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說曰:今當略解摩訶衍義。摩訶衍,即俗謂的大乘。乘者,車義。故大乘者,以容量大,裝載多,而稱為大;即能廣渡眾生之謂也。然裝得多,未必跑得快。如賽車者,都是短小精緻,而非廣大粗獷也。問曰:解摩訶衍者,有何義利?答曰:摩訶衍者,是十方三世諸佛甚深法藏,為大功德利根者說。末世眾生薄福鈍根,雖尋經文不能通達,我愍此等欲令開悟;又欲光闡如來無上大法,是故略解摩訶衍義。上明佛道,下化眾生。問曰:摩訶衍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直是佛語尚不可盡,況復解釋、演散其義?答曰:以是義故,我初言略解。問曰:何故名為摩訶衍?答曰:摩訶衍者,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為大。諸佛大人乘是乘故,故名為大。又能滅
2、除眾生大苦,與大利益事,故名為大。又觀世音、得大勢、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等,是諸大士之所乘故,故名為大。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又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為大。何謂盡一切諸法邊底?能一以貫之也。大分深義,所謂空也。若能通達是義,即通達大乘,具足六波羅蜜,無所障礙。是故我今但解釋空;解釋空者,當以十二門,入於空義。很多人很多經論,都以慈悲和成佛為大乘的不共法;甚至以有眾生可渡有佛道可成有佛菩薩可依怙有淨土可歸宿為大乘的不共法。於是乎著有與好大,竟成為大乘的不共法矣!其實著有與好大,非但不是大乘的不共法,連二乘都不如;頂多是人天乘而已!於是乎,何為大乘的不共法
3、?唯通達空義而已!然云云佛子中,竟有幾個能真通達空義呢?大家都知道:佛法是講空的,但須知空一定是從有而來;好比說一個人要出家,必先有家,才能出家。如果沒有家,怎能出家呢?若不懂空義,而奢言大乘,而鼓吹菩薩道,終究也只是附大乘外道而已。【觀因緣門第一】初是因緣門,所謂: 眾緣所生法 是即無自性 若無自性者 云何有是法甲1.有為法空乙1.標旨眾緣所生法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眾緣亦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外因緣者:如泥團、轉繩、陶師等和合故,有瓶生。又如縷繩、機杼、識師等和合故,有氈生。又如治地、築基、梁椽、泥草、人功等和合故,有舍生。又如酪器、鑽搖、人功等和合故,有酥生。又如種子、地、水、火、風
4、、虛空、時節、人功等和合故,有芽生。當知外緣等法皆亦如是。所謂眾因緣和合者,當知有混合與化合的差異。如氫與氧,若混合,則仍為空氣;且物理性質乃介於二者之間,故是可思議,可預知者。但若是化合,則非空氣矣!且物理性質乃出乎二者之外,故非可思議,非可預知也。若萬法有自性,當只能混合,而不能化合。反之,若萬法能化合,即是無自性也。故眾因緣和合而生法者,即是無自性也。既所生法,是無自性;也能生法,是無自性。以無自性故,眾因緣才能化合而生萬法。內因緣者:所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各各先因而後生。如今天大眾共會一處而來研討佛法,請問:這是混合?還是化合呢?若是混合者,則法會
5、結束後,大家各自回去。只是依然故我,而不能有所長進也!於是乎,既不能有所長進;則你我還來此作什麼呢?故當是為能有所長進而來;而能有所長進者,即是為眾生本無自性也。為無自性,才能成長;為無自性,才須修行。而無自性,即是空性,即是無我性。故眾生本來無我,不是修行後才無我的。於是乎,內因緣者亦本無自性也。如是內外諸法,皆從眾緣生。從眾緣生故,即非是無性耶?若法自性無,他性亦無,自他亦無。何以故?因他性故,無自性。諸法既皆無自性,亦復無他性矣!何以故?有此有彼,以此名自,對彼名他。現既自不可得,即他亦不可得也。比如有男性有女性,才有所謂的異性。若既男性不可得,也女性不可得;則那來異性呢?既自不可得,也
6、他不可得;則自他和合當更不可得矣!乙2釋義 丙1.外因緣空丁1.破他性有若謂以他性故有者,則牛以馬性有,馬以牛性有,梨以柰性有,柰以梨性有。餘皆應爾,而實不然!如謂:因神因命運因偶然,而有我的遭遇者。便無因果也。若真無因果者,則人也不必學習與修行。其次,佛法雖認定因果的原則,卻既非因中有果論,也非一因生一果論也!丁2.破因他故有若謂不以他性故有;但因他故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以蒲故有席者,則蒲席一體,不名為他。若謂蒲於席為他者,不得言以蒲故有席。既從眾因緣而生法者,眾因緣對所生法而言,則不名為他。如父母不是路人,乃有互相的權力與義務。雖世間皆謂因父母而有我的特質,如現代生化學即以父母DNA
