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課標卷文言文專題復習(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性重厚方正,七歲能屬文,善楷隸。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遷太子詹事。溫叟實無私,后數年,其被黜者相繼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內艱,退居西洛,旋復本官。三年,兼判吏部輇。一日晚歸由闕前,太祖方與中黃門數人偶登明德門西闕,前騶者潛知之,以白溫叟。溫叟令傳呼如常過闕。翌日請對,具言:“人主非時
2、登樓,則近制咸望恩宥,輦下諸軍亦希賞給。“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眾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太祖善之。憲府舊例,月賞公用茶,中丞受錢一萬,公用不足則以贓罰物充。溫叟惡其名不取。任臺丞十二年,屢求代。太祖難其人,不允。開寶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貧,賜器幣,數月卒,年六十三。 太宗在晉邸,聞其清介,遣吏遺錢五百千,溫叟受之,貯廳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執扇,所遣吏即送錢者,視西舍封識宛然,還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錢尚不用,況他人乎?昔日納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歲不啟封,其苦節愈見。”命吏輦歸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論當世名節士,具道溫叟前事,太祖再
3、三賞嘆。 雍熙初,子炤罷徐州觀察推官待選,以貧詣登聞求注官。及引對,太宗問誰氏子,炤以溫叟對。太宗愀然,召宰相語其事,且言當令大臣罕有其比。因問:“炤當得何官:”宰相言:“免選以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錄其子登朝,庶足示勸。”擢炤太子右贊善大夫。炳、燁并進士及第。 (節選自宋史·劉溫叟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旋復本官
4、; 旋:不久 B前騶者潛知之 潛:秘密地 C命吏輦歸邸 輦:乘車 D且言當今大臣罕有其比 比:同類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劉溫叟“方正清介”的一組是(3分) 后數年,其被黜者相繼登第
5、0; 溫叟令傳呼如常過闕 公用不足則以贓罰物充 視西舍封識宛然 今周歲不啟封,其苦節愈見 炳、燁并進士及第 A B C D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溫叟性情方正,聰慧過人。他七歲就能寫文章,擅長
6、楷書、隸書,后來在任御史中丞時,因為母親去世,退居西洛,守喪完畢后恢復了舊官。 B劉溫叟唯才是舉,公正無私。他負責科舉時,有人誣陷,皇帝怒將其錄取進士中的十二人免職;但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十二個人都是有才華的。 C劉溫叟正直廉潔,抵制腐敗。御史府的規矩,每月賞給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錢一萬,公用不足可以用罰物補充,溫叟厭惡罰物之名而不取用。 D劉溫叟清廉傳家,受到嘉獎。他的兒子被罷官待選,因家貧到朝廷請求注官;朝廷免除他的兒子的過失作為厚恩,并將他提升為太子右贊善大夫。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眾以陛下
7、非時不登樓也。 (2)其父有清操,錄其子登朝,庶足示勸。 (二)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韓子高,會稽山陰人也。家本微賤。侯景之亂,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吳興,子高年十六,為總角,容貌美麗,狀似婦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載欲還鄉,文帝見而問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許諾。子高本名蠻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謹,勤于侍奉,恒執備身刀及傳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會意旨。及長,稍習騎射,頗有膽決,愿為將帥,及平杜龕,配以士卒。文帝甚寵愛之,未嘗離于左右。文帝嘗夢見騎馬登山,路危欲墮,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討張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據有州城,周文育鎮北郭香巖寺。張
8、彪自剡縣夜還襲城,文帝自北門出,倉卒闇夕,軍人擾亂,文育亦未測文帝所在,唯子高在側,文帝乃遣子高自亂兵中往見文育,反命,酬答于闇中,又往慰勞眾軍。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導入文育營。明日,與彪戰,彪將申縉復降,彪奔松山,浙東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輕財禮士,歸之者甚眾。 文帝嗣位,除右軍將軍。天嘉元年,封文招縣子,邑三百戶。王琳至于柵口,子高宿衛臺內。及琳平,子高所統益多,將士依附之者,子高盡力論進,文帝皆任使焉。二年,遷員外散騎常侍、壯武將軍、成州刺史。及征留異,隨侯安都頓桃支嶺巖下。時子高兵甲精銳,別御一營,單馬入陳,傷項之左,一髻半落。異平,除假節、貞毅將軍、東陽太守。五年,章昭達等
9、自臨川征晉安,子高自安泉嶺會于建安,諸將中人馬最為強盛。晉安平,以功遷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伯,增邑并前四百戶。六年,征為右衛將軍,至都鎮領軍府。文帝不豫,入侍醫藥。廢帝即位,遷散騎常侍,右衛如故,移頓于新安寺。 (節選自陳書)4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侯景之亂,寓在京都。 寓:寄居B. 文帝自北門出,倉卒闇夕 闇夕:昏暗的黃昏C. 隨侯安都頓桃支嶺巖下 頓:駐扎D. 文帝不豫,入侍醫藥 不豫:不高興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總角”指的是古時男子未成年時的發型,常用來指兒童時代。B.“部伍”指的是軍隊的編制單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隊。C.“
