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物理_第1頁
生活中的物理_第2頁
生活中的物理_第3頁
生活中的物理_第4頁
生活中的物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自然現象中的物理知識1.早晚的天空為什么是紅色的?泡泡的曲面使照射的太陽光折射并且分光,把陽光分成了7彩色。2.七彩的肥皂泡泡泡的曲面使照射的太陽光折射并且分光,把陽光分成了7彩色。3.水往高處流 中國幾千年留下來的俗語“水往低處流”是一條不變的真理。然而在不少的地方,就有著“水往高處流”的怪事。如中國有著名的沈陽北郊“怪坡”,加拿大有“磁力山”,美國有加州圣塔柯斯小鎮郊外的森林。在這些神秘地帶,樹林向一個方向傾斜,物體傾斜落地。更神奇的是,物體可以自動向坡上運動,水往高處流。有時還會出現,人可沿直立絕壁向上走的怪事情。 這些地現象明顯違犯了牛頓的引力定律,令人費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 實際上這些神秘現象是由一種“垂直轉向”的心理幻覺造成的。迷路,轉向搞錯了東南西北的現象我們都很熟悉,它是我們憑感覺人為的方位和實際方位偏離時產生的一種幻覺。“垂直轉向”是在一定的情況下,我們認為的垂直方向顯著的偏離了實際的垂直方向(重大的方向)。地球上的這些神秘地帶,都是由一種“坡上坡”的環境之中,會發生“垂直轉向”,這時神秘現象就會發生。 也就是說,并不是真的水往高處流,人會沿絕壁向上走,只是我們的感覺錯誤而已。有時候我們以為頭頂上是藍藍的天,卻沒想到卻是結實的土地。我們可以試著來做一個實驗,來制造一個可以讓“水往高處流”的“怪坡”。 這個怪坡除了要滿足“怪坡”AB與“假水平面OX”的幾何

3、關系外,在“怪坡”的附近不能看見真正的水平面和垂直面(樓房,線桿等)。理想地點在山頂上,城市最高建筑物頂上,或者在地下。如在高處,真正的垂直參考物不見了,這時只要把你的地面搞成一斜面,在這個斜面上建一個與該斜面“坡向”一致“坡度角”很小的小斜坡,在這個小斜坡上,觀察者就會看到水往高處流。4.植物生長過程中的物理知識 植物生長過程中,會吸收外界物質,轉化為自身物質。 舉個例子:綠色植物生長,要進行光合作用,水,二氧化碳經葉綠體作用生成糖。第二章 交通運輸中的物理知識汽車上的物理知識 一、力學方面 1、汽車的底盤質量都較大,這樣可以降低汽車的重心,增加汽車行駛時的穩度。 2、汽車的車身設計成流線型

4、,是為了減小汽車行駛時受到的阻力 3、汽車前進的動力地面對主動輪的摩擦力(主動輪與從動輪與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相反) 4、汽車在平直路面勻速前進時牽引力與阻力互相平衡,汽車所受重力與地面的支持力平衡 5、汽車拐彎時:司機要打方向盤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乘客會向拐彎的反方向傾倒由于乘客具有慣性 6、汽車急剎車(減速)時,司機踩剎車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乘客會向車行方向傾倒慣性 ;司機用較小的力就能剎住車杠桿原理;用力踩剎車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急剎車時,車輪與地面的摩擦由滾動變摩擦成滑動摩擦 7、不同用途的汽車的車輪還存在大小和個數的差異這與汽車對路面的壓強大小相關 8、汽車的座椅都設計

5、得既寬且大,這樣就減小了對坐車人的壓強,使人乘坐舒服 9、汽車快速行駛時,車的尾部會形成一個低氣壓區,這是我們常常能在運動的汽車尾部看到卷揚的塵土形成原因 10、交通管理部門要求:小汽車的司機和前排乘客必須系好安全帶這樣可以防止慣性的危害;嚴禁車輛超載不僅僅減小車輛對路面的破壞,還有減小摩擦、慣性等;嚴禁車輛超速防止急剎車時,因反應距離和制動距離過長而造成車禍 11、簡單機械的應用:方向盤、車輪、開窗搖柄等都是輪軸,調速桿,自動開關門裝置是杠桿 12、汽車爬坡時要調為低速:由P=Fv,功率一定時,降低速度,可增大牽引力 13、關于速度路程,時間的計算問題;參照物與運動狀態的描述問題 14、認識

6、限速,里程,禁鳴等標志牌,了解其含義 二、聲學方面 1、汽車喇叭發聲要響,發動機的聲音要盡量消除(發動機上裝配消音器)這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2、為減輕車輛行駛時的噪聲對道旁居民的影響,在道旁設置屏障或植樹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3、喇叭發聲:電能機械能 三、熱學方面 1、汽車發動機常用柴油機或汽油機它們是內燃機利用內能來做功 2、發動機外裝有水套,用循環流動的水幫助發動機散熱水的比熱容大 3、冬天,為防凍壞水箱,入夜時要排盡水箱中的水防止熱脹冷縮的危害 4、小汽車的后窗玻璃板中嵌有一道道的電熱絲它可以防止車內形成的霧氣附著于玻璃上并凝結 5、剛坐進汽車或有汽車從你身旁駛過時,會聞到濃濃的汽油

