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大道景觀設計說明書_第1頁
車站大道景觀設計說明書_第2頁
車站大道景觀設計說明書_第3頁
車站大道景觀設計說明書_第4頁
車站大道景觀設計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園林設計說明書一、現狀分析二、設計依據三、指導思想四、總體特色五、種植特色六、具體景觀分析七、投資造價估算舉例說明:目錄第一部分 車站大道景觀設計一、項目概況1、 區位2、 基地現狀3、 設計范圍二、設計依據三,設計構架1、 指導思想2、 設計原則3、 設計理念四、設計布局五、種植設計1、 設計原則2、 具體設計3、 樹種選擇六、照明設計七、景觀小品設計八、無障礙設計九、設施布置第二部分 車站大道沿街建筑立面整治規劃一、 存在問題二、 沿街建筑分類三、 整治對策1、 已建成建筑的整治2、 在建建筑的整治3、 未建空地的整治4、 需改建舊宅地塊的整治第三部分附件:溫州市規劃局關于車站大道整治規劃

2、說明第四部分 附圖1、 總平面彩圖 1:1000 15 鋪地設計詳圖2、 總平面圖 1:1000 16-21 環境小品設計詳圖3、 分析圖 1:2000 22 市府路口景觀效果圖4、 道路斷面 1:200 23 城南大道路口景觀效果圖5、 沿街立面 1:2006-9 節點詳圖 1:50010-13 綠化詳圖 1:50014 隔離帶設計第一部分車站大道景觀設計一、工程概況1.區位:溫州市車站大道位于溫州城市中心,是規劃建設中城市中心區西側邊界,整體呈南北走向,南到火車站,北至江濱路。2.基地現狀:車站大道道路兩側地塊分四種情況:A類:新建地塊:90年代以后建成的建筑,較整潔美觀。B類:已批未建或

3、在建地塊:部分未建地塊舊房未拆遷,較雜亂;部分為已拆遷的空地,場地內較臟亂。在建地塊部分基地圍墻較整潔,無占道;部分基地圍墻、建材占道;另有部分基地雖無占道,但場地外觀不整潔。C類:需改善的地塊:大多為70-80年代建成,建筑整體性較好,但外表陳舊,部分建筑防盜窗罩及底層商鋪亂設,破壞立面效果。D類:未改建的地塊:分三類:一類為舊房:相當雜亂、破舊;一類為空地:較臟,有些堆滿垃圾;一類為違章棚屋:臟、亂。道路紅線內:存在部分路段架空電線等未入地,部分公交停靠站破損及人行道北臨時綠化占用、不成系統等問題。3.設計范圍:本次景觀設計范圍為南起疏港路火車站、北至江濱路火車站,總長4.12km,寬50

4、m的道路紅線,以及兩側建筑后退道路紅線>10m的用地。設計重點在從人行道至建筑物臨街面15.5m之間,還有車站大道與市府路、城南大道、學院路、黎明路形成的幾處景觀節點空間。二、設計依據1、溫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溫州市城市中心區城市設計 3、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 CJJ75-974、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 CJJ83-995、開發和管理部門提供的相關地形圖、文字資料等三、設計構架1、 指導思想(1) 景觀設計與沿道路城市規劃有機銜接,考慮本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性質,其街景在風格上與城市設計相和諧,并與周邊環境構成借景、對景等景觀效果。(2) 與沿街建筑性質、功能結合。(3) 構筑完整的

5、道路景觀小品(包括標志牌、燈具、座椅、花壇、候車亭等)系統。(4) 設計中力求體現溫州現代城市特色及歷史文脈。2、 設計原則(1) 整體性:注重景觀規劃設計的整體性,總體上簡潔明快、局部設計在遵循整體風格統一的基礎上求變化。(2) 舒適性:遵循“以人為本”的現代設計理念,整體上采用大色塊的設計手法,減少跳躍感;細部處理則提供適宜人體尺度、豐富的景觀層次、以及材質和形式的變化。(3) 適用性:為周邊建筑提供相應的適宜環境,如商業建筑入口和交叉口處的廣場及開放場地;并結合功能性小品的布置,如電話亭、賣亭、座凳等,使道路環境不僅可觀且可使用。(4) 空間感:根據現有的基地形態,以“收放結合”的平面形

6、態配合豎向多層次的景觀元素(包括綠化、雕塑、水體、燈具等),塑造道路環境的多元空間感。(5) 視覺化:充分運用景觀設計的各類元素,在構圖、材料、質感、植物形態及色彩、平面等各個方面相配合,強化車行和步行過程中的視覺美感。3、 設計理念運用現代設計方法,以流暢幾何線形,強化帶狀空間的縱深和擴展感;用生態學理論來指導景觀設計,通過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四、設計布局本方案的設計布局可以歸納為:一軸、三心、五段。一軸:及貫穿全體的景觀軸。以本軸串聯各節點及其它景觀,使各部分依傍此軸形成風格上的統一。三心:指三處主要節點,分別位于車站大道與市府路、城南大道及黎明路三個交叉點。市府路節