10、嗣位”指的是繼承君主之位,“嗣”本義是傳位或傳業給嫡長子。D.“伯”是古代爵位稱呼,舊時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種。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子高性情恭敬謹慎。與文帝相識后,盡心盡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帶著刀保護文帝的安全,也常為文帝端盤子送酒食。B.子高聰明機警,全力幫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總是能夠領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騎馬登山時幾乎要墜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繼續攀登。C.子高忠心耿耿。張彪偷襲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將其引進文育軍營中,并于次日與張彪作戰,張彪敗走。D.子高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征討留異時,他統率一營人馬,單騎沖
11、入敵陣,傷了左頸,發髻也被削掉一半。留異之亂被平定后,任貞毅將軍、東陽太守等職。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及長,稍習騎射,頗有膽決,愿為將帥,及平杜龕,配以士卒。 及琳平,子高所統益多,將士依附之者,子高盡力論進,文帝皆任使焉。 (三)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題。張根字知常,饒州德興人。少入太學,甫冠,第進士。調臨江司理參軍、遂昌令。當改京秩,以四親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時年三十一。鄉人之賢者彭汝礪序其事,自以為不及。屏處十年,曾布曾肇鄒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義,徽宗召詣闕。為帝言:“
12、人主一日萬幾,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則聰明智慮且耗,賢不肖混淆,綱紀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禍亂之原。”遂請罷錢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為親賢宅教授。未幾,通判杭州,提舉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錫,系治兵吏千計。根曰:“此有司失于幾察之過也。今羅取無罪之人,責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氣?” 乃罷其獄。大觀中命為轉運副使改淮南轉運使加直龍圖閣又以水災多乞蠲租賦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貸流民詔褒諭之。徙兩浙,辭不行,乃具疏付驛遞奏。大略謂:“今州郡無兼月之儲,太倉無終歲之積,軍需匱乏,邊備缺然。東南水旱、盜賊間作,西北二國窺伺日久,安得不豫為之計?” 因條列茶鹽、常平等利病之數,遂言:“為今之計,當節其
13、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賜一第,或費百萬。臣所部二十州,一歲上供財三十萬緡耳,曾不足給一第之用。以寵元勛盛德,猶慮不稱,況出于閭閻干澤者哉。雖趙普、韓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園、邸店,雖不若賜第之多踿,亦愿日削而月損之。如金帛好賜之類,亦不可不節也。”書奏,權幸側目,謀所以中傷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誠,不之罪也。尋以花石綱拘占漕舟,官買一竹至費五十緡,而多入諸臣之家。因力陳其弊,益忤權幸,乃擿根所書奏牘注切草略,為傲慢不恭,責監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詆常平之法,以搖紹述之政,再貶濠州團練副使,安置郴州。尋以討淮賊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終于家,年六十。(選自宋史列傳一百一十五)【注
14、】貤:通“移”。轉移;轉贈4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A屏處十年 屏:隱居 B安得不豫為之計 豫:參與C乃罷其獄 獄:案件 D猶慮不稱 慮:擔憂5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大觀中/命為轉運副使/改淮南轉運使/加直龍圖閣/又以水災多/乞蠲租賦/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貸流民/詔褒諭之/B 大觀中命為轉運/副使改淮南轉運/使加直龍圖閣/又以水災多/乞蠲租賦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貸流民/詔褒諭之/C 大觀中/命為轉運/副使改淮南轉/運使加直龍圖閣/又以水災多/乞蠲租賦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貸流民/詔褒諭之/D 大觀中命為轉運/副使改淮南轉
15、運使/加直龍圖閣/又以水災/多乞蠲租賦/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貸流民/詔褒諭之/6 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錯誤的一項是( )(3分)A張根很有才華,剛滿二十歲,就考取進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員上書表揚他的操行和道義,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宮。張根借機向皇帝提出了建議。B 大觀年間,張根被任命為轉運副使,改為淮南轉運使,加任直龍圖閣。他鑒于當時水災頻發,請求減免租賦, 發放洛口米糧、常平青苗米,救濟流民。C張根調任兩浙,辭職不赴任,于是寫下奏疏通過驛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陳貪官橫行和自然災害環生導致的國庫空虛,敵國窺伺、盜賊頻起的嚴重局面。D張根的多次上書,觸怒了權貴佞臣,他們羅織罪名,先
