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_第1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_第2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_第3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_第4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用文檔附件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監 測 指 標單 位權 重(%)標準值(2020年)一、經濟發展291.人均GDP元12314002.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42.53.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4504.城鎮人口比重5605.失業率(城鎮)46二、社會和諧156.基尼系數20.47.城鄉居民收入比以農為122.808.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系數%2609.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69010.高中階段畢業生性別差異系數%3=100三、生活質量19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1500012.恩格爾系數34013.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平方米5271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1215.平均預期

2、壽命歲375四、民主法制1116.公民自身民主權利滿意度59017.社會安全指數6100五、文化教育1418.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6519.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比重%21620.平均受教育年限年610.5六、資源環境1221.單位GDP能耗噸標準煤/萬元40.8422.耕地面積指數%29423.環境質量指數%6=100說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GDP能耗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因目前城鎮調查失業率統計數據還沒有對外公開使用,可暫用城鎮登記失業率代替。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暫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代替。附件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指標解釋及計算

3、方法一、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對于地區,GDP中文名稱為“地區生產總值”。人均GDP是指一定時期內按常住人口平均計算的GDP。計算公式為:人均GDP=GDP÷年平均常住人口資料來源:統計部門國民經濟核算資料。二、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指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簡稱R&D)經費支出占同期GDP的比重。計算公式為: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RD經費支出÷當年GDP×100%研究與試驗發展( R& D) 指在科學技術領域,為增加知識總量、以及運用這些知

4、識去創造新的應用進行的系統的創造性的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試驗發展三類活動。資料來源:統計部門科技統計資料。三、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指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三次產業劃分是:第一產業:農業(即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工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第三產業:服務業(除第一、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各業)。計算公式為: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第三產業增加值 ÷ 國內生產總值×100%資料來源:統計部門國民經濟核算資料。四、城鎮人口比重指城鎮人口數量占總體人口數量的比重。計算公式為:城鎮人口比重=城鎮人口&#

5、247;人口總數×100%城鎮人口有幾種口徑的統計數據,本指標使用的是人口普查中按城鄉劃分標準統計的城鎮人口數。資料來源:統計部門人口資料。五、失業率(城鎮)失業率是指某時點(期)失業人口與同時點(期)經濟活動人口(即勞動力)之比。失業率(城鎮)是通過調查城鎮失業人數計算出來的。計算公式為:失業率=某時點(期)失業人口÷同時點(期)經濟活動人口×100%這里,失業是指16歲以上的城鎮常住人口中,有勞動能力、調查期間未參加社會勞動、當前有就業的可能并正在以某種方式尋找工作的人員。這是國際通行的失業統計定義。也是國家統計局與原勞動部于1995年聯合確定的統計定義。失業

6、人數與失業率均可計算時點指標和時期指標。但由于失業現象的變化在短期內是漸變的,因此兩類指標差別不大。目前國際上和我國一般使用的是時點指標。公式中的失業人口數是指調查失業人數,而不是登記失業人數。資料來源:統計部門人口資料。六、基尼系數是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它的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因此,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人占有了;而后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每個人的收入完全相同。一般情況下,基尼系數處于0和1之間。基尼系數計算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直接

7、法,另一種是幾何法。()直接法計算公式:其中,G為基尼系數,n為被調查人數,為第i個被調查者的收入,為所有被調查者的平均收入。()幾何法計算公式:其中,G為基尼系數,表示洛倫茲曲線L和直線OC圍成的面積(如圖1),表示ODC的面積。資料來源:統計部門城鄉住戶調查資料。七、城鄉居民收入比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以農村為1)。計算公式為:城鄉居民收入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資料來源:統計部門城鄉住戶調查資料。八、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系數是指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差異系數。計算公式為:其中n為轄區內地區個數,為地區i的人

8、均GDP,為n個地區的平均人均GDP。地區經濟發展差異系數反映的是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異情況,值越大,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異程度越大,反之亦然。資料來源:統計部門國民經濟核算資料。九、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指已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人口占政策規定應參加人口的比重。計算公式為:基本社會保險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五項,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最為重要,所以在計算基本社會保險覆蓋率時只計算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率。資料來源: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統計資料或統計部門勞動保障統計資料。十、高中階段畢業生性別差異系數指高中階段畢業生性別比與同年齡

9、段人口性別比之比。計算公式為:說明: 高中階段包括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而高中又包括普通高中和成人高中;中等職業教育又包括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由于技工學校統計資料中不分性別,所以高中階段分性別統計暫不包括技工學校。目前高中階段畢業生年齡約18歲左右。在計算同年齡段人口性別比時用17、18、19歲三個年齡段的性別比代替。資料來源:教育部門統計資料或統計部門教育統計資料。十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鄉常住人口比重加權平均計算。城鎮住戶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總收入扣除交納的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

