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朱熹的詩句_第1頁
觀書有感朱熹的詩句_第2頁
觀書有感朱熹的詩句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觀書有感朱熹的詩句觀書有感朱熹的詩句觀書有感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 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這首詩是朱熹訪問占儀之時所寫的。 占儀之是浙江人,南宋紹興 二十一年考取了進士。他后來在瀛山書院(今浙江省淳安縣)讀書研究 學問。朱熹與占儀之很友好,他們常常在一起討論問題,研究學問。 詩中所說的方塘在瀛山腳下。這口塘是方形的,面積有半畝大,所以 人們稱它為“半畝方塘”。后來人們為了紀念朱熹,還在“半畝方塘” 邊建了一個亭子,叫“得源亭”。有一年秋天的一個

2、傍晚,朱熹站在屋檐下,望著飄落的梧桐葉子, 想到自己頭發都白了,還有很多書沒來得及讀,很多事沒來得及做, 不禁感慨萬千,惋嘆人生易老,歲月流逝。這時,院外突然傳來一陣 少年打鬧的嬉笑聲。“年輕人太不懂得珍惜時間,不知道認真讀書了。” 朱熹十分嘆息,自然詩興不禁油然而生。他低頭沉思片刻,接著吟道:“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 秋聲。”朱熹吟罷,連忙回到書房把詩記在紙上。朱熹不只寫詩勸喻人家要珍惜時間, 認真讀書,事實上他自己平 時就很抓緊時間讀書,每有心得體會還寫詩著文加以記述, 觀書有 感就是詩人用詩的形式所寫的一篇讀后感。觀書有感這首七言絕句就字面來看,作者寫

3、的是池塘、藍天 和白云,給我們描繪的是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秀麗風景圖畫。詩的意思是說:藍天白云及其在水中的倒影互相映襯,飄忽移動。要問池塘 為什么會有這樣清澈見底,只因為源頭有活水不斷地向池塘時流來。 詩中的“鑒”即鏡子;“開”古代的鏡子不用時用布蓋上,用時才打 開。詩中用一“開”字,指池塘像打開的鏡子 ;“徘徊”意思是來回 移動;“渠”詩中指方塘;“那得”怎么會的意思;“清如許”即這樣 清澈;“為”因為。其實,就觀書有感的內容來說,作者所要表達的不只是活潑潑的流泉、清亮亮的池水,以及藍天白云與其在水中的倒影,而是采 用比興的手法,意在表達自己看書之后的感受,說明一個讀書學習和 做學問的哲學道理。在詩中,詩人是用“半畝方塘”來比喻所讀的書, 用水中的“天光云影”來比喻書的內容精彩和形式的完美,那不斷流 來的“源頭活水”則象征著書的作者的思想和造詣,明確地指出自己 所讀的書之所以內容和形式都很精美,其根源就因為書的作者有著精 湛的思想和高深的造詣。觀書有感一詩表達了詩人對所讀之書及其作者的贊美,說出 了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深刻感受, 強調要寫出好的著作,就必須有深 厚的基矗觀書有感一詩關于池水和源頭關系的比喻,除了能使人 們領會到讀書學習與做學問的關系,還能啟示人們:源頭活,則池水 清;根本固,則枝葉榮。 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從根本“源頭”上解決問 題,切記正本清源的道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