16、將張根貶為監信州酒。不久又以張根詆毀常平之法等為借口,再次將他貶為濠州團練副使。7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1)一累于物,則聰明智慮且耗,賢不肖混淆,綱紀不振矣。(5分)譯文: (2)權幸側目,謀所以中傷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誠,不之罪也。(5分)譯文: (四)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性重厚方正,七歲能屬文,善楷隸。顯德初,遷禮部侍郎、知貢舉,得進士十六人。有譖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遷太子詹事。溫叟實
17、無私,后數年,其被黜者相繼登第。 宋初,改刑部。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內艱,退居西洛,旋復本官。三年,兼判吏部輇。一日晚歸由闕前,太祖方與中黃門數人偶登明德門西闕,前騶者潛知之,以白溫叟。溫叟令傳呼如常過闕。翌日請對,具言:“人主非時登樓,則近制咸望恩宥,輦下諸軍亦希賞給。“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眾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太祖善之。憲府舊例,月賞公用茶,中丞受錢一萬,公用不足則以贓罰物充。溫叟惡其名不取。任臺丞十二年,屢求代。太祖難其人,不允。開寶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貧,賜器幣,數月卒,年六十三。 太
18、宗在晉邸,聞其清介,遣吏遺錢五百千,溫叟受之,貯廳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執扇,所遣吏即送錢者,視西舍封識宛然,還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錢尚不用,況他人乎?昔日納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歲不啟封,其苦節愈見。”命吏輦歸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論當世名節士,具道溫叟前事,太祖再三賞嘆。 雍熙初,子炤罷徐州觀察推官待選,以貧詣登聞求注官。及引對,太宗問誰氏子,炤以溫叟對。太宗愀然,召宰相語其事,且言當令大臣罕有其比。因問:“炤當得何官:”宰相言:“免選以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錄其子登朝,庶足示勸。”擢炤太子右贊善大夫。炳、燁并進士及第
19、。 (節選自宋史·劉溫叟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旋復本官 旋:不久 B前騶者潛知之 潛:秘密地C命吏輦歸邸 輦:乘車 D且言當今大臣罕有其比
20、0; 比:同類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劉溫叟“方正清介”的一組是(3分) 后數年,其被黜者相繼登第 溫叟令傳呼如常過闕 公用不足則以贓罰物充 視西舍封識宛然 今周歲不啟封,其苦節愈見 炳、燁并進士及第 A
21、; B C D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溫叟性情方正,聰慧過人。他七歲就能寫文章,擅長楷書、隸書,后來在任御史中丞時,因為母親去世,退居西洛,守喪完畢后恢復了舊官。 B劉溫叟唯才是舉,公正無私。他負責科舉時,有人誣陷,皇帝怒將其錄取進士中的十二人免職;但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十二個人都是有才華的。 C劉溫叟正直廉潔,抵制腐敗。御史府的規矩,每月賞給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錢一萬,公用不足可以用罰物補充,溫叟厭惡罰物之名而不取用。 D劉溫叟清
22、廉傳家,受到嘉獎。他的兒子被罷官待選,因家貧到朝廷請求注官;朝廷免除他的兒子的過失作為厚恩,并將他提升為太子右贊善大夫。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臣所以呵導而過者,欲示眾以陛下非時不登樓也。 (2)其父有清操,錄其子登朝,庶足示勸。 (五)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須賈。須賈為魏昭王使于齊,范雎從。齊襄王聞雎辯口,乃使人賜雎金十斤及牛酒。須賈大怒,以為雎持魏國陰事告齊,以告魏相魏齊。魏齊使舍人笞擊雎,折脅摺齒。雎詳死,即卷以簀,置廁中。賓客飲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
23、得出。后魏齊悔,復召求之。魏人鄭安平聞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張祿。秦昭王使謁者王稽于魏,鄭安平夜與張祿見王稽。王稽知范雎賢,過載范雎入秦。秦相穰候車騎從西來。范雎曰:“吾聞穰侯專秦權,惡內諸侯客,我寧且匿車中。”有頃,穰侯果至,勞王稽,又曰:“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無益,徒亂人國耳。”即別去。范雎曰:“吾聞穰侯智士也,其見事遲鄉者疑車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車走。行十余里,果使騎還索車中,無客,乃已。王稽遂與范雎入咸陽。拜范雎為客卿,謀兵事。卒聽范雎謀,使五大夫綰伐魏,拔懷。后二歲,拔邢丘。范雎日益親,因請間說曰:“臣居山東時,聞秦之有穰侯,不聞其有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
24、得從王出乎?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昭王聞之大懼,于是逐穰侯于關外,拜范雎為相。秦封范雎以應,號為應侯。魏使須賈于秦。須賈辭于范雎,范雎大供具,盡請諸侯使,與坐堂上,而坐須賈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數曰:“為我告魏王,急持魏齊頭來!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須賈歸,以告魏齊。魏齊恐,亡走趙。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內臣于函谷關。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謁者,非其內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為河東守。又任鄭安平,昭王以為將軍。范雎于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戹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秦昭王欲為范雎必報其仇。趙孝成王卒取魏齊頭予秦。后五年,
