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極見證冰川消融_綠色和平_的北極項目_圖文_第1頁
在北極見證冰川消融_綠色和平_的北極項目_圖文_第2頁
在北極見證冰川消融_綠色和平_的北極項目_圖文_第3頁
在北極見證冰川消融_綠色和平_的北極項目_圖文_第4頁
在北極見證冰川消融_綠色和平_的北極項目_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9年6月29日, 格陵蘭島羅賓遜海峽一頭北極熊在北緯82. 4°的羅賓遜海峽的冰橋邊緣行走, 這里位于格陵蘭和加拿大的交界處。 這里是夏季海冰能 延伸到的最南的位置, 以往, 夏季海冰能延伸到的位置要比現在靠南得多, 一直延伸到奈爾斯海峽。 近些年來, 夏季海冰退縮得非常厲害。 極 花 地 小艾略克 ·菲利普斯站在彼得曼冰川的一個裂縫邊 中國攝影家512009年, “綠色和平” 與世界頂級的氣候科 學家乘船艦 “極地曙光號” 在格陵蘭島進行了為 期三個月的科學考察, 為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大 會收集氣候變化數據和資料。 緯度最高的北極冰 川 彼得曼冰川, 它也是世界上最

2、北端的大片 冰川, 是 “綠色和平” 最北的一段征程。 虞鑫:2009年6月底的一天, 我從北京幾經輾轉來 到格陵蘭的第二大城市西西米特 , 在這僅6000居 民的小城海港邊, 遇到了 一群應 “綠色和平” 召 喚從世界各地趕來的人們, 尼克在其中顯得頗有 特點。 偏瘦的身形行動十分靈活, 戴一頂花哨的 防寒線帽, 尖削的下巴被濃密的胡須覆蓋, 相當 典型的嬉皮打扮。 我先入為主地把他當作了國際 辦公室的項目工作人員, 等到 “極地曙光號” 駕 臨, 我遠遠地向船員們招手 , 發現尼克在我身后 悄悄地按著專業相機的快門, 方才明白他的真正 身份。 用圖片記錄氣候變化對北極地區的影響, 是讓世人

3、了解真相最好的方式之一。 長達數月的 科考期間, 尼克的貢獻很大, 在每個重要的考察 地點, 科學家與考察隊負責人都需要他的意見, 而他每次都是主動地給予 , 乃至籌劃出全新的拍 攝方案。 一個最直接的例子是我們的考察船在 8月初的北極海面邂逅了 一座不可思議的 “指環 王” 冰山, 在這高達幾十米的冰川融化物證前, 尼克除了用相機記錄下它各個角度的形態外 , 還 與 “綠色和平” 的工作人員討論, 并親自動手繪出 一塊畫板, 配合 “指環王” 巧妙地拍出一幅諷刺奧巴馬氣候政策不力的作品。 Nick:不得不承認, 小艇冒險活動的一天前, 我還覺得這次計劃是個詭計 (乘坐獨木舟沿著冰川 融水而成

4、的河流直下25公里 。 那些家伙想去水 面轉轉, 看看那些深邃的海峽在冰川之間劃出的 彎曲線路, 充滿讓人躍躍欲試的誘惑:蜿蜒流淌在北極見證冰川消融 “綠色和平” 的北極項目圖、 文提供/綠色和平 攝影/Nick Cobbing 撰文/虞鑫 Nick Cobbing 圖注翻譯/陳建中的河流, 兩岸是高達1千米的雄偉雪山, 以及百聞 不如一見的彼得曼冰川! 用什么 “廣闊” “虛幻” 之類的詞形容此景, 簡直根本就是小看了它! 第二天早上, 我帶著我的猜疑去觀摩此項活 動。 四個皮艇, 各自相距20米, 慢慢地下滑到一 條深壑里, 深到我的鏡頭都拍不到的地方。 它們船尾跟著幾根雷達天線。 從一條

5、小艇上發出無線電波, 被另一條小艇所收集, 在這兩條小艇之間傳輸的, 就是彼得曼冰川復雜結構的秘密。 隨著 皮艇小心駛過迂回的河流與結冰的彎道, 他們漸 漸出了我的視線范圍, 在北極的寂靜之際, 我的 高頻步話機也隨著信號的減弱 “嘎嘎嘎” 地發出 雜音坐著直升飛機我們追上了皮艇, 從高空 300米的地方監護著它們, 小心翼翼地保持垂直 距離。 如直升飛機飛得太低, 產生的氣流會影響 皮艇的劃行軌道。小艇充當了這里自然景觀的參照物, 可以用 來對比那些裂縫和圓環的大小; 小艇還提供了 一 個參照點, 可以讓我仔細觀察我下面那如月球表面一般的地形。 在我旁邊的座位有兩個冰斧子 、 一盤繩鎖、 一

6、跟鐵棒和鉆冰機。 萬一我們在小艇 上的人員出了意外 , 我腦中已然有一套詳細的救 援計劃。 這個救援計劃是一項考驗多種技能的任 務 , 而我在其中是負責地面支持這一項。 為 了更形象地描述這看似瘋狂的計劃, 我連 走帶跑并且飛了整條線路, 結果我發現, 這看似 瘋狂的想法可能并不瘋狂, 而是必要和合理的, 在這六個勇敢的涉水者中有三個科學家, 他們有 熱情和邏輯在背后支撐他們這樣做。 責任編輯/李紅霞 (Nic 記錄了眾多 “綠色和平” 的行動, 隨時沖在行動前線。 虞 鑫, “綠色和平” 公眾項目主任(Nick C o b bi n g, “綠色和平” 資深攝影師, 通過鏡頭“北極日出號”

7、的 “ 月桿” 打開后 安裝科學儀器 世界窗 Window of the world世界窗 Window of the world“綠色和平” 船艦 “極地曙光號” 在彼得曼冰川前漂流的碎冰中 一條冰川融水形成的河谷從格陵蘭島北部的彼得曼冰川正面中間穿過。 彼得曼冰川高海拔部位的融水向 下流向海洋, 形成3 10米深的河谷。 融水鉆入冰上的裂縫, 并通過這些裂縫繼續往下, 流入冰川更深 層的位置, 甚至融入冰川下的海水中。(右圖 在格陵蘭北部彼得曼冰川一個融冰形成的湖床前, 含有冰塵 (冰表面聚集的雜質 沉積物的小 洞清晰可見。 冰川表面滿是這樣的坑洞。 黑色粒狀的冰塵加劇了冰川消融, 因為深

8、色吸收更多的熱量, 使冰塵下方的冰加速融化。 這些深色的沉積物 (冰塵 、 變暖的冰川融水、 陽光和風等因素促成了這種 冰上坑洞的形成。 這些坑洞的直徑一般在330厘米之間, 深度在3500厘米之間。 從格陵蘭返回后這 些樣本將在實驗室進行化驗。 之前從格陵蘭其他冰川采集的冰塵樣本, 被檢測出含有鉛和鎘。中國攝影家 53世界窗 Window of the world這就是那幅冰川航拍獲得第53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荷賽 自然類攝影二等獎的作品, 尼克乘直升機攝于彼 得曼冰川之上, 下方 “綠色和平” 的工作人員與科學家正在因消融而形成于冰川上的藍色激流里劃著皮劃艇, 進行對冰川內部的聲納掃描測量。 第九次通過格陵蘭的彼得曼冰川某段時用一架直升機遙控攝影機拍攝的影像 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