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學生的心靈氧吧_第1頁
重建學生的心靈氧吧_第2頁
重建學生的心靈氧吧_第3頁
重建學生的心靈氧吧_第4頁
重建學生的心靈氧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建學生的“心靈氧吧” 城郊高中學生心理狀態分析及對策關 帥內容提要:筆者在一所市級重點高中任教,大部分學生來自城鄉結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迥異的家庭環境,不甚豐厚的經濟情況等原因使得筆者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筆者認為客觀的外部因素僅僅是決定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次要條件,主觀意愿才是其關鍵。筆者把這種主觀意愿上的不重視學習不喜歡學習稱之為“心靈缺氧”。文中筆者分析了導致本校學生“心靈缺氧”的一些原因,并試著從古詩文教學中去尋找方法來消除這種不良現象。我在一所市級重點高中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經足足十個年頭。這不長不短的十年,我和我的學生們也都在慢慢的發生著變化:我由一名剛參加工作經驗生

2、疏的新教師逐漸變的信心十足,而我的學生們卻越來越讓我措手不及。大規模作業抄襲的事件時有發生,課堂上迷迷糊糊睡眼難睜的學生大有人在,錯誤屢犯屢教卻屢教不改的淘氣包們,每學期都會有一兩個退學不念的學生等等,這一切令我心痛的同時越加迷茫,現在的學生到底怎么了? 他們過著比我學生時代不知優越多少的舒適生活,承受著來自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關愛。理應青出于藍而青于藍的他們為什么如此萎靡不振?有時候我覺得學習就像一次長跑比賽,有的學生一馬當先輕松的領跑在前面,有的學生咬緊牙關緊緊跟在后面,而有的學生卻因為意志力松懈而被逐漸的甩在后面。看來這些跑在后面的學生正在遭遇所謂的“心靈缺氧”。對生活不滿意,對前途沒信

3、心,無論做什么都沒有興趣和熱情,這就是學生的“心靈缺氧”。那么導致這些學生在學習的前進隊伍中出現“心靈缺氧”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認為主要有如下幾點:第一、現代社會知識來源的多渠道化。韓愈曾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古往今來,悠悠中華歷史中,教師以師者之尊為一代代人的成長、成熟默默奉獻著。在古代社會,教師就是知識的唯一化身,教師就是古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引領者。但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也越來越豐富,甚至越來越簡便。廣播電視、網絡技術、各種系統的圖書資料等等使得人們能夠更簡便更直接的獲得所需要知識。現代的學生更是受益匪淺。試想

4、當我們的學生在課堂外遇到一個生僻的成語、一段不甚清晰的歷史、一個模棱兩可的數學公式時,他們會大費周折地來到辦公室或等到課堂上你的出現?不會的,日臻完善的各種學習設備,開放的學習途徑早為他們準備好了。所以他們不再需要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用仰視的目光來追隨我們,辦公室里水泄不通、求知若渴的問題事件也不再發生了,那么在課堂上呼呼大睡的現象也似乎情有可原了。第二、尊師重道社會風氣的改變。我國有著悠久的尊師重道的歷史傳統。“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人有三尊,君父師是也”無不彰顯著教師的重要地位。是的,學海無涯,誰又能無師自通?皆須教師們悉心教導循循善誘,方能知書

5、識禮,方能建功立業。因此古代社會人們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而現在尊師重道的傳統觀念卻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高昂學費卻工作難尋的“讀書無用論”、市場經濟體制下師生關系的金錢化、個別教師缺乏耐心的工作態度等等無不瓦解著我們日益脆弱的師生情感,淡化著學生那不甚牢固的學習毅力。很難想象,不再把讀書考大學當作唯一出路的學生們怎么會對學習有熱情?又怎么會在課堂上精力充沛的堅持到最后呢?第三、精神家園的荒蕪。我現在教的學生是所謂的后。父母本著苦了誰也不能苦著孩子的生活方式精心的給自己的孩子提供著優越的物質條件,卻忽略了子女們精神層面上的培育。我們知道貧瘠的土壤很難長出筆直茁壯的秧苗,而缺少養分的精神家園必然滋生丑

