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 原子物理內容知識點學習水平說明物質原子的核式結構A物質的放射性A原子核的組成A重核的裂變 鏈式反應A放射性元素的衰變B只要求寫出簡單的核反應方程,不涉及衰變定律。原子核的人工轉變B核能的應用 核電站A我國核工業發展A宇宙的基本結構A天體的演化A一原子1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發現電子,說明原子是可分的。2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做了用放射性元素放出的粒子轟擊金箔的實驗。粒子散射實驗結果:絕大多數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方向前進,少數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極少數粒子的偏轉超過了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象是被金箔彈了回來。3為了解釋實驗結果,盧
2、瑟福提出了如下的原子的核式結構學說:在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繞著核旋轉。原子的半徑大約是1010米,原子核的大小約為10151014米。粒子散射實驗【典型例題】1 下面有關物理史實及物理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D )(A)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學說完全能解釋粒子散射現象(B)麥克斯韋用實驗的方法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并預言光是電磁波(C)雙縫干涉圖樣的中央明紋又寬又亮(D)用紫光照射某金屬表面能產生光電效應,那么用紅光照射該金屬也可能發生光電效應2 提出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的科學家是( C )(A)湯姆生 (B)
3、玻爾 (C)盧瑟福 (D)查德威克3 盧瑟福通過 實驗,發現了原子中間有一個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右面平面示意圖中的四條線表示粒子運動的可能軌跡,在圖中完成中間兩條粒子的運動軌跡。4 在盧瑟福的粒子散射實驗中,有少數粒子發生大角度偏轉,其原因是( A )(A)原子的正電荷和絕大部分質量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核上(B)正電荷在原子中是均勻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著帶負電的電子(D)原子只能處于一系列不連續的能量狀態中5 盧瑟福粒子散射實驗的結果( C )(A)證明了質子的存在(B)證明了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C)說明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核上(D)說明
4、原子中的電子只能在某些不連續的軌道上運動6 盧瑟福通過對粒子散射實驗結果的分析,提出( A )(A)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B)原子核內有中子存在(C)電子是原子的組成部分(D)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7 盧瑟福原子核式結構理論的主要內容有( ACD )(A)原子的中心有個核,叫做原子核(B)原子的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繞著核旋轉8 根據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D )(A)原子中的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范圍內(B)原子中的質量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范圍內(C)原子中的正電荷和質量都均勻分布在整個
5、原子范圍內(D)原子中的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區域范圍內二原子核1放射性元素的衰變(天然放射性)1896年,貝克勒耳發現了天然放射現象。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種粒子而轉變為新核的變化叫做原子核的衰變。衰變過程遵循質量數守恒、電荷數守恒的規律。衰變放射性元素放出粒子的衰變叫做衰變,例如:。衰變的規律是新核質量數減少4,電荷數減少2,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兩位。衰變的本質是原子核中的2個質子和2個中子轉變為1個粒子,即:2H2nHe衰變放射性元素放出粒子的衰變叫做衰變,例如:。衰變的規律是新核的質量數不變,電荷數增加1,新核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后移一位。衰變的本質是原子核中的1個中
