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治療三踝骨折38例報告_第1頁
手術治療三踝骨折38例報告_第2頁
手術治療三踝骨折38例報告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手術治療三踝骨折38例報告作者:彭愛明,鄭勇,陸才芳,劉艷西【關鍵詞】手術三踝骨折三踝骨折是一種復雜的關節內骨折。20032006年我院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 三踝骨折38例,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本組三踝骨折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14-65歲,平均38. 5 歲。按lauge hansen分類:旋后外旋型18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前外展 型5例,旋后內收型3例,垂直壓縮型2例。陳舊性骨折3例,開放性骨折6例。1. 2治療方法均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患者仰臥手術臺上,患肢自然外旋位。手術入路取 內踝后緣弧形切口(自內踝頂點上方5cm處沿脛

2、骨后緣下行至內踝頂彎向前,止于 內踝前)和外踝后緣弧形切口(自外踝上方沿腓骨后緣向下繞過外踝下端向前,止 于外踝前下緣),依次顯露內踝和外踝,切開后踝關節囊,將內踝遠折端向下翻開, 然后外翻踝關節,使脛距關節脫位,脛骨下端即顯露于切口外。直視下后踝解剖復 位后,用1枚松質骨加壓螺釘從前向后固定,或用可吸收螺釘自后向前固定較小 的骨折塊。脛距關節復位,縫合關節囊。將外踝骨折解剖復位,用普通鋼板或1/3 管形鋼板固定外踝。并以下脛腓螺釘彈性固定下脛腓關節。內踝骨折以1枚內踝 加壓螺釘或克氏針鋼絲張力帶固定。下脛腓關節分離,在下脛腓關節處用1枚 皮質骨螺釘從腓骨的后外側向脛骨前內30°橫穿

3、旋入。復位完畢后踝關節置于背 伸90。位,并行韌帶修補。術后抬高患肢,23d后鼓勵患者主動進行踝關節屈 伸鍛煉,予石膏托外固定23周,至x線復查骨折線模糊始漸負重行走。1. 3療效評價標準參照齊氏1分類標準分為:優良為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無痛,x片顯示骨 折解剖復位,踝穴正常,無骨性關節炎改變;可為踝關節功能可,走路時踝關節輕 微腫脹及疼痛,x片示踝關節間隙稍增寬,無骨性關節炎改變;差為踝關節負重痛, x片示踝關節不對稱,踝關節間隙增寬超過2mm,有骨性關節炎改變。2結果本組38例隨訪6個月至3年,傷口均i期愈合。其中療效優良27例,可8 例,差3例,優良率92. 1%。踝關節骨折后如果關節面

4、稍有不平或關節間隙增寬,均可發生創傷性關節炎。 因此踝關節骨折的解剖對位是關節功能恢復的重要前提2。踝關節屬于屈戍關 節,結合緊密。前后方布滿粗大的肌腱和神經管束,兩側又被內外踝、內外側副 韌帶和下脛腓聯合韌帶所包裹,這種解剖特點決定了充分顯露后踝的困難性,而 內、外踝骨折恰好破壞了兩側解剖的完整性,從而為充分顯露后踝創造了條件。 因此切開復位固定的合理順序是:后踝、外踝、內踝。 3.1后踝的處理現一致認為后踝骨折塊累及脛骨下關節面20%-25%及以上者,應行切開復位 固定,否則晚期有發生創傷性關節炎的危險。在臨床中,我們對累及關節面25% 以上的骨折塊都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x線片示骨折塊解

5、剖復位,若同時有較 小的碎骨片可行摘除,否則若固定不牢,碎骨片易進入關節內形成游離體。后踝 骨折多為撕脫性骨折,有下脛腓后韌帶牢固連接。本組利用了內、外踝的骨折而 外翻踝關節,將脛骨下端暴露于切口外,復位均直視下完成。內固定物可選用松 質骨螺釘或可吸收螺釘,本組25例選用松質骨螺釘自前向后擰入固定較大的骨折 塊,13例選用可吸收螺釘自后向前固定較小的骨折塊,由于應用可吸收螺釘避免 了再次自后方取出的麻煩。3.2外踝的處理研究表明踝穴的完整性依賴于:腓骨的正常長度以及在脛骨腓切跡中的精確 位置,下脛腓聯合的完整3。因此外側復合的重新建立應優先于內踝的重建4。 外踝骨折的良好復位和固定可以使內踝自

6、然復位。對于外踝骨折,使用1/3管形 鋼板螺釘固定有利于恢復并維持其長度,穩定性好,優于髓內固定,后者易造成 踝穴過緊。骨折線較低,可用張力帶鋼絲固定。術后隨訪,本組無1例發生內固 定松動、斷裂,固定效果優良。3.3下脛腓韌帶的處理脛腓下關節分離是踝關節失穩的重要因素,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是否固定有 不同的觀點。我們認為當骨折復位后,雖然下脛腓得到復位,仍應固定。因為下 脛腓關節是一個微動關節,正常情況下有0.13 - 1. 80mm活動范圍,如不固定則在 術后功能鍛煉中可影響韌帶的修復而致踝穴增寬和踝關節的不穩。固定方法是在 踝關節上方23cm處用3. 5mm皮質骨螺釘從腓骨穿過兩層脛骨皮質,

7、平行脛距關 節面且向前傾斜25。30。,應用皮質骨螺釘而不用拉力螺釘,其作用是維持腓 骨與脛骨的正常位置,避免過度復位造成的踝關節背伸受限。3. 4踝關節內側結構的修復三角韌帶是踝關節周圍韌帶中最堅強的組織,可彌補內踝較短之不足,其位 置在足內外旋轉時最臨近足的旋轉中心,作用是防止距骨外旋5。當出現內踝骨 折,內側結構失去控制,距骨向外旋轉。修復斷裂的三角韌帶,內踝骨折用螺釘 或克氏針張力帶固定,對維護踝關節內側結構的完整有重要意義。我們采用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三踝骨折38例,充分把握了踝關節骨折的上述 處理原則,優良率92. 1%,療效較滿意。【參考文獻】1 馬自雄實用骨科詞典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1412 姜保國,張殿英,付忠國踝關節骨折內固定及術后康復治療j骨與關 節損傷雜志,2000,15 (11): 4363 宋國全,王焯,丁晟,等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與下脛腓分離踝關節骨折的手 術治療j 骨與關節損傷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