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七章 遺傳物質的分子學基礎第一節(jié) DNA作為主要遺傳物質的證據n 基因存在于染色體上 n 染色體= 27 DNA+ 6RNA+ 66蛋白質n 此外,還含有少量的擬脂與無機物質。n n 20世紀40年代以來,由于微生物遺傳學的發(fā)展,加上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以及許多新技術不斷被引入遺傳學,促成了一個嶄新的領域n 分子遺傳學的誕生和發(fā)展。n 分子遺傳學已擁有大量直接和間接的證據,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而在缺乏DNA的某些病毒中,RNA就是遺傳物質。一、DNA作為主要遺傳物質的間接證 n 1、大部分DNA存在于染色體上. 而RNA和蛋白質在細胞質內也很多,但成分并不穩(wěn)定。n 2、 DNA含量是
2、恒定性 每個物種不同組織的細胞不論其大小和功能如何,它們的DNA含量是恒定的,而且精子或卵子中的DNA含量正好是體細胞的一半;而細胞內的RNA和蛋白質的量在不同細胞間變化很大。 n 3、多倍體DNA含量增加 多倍體系列的一些物種,其細胞中DNA的含量隨染色體倍數的增加,也呈現倍數性的遞增。n 4、 DNA在代謝上比較穩(wěn)定 細胞內蛋白質和RNA分子在迅速形成的同時,又不斷分解。而DNA分子則不同,原子一旦被DNA分子所攝取,則在細胞保持健全生長的情況下,保持穩(wěn)定,不會離開DNA。n 5、用不同波長的紫外線誘發(fā)各種生物突變時,其最有效的波長均為260nm。 這與DNA所吸收的紫外線光譜是一致的,亦
3、即在260nm處吸收最多。這證明基因突變是與DNA分子的變異密切相關的。 n 雖然上述間接證據有力地說明DNA是遺傳物質,但并不能直接證明之。 二、DNA作為主要遺傳物質的直接證據 (一)細菌的轉化 n 肺炎雙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有兩種不同的類型:n 光滑型(S型) 被一層多糖類的莢膜所保護,具有毒性,在n 培養(yǎng)基上形成光滑的菌落。n 粗糙型(R型) 沒有莢膜和毒性,在培養(yǎng)基上形成粗糙的n 菌落。n 在S 型和R型內還可以按血清免疫反應的不同,分成許多抗原型,常用IR、R和IS、S、S等加以區(qū)別。n R型與S型的各種抗原型都比較穩(wěn)定,在一般情況下不發(fā)生互變。1
4、、格里菲思試驗 早在1928年,格里菲思(Griffith,F)首次將一種類型的肺炎雙球菌R轉化為另一種類型S,實現了細菌遺傳性狀的定向轉化 2、阿委瑞的試驗 16年后,阿委瑞(Avery,OT·,1944)等用生物化學方法證明這種活性物質是DNA。他們不僅成功地重復了上述的試驗,而且將S型細菌的DNA提取物與IIR型細菌混合在一起,在離體培養(yǎng)的條件下,也成功地使少數IIR型細菌定向轉化為S型細菌。 其所以確認導致轉化的物質是DNA,是因為該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響,而只能為DNA酶所破壞。迄今,已經在幾十種細菌和放線菌中成功地獲得了遺傳性狀的定向轉化。這些試驗都證
5、明起轉化作用的物質是DNA(二) 噬菌體的侵染與繁殖 赫爾希試驗 赫爾希(Hershey,A·D)等用同位素32P和35S分別標記T2噬菌體的DNA與蛋白質。因為32P 是DNA的組分,但不見于蛋白 而35S是蛋白質的組分,但不見于DNA。 然后用標記的T2噬菌體(32P或35S)分別感染大腸桿菌 經10min后 用攪拌器甩掉附著于細胞外面的噬菌體外殼。32P標記情況下,基本上全部放射活性見于細菌內而不被甩掉并可傳遞給子代。35S標記情況下,放射性活性大部分見于被甩掉的外殼中,細菌內只有較低的放射性活性,且不能傳遞給子代 這樣看來,主要是由于DNA進入細胞內才產生完整的噬菌體。所以說
6、DNA是具有連續(xù)性的遺傳物質(三)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和繁殖 煙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是由RNA(不是DNA)與蛋白質組成的管狀微粒,它的中心是單螺旋的RNA,外部是由蛋白質組成的外殼。 如果將TMV的RNA與蛋白質分開 把提純的RNA接種到煙葉上, 可以形成新的TMV而使煙草發(fā)病; 單純利用它的蛋白質接種,就不能形成新的TMV,煙草繼續(xù)保持健壯。 如果事先用RNA酶處理提純的RNA 再接種到煙草上,也不能產生新的TMV。這說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遺傳物質。 為了進一步論證上述的結論,佛蘭科爾康拉特與辛格爾(FrankelConrat,H.和
