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習題_第1頁
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習題_第2頁
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習題_第3頁
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習題_第4頁
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習題一 種群和群落 1 種群密度 1 (北京卷)2.在生態學研究中,下列方法與研究目的不正確的是 D A.給海龜安裝失蹤起調查其洄游路線B.給大雁佩戴標志環調查其遷徙路線C.用樣方法研究固著在巖礁上貝類的種群關系D.用標志重捕法調查鳥爾黃鼠的豐富度 2 (08江蘇).下列選項中,對種群密度影響最嚴重的是 C編號生態系統采收對象現有生物量年增長率/%年采收量馬尾松林馬尾松200 00m321 000m3淡水湖泊鯫魚10 000kg343 600kg山地甘草1 000kg20300kg灘涂沙蠶10 000kg30500kgA B C D3 (2010山東高考理綜)右圖表示出生率

2、、死亡率和種群密度的關系,據此分析得出的正確表述是【答案】C A在K/2時控制有害動物最有效 B圖示規律可作為控制人口增長的依據 C該圖可用于實踐中估算種群最大凈補沖量 D在K/2時捕撈魚類最易得到最大日捕獲量4 (2010 浙江)某生態系統中生活著多種植食性動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動物種群個體數量的變化如圖所示。若不考慮該系統內生物個體的遷入與遷出,下列關于該種群個體數量變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A) A. 若a點時環境因素發生變化,但食物量不變,則a點以后個體數量變化不符合邏輯斯諦增長B. 若該種群出生率提高,個體數量的增加也不會大幅走過b點C. 天敵的大量捕食會導致該種群個體數量下降,下降趨勢

3、與b-c段相似D. 年齡結構變動會導致該種群個體數量發生波動,波動趨勢與c-d段相似2 種群的增長曲線 1(06上海)下圖中曲線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島后的種群數量變化。如果當初被引入的是羊,則羊的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為 AAI BCIV DV B2、(08海南)下列四圖中能正確表示某池塘魚個體的平均增長量與種群密度關系的是 B3(09江蘇)某小組進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時,同樣實驗條件下分別在4個試管中進行培養(見下表),均獲得了“s”型增長曲線。根據實驗結果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B 試管號 I 培養液體積(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數(103個) 10 5 5

4、 10A4個試管內的種群初始階段都經歷了“J”型增長B4個試管內的種群同時達到K值 C試管內種群的K值與試管不同 D試管內的種群數量先于試管開始下降4、為了保護魚類資源不受破壞,并能持續地獲得最大捕魚量,根據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應使被捕魚群的種群數量保持在K/2水平。這是因為在這個水平上B( )A、種群數量相對穩定 B、種群增長量最大C、種群數量最大 D、環境條件所允許的種群數量最大5 (2008上海)右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在第10年時經調查該種群數量為200只,估算該種群在此環境中的環境負荷量約為D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6 (08山東)(

5、14)每年的7月11日被定為“世界人口日”。人口問題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下圖表示三種可能的人口增長曲線。請回答: 16世紀以來,世界人口增長表現為圖中a曲線,人口劇增帶來的嚴重后果有 ,如果這種現狀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長趨勢將表現為圖中 曲線。 按生態學原理,世界人口增長應該表現為圖中 曲線,該曲線與a曲線產生差別的原因是 ,若地球環境對人類種群的容納量(K)為110億,則全球人口的最適數量為 。 為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世界性糧食緊張狀況,人類可以適當改變膳食結構。若將(草食)動物性與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調整為1:4,地球可供養的人口數量是原來的 倍。(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結

6、果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數字) 我國現階段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這一政策能有效控制人口增長過快的趨勢,原因是 。(5)若某種群有成鼠a頭(計算時作為親代),每頭雌鼠一生產仔16頭,各代雌雄性別比例均為1:l,子代幼鼠均發育為成鼠,所有個體的繁殖力均相等,則從理論上計算,第n代產生的子代數為 CA a8n1 B a8n1 C a8n D a8n2 環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破壞)、 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降低、可耕地減少) c b 環境阻力(資源或空間有限) 55億 1.96 延長世代長度(延長繁殖一代的時間),減少新生兒個體數,降低人口出生率3 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 3.