25、昭王用應侯謀,大破趙于長乎。已而與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殺之。任鄭安平,使擊趙。鄭安平為趙所圍,以兵二萬人降趙。應侯席槀請罪。后二歲,王稽為河東守,與諸侯通,坐法誅。而應侯曰益以不懌。(節選自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注】穰侯:戰國時秦國大臣,原為楚國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異父同母的大弟,憑與昭王的特殊關系在秦獨攬大權,后來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鄧州市),號為“穰侯”;莝:cuò,鍘碎的草。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為雎持魏國陰事告齊 陰事:隱秘的事情,機密。B雎詳死 詳死:感覺(自己)快要死了。C范雎大供具 供具:擺設酒食。D與諸侯通,坐法誅
26、 坐法:犯法判罪。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山東”,地理區域名,最早始于戰國時期,當時稱崤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B“萬世”,萬代,諱指國君死;諱稱死,還有“崩”“薨”“卒”“不祿”等。C“睚眥”,發怒時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形容心胸狹窄。D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原名太史公書,共130篇。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范雎忍辱負重,堅韌頑強。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喪,能夠激勵意志以奮發。在魏國被魏相魏齊屈打幾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氣餒,入秦之后命運有了轉機。B范雎機智過人,行事謹慎。須賈告發,魏齊嚴刑拷打,他假死逃過一劫;去秦
27、國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懷疑,他藏起來,后來又下車步行,又逃過一劫。C范雎能言善辯,謀深慮遠。因此信威于強秦,在國內打擊外戚勢力加強王室集權,在國外拓疆開土,為秦國成就帝業奠定了基礎,在歷史上有一定功績。D范雎睚眥必報,任人唯親。先后逐穰侯,辱須賈,迫魏齊;在白起因與秦王有隔閡而被殺的情況下,薦鄭安平任大將,后又薦王稽任河東守,造成惡果。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有頃,穰侯果至,勞王稽,又曰:“謁君得無與諸侯客子俱來乎?無益,徒亂人國耳。”(2)盡請諸侯使,與坐堂上,而坐須賈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六)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28、趙豫,字定素,安肅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諸生督賦守城。永樂五年授泌陽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進員外郎。內艱起復。洪熙時進郎中。宣德五年五月簡廷臣九人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時衛軍恣橫,豫執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貼然。一意拊循,與民休息。擇良家子謹厚者為吏,訓以禮法。均徭節費,減吏員十之五。巡撫周忱有所建置,必與豫議。及清軍御史李立至,專務益軍,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則酷刑榜掠。人情大擾,訴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鹽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戶,大為民害。豫皆上章極論之,咸獲蘇息。有詔滅蘇、松官田重租,豫所轄華亭、上海二縣,減去十之二三。正統中,九載考績。民五千余人列狀乞留,巡按御史以聞,命增二秩還任。
29、及十年春,大計群吏,始舉卓異之典。豫與寧國知府袁旭皆預焉,賜宴及襲衣遣還。在職十五年,清靜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轅,留一履以識遺愛,后配享周忱祠。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訟。訟者至,輒好言諭之曰:“明日來。”眾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來”之謠。及訟者逾宿忿漸平,或被勸阻,多止不訟。豫皦皦著名績,尤以愷悌稱。是時,列郡長吏以惠政著聞者:湖州知府祥符趙登,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統,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繼之,亦有善政,民稱為趙、岳。淮安知府南昌彭遠被誣當罷,民擁中官舟,乞為奏請,宣帝命復留之。正統六年超擢廣東布政司。荊州知府大庾劉永遭父喪,軍民萬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奪情視事。鞏昌知
30、府鄞縣戴浩擅發邊儲三百七十石振饑,被劾請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孫遇秩滿當遷,民詣闕乞留,英宗令進秩視事。先后在官十八年,遷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寧國為督學御史程富所誣劾,逮死獄中。而寧國人惜之,立祠祀焉。(節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六十九)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宣德五年五月簡廷臣九人為知府 簡:選拔B咸獲蘇息 蘇息:死而復生C一意拊循 撫循:撫慰安撫D人情大擾 擾:擾亂5對文中有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內艱”,古代指遭逢父母喪事。趙豫在擔任兵部員外郎時,母親去世。按照當時的規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喪,趙豫服喪期滿后復出做官。B“奪情”
