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鋰離子動力電池組智能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_第1頁
(修改后)鋰離子動力電池組智能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_第2頁
(修改后)鋰離子動力電池組智能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_第3頁
(修改后)鋰離子動力電池組智能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_第4頁
(修改后)鋰離子動力電池組智能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鋰離子動力電池組智能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李劼1 吳免利1 鄒忠1 肖昕2(1.中南大學冶金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長沙 410083;2.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長沙 410083)摘要:針對目前電池組檢測設備存在著精度低、能耗高和電池組內電池不能單獨檢測等問題,基于單片機技術開發出一套三級分布式結構的電池組智能檢測系統,實現了對鋰離子動力電池組的充放電性能檢驗。經驗證,該系統能夠顯著提高電池組檢驗生產的效率。關鍵詞:鋰離子動力電池;電池組檢測;CAN總線;條碼追溯中圖分類號:TM910.6 文獻標識碼:B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smart Li-ion powe

2、r battery pack testing systemLI Jie1 WU Mian-li1 ZOU Zhong Xin1 XIAO Xin2(1.School of Metallur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Abstract:Aiming at some prob

3、lems on present battery pack equipment, such as low precision,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ingle battery cant be tested in battery pack, based on single chip technology, a smart battery pack testing system which had three-level distributed structure was developed, and realized the testing of Li-ion

4、 power battery performance. It is proved that the system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battery pack production evidently.Key words:Li-ion power battery; battery pack testing; CAN bus; bar code retrospection鋰離子電池作為第三代動力電池的代表,和鉛酸電池、MH-Ni電池相比,有著體積小、能量密度高、無記憶效應、循環壽命高、開路電壓高、自放電率低等諸多優點1,使其成為動力電池的研究熱點。由于單體

5、鋰離子電池電壓只能達到4.2V左右,所以在作為動力電源使用時必須串聯成組使用。對于同一批生產的電池來說,盡管材料和生產工藝相同,但經一段時間的使用后電池的性質會出現差異,而且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電池間的差異會進一步加大。電池組檢測柜就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對電池組的充放電特性、電壓特性和循環特性進行檢測,更好的檢測成組電池的一致性情況,便于對電池更好的配組。國內目前多數電池組檢測設備存在著精度低、可靠性差、能耗高、電池組內電池不能單獨檢測等問題,影響了生產。針對目前電池組檢測設備存在的問題,設計并實現了一套基于三級分布式結構的可實現單體電池檢測智能化、高性能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組檢測系統。1 系統總體設計

6、1.1總體結構該系統基于三級分布式結構來實現,此結構具有適用大規模生產、易于操作管理和成本基金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2007BA12B01)作者簡介:李劼(1963 -),男,湖南岳陽人,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冶金智能控制、功能材料等通訊作者:吳免利,碩士研究生,電話E-mail:wumianli較低、功能劃分清晰、有利于模塊化開發等優點2。其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圖1 系統總體結構框圖Fig.1 General structure diagram of the system上位機 選用PC或工控機作為上位機,完成系統的數據輸入、命令的發送,數據分析和處理

7、等工作。中位機 在接收到上位機發出的命令后,中位機需要完成命令的解析和執行。為了讓每臺設備具有獨立運行功能,檢測柜中位機上增加了輸入和顯示模塊。下位機 在接收到上位機或是中位機發來的命令后,執行相應的操作。電池組檢測柜中有八個主控制器,每個主控器均可以由上位機或液晶操作板分別設置不同的檢測邏輯,獨立運行。一個主控器負責一串電池的檢測(要求組中電池數小于14),檢測點共有16個包括:一個組電流檢測點、一個組電壓檢測點和14個單體電池電壓檢測點。1.2主要功能及特點(1)檢測柜可同時采樣每組電池的組電流組電壓; (2)較大充放電流調節范圍,可以適用于多種型號電池的生產;(3)具有掉電保護和斷點續傳

