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方推廣教育基地的可行性報告徐汝奇_第1頁
中醫經方推廣教育基地的可行性報告徐汝奇_第2頁
中醫經方推廣教育基地的可行性報告徐汝奇_第3頁
中醫經方推廣教育基地的可行性報告徐汝奇_第4頁
中醫經方推廣教育基地的可行性報告徐汝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經方推廣教育基地的可行性報告:徐汝奇關于建設中醫經方推廣教育基地的可行性報告理由與事實介紹: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醫學科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悠久。人類藥物知識最早從單味藥或單方開始,是食物 的一部分,傳說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而黃帝的廚師 伊尹則發明了湯方,并著有湯液經法 ,是中醫學科的原 始啟蒙。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集自東漢之前遠古 先賢及如湯液經法等醫學典籍的經驗精華,結合自己的 臨證經驗,撰著而成傷寒雜病論(后分列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兩部),書中所載之方為中醫處方的始祖,史 稱“經方”。經方醫學理論精煉,思維簡便,療效確切。如晉 代醫家皇甫謐說:“漢張仲景論廣湯

2、液為數十卷,用之多 驗。”唐代醫家孫思邈也說:“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宋代林 億等整理張仲景著作時評價“嘗以對方對證者, 施之于人,其 效若神。”從張仲景開始,歷史上總結經方運用規律的醫家未 知其數,凡有建樹的醫學大家幾乎都是經方大家,經方應用 研究逐漸演變為中醫臨床學科基礎,甚至在當代成為獨立的 經方醫學體系。目前全國各地的經方科研如火如荼、甚至世界不少發達國家, 如新加坡、英國、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各國參與 經方推廣者日益增多。現代經方醫學教育模式呼之欲由,經 方醫學培訓教育蓬勃發展。如廣州中醫藥大學的經方應用高 級研修班以李賽美教授為主,從 1997年開始迄今已辦十幾 期并發展為

3、國際經方班。南京中醫藥大學以黃煌教授為主, 以網絡為平臺推廣經方,并舉辦五屆經方網友聚會。北京以 馮世綸教授為主,成立經方研究沙龍,經常舉辦經方學習班。 國家“ 973+劃首席科學家仝小林教授從臨床與實驗等多途 徑研究經典名方的量效關系,破解現代中醫發展的瓶頸問題。 實踐證明,學習經方理論、運用經方臨證,是獲得科研成果、 提高臨床水平的捷徑,更是疑難雜病的有力武器。宣傳經方的最著名的中醫網站“黃煌經方醫學論壇”年點擊率已經超過了六百七十多萬人次,其次“經方傳真網”、“民間 中醫網”、“傷寒論壇”等也影響巨大,還有網民們自己組建的 專論經方的學習交流 QQ群不可計數。參加學習討論的經方 愛好者有

4、中醫從業人員,也有尋求高效治療的患者。民間經 方研究團體如春筍般涌現。經方醫學研究、應用、普及已成 燎原之勢。臨床醫生從提高療效需要,普通民眾從自身養生 保健需要,中醫熱一浪高過一浪,可以預見,中醫的前途在 于經方醫學,經方的普及不僅是歷史需要,也是時代要求。面對社會大眾對中醫醫療保健的強烈需求,可現代中醫教育 卻全盤西化,不但中醫醫療向西醫看齊,而且中醫學科中缺失經方醫學教育,導致學生不倫不類,五年本科、七年碩士、十年博士畢業之后仍然開不由一張有療效的中醫處方。各級 中醫院均推行西藥為主、 中藥點綴的所謂“中西醫結合”模式, 中醫特色定位缺失,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問題十分突生。所 以,改革現代

5、中醫教育、推廣經方醫學培訓勢在必行,將大 道至簡、療效突生的經方醫學模式作為大眾健康知識普及一 定大有可為。本人學習經方醫學數十年,經驗豐富,對中醫事業無比熱愛,尤其從平脈辨證方法推廣經方應用的研究,不僅獲得了當代 中醫頂尖經方專家如仝小林、郝萬山、黃煌、李賽美等教授 的肯定,也獲得許多經方愛好者的支持,經常受邀到全國各 地講學。2012年4月21-24日獨力承辦了國家繼續教育項 目一一井岡山“第十一屆全國經方運用 (仲景脈學)高級研修 班,與會者244人,之后舉辦平脈辨證學習班,雖然限于條 件一期只能培訓十幾人,卻也已培訓學員一百多人。該平脈 辨證運用經方的教學方法,可以令學習者經過半個月至

