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儀器分析_第1頁
環境儀器分析_第2頁
環境儀器分析_第3頁
環境儀器分析_第4頁
環境儀器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環境儀器分析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原子熒光光譜法 第四章 熒光及磷光光譜法 第五章 化學發光監測技術 第六章 色譜分析法理論基礎 第七章 氣相色譜分析法 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 .第一章 概 述環境監測新技術開發 環境監測技術現狀與對策環境監測的內容與類型環境監測技術意義和作用.1 1 環境監測技術意義和作用環境監測技術意義和作用 1.1 環境監測技術意義環境監測技術意義 環境監測技術是環境污染控制的眼睛,是環境管理的“耳目”和“哨兵”,是研究環境質量變化趨勢的重要手段,是環境保護的基礎。 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要求遵循一定的原則 1.2 1.2 環境監測技

2、術的作用環境監測技術的作用 及時準確、全面地反映環境質量和污染源現狀及發展趨勢,為環境管理、規劃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據。 當前環境監測的基本任務 .當前環境監測的基本任務:當前環境監測的基本任務: 為實施強化環境管理的八項制度做好技術監督和技 術支持工作。強化污染源監督監測工作。切實加強全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完善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加速以報告制度為核心的信息管理與傳遞系統建設。鞏固檢測隊伍,提高監測技術水平。進一步完善監測技術質量保證體系。 堅持科技領先,做好監測科研,全面提高監測工作質量。 .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應遵循的原則: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服務應遵循的原則:及時性及時性: 解決及時性:一是建

3、立一個高效能的監測網絡,理順環境監測的組織關系;二是建立完善的數據報告制度,有一個十分流暢的信息通道,做到縱橫有序,傳遞自如;三是有一個能滿足管理要求的數據加工處理能力;四是有一個規范化的監測成果表達形式。 針對性:針對性:即著重抓好環境要素和污染源監視性監測。 準確性:準確性:一是數據準確,二是結論準確。科學性科學性:一是監測數據和資料的科學性,二是綜合分析數據資料方法的科學性,三是關于環境問題結論的科學性。 BackBack.2 2 環境監測的內容與類型環境監測的內容與類型 2.12.1監測內容:監測內容: 以監測的介質(或環境要素)為對象,分為:空氣污染監測,水質污染監測,土壤、固棄物,

4、生物,生態,噪聲震動,放射性,電磁輻射監測等。 選擇監測項目應遵循如下原則:選擇監測項目應遵循如下原則: 對污染物的自然性、化學活性、毒性、擴散性、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和積累性等全面分析,從中選出影響面廣、持續時間長,不易或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而且能使動植物發生病變的物質作為日常例行的監測項目。對某些有特殊目的或特殊情況的監測工作,則要根據具體情況和需要選擇要監測的項目。 需要監測的項目,必須有可靠的檢測手段。 監測結果所得數據,要有可比較的標準或能做出正確的解釋和判斷。 .2.22.2環境監測的類型環境監測的類型2.2.12.2.1監視性監測監視性監測 常規或例行監測 環境質量監測(空氣、水、

5、噪聲) 污染源監督監測2.2.2 2.2.2 特定目的性監測特定目的性監測 又叫應急監測或特例監測 污染事故監測; 糾紛仲裁監測; 考核驗證監測; 咨詢服務監測2.2.3 2.2.3 研究性監測研究性監測 屬于高層次、高水平,技術比較復雜的一種監測。 包括:標法研制監測; 污染規律研究檢測; 背景調查監測; 綜評研究監測 BackBack.3 3 環境監測技術現狀與對策環境監測技術現狀與對策 3.1 3.1 建立監測方法體系,確立監測技術能力建立監測方法體系,確立監測技術能力 首先是通過分析方法的研究,篩選出能在全國推廣的較成熟和先進的方法;將選出的方法經多個實驗室驗證,形成統一的方法。 分析

6、方法的研究和篩選原則是: 應有良好的準確性、精密性; 應有良好的靈敏度; 方法所用儀器、試劑易得,便于推廣; 要盡量采用國內外新技術、新方法。3.2 3.2 加強監測儀器設備管理、完善儀器設備配置加強監測儀器設備管理、完善儀器設備配置3.3 3.3 開展監測質量保證、加強技術培訓開展監測質量保證、加強技術培訓 建立環境監測質量保證體系;開展計量認證工作;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與考核;不斷提高科學監測水平; 完善監測網絡、實現監測信息網絡化管理。Back.第二章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1 基本原理 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2.3 測定條件的選擇 2.4 定量分析方法 2.5

7、 靈敏度及檢出極限2.6 原子吸收光譜法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第三章第三章 原子熒光光譜法原子熒光光譜法 3.1 概述 3.2 原理 3.3 原子熒光光譜儀3.4 定量分析方法及應用 .第四章第四章 熒光及磷光光譜法熒光及磷光光譜法4.1 原理4.2 熒光光譜儀 4.3 熒光分析方法 4.4 熒光光譜法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4.5 磷光分析法 .第五章第五章 化學發光監測技術化學發光監測技術5.1 原理 5.2 化學發光反應的類型 5.3 化學發光監測儀器 .第六章第六章 色譜分析法理論基礎色譜分析法理論基礎6.1 色譜法理論基礎 色譜法的基本原理、分類及流程 色譜圖及色譜基本參數 色譜法基本理