8、功能;(4)邏輯校驗和通訊定時自檢功能。2 系統的軟硬件電路設計2.1 微處理器選擇和電源模塊的設計微處理器和電源模塊是檢測柜最關鍵的兩個部件,作為工業設備,需要滿足能量傳遞效率高、低功耗、低價格、開發簡單的特點。面向工控領域的單片處理器,目前廣泛應用的有 51 系列的8位單片機、面向大量數字信號處理領域的數字信號處理器(DSP)、增強型的16位單片機以及32位的ARM芯片。出于成本和功能考慮,本系統由8塊SST公司的89E564RD 8位單片機作為主控芯片,形成8路獨立的分布式控制單元結構,能很好地滿足電池組測試時的差異性要求。系統采用開關電源作為電池的充放電源,這比線性恒流源有體積小、能量

9、傳遞效率高、結構簡單且易于實現有源逆變等特點3。電源控制板由相同的四路脈沖寬度調制(PWM)控制部件組成,其中每一路都是由TL494和電壓、電流差分放大電路組成,控制功率板上MOSFET的開關狀態來調節電流的大小。電池的采樣電流送入差分放大器。為了保證接入一個非負的電流值,繼電器根據電池的充放狀態選擇是否導通1:1反向放大電路。功率板由兩路相同的充放電控制電路組成,在每一路并聯了四個場效應管,其開關狀態由TL494的輸出頻率控制。功率板電路圖如圖2所示。圖2電流差分放大電路圖和功率板電路圖(一路)Fig.2 Circuit diagrams of power board為了保證可以給更大容量的

10、電池進行化成和檢測,需要大的充放電調節寬度。在電路設計中,將TL494的13腳輸出模式控制接地,使兩個內部驅動三極管同時導通或截止并且將兩個輸出端并聯,使系統獲得更大的調節范圍,輸出信號經過MOSFET驅動器MIC4422,根據系統的充放電狀態分別將信號送入圖2功率板中的充電控制回路(CVR1、2)和放電控制回路(DVR1、2)。2.2 數據采集模塊設計數據采集系統是計算機在工業控制中最常用應用系統,檢測回路將生產過程中的信號量實時地采集,并經過A/D轉換器以數字量的形式送入存儲器中,CPU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電池的電壓、電流實時采樣的精度將會直接影響系統的檢測精度和電池質量。YX-20A型電

11、池組檢測儀采用A/D轉換模塊TLC2543來完成模擬量到數據量的轉換。主控制器對柜中的各個工位上的電池進行循環檢測,除采樣每個電池的信息外還要采樣電池組的電壓、電流等信息。為了減少干擾,每個采樣點都用高速光耦隔離。在采樣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未知信號的干擾,需采用濾波的方法來抑制干擾。濾波的方式主要有硬件濾波和軟件濾波兩種,由于采用軟件濾波算法不需增加硬件設備,可靠性高,功能多樣,使用靈活,具有許多硬件濾波措施所不具備的優點,在設計中采用軟件濾波的方法來抑制噪聲干擾。軟件濾波的方法主要有中值濾波法、算術平均濾波法、遞推平均濾波法、中位值平均濾波法、一階滯后濾波法等4,考慮到檢測柜主要針對變化

12、緩慢的信號的采集,采集模塊受到的干擾以脈沖干擾為主,對比各種濾波方法的優缺點及適用場合,用中值濾波法作為采集模塊的軟件濾波方法為宜。本系統中值濾波法的函數功能實現為:INT16U AD_Filter(INT8U ch) / ch 為采樣通道循環調用采樣單個輸入通道函數Read_ADC 9次;對9次采樣結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求中間1/3個數據的算術平均值;返回所得值;數據采集流程圖如圖3所示。圖3 數據采集模塊程序流程圖Fig.3 Program flow chart of data sampling module2.3通訊模塊設計主控器接收到的從各工位采集的數據需要發送給外部網絡,由上位

13、機對這些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處理。由于CAN總線有著傳送距離遠、數據傳輸速率高、數據傳送可靠等特點,使得其目前在工業現場已經廣泛的應用??紤]到系統的適應性及與現場網絡對接的方便性,檢測柜與上位機的數據通信接口采用CAN 5-6接口。由于現場總線的廣泛應用,目前市場上能夠實現CAN總線接口功能的芯片較多,其中 Sja1000支持CAN 2.0A/B規約,并且購買比較方便,設計時選用采用獨立CAN總線控制芯片Sja1000作為基站CAN接口控制芯片。Sja1000兼容CAN 2.0B,同時支持11位(BasicCAN模式)和29位(PeliCAN模式)識別碼,設計中設置Sja1000工作在Peli

