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決定理論探索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動機的研究_第1頁
基于自我決定理論探索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動機的研究_第2頁
基于自我決定理論探索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動機的研究_第3頁
基于自我決定理論探索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動機的研究_第4頁
基于自我決定理論探索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動機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基于自我決定理論探索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動機的研究    胡彩芬摘要:本研究緊密結合當前自我決定理論最新研究動態(tài)和研究的實踐情況,采用體育活動氣氛問卷、運動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因果關系知覺軌跡量表和體育活動等級量表,對在校500名本科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并基于自我決定理論試圖探索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動機,為更好地指導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供理論指導和具體策略。關鍵詞:大學生;體育課;體育動機;自我決定理論:g807.4:a:16711580(2015)10008003動機,在心理學上一般被認為涉及行為的發(fā)端、方向、強度和持續(xù)性。而在組織行為學中,動機主要是指

2、激發(fā)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發(fā)和鼓勵,人們產生一種內在驅動力,并使之向期望目標前進的過程。大學生參與體育課的動機決定了他們體育行為的啟動、執(zhí)行和延續(xù)。1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梳理自我決定理論基礎上,分析自主支持感、心理需要和行為調節(jié)各變量的信度系數、均數、標準差及相關矩陣以及三者分別對運動的時間、強度和頻次的回歸分析,并研究了大學生運動自主支持、心理需求及動機對其鍛煉行為進行預測,為更好地指導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供理論指導和具體策略。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對象選取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fā)放500份問卷,有效問卷476份,其中,男生236名,女生240名;學生的年齡為1923歲,其中

3、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學生比例分別為26.5%、25.7%、24.3%和23.5%。(二)研究量表1.體育活動中的自主支持感。參考體育活動氣氛問卷(sport climate questionnaire,scq),修改相關描述使其適應本課題研究目的,共包含6個條目如“體育老師對我的能力有信心”等。采用likert七點計分法,從1(非常不支持)到7(非常贊同)。2.體育運動基本心理需要量表采用運動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共12個題目,likert七點計分法,分自主需要、能力需要、關系需要三個維度。3.行為調節(jié)量表參考goudas等編訂的因果關系知覺軌跡量表(perceived locus of cau

4、sality scale)共17個條目,其中測量認同調節(jié)、內在動機和無動機的條目各3個,測量外在調節(jié)和內攝調節(jié)的條目各4個,采用likert七點計分法,從1(強烈反對)到7(非常贊同)。4.體育活動等級量表選用日本橋本公雄制訂,武漢體育學院運動心理系修訂的體育活動等級量表(pars-3),該量表從參加體育活動的強度、時間和頻率三方面來考察體育活動參與程度。體育活動參與程度的得分=強度×(時間-1)×頻率。每個方面各分5個等級,計分從15分。體育活動參與程度最高分為100分,最低為0分。體育活動參與程度制定標準是:小等級19分,中等級為2042分,大等級43分。(三)數據處理

5、軟件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二、研究結果(一)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動機相關分析及回歸分析1.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行為調節(jié)的信度系數、均數、標準差及相關矩陣的分析本研究對于大學生參與體育課的自主支持感、心理需要和行為調節(jié)以及體育活動等級分別采用sport climate questionnaire,scq、likert七點計分法運動基本心理需要量表、goudas等編訂的perceived locus of causality scale(因果關系知覺軌跡量表)和體育活動等級量表(pars-3)。該研究主要包括自主支持感、三個基本心理需求和行為調節(jié)以及時間、強度和頻率三個維度的信度

6、系數、均數、標準差及相關矩陣。運動時間均數為3.14,強度3.21,頻次為2.81,而根據梁德清修訂的運動量評定標準,說明大學生的運動量較少。自主支持感和心理需要三個維度得分都較高,分別為5.24、5.67、5.21和4.89。大學生參加體育課動機得分最高的是整合調節(jié)(18.36),其他依次為認同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內部動機、外部動機,最后是無動機。相關統(tǒng)計分析,無動機和外在調節(jié)與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和運動次數的相關性均為負相關,且多數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變量與時間、強度、頻次均存在正相關關系。各變量的信度系數均較高0.770.89。2.自主性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行為調節(jié)對運動

7、時間、運動強度和運動次數的回歸分析在三種需要方面,自主需要對運動時間的預測作用最強(系數=0.18,p<0.05);行為調節(jié)方面,內在調節(jié)對運動時間的預測作用最強(系數=0.51,p<0.001)。自主支持感可解釋運動時間總變異的占32%,基本心理需要可解釋運動時間總變異的占26%,行為調節(jié)可解釋運動時間總變異的占33%。進一步比較發(fā)現(xiàn),在三種需要方面,自主需要對運動強度的預測作用最強(系數=0.16,p<0.05);行為調節(jié)方面,內在調節(jié)對運動強度的預測作用最強(系數=0.49,p<0.001)。自主支持感可解釋運動強度總變異的占21%,基本心理需要可解釋運動強度總變

