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中成長_第1頁
在閱讀中成長_第2頁
在閱讀中成長_第3頁
在閱讀中成長_第4頁
在閱讀中成長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在閱讀中成長景寧中學 摘 要 語文教師作為最應該會讀書的人,卻陷于知識結構老化、更新速度慢等困境。這不僅有違語文精神, 而且更不利于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 閱讀應當成為語文教師的必修課, 它對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提高教育質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語文教師只有學會探究地閱讀、質疑地閱讀,才能實現個人與專業的雙重發展。 關鍵詞閱讀探究 質疑 發展教師,尋常人眼中的“職業讀書人” ,該都是學富五車、好學不倦的。可據很多調查表明, 很多教師讀得最多的書是教材與教參或相關學科的教育理論, 一年能認真讀完一兩本書的都不多! 而令人尷尬的是, 語文教師的閱讀量和對當代精品文學的關注并不比其他學科的老師多。

2、究其原因,有工作繁忙、學校更注重業務培訓等客觀原因,也有教師自身對閱讀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要求等主觀原因。 這種情況再發展下去的話后果是令人堪憂的, 那就是造成語文教師教學視野的封閉與狹窄,教學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或淡薄,學生閱讀的無序與低效,語文教育必將陷入尷尬的境地。 語文是一門強調積累、 感悟、 熏陶的學科, 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師自己首先得會學習;要教會學生閱讀、寫作、思考,教師自己就得熱愛閱讀并且會寫作善思考;要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就得先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此之謂 “為人師表” ,或曰“活到老,學到老” 。那么, 除了參加一些自上而下的職業通訓外, 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課堂

3、教學效能呢方法一:閱讀在閱讀中探究首先得思考的是:作為一位語文老師,需要什么讓我們且讀且思吧!1、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當然得學習教育理論知識。譬如對弈,不學理論往往看不深, 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二步。 只會就課說課, 只信任自己的經驗, 可能窮其一生也難有所成;而學一些理論,則可一定程度地跳出圈外,居一定高度臨下,就能看透四五步。前人累積的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可以使我們的頭腦更加清醒, 眼光更加明亮, 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艱難的探索之路,效率當然也就更高。2、讀文學經典,積淀文學修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衡量其素質的標準之一就是他的文學修養,所以得大量閱讀高品位的文學作品。中國有句老話叫做 “取法其上

4、,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 ” 所以只有精挑細選讀最好的書才能讓教師在閱讀中實現專業成長,從而提升教育質量。高中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文學修養提出了精細化和深厚化的要求, 尤其是選修課程的內容, 其廣度與深度, 有的已直逼大學的專業課程。 比如高二下的 外國小說欣賞選修, 精選了外國著名文學家們的優秀作品, 內容涉及小說的方方面面及作家先進的創作理念。 如果沒有平時養成的探究性閱讀小說的習慣和功底的積累, 僅以大學時代所學的那點已經落后的知識來敷衍學生, 或者靠一本薄薄的教參吃飯, 根本不可能達到 “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 “充實精神、完善情感、提升人格” ,

5、“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又談何讓學生享受語文教育的核心、出發點、歸宿是什么是 “人” ;文學的核心、文學創作與文學閱讀的出發點與歸宿是什么也是 “人 ”。 “立人” ,把文學與教育統一了起來。要使教育立人,教師就要不斷從閱讀中汲取知識養分,儲備精神食糧,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也才能不斷積累思考和學習的智慧,并將這種智慧傳遞給學生。3、 博采眾長,廣泛接觸各學科的知識。 “讀史使人明智, 讀詩使人靈秀, 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 ”語文教師除了專業學科領域要有所長外,其它如天文地理、三教九流知識、人生百態中的理兒都應該懂得一些,這樣才能適

6、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況且語文教師又多是同時擔任班主任工作的,知識淵博、學識積累雄厚的教師,不僅善于幫助學生高效巧妙地理解教學內容,而且能多視角、全方位地為學生分析問題,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和無窮的啟迪與智慧。方法二:閱讀在探究中質疑“智者不襲常” , 教師的工作是一份具有創造性的腦力勞動, 不應該是一種重復的勞動,而是不斷創新、 探索的工作。 相當一部分教師之所以教育教學的效果差, 是由于缺少質疑地、批判地閱讀,使課堂成了教材、教參、教案的 “復制 ”地;教師則成了播音機,課堂上缺乏生 機,缺少對學生生命的關注。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會質疑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

7、。閱讀首先是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教師在內化知識的過程中要學會質疑,要敢于對固有的結論提出質疑。例如,我們備課小組在閱讀卡夫卡的 騎桶者時,發現教參把這篇小說理解為一個“溝 通失敗”的故事,這讓我們很是困惑,僅憑騎桶者漂浮在空中、高于屋穹這一點來判斷嗎想來學生也會和我們一樣難以理解的。經過對卡夫卡的生平和代表作品的討論,我們認為,卡夫卡是一個對社會始終充滿了陌生感,孤獨感與恐懼感的人, 他曾將巴爾扎克手杖上的 “我能摧毀一切障礙”的格言改成了 “一切障礙都能摧毀我”。在他的小說中,無論主人公如何抗爭努力,強大無形的外來力量始終控制著一切,雖然不甘放棄希望, 同時又表現出對一切都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8、的宿命感。而這一點,與騎桶者中的主人公騎著空煤桶去討煤,最終卻被煤店老板娘用圍裙輕輕一扇就無影無蹤的表現是相一致的。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只有以質疑為基礎的閱讀才是真正有效的閱讀。又如,我在教學馬爾克斯的禮拜二午睡時刻時,預設的一個教學重點是分析小說中的人物情感。在第一個班級的教學中, 我滿足于學生歸納出的三種情感:母愛、悲憫和淡漠。其中對神父表現出的悲憫分析得最為細致,人們的淡漠也有提及, 但對于母愛,因為學生很容易就講到了,而我也把它當成一種容易理解的情感,幾乎沒有更多提及。可是課間的時候,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滿足了:學生真的理解這種偉大的情感嗎在第二個班級教學時,我對這三者的關注程度作了調整,