7、味擴散現象 6、空調車車窗玻璃設計成雙層的防止傳熱 7、環保汽車使用氣體燃料,可減小對大氣的污染 四、電學方面 1、汽車的發動機常用低壓電動機起動:電動機是根據磁場對電流的作用的道理制成的,工作時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2、汽車電動機(汽車電機)常用車載電瓶(蓄電池)供電,汽車運行過程中可以利用的車輪帶動車載發電機發電,給蓄電池充電。給蓄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起來,此時蓄電池是用電器;用蓄電池給電動機供電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此時蓄電池才是電源 3、車載蓄電池還被用來為汽車上配裝的空調、電扇、收錄機、CD機及各種用途的電燈供電,方便地電能轉化為機械能、聲能、光能等等 4、油罐車的尾部通

8、常要掛一條鐵鏈直達路面,這樣做有利于使運輸過程中因顛簸而產生的電荷迅速傳到大地上,避免因靜電放電而帶來災難 5、車燈發光:電能光能 五、光學方面 1、汽車旁的觀后鏡,交叉路口的觀察鏡用的都是凸面鏡,可以開闊視野 2、汽車在夜間行駛時,車內一般不開燈,這樣可防止車內乘客在司機前的擋風玻璃上成像,干擾司機正確判斷 3、汽車前的擋風玻璃通常都不直立(底盤高大的車除外),這是因為擋風玻璃相當于平面鏡車內物體易通過它成像于司機面前,影響司機的判斷 4、汽車尾燈燈罩:角反射器可將射來的光線反回,保證后面車輛安全 5、汽車頭燈:凹面鏡反射原理,近距光燈絲在焦點附近,遠距光燈絲在焦點上 自行車上的物理知識自行

9、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普遍的交通工具,常見的有普通載重自行車、輕便自行車、山地自行車、童車、賽車、電動自行車等。它結構簡單,方便實用,在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識,包括杠桿、輪軸、摩擦、壓強、能量的轉化等力學、熱學及光學知識,下面具體來分析一下。一、力學知識1、摩擦方面(1)自行車車輪胎、車把套、腳踏板以及剎車塊處均刻有一些花紋,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2)車軸處經常上一些潤滑油,以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3)所有車軸處均有滾珠,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來減小摩擦,轉動方便。(4)剎車時,需要纂緊剎車把,以增大剎車塊與車圈之間的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5)緊蹬自行車前進時,后輪

10、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車前進的動力,前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自行車靠慣性前進時,前后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這兩個力均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2、壓強方面(1)一般情況下,充足氣的自行車輪胎著地面積大約為S=2×10Cm×5cm=100×cm2,當一普通的成年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F=(500N+150N)=650N,可以計算出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為6。5×104Pa。(2)在車軸擰螺母處要加一個墊圈,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壓強。(3)自行車的腳踏板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對腳的壓強,(4)自行車的

11、內胎要充夠足量的氣體,在氣體的體積、溫度一定時,氣體的質量越大,壓強越大。(5)自行車的車座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對身體的壓強。3、輪軸方面(1)自行車的車把相當于一個輪軸,車把相當于輪,前軸為軸,是一個省力杠桿,如圖3所示。(2)自行車的腳踏板與中軸也相當于一個輪軸,實質為一個省力杠桿。(3)自行車的飛輪也相當于一個省力的輪軸。4、杠桿方面自行車的剎車把相當于一個省力杠桿。5、慣性方面(1)當人騎自行車前進時,停止蹬自行車后,自行車仍然向前走,是由于它有慣性。(2)當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若遇到緊急情況,一般情況下要先捏緊后剎車,然后再捏緊前剎車,或者前后一起捏緊,這樣做是為了防止

12、人由于慣性而向前飛出去。6、能量轉化方面(1)當人騎自行車下坡時,速度越來越快,是由于下坡時人和自行車的重力勢能轉化為人和自行車的動能。(2)當人騎自行車上坡之前要緊蹬幾下,目的是增大速度,來增大人和自行車的動能,這樣上坡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能上得更高一些。(3)自行車的車梯上掛有一個彈簧,在它彈起時,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車梯自動彈起。7、聲學方面自行車的金屬車鈐發聲是由于鈴蓋在不停的振動,而汽笛發聲是由于汽笛內的氣體不斷的振動而引起的。8、齒輪傳動方面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如圖5所示,設齒輪邊緣的線速度為v ,齒輪的半徑為R,齒輪轉動的角速度為,則有v = R。二、熱學知識在夏天自行

13、車輪胎內的氣體不能充得太足,是為了防止自行車爆胎,因為對于質量、體積一定的氣體,當溫度越高,壓強越大,當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若超過了輪胎的承受能力,就會發生爆胎的情況。三、光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自行車的后面都裝有一個反光鏡,它的設計很巧妙,組它是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鏡組成一個立體直角,用其內表面作為反射面,這叫角反射器。當有光線從任意角度射向尾燈時,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當光線射向反光鏡時,會使后面的人很容易看到。在夜間,當汽車燈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車尾燈上,無論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車上,其光強遠大于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發光的紅燈,足以讓汽車的司機觀察到。四、電學方面在有些自行車上

