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與楚辭第三講_第1頁
屈與楚辭第三講_第2頁
屈與楚辭第三講_第3頁
屈與楚辭第三講_第4頁
屈與楚辭第三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qǐng)進(jìn)行舉報(bào)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三講第三講九九 歌歌 這是屈原根據(jù)楚國國家祭典的需要而這是屈原根據(jù)楚國國家祭典的需要而創(chuàng)作的一組祭歌,與漢司馬相如等作創(chuàng)作的一組祭歌,與漢司馬相如等作郊郊祀歌祀歌之事相似。屈原乃以詩人身份受命之事相似。屈原乃以詩人身份受命賦詩,與官職無關(guān),其事或即在任左徒時(shí)。賦詩,與官職無關(guān),其事或即在任左徒時(shí)。惜往日惜往日云:云:“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詔以昭時(shí)詔以昭時(shí)”,是否即指作,是否即指作九歌九歌,尚不,尚不可知。可知。 九歌九歌之名,由來甚古。夏啟曾用之名,由來甚古。夏啟曾用以為郊天祭祖的樂歌(以為郊天祭祖的樂歌(離騷離騷“啟啟九九辯辯與與九歌九歌”)夏時(shí))夏時(shí)九歌九歌,春秋,春

2、秋時(shí)早已失傳,故其時(shí)古籍解釋頗多歧義。時(shí)早已失傳,故其時(shí)古籍解釋頗多歧義。屈原的屈原的九歌九歌,只是在祭神娛人方面與,只是在祭神娛人方面與其有淵源,故仍襲其名。其有淵源,故仍襲其名。 禮記禮記郊特牲郊特牲有有“鄉(xiāng)人禓鄉(xiāng)人禓”之俗,之俗,“禓禓”即即“殤殤”。鄉(xiāng)人行之曰。鄉(xiāng)人行之曰“鄉(xiāng)殤鄉(xiāng)殤”,國家行之曰國家行之曰“國殤國殤”。九歌九歌之有之有國國殤殤,可證其為國家祭典之歌。此外,如,可證其為國家祭典之歌。此外,如云中君云中君之言之言“壽宮壽宮”,并非民間所有,并非民間所有(古籍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人君有之);(古籍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shí)人君有之);山鬼山鬼之言之言“靈修靈修”,亦非小民之稱;,亦非小民之

3、稱;東皇太一東皇太一為天之尊神,又非下民所祀;為天之尊神,又非下民所祀;而且而且九歌九歌所描繪之鐘鼓樂舞、華麗陳所描繪之鐘鼓樂舞、華麗陳設(shè),更非僻野所能備。凡此,皆足見設(shè),更非僻野所能備。凡此,皆足見九九歌歌雖多仿民間祭歌,而實(shí)用之于國家祭雖多仿民間祭歌,而實(shí)用之于國家祭典。典。 九歌九歌十一章,凡祀十神,末章十一章,凡祀十神,末章禮魂禮魂為全詩為全詩“亂辭亂辭”。可知。可知“九九”乃乃古人表多之虛數(shù),非實(shí)指樂歌篇數(shù)。古人表多之虛數(shù),非實(shí)指樂歌篇數(shù)。文征明,明吳中四才子湘君湘夫人圖軸湘君湘夫人圖軸 湘湘 君君v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v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君:湘君。夷猶:王逸注:“

4、猶豫也。”楚俗“猶豫”、“夷猶”二語同義而并行。此“兮”代“而”字。蹇:發(fā)語詞。 誰留:為誰停留。 中洲:即洲中。此為湘夫人疑測之詞。此“兮”代“于”字。要眇:美好貌。宜修:修,修飾、裝飾。此謂裝飾得好。這是湘夫人為迎接湘君而自我修飾。此“兮”代“而”字。沛:行疾貌。吾:湘夫人自謂。此湘夫人自言速乘桂舟以迎湘君。此“兮”代“夫”字。v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v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二句言湘夫人欲使江湘風(fēng)平浪靜,順利前進(jìn)以迎湘君,與神話所謂帝之二女出入必有風(fēng)浪相照應(yīng)。此二“兮”字皆代“其”字。夫君:指湘君。此“兮”代“而”字。參差:指排簫。因其外形參差如鳥翼,故云。此以事物之情狀代為名