6、惡的花朵。嬌生慣養的生活方式、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襲、空虛盲從的生活態度使得現在的大部分高中生內心越發空虛寂寞、心靈日趨浮躁。他們沒有沒有正確而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更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意義何在。一群沒有目標的沒有理想的空虛心靈對知識的渴望又能談得上有多深厚呢?對學習的熱情又能維持多久呢?當我在講臺上全身心講解時卻看到我的學生們身穿名牌學習用品應有盡有端坐在座位上眼神或呆滯不動或虛無縹緲時我的心不知有多痛! 另外,我所教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城郊的農村。由于這些地方距離城市較近,外出謀生的機會很多,他們的父輩也大多脫離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依靠土地的生活方式。所以在這些學生看來讀書并不是唯一的出路,“知識改變

7、命運”這句話在他們看來也并不是真理。加之大學學費日益高漲而就業幾率卻在下降的社會現狀,在我的學校大部分學生或者是為了一張高中畢業證或者是有個大學讀就行而來就讀的。甚至他們的父母也抱著把三年高中混下來就行這樣的想法。所以上不上大學或者是上一個好大學并不是他們的目標。因此刻苦攻讀、求知若渴對于他們來講是用不著的。我不能看著我的學生每天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下去,要知道心靈的缺氧必然會導致心靈的衰竭甚至是枯萎。不經意間我發現古詩文教學對消除這種現象很有幫助。我們在欣賞著這些奇文美作的同時不禁為唐宋的古人們精湛的文采所折服,他們的精神品格更是散發著一種別樣的幽美,這種美可以凈化空氣,陶冶性情,挽救那日益萎靡

8、的心靈。以下這兩個方面尤為重要:其一、通過古詩文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求知好學的信心。孔子說:“朝聞道,夕死者可以。”儒家思想中這種對仁德、對知識的持續追求,深深地影響了華夏子孫們。我在講授每一篇古詩文的時候,都會特別詳細的介紹作者們的生平經歷,尤其是他們年輕時代的求學生活我更是大講特講。記得我在講蘇洵的六國論時講到“蘇洵年二十七始發奮讀書,歲余舉進士,又舉茂才異等,皆不中。惡焚常所為文,閉戶益讀書,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時,學生們很感興趣,于是我就趁機發揮了很多類似的例子:晉代囊螢臥雪的車胤和孫康,在寡母撫育下以荻畫地、教以書字的宋代大學者歐陽修等等。這些古代的大學者寫下了名垂青史滿口

9、余香的杰作美文,沒有青少年時期的求知若渴的心態和刻苦攻讀的毅力是不行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道理我想學生們是懂的。擁有了求知的目標和好學的態度,學生在學習道路上即使再“山重水復疑無路”,也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其二、通過古詩文教學激發學生堅韌樂觀的生活態度。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件費心費力的苦差事,每年都會有忍受不住學習的單調寂寞毫無回報而輟學的學生。所以現代的學生們就更需要一些精神,無論遇到何種情況,只要心存堅韌不拔的意志,懷揣樂觀向上的品質,可能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我在給學生講蘇軾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深深為之樂觀而堅韌的生活態度折服:“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使我們認識到生活并不完美,所以別對人和事要求太高,追求完美;“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使我們知道面對挫折,要始終保持平常心,并從積極的角度看問題,不要過于悲觀,更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使我們看到早已司空見慣的自然界陰晴圓缺的循環,人生旅途中風雨的襲來,卻也必定有雨過天青的遭際。無疑蘇軾的樂觀堅韌感染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如果我們能夠經常從教學內容中尋找這樣的心靈氧吧去感染我們的學生,去凈化他們的生存空間,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