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相關參數設定_第1頁
PKPM相關參數設定_第2頁
PKPM相關參數設定_第3頁
PKPM相關參數設定_第4頁
PKPM相關參數設定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KPM相關參數設定2009-6-15A)水平力與整體坐標角:1 .一般情況下取0度,平面復雜(如L型、三角型)或抗側力結構非正交時,理應分別按各抗側力構件方向角算一次,但實際上按0、45度各算一次即可;當程序給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時,可按該方向角輸入計算,配筋取三者的大值。2 .根據抗震規范5.1.1-2規定,當結構存在相交角大于15度的抗側力構件時,應分別計算各抗側力構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若程序提供多方向地震作用功能時,應選用此功能。B)碎容重:鋼筋稅計算重度,考慮飾面的影響應大于25,不同結構,構件的表面積與體積比不同,飾面的影響不同,一般按結構類型取值:結構類型框架結構框剪結構剪力墻

2、結構重度 262728O鋼材容重:般取78,如果考慮飾面設計者可以適量增加。D)裙房層數:1:高規第486條規定:與主樓連為整體的裙樓的抗震等級不應低于主樓的抗震等級,主樓結構在裙房頂部上下各一層應適當加強抗震措施;因此該數必須給定。2:層數是計算層數,等同于裙房屋面層層號。E)轉換層所在層號:1:該指定只為程序決定底部加強部位及轉換層上下剛度比的計算和內力調整提供信息,同時,當轉換層號大于等于三層時,程序自動對落地剪力墻、框支柱抗震等級增加一級,對轉換層梁、柱及該層的彈性板定義仍要人工指定。(層號為計算層號)F)地下室層數:1:程序據此信息決定底部加強區范圍和內力調整。2:當地下室局部層數不

3、同時,以主樓地下室層數輸入。3:地下室一般與上部共同作用分析;4:地下室剛度大于上部層剛度的2倍,可不采用共同分析;5:地下室與上部共同分析時,程序中相對剛度一般為3,模擬約束作用。當相對剛度為0,地下室考慮水平地震作用,不考慮風作用。當相對剛度為負值,地下室完全嵌6:根據程序編制專家的解釋,填3大概為70%80%的嵌固,填5就是完全嵌固,填在樓層數前加,表示在所填樓層完全嵌固O到底怎樣的土填3或填5,完全取決于工程師的經驗。G)墻元細分最大控制長度:1:可取1Y之間的數值,一般取2就可滿足計算要求,框支剪力墻可取1或15。H)墻元側向節點信息:1:內部節點:般選擇內部節點,當有轉換層時,需提

4、高計算精度時,可以選取外部節點。2:外部節點:按外部節點處理時,耗機時和內存資源較多。I)恒活荷載計算信息:1:一次性加載計算:主要用于多層結構,而且多層結構最好采用這種加載計算法。因為施工的層層找平對多層結構的豎向變位影響很小,所以不要采用模擬施工方法計算。2:模擬施工方法1加載:就是按一般的模擬施工方法加載,對高層結構,一般都采用這種方法計算。但是對于“框剪結構*采用這種方法計算在導給基礎的內力中剪力墻下的內力特別大,使得其下面的基礎難于設計。于是就有了下一種豎向荷載加載法。3:模擬施工方法2加載:這是在“模擬施工方法1”的基礎上將豎向構件(柱、墻)的剛度增大10倍G)H)的情況下再進行結

5、構的內力計算,也就是再按模擬施工方法1加載的情況下進行計算。采用這種方法計算出的傳給基礎的力比較均勻合理,可以避免墻的軸力遠遠大于柱的軸力的不和理情況。由于豎向構件的剛度放大,使得水平梁的兩端的豎向位移差減少,從而其剪力減少,這樣就削弱了樓面荷載因剛度不均而導致的內力重分配,所以這種方法更接近手工計算。但是我認為這種方法人為的擴大了豎向構件與水平構件的線剛度比,所以它的計算方式值得探討。所以,專家建議:在進行上部結構計算時采用“模擬施工方法1”;在基礎計算時,用“模擬施工方法2”的計算結果。這樣得出的基礎結果比較合理。(高層建筑)建議采用“模擬施工加載3;分層剛度,分層加載。J)結構體系:規范