31、指奪去官員孝親之情,官員不必離職居家守喪。荊州知府劉永遭父親去世,他本應棄官歸家為父親守喪,但因深受軍民愛戴,英宗命他留任。C“乞留”指百姓請求挽留官員。明朝重視當地百姓對地方官任期屆滿后去留的意見。趙豫、趙登、孫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級留任原職。D“大計”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據官員德業表現的等第來定賞罰。在正統十年春的“大計”中,趙豫成績出眾,從而得到皇帝的賞賜。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趙豫擇吏的標準看重出身的家庭和道德品質。他擔任松江知府期間,從“良家”中挑選謹慎厚道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禮法教育他們。B趙豫關心百姓疾苦,維護百姓利益。他均徭節費,裁減
32、吏員,減輕田租,上奏皇帝極力抨擊危害百姓的行為,百姓因此受益。C趙豫為政和樂平易,移風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訴訟,凡來訴訟者,他以好言開導,告訴他“明日來”,留下了移風易俗的佳話。D趙豫深受百姓愛戴,在官吏中影響很大。他任期屆滿百姓“乞留”,在他的影響下各郡出現了許多深受百姓愛戴的知府。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時衛軍恣橫,豫執其尤者,杖而配之邊,眾遂貼然。 (2)去郡,老稚攀轅,留一履以識遺愛,后配享周忱祠。 (七)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
33、,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仁宗寶元初,中進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華靡,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列語之曰:“君賜不可違。”乃簪一枝。從龐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蠶食其地,為河東患。籍命光按視,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眾則糴賤,亦可漸紓河東貴糴遠輸之憂。”籍從其策。而麟將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設備,沒于敵,籍得罪去。光三上書自引咎,不報。籍沒,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撫其子如昆弟,時人賢之。改直秘閣、開封府推官。交趾貢異獸,謂之麟,光言:“真偽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為瑞,愿還其獻。”又奏賦以風。修起居注,判禮部。有司奏日當食,故事食不滿分,或京師不見,
34、皆表賀。光言:“四方見,京師不見,此人君為陰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獨不知,其為災當益甚,不當賀。”從之。仁宗始不豫,國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諫官范鎮首發其議,光在并州聞而繼之,且貽書勸鎮以死爭。至是,復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斷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選宗室為繼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聞命,復上疏曰:“臣向者進說,意謂即行,今寂無所聞,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為不祥之事?小人無遠慮,特欲倉卒之際,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國老門生天子之禍,可勝言哉?”帝大感動曰:“送中書。”
35、光見韓琦等曰:“諸公不及今定議,異日禁中夜半出寸紙,以某人為嗣,則天下莫敢違。”琦等拱手曰:“敢不盡力。”未幾,詔英宗判宗正,辭不就,遂立為皇子,又稱疾不入。光言:“皇子辭不貲之富,至于旬月,其賢于人遠矣。然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愿以臣子大義責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節選自宋史·司馬光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籍命光按視 按:巡查 B光三上書自引咎,不報 報:批復C又奏賦以風 風:使知道 D不貲之富 貲:計算,估量5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左氏春秋,簡稱左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敘事詳備的編年
36、體史書。B“甫冠”指剛剛20歲。古代男子20歲行成年禮,束發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齡的詞語還有“總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這里是指司馬光撫養龐籍的兒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樣。成語“義結金蘭”“琴瑟和鳴”就特指兄弟情深。D“故事”有多種含義,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舊日的典章制度。現多指一種敘述類的文學體裁。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司馬光性情不喜華靡,稟賦迥異。七歲時,就能說出左氏春秋的大意;“聞喜宴”獨不戴花,體現了他與眾不同的膽識和品性。B司馬光做事堅持原則,見解獨到。在異獸和日食事件中,他設譬引喻,據理勸諫,朝廷最終聽從了他的意見。C