6、子轉變為1個質子和一個電子,即:n He輻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發生衰變或衰變時產生的新核有的具有過多的能量,這時它就會輻射出光子。因此,射線是伴隨射線射線產生的。、射線的本質和性質由下表列出名稱本質帶電量靜止質量速度性質射線氦核流26.64×10-27kg(4u)約c貫穿能力較差,電離能力強射線電子流19.1×1031kg接近c貫穿能力較強,電離能力次之射線光子流00c貫穿能力最強,電離能力最弱【典型例題】9 天然放射現象的發現揭示了(C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結構(C)原子核還可再分 (D)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10 關于、三種射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7、 C )(A)射線是原子核自發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強(B)射線是原子核外電子電離形成的電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C)射線一般們隨著或射線產生,它的穿透能力量強(D)射線是電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11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 )(A)射線與射線都是電磁波(B)射線為原子的核外電子電離后形成的電子流(C)用加溫、加壓或改變其化學狀態的方法都不能改變原子核衰變的半衰期(D)原子核經過衰變生成新核,則新核的質量總等于原核的質量12 圖中P為放在勻強電場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線在電場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斷正確的是(BC)(A)a為射線、b為射線(B)a為射線、b為射線(C)b
8、為射線、c為射線(D)b為射線、c為射線13 一置于鉛盒中的放射源發射出的、和射線,由鉛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鋁箔,鋁箔后的空間有一勻強電場。進入電場后,射線變為a、b兩束,射線a沿原來方向行進,射線b發生了偏轉,如圖所示則圖中的射線a為 射線,射線b為 射線。,14 圖中R是一種放射性物質,它能放出、 三種射線,虛線框內是豎直方向的勻強電場,LL是紙板,MM是熒光屏,實驗時發現在熒光屏上只有O、P兩點處有亮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C )(A)電場方向豎直向下,到O點的是射線(B)電場方向豎直向上,到O點的是射線(C)電場方向豎直向上,到P點的是射線(D)電場方向豎直向下,到P點的是射線
9、15 現在,科學家們正在設法探尋“反物質”。所謂“反物質”是由“反粒子”構成的?!胺戳W印迸c其對應的正粒子具有相同的質量和相同的電量,但電荷的符號相反。據此,若有反粒子,它的質量數為 ,電荷數為 。4,216 (釷)經過一系列和衰變,成為(鉛),( ABD )(A)鉛核比釷核少8個質子(B)鉛核比釷核少16個中子(C)共經過4次衰變和6次衰變(D)共經過6次衰變和4次衰變17 放射性元素Th經過 次衰變和 次衰變成為穩定元素Pb。6,418 天然放射性元素Th(釷)經過一系形衰變和衰變之后,變成Pb(鉛)。下列論斷中正確的是( BD )(A)鉛核比釷核少24個中子 (B)鉛核比釷核少8個質子(
10、C)衰變過程中共有4次衰變和8次衰變(D)衰變過程中共有6次衰變和4次衰變19 U衰變為Ra要經過m次衰變和n次衰變,則m,n分別為( B )(A)2,4 (B)4,2 (C)4,6 (D)16,620 最近幾年,原子核科學家在超重元素島的探測方面取得重大進展。1996年科學家們在研究某兩個重離子結合成超重元素的反應時,發現生成的超重元素的核X經過6次衰變后的產物是Fm。由此,可在判定生成的超重元素的原子序數和質量數分別是(D )(A)124,259(B)124,265 (C)112,265(D)112,27721 鈾裂變的產物之一氪90(Kr)是不穩定的,它經過一系列衰變最終成為穩定的鋯90
11、(Zr),這些衰變是( B )(A)1次衰變,6次衰變 (B)4 次衰變(C)2次衰變 (D)2次衰變,2次衰變2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C )(A)Ra衰變為Rn要經過1次衰變和1次衰變(B)U衰變為Pa要經過1次衰變和1次衰變(C)Th衰變為Pb要經過6次衰變和4次衰變(D)U 衰變為Rn 要經過4次衰變和4次衰變23 本題中用大寫字母代表原子核。E經衰變成為F,再經衰變成為G,再經衰變成為H。上述系列衰變可記為下式:另一系列衰變如下:已知P是F的同位素,則( B )(A)Q是G的同位素,R是H的同位素(B)R是E的同位素,S是F的同位素(C)R是G的同位素,S是H的同位素(D)Q是E的同
12、位素,R是F的同位素2半衰期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需要的時間。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快慢是由核內部本身的因素決定的,而跟原子所處的物理狀態和化學狀態無關。mm0【典型例題】24 完成核反應方程:ThPa 。Th變為Pa的半衰期是12分鐘,則64克Th經過60分鐘還有 克尚未衰變。e,225 若元素A的半衰期為4天,元素B的半衰期為5天,則相同質量的A和B,經過20天后,剩下的質量之比mA:mB為( )(A)30:31 (B)31:30 (C)1:2 (D)2:126 放射性同位素Na的樣品經過6小時后還剩1/8沒有衰變,它的半衰期是( A )(A)2小時 (B)1.5小時 (C)1