6、規定不同結構體系的內力調整及配筋要求不同;同時,不同結構體系的風振系數不同;結構基本周期也不同,影響風荷計算。宜在給出的多種體系中選最接近實際的一種,當結構體系定義為短肢剪力墻時,對墻肢高度和厚度之比小于8的短肢剪力墻,其抗震等級自動提高一級。地面粗糙類別:A類:近海海面和海島、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區。(0.12)B類:指田野、鄉村、叢林、丘陵及房屋比較稀疏的鄉鎮和城市郊區。(0.16)C類: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區。(0.22)D類: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較高的城市市區。(0.30)體型系數:修正后的基本風壓:對于高層建筑應按基本風壓乘以系數1.1采用。1)風荷載作用面的寬度,多數程序是按計算簡

7、圖的外邊線的投影距離計算的,因此,當結構頂層帶多個小塔樓而沒有設置多塔樓時,應注意修改風荷載文件,從風荷載中減去計算簡圖的外邊線間無建筑面的空面面積上的風載,否則會造成風載過大,特別是風載產生的彎矩過大。2)頂層女兒墻高度大于1米時應修正頂層風載,在程序給出的風荷上加上女兒墻風荷。3)當計算坐標旋轉時,應注意風荷計算是否相應作了旋轉處理。4)大多數程序風載從嵌固端算起,當計算嵌固端在地下室時,應將風荷載修正為從正負零算起。5)用SATWE進行多塔樓分析時,程序能自動對每個塔樓取為一獨立剛性塊分析,但風荷載按整體投影面計算,因此一定要進行多塔樓定義,否則風荷載會出現錯誤。結構的基本周期:宜取程序

8、默認值(按高規附錄B公式B.0.2);規則框架Tl=(0.08010)n,n為房屋層數,詳見高規3.2.6條表3.2.64注;荷規7.4.1條,附錄E;程序中給出的基本周期是采用近似方法計算得到的,建議計算出結構的基本周期后,再代回重新計算。息信息I風而我信息地宸信息情商后屈I調整信息絹堿則性信且cmi &稗用-扭耐撇信忌r非粥聯門腑設計地震分擔地懿度 I? (0場地土類型|z二類 椎架抗震等級I?三級;I剪力喀抗彘等|2二切二)r考慮偶然偏心口考慮雙向地震力作用計笠振型個數活橫揖耀耀部斷解數結構的阻尼比第脖蹈期Tg C秒1別地器褓數既值早遇地震影響系數母大值斜變抗用力構件方向M加地震

9、不相應角度偃艇|取消|應用®|招助|結構規則性性息:根據結構的規則性選取,按抗震規范3.4.2條確定。扭轉耦聯信息:1)對于耦聯選項,建議總是采用;2)質量和剛度分布明顯不對稱的結構,樓層位移比或層間位移比超過1.2時,應計入雙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轉影響。3)偶然偏心:驗算結構位移比時,總是考慮偶然偏A)位移比超過12時,則考慮雙向地震作用,不考慮偶然偏心。B)位移比不超過L2時,則考慮偶然偏心,不考慮雙向地震作用。例:*一 31層框支結構,考慮雙向水平地震力作用時,其計算剪重比增量平均為12.35%;*規則框架考慮雙向水平地震作用時,角柱配筋增大10%左右,其他柱變化不大;*對于不

10、規則框架,角、中、邊柱配筋考慮雙向地震后均有明顯的增大;*通過雙向地震力、柱按單偏壓計算和雙向地震力、雙偏壓計算比較可知,后者計算柱的配筋較前者有明顯的增大。建議:若同時勾選雙向地震力、柱雙向配筋時,要十分謹慎。3)計算單向地震力,應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5%的偶然偏心,是從施工角度考慮的。*計算考慮偶然偏心,使構件的內力增大*計算考慮偶然偏心,使構件的位移有顯著的增大,平均為18.47%。注:對于不規則的結構,應采用雙向地震作用,并注意不要與“偶然偏心,同時作用。“偶然偏心”和“雙向地震力”應是兩者取其一,不要都選。建議的選用方法:*當為多層(08層,30m),考慮扭轉耦聯與非扭轉耦聯均可;*

11、當為一般高層,可選用耦聯+偶然偏心;*當為不規則高層、滿足抗規2條以上不規則性時,或位移比接近限值,考慮雙向地震作用。計算振型個數:1)按側剛計算時:單塔樓考慮耦聯時應大于等于%復雜結構應大于等于15;N個塔樓時,振型個數應大于等于Nx9。(注意各振型的貢獻由于扭轉分量的影響而不服從隨頻率增加面遞減的規律)一般較規則的單塔樓結構不考慮耦聯時取振型數大于等于3就可,頂部有小塔樓時就大于等于6。0.2)按總剛計算時;采用的振型數不宜小于按側剛計算的二倍,存在長梁或跨層柱時應注意低階振型可能是局部振型,其階數低,但對地震作用的貢獻卻較小。3)規范要求,地震作用有效質量系數要大于等于0.9;基底的地震

