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藝術 論文_第1頁
古代詩歌藝術 論文_第2頁
古代詩歌藝術 論文_第3頁
古代詩歌藝術 論文_第4頁
古代詩歌藝術 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李賀詩歌的意境美【論文提綱】一、 引言在李賀以瑰麗色彩描繪出的詩歌意境中,天上的神仙世界和地下的鬼魂冥界這兩種意境是最動人、也最能體現李賀詩歌“虛荒誕幻”的藝術特色的。同仙境的光明、熱烈、寧靜、歡樂、神奇、美麗相反,李賀筆下的冥界,大多顯得黑暗、寒冷、神秘、恐怖,詩人借以表達他在黑暗、冷酷的現實社會中的切身感受,詩人用奇特的語言營造悲冷、凄寂的意境。二、 分析1、 李賀與中唐后期文學2、 詩歌意境3、 李賀的詩歌意境三、 小結李賀詩歌以其豐富奇特的想象,奇詭的構思,把人們帶入神秘幽奇、幽邃朦朧、鬼艷凄迷、色彩繽紛的藝術意境。【內容摘要】:英年早逝的天才詩人李賀是一個以“辭尚奇詭”著稱的詩人

2、。他的詩歌意象風格獨具,具體表現為虛荒誕幻、陰幽颯沓。呈現出的是幽暗、晦澀、冷艷,凄迷的意象和意境。【關鍵詞】:李賀 詩歌 意境【abstract】: untimely death of the genius poet li is a "speech still strangeness," said a poet. his unique style of poetic images,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the virtual absurd fantasy, sa da yin quiet. shows that the dark, ob

3、scure, glamorous and, chilling imagery and mood【keywords】: li poetry poem artistic conception詩人是時代的產兒,也是時代的歌手。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源泉,一定的文學藝術總是一定社會存在的反映,無論誰也不可能離開特定的時代而憑空創造。像王昌齡、高適、岑參等,邊塞詩人的作品,就是盛唐軍旅生活的鏡子,而像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孟浩然等,也無疑根植于社會生活的土壤,透露出盛唐時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時代氣息。不僅如此,即使同一個詩人,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寫出來的作品,也會打上不同時代的烙印。一李賀(790816)字長吉,

4、河南昌谷人,出生于一個沒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是唐代中葉的一位杰出的詩人,生于唐德宗貞元六年(公元790年),死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終年二十七歲。青少年時,才華出眾,名動京師,父名晉肅,因避父諱,終不得登第。李賀生活的時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轉折時代。他的一生經歷了唐代德宗、順宗、憲宗三朝。而他的創作年代,則主要是憲宗當政時期。這時,唐王朝的統治已經開始衰敗,曾經是強大統一的唐王朝,由于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開始走向衰落。唐王朝潛在的各種矛盾,也愈加的激烈,宦官擅權,同大地主官之間又勾結又斗爭;藩鎮割劇,吐蕃等外族上層統治者趁機侵擾。而這一切矛盾激化所造成的惡果,又都轉嫁到老動人民

5、頭上,使了、他們陷入苦難的深淵。我們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隨之農民起義便不斷發生。面對瘡痍滿目的現實和農民起義的沖擊,一些地主階級中下層出身的人士,從緩和社會矛盾,挽救唐王朝出發,主張進行政治上的革新。李賀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危機日漸嚴重而又尚有希望的時代,雖然從貞元后期至元和年間,是唐后期政治經濟形勢較好的時期。但卻是一個飽經喪亂,殘存喘息的茍安時代,是一個開始走下坡路,日趨沒落的時代。社會的動蕩,人民的流離,以及各種矛盾的激化,對文學藝術的發展,卻有了一種強大的推動力。很多有愛國主義,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為了變革現實,寫了很多抒發自己理想和要求的作品。因此這一時期的文學出現了一個異彩紛呈

6、的繁榮景象。如元稹、白居易、韓愈、柳宗元、韋應物、李商隱等等。李賀處在這樣一個政治上充滿苦難,江河日下,而文學上百家爭鳴的時代,他的詩歌自然不能不帶有這個時代的特殊氣息。他的一生以詩為業,在中國文學史上,他的詩呈現出極為獨特的精神狀態和藝術風格。學者大多把他歸入韓孟奇崛一派,他的詩更多的借古諷今。因為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所以他的手法更隱晦曲折,往往借助想象或神話,運用離奇的語言,表達他的苦悶。他的詩歌籠罩著一層奇絢詭異的色彩,透過詩歌我們看到的是詩為人悲劇性的傷感。時代在為詩人提供創作源泉的同時,也造就了他們憂傷的悲劇人格基礎。二意境是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的美學標準 。黑格爾說:“詩人應當深入到精