37、司馬光為人忠厚篤誠,重情重義。在龐籍因事受牽連后,他能連續上書承擔罪責,龐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D司馬光為臣鞠躬盡瘁,盡忠盡職。在關乎國嗣的問題上,他與范鎮等人一起勸說天子為國家長遠考慮,早立儲君。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眾則糴賤,亦可漸紓河東貴糴遠輸之憂。(5分) (2)臣向者進說,意謂即行,今寂無所聞,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為不祥之事?(5分) (八)文言文閱讀(19分)【題文】J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沈束,字宗安,會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進士,除徽州推官,擢禮科給事中。時
38、大學士嚴嵩擅政。大同總兵官周尚文卒,請恤典,嚴嵩格不予。束言:“尚文為將,忠義自許。曹家莊之役,奇功也,宜贈封爵延子孫。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強敵,繼之以死。雖已廟祀,宜賜祭,以彰死事忠。今當事之臣,任意予奪,忠勤反捐棄,何以鼓士氣,激軍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議。聞淵、屠僑等言束無他腸,唯疏狂當治。帝愈怒,奪淵、僑俸,下束詔獄。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實,輸贖還職。特命杖于廷,仍錮詔獄。時束入諫垣未半歲也。逾年,俺答薄都城。司業趙貞吉以請寬束得罪,自是無敢言者。束系久,衣食屢絕,惟日讀周易為疏解。后同邑沈練劾嵩,嵩疑與束同族為報復,令獄吏械其手足。徐階勸,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獄十六年
39、矣,妻張氏上書言:“臣夫家有老親,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尋,朝不計夕。往臣因束無子,為置妾潘氏。比至京師,束已系獄,潘矢志不他適。乃相與寄居旅舍,紡織以供夫衣食。歲月積深,凄楚萬狀。欲歸奉舅,則夫之饘粥無資。欲留養夫,則舅又旦暮待盡。輾轉思維,進退無策。臣愿代夫系獄,令夫得送父終年,仍還赴系,實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為請,帝終不許。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長系以困之。而日令獄卒奏其語言食息,謂之監帖。或無所得,雖諧語亦以聞。一日,鵲噪于束前,束謾曰:“豈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動。會戶部司務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錮詔獄,而釋束還其家。束還父已前卒束枕塊飲水佯狂自廢甫兩
40、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喪除,召為都給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復辭疾。布衣蔬食,終老于家。束系獄凡十八年,比出,竟無子。(明史列傳第九十七)諫垣:指諫官官署,即專職進諫官吏的辦公場所。俺答:明朝時的蒙古土默特部落。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時大學士嚴嵩擅政 擅政:擅長政事B. 司業趙貞吉以請寬束得罪 得罪:獲罪C. 惟日讀周易為疏解 疏解:疏通調解D. 衰病侵尋 侵尋:漸進,漸次發展5.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束還/父已前/卒束枕塊飲水/佯狂自廢/甫兩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B. 束還/父已前卒/束枕塊飲水/佯狂自廢/甫
41、兩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C. 束還/父已前卒/束枕塊/飲水佯狂自廢/甫兩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D. 束還父/已前卒/束枕塊/飲水佯狂自廢/甫兩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 沈練彈劾嚴嵩,嚴嵩懷疑沈練是沈束的同族在報復他,于是命令獄官將沈練的手腳銬起來。B. 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這些忠臣,賜予他們爵位,充分表現了他的直言敢諫。C. 沈束的妻子上書請求,希望能夠代夫坐牢,相關部門也替他請求,但皇帝依然沒有同意赦免沈束。D. 沈束被釋放回家后,拒絕了朝廷的征召,過著清貧的生活,終老于家。7. 把
42、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今當事之臣,任意予奪,忠勤反捐棄,何以鼓士氣,激軍心?(5分) (2)比至京師,束已系獄,潘矢志不他適。(5分) 參考答案:(一)4(3分)C (輦:用車載)5(3分)D (表明劉溫叟選拔人才公正,側面說明其人品方正;寫他不因皇帝偶然行為而改變自己,表明其方正耿直;均表明劉溫叟沒有接受贈饋,為人清正;交代當時的舊例,與溫叟正直清介無關;言其子弟成才,與正直清介無關)6(3分)D (原文是“免選以為厚恩”,而不是免除過失)7、(1)我之所以呼喝開路的原因
43、,是想向眾人暗示陛下不是時候不會登樓啊。(2)他的父親有清廉的節操,錄用他的兒子入朝為官,是希望能夠足以表示勸勉。附:參考譯文 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為人厚重方正。七歲就能寫文章,擅長楷書、隸書書法。顯德初年,升任禮部侍郎、知貢舉。錄取進士十六名。有人向皇帝誣陷他,皇帝發怒,斥除其中十二人,把溫叟貶任為太子詹事。溫叟實際上并無私心,后來幾年,那些被斥除的人相繼考中。 宋朝初期,改任刑部侍郎。建隆九年,任御史中丞。遭母喪,退居西洛,不久恢復本官。建隆三年,兼任判吏部銓。一天晚上回家從
44、宮前走過,太祖正與中黃門數人偶然登明德門西樓,溫叟前面騎馬的侍從偷偷地知道了,告訴他。溫叟下令像平常過皇宮那樣傳呼。第二天朝見時,溫叟詳細地說;“人主登樓非時,則近臣都希望得到降恩寬恕,護衛諸軍也希望得到賞賜。我之所以呼喝開路走過皇宮的原因,是想向眾人暗示陛下不是時候不會登樓啊。”太祖認為他做的對。御史府舊例,每月賞給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錢一萬,公用不足就以罰款補充。溫叟厭惡罰款之名而不取用。任臺丞十二年,多次求人自代。太祖難找合適人選,不允許。開寶四年染病,太祖知道他貧窮,賞賜給他器幣,幾個月后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太宗在任晉王時,聽說他清正耿直,派人送給他