13、.17小時(D)0.75小時27 (1990上海)設某放射性同位素A的半衰期為T,另一種放射性同位素B的半衰期為T/2。在初始時刻,A的原子核數目為N0,B的原子核數目為4N0,則( B )(A)經過時間T,A、B的原子核數目都等于N0/2(B)經過時間2T,A、B的原子核數目都等于N0/4(C)經過時間3T,A、B的原子核數目都等于N0/8(D)經過時間4T,A、B的原子核數目都等于N0/1628 氡222衰變為釙218的半衰期為3.8天。20克氡222經7.6天后還剩下(D )(A)10克 (B)5克 (C)2.6克 (D)1.25克29 放射性元素鉍210的半衰期是5天。10克的鉍210
14、經過10天后還剩下 克。2.530 14C是一種半衰期為573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若考古工作者探測到某古木中14C的含量為原來的1/4,則該古樹死亡時間距今大約( B )(A)22920年(B)11460年 (C)5730年 (D)2865年31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變或衰變生成新原子核時,往往會同時伴隨著 輻射。已知A、B兩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別為T1和T2,tT1·T2時間后測得這兩種放射性元素的質量相等,那么它們原來的質量之比mAmB 。,2T2T13原子核的人工轉變用人工方法使原子核發生變化叫做原子核的人工轉變。一般可利用天然放射性元素所放出的高速粒子去轟擊其他元素的原子
15、核,使原子核發生變化。(1)質子的發現(英國盧瑟福)(2)中子的發現(查得威克)【典型例題】32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D )(A)瑪麗·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B)盧瑟福在粒子散射實驗中發現了電子(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轉變的實驗中發現了中子(D)愛因斯坦為解釋光電效應的實驗規律提出了光子說33 盧瑟福通過實驗首次實現了原子核的人工轉變,核反應方程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C )(A)通過此實驗發現了質子(B)實驗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射線(C)實驗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射線(D)原子核在人工轉變過程中,電荷數可能不守恒34 1919年盧瑟福通過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第一次完成
16、了原子核的人工轉變,并由此發現 。圖中A為放射源發出的 粒子,B為 氣。完成該實驗的下列核反應方程 O 。質子,氮,HN OH35 如圖所示為查德威克實驗示意圖,天然放射性元素釙(Po)放出的射線轟擊鈹核時產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轟擊石臘時會打出粒子流B,則( A )。(A)A是中子,B是質子(B)A是質子,B是中子(C)A是射線,B是中子(D)A是中子,B是射線36 在核反應方程HeNO(X)的括弧中,X所代表的粒子是( A)(A)H(B)H(C)e(D)n37 在下列的四個方程中,x1、x2、x3和x4各代表某種粒子UnSrXe3x1 Hx2HenUThx3MgHeAlx4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17、(AC )(A)x1是中子 (B)x2是質子 (C)x3是粒子 (D)x4是氘核38 某原子核X吸收一個中子后,放出一個電子,分裂為兩個粒子。由此可知(A )(A)A7,Z3 (B)A7,Z4 (C)A8,Z3 (D)A8,Z439 (1997全國)在下列核反應方程中,x代表質子的方程是 (BC )(A)AlHePx(B)NHeOx(C)Hnx (D)HxHen40 下列核反應或核衰變方程中,符號“X”表示中子的是( AC )(A)BeHeCX (B)NHeOX(C)HgnPt2HX (D)UNpX4原子核的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和中子統稱為核子。核子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核力。原子核的
18、電荷數就等于它的質子數,也就是原子序數。中子數則是核的質量數和核電荷數之差。具有相同質子數和不同中子數的原子互稱同位素。例如氫原子的同位素“氘”和“氚”?!镜湫屠}】4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 )(A)質子與中子的質量不等,但質量數相等(B)兩個質子間,不管距離如何,核力總是大于庫侖力(C)同一種元素的原子核有相同的質量數,但中子數可以不同(D)除萬有引力外,兩個中子之間不存在其它相互作用力42 目前普通認為,質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稱為u夸克和d夸克的兩類夸克組成。u夸克帶電量為2e/3,d夸克帶電量為e/3,e為基元電荷。下列論斷可能正確的是( B )(A)質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中
