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工程巖土勘察_第1頁
井巷工程巖土勘察_第2頁
井巷工程巖土勘察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井巷工程巖土勘察4.3井巷工程本節規定適用于豎井、主溜井、斜井、平巷、隧道、酮室等地下工程的巖土工程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應對擬選井巷工程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作出初步評價,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 了解選址地區的區域地質構造和擬選場地地質構造、巖土種類及分布,初步確定其對工程的有利和不利條件;2 了解不良地質作用的分布和發育程度;3 了解地面水文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可行性硏究勘察宜采用搜集資料、現場踏勘、調査、工程類比等方法進行。井巷工程的場址選擇宜避開下列地段:1地質構造復雜地段或斷裂構造破碎帶;2巖溶發育地段:3井口、洞口處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作用發育地段:4地下水富集地段。初步勘察應對擬建井巷

2、工程場址的巖土工程條件、環境工程地質條件作出初步評價,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查明場地地理環境、地貌特征;2查明場地地質構造,并評價其對井巷工程的影響:3初步查明井巷工程通過地段巖土體及其工程待性,初步確定圍巖類別:4查明場地內不良地質作用的分布、規模、發展趨勢;5初步查明工程的水文地質條件;6初步査明廢石堆場的環境工程地質條件。初步勘察的工作手段應以工程地質測繪為主,并輔以鉆探、測試和工程物探等,并應 符合下列要求:1工程地質測繪的比例尺宜采用1: 20001: 5000,對井口、洞口地段宜采用1:1000-1: 2000:2平巷、斜井、隧道宜布置少量鉆探工作,鉆孔深度應達到設計巷道底面標高以下

3、不小于3m;3探查斷裂構造的位置和規模宜釆用地震法、電法、電磁波法等物探手段,判定圍巖 完整性和質量等級宜采用聲波測井;4應取樣測定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質,力學指標應包括單軸飽和抗壓強度、抗剪斷強度、 彈性模量等參數;5應在鉆孔中進行水文地質試驗確定圍巖的滲透系數和巷道涌水量。詳細勘察應為井巷工程的施工圖設計提供詳細的巖土工程和水文地質等資料,并對工 程設計、施工提出合理建議,且應符合下列要求:1詳細査明工程通過地段的地質構造,特別是斷層、節理等各種不連續面,評價其對 匸程的影響:2詳細查明工程通過地段的巖石種類,分段查明其巖性、工程特性、風化程度、完整性,評定圍巖質量等級,并按本規范附錄F劃分圍

4、巖類別:3詳細查明工程通過地段的水文地質條件,包括含水層分布、層位、類型、圍巖的滲透性、地下水補給來源、與地表水的關系等,并預測巷道涌水量:4查明地下水對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和鋼結構的腐蝕性:5評價圍巖的穩定性,預測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對井巷工程的施工方法、 支護和襯砌形式等提出建議:6評價井口和洞口的穩定性,評價不良地質作用,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議;7評價廢石場對環境的影響,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議:8當工程需要時,在高地應力地區尚應評價地應力對工程的影響。詳細勘察工作應以勘探、測試為主,在地質條件復雜地段和井口、洞口宜進行工程地 質測繪,比例尺宜采用1: 500-1: 1000o豎

5、井、主溜井的勘探點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勘探鉆孔應按擬建井位布置在井筒范圍內,其深度應達到設計井底深度以下不小于 3m;2當可能遇到地下有害氣體或特大含水層時,勘探鉆孔應布置在井筒范圍以外,但孔 位與井筒中心的間距不得大于25m;3當地質條件復朵時,可在井筒周圍再增加鉆孔;4當地質條件較簡單,兩個豎井的井筒中心距離不大于25m時,兩個井可共用1個 勘探鉆孔。斜井、平巷、隧道的勘探點應沿巷道中心線兩側68m范圍布設。勘探點間距宜 為100200m,對深埋長巷道可増大到300400m.對洞口處除鉆孔外尚宜布置井、槽探 工作。勘探鉆孔深度應達到設計巷道底板標高以下不小T3m,遇不良地質作用或軟弱地層

6、 時尚應加深。勘探孔應采用金剛石鉆進,其孔徑應滿足測試工作和取樣尺寸的耍求,垂直孔在每 100m孔深內孔深誤差不得大于±0.2%,鉆孔彎曲度的頂角不得大T-1.5°,斜孔的頂角不得 大r- 3°o特深孔段應根據鉆探目的提出相應要求。巖芯采取率在基巖和粘性土中不應低于 80%,在破碎帶、軟弱夾層和粗顆粒土層不應低于65%。勘探工作結束時,除井巷施工需利用的鉆孔外,所有鉆孔均應使用強度等級不低于 M10的水泥砂漿封堵,并作出明顯的、適丁長期保存的標志。當地下水質具腐蝕性時,封孔 材料尚應采取防腐措施。各勘探點均應采取不擾動巖土試樣,采樣數量宜為每個工程地質單元不少f