7、Singer,B)作了以下實驗:把TMV的RNA與另一個病毒品系HR的蛋白質,重新合成混合的煙草花葉病毒,用它感染煙草葉片,所產生的新病毒顆粒與提供RNA的品系完全一樣 亦即親本的 RNA決定了后代的病毒類型(圖3-3)。 以上實例均直接證明DNA是生物主要的遺傳物質,而在缺少DNA的生物中,RNA則為遺傳物質第二節(jié) 核酸的化學結構一、兩種核酸n 核酸(nucleicacid)是核苷酸的多聚體。n 每個核苷酸包括3部分:n 五碳糖、磷酸、環(huán)狀的含氮堿基 n 堿基包括 :嘌呤 、嘧啶 n 兩個核苷酸之間由3和5位的磷酸二脂鍵相連核酸有兩種:n 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二、 DN
8、A的雙螺旋結構n DNA分子是脫氧核苷酸的多聚體。因為構成DNA的堿基通常有四種,所以,脫氧核苷酸也有四種,n 即:脫氧腺嘌呤核苷酸(dATP)、n 脫氧胸腺嘧啶核苷酸(dTTP)、n 脫氧鳥嘌呤核苷酸(dGTP)、n 脫氧胞嘧啶核苷酸(dCTP) 。 n 1953年,瓦特森(Watson,JD)和克里克(Crick,F)根據堿基互補配對的規(guī)律 以及對DNA分子的X射線衍射研究的成果 ,提出了著名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n 這個空間構型奠定了分子遺傳學的基礎。假設某一段DNA分子鏈有1000對核苷酸n 則該段不同的排列組合形式: 41000種n 4種不同排列組合的分子結構,反映出來的不同性質
9、的基因就是41000種。n 因為現在已經知道基因是DNA分子鏈上的一個區(qū)段,其平均大小為l000對核苷酸。 n 然而,對一特定物種的DNA分子來說,其堿基順序是一定的,并且通常保持不變,這樣才能保持該物種遺傳特性的穩(wěn)定。n 只有在特殊的條件下,改變其堿基順序或位置或以堿基類似物代替某一堿基時,才出現遺傳的變異(突變)。三、RNA的分子結構n RNA的分子結構, 與DNA的不同:n 1、U Tn 2、核糖 脫氧核糖n 3、絕大部分RNA單鏈形式存在,但可以折疊起來形成若干雙鏈區(qū)域。在這些區(qū)域內,凡互補的堿基對間可以形成氫鍵 。n 但有一些以RNA為遺傳物質的動物病毒含有雙鏈RNA. 第二節(jié) DN
10、A的復制一、 DNA復制 (一)半保留復制 (二)復制起點和復制方向 在極大多數細菌及病毒中,只有一個復制起點,控制整個染色體的復制。所以整個染色體也就是一個復制子(toplicon)。n 復制子-是指在同一個復制起點控制下合成的一段DNA序列。n 在真核生物中,每條染色體的DNA復制則是多起點的,多個復制起點共同控制一條染色體的復制,即每條染色體有多個復制子。n DNA的合成必須有引物的引導,并且復制時鏈的延伸總是從5 3方向進行。(三)DNA復制的過程 1DNA雙螺旋的解鏈 n 由DNA解旋酶(1lelicase)催化完成n 由ATP提供解旋所需的能量n DNA雙鏈由解旋酶解開后,單鏈DN
11、A結合蛋白(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ntein,SSB protein)馬上結合在分開的單鏈上,從而保持其伸展狀態(tài)。2.DNA合成 在DNA合成前,以DNA為模板,根據堿基配對原則,在一種特殊的RNA聚合酶-DNA引物酶的催化下,先合成一段長度為5-60個核苷酸的RNA引物,提供3端自由-OH。然后,在DNA聚合酶 的催化下進行DNA的合成3.一條DNA鏈連續(xù)合成,一條鏈不連續(xù) n 只有一條DNA的鏈的合成是連續(xù)的,而另一條鏈是不連續(xù)的。所以從整個DNA分子水平來看,DNA兩條新鏈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但是都是從5 3 方向延伸。n 把一直從5 3方向延伸的鏈稱作前導