14、裝有小型的發電裝置,它利用摩擦轉動,就像我們在實驗室中看到的手搖發電機一樣,發出的電能供給車燈工作,起到一定的照明作用跳車時,向哪個方向跳更安全?遇到交通意外,跳車逃生時,向后跳比較安全遇到這么緊急的情況,生死攸關,千萬不能做錯決定。假如你決定朝車子行駛的方向逃出去的話會很危險,因為離開車子的身體會遵守“慣性法則”,隨著車子的速度向前,身體會加速,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如果向后方跳的話,速度會相對抵消,著地時會減少一些撞擊。此外,向前跳的話,著地的時候,身體會向后仰,后腦撞到地的危險性較大,死亡率亦較高。<正>遇到交通意外,跳車逃生時,向后跳比較安全遇到這么緊急的情況,生死攸關,千萬

15、不能做錯決定。為什么停車信號用紅色我們知道,光線通過空氣時會發生散射,對于相同的媒質來說,光線的波長越短,散射作用越強,光線的波長越長,散射作用就越弱。 在所有的可見光中,紅光的波長是最長的,它約為紫光的1.7倍,所以空氣對紅光的散射作用最弱,它可以傳得較遠。特別是在下雨或大霧的天氣里,空氣的透明度大大降低,這種作用就更為明顯。 用紅色信號燈作為停車信號,可以使司機在比較遠的地方看到信號,制動車子,減速慢行;如果司機在近處才看見停車信號,由于車的慣性作用是停不住的,極易發生危險。另外,紅色會引起人的視神經細胞的擴展反應,是一種使人興奮的擴張色,所以紅色信號燈比較醒目,這也便于提醒司機及早剎車,

16、防止事故發生。 紅色信號燈不僅可以作為停車信號,還可以作為各種危險、警示信號。比如,在城市的某些高大建筑物的頂上常要裝設紅燈,這 一盞盞的紅燈可以保障夜航飛機的飛行安全,防止撞機事故的發生。另外,還可以作為公安消防部門的標志。第三章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識被電吸住了嗎?在我們的生活中,電隨處不在,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電?!鞍パ?!”爸爸叫著?!霸趺戳嗽趺戳??”媽媽聽到后趕緊跑來,“你都已經是個大人了,怎么還是這么不小心?”我也跑來了,一看,原來是爸爸被電到了?!拔腋杏X好像被吸住了!”爸爸叫到。我聽了,就連忙對電展開了研究。我們都知道,不論是否存在電流,一般在導線或電器中的正、負電荷的電量是相等的,對

17、外的靜電作用相互抵消。即使局部地方偶爾出現少許正、負電荷但不相等,其靜電引力也微不足道。如果真有較大的引力,那么用手去移動臺燈引線,即使不被“吸”住,至少也會明顯感到這種“吸”力。高壓裸線則會“吸住”大量尖土從而形成粗長的塵土柱。事實上,這些現象都沒出現。但是問題出了,人手觸電時,為什么有時不能把手抽回?來難道不想抽回來?顯然是被吸隹了抽不回來。對這一問題可用電流的生理效應來解釋。人手觸電時,由于電流的刺激,手會由痙攣到麻痹。即使發出抽回手的指令無奈手已無法執行這一指令了。調查表明,絕大多數觸電死亡者,都是手的掌心或手指與掌心的同側部位觸電。剛觸電時,手因條件反射而彎曲,而彎曲的方向廠恰使手不

18、自覺地握住了導線。這樣,加長了觸電時間,手很快地痙攣以致麻痹。這時即使想到應松開手指、抽回手臂,也不可能了,這種情形就像被“吸住”了。如若觸電時間再長一點,人的中樞神精都已麻痹,此時更不會抽手了,如手的背面觸電,對一般的民用電,則不容易導致死亡,有經驗的電工為了判斷用電器是否漏電而手邊又無電筆,有時就用食指指甲一面去輕觸用電器外殼。若漏電,則食指將因條件反向而彎曲,彎曲的方向又恰是脫離用電器的方向。這樣,觸電時間很短,不致有危險。當然,電壓很高,這樣做也會發生危險。我們只是闡明一個道理,小朋友們可千萬不要模仿??!通過這次研究,我知道了:在觸電時要怎樣采取措施。你們知道了嗎?用電風扇扇涼時,周圍

19、的氣溫低了嗎?因為電風扇加快了空氣的流動,加快了你身體上汗液的蒸發。別看你平時不出汗,其實你皮膚上都是有分泌汗液的,只是你看不到而已,周圍的氣溫并沒有低。如何判斷浴室中冷、熱水管?水管上有汽水的是冷水管,因為蒸汽遇冷凝結成水。人靠什么走路? 聽了這個問題,有的人會覺得好笑。人只要有氣力,抬腿,邁步,不就可以往前走了嗎?而事實上,問題并不那么簡單。請你試一個動作:挺直身體,背貼著墻站在地上。把一只腳抬起來,向前邁步,只要身體不離開墻壁,這只腳是跨不出去的。如果抬起來的腳向前邁出去一步,那末,回頭一望,身體已經離開墻壁。 這說明,身體向前移動了。人身體向前移動的時候,一定依靠了一種外力?;蛘哒f,是