8、論 6.2 分離條件的選擇 色譜柱 擔體 固定液及配比 柱溫 載氣及流速 進樣 .第七章第七章 氣相色譜分析法氣相色譜分析法7.1 氣相色譜儀7.2 定性分析法 保留值定性 加已知物增峰法 7.3 定量分析法 峰面積的測量 定量校正因子 定量方法 .第八章第八章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8.1 8.1 高效液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 高壓輸液系統 進樣系統 色譜柱 檢測系統 附屬系統 . 第二章第二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1 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u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空心陰極燈發射出的待測元素的特征譜線,通過試樣蒸氣,被

9、蒸氣中待測元素的基態原子所吸收,由特征譜線被吸收的程度,來測定試樣中待測元素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四點: .(1) (1) 基態原子的產生基態原子的產生 在進行原子吸收分析時,首先應使待測元素由化合物狀態變成基態原子,使其原子化。原子化方法有:化學法、火焰法、電熱法等。 (2) (2) 共振線與吸收線共振線與吸收線 其核外電子排布處于最低能級、最穩定的原子稱基態原子。基態原子的最外層電子因受外界能量激發而躍遷到較高能級上,便使原子處于激發態,處于激發態的原子很不穩定,在短時間內(約10-3s),躍遷到較高能級的電子又返回到低能級狀態,同時釋放一定的能量。 原子受外界能量激發,其最外層電子可能躍遷

10、到不同能級,因而可能有不同的激發態。 電子由基態到第一激發態躍遷吸收譜線稱共振吸收線。共振線是元素所有譜線中最靈敏的譜線,原子吸收分析就是利用處于基態的待測原子蒸氣,對從光源發射出的待測元素的共振線的吸收而進行定量分析。 .(3) (3) 積分吸收與峰值吸收積分吸收與峰值吸收 原子蒸氣所吸收的全部能量稱積分吸收。在實際測量中,因吸收譜線的寬度非常窄,需分辨率很高的分光儀,所以積分吸收不能準確地測得。 通過測定峰值吸收系數來計算待測元素的方法稱為峰值吸收法。 實現測量中心吸收系數的條件是:a.入射光線的中心頻率與吸收譜線的中心頻率嚴格相同;b.入射光線的半寬度遠小于吸收譜線的半寬度。因此,必須使

11、用一個與待測元素相同的元素制成的銳線光源。 實驗證實:峰值吸收系數K0在一定條件下,與單位體積原子蒸氣中吸收輻射的原子數成正比。 .(4) (4) 火焰中的基態原子濃度與定量分析依據火焰中的基態原子濃度與定量分析依據 對于原子吸收值的測量,在實際工作中,是以一定光強的單色光I0通過原子蒸氣,然后測出被吸收后的光強I,吸收過程符合朗伯比耳定律,即: 式中:K為吸收系數,N為自由原子總數(近似于基態原子數N0),L為吸收層厚度。 吸光度 試樣中待測元素的濃度與火焰中基態原子的濃度成正比。所以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和一定的火焰寬度,吸光度與試樣中待測元素濃度的關系可表示為:該式就是原子吸光光譜法定量分析

12、的依據。 LKNIIA004343. 0lg KNLeII0CKA.2.2 2.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u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組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組成: 由光源、原子化系統、光學系統、檢測系統及放大數據處理系統五個主要組成部分。 其示意圖如下:其示意圖如下:放大器數據處理穩壓電源單色器光源分光系統高壓電源檢測器檢測系統原子化系統廢液燃氣助燃氣試液.(1 1)光源)光源 輻射帶測元素的共振線,作為原子吸收分析的入射光為了能夠測出峰值吸收,獲得較高的準確度及靈敏度,所使用的光源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光源要能發射待測元素的共振線,而且強度要足夠大; 發射的譜線的半寬度要窄(是銳線光

13、),應小于吸收線 的半寬度,以保證測定的靈敏度和峰值吸收的測量; 輻射光的強度要穩定,而且背景發射要小。 光源類型光源類型: 空心陰極燈;無極放電燈;蒸氣放電燈。 應用最廣泛的是空心陰極燈 .(2 2)原子化系統)原子化系統 作用:作用:是將試樣中的待測元素由化合物狀態轉變為基態原子蒸氣。入射光在這里被基態原子吸收,因此,它可視為“吸收池”。 主要有兩大類主要有兩大類:火焰與非火焰原子化器。 火焰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由霧化器、預混合室和燃燒器組成。 霧化器將試液霧化,然后經預混合室的作用,進一步細化霧滴,并使之與燃料氣均勻混合后進入火焰,利用火焰的熱能將試樣氣化并進而解離成基態原子。 無火焰