45、錢五百千,溫叟接受下來,存放在廳西舍房中,命令府吏封署后離去。第二年重午節,太宗又派人送去角黍、執扇,所派的人正好是去年送錢的人。看見西舍封記還在,回來后告訴太宗。太宗說:“我的錢他尚且不用,何況是他人的錢?從前接受下來,是不想拒絕我;現在過了一年還不啟封,他的清節越是明顯。”命令官吏把所送物品載回。這年秋天,太宗在后苑侍奉太祖用宴,在談論當世有名的清節之士時,詳細講述了劉溫叟以前的事情,太祖再三嘆賞。 雍熙初年,他的兒子炤被罷免徐州觀察推官待選,因為家貧到朝廷請求注官。等到皇帝詔見時,太宗問他是誰的兒子。回答是溫叟。太宗很悲傷,召宰相來談他的事,并且說當今
46、大臣很少這樣的了。于是問他:“炤應得任什么官?”宰相說:“免除待選作為厚恩。”太宗說:“他的父親有清廉的節操,錄用他的兒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能夠表示勸勉。”提升炤為太子右贊善大夫。溫叟的另兩個兒子劉炳、劉燁都考中進士。 (二)4、【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答案解析】答案: D 解析:不豫:病重、病危【思路點撥】文言實詞絕大部分是一詞多義,采用逐詞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題雖然可行,但費時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上下文推斷其義,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在備考過程中,一要掌握一個詞最常見的幾個義項,建立某個詞的詞義系統,全部了解其意
47、義,并把握好其意義的運用環境。二要因文定義,根據詞語所在的語音環境來確定其意義。可先對句子進行語法分析,了解這個句子在句中的語法位置,看看其充當的成分,然后根據這個詞和其他詞構成的語法關系來推求它在句中的含義。5、【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古代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答案解析】答案:A 解析:“總角”指的是未成年時梳的發髻,不分男女。【思路點撥】古代文學文化常識題,需要考生調動以往積累,仔細辨析。考生應當熟記課本中出現的相關內容,做到萬無一失。6、【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分析綜合)【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文帝在騎馬登山
48、時幾乎要墜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繼續攀登”是文帝曾經做的夢,并不是事實。【思路點撥】這類題一般以“選非”的形式考查,常見的設誤角度有:曲解詞義、夸大其詞、以偏概全、張冠李戴、顛倒是非、因果混淆、時序錯位(時間順序顛倒)、無中生有、添枝加葉。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認真比對。7、【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次為B級(理解)。【答案解析】答案:(1) 等到成年后,(子高)漸漸熟習了騎射之術,(處事)很有膽識決斷,希望成為將帥。待到平定了杜龕,文帝配給他士
49、卒。(2) 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統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將士,子高都盡力加以選拔進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解析:(1)關鍵詞:“稍”“習”“膽決”“愿” (2)關鍵詞:“益”“論進”“任使”;定語后置句:“將士依附之者”.【思路點撥】(1)字字落實:忠于原文,不增不減。(落實關鍵詞語)(2)句句通順:合乎文意,明白通順。(落實特殊句式)(3)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系,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4)意譯,指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直譯和意譯的關系是:只
50、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才在相關部分輔之以意譯。【參考譯文】韓子高,會稽山陰人。門第低微。侯景之亂時,子高寄居于京師。侯景之亂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鎮守吳興,子高當時十六歲,在小時侯他就容貌美麗,看上去像個婦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軍隊作戰的車子還鄉,文帝見了,問他說:“你能侍奉我嗎?”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蠻子,文帝為他更名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謹慎,盡心盡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帶著刀保護文帝的安全,也常為文帝端盤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總能領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漸漸熟習了騎射之術,(處事)很有膽識決斷,希望成為將帥。待到平定了杜龕,文帝配給他士卒。文帝十分寵愛他,不曾讓他離
51、開身邊。文帝曾經夢見騎馬登山,道路險惡,幾乎要墜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繼續攀登。文帝討伐張彪時,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據了州城,周文育鎮守北郭香巖寺。張彪自剡縣乘夜回軍偷襲城池,文帝從北門逃出,事變發生在昏暗的黃昏,軍隊非常混亂,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邊。文帝便派子高從亂軍中前往見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復命應答,又趕去慰勞眾軍。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將之引入文育軍營中。次日,與張彪作戰,張彪的部將申縉又來投降,張彪便逃跑到松山,浙東平定。文帝于是將手下大部分的兵馬配給子高,子高也輕視錢財,禮賢下士,歸附他的人很多。文帝即位,任命他為右軍將軍。天嘉元年,封(子高)