7、神內容意蘊的深處,把隱藏在那里的東西搜尋出來,帶到意識的光輝里。”在這個藝術的光輝里,我們看到得其實就是“意境美”。意境是詩歌的靈魂。辭海里有意境一詞的解釋:“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具有虛實相生、意與境諧、深邃幽遠的審美特征,能使讀者產生想象和聯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在詩歌欣賞過程中,意境就是在讀者頭腦中所產生的一種情景交融的詩意的空間,是客體的情景與意象在讀者頭腦中產生的一種綜合的審美境界。關于意境,中國歷代文人學者都有精辟獨到的論述。“意境”一詞,源自佛經。佛家認為,心之所游履攀緣者,謂之境,所觀之理也謂之境,能觀之心

8、謂之智。這里說的“智”與“境”,在文學方面就是“意”與“境”。我國古代對意境多有闡述:歐陽修六一詩論:“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嚴羽滄浪詩話·詩辨:“大抵詩以專詣為境,以饒美為材,詩匠宜高,捃拾宜情。”晉代的陸機在文賦中從“情思”與“物境”互相交融的角度說過,“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心懔懔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則認為構思規律的奧妙在于“神與物游”,即作家的主觀精神與客觀物境的契合交融;從唐朝開始,最初把意境作為一個美學范疇提出來的是王昌齡。

9、在他的詩格中說道:“詩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一: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娛樂愁怨皆張于意而處于身,然后馳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王昌齡所說的“物境”是指形似;“情境”是指傳情;“意境”實際上是指表意。近代的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等一系列著作中對“境界” 有多種精辟的理解:“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何以謂之有境界?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

10、其口出也。”(宋元戲曲考)可見,王國維對意境的探討與看法已經遠遠超過了前人對意境的理解了。我們知道中國古代詩歌是通過創造意境和意象來表達情志,它所創造的意境美是中國古代詩歌不滅的靈魂。如果說意象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事物的融合,那么意境則是詩人通過各種意象的創造和連綴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三李賀的詩以凄艷詭激詩風,“驚邁時輩”,屹然別立于中國詩歌長河。其詩歌意象獨具,體現了詩人獨特的美學追求,李賀的詩歌意象的特征具體表現為虛荒誕幻、設色濃艷、陰幽颯沓、雕鎪剛硬四個方面。虛荒誕幻黑格爾曾說過:“詩人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艾青也認為“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李賀可以說是最

11、富于想象的作家之一。李賀的想象是一種常人的思維很難進入的,甚至近于病態的天才幻想。正是這種豐富奇特的想象使得李賀筆下的詩歌意象“幽深詭譎”、“奇而入怪”。對李賀詩歌意象的這一美學特點,杜牧在李長吉詩歌敘里有非常形象的概括:“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李賀詩歌意象的“虛荒誕幻”首先表現為大量超現實意象的塑造。為表達其苦悶情懷,總是竭力創設虛幻的、超現實的意象世界,如:“百年老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等。設色濃艷李賀是我國古代詩人中運用色彩最具特色的一位。眾所周知,我國古典詩歌是講究恬靜、不重色彩的,李賀卻敢于突破傳統的局限,他“穿幽入仄,慘淡經

12、營,都在修辭設色”,把自己對社會、對人生、對生命的感觸,破譯成復雜變幻的色彩意象,呈現在讀者眼前。縱觀李賀的詩歌創作,我們不難發現,被李賀用來借代物名的,大多數是與此物有關的色彩詞語。比如:“空綠”、“細綠”、“紫膩”、“冷紅”等,這些意象構成了一幅濃重艷麗的畫面。陰幽颯沓李賀生活在各種矛盾復雜交織的唐貞元元和年間,雖然才華橫溢、有遠大抱負,但腐朽的政治、險惡的世態、淪落的家境、卑微的官職、乃至孱弱多病的身體,無不給他以致命的打擊,使他陷入未老先衰的生命悲秋之中:“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我當二十不如意,一心愁謝如枯蘭”,年輕的身軀內包裹著的竟是一顆臨老的心。正是這種與其生理發育極不相稱的

13、心態,賦予了李賀以老人般的審美感受能力,將他的審美發現和審美選擇引向了一個相當特殊的范圍,那就是“于昏黑杳冥中寫出一派陰幽颯沓景象,令人毛悚”。南山田中行一詩較能體現李賀詩歌意象的這一特點:秋野明,秋月白。塘水繆繆蟲唧唧。云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荒畦九月稻叉芽,蟄螢低飛隴徑斜。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詩寫秋野凄清幽冷之景:月色如霜,西風蕭瑟,寂寥的曠野上雜草叢生,苔蘚遍地,莊稼谷物稀稀落落;秋蟲在夜幕下唧唧哀鳴,山花在寒風里幽幽啜泣,流泉在石縫中低低嗚咽,殘存的螢火在荒蕪的田壟小路上飛來飛去,更有那鬼燈似的磷火,在黑暗的松林間飄蕩閃爍。秋月、寒蟲、冷花、荒畦、鬼燈等意象,織成了