14、原子化器無火焰原子化器:是利用電熱、陰極濺射,等離子體或激光等方法使試樣中待測元素形成基態原子。目前,廣泛應用的非火焰原子化器是石墨爐。此法的優點是取樣量少,(固體只需幾毫克,液體僅用幾微升);其絕對靈敏度比火焰法高幾個數量級,可達10-12g(相對靈敏度提高23個數量級);但其精密度僅達25%,比火焰法差。 石墨爐原子化器由電源、爐體、石墨管三部分組成。 .分光系統分光系統 原子吸收光譜法應用的波長范圍,一般是紫外、可見光區。常用的單色器為光柵。 單色器的作用單色器的作用:主要是將光源(如空心陰極燈)發射的待測元素的共振線與其它發射線分開。 由于采用空心陰極燈作光源,發射的譜線大多為共振線,

15、故比一般光源發射的光譜簡單。 光譜通帶,即儀器出射狹縫所能通過的譜線寬度 : 式中:W光譜通帶();D倒線色散率(/mm);S狹縫寬度(mm)。 在兩相鄰干擾線間距離小時,光譜通帶要小,反之,光譜通帶可增大。 當單色器的色散率一定時,應選擇合適的狹縫寬度來達到譜線既不干擾,吸收又處于最大值的最佳工作條件。 SDW.(4)(4)檢測系統檢測系統 作用:作用:將單色器分出的光信號進行光電轉換。 廣泛使用光電倍增管作檢測器。光電倍增管輸出的光電流,與入射光強度和光電倍增管的增益(即光電倍增管放大倍數的對數)成正比。而增益取決于打拿極的性質、個數和加在打拿極之間的電壓。通過改變所加的電壓,可以在較廣的

16、范圍內改變輸出電流。產生的電流可經負載電阻尺而變成電壓訊號。(5)(5)放大及數據處理系統放大及數據處理系統放大器:一般采用同步檢波放大器和相敏放大器來放大訊號。 數據處理:訊號經放大器放大后,得到的只是透光度讀數。必須進行對數轉換,然后由指示儀表表示。 而現在的儀器幾乎都是用自動記錄測量數據,數據顯示測量數據和計算機處理數據,直讀分析結果。 .2.3 2.3 測定條件的選擇測定條件的選擇(1 1)分析線的選擇)分析線的選擇 選用元素的共振線作為分析線,共振線往往也是元素最靈敏的譜線,可使測定具有較好的靈敏度。但實際工作中并非都選用共振線,例如分析高濃度試樣時,為了保持工作曲線的線性范圍,選次

17、靈敏線作為分析線是有利的。顯然,對于低含量組分的測定,應盡可能選擇最靈敏的譜線作分析線。(2 2)光譜區帶的選擇)光譜區帶的選擇(3 3)空心陰極燈工作電流的選擇)空心陰極燈工作電流的選擇(4 4)燃燒器高度的選擇)燃燒器高度的選擇(5 5)火焰高度的選擇)火焰高度的選擇(6 6)光電倍增管負高壓的選擇)光電倍增管負高壓的選擇 .2.4 2.4 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1 1)標準曲線法)標準曲線法 繪制A-C工作曲線(見下圖) AxACxC. a.標準曲線彎曲現象的解釋; b.控制試樣校正; c.應控制吸光度在0.05-0.8之間; d.標液濃度必須在吸光度與原子濃度或直線關系所得范圍內;

18、 e.儀器操作條件(光源,噴霧,火焰,通帶,檢測等)在整個分析過程中應保持恒定。 BackBack.(2 2)標準加入法)標準加入法 包括復加入法和單加入法包括復加入法和單加入法 a.a.復加入法復加入法 取若干(不少于4份)體積相同的試樣溶液,從第二份開始依次遞增地加入不同等分量的待測元素的標準溶液(如分別加入10g、20g、30g)。然后用蒸餾水稀釋至相同體積后搖勻。在相同的實驗條件下依次測得各溶液的吸光度為AX、A1、 A2 、A3。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以加入標準溶液的濃度(或體積,絕對含量)為橫坐標,作出A-C曲線,外延曲線與橫坐標相交于一點,此點與原點的距離,即為所測試樣溶液中,待測

19、元素的含量(工作曲線如下): (3)(3)間接分析法間接分析法 可用間接分析的方法測定某些非金屬元素和有機化合物。.CCx246.b.b.單加入法單加入法 取兩份同體積的試液,于其中一份加入已知量的待測元素,其量最好與試樣含量相近。稀釋至一定體積后分別測吸光度。按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C試樣中被測元素濃度;S試樣中加入標準的濃度;Ai試樣吸光度;A試樣加標后的吸光度 推導得: 使用標準加入法應注意: 只適用于濃度與吸光度成直線關系的范圍; 加入第一份標液濃度,應與試樣的濃度接近; 該法只能消除基體干擾,不能消除背景吸收等的影響。 AiAASCii iiiAASAC .2.5 2.5 靈敏度及檢