7、1 樣方法1(18分)生態工怍者從東到西對我國北方A、B、C三種類型的草原進行調查。下表是不同調查面積的物種數量統計結果:調查面積cm2草原類型10102020404080809090100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A358141617192020B35691113131313C235888888(1)A、B、C三種類型的草原對放牧干擾的抵抗力穩定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導致這三種類型的草原物種數量不同的關鍵生態因素是,如果將A草原與我國東北針葉林相比,兩者之間恢復力穩定性較強的是。(2)調查B草原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種群密度時,設計如下調查步驟: 選取40cm40cm為

8、最佳樣方面積。 在該物種分布較密集的地方取5個樣方。 計數每個樣方內該植物的個體數。若計數結果由多到少依次為N1、N2、N3、N4、N5。則將N3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 請指出以上設計步驟中的錯誤并加以改正。(18分)(1)A、B、C 水 A草原(2)選取的樣方面積不對。應取物種數量達到穩定的最小面積100cm100cm。 取樣方法不對,應在B草原中隨機取樣。 對種群密度值的估計方法不對。應以調查樣方的單位面積中種群個體數量的均數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3.2 標志重捕法1()調查某草原田鼠數量時,在設置1公頃的調查區內,放置100個捕鼠籠,一夜間捕獲鼠32頭,將捕獲的鼠經標記后在原地釋放。數日

9、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鼠籠,這次共捕獲30頭,其中有上次標記過的個體10頭。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該地區田鼠種群個體總數為N,則 N 頭(計算公式是:Nabc)。A 30 B 32 C 64 D 96(2)要使上面所計算的種群個體總數和實際相符,理論上在調查期必須滿足的2條件是 A 有較多個體遷出調查區 B 調查區內沒有較多個體死亡C 調查區內沒有較多個體出生 D 有較多個體遷入調查區(3)調查甲、乙兩草原所捕獲鼠的月齡,它們的月齡構成如下圖。據圖分析: 草原的田鼠種群屬于 型; 草原的田鼠種群屬于 型,可以預測,該草原鼠害將會嚴重,必須作好防治準備工作。(4)若某種群有成鼠a頭(

10、計算時作為親代),每頭雌鼠一生產仔16頭,各代雌雄性別比例均為1:l,子代幼鼠均發育為成鼠,所有個體的繁殖力均相等,則從理論上計算,第n代產生的子代數為 A a8n1 B a8n1 C a8n D a8n2(5)若將雌雄成鼠各若干頭,放在大小一定的籠內飼養,讓它們交配繁殖,且供給足夠的餌料和水,則籠內鼠數變化和飼養時間之間的關系,應為右圖中的曲線 (1)D (2)BC (答對一個給1分)(3)乙 穩定 甲 增長 (4)C (5)C4 種間關系 1 (海南)28.(8分)某島嶼居民與該島上的植物、兔、鼠、釉和鷹構成的食物網如下圖。某個時期,當地居民大量捕殺釉,導致島上鼠種群爆發,隨后由鼠疫桿菌引

11、起的鼠疫通過跳蚤使人感染?;卮饐栴}:該食物網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過_條食物鏈傳遞給鷹,鷹所處的營養級為_;兔與人的種間關系是_。鼠疫桿菌與人的種間關系是_。通常情況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對鼠種群數量的影響_(大于,小于、等于)釉對鼠種群數量的影響;大量捕殺釉會導致鼠種內競爭_(增強、不變、減弱)。生長在該島上的蘑菇屬于生態系統的_(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其體內儲存的能量_(能、不能)傳遞給植物。28. (1)4 第三、四營養級 捕食和競爭 寄生(2)小于 增強 (3)分解者 不能2 (10重慶)II 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種水生動物的種群增長規律及種間關系,某小組進行了下列3組實驗(各組實驗中

