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基礎方案_第1頁
塔吊基礎方案_第2頁
塔吊基礎方案_第3頁
塔吊基礎方案_第4頁
塔吊基礎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秋谷林海塔吊基礎施工方案編制: 審核: 審批: 廣東省陽江市建安集團有限公司2015年3月12日目錄一、項目概況2二、編制依據2三、方案簡介21、塔吊位置確定32塔吊基礎設計3三、計算書3AQZT80A(5613)型塔吊基礎計算3BQZT80A(6013)型塔吊基礎計算8五、塔吊基礎施工技術措施13一、 項目概況工程名稱:秋谷林海建設規模:本工程為商業住宅區,地下部分為一層地下室,1-3#樓為26層;4#樓為25層;5-6#樓為9層及裙樓商業區,總建筑面積為100999.45。結構類型:框架剪力墻結構。建設地點:惠州市大亞灣建設單位:惠州市秋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單位:廣東省陽江市建安集團有限

2、公司監理單位:深圳市廣廈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二、編制依據1秋谷林海施工組織設計方案2秋谷林海工程巖土勘察報告3GB50200-2002地基與基礎施工質量驗收規范4. GB50205-2001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5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6GB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范7JGJ33-2001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8本工程設計圖紙9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公司生產的QZT80A(6013)型、QZT80A(5613)型塔式起重機使用說明書。三、方案簡介根據我項目部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平面布置圖,我項目部準備安裝塔吊三部,位置分別為:1#塔吊位于1#樓旁、2#塔吊

3、位于3#樓旁、3#塔吊位于4#樓旁,具體位置見施工總平面布置圖(附)。 本工程擬設置2臺QZT80A(6013)型塔吊,分別為1、2#塔吊,1臺QZT80A(5613)型塔吊,為3#塔吊,以保證上部結構施工的需要,確保施工工期。1、塔吊位置確定由于塔吊是施工材料垂直運輸的主要機械,其位置的選擇對施工的順利進行也十分關鍵,因而在塔吊位置確定時,我們十分謹慎地考慮了以下幾個方面:(1)塔吊的回轉半徑必須覆蓋大部分的施工區域,少部分不能覆蓋的區域也能很方便地用人工將材料倒運過去。(2)塔吊的回轉半徑還必須覆蓋鋼筋的成品堆場及結構周轉材料堆場,塔吊的回轉半徑還需覆蓋部分通車道路,以方便利用塔吊進行材料

4、的裝卸。(3)塔吊的安裝對工程施工所產生的不利影響最小。(4)塔吊能夠方便地拆卸;拆卸時,塔吊降下時吊臂的位置應足夠,塔吊位置鄰近路面,地下室頂板上的路面應能通行載重車輛(規劃消防車道的位置)。2塔吊基礎設計由于本工程場地質地堅硬,根據勘察院提供的秋谷林海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再經與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商討,塔吊基礎采用天然地基。 QZT80A(6013)型塔吊采用(5500×5500×1350)C35混凝土基礎,配筋采用HRB335 d25mm180雙層雙向配置;QZT80A(5613)型塔吊采用(5300×5300×1350)C35混凝土基礎

5、,配筋采用HRB335 d25mm180雙層雙向配置.三、計算書AQZT80A(5613)型塔吊基礎計算本計算書主要依據施工圖紙及以下規范及參考文獻編制:塔式起重機設計規范(GB/T13752-1992)、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等編制。1、參數信息塔吊型號:QZT80A(5613), 塔吊起升高度H:100.00m,塔身寬度B:1.65m, 基礎埋深d:0.00m,自重G:550kN, 基礎承臺厚度hc:1.35m,最大起重荷載Q:60kN,