20、出極限靈敏度及檢出極限(1 1)靈敏度)靈敏度 a.a.百分靈敏度百分靈敏度 把能產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時,被測元素在溶液中的濃度(g/mL),稱為百分靈敏度或相對靈敏度。用g/mL.1%或10-6/1%表示。 百分靈敏度的測定,是必須測出1%吸收時的濃度, 式中:C被測溶液的濃度; A該溶液的吸光度。 b.b.絕對靈敏度絕對靈敏度 能產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時,被測元素在水溶液中的質量,常用g/1%或10-12g/1%(1g=10-12g)。 靈敏度通常可以看作是試液濃度測定的下限。最適宜的試液濃度,應選在靈敏度的15100倍的范圍內。 ACS004. 0 ug/(

21、mL1%).(2 2)檢出極限()檢出極限(D DL L) a.a.相對檢出極限相對檢出極限 在火焰原子吸收分析中,把能產生二倍標準偏差時,某元素在水溶液中的濃度,定為相對檢出極限,用g/mL或ppm表示。DL=C2/A 式中:C待測元素在水溶液中的濃度;A該溶液的吸光度;標準偏差。 b.b.絕對檢出極限絕對檢出極限 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把能產生二倍標準偏差讀數時,待測元素的質量稱絕對檢出極限。常用Pg或g 表示。 檢出極限不僅與儀器的靈敏度有關,而且與儀器的穩定性有關。既有高靈敏度又有低噪音水平的儀器才能運用于微量組分的測定。.2.6 2.6 原子吸收光譜法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原子吸收

22、光譜法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金屬污染物的測定:可測定的元素有60-70種,目前測定水和廢水中的主要金屬元素有:Ag, Cd, Ag, Cd, Cr, Cu, Fe, Mn, Ni, Pb, Sb, Zn, Be, Hg, K, Cr, Cu, Fe, Mn, Ni, Pb, Sb, Zn, Be, Hg, K, Na, Ca, MgNa, Ca, Mg 等。等。 (1)Cu,Pb,Zn,Cd的測定(GB7475-87); (2)Ca、Mg的測定 ; (3)水質、硫酸鹽的測定(GB13196-91); (4)大氣塵粒中金屬元素的測定; (5)大氣降水中Na、K的測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35

23、80.12-92; (6)GB13580.13-93大氣降水中Ca、Mg的測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7)GB/T15263-94環境空氣中鉛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ackBack . 第三章第三章 原子熒光光譜法原子熒光光譜法3.1 3.1 概述概述 原子熒光光譜從機理來看應屬于發射光譜發射光譜分析,但所用儀器及操作技術與原子吸收光譜法相近。 主要優點主要優點: 靈敏度較高; 譜線較簡單; 可同時進行多元素測定; 線形范圍寬。 3.2 3.2 原理原理 當氣態基態原子被具有特征波長的共振線光束照射后,此原子的外層電子吸收輻射能,從基態或低能態躍遷到高能態,大約在10-8S內又躍

24、回基態或低能態,同時發射出與照射光相同或不同波長的光。這種現象稱為原子熒光。各種元素都有特定的原子熒光光譜,故可用于定性分析;而根據原子熒光的強度,進行定量分析,但目前這種方法主要用于痕量元素的定量分析。(本節還要掌握躍遷類型、熒光強度、量子效率和熒光猝滅) .3.2.1 3.2.1 躍遷類型躍遷類型 原子熒光有兩大類型:共振熒光和非共振熒光。 熒光線的波長與激發光的波長相同時稱為共振熒光。不同時稱為非共振熒光。在非共振熒光中,熒光線波長大于激發光波長的稱為斯托克斯熒光,小于激發光波長的稱為反斯托克斯托克斯熒光。目前,原子熒光的種類已達到14種之多。但在分析應用中的主要有共振熒光,直躍線熒光、

25、階躍線熒光、階躍激發熒光及敏化熒光等(如下圖所示): .E0E0E0E0E0E1E1E1E2E2E2AAAAFFFF(a)共振(b)直躍(c)階躍(d)帶有熱能轉換的直躍.(1)(1)共振熒光共振熒光 是氣態基態原子吸收共振線后發射出與吸收共振線相同波長的光。由于共振躍遷幾率比其它躍遷幾率大得多,因此共振熒光的強度最大。(2)(2)直躍線熒光直躍線熒光 直躍線熒光是非共振熒光,特點是吸收和發射過程中的高能級相同。即原子從基態激發至高能態,但不從高能態躍回到至基態,而是躍遷至能量高于基態的亞穩態。(3)(3)階躍線熒光階躍線熒光 受光照射激發后的原子,在發射熒光前,由于碰撞而損失部分能量后,再躍

26、至基態,并發射出熒光。很明顯,產生這種熒光的高能級不同,低能級相同。(4)(4)階躍激發熒光階躍激發熒光 被光照射激發后的原子,通過熱激發至更高的能級,然后躍至低能級,并發射出熒光,這種熒光稱階躍激發熒光。 .(5)(5)敏化熒光敏化熒光 敏化熒光產生的機理是首先激發某種原子(A),使成為激發態原子(A*),當激發態原子(A*)與另一種原子(B)相碰撞時,將能量轉移給B原子(待測元素),使B原子激發而產生激發態原子(B*),然后(B*)原子在活化而發射出原子熒光。如下所示: (6)(6)非共振熒光非共振熒光 特別是直躍線熒光在分析上很有用處。因為非共振熒光的波長與激發態不同,容易消除其影響。測