5、稱。誰思:即思誰,乃湘夫人思念湘君的含蓄語。此“兮”代“其”字。以上為湘夫人所歌。言湘夫人望湘君之臨,因其未至而思之。v駕飛龍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v薜荔柏兮蕙綢,蓀橈兮蘭旌。飛龍:此當(dāng)指飛行之龍舟。北征:北向而行。湘君由湘至郢赴約享祭,故曰“北征”。此“兮”代“以”字。邅:回轉(zhuǎn)。指繞路而行。吾:湘君自謂。此湘君自言繞道洞庭北上以赴湘夫人之約。此“兮”代“于”字。薜荔柏:柏即后世之“箔”字。此謂以薜荔香草織為簾箔,與湘夫人“薜荔為帷”義近。蕙綢:綢即幬之借字,即床帳。蕙綢,謂以蕙蘭香草織為帷帳。以上兩者皆指舟上陳設(shè)。此“兮”代“而”字。蓀橈:方言:“楫謂之橈”,此謂以蓀草飾楫。蘭旌:以蘭為旌。

6、此“兮”代“而”字。v望涔陽兮極浦,橫大江兮揚(yáng)靈。v揚(yáng)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余太息。涔陽:地名。極浦:遙遠(yuǎn)的水涯。此“兮”代“而”字。橫:橫渡。揚(yáng)靈:猶后世之“顯圣”。 此“兮”代“而”字。未極:未至。言雖橫江揚(yáng)靈,猶未到郢都。此“兮”代“而”字。女:指湘夫人。嬋媛:即“啴咺”,憂愁怨恨。 余:湘君自稱。太息:即嘆息。謂湘夫人為己嘆息,乃湘君想象揣測之詞。此“兮”代“然”字。 以上為湘君所歌。言湘君北上享祭,因路遠(yuǎn)難行而恐湘夫人久等。v橫流涕兮潺湲,隱思君兮陫側(cè)。v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橫流涕:涕淚橫流。潺湲:流淌貌。此“兮”代“之”字。隱:憂痛。隱思,即痛念。君:指湘君。陫側(cè):即“悱惻”,悲

7、傷惆悵。此“兮”代“而”字。桂棹:桂木為楫,取其香。蘭枻:枻即舷。以木蘭為枻,亦取其香。此“兮”代“而”字。斫冰:以棹擊冰前進(jìn)。積雪:謂乘船冒雪前進(jìn)。二句言湘夫人盛寒乘舟,迎接湘君。v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v心不同兮媒勞,思不甚兮輕絕!采薜荔二句:謂薜荔緣木而生,采之水中,必不可得;芙蓉開于水中,取之木末,亦為徒勞。引起下文“媒勞”、“輕絕”之意。此二“兮”皆代“于”字。心不同:謂不與己同心。媒勞:媒人徒勞。恩不甚:恩愛不深。輕絕:輕易絕情。二句皆湘夫人怨湘君不至之詞。此二“兮”皆代“者”字。v石瀨兮淺淺,飛龍兮翩翩。v交不忠兮怨長,v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閑。石瀨:即“淺灘”。淺淺:水流貌。

8、飛龍:指龍舟。翩翩:此指舟行起伏翻動(dòng)狀。此二“兮”皆代“之”字。二句與上文“采薜荔”二句構(gòu)思一致,謂石多水淺舟難行,引起下文二句。交不忠:謂愛情不忠實(shí)。此“兮”代“者”字。期不信:謂相約而不守信用。余:湘夫人自稱。 不閑:不得閑暇。此“兮”代“而”字。二句言湘君不如期前來而引起湘夫人之疑猜。以上為湘夫人所歌。言湘夫人因湘君不至而疑慮叢生。v朝騁騖兮江皋,夕餌節(jié)兮北渚。v鳥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騁騖:奔馳。江皋:江岸。弭節(jié):按節(jié)徐行。北渚:北面小洲。二“兮”皆代“于”字。次:舍,止息。周:旋,圍繞。二“兮”皆代“于”字。二句言湘君已到祭壇。“鳥次屋上”言壇場之靜,“水周堂下”言壇場之幽。v捐余玦

