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湘教版語文下冊古詩閱讀校外專項練習_第1頁
五年級湘教版語文下冊古詩閱讀校外專項練習_第2頁
五年級湘教版語文下冊古詩閱讀校外專項練習_第3頁
五年級湘教版語文下冊古詩閱讀校外專項練習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年級湘教版語文下冊古詩閱讀校外專項練習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天上的街市,完成下列各題。天上的街市郭沫若遠遠的街燈明了,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寬廣。天上的明星現了,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我想那縹緲的空中,我想他們此刻,定然有美麗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閑游。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不信,請看那朵流星,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1)傳說中的牛郎織女都是勤勞的人兒,詩人為什么說他們在“閑游”?請結合全詩,談談你的理解。_(2)第四節末句,原詩為“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后來改為“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2、你認為這樣的修改好不好?為什么?_(3)迢迢牽牛星中寫到“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本詩也寫到“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兩首詩中均強調天河的“淺”,其用意是否相同?說說你的理解。_2. 課內閱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1這首詩描寫了鄉村中的農人_、_,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_的情景,展現了農忙時熱烈的勞動場面。2對詩中塑造的兒童形象描述不正確的是()。A.天真 B.勤勞 C.頑皮 D.可愛3下列選項不是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的是()A.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敬重之情。B.表達了對勞動

3、人民的同情。C.表達了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贊揚。D.表達了對頑皮的農村兒童的惋惜和勸誡。4下面的詩句讓你的眼前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用幾句話寫一寫。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_3. 閱讀下面的古詩,然后回答問題。過百家渡四絕句(其四)宋楊萬里一晴一雨路干濕,半淡半濃山疊重。遠草平中見牛背,新秧疏處有人蹤。1這四句詩分別寫了什么?請連一連。第一句 牛第二句 人第三句 路第四句 山2下面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由兩個對偶句組成B.這首詩描寫了秋季農村豐收的景象C.詩中的路和遠山只是畫面的背景,著重表現的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間的人蹤3由詩中畫橫線的句子,你想到了怎樣的

4、畫面?_4.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1這首詩的作者是_朝詩人_。這首詩是他_所做,相當于遺囑,我還知道他的另外一首詩_。2先解釋帶點的詞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北定:_ 乃翁:_詩句意思:_3詩人“悲”的什么?要兒孫們家祭時告訴他什么?_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_5. 讀詩句,完成練習。漁歌子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1這首詞描寫的時間_季,地點是在_。2詞中描寫的事物顏色非常鮮明,如鷺的顏色是_,桃花的顏色是_,箬笠和

5、蓑衣的顏色分別是_和_,給人新鮮之感。3用自己的話說說畫線部分的意思,注意表現出景物的動態美。_4詞的最后一句寫人,生動地表現了漁夫(   )的生活情趣。A.急躁 B.悠閑 C.興奮 D.枯燥6. 閱讀古詩,完成練習。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1“供”在詩中讀_,意思是_。“供”在“供不應求”一詞中讀_,意思是_(供給,供應;指按期拿出錢款還貸;提供某種利用的條件)。2前兩句提到的農活有;_、_;從“_”和“_”這對反義詞中我們能感受到農民勞作的辛苦,從而體會到詩人對他們勤

6、勞品質的_之情。3讀后兩句詩,想象畫面,完成對話。孩童甲(撓撓頭):大人們這么忙,可我們既不會耕田,也不會搓麻線,怎么辦呢?孩童乙(_):_孩童甲(_):_孩童乙(_):_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本詩寫了大人辛勤勞作,孩子也從小就承擔起家庭重擔的場面。(_)農村的孩子們從小看父母勞動,耳濡目染,也學著種瓜,體現了孩子們對勞動的熱愛。 (_)古詩寫孩子們學大人種瓜,主要是為了表現孩子們很調皮。 (_)7. 古詩大廳。冬夜讀書示子聿宋陸游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1“無遺力”讓我想到的成語是( )。A.竭盡全力

7、 B.川流不息 C.力大無窮 D.毫不在乎2“少壯工夫老始成”與“絕知此事須躬行”中加點字意思分別是(_)和(_)。A剛剛   B獨一無二   C親身、親自   D事物的一頭3詩人陸游告訴兒子讀書的兩個重點分別是(   )。A.要勤奮,要注重多實踐 B.要掌握技巧,要堅持不懈C.要耐心,要多思考 D.要勤奮,要深入思考4“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的意思是( )A.古人做學問從來沒有一個不用盡全身力氣的,年少的時候就有成就,老了就更大了。B.古人做學問從來都是不遺余力,年少時花了時間,到老了就一定會