7、的配對關係,而呈現有我的特質。但從佛法業感緣起的理論來看,反倒是:為有我前生的業,才感得今生的父母。業是主因,而父母卻成助緣爾!又蒲亦無自性,何以故?蒲亦從眾緣出,故無自性。無自性故,不得言:以蒲性故有席。是故席不應以蒲為體。是故席不應以蒲為體,如車子雖由眾零件所組成。但眾零件所組成者,卻未必是能動的車子。丁3.同理可破餘瓶酥等外因緣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丙2.內因緣空丁1.標旨內因緣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如七十論中說: 緣法實無生 若謂為有生 為在一心中 為在多心中丁2.釋義是十二因緣法,實自無生。若謂有生:為一心中有?為眾心中有?戊1.破一心中有若一心中有者,因果即一時共生。又因果一時有,
8、是事不然。何以故?凡物先因後果故。在十二因緣法中,前者為因,後者為果。如愛為取因,取為愛果;生為老死因,老死為生之果。若十二因緣法,為一心中有;則既一心,即無變化。而既無變化,那能成立前後的因果關係呢?戊2.破眾心中有若眾心中有者,十二因緣法則各各別異。先分共心滅已,後分誰為因緣?滅法無所有,何得為因?若十二因緣法,為眾心中有;則甲法的愛已滅,乙法的取云何生?事實上,既各各別異,即已失去因果的關係。戊3.小結十二因緣法,若先有者:應若一心、若多心。二俱不然。所以既一心不成因果業報,也異心不成因果業報。而凡夫以無明故,多謂我有一心。如眾生皆有煩惱!請問:為一心故有煩惱?還是為眾心故有煩惱?丙3.
9、小結是故眾緣皆空。緣空故,從緣生法亦空。是故當知一切有為法皆空。能生所生皆空也。以空故,能生。甲2.我空有為法尚空,何況我耶?因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有為法故,說有我。如因可然故,說有然。若陰入界空,更無有法可說為我。如無可然,不可說然。所謂火者,乃是燃燒的現象而已!故離卻燃燒的因緣,即無火可得也。同理,生命也只是五蘊的代謝現象而已!故離卻五蘊,即無我可得也。如經說:佛告諸比丘:因我故,有我所。若無我,則無我所。因我所故,有我。反之,離卻我所者,我即不可得也。我所,即五蘊也。甲3.無為法空如是有為法空故,當知無為涅槃法亦空。何以故?此五陰滅,更不生餘五陰,是名涅槃。五陰本來自空,何所滅故說名涅槃?又我亦復空,誰得涅槃?故非將五陰滅矣,才證涅槃。而是於五陰當下,即證涅槃也。問曰:云何能於五陰當下,即證涅槃呢?答云:既知五陰本來自空,而不作意分別取捨,即證涅槃也。問曰:我亦復空,誰得涅槃?答云:譬如眾生本來無我,還得吃飯睡覺。故經典有謂: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 因此若要追究:誰得涅槃?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沈陽市大東區2025屆初三下學期模擬卷(五)生物試題含解析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市農一師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試題(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
- 2025版游戲主播專屬合同
- 浙江省杭州地區達標名校2025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初三數學試題含解析
- 二手車位交易合同范文
- 采購原材料合同樣本
- 高速公路擴建工程施工合同書
- 工廠設備安裝勞務分包合同26
- 美容院原材料采購合同
- 網絡優化合同書
- 2016-2023年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英語/數學/語文)筆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31情緒管理ABC理論
- 如何建立與客戶的信任關系
- 《建筑工程概算》課件
- 年產16萬噸赤蘚糖醇項目建議書
- ST語言編程手冊
- 中醫婦科醫生行業現狀分析
- 必殺04 第七單元 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綜合題20題)(解析版)
- 企業安全檢查表(全套)
- 票據業務承諾函
- 《來一斤母愛》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