52、為文招縣子,封邑三百戶。王琳到柵口時,子高在臺內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統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將士,子高都盡力加以選拔進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為員外散騎常侍、壯武將軍、成州刺史。等到征討留異時,子高隨侯安都駐扎在桃支嶺巖下。當時子高兵強馬壯,裝備精良,另外統率一營人馬,單騎沖入敵陣,傷了左頸,頭上的發髻也被削掉一半。留異之亂被平定后,(子高)任假節、貞毅將軍、東陽太守。五年,章昭達等人從臨川征討晉安,子高從安泉嶺出發與他們在建安會師,在諸將中人馬最為強盛。晉安之亂被平定后,憑借功績升任通直散騎常侍,晉爵為伯,增加的邑戶連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戶。六年,被征為右衛將軍,回到京師
53、,鎮守領軍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內侍奉醫藥。廢帝即位,子高晉升為散騎常侍,仍任右衛將軍,移營駐扎在新安寺。(三)(四)、古代詩文閱讀4(3分)C (輦:用車載)5(3分)D (表明劉溫叟選拔人才公正,側面說明其人品方正;寫他不因皇帝偶然行為而改變自己,表明其方正耿直;均表明劉溫叟沒有接受贈饋,為人清正;交代當時的舊例,與溫叟正直清介無關;言其子弟成才,與正直清介無關)6(3分)D (原文是“免選以為厚恩”,而不是免除過失)7(1)我之所以呼喝開路走過皇宮的原因,是想向眾人暗示陛下不是時候不會登樓啊。
54、; (譯出大意給2分,“所以”“導”“過”各1分,共5分) (2)他的父親有清廉的節操,錄用他的兒子入朝做官,是希望足以能夠表示勸勉。 (譯出大意對2分,“登朝”“庶”“勸”各1分,共5分)(五)4B(裝死。詳,通“佯”,假裝)5D(應為“紀傳體”)6D(白起不是因與秦王有隔閡而被殺的,而是因與范雎有隔閡、范雎向秦王進言而被殺。)7(1)一會兒(過了一會兒,不久),穰侯果然來到,慰問王稽,又對王稽說:“您該不會和諸侯的說客一起來吧?這些人沒有用處,只擾亂(別人的)國家罷了!(“有傾”,一會兒,不久;“勞”,慰勞
55、,慰問;“得無”,莫不是,該不會,恐怕;“徒”,只;句意1分。)(2)把諸侯國的使臣全都請來(把諸侯國所有來使請來),與他們坐在堂上,讓須賈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草豆摻拌的飼料”),命令兩個黥徒(受過墨刑的犯人)在兩旁夾著,讓他像馬一樣來吃。(省略“與”的賓語“之”1分;“坐”,使動1分;“置莝豆其前”,省略介詞“于”1分,“馬”,名詞作狀語,像馬一樣1分;句意1分)譯文:范雎,是魏國人,侍奉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須賈為魏昭王出使齊國,范雎跟從前去。齊襄王聽說范雎能言善辯,就派人給范雎送去了十斤黃金以及牛肉美酒之類的禮物。須賈大怒,以為范雎把魏國的機密出賣給齊國,把這件事情告訴了魏相國魏齊。
56、魏齊叫門人鞭打范雎,打斷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齒,范雎裝死,門人就用草席包住他,丟在廁所里。當時,魏齊正在宴客,賓客們喝醉了酒,輪番在他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范雎最后得以逃出來。后來魏齊后悔了,又派人要把他找回來。鄭安平得知此消息,就帶了范雎一起逃走,躲藏起來,把他的姓名改為張祿。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到魏國。鄭安平就在夜里帶著張祿來拜見王稽。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賢才,載著范雎進入秦國。秦國之相穰侯車馬從西邊來。范雎說:“我聽說穰侯獨攬秦國大權,他討厭接納諸侯的說客。我不如暫時躲在車子里。”一會兒,穰侯果然來到,慰問王稽,又對王稽說:“您該不會和諸侯的說客一起來吧?這些人沒有用處,只擾亂國家罷了!“
57、隨即告別離開。范雎說:“我聽說穰侯是個智謀之士,他看出您有所遲疑,剛才懷疑車中有人,卻忘記了搜查一下。”于是范雎就跳下車來奔走。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騎兵回來搜查車子,沒發現有說客,才作罷。王稽于是與范雎進了咸陽。昭王任命范雎為客卿,謀劃軍事。最后聽從了范雎的謀略,派五大夫綰帶兵攻打魏國,拿下了懷邑。兩年后,又奪取了邢丘。范雎一天比一天更加被秦王親近,于是趁昭王在閑暇方便之時進言說:“我在山東時,聽說秦國有穰侯,沒聽說秦國有秦王。既然這樣那么大權怎能不傾覆,政令怎能由大王發出呢?我暗自替您擔憂,您去世以后,擁有秦國的怕不是您的子孫了。”昭王聽了這番話,大感驚懼,于是把穰侯驅逐出關外,任命范雎為相國。秦昭王把應城封給范雎,封號稱應侯。魏王派須賈出使秦國。須賈去向范雎辭行,范雎便大擺宴席,把諸侯國的使臣全都請來,與他們坐在堂上,讓須賈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放了草豆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BT工程合同概述及合同范本下載
- 2025婚禮策劃服務合同示范文本 合同范本
- 2025版權許可協議合同范本:圖書出版合同
- 2025專利許可合同樣本
- 2025合作協議書合同范本
- 2025上海勞動合同標準范本
- 2025綜合布線施工合同范本
- 網貸市場的監管政策解讀考核試卷
- 2025專業版技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國際貿易合作合同合同
- 2025年陜西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考試模擬卷(五)歷史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有關“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日活動工作方案
- 2025中國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白皮書
- 油氣管道輸送試題及答案
- 海南省天一大聯考2024-2025學年高三學業水平診斷(四)語文試題及答案
- 旅游合同簽署委托協議
-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2030中國非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年臺球理論測試題及答案
- 家庭車輛掛別人名下協議書范文
- 新教科版小學1-6年級科學需做實驗目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