12、鏈(1eadingstrand),它是連續(xù)合成的。n 而另一條先沿5 3方向合成一些片段,然后再由連接酶將其連起來成為鏈,稱為后隨鏈(1agging strand),其合成是不連續(xù)的 。n 這種不連續(xù)合成是由岡崎等人首先發(fā)現的,所以,現在將后隨鏈上合成的DNA不 連續(xù)單鏈小片段稱為岡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n 因此,在前導鏈上,DNA引物酶只在起始點合成一次引物RNA,DNA聚合酶III 就可開始進行DNA的合成,而在后隨鏈上,每個岡崎片段的合成都需要先合成一段引物RNA,然后DNA聚合酶III才能進行DNA的合成。n 隨后,引物RNA被切除,并為新合成的DNA片段所替代。
13、 n 最后由DNA連接酶(DNAligase)將岡崎片段連接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新鏈 。第四節(jié) DNA的轉錄和蛋白質的翻譯n DNA(基因)- mRNA-蛋白質 一、RNA合成n 只有一條DNA鏈被用作模板,而DNA合成時兩條鏈分別用作模板;n RNA鏈的合成不需要引物,可以直接起始合成。n 如果轉錄的RNA是mRNA,其信息最后通過密碼子決定蛋白質的合成。n 通常將用作模板進行RNA轉錄的鏈稱作模板鏈(template strand);而另一條則稱為非模板鏈。n RNA鏈的合成也是從5 3端進行的,此過程由RNA聚合酶催化n RNA聚合酶首先在啟動子部位(Promoter)與DNA結合,形成
14、轉錄泡(transcriptionbubble),并開始轉錄n 在原核生物中只有一種RNA聚合酶完成所有RNA的轉錄。二、遺傳密碼n DNA分子的堿基即A、T、C、G四種。n 以一個DNA含有1 000對核苷酸來說,這四種密碼的排列組合就可以有41000種形式,可以表達出無限信息。遺傳密碼(geneticcode)又是如何翻譯呢?n 每3個堿基決定1種氨基酸,這三個堿基的密碼子可能的組合將是43=64種。n 1個氨基酸由1個以上的三聯(lián)體密碼所決定的現象,稱為簡并(degeneracy)。每種三聯(lián)體密碼譯成什么氨基酸呢? n 從1961年開始,經過大量的試驗,分別利用64個已知三聯(lián)體密碼,找出了
15、與它們對應的氨基酸。n 19661967年,全部完成了這套遺傳密碼的字典 。除1980年以來發(fā)現某些生物的線粒體tRNA在解讀個別密碼子時,有不同的翻譯方式外,整個生物界,從病毒到人類,遺傳密碼都是通用的。即:n 所有的核酸語都是由四個基本堿基符號所編成;n 所有的蛋白質語都是由20種氨基酸所編成,它們共同的語言寫成不同的文章(生物種類和生物性狀)。n 共同語言說明了生命的共同本質和共同起源;n 不同文章說明了生物變異的原因和進化的無限歷程。綜上所述,現在已經證實遺傳密碼主要有下列基本的特性:n 1遺傳密碼為三聯(lián)體 即三個堿基決定一個氨基酸。n 2遺傳密碼間不能重復利用 除近來發(fā)現的少數情況外
16、,在一個mRNA上每個堿基只屬于一個密碼子。n 3遺傳密碼間無逗號 即在翻譯過程中,遺傳密碼的譯讀是連續(xù)的。n 4遺傳密碼間存在簡并現象 除兩個氨基酸外的所有氨基酸都有一種以上的密碼子編碼n 5遺傳密碼的有序性(ordered) 決定同一個氨基酸或性質相近的不同氨基酸的多個密碼子,往往只是最后一個堿基發(fā)生變化。n 6遺傳密碼包含起始密碼子和終止密碼子,蛋白質翻譯的起始和終止有專門的密碼子所決。n 7遺傳密碼的通用性 除線粒體等極少數情況外,遺傳密碼從病毒到人類是通用 三、蛋白質的合成n 蛋白質的合成,也就是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n 翻譯-就是mRNA攜帶著轉錄的遺傳密碼附著在核糖體上,把運來的各
17、種氨基酸,按照mRNA的密碼順序,相互聯(lián)結起來成為多肽鏈,并進一步折疊成為立體的蛋白質分子的過程。n 在核糖體上合成的多肽鏈,經過鏈的卷曲或折疊,成為具有立體結構、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n 它們或者成為結構蛋白,作為細胞的組成部分;n 或者成為功能蛋白,如血紅蛋白等;n 或者成為控制細胞各種化學反應的酶。四、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n 上面敘述的蛋白質合成過程,也就是遺傳信息從DNA-mRNA-蛋白質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以及遺傳信息從DNA DNA的復制過程,這就是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n 由此可見,中心法則所闡述的是基因的兩個基本屬性:復制與表達。RNA的反轉錄 n 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在許多RNA的腫