9、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v捐:棄。 余:湘君自稱。玦:玉佩,似環(huán)而有缺。玦與決音義相近,故古人贈(zèng)玦以示訣別或斷絕關(guān)系。此言棄玦江中,則示用不訣別。此為音義雙關(guān)。v遺:遺棄。余:湘君自稱。佩:與“背”古同音。醴浦:醴水之岸。二“兮”皆代“余”字。v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芳洲:香草雜生的小洲。杜若:香草。古人謂服之“令人不忘”。此“兮”代“之”字。遺:與“貽”同,贈(zèng)送。下女:下界之女,湘君對(duì)湘夫人的稱呼。亦猶離騷稱宓妃為下女。此“兮”代“諸”字。二句言采杜若以贈(zèng)湘夫人,以示永不相忘,與上文“恩不甚兮輕絕”之意相反。此為借義雙關(guān)。v時(shí)不可兮再得,聊逍遙兮容與。再得:謂時(shí)不可再得,故要珍惜相會(huì)。此

10、“兮”代“以”字。逍遙兮容與:言相游樂而從容徘徊。此“兮”代“而”字。以上為湘君所歌。言湘君既已降臨,與湘夫人相會(huì),逍遙娛樂。湘湘 夫夫 人人任熊湘夫人 121.4x35.3厘米 上海博物館收藏張大千湘夫人1973年作169x73厘米 大風(fēng)堂藏傅抱石湘夫人1943年作104x60.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通篇寫湘君望湘夫人赴約深情,及其未來而思之,已來而樂之的情景,用以表達(dá)祭者望湘夫人臨饗之誠。v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v 帝子:據(jù)山海經(jīng),湘江之神為天帝之女,故稱帝子。此“兮”代“于”字。v 眇眇:即渺渺,遠(yuǎn)望不見之貌。愁予:使我憂愁。此“兮”代“然”字。v 二句為湘君懸想之詞,謂湘夫人

11、或已止息于北渚,此時(shí)卻仍望而不見,使人憂愁。v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v 裊裊:清風(fēng)徐拂貌。此“兮”代“之”字。v 波:興起水波。下:脫落。此“兮”代“而”字。v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v 白薠:草名。騁望:縱目眺望。此“兮”代“以”字。v 與:去聲,古多訓(xùn)“為”。 佳期:指與湘夫人的約會(huì)。v 夕張:于夜間陳設(shè)鋪張。此言為了相約而于夜間陳設(shè)鋪張以待湘夫人之至。v 此“兮”代“而”字。v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v 萃:集聚。 蘋:水草。罾:魚網(wǎng)。二“兮”皆代“于”字。v 此言鳥非其所則不集,罾非所施則不得魚,喻己不陳設(shè)以待,則湘夫人未必來。v 以上為湘君所歌。言湘君盼湘夫人來臨,因湘

12、夫人未至而哀愁。v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v 沅、醴沅、醴:皆水名。皆水名。 公子公子:指湘君。指湘君。v 未敢言未敢言:謂思念之情不敢外露。二謂思念之情不敢外露。二“兮兮”皆皆代代“而而”字。字。v 此二句及以上句引起下句,系興體,非比喻。此二句及以上句引起下句,系興體,非比喻。與與越人歌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二句同例。二句同例。v慌惚兮遠(yuǎn)望,觀流水兮潺湲。v 慌惚慌惚:猶仿佛,不明了貌。此猶仿佛,不明了貌。此“兮兮”代代“而而”字。字。v 潺湲潺湲:水流貌。此水流貌。此“兮兮”代代“之之”字。字。v 二句言湘夫人望湘君之來而不見,只見

13、流水二句言湘夫人望湘君之來而不見,只見流水潺湲而已。潺湲而已。v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v 麋麋:鹿類。鹿類。 蛟蛟:龍類。龍類。 水裔水裔:水邊。水邊。v 二二“兮兮”皆代皆代“于于”字。字。v 二句言麋不會(huì)舍棄山而食于庭中,二句言麋不會(huì)舍棄山而食于庭中,蛟不會(huì)舍深淵而處于水邊,比喻湘君不會(huì)蛟不會(huì)舍深淵而處于水邊,比喻湘君不會(huì)待己于荒僻之地。待己于荒僻之地。v 此與上文湘君所唱此與上文湘君所唱“鳥何為鳥何為”二句二句恰相呼應(yīng)。恰相呼應(yīng)。v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jì)兮西澨。v 江皋江皋:江岸。江岸。 濟(jì)濟(jì):渡。西澨渡。西澨:楚稱楚稱水涯為澨,古籍中凡地名有澨者,皆在楚。水涯為澨,古籍中凡地名有澨