20、這種力推著人前進的。如果這種外力比較小,走路就會遇到困難,比如,在光滑的冰面上,人們就不敢邁大步,而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動雙腳?,F在,請你回答,后腳蹬了一下地。從物理的角度來分析,那是人體給了地面一個向后的力,與此同時,地面也給了人體一個向前的力。正是這個力把人體向前推了一下。腳蹬地面,這是作用力;地面給人體一個向前的力,這是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表現為摩擦力。在一般情況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好相等,因此,我們走路并不覺得困難??墒牵嗽诒嫔献?,冰面過于光滑,給人的摩擦力要小得多。這樣,如果你仍然像在地面上走路那樣使勁,向后蹬的力與摩擦力不平衡,后腳要向后滑,人就會跌跤。為什么拉車比推車省力?如

21、果同樣的力。一般拉車很少水平用力,都稍微向上,這樣,你拉車的力可以分解為水平力和向上的力,向上的力使車子減輕重量,一般推車也很少用水平力,一般都稍微向下,你推車的力可以分解為水平力和向下的力,向下的力使車子變重,所以感覺吃力一些。電燈泡為什么成梨型科學家們根據氣體對流是自下而上的特點,在燈泡內充有少量惰性氣體,并把燈泡做成梨形。這樣,燈泡內的惰性氣體對流時,金屬鎢蒸發時的黑色微粒大部分被氣體卷到上方,著在燈泡的頸部,便可保持玻璃透明,使燈泡亮度不受影響。“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因為燒水是底部加熱,當水將要開的時候,下面被直接加熱的地方水已經達到沸點氣化了,而當蒸汽形成的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遇到上

22、方還沒達到沸點的水時又凝結成水了。水從液態到氣態的過程中體積膨脹一千多倍,液化時又縮小回去了。于是水振動發出響聲。當整壺水全部加熱至燒開的時候,氣泡上升不會再凝結了,一直上升至水面才破裂。水泡破裂的聲音就是很小的。第四章 廚房中的物理知識利用物理知識解釋這些現象如下一、與電學知識有關的現象1、電飯堡煮飯、電炒鍋煮菜、電水壺燒開水是利用電能轉化為內能,都是利用熱傳遞煮飯、煮菜、燒開水的。2、排氣扇(抽油煙機)利用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利用空氣對流進行空氣變換。3、電飯煲、電炒鍋、電水壺的三腳插頭,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電器漏電和觸電事故的發生。4、微波爐加熱均勻,熱效率高,衛生無污染。加熱原理是利用電

23、能轉化為電磁能,再將電磁能轉化為內能。5、廚房中的電燈,利用電流的熱效應工作,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6、廚房的爐灶(蜂窩煤灶,液化氣灶,煤灶,柴灶)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即燃料燃燒放出熱量。二、與力學知識有關的現象1、電水壺的壺嘴與壺肚構成連通器,水面總是相平的。2、菜刀的刀刃薄是為了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3、菜刀的刀刃有油,為的是在切菜時,使接觸面光滑,減小摩擦。4、菜刀柄、鍋鏟柄、電水壺把手有凸凹花紋,使接觸面粗糙,增大摩擦。5、火鏟送煤時,是利用煤的慣性將煤送入火爐。6、往保溫瓶里倒開水,根據聲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氣柱的長度減小,振動頻率增大,音調升高。7、磨菜刀時要不斷澆

24、水,是因為菜刀與石頭摩擦做功產生熱使刀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刀口硬度變小,刀口不利;澆水是利用熱傳遞使菜刀內能減小,溫度降低,不會升至過高。三、與熱學知識有關的現象(一)與熱學中的熱膨脹和熱傳遞有關的現象1、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是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2、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3、爐灶上方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對流,使廚房油煙及時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間。4、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

25、溫度降低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故易破裂。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6、炒菜主要是利用熱傳導方式傳熱,煮飯、燒水等主要是利用對流方式傳熱的。7、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馬上跳一下。這是因為隨著開水倒出,進入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后,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8、冬季剛出鍋的熱湯,看到湯面沒有熱氣,好像湯不燙,但喝起來卻很燙,是因為湯面上有一層油阻礙了湯內熱量散失(水分蒸發)。 9、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

26、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杯破裂。10、煮熟后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二)與物體狀態變化有關的現象1、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再裝入鋼罐中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液化氣的壓強降低,由液態變為氣態,進入灶中燃燒。2、用焊錫的鐵壺燒水,壺燒不壞,若不裝水,把它放在火上一會兒就燒壞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在1標準大氣壓下是100,錫的熔點是232,裝水燒時,只要水不干,壺的溫度不會明顯超過100,達不到錫的熔點,更達不到鐵的熔點,故壺燒不壞。若不裝水在火上燒,不一會兒壺的溫

27、度就會達到錫的熔點,焊錫熔化,壺就燒壞了。3、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液化熱)。4、用砂鍋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讓砂鍋離開火爐,食物將在鍋內繼續沸騰一會兒。這是因為砂鍋離開火爐時,砂鍋底的溫度高于100,而鍋內食物為100,離開火爐后,鍋內食物能從鍋底吸收熱量,繼續沸騰,直到鍋底的溫度降為100為止。5、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沸點,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6、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來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內的水滲漏,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

28、水蒸氣接觸水管,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濕度較大,這正是下雨的前兆。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后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浪費燃料。正確方法是用大火把鍋內水燒開后,用小火保持水沸騰就行了。8、冬天水壺里的水燒開后,在離壺嘴一定距離才能看見“白氣”,而緊靠壺嘴的地方看不見“白氣”。這是因為緊靠壺嘴的地方溫度高,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不能液化,而距壺嘴一定距離的地方溫度低;壺嘴出來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氣”。9、油炸食物時,濺入水滴會聽到“叭、叭”的響聲,并濺出油來。