18、瘤病毒以及愛滋病病毒中,存在著依賴于RNA的DNA聚合酶即反轉錄酶,它可以以RNA為模板,合成DNA。n 當病毒RNA進入寄主細胞后,在反轉錄酶的催化下以RNA為模板合成一段RNA-DNA雙螺旋,然后在其他酶系統(tǒng)的作用下,轉化為DNADNA雙螺旋,并整合到寄主細胞的染色體中。整合后的DNA又可轉錄合成病毒RNA,翻澤成蛋白質,并裝配成新的病毒,從而開始進行下一輪的侵染。n 迄今不僅在幾十種由RNA致癌病毒引起的癌細胞中發(fā)現反轉錄酶,甚至在正常細胞,如胚胎細胞中也有發(fā)現。n 反轉錄酶的發(fā)現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在遺傳工程上,通過反轉錄進行基因的酶促合成,以及致癌機理的研究都有重要的作用。第
19、九節(jié) 遺傳工程n 遺傳工程一般可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兩種。n 廣義的遺傳工程包括細胞工程、染色體工程、細胞器工程等。n 狹義的遺傳工程即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概述n 基因工程是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DNA重組技術的發(fā)展應運而生的一門新技術。n 1971年美國的史密斯(Smith,H·O)等人利用從細菌中分離的一種限制性酶,酶切病毒DNA分子,標志著基因工程或DNA重組時代的開始。n 1972年伯格(Berg,P)等人用一種限制性酶分別酶切猿猴病毒DNA與噬菌體DNA,再將這兩種DNA片段放在一起,用DNA連接酶連接起來,結果得到了一種新的DNA分子。n 1973年科恩(Cohen,S)等人進一步將酶切后的外源DNA片段與質粒DNA連接起來,構成一個重組質粒(recombinant plasmid),并將這個重組質粒轉人大腸桿菌細胞。n 這些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為基因工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和體系,成為現代生物學發(fā)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n 基因工程技術的建立,使所有實驗生物學領域產生巨大變革。n 1982年經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準,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在細菌中表達生產的人的胰島素進入市場,成為基因工程產品直接造福于人類的首例。1985年轉基因植物獲得成功。n 1996年克隆羊誕生。n 現在,人類已利用這一技術改造和創(chuàng)建新的生命形態(tài),生產藥品、疫苗、牛奶和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業(yè)分析承包合同
- 《無線電能兼容RF》課件
- 生產調度保證金協(xié)議
- 《費列羅巧克力的廣告》課件
- 客運站服務協(xié)議
- 鐵路市場營銷產品策略教學案例課件
- 物流公司司機合同管理規(guī)定
- 中專主題班會課件
- 世紀英才文化課件下載
- 世界民族音樂文化課件
- 紀檢干部心理培訓課件模板
- 11.7《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2018課件
- 《吸煙的危害性》課件
- 玩吧 一站到底題庫
- 清洗燃氣鍋爐施工方案設計
- 《公路工程用泡沫混凝土》
- 國家開放大學《人文英語3》章節(jié)測試參考答案
- 公司人員調整正規(guī)文件范本
- 長江下游福南水道12.5米進港航道治理工程環(huán)評報告
- 寫給女朋友的一萬字情書
- 數控回轉工作臺設計-畢業(yè)論文(含全套CAD圖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