14、者,皆在楚。v 此指湘夫人赴郢都所經(jīng)之地。二此指湘夫人赴郢都所經(jīng)之地。二“兮兮”皆代皆代 “于于”字。字。v 以上為湘夫人所歌。言湘夫人思念以上為湘夫人所歌。言湘夫人思念湘君而馳馬赴約。湘君而馳馬赴約。v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v v 佳人:指湘夫人。召:召喚。v 騰駕:馳車。偕逝:共同前往,指相會(huì)后共赴祭壇。v 上句“兮”代“之”字,下句“兮”代“以”字。v筑室兮水中,茸之兮荷蓋。v 茸:以草遮覆屋頂。v 上句“兮”代“于”字,下句“兮”代“以”字。v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盈堂。v 蓀壁:以蓀草為室壁,取其香。v 紫壇:紫當(dāng)指草名,本字作茈,所以染紫色者。以紫草為堂,取其美。v 盈堂:一作

15、“成堂”,猶“為堂”。以椒泥一涂堂室。v 上句“兮”代“而”字;下句“兮”代“以”字。v桂棟兮蘭橑,辛夷楣兮藥房。v 桂棟:以桂樹為屋棟。古堂室正中最高之梁曰棟。v 蘭橑:以木蘭為屋橑。古以縱架于屋梁者為橑,亦名椽。v 辛夷楣:以辛夷之木為門楣。楣:門上橫木。v 藥房:藥實(shí)即芍藥。此言以芍藥裝飾房屋。v 古人稱堂后曰室,室之兩旁曰房。此二“兮”皆代“而”字。v罔薛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v 罔:即網(wǎng),此訓(xùn)結(jié)。此句謂結(jié)薜荔香草以為帷帳。v 擗:或作“擘”,分析之也。櫋:“一作幔”。說文:“幔即幕。在旁曰帷”,“在上曰幕”。v 張:張?jiān)O(shè)。此句謂析蕙草以為帳幕,既已張?jiān)O(shè)就緒。v 上句“兮”代“以”字

16、,下句“兮”代“而”字。v白玉兮為鎮(zhèn),疏石蘭兮為芳。v 鎮(zhèn):當(dāng)為“殿”之同音借字。倉頡:“殿,大堂也。”是其義。詩采菽:“殿天子之邦”,毛傳:“殿,鎮(zhèn)也。”又釋文:“殿,填也。”皆以同音為訓(xùn),故“鎮(zhèn)”、“殿”古得通用。v 此句為以白玉為殿堂。v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v 葺:同“緝”,連續(xù)縫合。屋:當(dāng)為帷之借字。帷,小賬。此句謂以芷草為繩縫合荷帷。與上文“葺之兮荷蓋”并言一事。此“兮”代“其”字。v 繚:縛束。此句謂芷縫之不足,又以杜衡縛束。此“兮”代“以”字。v合百草兮實(shí)庭,建芳馨兮廡門。v 合:集合。實(shí)庭:充實(shí)庭院。此“兮”代“以”字。v 建:立。芳馨:指花氣芬芳。廡:說文謂“堂下周屋”,

17、猶后世廂房。此謂建起花氣芬芳的廡門。此“兮”代“之”字。v九疑繽兮并迎,靈之來兮如云。v 九疑:山名,因九峰相似相連而名。在今湖南。繽:繽紛,眾多貌。 并迎:謂九峰并起似迎接湘夫人。v 靈:指湘夫人的眾多侍從。如云:言其盛多。v 上句“兮”代“然”字,下句“兮”代“也”字。v 以上乃湘君所歌。言湘君為迎接湘夫人而筑室水中,百草芳馨,湘夫人忽然降臨。v捐余袂兮江中,遺余褋兮醴浦。v 捐:棄。 袂:衣袖,因其下缺而不合,故稱。“捐袂”亦謂愿相親而不相離。此乃音義雙關(guān)語。v 遺:遺棄。褋:與玦同義。“遺褋”亦謂愿不相離而永相好。此乃借義雙關(guān)語。二句“兮”皆代“于”字。v搴汀州兮杜若,將以遺兮遠(yuǎn)者。v