7、點主要體現對景效果,由于本節點同時是溫州市另一重點路段市府路景觀軸線的盡端所在,故設置視野相對開闊的休閑廣場,同時提供兩條道路的景觀節點和活動空間。城南大道節點強化了大片綠地和親水景觀,力求將城市生態效應和景觀效應有機結合一體。黎明路節點主要表現了空間層次上的立體景觀。五段:為避免整條道路環境的單調重復,設計將全路劃分成五段相對不同的風格路段,在統一的基礎上處理成微妙的過渡式變化。(1) 疏港路至市府路:平緩而簡潔的處理方式。(2) 市府路至城南大道:豐富而統一的處理方式。(3) 城南大道至學院路:親水而通透的處理方式。(4) 學院路至黎明路:虛實對比和轉折視線的處理方式。(5) 黎明路至江濱

8、路:簡單而有韻律的處理方式。五、種植設計1、 設計原則(1) 體現溫州市的地域特征,重點部位栽植溫州市市樹榕樹和市花茶花。(2) 體現城市的新時代特征;植物以對稱和幾何形式排列具有時代風格、表現出富有節奏感的現代城市韻律。將生態設計理念運用其中也是現代設計的理念。(3) 與景觀總體布局、特性呼應:針對不同形式和功能的空間布置相應的植物及植物組團。2、 具體設計(1) 規則式和自然式結合:道路兩側和局部開闊場地采用規則樹形或圖案形式的花壇、灌木種植帶、地被植物等,具有強烈時代感和城市特征;而大面積綠地和部分休憩空間采用自然式手法,可營造一種“城市叢林”的生態景觀效果。(2) 多層次綠化:充分滿足

9、人們在空間上對“綠色”的需求,在低層、中層、高層采用立體化植物配置。植物形式可采用孤植、叢植、群植配合各種盆栽,盡可能做到靈活多變、層次豐富。(3) 線形綠化:直線、流線型的植物種植在空間上產生縱深感以及通過強烈的圖案特征、強化視覺感受。3、 樹種選擇:行道樹:鵝掌楸、香樟機非隔離帶:灌木:紅葉小檗、金葉小蠟、杜鵑、瓜子花楊色葉灌木:茶花、紅花檵木、金葉女貞、紅葉小檗、金葉小蠟、杜鵑兩側綠地:喬木:榕樹、七葉樹、杜英、青岡櫪、橲樹、合歡、銀杏等灌木:茶花、桂花、紫薇、海棠、榆葉梅、紫葉李、臘梅、羅漢松、金葉小蠟、紅葉小檗、石榴等六、照明設計1、 高、中、低結合:草坪燈,庭園燈營造親切宜人的環境

10、氛圍;道路兩側人行步道、和休憩空間采用中等高度照明;人流密集空間,如小廣場、車行道兩側,采用體型高大、照明范圍廣的燈具。2、 明暗結合:主要配合各處空間的環境氛圍,明亮的燈光用于人流集中、行動活躍的場合,幽暗的燈光可創造安靜的氛圍。3、 燈具造型富有特色。燈具造型配合不同功能形式的空間,道路兩側主要采用簡潔明快的形式,部分開放空間也可配合氣氛采用古典或日本風格的燈具,在白天也有景觀效果.七、景觀小品設計形式明快、輕盈、富有動感,一部分可移動。包括:花缽、賣亭、電話亭、垃圾筒、瀑布水池、廣告牌、休憩亭、樹箱等景觀設施;雕塑、花壇、景墻、景觀立柱、水幕墻等景觀構筑物。八、無障礙設計:按照規范連通,

11、沿人行道設置一條連續的盲道。九、設施布置:包括路燈、指示牌、消防栓、郵政信箱、電話亭、垃圾箱、候車亭、書報亭、坐凳、自動售貨機、移動式公廁等。1、 相鄰垃圾箱間距50m-80m。2、 相鄰公廁間距400m-500m3、 相鄰消防栓間距100m-200m4、 相鄰電話亭間距100m-150m十二、經濟技術指標設計總用地: 100% 鋪裝地:52046平方米 25.4% 綠化:70534平方米 34.4%道路:24681平方米 12.0%水體:57913平方米 28.2%附:車站大道整治規劃說明車站大道建筑沿街立面整治第二部分車站大道建筑沿街立面整治一、存在問題車站大道做為溫州市的一條迎賓大道,南