29、這是因為水的沸點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濺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溫沸騰,產生的氣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發出響聲。10、當鍋燒得溫度較高時,灑點水在鍋內,就發出“吱、吱”的聲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氣”。這是因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發出“吱、吱”的響聲。11、當湯煮沸要溢出鍋時,迅速向鍋內加冷水或揚(舀)起湯,可使湯的溫度降至沸點以下。加冷水,冷水溫度低于沸騰的湯的溫度,混合后,冷水吸熱,湯放熱。把湯揚起的過程中,由于空氣比湯溫度低,湯放出熱,溫度降低,倒入鍋內后,它又從沸湯中吸熱,使鍋中湯溫度降低。(三)與熱學中的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象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會變咸,而炒菜時加鹽幾分鐘就變咸了,這是

30、因為溫度越高,鹽的離子運動越快的緣故。2、長期堆煤的墻角處,若用小刀從墻上刮去一薄層,可看見里面呈黑色,這是因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在長期堆煤的墻角處,由于煤分子擴散到墻內,所以刮去一層,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我們在日常生活、生產中只要細心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聯系到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去分析和解釋這些現象,就能夠提高觀察、分析及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我們在廚房里,若留心看一下其中的爐灶、器皿以及做飯、炒菜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定會發現很多處要用到物理知識。 一、熱涼粥或冷飯時,鍋內發出”撲嘟、撲嘟”的聲音,并不斷冒出氣泡來,但一嘗,粥或飯并不熱,這是為什么? 把涼粥或飯燒熱與燒開水是不一樣的

31、。雖然水是熱的不良身體,對熱的傳導速度很慢,但水具有很好的流動性。當鍋底的水受熱時,它就要膨脹,密度減小就上浮,周圍的涼水就流過來填補,通過這種對流,就把鍋底的熱不斷地傳遞到水的各部分而使水變熱。而涼粥或飯,既流動性差又不易傳導熱。所以,當鍋底的粥或飯吸熱后,溫度就很快上升,但卻不能很快地向上或四周流動,大量的熱就集中在鍋底而將鍋底的粥燒焦。因熱很難傳到粥的上面,所以上面的粥依然是涼的。加熱涼粥或飯時,要在鍋里多加一些水,使粥變稀,增強它的流動性。此外,還要勤攪拌,強制進行對流,這樣可將粥進行均勻加熱。 二、用砂鍋煮肉或燒湯時,當湯水沸騰后從爐子上拿下來,則湯水仍會繼續沸騰一段時間,而鐵、鋁鍋

32、卻沒這種現象,這是為什么? 因為砂鍋是陶土燒制成的,而非金屬的比熱比金屬大得多,傳熱能力比金屬差得多。當砂鍋在爐子上加熱時,鍋外層的溫度大大超過100,內層溫度略高于100。此時,鍋吸收了很多熱量,儲存了很多熱能。將砂鍋從爐子上拿下來后,遠高于100的鍋的外層就繼續向內層傳遞熱量,使鍋內的湯水仍達到100而能繼續沸騰一段時間,鐵、鋁鍋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請同學們自己分析)。 三、炒肉中的“見面熟”。逢年過節,人們總要炒上幾個肉菜,那么怎樣爆炒肉片呢? 若將肉片直接放入熱油鍋里去爆炒,則瘦肉纖維中所含的水分就要急劇蒸發,致使肉片變得干硬,甚至于會將肉炒焦炒糊,大大失去鮮味。為把肉片爆炒得好

33、吃,師傅們往往預先將肉片拌入適量的淀粉,則肉片放到熱油鍋里后,附著在肉片外的淀粉糊中的水分蒸發,而肉片里的水分難以蒸發,仍保持了原來肉的鮮嫩,還減少了營養的損失,肉又熟得快即“見面熟”。用這種方法炒的肉片,既鮮嫩味美,又營養豐富。 四、凍肉解凍用什么方法最好?從冰箱里取出凍肉、凍雞,如何將其解凍呢? 用接近0的冷水最好。因為凍肉溫度是在0以下,若放在熱水里解凍,凍肉從熱水中吸收熱量,其外層迅速解凍而使溫度很快升到0以上,此的肉層之間便有了空隙,傳遞熱的本領也就下降,使內部的凍肉不易再吸熱解凍而形成硬核。若將凍肉放在冷水中,則因凍肉、凍雞吸熱而使冷水溫度很快降到0且部分水還會結冰。因1克水結成冰

34、可放出80卡熱量(而1克水降低1只放出1卡熱量),放出的如此之多的熱量被凍肉吸收后,使肉外層的溫度較快升高,而內層又容易吸收熱量,這樣,整塊肉的溫度也就較快升到0。如此反復幾次,凍肉就可解凍。從營養角度分析,這種均勻緩慢升溫的方法也是科學的。第5章 民諺、俗語、古詩中的物理知識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接觸到一些民諺、俗語,這些民諺、俗語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我們平時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諺、俗語,就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深化知識,活化知識,這對培養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大有幫助的。下面列舉幾例: 1、小小稱砣壓千斤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如果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分之一,則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倍。如果