18、 搴:采取。汀州:洲之平者。杜若:香草名。遺:贈(zèng)。遠(yuǎn)者:指湘君,因久別重會(huì),故云。其義與詩“我思遠(yuǎn)人”之“遠(yuǎn)人”同。v 上句“兮”代“之”字,下句“兮”代“諸”字。v時(shí)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v 驟得:猶輕易得到。諸家或謂湘君湘夫人末章皆言未遇而苦思,非是。果爾,則當(dāng)言“時(shí)不可得”,何必言“再”“驟”?v 上句“兮”代“以”字,下句“兮”代“而”字。v 以上乃湘夫人所歌。言湘夫人既降臨,與湘君相會(huì)而逍遙娛樂。當(dāng)代版湘夫人當(dāng)代版湘夫人v你是北渚那望眼欲穿的亙古不變的念想當(dāng)西風(fēng) 將一湖洞庭折皺 落葉凋零 成了遠(yuǎn)行的舟v我踏著薠草期待你歸來時(shí)燦放的臉 等待 等待 等待日落日升 日升日落v沅水之畔白

19、芷開 澧水岸旁蘭花香潺潺的流水是我連綿不斷的思念v策馬 疾弛方向 天涯海角 目的 一個(gè)已經(jīng)無人赴約的約會(huì)只有在夢里才可聽見的召喚傳自于天堂v空空 庭院已荒蕪 一如一張絕望的臉伴著逐漸沉淪的夕陽 v你是神靈就應(yīng)該有自己的宮殿以荷葉為頂蓀草為壁紫貝鋪地 我用全城的白玉 為你筑成這夢幻般的殿堂 飾之以純潔與芳香 蒼梧九峰并起是諸神靈循香而來v湘江、澧水依然滔滔不絕的述說著述說著你遠(yuǎn)行的意義淚竹斑斑亦掩藏著你從前的微笑我 沒有別的 就水邊的香草吧v摘取 握住的竟還是一把回憶山山 鬼鬼山鬼圖劉萬林v 山鬼:祭名山大川,乃古禮之常;而“山鬼”之名,則不多見。實(shí)則“山鬼”即山神,南楚山神又有其獨(dú)特的神話色彩

20、。顧成天九歌解疑其與巫山神女故事有關(guān),似近是。雖郭沫若曾認(rèn)為詩中“采三秀兮于山間”之“于山”即“巫山”,其說不可信。但從全詩看,卻與高唐、神女賦之內(nèi)容隱約相似。如作為一個(gè)熱戀生活、追求愛情的少女形象,她“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不正是神女賦所謂“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志態(tài)橫出,不可勝記”?“云容容兮而在下”、“東風(fēng)飄兮神靈雨”,不正是高唐賦所謂“云氣崪兮直上”、“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留靈修兮憺忘歸”之獨(dú)稱“靈修”,不正是巫山神女“愿薦枕席”于“先王”的神話縮影?故九歌之山鬼,殆即楚王室祭祀先王“立廟號(hào)曰朝云”之祭歌。v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

21、v 若:若有所見,疑似止詞。 人:指山鬼。 阿:山之曲隅。 被薜荔:謂山鬼披薜荔香草為衣。v 帶女蘿:以女蘿為帶。女蘿,蔓生植物,多附于松柏,又稱松蘿。v 上句“兮”代“于”字,下句“兮”代“而”字。 v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v 睇:說文:“目小視也。”“含睇”指微開其目,目光含而不露。 宜笑:善笑,愛笑。王逸注:“好口齒而宜笑也。”謂凡口齒好者,則笑得好看。v 子:指山鬼。 慕:愛慕。 予:迎神男巫自稱。v 善窈窕:言善于作態(tài)。窈窕,姿態(tài)美好。 二句“兮”皆代“而”字。v 以上為迎神男巫所歌。言山鬼之美及其對(duì)迎己者的傾慕之情。v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

22、兮結(jié)桂旗。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v 乘赤豹:言以赤豹駕車。赤豹,指豹毛齒而文黑。乘赤豹:言以赤豹駕車。赤豹,指豹毛齒而文黑。 從文貍:以文貍為侍從。文貍,毛黃黑相雜之貍。從文貍:以文貍為侍從。文貍,毛黃黑相雜之貍。v 辛夷車:以辛夷香木為車。辛夷車:以辛夷香木為車。 結(jié)桂旗:結(jié)桂枝為旗。結(jié)桂旗:結(jié)桂枝為旗。 二二句句“兮兮”皆代皆代“而而”字。字。v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v 被石蘭、帶杜衡:與上文被石蘭、帶杜衡:與上文“被薜荔被薜荔”、“帶女蘿帶女蘿”寫寫山鬼山間獨(dú)居之服不同,此言山鬼因即將降臨享祭而換裝。山鬼山間獨(dú)居之服不同,此言山鬼因即將