27、量那些低能 級不是基態的非共振熒光線,還可以克服自吸的影響。 A* A+ h A*+BA+ B*B*B+ h .3.2.2 3.2.2 熒光強度熒光強度 假設激發光源是穩定的,則照射到原子蒸汽上的某頻率入射光強度可近似看成一常量I0,則原子吸收的輻射強度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Ia為被吸收的輻射強度,I0為單位面積上接受的光源強度,A為受光源照射在檢測系統中觀察到的有效面積,l 為吸收光程長,N為單位長度內的基態原子數,為峰值吸收系數。在實際工作中,原子熒光強度與待測原子濃度成正比。1 /0NaeAII .3.2.3 3.2.3 量子效率(量子效率() 量子效率表示原子受激發躍遷過程的可能程度。

28、對于熒光的發射來說,其量子效率表示熒光光子數與吸收激發光的光子數之比。熒光量子效率一般小于1。 3.2.4 3.2.4 熒光猝滅熒光猝滅 在原子熒光發射過程中,一部分能量變成熱運動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損失。這是由于受激原子與其它粒子碰撞所引起的能量損失,稱為熒光猝滅,可表示為: 式中:A*為受激原子,B為其它粒子,H為熱能。 實驗表明:不同氣體引起的熒光猝滅效應不同,惰性氣體氬、氦的猝滅截面比N2、O2、CO2等氣體小的多。因此,實際工作中要注意原子蒸汽中能引起熒光猝滅的氣體的種類及其濃度,通常用氬氣來稀釋火焰,可減少猝滅現象。A* + B A + B + H.3.3 3.3 儀器儀器 u 原子

29、熒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光度計 分類分類:非色散型和色散型兩類(結構示意圖如下) 原子熒光光度計與原子吸收光度計的相同點:原子熒光光度計與原子吸收光度計的相同點: 組件上如原子化器(火焰和石墨爐),都是用切光 器及交流放大器來消除原子化器中直流發射訊號的干擾; 檢測器也均為光電倍增管等。 兩種儀器的區別:兩種儀器的區別: 在原子熒光光度計中,需要采用高強度光源 ;在光路中,為了檢測熒光訊號,避免待測元素本身發射的譜線,故要求光源、原子化器和檢測器處于直角狀態,而在原子吸收光度計中,則要求三者處于一條直線上;非色散原子熒光光度計采用日盲光電倍增管,它的光陰極是有Cs-Te材料做成的,對1600-280

30、0A波長的輻射有很高的靈敏度,對大于3200A波長則不靈敏。 .單色器檢測器火焰加光器非色散型原子熒光儀示意圖非色散型原子熒光儀示意圖.3.4 3.4 定量分析方法及應用定量分析方法及應用3.4.1 3.4.1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 FC,采用標準曲線法進行定量分析。3.4.2 3.4.2 應用實例應用實例 已應用于石油產品、燃料、化工、地球化學、水質、生物、同位素分析中。應用示例 .原子熒光光譜法分析實例原子熒光光譜法分析實例試 樣 測 量 元 素 含量 相對標準偏差/%湖水 Ca Mg Co Cu Fe Mn Ni Zn純水 Ca Mg Ag Ni Mn 0.01- 1.58-4.82 0.0

31、01g/mL粗柴油 Ni 0.04g/mL 5-7肥料 Cu Fe Zn Mn Ca Mg 5.46-122.5ppm 1.0-2.0面粉 Hg 0.6ng 血清 Cu Zn 0.03-0.06g/mL K B , 因此,A組分在移動過程中滯后。隨著兩組分在色譜中移動距離的增加,兩峰間的距離逐漸變大,同時每一組分的濃度輪廓(即區域寬度)也慢慢變寬。 若要使A、B兩組分完全分離,必須滿足以下三點: 濃度ABABKAKB沿柱移動的距離L. 若要使A、B兩組分完全分離,必須滿足以下三點: 第一,兩組分的分配系數必須有差異; 第二,區域拓寬的速率應小于區域分離的速度; 第三,在保證快速率分離的前提下,

32、提供足夠長的分離柱。 前兩點是完成分離的必要條件。作為一個色譜理論,它不僅應說明組分在色譜中移動的速率,而且應說明組分在移動過程中引起區域擴寬的各種因素。塔板理論和速率理論均為色譜過程中分配系數恒定為前提,故稱為線性色譜理論。速率理論對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u塔板理論塔板理論 塔板模型將一根色譜柱視為一個精餾塔,即色譜柱是由一系列連續的相等的水平塔板組成。每一快塔板的高度用H表示,稱為塔板高度,簡稱板高。 塔板理論假設:塔板理論假設: 在每一快塔板上,溶質在兩相間很快達到分配平衡,然后隨著流動相按一個一個塔板的方式向前轉移。對一根長為L的色譜柱,溶質平衡的次數應為:n為理論塔