35、稱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兩撥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鏡不能重圓當分子間的距離較大時(大于幾百埃),分子間的引力很小,幾乎為零,所以破鏡很難重圓。 3、摘不著的是鏡中月 撈不著的是水中花平面鏡成的像為虛像。 4、人心齊,泰山移如果各個分力的方向一致,則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個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繩提豆腐-提不起來在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小,則壓強就大。 6、真金不怕火來煉,真理不怕爭辯從金的熔點來看,雖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溫度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溫度小于金的熔點,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大風來臨時,高空中氣溫迅速下降,水蒸氣凝結成小

36、水滴,這些小水滴相當于許多三棱鏡,月光通過這些"三棱鏡"發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暈,故有 "月暈而風"之說。礎潤即地面反潮,大雨來臨之前,空氣濕度較大,地面溫度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鹽分容易吸附潮濕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預示大雨將至。 8、長嘯一聲,山鳴谷應人在崇山峻嶺中長嘯一聲,聲音通過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經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聞其聲,不見其人波在傳播的過程中,當障礙物的尺寸小于波長時,可以發生明顯的衍射。一般圍墻的高度為幾米,聲波的波長比圍墻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繞地高墻,使墻外的人聽到;而光波

37、的波長較短(10-6米左右),遠小于高墻尺寸,所以人身上發出的光線不能衍射到墻外,墻外的人就無法看到墻內人。 10、開水不響,響水不開水沸騰之前,由于對流,水內氣泡一邊上升,一邊上下振動,大部分氣泡在水內壓力下破裂,其破裂聲和振動聲又與容器產生共鳴,所以聲音很大。水沸騰后,上下等溫,氣泡體積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開來,因而響聲比較小。 11、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根據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平面鏡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對稱,因此豬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樣",仍然是個豬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質燃燒,必須達到著火點,由

38、于水的比熱大,水與火接觸可大量吸 收熱量,至使著火物溫度降低;同時汽化后的水蒸氣包圍在燃燒的物體外面,使得物體不可能和空氣接觸,而沒有了空氣,燃燒就不能進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中航行,時間的流逝會比地球上慢得多,在這個"洞中"生活幾天,則地球上已渡過了幾年,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幾千年。 14、千里眼,順風耳人們利用電磁波傳送聲音和圖像信號,使古代神話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為現實。并且人類的視野已遠遠超過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萬里由于地球的半徑為6370千米,地球每轉一圈,

39、其表面上的物體"走"的路程約為40003.6千米,約8萬里。這是毛澤東吟出的詩詞,它還科學的揭示了運動和靜止關系運動是絕對的,靜止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體沸騰有兩個條件:一是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體沸騰。 17、墻內開花墻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墻內的花香就會擴散到墻外。 18、坐井觀天 所見甚少由于光沿直線傳播,由幾何作圖知識可知,青蛙的視野將很小。 19、如坐針氈由壓強公式可知,當壓力一定時,如果受力面積越小,則壓強越大。人坐在這樣的氈子上就會感覺極不舒服。 20、瑞雪照豐年下到地上的雪有許

40、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滿著不流動的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當它覆蓋在農作物上時,可以很好的防止熱傳導和空氣對流,因此能起到保溫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驟然變冷(溫度低于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附著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覺。雪熔化時要需吸收熱量,使空氣的溫度降低,所以我們有"雪后寒"的感覺。 22、一滴水可見太陽,一件事可見精神一滴水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透過一滴水可以有太陽的像,小中見大。 23、雞蛋碰石頭自不量力雞蛋碰石頭,雖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個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一定,超過

41、這個限度,物體就可能被損壞。雞蛋能承受的壓強小,所以雞蛋將破裂。 24、紙里包不住火紙達到燃點就會燃燒。 25、有麝自然香,何須迎風揚氣體的擴散現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沒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線發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線發生鏡面反射。 27、扇子有涼風,宜夏不宜冬夏天扇扇子時,加快了空氣的流動,使人體表面的汗液蒸發加快,由于蒸發吸熱,所以人感到涼快。 28、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往低處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條客觀規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響由高處流向低處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擔水缸中的水由于蒸發,水面以下部分溫度比空氣溫度低,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外表面就產生了液

42、化現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時由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少,雖然也會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發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氣潮濕,水蒸發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現了.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當然不需要挑水澆地了。 30、下雪不寒化雪寒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氣凝華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華、凝固都是放熱過程,化雪是融化過程,要吸熱。 31、雪落高山,霜降平原下雪天,高山氣溫低于山下平地氣溫,下到高山的雪不易融化,而下到平地的雪易及時融化.所以下同樣的雪,高山上比平地多.霜是地面上的水蒸氣遇冷凝華的結果,山下平地表面上的水蒸氣比高山上多,故平地易摻禂霜,而高山不易形成

43、霜。 32、冰凍三盡,非一日之寒水的溫度在04之間是熱縮冷脹,4時水的密度最大.當整個水溫都降到4時,水的對流停止.氣溫繼續下降時,上層水溫降到 4以下,密度減小不再下沉,底層水溫仍保持4,上層水溫降到0并繼續放熱時,水面開始結冰.由于水和冰是熱的不良導體,光滑明亮的冰面又能防止幅射,因此,熱傳遞的三種方式都不易進行,冰下的水放熱極為緩慢,結成厚厚的冰,當然需要很長時間的天寒。 33、火場之旁,必有風生火場附近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遠處的冷空氣必將來填充,冷熱空氣的流動形成風。 34、一石擊破水中天平靜的水面如一塊平面鏡,可看到天的像,石塊投入水中破壞了平靜的水面,形成層層水波,水中天的像也就被