23、降臨享祭而換裝。v 芳馨:指香花芳草。芳馨:指香花芳草。 遺:贈(zèng)。遺:贈(zèng)。 所思:山鬼謂己所思之所思:山鬼謂己所思之人。上句人。上句“兮兮”代代“而而”字,下句字,下句“兮兮”代代“以以”字。字。徐悲鴻山鬼圖v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xiǎn)難兮獨(dú)后來。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xiǎn)難兮獨(dú)后來。 v 余:山鬼自稱。余:山鬼自稱。 處:居住。處:居住。 幽篁:幽深的竹叢,幽篁:幽深的竹叢, 險(xiǎn)難:猶艱險(xiǎn)難:猶艱險(xiǎn)。獨(dú)后來:山鬼謂己降臨祭壇獨(dú)吃。險(xiǎn)。獨(dú)后來:山鬼謂己降臨祭壇獨(dú)吃。v 上句上句“兮兮”代代“而而”字,下句字,下句“兮兮”代代“故故”字。字。 v表獨(dú)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表獨(dú)立兮山之上,云容容

24、兮而在下。 v 表:祭神時(shí)所立木表。表:祭神時(shí)所立木表。國語國語晉語晉語:“昔成王盟諸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楚為荊蠻,置茆蕝,設(shè)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侯于岐陽,楚為荊蠻,置茆蕝,設(shè)望表,與鮮卑守燎,故不與盟。與盟。”韋注:韋注:“望表,謂望祭山川,立木以為表,表其位望表,謂望祭山川,立木以為表,表其位也。也。”淮南子淮南子汜論汜論:“怯者夜見立表,以為鬼也。怯者夜見立表,以為鬼也。”是所立之表,或有似鬼神者。是所立之表,或有似鬼神者。v 容容:云氣浮動(dòng)貌。容容:云氣浮動(dòng)貌。 上句上句“兮兮”代代“于于”字,下句字,下句“兮兮”代代“而而”字。字。 v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fēng)飄兮神靈雨。杳冥冥兮羌晝晦

25、,東風(fēng)飄兮神靈雨。v 杳冥冥:陰暗貌。杳冥冥:陰暗貌。 羌:羌:廣雅廣雅釋言釋言:“羌,乃也。羌,乃也。”“”“乃乃”猶猶竟也。竟也。“羌晝晦羌晝晦”言竟在白晝間突然陰晦起來,承上句言竟在白晝間突然陰晦起來,承上句“云容容云容容”而言。而言。 神靈雨:猶言神靈雨:猶言“神在行雨神在行雨”。“靈靈”與與“零零”通,謂雨飄落。通,謂雨飄落。 上句上句“兮兮”代代“然然”字,下句字,下句“兮兮”代代“而而”字。字。v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v 靈修:指楚王之主祭者。靈修:指楚王之主祭者。九歌九歌為國祀之歌,故稱。為國祀之歌,故稱。 憺忘歸:憺忘歸:安樂而忘歸

26、。安樂而忘歸。 歲既晏:歲既暮,喻年齡衰老。歲既晏:歲既暮,喻年齡衰老。 孰華予:猶言水能使孰華予:猶言水能使我永葆青春。我永葆青春。“予予”乃群女巫代山鬼自稱。此與乃群女巫代山鬼自稱。此與離騷離騷“及榮華之未及榮華之未落落”、“及年歲之未晏及年歲之未晏”立意相近。立意相近。v 上句上句“兮兮”代代“而而”字,下句字,下句“兮兮”代代“矣矣”字。字。v v 以上為群女巫所歌。言山鬼之來,行云作雨,主祭者安而忘歸,山以上為群女巫所歌。言山鬼之來,行云作雨,主祭者安而忘歸,山鬼亦當(dāng)及時(shí)行樂。鬼亦當(dāng)及時(shí)行樂。 v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v 三秀:即芝草。三秀:即芝草。 郭璞注郭璞注爾雅爾雅釋草釋草:“芝一歲三芝一歲三華。華。”故稱故稱“三秀三秀”。v 磊磊:亂石堆積狀。磊磊:亂石堆積狀。 蔓蔓:葛藤連延狀。蔓蔓:葛藤連延狀。v 上句上句“兮兮”代代“于于”字。字。v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v 公子:山鬼稱己所思之人。公子:山鬼稱己所思之人。 悵忘歸:言望人未見,悵忘歸:言望人未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qǐng)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qǐng)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huì)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chǔ)空間,僅對(duì)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duì)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duì)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qǐng)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shí)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duì)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píng)論

0/150

提交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