12、起疏港公路,北接江濱路,交通功能十分重要,同時,車站大道是外地客人來溫參觀的必經之路,是展現溫州城市面貌的主要窗口。目前車站大道沿街立面現狀存在的環境景觀問題,簡單歸結有以下四點:1、沿街建筑形式與色彩雜亂無章,沒有個性特色。城市街道與建筑不協調,沒有給人以和諧明朗形象;2、道路兩側的施工工地圍墻多為沒有修飾的實墻,墻上廣告隨意亂貼;3、街道的環境設施、小品、候車廊和綠化配置缺乏系列化、標準化設計,整體性較差。道路上空各種線纜橫七豎八,各種招牌、廣告牌、霓虹燈也沒有經過精心設計,給人雜亂的感覺;4、建筑立面上的防盜窗,外掛式的空調機嚴重破壞街道景觀的整體效果。二、沿街建筑分類根據沿街建筑用地功

13、能與使用情況分為四大類:1、已建成建筑;2、在建建筑;3、未建的空地;4、需改建的舊房。三、整治對策根據凱文•林奇(Kevinlynch)首先提出的城市環境所必須具備的“活力性、感覺性、適合性、接近性、管理性”五種性能,結合車站大道的自身特點,在車站大道的立面整治規劃設計中,我們提出以下整治措施:1、已建成建筑的整治:(1)、文化、標志性建筑:一、墻面清洗。二、墻體屋面上不準設廣告牌店招,設彩色泛光燈,珠燈等烘托輪廓線,特例應經主管部門批準后只能設在三層以下適當的位置。三、防盜窗、室外機全部拆除,建議設中央空調。(2)、辦公樓:一、墻面清洗。二、燈光突出輪廓線。三、墻體上不

14、準設單位名稱標志,單體名稱應集中設置在主樓入口處。四、大樓名稱(唯一)經主管部門同意設在適當位置。五、防盜窗、室外機只能設在背面,建議設集中空調。(3)、商住樓:一、墻面清洗二、原則上燈光只能設在一層、二層商業建筑部分,住宅樓原則不設燈光,保證住宅私密性和舒適感。商業性質的裙房可設霓虹燈。三、店招設在裙房以下,經專業設計、并經主管部門審批方可設置。四、室外機設建筑背立面,公共部分建議設中央空調。五、住宅空調室外機宜設在沿街視線外的側立面,或背立面,正立面不準設置,空調室外機位置選定時需經主管部門批準。2、正在建建筑的整治(1)工地沿街側設防護棚進行封閉施工,棚外可設公益性廣告。(2)施工圍墻可

15、以作一些處理,比如設置一些爬藤植物、公益廣告、藝術墻、陳列廊等。3、未建的空地的整治:紅線外30米內設置綠化或廣場,以花壇、草皮、鋪磚點綴,設置喬木或巨型燈箱廣告。4、需改建舊宅地塊整治:紅線外8-10米內設置綠化或小品,設圍墻或綠籬改善立面景觀。第三部分車站大道整治規劃說明隨著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近幾年我市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車站大道作為我市新建的一條城市主干道,南抵溫州火車站北達江濱路,是一條重要的以交通功能為主的景觀大道,隨著道路 的建成,兩旁的建設項目也紛紛上馬, 90年至今建成的項目就有溫州科技文化中心等25個,己批在建或未建的項目有12個,但目前道路兩側尚有部分舊房尚未改建,以

16、及一些廣告無序擺放,商鋪占經營,違章棚屋的搭建施工場地臟亂都嚴重影響了該路的景觀。加強道路景觀整治己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由于該路綠化規劃及夜景燈光規劃己專題委托設計,該兩部分內容不再列入本次整治范圍。一、現狀道路兩側地塊分四種情況A類:新建地塊: 90年代以后建成的建筑,較整潔美觀。B類:已批未建或在建地塊:部分未建地塊舊房未拆遷,較雜亂;部分為己拆遷的空地,場地內較臟亂。在建地塊部分基地 圍墻較整潔,無占道;部分基地圍墻、建材占道;另有部分基地雖無占道,但場地外觀不整潔。C類:需改善的地塊:大多為70一80年代建成,建筑整體性較 好,但外表陳;日,部分建筑防盜窗罩及底層商鋪亂設,破壞立面效果

17、。D類:未改建的地塊:分三類一類為舊房:相當雜亂,破舊。一類為空地:較臟,有些堆滿垃圾。一類為違章棚屋:臟、亂。道路紅線內:存在部分路段架空電線等未入地,部分公交停靠站破損及人行道被臨時綠化占用,不成系統等問題。二、整治措施:1、對道路兩側地塊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A類:基本維持現狀,對建筑沿街立面廣告。燈箱、空調機位進行統一規劃。B類:規定設圍墻,沿街施工圍墻一律退紅線05米,各道路交叉口根據不同情況再后退,統一圍墻形式,封閉施工,施工期間不得占道。C類:重點整治建筑外立面,根據各基地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方案,這類建筑基本集中在黎明立交橋以北,外墻面可采用貼面或粉刷,設計統一的窗框、檐口、窗