44、擊破了。 35、瞎子點燈白費蠟人們能看到世上萬事萬物,是因為太陽光或用來照明的光照射在物體上被物體反射后的光線進入人眼,反射光線進入不了瞎子眼中,所以瞎子看不見物體。 36、早虹雨滴滴,晚虹曬臉皮我國的降雨云大都是由西向東移動的,早晨看到的虹,是東方射來的太陽光照在西方的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形成的西虹,顯然,西虹是本地天氣將要降雨的預示.相反,傍晚看到的虹是西方射來的陽光照在東方天空降雨層的水滴上而形成的東虹,它預示著西方天空已沒有降雨云了,天氣必然是晴朗的。 37、朝霞不出門,晚霞走千里(參考上則) 38、虹高日頭低,早晚披蓑衣當“日頭低”時,太陽光線和地平線是非常接近的,這時出現虹,虹心必然

45、亦接近地平線,在地面上可以看到虹的半個圓弧.若此時空氣中水滴很多,分布的空間很廣,那么除了可以看到虹外,還可以看到霓,霓頂的半圓弧比虹高且接近天頂,也預示著降雨云已經移近天頂,本地很快就有暴雨下降。 39、照相的底片顛倒黑白照相機是應用物體放在凸透鏡兩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原理制成的,故照相底片上的像與人是顛倒的.底片上涂有感光劑,人照相時,由于淺色部位反射光的能力強,反射光進入相機的暗箱與底片上的感光劑發生了光化作用,而深色部位由于吸收光的能力強,只有很少的反射光射入底片.這樣淺色部位在膠片上感光強,深色部位感光弱.膠片沖洗時,感光弱的部位的感光劑基本沖洗掉,所以呈淺色,而感光強的部位

46、由于發生了光化反應沖不掉,所以呈深色。 40、水銀落地無孔不入水銀的密度大于組成地面各物質的密度,水銀又具有流動性,故它總是沉在其它物質的下面。 第六章 對聯中的物理知識杯中冰水、水結冰冰溫未升盤內水冰、冰化水水溫不降 折射、反射、全反射射射有一定之規透鏡、面鏡、平面鏡鏡鏡成萬物之象上聯:高阻低阻壓異流不異,下聯:大流小流阻同壓非同。橫批:歐姆定律上聯:兩球落斜塔雙音一響下聯:八馬拉半球一聲雙分橫批:學史探奇上聯:慣性定律非慣性描寫運動狀態下聯:動量守恒有動量研究系統問題橫批:弄清實質上聯:盤中冰水水凍冰溫未降下聯:杯內水冰冰化水位不升橫批:說明原因上聯:煤上樓,勢能增,煤燃盡,勢能去何處下聯

47、:冰破管,動能大,冰出頭,動能來哪方橫批:能量守恒“水底日為天上日;眼中人是面前人?!?(一)斜面長、長斜面面長不費力/ 滑輪動、動滑輪輪動難省力 (二)杯中冰水、水結冰冰溫未升/ 盤內水冰、冰化水水溫不降 (三)折射、反射、全反射射射有一定之規/ 透鏡、面鏡、平面鏡鏡鏡成萬物之象。第七章 成語中的物理知識1.繩鋸木斷 (摩擦力)2.水滴石穿 (摩擦力) 3.杯弓蛇影 (平面鏡成像) 4.煙消云散 (擴散現象) 5.余音繞梁 (回聲) 6.鏡花水月 (平面鏡成像) 7.海市蜃樓 (折射) 8.五彩繽紛 (色散) 9.揚湯止沸(沸騰條件 10.釜底抽薪 (沸騰條件) 11.蒸蒸日上 (蒸發) 1

48、2.震耳欲聾(聲音的產生 13.驚天動地(聲音的產生 14.振聾發聵(聲音的產生) 15.此起彼伏 (波動) 16.白駒過隙 (速度) 17.風馳電掣 (速度) 18.熱氣騰騰 (熱學) 19.以卵擊石 (力的相互) 20.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 (刻度尺)第八章 航空中的物理知識神舟飛船 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于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 神舟號飛船是采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 神舟號飛船與國外第三代飛船相比,具有起點高、具備留軌利用能力等特點。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由專門為其研制的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基地是酒

49、泉衛星發射中心,回收的地點在內蒙古中部的草原上。“長征”二號F火箭 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CZ-2F)是在長征二號捆綁運載火箭的基礎上,按照發射載人飛船的要求,以提高可靠性確保安全性為目標研制的運載火箭?;鸺伤膫€液體助推器、芯一級火箭、芯二級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組成,是目前我國所有運載火箭中起飛質量最大、長度最長的火箭。中文名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外文名The Long March two F carrier rocket用 途發射載人飛船、目標飛行器制造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CALT)制造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高 度52米(203英尺)直 徑3.35米質 量464噸級 數2有效載荷-LEO8,