6、一個 月左右的學習成為鐵桿中醫,運用經方,療效卓著。現在國 內外要求跟診學習者源源不斷,但個人能力有限,故當務之 急,亟待聯合賢能,整合資源,擴大培訓規模,為來自國內 外的專家與學員搭建更好的學習交流平臺。從當前形勢分析,經方醫學模式的興起可能對當代中醫改革 發生重大影響,當此之際,應當敢為天下先,承擔起振興中醫的歷史重任,獻身于中醫發展、大眾健康、中華文化傳播的事業。茲此擬就了一個“關于建設中醫經方推廣教育基地的可行性報告”,請領導審核批示。內容如下:一、目的:弘揚中醫文化,普及經方教育,打造高品質醫療機構、中醫教育名牌。二、方法:1、開展經方醫學臨床,服務社會大眾;2、開展經方醫學教學,帶

7、教進修醫生;1、開展經方學術研究,承接科研課題;2、開設市民中醫培訓,普及中醫保健知識;3、開設少年國學培訓,傳承中醫文化理念。三、實施辦法:1、建立面向全世界的專家庫, 聘請各地著名專家定期巡診、 教學;2、建立網絡交流平臺、經方研究會或中醫愛好者聯誼會, 推行經方醫學教育理念,打造中醫愛好者家園。3、建立醫療機構(中醫門診部或中醫館) ,重點體現傳統中醫特色;4、建立教學機構(分專業、業余、國學課程教育含書畫、美術、中醫等三個要求不同的級別)5、建設中醫祖師紀念館,列入歷代經方名家事跡,打造成世界級中醫朝拜醫圣的場所、市民中醫教育基地、最終形成 中醫文化旅游品牌。6、經方教育機構發展規劃:

8、 非學歷專業短期培訓(非學歷) 半個月、一個月一一長期培訓三個月、六個月。7、遠景目標:到達規模,條件成熟申報國家學歷教育,成為面向全世界招生的私立中醫學院。四、機構設置規劃:1、醫療機構服務特色體現中醫優勢病種,應用經方,純中藥,坐診專家各有擅長的重點專科專病。2、教學特色短期進修內容:平脈辨證方法,經方運用經驗,教材自編悟道張仲景一平 脈辨證解讀莫些章節講解,可以掌握莫些疾病的特效治療 經驗。長期培訓內容:平脈辨證方法,經方運用經驗,教材自編悟道張仲景一平 脈辨證解讀通讀,傷寒論、金匱要略、脈經講解, 可以熟練運用平脈辨證方法與經方運用。業余教育內容(教材以傳統經典和自編為主):傷寒論、金

9、匱要略,、黃帝內經、檢驗診斷學基礎、 中藥學基礎、解剖學生理病理基礎、食療與養生等。學歷教育課程基本設計(教材以傳統經典和自編為主):普通班中醫內容:背誦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 熟悉脈經,太素脈法,通讀黃帝內經、素問、難 經、中醫各家學說(重點金元四大家, 溫病派,火神派), 中醫各科基礎等。西醫內容:熟悉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 西醫檢驗診斷學基礎、傳染病學、內科學基礎、外科學基礎、婦科學基礎、兒科學基礎等。高級班:以上所有課程加外語, 醫學科研設計、醫學與 當代科技等。五、現有條件:1、優勢病種的經方運用2、平脈辨證的教學方法3、多位經方名家的支持六、實施需要的條件:1、地理位置:經濟發達、交通便利2、執業許可:政府支持、政策扶植3、合作伙伴:熱心公益,分工協作5、 實施步驟: 第一步:醫館營業,帶教進修生;第二步:擴大規模,建立宣傳教育網絡;第三步:籌建非學歷教育基地,鋪開業余中醫愛好者教育; 第四步:創造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