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備課組第一學期計劃【新】.doc_第1頁
高一語文備課組第一學期計劃【新】.doc_第2頁
高一語文備課組第一學期計劃【新】.doc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一語文備課組第一學期計劃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以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為參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新課改理念,以閱讀和寫作為重點,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課內外的結合,增加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審美情趣。貫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樹立科學的、民主的、開放的、以人為本的語文教育觀念,不斷地探索能適應學生發展和學生實際需要的要的新教法。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語文組的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二、學情分析p 高一年級共有學生一千四百多人,二十個教學班級,班大人多,學生來自全市的各間中學,學生

2、基礎參差不齊,學生之間差距較大。不少學生對學習語文存在著懼怕心理,對高中語文的學習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因此,第一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的任務不僅在于讓學生明確高中語文學習的要求,更在于通過中考和高考試卷的對比分析p ,讓學生更好地明確語文知識考點的遷移,完成初中向高中學習目標的轉化,更好地適應高中語文學習的特點。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三、目標與要求本學期的主要任務是新教材必修一、二、三(部分)冊的學習,根據新課標對高一語文教學的要求,本學期的目標如下1在初中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高中語文

3、學習習慣,幫助他們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為三年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2培養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3、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4、培養理解、分析p 現代文的能力;5、培養學生寫作實用文的能力和口頭作文的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四、教材分析p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分為“認識自我”、“傳記”、“散文(1)”、“古典詩歌(1)”四個部分。必修2分為“體驗情感”、“詩歌”、“散文(2)”、“文言文(1)”四個部分。必修3分為“感悟自然”、“科學小品”、“小說”、“古典詩歌”四個部分。五、具體措施1、認真學習新教材、新課標,明確課標對高一年級的要求

4、;認真鉆研新教材,扎扎實實備好課,講好課,充分發揮課內40分鐘的效力,科學支配時間,注重教學效果。2、授課方式:根據教師個人的授課習慣,鼓勵多種上課形式,以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興趣。3、作文教學采用這樣的寫作流程:教師命題(或師生命題)學生寫作提供標準學生修改學生自評教師講評。在這樣的寫作流程中,教師變成了游戲規則的制定者和指導者,學生則是主要的參與者,全程參與寫作的全部過程,而非僅是在寫作活動中參與。(學生參與作文命題,師生共同研討寫作內容、寫作范圍,甚至寫作的標題都可以和學生共同商量確定);確定寫作的內容之后,學生在規定的時間(60分鐘)內進行獨立寫作,教師根據本階段的寫作內容,再結合高

5、考作文的評分標準,制定出一份與當前寫作要求相適應的評分標準,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間進行互評,給出分數,寫出評語和修改意見;在作文的評講階段,學生根據修改作文情況,舉出本組同學的優秀作品,所謂優秀,是相對的優秀,只要他們認為在本組內處于優秀的都可以,而且,優秀的范圍可以是整篇的作品,也可以是某一段、某一句或者是某個詞語,選出本組優秀的作文進行朗讀;教師根據全班的寫作情況進行總結,給予全面的點評。這樣的寫作流程可能會比傳統的“三步走”流程所費時間要多,但如果考慮到作文在高中語文所占的分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與點評,提高批改實效,比 單靠 老師批改效果可能會更好。作文教學重自能作文,要引導

6、學生自批自改。要求學生多練筆,老師要認真批閱。本期擬做大作文8次(含考試作文3次),課外練筆10次(周記),自己安排、布置,自己收閱,靈活機動一些,可以是讀書筆記,也可以是摘抄,重在練筆積累。4、充分利用語文讀本,并給學生提供閱讀書目,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積極開展周末閱讀活動,每周精選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現當代美文和文言短文,提供給學生閱讀,努力通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閱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5、 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主鉆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特點,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

7、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6、練習:充分利用好學校所訂資料,講完一篇文章都要適當給學生堂上時間來做練習,每講完一個單元檢測一次,為時一節課,重在基礎題。7、分工合作,同心協力,面對新教材、新內容,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實行備課資料資共享,備課方式各施所長。同時,通過相互聽課、評課,相互促進,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六、課時進度在第九周前完成必修1的教學任務,在十八周前完成必修2的教學任務。后段爭取進入必修3的“古典詩歌”部分。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本校實際情況安排:高一語文每周5節(必修),全學期20個實際教學周總時數約100節。本學期教學內容安排語文

