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商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_第1頁
2021年7月商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_第2頁
2021年7月商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_第3頁
2021年7月商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_第4頁
2021年7月商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品質文檔2021年7月商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作為一個從小生長在縣城里的孩子,雖沒有大城市孩子條件的優越,卻也不能體會農家孩子的純樸與原始,以及那土地給予他們的勤勞與踏實,節儉與樸實,只是在記憶深處還殘留著童年時老家院子里飄來奶奶攤煎餅的香氣,以及沉沒在玉米地里的童年的陣陣笑聲為樂觀響應學校和學院的號召,我利用回鄉過年的機會,樂觀參加到“全國高校生回鄉調查大型社會實踐活動”中,在我的家鄉山東省青州市東壩街道楊姑橋村進行了社會實踐調查。實踐期間,我對農村生活進行了調查和體驗,了解了當地農業的進展狀況,通過走訪和實地調查了解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農村最新的政策及其落實狀況,了解到群眾對黨的農村

2、政策的意見,熟悉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運動的進行狀況。一、村莊的總體狀況及新農村建設狀況我所調查的楊姑橋村在山東省的中部,處于山東的平原地帶,是以東壩街道東壩村為中心輻射出的幾個村莊之一。村莊的早期歷史已經很難考察,在現在的村委會大門前立有一石碑,正面寫著“楊姑橋”三個字,背面寫著“楊姑橋村:西距益都鎮九公里,元至正二年,在村西建橋,楊姓尼姑以化緣所得資助而建,故稱楊姑橋,后村以橋名。近村處有龍山及商周古文化遺址。民國時屬益都縣第一區建關鄉,一九四八年解放后屬二區東壩鄉,特產彌河銀瓜。1988年元月”從這塊石碑,便可以粗略的了解一下楊姑橋村的歷史了。楊姑橋村現有人口2346人,860戶,在山東

3、地區是屬于規模中上水平的村莊。村中的主要姓氏有尚、許、左等,較大的姓氏在村中居住分布比較集中。村中有10個村民小組,約有勞力1400人,其中年齡處于20-40歲之間的精壯勞力有近一半,約600人外出打工。村莊所屬的耕地有1900余畝,村集體經營面積200畝,全部耕地為旱地。糧食作物為小麥和玉米輪作。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后,東壩楊姑橋村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建設時期,這還應當從東壩街道說起。東壩街道原為東壩鎮,xx年因青州市整體規劃的需要,將東壩鎮確立為東壩街道,東壩街道位于青州市城區東部,總面積36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8100戶,3.2萬人,耕地面積2.8萬

4、畝。民營經濟是經濟進展的主導力氣,目前全街道個體工商戶已進展到xx多戶,民營企業400家,從業人員1.8萬人,民營經濟專業村達半數以上。xx年,全街道完成工業銷售收入27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4280萬元,農夫人均純收入4850元。xx年,青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城區東擴、建設城市新區的科學決策,這為東壩街道新農村建設供應了良好的機遇。依據城市建設總體規劃,街道根據“工業向園區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的進展思路,對全街道的36個村莊進行建設整合,統一拆遷改造、規劃建設居住社區,實現城市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結合。到目前,市城市新區建設指揮部已經開頭運作,城市新區建設的各項工作全面啟動。這次實踐中,我

5、看到大路兩旁的房屋正在做著拆遷預備,有的已經被夷為平地。我所調查的楊姑橋村根據方案還只是在拆遷預備階段,估計明年拆遷工作會真正開綻開來。而在距楊姑橋村僅四公里遠的東壩街道政府所在地東壩村,新村建設已經初見端倪。我們或許可以通過了解東壩新村的建設狀況來展望楊姑橋村的明天。東壩村的新村建設是從xx年開頭的,新村總占地380畝,方案總投資1億元,將建設別墅樓580棟,公寓樓4幢,配套建設學校、辦公樓、休閑消遣等設施。到目前已實際投入資金1億多元,工程已進入四期建設,有160多戶群眾先期喜遷新居,新村建設估計到XX年將全面竣工。但我們也不能把東壩新村照搬到楊姑橋。因為東壩村之所以有力量建設新村,靠的是

6、強大的工業經濟基礎。東壩村始終堅持走工業立村、工業強村的進展道路,到目前,全村各類企業已進展到80余家,其中,年銷售收入過5000萬元的5家,過5億元的1家,xx年完成工業銷售收入9.2億元,實現利稅8000多萬元,上繳稅金2600多萬元,這對于全村實際全年總收入只有東壩村九分之一的楊姑橋村來說,還有一個短期內難以企及的規模。因此我認為楊姑橋村的新農村建設在聽從政府統一規劃的基礎上,還需因地制宜,另辟新徑。二、新農村的特色建設(一)彌河旅游開發彌河發源沂蒙山區,來到濰坊平原地區,水面寬敞,流速平緩,又一路曲折曲折,浩浩蕩蕩向東北方向流入渤海灣。從冶源水庫臨朐青州壽光(渤海灣的)新港已開發成迷人

7、的風光帶。楊姑橋村所在的青州市打破區域限制,整合全市旅游資源,分別形成以名人文化、歷史文物為核心的古城文化旅游區,以生態文化為核心的西南山區旅游區,以民俗、書法文化為核心的玲瓏山旅游區,以花卉文化為核心的彌河、黃樓、譚坊農家樂觀光旅游區,以河文化為核心的南陽河、彌河旅游區。其中彌河旅游區是xx年青州市確立的重要開發項目。坐落于彌河西畔的楊姑橋村,自然也把彌河旅游開發作為新農村的特色建設之一,連續投入彌河大壩建設,先后建成香蕉壩、石頭壩,用于調整周邊的地下水位及后續旅游資源的開發,力爭在XX年前把彌河沿岸建設成為水上旅游公園。(二)傳統特產彌河銀瓜彌河銀瓜是甜瓜的一個品種,有“瓜中佳品”的美稱,

8、因皮色銀白而得名。彌河銀瓜呈長圓筒形,柄部稍長,長六寸左右,果面有縱溝,中部凸起成棱,臍部稍大。成熟時瓜皮略呈乳黃色,瓜肉白嫩,含糖量一般在815%。相傳,在清朝初期,有一次彌河漲大水,有人從河水里撈出一個白皮甜瓜,食之味美可口,便留種細心栽培,漸漸成此優良品種。此瓜盛名已久,在清朝乾隆年間,就被列為進奉皇帝的“貢品”。在彌河灘種植銀瓜,晝夜溫差大,糖份積累快,含糖量高,生產的銀瓜具有香、脆、甜的特點。近年來,楊姑橋村依靠科技,不斷提高銀瓜產品質量,先后通過了省級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平均每年種植100畝年產30萬斤的優質銀瓜,銷往全國各地,并有逐年增加的進展趨勢。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又一特色。(三)依托“花博會”,進展花卉種植近幾年來,青州市把花卉作為農業四大支柱產業來抓,花卉產業進展快速。目前,花木栽培面積5萬畝,已成為江北重要的花卉生產、銷售、集散中心。青州市先后投資1億多元,在萬紅會展中心建有占地20萬平方米的花卉批發交易市場,10萬平方米的花卉展覽、交易大廳,展覽、交易廳面積居全國花卉市場之首。先后有韓國中花園藝、臺灣大漢園景、浙江森禾等20余家國內外知名花卉企業在會區周邊落戶。全市形成了黃樓、東高、城區三大花卉基地,花卉生產專業戶1萬多家。從xx年起,每年舉辦一屆花卉博覽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