12、,每種動物初始數量相等,飼養條件相同):組1:甲種與乙種分別于兩個容器中飼養,甲種數量變化如題31圖2曲線A所示。組2:甲種與乙種于同一容器中飼養,乙種數量變化如曲線F所示。組3:乙種與丙種于同一容器中飼養,形成上、下層分離分布,一段時間后每種動物的數量均較組1少。(1)組1中,甲種動物的種群數量主要由 和 決定;若容器內飼養液體積為20 mL,則第40天 時乙種的種群密度為 。(2)在某些生態系統中,存在與本實驗類 似的種間關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兩種 魚,分別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臨近河岸底部,其種間關系與圖中曲線 代表的類似,其分布體現生物群落的 結構。在玻璃溫室中放養食物相同的兩種

13、傳粉昆蟲后,一種數量增加,另一種減少,其種間關系與圖中曲線 代表類似。二 生態系統 1 能量流動 1.1 節約能源1 (10江蘇)有人發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運動,以支援糧食短缺地區的災民。運用生態學知識對此的合理解釋是【答案】C A.多吃肉食會增加心血臂病的發病率 B.直接以低營養級的生物為食將消耗生態系統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糧食總量更多 D.節省的肉食可以幫助災民提高營養水平2 (全國卷)(右圖是一個農業生態系統模式圖,關于該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CA微生物也能利用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B多途徑利用農作物可提高該系統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使能

14、量能夠循環利用D沼氣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該生態系統的分解者(1)從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分析,大熊貓比華南虎優異的生存優勢的原因是 。(1)所處的營養級低,屬于第二營養級(4)假設該農場將生產玉米的1/3作為飼料養雞,2/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供人食用,現調整為2/3的玉米養雞,1/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仍供人食用,理論上,該農場供養的人數將會 (增多、不變、減少),理由是 (4)減少 改變用途的1/3玉米被雞食用后,在雞這一環節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導致人獲得的能量減少1.2 能量的傳遞效率1如果一個人食物有1/2來自綠色植物,1/4來自小型肉食動物,1/4來自羊肉,假如傳遞效率為10%,那么該人每

15、增加1千克體重,約消耗植物 D( )A10千克 B28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2 下表是對某生態系統營養級和能量流動情況的調查結果。表中的分別表示不同的營養級,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 NP表示生物體貯存著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C( )單位:102千焦/m2年GPNPR15912811310871273696950158088034054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物理試題第3頁(共12頁) 物理試題第4頁(共12頁)A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渠道可能是B能量在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之間的傳遞效率約為

16、55%C若該生態系統維持現在能量輸入、輸出水平,則有機物的總量會增多D營養級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殘留在自身的糞便中3 (2010山東高考理綜)以下表示動物利用食物的過程?!敬鸢浮緾正確的分析是 A恒溫動物的/值一般高于變溫動物 B哺乳動物的/值一般為10%-20% C提高圈養動物生長量一般需提高/值 D食肉哺乳動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動物4 下圖是某湖泊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定量分析圖解。圖中A、B、C代表三個營養級,數字均為實際測得的能量數,單位為百萬千焦。已知該生態系統受到的太陽輻射為118872百萬千焦,但其中118761百萬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請回答:(1)請將流經該生態

17、系統的總能量數填寫在圖中的方框內,這部分能量是 所固定的太陽能。(2)能量從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轉化效率為 %,從第二營養級到第三營養級的轉化效率為 %。(3)次級消費者通過異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 (4)由圖可知,下個營養級不能得到上個營養級的全部能量,原因有:各營養級生物體內的大量能量被 ;其次是上個營養級的部分能量 ;還有少數能量被 利用。52.據報道:1952年2月,某城市霧大無風,家庭和工廠排出的煙霧經久不散,每立方米大氣中SO2的含量高達3.8毫克,煙塵達4.5毫克,居民健康普遍受到危害,4天之內死亡約4000人。請回答:(1)流經該城市的主要河道也因