14、一張陰冷的網,使人不寒而栗。雕鎪剛硬李賀寫詩,求新求奇,刻意雕琢。值得注意的是,李賀在雕刻意象時,如錢鐘書先生所說,“好取金石硬性特征作比喻”,“變輕清者為凝重,使流易者具鋒芒”,所以其詩歌意象剛硬尖銳。如“霜重鼓寒聲不起”、“黑云壓城城欲摧”等。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的創造都離不開客觀的物和景,而這些物與景是詩人主觀思想感情的篩選提煉浸潤而成的。詩歌的意象和意境還常常體現出詩人不同的氣質和個性。比如李白詩中的意象和意境就顯得開闊、奔放、豪邁,這與他狂放不羈的個性和靈動飛揚的想象密不可分。李賀詩中呈現的卻是幽暗、晦澀、冷艷、凄迷的意象和意境。他的詩極力營造一個寒冷幽暗、悲涼凝重的世界,來表達他那種

15、無可奈何的情緒。就像晚唐詩人杜牧在李賀集序所言:“云涸綿聯,不足為其態也;水之跳跳,不足為其情也;春之盎然,不足為其和也;秋之明潔,不足為其格也;風檣陣馬,不足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為其古也;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荒國陊殿,梗莽邱垅;不足為其怨恨悲愁也;鯨吸鰲擲,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杜牧所所說的其濃麗,其虛幻、其怨恨、其荒誕,準確的反映了李賀詩歌意境的特色。他在虛幻幽暗的世界中展開想象,形成了完全異于其他詩人的一種幽奇冷艷的凄迷意境。他在虛幻幽暗的世界中展開想象,形成了完全異于其他詩人的一種幽奇冷艷的凄迷意境。在李賀那里,盛世不復,壯志不遂,時光不再,生命不永等種種因素構成了生

16、命的悲劇意識。翻開李賀的詩稿,那奇特的語言,怪異的想象,幽奇冷艷的詩境便會迎面撲來,宛如進入了一個別樣的世界。在五色斑斕的氛圍中充滿著森森的寒意。“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月年樹立影,一山惟白曉。”(感諷五首其三)“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神弦)在這些詩句中,作者寫荒蕪的山野,寫慘淡的黃昏,寫陰森可怖的墓地,而活動于這些場所的則是忽閃忽滅的鬼燈、螢光、食人山魅,讀后令人深感其“險怪如夜壑風生,暝巖月墮”。(謝榛四溟詩話卷四)王思任說“李賀人命之促,好景盡虛,故以其哀激之思,變為晦澀之調,喜用鬼字、泣字、死字、寒字、血字,如此之類,幽冷溪刻”。的確,李賀在刻畫物象時,津津樂道于物象的

17、老、死、枯、瘦。而對物象的雄渾壯闊的一面,仿佛視而不見。他對冷艷凄迷的意象有著特殊的偏愛,并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詞使詩歌感情化,由此形成了他詩歌獨特的極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如“牛鬼蛇神、白骨幽魂、寒蟾老兔、怨月啼花、枯枝敗葉”等。這些幽凄悲冷的意象,讓詩充滿了一種凄冷的意境美。李賀常常把黑暗的現實,用冥界鬼怪、死亡、寒夜等來展示。以抒自己難以言狀無法排解的內心悲痛和凄苦。如秋來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遺花蟲粉空蠹?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秋魂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詩人聞秋風吹葉而驚心,痛心于世無知音。只能在陰冥世界尋覓同調:香魂來吊、鬼唱鮑詩、恨血化

18、碧。以鬼魂憑吊生死,是悲苦至極的奇想。讀李賀的詩,我們不難發現,他刻意追求詩歌語言的瑰美、冷峭,來營造一種衰燈明滅,迷離恍惚的意境。再比如他的鬼詩代表蘇小小墓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油壁車,夕相待。冷翠竹,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詩歌由景起興,通過描繪凄迷的景色,畫出了在冥路上飄飄忽忽行著的人物形象。在這個令人心悸的特寫的鏡頭里,首先突出了墓地所特有的幽冷的氛圍,給人以陰氣森然的感覺。“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生死懸絕,陰陽兩界,再也沒有什么東西可以綰結同心。墳墓周圍那凄迷如煙的荒草野花,也不堪剪來相送,一切都成了泡影。“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寫蘇小小的飾服,用華美艷麗的意象,呈現出一片令人心碎的境界。最后四句描繪西陵之下凄風苦雨的景象,在凄風苦雨之中,那閃爍著暗淡綠光的鬼火,蘊含著人物的哀傷和無奈。詩人將想象與幻覺相伴隨,使全詩籠罩在夢幻迷離的境界之中。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幽暗的非現實的世界中,讓人更深入的體會到了詩人心中的悲涼和落空之痛。李賀的想象大多源于夢幻,而夢幻本身就是一種想象力,他是一個以“辭尚奇詭”著稱的詩人,其詩歌意象風格獨具。他對冷艷凄迷的意象有著特殊的偏愛,他的詩歌大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