8、(必修)第一、二、三(部分)冊。七、作文安排:1、第一次作文:描寫一個人(或物)。(800字左右)要求:中心明確,事件清楚,描寫人物,要抓住人物特征表現人物性格,能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心理、語言等來表現人物形象,能運用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等表達方式。“記人”主要訓練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的發散,其本質是解決材料的來問題。請以不能沒有你為題,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要求抓住“你”的外在特征,寫出“你”的內在品質,表達出自己的愛憎。首先,“你”是誰提示學生從人、景、物三個角度發散。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人:親人、師長、朋友、對手、偶像、偉人、名人還可以想到給人以生活樂趣或啟示的動物、植

9、物抑或是有生命意趣的物品,像舞臺、傳媒、書、樂器、畫筆、某件紀念品或其它也可以是撫慰心靈、寄放情感的自然山水、日月星辰、城市鄉村還可以是抽象事物,比如:事業、詩歌、感情等。然后我們要想:誰感覺“不能沒有你”提示學生可從個人、環境、事物三個角度發散。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我”,但一定是“我”嗎?航天事業不能沒有忠誠敬業的科技人才吧,一個民族不能沒有為之驕傲的偉人吧,一個時代不能沒有思想的先驅吧,廣闊天空不能沒有流云、飛鳥吧最后還思考為什么“不能沒有你”提示學生從因果關系、假設關系、轉折關系、條件關系等角度思考。2、第二次作文:記敘一兩件事。(800字左右)要求:中心明確,詳略得當,六要素(時間、地點

10、、事件、開端、經過、結果)要清晰。備選題目是:感動、令我的兩件事、瑣憶。主要提供以“感動”為話題的寫作指導。因為感動比令我的兩件事開放度更大。請以“感動”為話題,描寫兩個或兩個以上令你感動的瞬間,構成一篇首尾完整的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幾段描寫之間要有一定的內在聯系。自然風物、人文景觀常常觸動人的情思,地壇深處,一滴露水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不是讓殘疾的史鐵生于瞬間的感動中獲得生命的啟迪嗎?天山草原,日落時分,峻峭的冰峰變成了熔紅的劍,山巒變成了蔓延的火,草原變成了鮮紅波,不是讓失意的張承志為此激動得痛苦難忍嗎?藝術欣賞更能帶來心靈的震撼,那種感動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

11、,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不是讓琦君感動一生嗎?一曲壯闊而又奔騰,剛健而又纏綿的高山流水,不是在感動中成就了知音的千年佳話嗎?還有體育盛會中的激情與夢想、時聞快訊中的感人畫面、網絡互動中的真情傳遞這些都不是感動嗎?雖然這一次的訓練重點是寫事,但我們怎么能為了一個單一的訓練目的,而去否定更具個性、更有創意的表達呢?3、第三次作文:繪景(800字左右)。要求:內容上以寫景為主。寫法上,學習抓住景物特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內容的選擇上,如果大處著眼,我們鼓勵學生從山水野趣、古跡名勝中,賞玩撫慰心靈的自然之美,品咂山水名勝中的地域風格,體味山水中浸潤的文化精神。如:最是那石階兩側的蒼松翠柏,

12、毋須伸展腰肢便已雄健有力,深沉含蓄地將自身的品格編織成弦音籠蓋天地、四野。我此行的目的本是聞楓而來,卻不見火燎一般的楓林,而是出乎意料地被這別樣的青楓所感動。有些事物,在不經意間,往往才展現出最自然的美。(樊穎)但這樣的眼界需要一定的文化積累,學生學習了一定數量的唐詩宋詞、和寫景散文之后,可能會寫得更好。所以我們也提示學生從細微處著眼:校園的一階一亭、小區的一樹一草是風景;清晨浪涌般的車陣、傍晚退潮似的人流亦是風景。除此而外,文化藝術、日常生活、人類心靈中同樣風景無限。如:石榴樹學生細膩描繪了姥姥家四合院里的石榴樹四季的變化,最后寫道:現在,姥姥家的小院已不復存在,唯有那棵石榴樹屹立在一片廢墟

13、之上。姥姥常說石榴樹是通靈性的。伴隨我童年生活的石榴樹,今年,你還會開花嗎? 又如:守護風景前文寫印象中敦煌的風景,后文寫敦煌學者樊錦詩40余年的執著守護。不僅寫風景,而是展現人物美好的心靈:敦煌美麗的風景,被許多這樣癡情的學者守護著。他們甘于清貧,甘于寂寞,甘愿為它獻上青春,乃至生命。他們守護著一片風景,其實他們更是在守護自己信念,守護生命的價值。誰說這些可敬可親的人不是一道更美的風景。給了內容的提示之后,我們再提示寫的方法:寫法需要實踐、磨練。寫法上抓住景物特征,融情入景,借景抒情。(1)動景、靜景、近景、遠景、實景、虛景、廣角、聚焦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查慎行舟夜書所見)(2)季節、靜噪、色彩、晦明、干濕、濃淡、視線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蘇幕遮?碧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