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樣做教師_第1頁
今天怎樣做教師_第2頁
今天怎樣做教師_第3頁
今天怎樣做教師_第4頁
今天怎樣做教師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今天怎樣做教師-讀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有感石岐中學 區美卿“今天怎樣做教師”?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卻十分凝重的。我端坐案旁,浮想聯翩 現在我們正處于世紀交替之際,“知識爆炸”、“科技革命”、“生物工程與遺傳工程”、“信息高速工路”、“可持續發展”等新概念、新事物層出不窮,必須帶動教育領域的革命。原有的教育思想與模式,陳舊的教育方法與內容,已經遠遠落后于飛速發展的社會需要。面對新形勢,考慮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本不是多余的,恰恰是我們每個教師迫切需要回答的一個現實問題。     韓愈說,老師是用來“傳道授業解惑”的;陶行知先生說,老師要“帶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2、于漪老師說,在我的字典里,永遠沒有一個“夠”字。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教師觀,但是教師的職責是育人,這一點是共同的。而育人者必需具備育人的素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便是育人者應有的素質。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具有培養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師德、師智和師能。古人言:“德是才之帥,才是德之資”。德才兼備,德是統帥,是首要的。    教師應有淵博的知識。隨著出版業、電視和電腦的日趨發達與普及,學生接受、獲取信息與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教師也要跟上時代的發展,教師若無這方面的焦慮感,想方設法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又如何面對知識面日趨廣博的學生群?不要說為學生“解惑”,即使“傳道

3、授業”都要大打折扣了。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沒有個人的學習,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教師只有不斷地自我學習,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才能在今天“學高為師”。     教師要將自己淵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得靠其高尚的品德。教師的使命就在于用自己的心靈和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思想,用對事業和對學生的愛去喚醒學生的求知欲與創造力。很難想象,一個沒有高尚品德的老師能教出擁有高尚情操的優秀學生;一個缺乏敬業精神的老師能帶出對祖國、對未來有高度責任心的學生;一個人格不健全、心靈不美好的老師能培養出身心健康

4、、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反之,師德高尚的老師,不僅能使普通班級成為團結奮進的優秀集體,使一般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且能使后進生發生本質的轉變。因為他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愛自己所執教的班級和學生。這種愛心使他能貼近學生的心靈,這種愛心使他有了一雙慧眼,能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與短處。即使面對好學生也能及時發現他的不足,幫助他戒驕戒躁,不斷進取;即使面對后進學生也能及時看到他的閃光點,鼓勵他克服自卑,增強自信,在成功的道路上昂首前進。他的敬業精神和愛心,也能使他找到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不足,潛心思考,認真鉆研,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帶好班,上好課。馬卡連柯說:“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責任心上。”孔子

5、也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師德風貌是教師素質的直接體現。面對社會發展的新形勢,面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教師的理想信念、敬業態度、道德情操、文化學識等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或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決定著教育的成效。“為人師表”,要求教師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包括日常言傳身教的一切行為。教師的言行必須高度自律,即使細微之處也應體現出真正高尚的師德風范,這正是廣大教師努力探究和實踐的一個時代命題。嚴于自、寬于人,不斷將正確的思想灌輸于學生頭腦中,教育學生具有集體榮譽感、高度的覺悟和嚴明的組織紀律性。  

6、0; 在教學過程中,更應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不是絕對的權威,而是和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學生的合作者。在這種平等、民主的氛圍中,師生之間更便于交流,教師也能更充分地挖掘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自由的空間內得到煥發,實踐能力得到加強。早在一千年前,韓愈在師說中就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先進師生觀。其實,只要教師教育得法,學生完全可以超越老師。此時,對于教師來說,更應擺正位置,盡力引導并幫助學生培養自我發展的能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把學生的進步、成功看作是教師的光榮。     曾有人這樣說過:“如果人類在未來的世紀

7、還會遇到挫折或災難的話,不是高科技的錯誤,是人們在道德、信念、倫理上出現問題,是人生觀、價值觀上出現偏差。”     眾所周知,老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育人”,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懂得做人的道理,促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最終使他們以健全的人格在社會上安居樂業,成為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人才。幾乎全世界都在倡導“以人為本”,教育界也提出“以學生為本”,那么我們的教育為什么不能多一點情感因素呢?我們都不希望在科技高度發達、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里,人貧窮得只剩金錢,人與人之間簡單得只剩一層利益關系。所以,對老師而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教學生學會愛。

8、說到“愛”,我眼前立即浮現了這樣一幅畫面:潮起了、又落了,沙灘上,無數的小魚在生死邊緣掙扎。有一個小男孩赤腳走在沙灘上,邊走邊彎腰,將一條又一條小魚扔回大海。有人問他:“誰會在乎?”他說;“這條小魚在乎,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曾經我被它深深感動過,也因此終于理解為什么那個女大學生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將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擱置在死神手中而無怨無悔。緣于對生命的愛,卻為之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也許這便是愛的至高境界。 關心即愛。對于班里的每一個學生,都放在心上。身體不好,予以關懷;心中煩悶,予以疏導。每天幾乎都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問題而進行個別的交流,漸漸地我發現是愛將心與心之間的隔膜消融,師生的情感

9、在無聲地流淌、交匯。    寬容即愛。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有這樣一條:“決不讓人帶著流血的傷口離開你進行教育性談話的地方。”我一直這樣認為:“暴風驟雨”式的教育未必奏效,而“和風細雨”式的教育,也許更能為學生所接受。“潤物細無聲”,心靈的雕琢有時是在無聲中進行的。    尊重理解即是愛。教師是培育人、塑造人的“靈魂工程師”,因此,必須對學生充滿深厚的情感和關愛,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指導他們。教師應該既是學生的老師,又是學生的大朋友、指導者、引路人;“好老師”應該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立足本學科,既傳授知識,又教會做人,點點滴滴,潛移默化。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特定的背景,都有與眾不同的興趣、特長。教師要尊重學生自身的選擇,使之萌發內在的責任感,真正清楚學習是他自己個人的事情,這樣他們才有可能不斷地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特別是我們教師,更要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進行心靈的交匯,想學生之所想,思學生之所思。尤其是一年級新生,踏入新的學校、結識新的同學、接受新的教學方法,在一系列新環境下,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他們都無法適應,也因此而失去了目標。對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