所有人都了解經濟運行且具有理性預期的假設下得出的。在此假設下,貨幣供給的預期變化,對產量沒有影響,只對價格有影響;只有沒有預期到的貨幣政策變化才對產量有影響。以信息不完全為基礎的盧卡斯模型不能解釋商業周期的持續性問題,因為模型隱含假設中的信息時滯實際是非常短的,很難解釋實際產出和就業的持續性的巨大變動。8.效率工資理論認為,由于企業監督員工的努力是有成本的,因此企業通過支付高于市場水平的工資提高員工偷懶的機會成本從而誘使員工不再偷懶并付出他們的最大努力。所以對于企業來說,監督成本和工資之間有一個tradeoff,企業監督成本不同,則可
56、能對相同特征的勞動力支付不同的工資。比如,如果工人的努力易于監督,則企業可以按照其勞動生產率支付工資,無需高于市場水平;而如果監督成本很高,則企業支付高于市場水平的效率工資,降低監督成本。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課后習題解答;-第十八章:長期增長1.2.即為規模報酬不變。 可以看出,產量增長速度為n,資本和勞動的貢獻率分別為0.75,0.25 3. 儲蓄率過低,會降低短期的經濟增長率,同時,雖然長期穩態時的增長率不會改變,但是會降低穩態時候的產出水平。 4. 可以增加勞動供給,AS右移。從而可以使得產出增加。 5. 一條途徑是向國外借款。約束條件主要是國家的跨時期預算約束,還有在實際情況下,借款還往往有各種非經濟約束,如對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西省贛州市六校2024-2025學年高三質量監測(二)物理試題含解析
- 四川三河職業學院《材料應用設計實訓(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大連市第七十六中學2025年初三模擬考試(一)化學試題文試卷含解析
-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重點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中考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題理試題含解析
-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市2024-2025學年數學三下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內蒙古赤峰市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三化學試題第二次適應性測試試卷含解析
- 昆山登云科技職業學院《工筆人物創作與表現》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林業專業外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2025年四下數學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解析
- 二零二五土地轉讓合同書范例
- 《行動學習法》課件
- 電工學(第8版)(上冊 電工技術) 課件全套 秦曾煌 第1-14章 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 傳感器
- 二手車市場管理制度
- 終端導購培訓手冊
- 專題06 修改病句或語段-五年級語文下冊期末知識點專題復習講練測(學生版)
- 值日生表格模板
- Creo-7.0基礎教程-配套課件
-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化石的奧秘質量測試卷(一)附答案
- 全國水利ABC證單選題六
- 管道支架重量計算表-2
- 酒店明住宿清單(水單)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