19、子由1個u夸克和2個d夸克組成(B)質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中子由1個u夸克和2個d夸克組成(C)質子由1個u夸克和2個d夸克組成,中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D)質子由2個u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中子由1個u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三宇宙與天體演化1地球和月亮(1)地球是半徑為6378km、質量為6.0×1024kg的行星,它以30km/s的平均速度繞太陽公轉,并且又在自轉。(2)月球:半徑約為地球的、質量約為地球的,是地球的一顆衛星。月球的表面有許多環形山、高地和月海。月球也在自轉,月球對地球潮汐(朝夕)的影響較大。2太陽和行星(1)太陽是一顆自己能發光、發熱的氣態星
20、球(稱為恒星),直徑約為1.4×106km、總質量約為2 ×1030kg。太陽內部正在進行由氫聚合成氦的熱核反應,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太陽每秒鐘輻射的能量達到4×1026J。(2)太陽系有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各行星幾乎在一個平面內繞太陽公轉,距離太陽越近的行星,公轉速度越大,周期越小。3銀河系和河外星系(1)星系:星系是由宇宙中一大群恒星、大量氣體和塵埃組成的物質系統,宇宙中的星系估計達1000億個以上,銀河系就是其中的一個。銀河系以外的星系稱為河外星系。星系的形狀大致可以分為:旋渦星系、橢圓星系
21、和不規則星系。(2)銀河系:是一種旋渦星系,太陽系現在正處于其中一條旋臂的邊緣,從側面看去銀河系像一個圓盤,直徑大約為10萬光年(1y)。4宇宙(1)所有的空間及其中的萬物稱為宇宙。我們觀察遙遠天體就等于在觀察宇宙的過去,就可以研究天體的演化。(2)每個星系都在與其他星系遠離,距離越遠的星系退行的速度越大,這意味著宇宙在膨脹,根據這一現象,推算出宇宙在100億200億年前由高溫、高密度狀態發生了一次大爆炸,形成了現在的宇宙。5恒星的種類(1)根據體積分類:超巨星、巨星、中型星、白矮星、中子星。(2)根據溫度分類:根據觀察到的恒星的顏色可以確定它們表面的溫度。(3)根據亮度分類:恒星的亮度與恒星
22、的體積、溫度以及它們到地球的距離有關。我們根據地球上所見到的星體的亮度來劃分等第稱為視星等。6恒星的演化(1)誕生:宇宙中的星云在引力作用下不斷收縮,形成原恒星,繼續收縮,引力能轉變為內能,其內部溫度升高引發了核反應,形成恒星。(2)存在期:質量大的恒星壽命反而較短。(3)死亡期:恒星燃料耗盡后其核心不再釋放能量,核心開始收縮,而外部開始膨脹,于是恒星就變成一顆紅色的巨星或超巨星。若其外層部分漂流進太空中,留下的藍白色的恒星內核就變成一顆白矮星;若巨星或超巨星突然發生爆炸,形成超新星,外層物質繼續擴散到太空中,成為星云的組成部分,而后這些星云會收縮成為一顆新的恒星?!镜湫屠}】43 如圖所示為
23、拍到的月食照片,這一現象很好地說明了 ,如圖所示為北極星附近的星星長時間曝光的照片,它又很好地說明了 。 44 太陽系有 大行星,它們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幾乎在 內繞太陽公轉,距離太陽越近的行星,公轉速度越 。45 從地球上看月球,總是看到相同的一些月海,這是因為(d )。(A)月球總是以同一個面對著地球(B)月球沒有自轉(C)月球自轉周期與地球自轉周期相同(D)月球自轉周期與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相同46 太陽中蘊藏著大量 元素,它內部正進行著劇烈的 ,釋放出大量的能量。47 太陽系的內行星有 、 、 、 和 ,外行星有 、 、 、 和 。48 仙女座星系是人們能用肉眼看到的最遙遠的天體,距地
24、球約200萬光年,但由于光速有限,你看到來自那里的光線,實際上已經在太空中行進了 年,因此觀察遙遠的天體就等于在觀察 。宇宙很大,所以計算天體間的距離時常用 作為單位,它等于 m。49 一顆恒星的壽命取決于它的質量,質量大的恒星雖然可以燃燒的核燃料較多,但它 ,所以壽命 。試利用圖估算,一顆質量為太陽2倍的恒星的壽命約為 。50 關于恒星的演化,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星云在引力作用下不斷收縮,內部溫度升高引發了核反應,恒星就形成了(B)恒星燃料耗盡后外層開始膨脹,變成巨星或超巨星(C)小恒星燃料耗盡后會收縮成密度極高的白矮星(D)超巨星爆炸后外層物質會擴散到太空中成為星云,內部物質形
25、成新的恒星 1、盧瑟福利用粒子轟擊金箔的詩眼研究原子結構,正確反映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 )【正確選項】D2當用一束紫外線照射鋅板時,產生了光電效應,這時C(A)鋅板帶負電(B)有正離子從鋅板逸出(C)有電子從鋅板逸出(D)鋅板會吸附空氣中的正離子3白光通過雙縫后產生的干涉條紋是彩色的,其原因是不同色光的D(A)傳播速度不同(B)強度不同(C)振動方向不同(D)頻率不同7在一個原子核衰變為一個原子核的過程中,發生衰變的次數為A(A)6次(B)10次(C)22次(D)32次9小行星繞恒星運動,恒星均勻地向四周輻射能量,質量緩慢減小,可認為小行星在繞恒星運動一周的過程中近似做圓周運動。則經過足夠長的