9、將更多的時間用來分析和感受母愛上。結果我們在討論中真正發現了這位母親及母愛之所以“偉大”的原因:堅強、貧困卻不卑不亢、信任并為兒子自豪著。閱讀是一個“跳進去”又“跳出來”的過程,而這進進出出的橋梁,就是質疑。不僅要對他人的做法質疑,更要對自己的行為質疑。方法三:閱讀一一在質疑中發展如果說教師的閱讀也有功利性,那就是要針對自己的“教育問題”和“教育困惑”尋求“自我超越”方法,從而保證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思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詩亦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閱讀中發現的新困惑、產生的新問題,或者得到的新啟迪、總結的新經驗,都可以 在實

10、踐中檢驗、反思、汲取、再生成。在選修課程外國小說欣賞中,有一篇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在介紹作者時我提到了海明威傳奇的戰地經歷, 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驚訝和興趣。 于是我趁機聯系了海明威的其他作品來了解他所頌揚和力行的“硬漢子精神” 。學生還就老人與海中的桑提亞哥在海上與大馬林魚、鯊魚的艱苦對峙中表現出來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精神與意義展開了討論,還有學生聯想到了 論語選修中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這堂課,師生都感到大有裨益。如果沒有平時的閱讀積累,恐怕我也只能照本宣科,而海明威留給學生的印象,也多半是一個遙遠的異國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而這樣的聯系, 對于我自己, 何嘗不是一

11、種思想意識的提升由于職業的特殊性, 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有著鮮活思想、變化成長中的人,其難度之大、結果之莫測,又何嘗不需要教師有一種迎難而上的精神在這樣的挑戰與收獲中, 我們也慢慢地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而這,不正是魏書生一心從教、寫了 150 多次報告所追求的嗎身為教師,不是不知道通過閱讀能給自己充電,但許多教師感嘆:一沒時間備課、批改作業、 找學生談話、 開會等占去了幾乎所有的時間; 二沒地點一天中除了吃飯睡覺基本上都在教室、 辦公室, 根本無法靜心讀書。 憑良心說, 教師能自己支配的時間確實不多,但并非沒有。讀書不是祭祀,不需要沐浴更衣、焚香齋戒,也不需擠出固定的大塊時間。古人讀書有“三余

12、” ( 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 、 “三上” (馬上,枕上,廁上)意即讀書要不拘時地,要見縫插針,想讀就讀, “茍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所以讀書第一是要堅持。有一個故事讓我印象很深刻: 南懷瑾有一個學生, 是學理科的, 凡事都講究科學的嚴謹和精確,老師和同學都以為這樣的人將一生與風雅無關。有一回,他聽見老師彈古琴,覺得很好,表示他也要學,不過因為時間緊張,每天只能練10 分鐘。南懷瑾和其他弟子都只把他當成一個科學怪人而不以為意。 可是 10 年之后, 所有弟子中, 科學怪人的古琴彈得最好。因為 10 年中間,這個學生堅持每天練習 10 分鐘, 一分

13、不多, 一分不少。日積月累的工夫偉大到令人敬畏!憑勤奮和毅力滴水可以穿石,堅持讀書還怕不能有所得其次,永遠不要等有用了才讀書。等到有用時才讀書或者只讀所謂“有用”的書,都不 是正確的讀書態度。所謂“有用”的書,往往是作用于一時的職業的,只能讓我們獲得物質 財富;而一些看似“無用”的書,則能夠培育人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感,可以使我們獲得心 靈的高度。“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教師是清貧的職業,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浮躁時代,能夠靜下心來看一本書,不為生活所逼迫,不為人事而疲竭,是一種淡然平靜的智慧,更是一種積極和諧的生命形式。閱讀,伴我成長。附:薦書及點評1 、 給教師的建議教育成功的秘訣在哪兒

14、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 就在于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 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他還告訴我們: 真正能夠駕馭教育過程的高手,是用學生的眼光來讀教科書的。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2 、 追尋有意義的教育這是中國教育界一批勇敢的追尋者發出的吶喊。他們都是戰斗在教育前線的普通教師,他們用最真實的方式展示當代中國教師最真實的生存狀態, 毫不留情地揭露教育的弱點甚至是傷疤, 讓我們知道, 教育并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樣唯美而單純。 但又絕不消極, 它呼喚 “真的猛士”的直面與奮進,引我們反思教育真正的意義和有效的途徑。3 、 論語當我們還在為現代教育培養出的“人才”德智分離而困惑時,請讀論語 。它用自然的語言對哲學、政治、教育、文學、藝術乃至立身處世之道等進行了精辟的論述。作為對中華民族影響最為深遠的儒家經典, 論語還真不是蓋的!要使教育出來的學生能真正為國為民造福,還得以儒經為根本。4 、 談美書簡美的本質是什么美學和文學有怎樣的關系本書對美和美感、 美的規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