33、板數。與精餾塔一樣,色譜柱的柱數隨理論塔板數n的增加而增加,隨板高H的增加而減小。 塔板理論指出:塔板理論指出: HLn .塔板理論指出塔板理論指出: 第一,當溶質在柱中的平衡次數,即理論塔板數n 50時,可得到基本對稱的峰形曲線。在色譜柱中,n值一般是很大的,因而這時的流出曲線可趨近于正態分布曲線; 第二,當樣品進入色譜柱后,只要各組分在兩相間的分配系數有微小差異,經過反復多次的分配平衡后,仍可獲得良好的分離; 第三,n與半峰寬及峰底寬的關系為:式中,tr與y1/2應采用同一單位(時間或長度單位)表示。由以上兩式可知:在tr一定時,如果色譜峰越窄,則說明n越大,H越小,柱效能越高。 22)(

34、16)(54. 52/1YtnRYtR.柱效(柱效(H有效有效)在實際工作中,常用有效塔板數n有效數表示柱效。 即,柱效是判斷色譜柱好壞的一個尺度,但還不完全;判斷色譜柱好壞的另一個尺度是分離效率(分離度):相鄰兩峰的保留時間之差與其各自半峰寬之和的比值。即, 可見,兩時間保留時間差越大,兩峰相距越遠;兩峰越窄,R越大。相鄰兩組分分離就越好。一般認為R1.5時,兩個組分就可以完全分離。 R和n有效的關系用數學式表示為: 222/1)(16)(54. 5YtYtnRR有效)2(2/1)1(2/1)1()2(YYttRRR)1(161 , 31 , 22rrRn有效.6.1.3 6.1.3 速率理

35、論速率理論 1956年,荷蘭學者范第姆特(Van Deemter)等人指出了反映決定塔板高度的條件,提出了色譜過程的動力學理論速率理論,并同時考慮影響板高的動力學因素,指出填充柱的柱效受分子擴散、傳質阻力、載氣流速等因素的控制,從而較好地解釋了影響板高的各種因素。 速率理論指出:普峰擴寬受三個動力學因素控制,即渦流擴散項,分子擴散項,傳質阻力項。用板高方程表示為:式中, 是流動相的平均線速,A、B、C為常數,分別代表渦流擴散項系數,分子擴散項系數,傳質阻力項系數。 uCuBAH.(1) (1) 渦流擴散(渦流擴散(A A)項)項 式中,為填充不規則因子(由柱中固定相顆粒不均勻性所決定);d為固

36、定相顆粒粒徑。 由上式可見:使用粒度細和顆粒均勻的填料,是減少渦流擴散和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徑。 在填充柱色譜中,流動相通過填充物的不規則空隙時,其流動方向不斷改變,形成紊亂的類似“渦流”的流動。 dA2.(2)(2) 分子擴散項(縱向擴散項分子擴散項(縱向擴散項 ) 縱向擴散是組分進入色譜柱后,由于柱中存在濃度梯度,使組分由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引起的,其擴散方向與載氣運動方向一致,是沿著縱向擴散。 式中, 彎曲因子(反映柱中流路彎曲的情況); Dg 組分分子在氣相中的擴散系數; 載氣的平均線速度。 一般情況下,=0.50.7,而在空心柱中,擴散不受障礙 1; Dg受組分及載氣性質、柱溫的影響,與組

37、分在載氣中擴散系數及載氣分子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與組分在柱中停留時間有關,停留時間越長, 越小,色譜峰擴展越嚴重。 因此,為了減小縱向擴散項(B/),可采用較高的載氣流速,使用相對分子量較大的載氣(如 N2 ),控制較低的柱溫。 urDuBg/2.(3)(3) 傳質阻力項傳質阻力項 氣相傳質阻力項(氣相傳質阻力項(C Cg g ) 式中,k分配比;載氣的平均線速度;dp 填充物的平均直經;DG 組分分子在氣相中的擴散系數。 由上式可知:氣相傳質阻力與固定相粒度平方成正比,與組分在氣相中的擴散系數成反比。為了降低由氣相傳質阻力所形成的塔板高度分量,可選用小顆粒固定相及分子量小的氣體作載氣。 gp

38、gDudkkuC222)1 (01. 0.液相傳質阻力項(液相傳質阻力項(C Cl lu u) 式中,k分配比;載氣的平均線速度;Dl 組分分子在液相的擴散系數;df液膜厚度。 由上式可知:液相傳質與固定相液膜厚度成正比,與組分分子在液相的擴散系數成反比。因此,使用低固體液含量以降低液膜厚度,加快組分在固定液中的擴散,可縮小液相傳質阻力所形成的塔板高的分量。 注注:在高效液相色譜中,液相傳質阻力項是影響板高H的主要因素。 uDdkkuClfl22)1 (32.6.2 6.2 分離條件的選擇分離條件的選擇6.2.1 6.2.1 色譜柱色譜柱 柱形、內徑、柱長直接影響柱效,要選擇適當。 柱長一般選