8、異的占34%,行為調節(jié)可解釋運動強度總變異的占41%。另外,在三種需要方面,自主需要對運動頻次的預測作用最強(系數=0.19,p<0.05);行為調節(jié)方面,整合調節(jié)對運動強度的預測作用最強(系數=0.43,p<0.001)。自主支持感可解釋運動強度總變異的運動強度總變異的占28%,基本心理需要可解釋運動強度總變異占31%,行為調節(jié)可解釋運動強度總變異的占36%。(二)大學生運動自主支持、心理需求及動機對其參與體育課的鍛煉行為預測 1.自主性支持對大學生參與體育課的促進作用自主支持感對大學生參與體育課鍛煉時間、運動強度及次數均有正向的預測作用,這與基于self-determinati

9、on theory(自我決定理論)的自主性支持環(huán)境相關研究結果一致。如chris m. blanchard(2012)研究顯示,在單獨測試和整合自我決定理論(sdt)及自我效能理論(set)來預測大學生的身體活動。基于自我決定理論和自我效能理論中的自主支持可以預測大學生參與體育課運動的基本情況。根據已有相關研究成果及結合本研究的實踐調查研究,筆者認為,自主支持促進內在動機的發(fā)展,所以應盡量減少控制,在理解其他人觀點基礎上提供多樣性的選擇。2.基本心理需要對大學生參與體育課的促進作用deci和ryan(2000)認為自主、能力和關系三種基本心理需要是滿足個體成長的滋養(yǎng)品,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缺一不

10、可,否則個體將不能生存和發(fā)展。三種基本需要對大學生參與體育課的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和運動頻次均有正向預測作用,進一步分析得出,在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方面,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從強到弱依次是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關系需要。這與自我決定理論倡導預先依次滿足人的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關系需要相吻合。3.行為調節(jié)對大學生參與體育課的促進作用在運動時間方面,運動動機可解釋運動時間總變異的占33%,并能效預測其運動時間。除了無動機和外在調節(jié)對運動時間的預測作用不顯著外,其余行為調節(jié)對運動時間起到了顯著的、正向的預測作用。在運動強度方面,運動動機可解釋運動強度總變異的占41%,并能效預測其運動強度。除了無動機和外在調節(jié)

11、對運動強度的預測作用不顯著外,其余行為調節(jié)對運動強度起到了顯著的、正向的預測作用。在運動頻次方面,運動動機可解釋運動頻次總變異的占36%,并能效預測其運動頻次。除了無動機和外在調節(jié)對運動頻次的預測作用不顯著外,其余行為調節(jié)對運動頻次起到了顯著的、正向的預測作用。三、結論(一)自主性支持可正向預測運動的時間、強度和頻次。(二)自主需要、能力需要和關系需要均可以預測運動的時間、強度和頻次。在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方面,自主需要和能力需要對其預測能力排在第一和第二。在運動頻次方面,三種基本心理需要對其預測能力的從強到弱依次為自主需要、關系需要和能力需要。(三)大學生參與體育課動機得分最高的為整合調節(jié),其

12、他依次為認同調節(jié)、內攝調節(jié)、內部動機、外部動機,最后是無動機。(四)無動機和外在調節(jié)對運動的時間、強度和頻次起到負向的預測作用,而其余的內部動機、內攝調節(jié)和認同調節(jié)等對體育鍛煉的時間、強度和頻次起到正向的預測作用。(五)體育教師提高自主性支持和設置難度適中的鍛煉任務來滿足大學生能力需求,有助于大學生自主型動機形成,進而促進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參考文獻1許龍.體育課中成就目標、能力知覺與動機調節(jié)的關系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 (07).2guthold r,cowan mj,autenrieth cs,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

13、ehavior among schoolchildren: a 34 - country com-parisonj.j pediatr,2010(01).3ryan rm,deci e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j.am psychol,2000(55).4項明強.促進青少年體育鍛煉和健康幸福的路徑:基于自我決定理論模型構建j.體育科學,2013(08).5ryan r m, deci e l(2000a).i

14、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s:classic definitions and new directions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25).612deci e l,ryan r m.the “what”and “why”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 inquiry,2000(11).7deci e l,ryan r m.the “what”and “why”of goal

15、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 inquiry,2000(11).8deci e l,koestner r, ryan r m.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ex-periment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extrinsic rewards on intrinsic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9蘇煜,鄭厚成.自我決定理論與體育學習缺乏動機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

16、01).abstract:this study close to the latest research dynamic current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of research, the sports atmosphere questionnaire, sports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cal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 of track scale and physical activity level scale of sampling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500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in school, and based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further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