12、剪力誤差已很小,可認為取的振型數已滿足。考慮活荷不利布置的層數從第1到6層.多層應取全部樓層;高層宜取全部樓層,高規5.1.8條柱、墻活荷載是否折減不折算PM不折減時,宜選折算,荷規4.L2條(強條)傳到基礎的活荷載是否折減折算PM不折減時,宜選折算,荷規4.1.2 > (強條)柱,墻,基礎活荷載折減系數.荷規4.1.2條表4.1.2(強條)計算截面以上的層號折減系數11.00荷規4.1.2條表4.L2(強條)2-30.85荷規41.2條表41.2(強條)4-50.70荷規41.2條表41.2(強條)6-80.65荷規41.2條表4.1.2(強條)9200.60荷規4.1.2條表4.1.

13、2(強條)200.60荷規4.1.2條表4.1.2(強條)中梁剛度增大系數:BK = 2.00高規5.2.2條;裝配式樓板取1.0;現澆樓板取值1.3.2.0,一般取2.0梁端彎矩調幅系數:BT=0.85主梁彎矩調幅,高規5.2.3條;現澆框架梁0.8-0.9;裝配整體式框架梁0.7-0.8梁活荷載內力放大系數:BM=1.00放大梁跨中彎矩,取值L0-L3;已考慮活荷載不利布置時,宜取1.0連梁剛度折減系數:BLZ=0.70一般工程取0.7,位移由風載控制時取沙.8;抗規6.2.13條2款,高規5.2.1條現澆樓板(剛性假梁扭矩折減系數:TB=0.40定)取值一般取0.4;現澆樓板(彈性樓板)

14、取L0;高規524條全樓地震力放大系數:RSF=1.00.用于調整抗震安全度,取值085.50,一般取1.00.2QO調整起始層號:KQ1=0.用于框剪(抗震設計時),純框填0;參見手冊;抗規6.2.13條1款;高規8.1.4條0.2Q。調整終止層號:KQ2=0.用于框剪(抗震設計時),純框填0;參見手冊;抗規6.2.13條1款;高規8.L4條部分最低層號填寫,無頂塔樓填0頂塔樓內力放大:RTL=1.00計算振型數為9.15頂塔樓內力放大起算層號:NTL = 0按突出屋面及以上時,宜取L0(不調整);計算振型數為3時,取L5九度結構及一級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數CPCOEF91=1.15.a1.15

15、,抗規624條是否按抗震規范5.2.5調整樓層地震力IAUTO525=1.用于調整剪重比,抗規5.2.5條(強條)是否調整與框支柱相連的梁內力IREGU_KZZB=0.一般不調整,高規1027條剪力墻加強區起算層號LEV.JLQJQ=1.抗規6.1.10高規7.1.9>強制指定的薄弱層個數NWEAK=0.強制指定時抗規5.5.2條,選用,否則填0,高規4.6.4條結構重要性系數:RWO=L00校規322條,3.2.1條(強條);安全等級二級,設計使用年限50年,1.00移,用于鋼結構梁柱重疊部分簡化:不作為剛域.一般不簡化,柱計算長度計算原則:有側移一般按有側高規5.3.4條,參見手冊當

16、選定時,梁負筋應按計算配筋配足,此種簡化更符合實際,建議采用。當不選用時,梁負筋可按柱邊彎矩計算配筋,即適當削峰配置。是否考慮P-Delt效應:1)據有關分析結果,7度以上抗震設防的建筑,其結構剛度由地震或風荷載作用的位移限制控制,只要滿足位移要求,整體穩定自然滿足,可不考慮P-DELT效應。2)對6度抗震或不抗震,且基本風壓小于等于0.5kg/M2的建筑,其結構剛度由穩定下限要求控制,宜考慮。3)考慮后結構周期一般會加長。4)考慮后應按彈性剛度計算的,因此,柱計算長度系數應按正常方法計算否一般不考慮;校規522條3款,7.3.12抗規363條;高規541條,542條柱配筋計算原則:按單偏壓計

17、算.宜按單偏壓計算;角柱、異形柱按雙偏壓驗算;可按特殊構件定義角柱,程序自動按雙偏壓計算鋼構件截面凈毛面積比:RN=0.85.用于鋼結構梁保護層厚度(mm):BCB=25.00.室內正常環境,碎強度C20時取N25mm,碎規9.2.1條表9.2.1,環境類別見3.4.1條表3.4.1柱保護層厚度(mm):ACA=30.00.室內正常環境取N30mm,校規921條表9.2.1,環境類別見3.4.1條表3.4.1是否按碎規范(7.3.113)計算砂柱計算長度系數:是一般工程選是qq多高層結構要選用,詳見碎規7311條3款,水平力設計彎矩占總設計彎矩75%以上時選是;單層剛性屋蓋結構不選用o總信息風