39、用0.66m。為達到最佳分離效果,最小柱徑應與進樣量相匹配。填充柱內徑一般為26nm,制備柱為0.910cm。使用高靈敏檢測器,進樣量大大減少,可采用較小的柱徑,使柱效提高,最合適的內徑為2mm。在程序升溫中,小顆粒的溫度易迅速達到平衡,亦有利于快速分析。6.2.2 6.2.2 擔體擔體 擔體應為化學惰性、多空性、孔徑分布均勻的顆粒涂漆固定液后,得到的一層均勻的薄膜,以降低df項。 擔體粒度應適當,對較長的柱子多用6080目擔體,對較短的柱子用80100目擔體。 .6.2.3 6.2.3 固定液及配比固定液及配比 分離氣體及低沸點組分可采用液/擔比為1025配比,其他組分采用520配比為宜。6

40、.2.4 6.2.4 柱溫柱溫 對于氣體及氣態烴等低沸點組分,柱溫可在室溫或50以下,固定液配比在1525;對于沸點為100200的混合物,柱溫可稍低于其中高沸點組分的沸點,固定液配比1015;對于沸點為200300的混合物,柱溫可稍低于各組分的沸點,即在150200。因在較低柱溫下分析高沸點組分,故固定液配比要低,一般為510;對于沸點在300400的高沸點混合物,可在200250柱溫下,使用小于3的固定液配比;對于沸程寬的多組分混合物,可使用程序升溫法。即在分析過程中,按一定速度提高柱溫。.6.2.5 6.2.5 載氣及流速載氣及流速 選擇載氣首先要考慮它是否適合所用檢測器。若檢測器對載氣

41、無特殊要求,選擇分子量大的載氣(N2或Ar等)可以使速率方程的(B=2Dg)的影響減小,從而提高柱效。但是載氣流速較高時,應選用分子量小的氣體作為載氣。 載氣流速(u)與塔板高(H)存在如下關系:式中,A為渦流擴散項(截距),與u無關; 縱向擴散B/u為雙曲線與其漸近線之間的垂直距離; 而漸近線與截距之間的距離為氣相傳質阻力與液相傳質阻力(Cg + Cl)u對H的作用。 由上式可知,縱向擴散與氣相傳質阻力項均與組分在載氣中的擴散系數Dg有關,而Dg隨載氣分子量的加大而減小。 uCCudrduCCuBAHlgglg)(22)(.6.2.5 6.2.5 進樣進樣 進樣量與氣化溫度,柱容量及儀器的線

42、性響應范圍等因素有關。進樣量要適當,此時,分配系數K保持一個常數,所得色譜峰形對稱,在一定操作條件下保留值恒定。若進樣量太大,峰形不對稱程度增加且保留值也發生變化;若太小,會因檢測器靈敏度不夠而不能檢出。另外,進樣量的大小直接關系到譜帶的初始寬度,初始寬度越大,經過柱內外展寬后,進入檢測器的最終帶寬也就越大,越不容易分離。進樣量應控制在能瞬間氣化,達到規定分離度要求和線性響應的允許范圍之內。填充柱淋洗法的瞬間進樣量為液態,一般為0.0110l ;氣體樣品一般為0.110l為宜。進樣操作要迅速,使樣品在汽化室中立刻全部汽化成蒸汽,被載氣帶入色譜柱;進樣緩慢會造成峰形擴能,不利于分離進樣器讀數要準

43、確 。 BackBack . 第七章第七章 氣相色譜分析法氣相色譜分析法7.1 7.1 氣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 組成組成:氣路系統、電路系統、分離系統、檢測系統等部分組成(結構示意圖如下):.l 氣路系統氣路系統 凈化器:用來提高載氣純度的裝置。凈化劑主要有活性炭、硅膠和分子篩、105催化劑,分別用來除去烴類雜質、水份、氧氣; 穩壓閥:用于調節氣體流量和穩定流程中的氣體壓力; 穩流閥:為了更好地穩定氣體流速; 流量計:一般用轉子流量計來計量氣體流量; 壓力表:用于指示色譜柱前載氣壓力Pi; 六通閥:一種常用的氣體樣品進樣裝置; 氣化器:把注入的液態樣品在瞬間氣化。 氣化器應滿足以下要求氣化器應滿

44、足以下要求: 進樣方便,密封性好; 熱容量大,以便氣化時溫度無明顯下降 ; 無催化活性:在氣化器內襯以石英玻璃管,可以使汽化室不具催化活性; 死角小 。 .l電路系統電路系統 氣相色譜儀的電路系統組成:電源、溫度控制器、微電流放大器及記錄儀等。 根據處理系統,程序升溫和程序變流的控制器。 基本要求: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性能穩定,響應迅速等。 .l分離系統分離系統 色譜柱是色譜分離的核心部件,色譜柱的選擇和制備是色譜分析的關鍵。 氣相色譜有氣固和氣液兩種色譜柱。目前應用最多的是氣液色譜。氣固色譜 柱內固定相為吸附劑,分離常溫下的氣體及氣態烴類時,用氣液色譜有一定的困難,常用吸附劑作固定相。常用的