7、6組 (件);對斜井、平巷、隧道的高丁設計頂板標高以上15m的勘探孔段,可減少取樣數量。巖土試樣的室內試驗項目應符合下列要求:1 土試樣應測定夭然含水量、夭然重力密度、比重、液限、塑限、壓縮性指標、抗剪 強度、顆粒級配等指標:抗剪強度的試驗方法應根據評價計算的要求確定。2巖石試樣應測定其密度、干燥和飽和狀態下單軸抗圧強度、抗剪斷強度、點荷載強 度、聲波波速等,對主溜井尚應進行耐磨試驗、抗沖試驗。3對特殊性巖土尚應測定其特殊性指標。4當施工工藝有特殊要求時,應進行設計要求的其他試驗。在鉆孔中應同時配合進行工程物探和原位測試,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豎井、主溜井的鉆孔內應全孔進行聲波測試,孔內豎向測點

8、間距不宜小于5m,在 復雜孔段宜為12m。斜井、平巷、隧道的鉆孔內聲波測井宜在設計洞頂標髙以上15m至 孔底的范圍內進行,在復雜地段尚應向上延伸測試范圍。2在巖溶地區的井巷工程,宜釆用鉆孔電磁波法探查巖溶分布和規模。3在高地應力地區或工程有要求時,應進行地應力測試。4對300m以上深孔或已有資料顯示屬高地溫區的鉆孔,應進行幾內溫度測:1。詳細勘察時的水文地質工作應包括下列內容:1所有鉆孔均應進行簡易水文地質觀測。2豎井、主溜井工程應在鉆孔完成后進行抽水試驗,當有多層地下水時應分段封堵進 行試驗。其他井巷工程應根據工程需要在工程通過段進行抽水試驗。3鉆孔內尚宜配合水文地質試驗進行電法測井或井中測

9、流。4工程需要時應進行地下水長期觀測。對有水圧的排水隧洞,當工程需要時應進行巖體原位變形測試,并應測定圍巖的彈 性抗力系數及其他變形指標。當斜井、平巷或隧洞的地質條件復雜時,或詳細勘察的勘探精度尚不能控制巷道各 段時,應進行施工勘察,并應滿足下列條件:1明確劃分圍巖類別,評價圍巖穩定性;2超前預報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問題,包括斷裂構造、不穩定巖塊、 富含水層和突水可能性、巖爆可能性等;3提出施工建議。施工勘察宜配合施工進行,并宜采用下列手段:1巷道地質測繪及編錄;2水半鉆探或斜孔鉆探;3巖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試驗;4水文地質測試;5巖體應力和變形的監測。4.3井巷工程本節適用范圍中取

10、消了專用鐵路隧道,該部分工作可按有關行業標準執行。井巷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階段勘察主要是選擇一個較穩定的、工程量較少且有 利于生產的工程通過的山體。礦山開拓巷道的布置往往偏重于生產運營的有利,這時需作技 術經濟比較,分析因處理不良地質作用而增加的費用與增加生產運營費用的關系。作為井巷 工程的選址,重點是分析重大斷裂構造的資料和不良地質現象,為設計單位提供比選意見。、井巷工程的初步勘察主要通過地質測繪和物探,配合少量鉆探工作。在礦區 地質勘探己有較大范圍較詳細的資料時,本階段勘察也可簡化,可通過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 質測繪進行初步分析。除了本規范88版規定的要求外,本次修訂增加了評價廢石場對環境的影響

11、。近十兒 年來曾發生過廢石場彼暴雨形成洪水沖塌危害下游安全的事故,因此這是井巷匚程的廢石場 應注意的問題。此外,隨著礦床向深部開采,井下地應力問題也將增多,也列為勘察評價內 容之一。本規范對圍巖穩定性的評價沒有確定用什么方法,因為各地區的實際條件不同。根據不 同地質條件和工作程度,建議選用不連續面組合關系分析、彈塑性理論或粘彈性理論分析、 散體理論或塊體理論分析、數值計算分析等方法。本條2、4兩款的規定是根據國家標準礦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 213) 的相關規定增加和修改的。根據目前國內鉆探技術水半,金剛石鉆進己普及,因此規定井巷工程勘探應采用金 剛石鉆進,并提高了對巖芯采取率的要求。本條3、4兩款是新增的,有的工作過去也做過,但未列入規范明確要求。隨著深 礦床的開發,高地應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