8、有最高的成就。C.古人做學問都不遺余力,只有到老了才剛剛能有一些成就。D.古人做學問很注重年少的時間,那樣年紀大了才不會后悔。5下面句子中哪一個與讀書無關?( )A.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B.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C.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D.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6哪句話與“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強調的內容相似?請選擇:( )A.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B.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C.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D.讀書貴能疑,疑能得教益。8. 閱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回答問題。1理解“迎涼”,判斷正誤。(

9、1)“迎涼”符合秋葉的季節特點,也表達了詩人心中感到涼爽。   (_)(2)“迎涼”既符合秋葉的特點,也與詩人心中的傷感相融合。 (_)2詩中的“河”指_,“岳”指_。“三萬里”言河之_,“五千仞”言岳之_。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3本詩與陸游的_一詩主題基本相同,表達了作者對_的同情,對_的期盼,同時暗含著對_的不滿。9. 理解詩句,體會情感。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暖風”一語雙關,既指_,又指_。2“游人”指的是_。3“_”一句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茍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諷刺南宋王朝貪圖安逸、屈膝求和、不

10、思收復失地的史實。10.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李白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注:謝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齊杰出詩人。謝朓北樓,即謝朓樓,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是宣城的登覽勝地。這首詩作于天寶十三年(754),李白在長安為權貴所排擠,棄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蕩。這里的“江城”,泛指水邊的城。“兩水夾明鏡”,是指兩水繞城,水如明鏡。“兩水”,指句溪和宛溪。1這首詩中,最能體現秋天特點的句子是:_, _。2“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最能體現江城的美,請說說其好在何處。_3聯系學過的宣州謝朓樓餞

11、別校書叔云,說說尾聯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_11. 課外閱讀。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注釋)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移舟:劃動小船。泊:停船靠岸。煙渚(zh):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客:指作者自己。愁:為思鄉而憂思不堪。野:原野。曠:空闊遠大。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靠近人。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詩中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的這種情感?_2下面是對第一句詩“移舟泊煙渚”在全詩中所起的作用的描述,其中不恰當的一項是()A.第一句詩中,“移舟”是劃動小船的意思,“泊”字點出題目中的

12、“宿”字。所以這一句在全詩中起到點題的作用。B.“煙渚”二字寫出了江邊煙霧茫茫的環境,渲染了全詩的氣氛。C.作者羈旅夜泊,體現出日暮無歸的莫名惆悵,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好準備。3閱讀全詩,再按要求作答。(1)寫出詩中的對偶句:_,_。這兩句詩屬于_(靜態動態)描寫。(2)用自己的話說說上題所填的兩句詩的意思。_4“月”是文人筆下常見的景物,曾勾起許多詩人、詞人的創作情思。請你寫出兩句含有“月”的詩句。_12. 課內閱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1“三萬里河”指的是_,“五千仞岳”指的是_。這里的“三萬里”和“五千仞”都是虛指,分

13、別形容很_和很_。2“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運用了()的修辭方法。A.比喻 B.夸張 C.擬人 D.對比3對前兩句詩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這兩句詩意境闊大深沉,對仗十分工整。B.山本來是不動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偉,而且富有生氣。C.詩中極力描寫河山的奇偉壯麗,是為了突出祖國的可愛,表明朝廷收復失地的決心。D.這樣的大好河山,卻陷于敵手,更加使人感到無比憤慨。4如果把本詩第三句的“盡”字換成“滴”字或“流”字好不好?為什么?_5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_13. 閱讀樂園。楓橋夜泊(唐)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

14、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1“月落烏啼霜滿天”中“啼”的讀音是_,意思是:_。這句詩的意思是:_。2“夜半鐘聲到客船”中“夜半”的意思是:_,“到”的意思是:_。這句詩的意思是:_。3這首詩寫作者看到的景象有_,聽到的聲音是_,抒發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14. 閱讀理解。茅檐低小,   _,_。   中兒正織雞籠;醉里吳音相媚好,   最喜小兒無賴,_。   _。1把這首詞補充完整。2清平樂  村居中“_”是詞牌名,“村居”是_,它的意思是_。3想一想下面的詞語在今天怎樣表達。中兒: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