6、 基礎承臺寬度Bc:5.30m,混凝土強度等級:C35, 鋼筋級別:HRB335,基礎底面配筋直徑:25mm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500kPa, 基礎寬度修正系數b:3, 基礎埋深修正系數d:4.4,基礎底面以下土重度:20kN/m3, 基礎底面以上土加權平均重度m:20kN/m3。2、塔吊對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計算2.1、塔吊豎向力計算塔吊自重:G=550kN;塔吊最大起重荷載:Q=60kN;作用于塔吊的豎向力:FkGQ55060610kN;2.2、塔吊彎矩計算風荷載對塔吊基礎產生的彎矩計算:Mkmax2110.86kN·m;3、塔吊抗傾覆穩定驗算基礎抗傾覆穩定性按下式計算:eM

7、k/(Fk+Gk)Bc/3式中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礎中心的距離; Mk作用在基礎上的彎矩; Fk作用在基礎上的垂直載荷; Gk混凝土基礎重力,Gk25×5.3×5.3×1.35=948.038kN; Bc為基礎的底面寬度;計算得:e=2110.86/(610+948.038)=1.355m < 5.3/3=1.767m;基礎抗傾覆穩定性滿足要求!4、地基承載力驗算依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2條承載力計算。計算簡圖: 混凝土基礎抗傾翻穩定性計算:e=1.355m > 5.3/6=0.883m地面壓應力計算:Pk

8、(Fk+Gk)/APkmax2×(FkGk)/(3×a×Bc)式中 Fk作用在基礎上的垂直載荷; Gk混凝土基礎重力; a合力作用點至基礎底面最大壓力邊緣距離(m),按下式計算: aBc/20.5Mk/(FkGk)5.3/20.5-2110.86/(610+948.038)=2.393m。 Bc基礎底面的寬度,取Bc=5.3m;不考慮附著基礎設計值:Pk(610948.038)/5.3255.466kPaPkmax=2×(610+948.038)/(3×2.393×5.3)= 81.902kPa;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計算依據建筑地基基礎設

9、計規范GB 50007-2002第5.2.3條。計算公式如下: fa = fak+b(b-3)+dm(d-0.5)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N/m2); fak-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本規范第5.2.3條的原則確定;取500.000kN/m2; b、d-基礎寬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 -基礎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20.000kN/m3; b-基礎底面寬度(m),當基寬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取5.300m; 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20.000kN/m3; d-基礎埋置深度(m) 取2.000m;解得地基承載力

10、設計值:fa=770.000kPa;實際計算取的地基承載力設計值為:fa=770.000kPa;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大于壓力標準值Pk=55.466kPa,滿足要求!地基承載力特征值1.2×fa大于偏心矩較大時的壓力標準值Pkmax=81.902kPa,滿足要求!5、基礎受沖切承載力驗算依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第8.2.7條。驗算公式如下: F1 0.7hpftamho式中 hp -受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當h不大于800mm時,hp取1.0.當h大于等于2000mm時,hp取0.9,其間按線性內插法取用;取 hp=0.95; ft -混凝土軸心抗

11、拉強度設計值;取 ft=1.57MPa; ho -基礎沖切破壞錐體的有效高度;取 ho=1.30m; am -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計算長度;am=(at+ab)/2; am=1.65+(1.65 +2×1.30)/2=2.95m; at -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的上邊長,當計算柱與基礎交接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柱寬(即塔身寬度);取at1.65m; ab -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在基礎底面積范圍內的下邊長,當沖切破壞錐體的底面落在基礎底面以內,計算柱與基礎交接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柱寬加兩倍基礎有效高度;ab=1.65 +2×1.30=4.25; Pj -扣除

12、基礎自重后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對偏心受壓基礎可取基礎邊緣處最大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取 Pj=98.28kPa; Al -沖切驗算時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積;Al=5.30×(5.30-4.25)/2=2.78m2 Fl -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凈反力設計值。Fl=PjAl; Fl=98.28×2.78=273.47kN。允許沖切力:0.7×0.95×1.57×2950.00×1300.00=4003931.75N=4003.93kN > Fl= 273.47kN;實際沖切力不大于允許

13、沖切力設計值,所以能滿足要求!6、承臺配筋計算6.1.抗彎計算依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第8.2.7條。計算公式如下:MI=a12(2l+a')(Pmax+P-2G/A)+(Pmax-P)l/12式中:MI -任意截面I-I處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彎矩設計值; a1 -任意截面I-I至基底邊緣最大反力處的距離;取a1=(Bc-B)/2(5.30-1.65)/2=1.83m; Pmax -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基礎底面邊緣最大地基反力設計值,取98.28kN/m2; P -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在任意截面I-I處基礎底面地基反力設計值,PPmax&#