50、400千克(19,000磅)現 況現役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JSLC)總發射次數11成功次數11首次發射1999年11月20日衛星的發射過程中涉及的問題 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速度不得低于79km/s(此速度是衛星的最小發射速度或繞地球飛行的最大速度,高中物理將系統解決)軌道傾角:航天器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按軌道傾角可將衛星運行軌道分為四類:順行軌道:特征是軌道傾角小于90o,在這種軌道上的衛星,絕大多數離地面較近,高度僅為數百公里,故又稱為近地軌道我國地處北半球,要把衛星送入這種軌道,運載火箭要朝東南方向發射,這樣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西向東旋轉的部分速度,從而可以節約發射能

51、量,我國的“神舟”號試驗飛船都是采用這種軌道發射的;逆行軌道:特征是軌道傾角大于90o,欲將衛星送入這種軌道運行,運載火箭需要朝西南方向發射不僅無法利用地球自轉的部分速度,而且還要付出額外能量克服地球自轉部分的速度即逆著地球的旋轉方向發射耗能較多,因此除了太陽同步軌道外,一般不采用這種軌道發射;赤道軌道:特征是軌道傾角為0 o,衛星在赤道上空運行這種軌道有無數條,但其中有一條相對地球靜止的軌道,即地球同步衛星軌道.計算可知當衛星在赤道上空35786公里(即約為3.6×104公里)高處自西向東運行一周為23小時56分4秒(約為24小時),即衛星相對地表靜止從地球上看,衛星猶如固定在赤道

52、上空某一點隨地球一起轉動在同步衛星軌道上均勻分布3顆通信衛星即可以進行全球通信(為何?請同學們思考后做出解釋)的科學設想早已實現世界上主要的通信衛星都分布在這條軌道上;極地軌道:特點是軌道傾角恰好等于90o,它因衛星過南北兩極而得名,在這種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可以飛經地球上任何地區的上空(為何?請同學們思考后做出解釋)衛星的發射方式:直線發射就是一次送達,由于整個過程均要克服地球引力做功,且衛星處于動力飛行狀態,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變軌發射是先把衛星送到地球的大橢圓同步轉移軌道,當衛星到達遠地點(航天器繞地球運行的橢圓軌道上距地心最近的一點叫近地點,距地心最遠的一點叫遠地點)時,發動機點火對衛星加

53、速,當速度達到沿大圓做圓周運動所需的速度時,飛船就不再沿橢圓軌道運行,而是沿圓周運動,這樣飛船就實現了變軌,從而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同步衛星一般都采用變軌發射第八章 趣味物理實驗1.燒不著的布條找一塊棉布條,用水淋濕,在中間部分滴上酒精,然后用手拿著布條的兩端,把布條張開,用蠟燭的火焰燒有酒精的部分。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在棉布條正對火焰的上方升起了火焰,好象燭焰穿過了布條。拿下布條一看,真奇怪,棉布條并沒有燒焦。2.煙為什么迎著氣流飄 找一根筷子和一個火柴盒,把筷子插到火柴盒里,再點上一支香。請你用一只手把火柴盒舉起來,另一只手拿起那支點燃著的香(如圖),香要放在火柴盒的前邊。如果屋子里沒有風,香

54、冒出的煙柱是豎直向上的,這時候,你用嘴向著火柴盒吹出一股氣流,奇怪!香放出來的煙柱居然迎著氣流的方向,向著火柴盒的背后飄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呢?煙柱向火柴盒的背后飄,說明火柴盒背后的氣體壓強比較小,因而,周圍的氣體就向那里涌過去,煙柱也跟著飄過去了。用物理學來解釋,就是:火柴盒背后形成了一個渦旋。如果你用比較小的力氣吹,吹出的氣流速度很小,煙柱就不向火柴盒后邊飄。只有用力吹氣才會出現這種現象。這又說明一定速度的氣流才能形成渦旋。運動是相對的。氣流吹到火柴盒上和火柴盒在空氣里運動性質上是一樣的。一個大方盒式的“面包車”在空氣中快速行駛,它的背后便會形成渦旋,弄得塵土飛揚。3.水中的蠟燭一、 操作原

55、理與密度溫度有關,水起到冷卻作用,使靠近水的蠟燭不會融化,而中間的蠟燭不斷向下燃燒。蠟燭燃燒形成的蠟液經水冷卻后構成了一層很薄的外壁,蠟燭密度小融化時漂浮在上面,將水和火焰隔離開來,這樣火焰遇水時就不會熄滅,而是繼續燃燒。二、 制作方法準備一根蠟燭 一個杯子 一瓶涼水1將蠟燭固定在杯子中;2將蠟燭點燃;3在杯子中注入適量的水;4過一會兒發現,盡管水面上的蠟燭已經漸漸燃盡,但是蠟燭的火焰卻沒有熄滅,仍然在水中繼續燃燒。三、創新之處簡單易操作,顛覆了常理,使物理產生神秘感,激發學生好奇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四、注意事項蠟燭要低于杯口;倒水時要緩慢不要碰到燃燒的蠟燭;水要盡量涼。 4.趣味小實驗一、瓶內吹氣球思考:瓶內吹起的氣球,為什么松開氣球口,氣球不會變???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兩根:紅色和綠色、氣球一個、氣筒 操作: 1、用改錐事先在瓶蓋上打兩個孔,在孔上插上兩根吸管:紅色和綠色 2、在紅色的吸管上扎上一個氣球 3、將瓶蓋蓋在瓶口上 4、用氣筒打紅吸管處將氣球打大 5、將紅色吸管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