45、吸附劑有:活性炭、分子篩、硅膠、氧化鋁等。氣液色譜 氣液色譜的固定相是擔體(固體顆粒)涂漬著固定液,固定液在室溫下呈液體狀態。 擔體可分為硅藻土型和非硅藻土型兩大類。硅藻土擔體在目前使用最普遍。 .l檢測系統檢測系統 檢測系統部件中主要是監測器,它是反映柱后流出組分變化的裝置。載氣攜帶組分進入檢測器時,它根據組分與載氣的物理性質上的差異產生相應的電訊號。 檢測器應具備的性能:靈敏度高,穩定性好,死體積小,線性范圍寬,檢測限低等特性。 按響應特性檢測器可分為按響應特性檢測器可分為: 濃度型檢測器 測量的是載氣中組分濃度瞬間的變化,響應值取決于載氣中組分的濃度,如熱導檢測器,電子捕獲監測器等。 質

46、量型檢測器 測量的是載氣攜帶的組分進入檢測器的速度變化,即檢測器的響應取決于單位時間組分進入檢測器的質量。如氫煙檢測器,火焰光度檢測器等。 BackBack.7.2 7.2 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 常用的定性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保留值定性: 在固定相及操作條件下恒定時,每種組分都有恒定保留值,可作為定性依據。 絕對保留值法:又分為保留時間法和保留體積法,此法必須嚴格控制在柱長、柱溫、固定液配比及載氣流等因素一致的情況下操作。 相對保留值法:在某一固定相及柱溫下,分別測組分及基準物(或標準)S的校正保留值,求出其相對保留值,即可定性比較,文獻中能查到某些組分的相對保留值。(2)加已知物增峰法

47、 先將未知物的色譜峰作出,然后在未知樣品中加入一種已知的純物質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又得一色譜圖。峰高增加的組分即可能為這種已知物。 .7.3 7.3 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 7.3.1 7.3.1 峰面積的測量峰面積的測量 (1)對稱峰面積的測量 峰高乘半峰寬法:實際的峰面積應乘以校正系數1.065,即:該法不適宜對窄峰、不對稱峰和分離不完全、重疊較重的色譜峰定量。峰高乘保留時間法 :在一定操作條件下,同系數的半峰寬與保留時間成正比。即:(2)不對稱峰面積的測量 峰高乘平均峰寬法: 剪紙稱重法 2/ 1YhA2/1065. 1YhARtbhYhA2/1)(2185. 05 . 0YYhA.7.3

48、.2 7.3.2 定量校正因子定量校正因子 為了使峰面積(或峰高)正確的反映出物質的含量,就要對峰面積(或峰高)進行校正,因而引入“定量校正因子(m1)” 式中,Ai為單位面積所代表的物質的量,fi為絕對校正因子。 絕對校正因子: 相對校正因子: 式中:Ai,As 分別為組分或標準物質的峰面積;mi ,ms分別為組分或標準物質的量(用質量或摩爾質量表示)。iiiAfmiiiAmf ississiisiiAmAmAmAmfff.相對校正因子也可換算為相對響應值(Si)。當單位相同時,相對響應值為相對校正因子的倒數,即: 相對校正因子和相對響應值與試樣、標準物質及檢測器類型有關,與操作條件、柱溫、

49、載氣流速、固定液性質無關。 1wwfS1mmfS.7.3.3 7.3.3 定量方法定量方法 常用定量方法:歸一化法、內標法、外標法、標準加入法。歸一化法: 可用式表示,若用fm/,測得組分的摩爾百分含量,如用f/w,則是質量百分數;Ci組分i的百分含量();Ai組分i的峰面積。 當樣品中各組分的fi/很相近(如同系物中沸點接近相同),則上式可簡化為:若色譜峰形對稱、窄長、操作條件穩定,使各組分色譜峰的半峰寬不發生變化,也可用峰高代替峰面積進行歸一化法定量,即 %1001niiiiiiAfAfC%1001niiiiAAC%1001 niiiiiihfhfC.內標法內標法 當試樣中所有組分不能全部

50、出峰,或只要測定試樣中某幾個組分時,可采用此法。 將一定量的純物質作為內標物加到準確稱取的待測樣中,根據待測組分和內標物的峰面積來計算被測組分的含量。內標物應是待測試樣中不存在的純物質,加入的量應接近待測組分的量,同時要求內標物的色譜峰應位于待測組分色譜峰附近或幾個待測組分色譜峰的中間。 內標標準曲線法 :因內標法每次分析時,都要準確稱取試樣和內標物質,較費事,不適用于快速控制分析。采用內標標準曲線法進行定量測定可避免這些麻煩。 內標法的要求:內標物必須是待測試樣中不存在的,但其結構或官能團與組分要相似,內標物與樣品互溶,內標峰應與試樣中的各組分的峰分開,并盡量接近欲分析的組分,二者的加入量即濃度相近,在分析條件下內標物不與樣品發生反應。 內標物法的缺點: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