14、215;(3×aal)/3×a98.28×(3×1.65-1.825)/(3×1.65)=62.047kPa; G -考慮荷載分項系數的基礎自重,取G=1.35×25×Bc×Bc×hc=1.35×25×5.30×5.30×1.35=1279.85kN/m2; l -基礎寬度,取l=5.30m; a -塔身寬度,取a=1.65m; a' -截面I - I在基底的投影長度, 取a'=1.65m。 經過計算得MI=1.832×(2×5.

15、30+1.65)×(98.28+62.05-2×1279.85/5.302)+(98.28-62.05)×5.30/12=288.60kN·m。6.2.配筋面積計算 s = M/(1fcbh02) = 1-(1-2s)1/2 s = 1-/2 As = M/(sh0fy)式中,l -當混凝土強度不超過C50時, 1取為1.0,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時,取為0.94,期間按線性內插法確定,取l=1.00; fc -混凝土抗壓強度設計值,查表得fc=16.70kN/m2; ho -承臺的計算高度,ho=1.30m。經過計算得: s=288.60×

16、106/(1.00×16.70×5.30×103×(1.30×103)2)=0.002; =1-(1-2×0.002)0.5=0.002; s=1-0.002/2=0.999; As=288.60×106/(0.999×1.30×103×300.00)=740.72mm2。由于最小配筋率為0.15%,所以最小配筋面積為:5300.00×1350.00×0.15%=10732.50mm2。實際配筋值:HRB335鋼筋,25180mm雙層雙向。單向根數29根。實際配筋值28456

17、.3 mm2。實際配筋面積大于設計值,所以能滿足要求!BQZT80A(6013)型塔吊基礎計算本計算書主要依據施工圖紙及以下規范及參考文獻編制:塔式起重機設計規范(GB/T13752-1992)、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建筑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等編制。1、參數信息塔吊型號:QZT80A(6013), 塔吊起升高度H:100.00m,塔身寬度B:1.65m, 基礎埋深d:0.00m,自重G:650kN, 基礎承臺厚度hc:1.35m,最大起重荷載Q:60kN, 基礎承臺

18、寬度Bc:5.50m,混凝土強度等級:C35, 鋼筋級別:HRB335,基礎底面配筋直徑:25mm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500kPa, 基礎寬度修正系數b:3, 基礎埋深修正系數d:4.4,基礎底面以下土重度:20kN/m3, 基礎底面以上土加權平均重度m:20kN/m3。2、塔吊對交叉梁中心作用力的計算2.1、塔吊豎向力計算塔吊自重:G=650kN;塔吊最大起重荷載:Q=60kN;作用于塔吊的豎向力:FkGQ65060710kN;2.2、塔吊彎矩計算風荷載對塔吊基礎產生的彎矩計算:Mkmax3172.65kN·m;3、塔吊抗傾覆穩定驗算基礎抗傾覆穩定性按下式計算:eMk/(Fk

19、+Gk)Bc/3式中 e偏心距,即地面反力的合力至基礎中心的距離; Mk作用在基礎上的彎矩; Fk作用在基礎上的垂直載荷; Gk混凝土基礎重力,Gk25×5.5×5.5×1.35=1020.938kN; Bc為基礎的底面寬度;計算得:e=3172.65/(710+1020.938)=1.833m < 5.5/3=1.833m;基礎抗傾覆穩定性滿足要求!4、地基承載力驗算依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第5.2條承載力計算。計算簡圖: 混凝土基礎抗傾翻穩定性計算:e=1.833m > 5.5/6=0.917m地面壓應力計算:Pk(Fk