26、時間后,小行星運動的A(A)半徑變大(B)速率變大(C)角速度變大(D)加速度變大 1、下列電磁波中,波長最長的是A(A)無線電波 (B)紅外線 (C)紫外線 (D)射線2、核反應方程中的X表示D(A)質子 (B)電子 (C)光子 (D)中子3、不熊用盧瑟福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得出的結論是 (A)原子中心有一個很小的原子核(B)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C)原子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內(D)原子的正電荷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內5、鏈式反應中,重核裂變時放出的可以使裂變不斷進行下去的粒子是B (A)質子
27、(B)中子 (C)粒子 (D)粒子6、在光電效應的實驗結果中,與光的波動理論不矛盾的是C(A)光電效應是瞬時發生的 (B)所有金屬都存在極限頗率(C)光電流隨著入射光增強而變大 (D)入射光頻率越大,光電子最大初動能越大1X射線B(A)不是電磁波(B)具有反射和折射的特性(C)只能在介質中傳播(D)不能發生干涉和衍射2如圖,P為橋墩,A為靠近橋墩浮在水面的葉片,波源S連續振動,形成水波,此時葉片A靜止不動。為使水波能帶動葉片振動,可用的方法是B(A)提高波源頻率(B)降低波源頻率(C)增加波源距橋墩的距離(D)減小波源距橋墩的距離5鈾核可以發生衰變和裂變,鈾核的C(A)衰變和裂變都能自發發生(
28、B)衰變和裂變都不能自發發生(C)衰變能自發發生而裂變不能自發發生(D)衰變不能自發發生而裂變能自發發生6經過一系列衰變和衰變后變成,則比少A(A)16個中子,8個質子(B)8個中子,l6個質子(C)24個中子,8個質子(D)8個中子,24個質子7在粒子散射實驗中,電子對粒子運動的影響可以忽略。這是因為與粒子相比,電子的D(A)電量太小(B)速度太?。–)體積太?。―)質量太小10用很弱的光做單縫衍射實驗,改變曝光時間,在膠片上出現的圖像如圖所示,該實驗表明C(A)光的本質是波(B)光的本質是粒子(C)光的能量在膠片上分布不均勻(D)光到達膠片上不同位置的概率相同11某光源發出的光由不同波長的
29、光組成,不同波長的光的強度如圖所示。表中給出了一些材料的極限波長,用該光源發出的光照射表中材料D(A)僅鈉能產生光電子(B)僅鈉、銅能產生光電子(C)僅銅、鉑能產生光電子(D)都能產生光電子12重離子腫瘤治療裝置中的回旋加速器可發射+5價重離子束,其束流強度為1.2×10-5A,則在1s內發射的重離子個數為(e=1.6×10-19C)B(A)3.0×1012(B)1.5×1013(C)7.5×1013(D)3.75×10141.B 2.B 5.C 6.A 7.D 10.C 11.D 12.B 1在光電效應實驗中,用單色光照時某種金屬表面,有光電子逸出,則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取決于入射光的 ( )(A)頻率(B)強度(C)照射時間(D)光子數目答案:A解析:根據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方程:,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只與入射光的頻率在關,與其它無關。而光照強度,照射時間及光子數目與逸出的光電子數量的關。2下圖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跨越難關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應對試題及答案
- 微生物檢驗領域的技術挑戰及試題及答案
- 細菌抗性機制和檢測方法試題及答案
- 項目范圍變更的管理流程考點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中的文檔控制流程與規范試題及答案
- 提高項目管理考試通過率試題及答案
- 注冊會計師未來職業規劃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專業考試內容解析試題及答案
- 2025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對策及試題答案
- 微生物文化對創新的推動作用及試題及答案
- 服裝吊掛系統培訓
- 醫療器械公司規章制度與管理條例
- 2025年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春新滬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課件 第九章 浮力 第四節 物體的浮與沉 第1課時 物體的浮沉條件
- 城市更新專題培訓
- 燈謎文化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交通大學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 文化行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案
- 小學生交友主題班會課件
- 2024年共青團入團考試題庫及答案
- 最優控制理論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