18、玻璃。底層商鋪要統一雨蓬、店招、隔墻等,拆除各式防盜窗罩。D類:道路紅線以外10米統一拆除,根據不同情況,設綠化或臨時商鋪,后面用圍墻或綠化廣告遮擋。2、道路紅線內架空桿線統一埋入地下,修繕破損的公交港灣站,清理綠化帶,部分人行道因路旁建設未建成可維持現狀綠化,但人流較多的地段應恢復人行功能。3、幾個重要節點的處理黎明立交橋:重點在于清理環境,整治中心綠地,西北角公交一氣用地前鋪設人行道,圍墻退紅線5米,增加綠化。與學院路交叉口:建行大廈車站大道3一3地塊施工圍墻應退紅線2米,中行大廈影響城市景觀,需立即采取措施給予拆除,文化廣場根據規劃盡快實施。改善夜晚交叉口照明。與城南大道交叉口:西南、東

19、北兩首立交控制范圍內拆除紅線外50米內;日房,后面利用圍墻和廣告牌遮檔。前面設花壇。休閑綠地。供行人休慈。觀賞,要求設計應配合環境。可參照東南首時代廣場前的作法。與疏港公路“T”型交叉口,按規劃紅線外留出30米設廣場、綠化、鋪磚、設喬木,大型燈箱廣告遮擋后面的空地。4、其它:沿街結合大型公建設置閱報欄,如科技文化中心。匝海科技大廈,火車站站前廣場。對戶外廣告規劃要求如下:高層建筑可在裙房處設廣告,但不得設置條幅廣告,主體建筑屋頂不允許設廣告。希望這篇文章有你能夠借鑒的地方設計說明項目簡介本項目位于四川省樂山市中心區,地處三江交匯處,在世界雙遺產樂山大佛對面。改造主體及周邊地區整體占地十余畝。項

20、目整體位于城市重要地帶,其整體及長遠影響十分深遠。計劃目標依據項目報告的發展方向評估,此項目主要定位取向是針對市區發展要求改造成為城市中心區的市政廣場。根據其規模,旅游形態與功能等多方面進行規劃設計,并充分考慮配合城市環境利用與保護。使其成為當地頗具規模的市政形象廣場,以增進地方繁榮,發展旅游業,同時提供市民生活休憩的場所。因此在設計規劃時,擬定下列目標:1 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及地方人文特色,用設計規劃手段來配合特殊地域環境。2 提供高品質的都市開放空間,并預留未來朝國際化發展的設計空間。3 配合物理條件,采用合理且可行性高的綠化栽植方式。4 全面采用現代的設計理念與手法,并結合當地的文化特征進

21、行整體的規劃設計。設計理念“山好、水耗、人更好”成為了本設計貫穿整體的中心思想,并通過材質與設計表達方式的變化,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進行了抽象化的暗喻。這一整體理念是充分考慮到當地的地域及文化特征而提出的。“山好”是指峨嵋山以及河對岸的綿綿山巒。(漫漫地和岸觀景步道可飽覽群山)“水好”是指地處三江交匯。(在中心區設計了一注水雕塑)“人更好”是指當地民風淳樸,更是自古人才輩出,如:郭沫若等。(設計中有一個小型的紀念廣場。此廣場是一個開放性的市政廣場,由于旁邊即將建設樂山市的標志性建筑,而且要求廣場與其構成一個整體,并與步行街相融。故規劃范圍內,在提供基本設施及公共設備的同時,還兼顧考慮可以

22、繼續利用自然資源進行開發建設。規劃設計之初,以安全自然為主,提供堤岸景觀的設計理念,除自然景觀的設計手法外,結構安全更是主要考慮的因數。堤岸結構的材質以鋼筋混凝土為結構基礎。以提高安全與使用年限,并以自然石材等為裝飾材料,融合于自然景觀中。此廣場規劃設計共分為5大區:中心廣場區;郭沫若紀念廣場區;老人活動區;兒童活動區;觀佛休閑廣場區。功能分區1 中心廣場區:本區是位于全區中心的上舉式廣場,面向步行街以及市政建筑。半圓形的廣場加上圓形的水池構成了中心廣場。廣場鋪地花紋采取流線型,體現“水”的動感,暗喻五行中的“水”。三層臺階構成了高舉式的廣場,臺階處點狀布置綠化叢,將原本一段弧長較長的圓弧臺階劃分為幾個部分,并且使廣場形式更具有圍合性,且更加生動。本區給人感覺整體氣勢龐大,視野開闊,有利于觀景,可以把江對面的美景盡收眼底。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