18、荷載信息I地震信息I活葩信息I調整信息設話信息囪翔焦凰口有我組合|城不室信息|到法紀簡L主筋強度的信茂不主筋曙度|300-筋筋強度(H/ftnZ)梁翁筋強度|210柱主筋強度卜。0境主筋強度21。柱垂筋強度|210墻分布筋強度1210索斯筋間距加制回°整筋勘間距冊內|100墻水平分布好間距出川12,:0t典向分布哪6箭察(幻麗一確定|。消|朗|助梁主筋強度(N/mm2):IB=300設計值,HPB235取210N/mm2,HRB335取300N/mm2;碎規4.2.1條,423條表4.231(強條)柱主筋強度(N/mm2):IC=300校規4.2.1條,4.2.3條表42.3”(強條

19、)423條表4231(強條)梁箍筋強度(N/mm2):JB=210碎規4.2.1條,墻主筋強度(N/mm2): IW = 210艙規421條,4.2.3條表4.2.31(強條)柱箍筋強度(N/mm2):JC=210破規4.2.1條,4.2.3條表4231(強條)墻分布筋強度(N/mm2):JWH=210校規4.2.1條,423條表4.231(強條)梁箍筋最大間距(mm):SB=100.00校規10.2.10條表10.2.10;可取100-400,抗震設計時取加密區間距,一般取100,詳見抗規633條3款(強條)柱箍筋最大間距(mm):SC=100.00校規10.3.2條2款;可取100400,

20、抗震設計時取加密區間距,一般取100,詳見抗規638條2款(強條)墻水平分布筋最大間距(mm):SWH=200.00碎規10.5.10條;可取100-300,抗規6.4.3條1款(強條)碎墻豎向筋分布最小配筋率():RWV=0.30規10.5.9可取02L2;恒載分項系數:CDEAD= 1.20般情況下取1.2,詳荷規325條1款(強條)活載分項系數:CLIVE=1.40.一般情況下取1.4,詳荷規3.2.5條2款(強條)風荷載分項系數:CWIND=1.40.一般情況下取1.4,詳荷規325條2款(強條)水平地震力分項系數:CEA_H=1.30.取1.3,抗規5.1.1條1款(強條),抗規5.

21、4.1條表5.4.1(強條)豎向地震力分項系數:CEA_V=0.50.取0.5,抗規5.1.1條4款(強條),抗規5.4.1條表5.4.1(強條)特殊荷載分項系數:CSPY=0.00.無則填0,荷規3.2.5條注(強條)活荷載的組合系數:CD_L=0.70.大多數情況下取0.7,詳見荷規4.1.1條表4.1.1(強條)風荷載的組合系數:CD.W=0.60.取0.6,荷規7.1.4條活荷載的重力荷載代表值系數:CEA_L=0.50.雪荷載及一般民用建筑樓面等效均布活荷載取05詳見抗規51.3條表5.L3(強條)組合值系數剪力墻底部加強區信息剪力墻底部加強區層數IWF= 1取1/8剪力墻墻肢總高與

22、底部二層高度的較大值,抗規61.10條,高規7.1.9條剪力墻底部加強區高度(m)Z_STRENGTHEN=7.00.取1/8剪力墻墻肢總高與底部二層高度的較大值,抗規61.10條,高規7.L9條總信息I風蒞載后息地震后總活而信息I淵整信息I設計信息|配筋信且窗鬻姆警T地7堂后息|勖E至范值荷翱麻知G 1T" 活碰分項系繳YL jT 活荷載組合系數BL k" 活荀重力侏值旅數yeET- 溫度荷載分藤數 |6風布翰項系數曲 FT" 風布翻合系數須 甌- 水平螺碘分寐數FT" 受向他京有甄分項系數非浜一 特殊荷酸分項系數輸定I取消I應用兇I幫助I層剛度比計算

23、:1)剪切剛度:計算嵌固層剛度和純框架結構層間剛度時采用,帶斜撐結構不宜采用;底部大空間為一層時可采用。2)剪彎剛度:適用計算任何結構的剛度計算,建議采用;底部大空間為二層時可以采用。3)按層地震剪力與層地震位移差之比計算(抗震規范方法):該法概念模糊,結構完全相同的層,放在不同層位移時的剛度不同,這與層剛度的定義不符,建議一般不用。(系統默認是第三種計算方法,設計者應注意改正);(也有人認為第三種均可采用)總剛與側剛問題:1)按總剛計算耗機時和內存資源較多。2)有彈性樓板設置時必須按總剛計算。3)4)規范控制的層剛度比和位移比,要求在剛性樓板條件下計算,因此,任何情況下均按側剛算一次,以驗算