10、障費以及調查戶的記帳補貼后的收入。計算公式:城鎮住戶可支配收入=家庭總收入交納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支出記帳補貼農村住戶可支配收入是指農村住戶獲得的經過初次分配與再分配后的收入。可用于住戶的最終消費、非義務性支出以及儲蓄。計算公式:農村住戶可支配收入=農村住戶總收入家庭經營費用支出 稅費支出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財產性支出轉移性支出 調查補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人口比重+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城鎮人口比重)資料來源:統計部門城市和農村住戶調查資料。十二、恩格爾系數指居民用于食品消費的支出占消費性支出(城鎮)或生活消費支出(農村)的比重。食品支出

11、是指居民用于主食、副食、其他食品以及在外飲食的支出總和。計算公式為:恩格爾系數=(城鎮居民食品支出÷消費性支出×100%)×城鎮人口比重+(農村居民食品支出÷生活消費支出×100%)×(1城鎮人口比重)。資料來源:統計部門城市和農村住戶調查資料。十三、人均住房使用面積指城鎮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和農村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的加權平均。計算公式為: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城鎮人均使用面積×城鎮人口比重+ 農村鋼筋磚木結構人均住房面積×(1城鎮人口比重)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指城鎮居民按人平均的現有住房的建筑面積。現住房計算總建

12、筑面積時以房屋產權證或租賃證為準。建筑面積可按使用面積乘以1.33計算得出。農村人均鋼筋、磚木結構住房面積:指農村居民按人平均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和磚木結構住房的室內面積。房屋面積從內墻線算起,不包括房屋結構(如墻、柱)占用的面積,多層建筑按各層面積總和計算。鋼筋混凝土結構是指房屋的梁、柱、承重墻等主要部分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磚木結構是指梁、柱、承重墻等主要部分是用磚、石和木料建造的。資料來源:統計部門城市和農村住戶調查資料。十四、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指每千名活產嬰兒從出生到滿5歲時的死亡概率。資料來源:衛生部門統計資料。十五、平均預期壽命指一個人口群體從出生起平均能存活的年齡(歲)。平均預期壽命

13、是根據分年齡死亡率,通過編制生命表得到的。由于需要分年齡死亡數據,為了保證分年齡死亡數據的代表性,必須從規模較大的調查中獲得死亡數據。我們可以利用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和5年一次的1%人口抽樣調查獲得的死亡數據計算平均預期壽命。其余年份的數據采取根據聯合國推薦的平均預期壽命在各階段提高幅度,參考年度1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進行推算,以此對指標執行情況進行監測和評價。資料來源:統計部門人口統計資料。十六、公民自身民主權利滿意度指公民對自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的滿意程度。十七、社會安全指數是一個合成指數,表示社會安全的狀態。指一定時期內,社會安全的幾個主要方面(社會治安、交通安

14、全、生活安全、生產安全等)的總體變化情況。其中,社會治安采用萬人刑事犯罪率指標;交通安全采用萬人交通事故(含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鐵路、民航等)死亡率指標;生活安全采用萬人火災事故死亡率指標;生產安全采用萬人工傷事故死亡率指標。計算公式為:其中:,資料來源:法院、公安、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統計資料。十八、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指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文化產業”被界定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文化產業的范圍包括提供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服務和文化休閑娛樂等活動,還包括與文化產品、文化傳播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活動有直接關聯的用品、設備的

15、生產和銷售活動以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活動。根據各類文化活動的特征和同質性,將全部文化產業活動劃分為9大類別: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網絡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其他文化服務;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計算公式為: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文化產業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100%資料來源:統計部門。十九、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比重指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娛樂方面的服務性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是指居民用于教育和文化娛樂方面的支出,包括商品和非商

16、品支出的總和。家庭消費支出:指居民用于家庭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居住、雜項商品和服務等八大類。計算公式為: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比重=城鎮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城鎮人口比重+農村居民文教娛樂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1城鎮人口比重)。資料來源:統計部門。二十、平均受教育年限指一定時期全國15歲及以上人口人均接受學歷教育(包括成人學歷教育,不包括各種非學歷培訓)的年數。計算公式為:式中P為本地區15歲及以上人口,Pi為具有i種文化程度的人口數,Ei為具有i種文化程度

17、的人口受教育年數系數,i則根據我國的學制確定。資料來源:統計部門教育統計資料。二十一、單位GDP能耗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每生產萬元國內生產總值(GDP)所消耗多少噸標準煤的能源。計算公式為:注:GDP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資料來源:統計部門能源統計資料。二十二、耕地面積指數指報告期耕地面積與基期耕地面積的比率。計算公式為:耕地面積指數=報告期耕地面積÷基期耕地面積×100%當耕地面積增加時,比率大于100%;當耕地面積減少時,比率小于100%。資料來源:國土資源部門。二十三、環境質量指數環境質量是包括水環境、大氣環境、土壤環境、生態環境、地質環境、噪聲等環境要素優劣的一個綜合概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