18、此而受到污染,引起魚類死亡,這與此種類型大氣污染能形成 有關。(2)這種大氣污染對人體 系統的危害最大,將會造成 , 等病癥(舉出2種主要病癥)。(3)大氣中SO將直接危害陸生高等植物的 組織。(4)要防止類似悲劇的出現,應采取的措施是 。2 (8分)(每空格1分)。(1)A(111);生產者;(2)135,20;(3)60;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個營養級利用,分解者。單位:102千焦/m2/年GPNPR15.912.6813.23871.27369.69501.580.880.340.54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28、美國的生態學家HTOdum曾對佛羅

19、里達州的銀泉進行了生態系統營養級和能量流動情況的調查,下表是調查結果。表中的、分別表示不同的營養級,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體儲存著的能量(NP=GP-R),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若該生態系統維持現在的能量輸入、輸出水平,則有機物的總量會增加B營養級C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殘留在自身的糞便中C能量在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之間的傳遞效率約為113%D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渠道可能是分析本題以生態系統為核心命題點,考查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穩定性等知識點,綜合考查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解決此題的關鍵是理解GP和NP的含義,當同化的

20、能量大于五分之一同化的能量,說明能量傳遞效率高于20%,將影響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遭到破壞;對于(3)和(4)問,一些學生一看到能量變化,就想到能量是逐級遞減的,想當然的認為會降低,顯然,這是誤解。一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一般指生物群落所貯存的能量的總和。判斷該生態系統總能量是否增加,應該比較總輸入和總消耗的數量。對本題目而言,該生態系統輸入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輸出的總能量是所有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輸入大于輸出,總能量增加。本題答案B。2 物質循環1右圖表示a、b、c三地區森林土壤有機物分解狀況,則分解者的作用強弱依次是 AA abc B cbaC cba D ac

21、b2 (07上海卷)右圖表示一草原土壤中硝酸鹽含量與牧草數量的關系。土壤中硝酸鹽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BA消費者排泄量增加 B牧草的根增加C分解者數量增加 D牧草枯死量增加3 信息傳遞 (7分)當煙草葉片受到甲種蛾幼蟲的采食刺激后,會釋放出揮發性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白天會吸引甲種蛾幼蟲的天敵,夜間會驅趕乙種蛾,使其不能在煙草葉片上產卵(乙種蛾幼蟲也采食煙草葉片),如圖所示。試回答:(1)甲種蛾幼蟲與天敵的種間關系是:_。(2)甲種蛾幼蟲與煙草的種間關系是:_。(3)甲種蛾幼蟲與乙種蛾幼蟲的種間關系是:_。(4)寫出圖中所示生物的食物鏈:2 (1)捕食或寄生 (2)捕食 (3)競爭(4)煙草甲種

22、蛾(幼蟲)天敵 煙草 乙種蛾(幼蟲)4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 (06廣東)為觀察生態系統穩定性,設計4個密閉、透明的生態瓶,各瓶內的組成和條件見下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觀測后,發現甲瓶是最穩定的生態系統。 請回答以下問題:(1)乙瓶中,藻類的種群密度變化趨勢為 ,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較多的有機物,原因是 (3)丁瓶與甲瓶相比,氧氣含量 ,原因是 (4)根據觀測結果,得出結論: ; 1)減少,缺乏光照,無法進行光合作用。2)沒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少,小魚呼吸要消耗部分氧氣4)生產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光照是維持該生態系統長期穩定的必要條件2 (江蘇)29.(9分)池塘養殖普遍存在由于餌料、魚類排泄物、換水不及時等引起的水體污染現象,研究者設計了一種循環水池塘養殖系統(如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與自然池塘相比,人工養殖池塘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 。人工養殖池塘水體的N、P含量容易升高,會引起水體的富營養化;藻類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體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魚類等死亡,進一步破壞了生態系統穩態,這種調節方式稱為 。(2)與傳統養殖池塘相比,該養殖系統增加的生態工程設施有 。可以通過在這些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