24、層剛度比和位移比。計算結果的鑒別分析和調整:1)合理性:框架結構;T1=O.10.15N(其中N為結構層數)框剪結構:Tl=0.08012N(其中N為結構層數)剪力墻結構:Tl=0.040.06N(其中N為結構層數)筒中筒結構:Tl=0.060.lN(其中N為結構層數)并且有T2(1/31/5)Tl;T3(1/51/7)T12)扭轉周期應小于平動周期的09(0.85)底部總剪力與總重量的比為:Q/W=012%028%(7度、二類土)Q/W=2.8%5%(8度、二類土)4)位移:當剪力墻作為薄壁桿件計算時,最大層間相對位移取u/h小于等于1/1100;較佳取值取1/16001/2500.當剪力墻

25、作為墻元模型(包括殼元、膜元等計算時;最大層間相對位移取滿足規范要求為基準,較佳取值1/1200-1600o5)合理的含鋼量:梁:0.35%1.5%墻:0.35%0.5%柱:0.5%1.5%板:0.35%0.6%6)最大層間位移角和水平位移不宜大于樓層平均位移值的L2倍,A級高度不應大于15倍,B級高度不應大于14倍。7)構剛度控制與調整:剛度控制內容不滿足時的調整方法1彈性層間位于移控制:umax/hgl/5001/1000調整層高,加強底部豎向構件剛度2層剛度比控制:Ki/Ki+lW0.7且3Ki/(Ki+l+Ki+2+Ki+3)<0.8調整層高,加強或削弱相關層剛度或按高規5.1.

26、13和5.1.14處理3轉換層剛度比控制:K,i+n/K9i<1.3 K5i+1/K5i<1.67調整層高,加強或削弱相關層剛度4嵌固層剛度比控制:ye=(GlAlH0)/(G0A0hl)>2;其中:AO,Al=AW+2.5(hci/hi)2Aci增加地下室剪力墻或將嵌固層下移一層5整體穩定剛重比控制:EJd>1.4GH2或GJ>10GJ加強豎向構件剛度6扭轉位移控制:A類高度不宜umax/Zuuc>1.2不尖umax/Zkuuc>1.5B類高度不宜umax/Zuuc21.2不尖umax/ZuucN1.4調整平面布置,減少剛心與形心偏心距,注:若(Au

27、max/h)x2比彈性層間位移角控制要求小,則可不考慮本項要求7扭轉控制剛度:A類高度A類高度:Tl/Tt<0.9B類高度:Tl/Tt<0.85找出原因采取相應措施8舒適度控制:amax<0.15(m/s2)(住宅、公寓)amaxW0.15(m/s2)(辦公、旅館)加強豎向構件剛度采用薄壁桿元模型輸入時要注意:1)上下墻體的剪心、形心應盡可能對齊;局部開洞整體剪力墻化為無洞口剪力墻輸入;局部無洞剪力墻化成整體開洞剪力墻輸入。2)帶邊柱剪力墻按無柱剪力墻輸入;當柱斷面較大時,可再單獨輸入柱,最后柱配筋=柱鋼筋+墻端筋3)一般與剪力墻正交梁端宜按錢支輸入,當墻厚川.8梁高時,可按

28、彈性固結梁輸入,按錢支輸入時,與墻正交梁端的負筋不少于跨中的40%4)地下室邊墻壁不宜按整片墻輸入,宜分段按墻柱輸入,凡有梁相交部位設墻柱,墻柱截面取支承點兩邊各3倍墻厚,當有明柱時加輸時柱。5)抗震設計的高層建筑結構,其樓層側向剛度不宜小于相鄰層上部樓層側向剛度的70%或其上相鄰三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80%。6)A級高度的高層建筑的樓層層間抗側力結構的受剪承載力不宜小于其上的一層受剪承力的80%;不應小于其上一層受剪承載力的65%;B級高度高層建筑的樓層層間抗側力結構的受剪承載力不應小于其上一層受剪承載力的75%。7)各片剪力墻的等效剛度相差不要大于3倍。8)多層或高層上部結構設置水箱和游泳池時,其底板應與樓面板分開。9)框架剪力墻結構,底層剪力墻截面面積AW和柱截面面積AC之和與高層樓面面積之比,對7度2類土情況,一般(AC+AW)/Af=3%5%;AW/Af=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