20、+Gk)/APkmax2×(FkGk)/(3×a×Bc)式中 Fk作用在基礎上的垂直載荷; Gk混凝土基礎重力; a合力作用點至基礎底面最大壓力邊緣距離(m),按下式計算: aBc/20.5Mk/(FkGk)5.5/20.5-3172.65/(710+1020.938)=2.056m。 Bc基礎底面的寬度,取Bc=5.5m;不考慮附著基礎設計值:Pk(7101020.938)/5.5257.221kPaPkmax=2×(710+1020.938)/(3×2.056×5.5)= 102.039kPa;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計算依據建筑地基基礎

21、設計規范GB 50007-2002第5.2.3條。計算公式如下: fa = fak+b(b-3)+dm(d-0.5)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N/m2); fak-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按本規范第5.2.3條的原則確定;取500.000kN/m2; b、d-基礎寬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 -基礎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20.000kN/m3; b-基礎底面寬度(m),當基寬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取5.500m; 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取20.000kN/m3; d-基礎埋置深度(m) 取2.000m;解得地基承載

22、力設計值:fa=782.000kPa;實際計算取的地基承載力設計值為:fa=782.000kPa;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大于壓力標準值Pk=57.221kPa,滿足要求!地基承載力特征值1.2×fa大于偏心矩較大時的壓力標準值Pkmax=102.039kPa,滿足要求!5、基礎受沖切承載力驗算依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第8.2.7條。驗算公式如下: F1 0.7hpftamho式中 hp -受沖切承載力截面高度影響系數,當h不大于800mm時,hp取1.0.當h大于等于2000mm時,hp取0.9,其間按線性內插法取用;取 hp=0.95; ft -混凝土軸

23、心抗拉強度設計值;取 ft=1.57MPa; ho -基礎沖切破壞錐體的有效高度;取 ho=1.30m; am -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計算長度;am=(at+ab)/2; am=1.65+(1.65 +2×1.30)/2=2.95m; at -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的上邊長,當計算柱與基礎交接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柱寬(即塔身寬度);取at1.65m; ab -沖切破壞錐體最不利一側斜截面在基礎底面積范圍內的下邊長,當沖切破壞錐體的底面落在基礎底面以內,計算柱與基礎交接處的受沖切承載力時,取柱寬加兩倍基礎有效高度;ab=1.65 +2×1.30=4.25; Pj -

24、扣除基礎自重后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對偏心受壓基礎可取基礎邊緣處最大地基土單位面積凈反力;取 Pj=122.45kPa; Al -沖切驗算時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積;Al=5.50×(5.50-4.25)/2=3.44m2 Fl -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作用在Al上的地基土凈反力設計值。Fl=PjAl; Fl=122.45×3.44=420.91kN。允許沖切力:0.7×0.95×1.57×2950.00×1300.00=4003931.75N=4003.93kN > Fl= 420.91kN;實際沖切力不

25、大于允許沖切力設計值,所以能滿足要求!6、承臺配筋計算6.1.抗彎計算依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第8.2.7條。計算公式如下:MI=a12(2l+a')(Pmax+P-2G/A)+(Pmax-P)l/12式中:MI -任意截面I-I處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彎矩設計值; a1 -任意截面I-I至基底邊緣最大反力處的距離;取a1=(Bc-B)/2(5.50-1.65)/2=1.93m; Pmax -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的基礎底面邊緣最大地基反力設計值,取122.45kN/m2; P -相應于荷載效應基本組合時在任意截面I-I處基礎底面地基反力設計值,PP

26、max×(3×aal)/3×a122.45×(3×1.65-1.925)/(3×1.65)=74.829kPa; G -考慮荷載分項系數的基礎自重,取G=1.35×25×Bc×Bc×hc=1.35×25×5.50×5.50×1.35=1378.27kN/m2; l -基礎寬度,取l=5.50m; a -塔身寬度,取a=1.65m; a' -截面I - I在基底的投影長度, 取a'=1.65m。 經過計算得MI=1.932×(2×5.50+1.65)×(122.45+74.83-2×1378.27/5.502)+(122.45-74.83)×5.50/12=495.54kN·m。6.2.配筋面積計算 s = M/(1fcbh02) = 1-(1-2s)1/2 s =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