14、CAN模式,通信波特率為50Kbps。2.4硬件的抗干擾措施在電池生產的工業現場中,由于大量開關電源的工作,能量傳遞頻繁,無論是充電還是放電的功率都比較大,在系統中產生了較大的電磁干擾;其次,硬件電路板大量元器件之間本身也會產生干擾信號。無論是電磁干擾信號還是硬件自身干擾信號都可能會干擾正常的通信;另外,干擾信號也可能干擾微處理器的正常運行,導致系統死機或程序跑飛,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抗干擾措施。本系統采取的硬件抗干擾措施7主要有:隔離開關電源系統模塊、電路板合理布局和布線、采用硬件看門狗。2.5下位機總體程序設計下位機在接收上位機指令后,對指令進行分析并執行。利用Keil uVision3 開

15、發工具,采用C語言對下位機所實現的各種功能進行開發。軟件設計采用主從式的控制方式,上位機優先級,下位機從動的執行上位機發送的命令。由于電池組檢測柜是將一組電池串聯起來充放,因此總體程序在判斷工步結束條件時,為了保證電池組的安全,當組中任一電池達到了設定電壓工步邏輯就會跳轉??傮w程序流程圖如圖4所示。圖4總體程序流程圖Fig.4 General program flow chart of testing system3 系統上位機程序設計上位機軟件對系統中每個充放電通道進行管理,并統籌整個系統的運行,是與操作人員交互的綜合實驗平臺,本系統在同一上位機平臺下可同時管理多臺檢測柜的運行,實現工步邏輯

16、的編輯以及下發,采樣數據的顯示和保存,異常狀況的判斷和處理等等功能。上位機程序采用VB和VC+開發,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模塊:(1)系統通訊模塊此模塊是核心模塊,完成上位機和下位機之間的數據通訊, 并完成命令發送,實現上位機對下位機的控制。(2)數據監視模塊此模塊實現對下位機發送上來的數據進行處理并能進行實時曲線和數據顯示,實現監視功能。(3)工步編輯模塊系統中工步編輯器不僅有其它設備的編輯功能,還具有工藝檢查,常用工藝儲存等功能,使之成為一個功能較為強大的邏輯編輯與檢查系統,有很好的人機交互性,減小了因工藝邏輯和參數輸入錯誤造成電池報廢的可能性。(4)電池記錄追溯模塊此模塊是本系統區別于其他設備

17、上位機軟件的一個重要的模塊,電池上柜前通過條碼掃描槍掃描電池上的條碼,把電池條碼和電池的工位對應,可以實現電池組的每個電池在下柜后依然可以查詢分析的功能,方便了和即將開發的針對電池制造生產的電池制造執行系統(MES)進行對接,這將大大有利于電池的生產過程。(5)用戶權限管理模塊此模塊是其他系統中沒有的功能,主要為了防止生產過程中非生產人員對設備的誤操作對生產造成損失,并防止非生產人員對生產數據進行查看分析,造成生產數據泄露。(6)數據分析處理模塊可以對多臺設備上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自動智能地繪制各種圖表,實現對所選數據進行打印,實現數據報表功能。(7)電池分選配組模塊采用智能算法,快速而準確的

18、依據電池曲線把性能相近的電池進行分類配組,提高所生產的電池組內各單體電池的一致性,延長電池組的使用壽命。(8)異常處理和報警功能對在電池檢測過程中出現異常的電池進行報警,使異常電池及早被發現,提高電池組的合格率,并根據情況自動停止對異常電池的充放電,最大限度的避免電池組生產中出現安全問題。(9)與其他上位機網絡互聯,實現數據共享功能此模塊是系統的擴展功能,由此可以組建一個網絡,實現數據共享,并對以后電池數據的分析處理提供了基礎。4 結束語設計并實現了對單個電池電壓進行檢測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組檢測系統,對檢測系統的總體結構進行了規劃,詳細介紹了以TL494為PWM控制芯片的電源系統的設計;介紹了軟件濾波程序的設計;對系統硬件設計中采取的抗干擾措施進行了說明,并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