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義理論及翻譯研究_第1頁
后殖民主義理論及翻譯研究_第2頁
后殖民主義理論及翻譯研究_第3頁
后殖民主義理論及翻譯研究_第4頁
后殖民主義理論及翻譯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定義: 后殖民主義理論是一種多元文化理論,主要研究殖民時期之“后”,宗主國與殖民地之間的文化話語權力關系,以及有關種族主義、文化帝國主義、國家民族文化、文化權力身份等問題。2、后殖民主義理論的發(fā)展 后殖民主義理論并非本世紀中葉突然出現(xiàn)的,而是在對殖民主義的長期反省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對其研究必須深入到后殖民主義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脈絡中,才可能清楚地認識到后殖民文論與20世紀權力話語的微妙關系,才能在此基礎上把握后殖民主義文論的文化話語分析意象。殖民主義(經(jīng)濟侵略政治侵略 軍事侵略 國家主權的控制)后殖民主義(文化侵略 知識滲透 語言控制 文化霸權)第一階段:開創(chuàng)階段(1)葛蘭西(Anton

2、io Gramsci,18911937)的“文化領導權”理論(2)法儂(Frantz Fanon,19251961)的理論(3)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的權力話語第二階段:發(fā)展與成熟階段(1)印度1947年獨立(2)薩義德(Edward Said)1978年東方主義的出版第三階段:高潮期(1) 斯皮瓦克(G. Spivak)(2) 霍米巴巴(Homi Bhabha)(3) John Tomlinson(1985)的Cultural Imperialism(4)Bill Ashcroft的The Empire Writes Back: Theory and Pra

3、ctice in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 (5)Terry Eagleton,F(xiàn)redric Jameson(6)Robert Young的White Mythologies: Writing History and the West 1、文化領導權的概念 (1)“統(tǒng)治”:西方的國家機器是一條外圍的壕塹,其身后具有一個由堡壘和“陣地”組成的龐大體系,這個體系不僅控制著本國的工人和其他從屬階級,而且還以赤裸裸的暴力統(tǒng)治著一個高度發(fā)達的社會。暴力統(tǒng)治是通過軍隊、警察、法院等實現(xiàn)的;(2)認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除用軍隊、警察和法院等權力機器實現(xiàn)統(tǒng)治以外,還通過主導價值觀念以

4、及意識形態(tài)的方式實現(xiàn)價值觀念的趨近。“認同”是一種隱蔽的權力關系,它表征為非暴力的形態(tài)。(3)領導權:通過市民社會的渠道,形成一種世界觀、方法論,甚至在文化觀和價值觀上達到整合,統(tǒng)一在某種意識形態(tài)中。強化輿論宣傳,進行意識形態(tài)的灌輸是“領導權”思想意識和宣傳手段的集中體現(xiàn)。(4)“領導權”直接的“統(tǒng)治”隱晦的、間接的“精神和文化滲透”(5)領導權包括: 領土權(魯濱遜對荒島的占有) 知識領導權(魯濱遜的知識殖民,命名權) 精神領導權(魯濱遜的宗教殖民) 文化領導權(魯濱遜的文化殖民,吃人心) 思想意識領導權(Master與slave) 政治領導權(強權政治,對尼瑪斯人的屠殺)1、殖民主義的實質(zhì)

5、 殖民主義是在種族和文化的優(yōu)越感與文化霸權掠奪的掩蓋下出現(xiàn)的,為現(xiàn)代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經(jīng)濟利益服務的文化心理壓迫模式。2、黑人面對現(xiàn)代社會種族歧視具有自覺和半自覺的心理痛苦與自我意識,殖民主義助長了這種歧視,使黑人靈魂深處產(chǎn)生一種無可排解的自卑情結和劣等民族的痛苦,淪為“原始野人”。3、殖民使種族歧視合法化,資本滲透溫情脈脈的面紗加深了種族歧視的鴻溝,增強了殖民制度的法規(guī)和結構,從而形成“宗主國”與從屬國、上等人與下等人之間的合法存在(魯濱遜的帝國英雄形象及對后世作家的影響)4、殖民的合法化使黑人對自己的膚色產(chǎn)生自卑與憎恨,從而在靈與肉上走向自卑與自毀。5、地球上受苦的人:在殖民主義的壓迫下,

6、黑人只有通過自己的覺醒,才可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幸,只有通過民族解放,才可能使自己獲得命運轉折的契機。6、反對殖民主義的“革命主體”:不是工人階級,也不是西方無產(chǎn)階級,更不是第三世界的無產(chǎn)階級,而是“貧苦農(nóng)民”,是“地球上承受苦難的人”。7、法儂的“民族文化”與“民族革命”理論為處于弱勢的第三世界國家尋求民族解放、尋找自己的文明美學個性提供了出路。1、著作:瘋狂與文明(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1961)事物的秩序(The Order of Things: An Archaeology of Human Sciences, 1966)知識考古學(The Archaeolog

7、y of Know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 1969)監(jiān)禁與懲罰(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1975),性史(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1976-1984)2、福柯通過瘋狂、性、文明、權力、壓抑等問題的探討,追問如下實質(zhì)性問題:(1)精神病人是如何被確認被隔離被社會權力拋棄、監(jiān)禁和治療的?(2)他們的精神病是通過怎樣的制度審查而被確定?(3)依據(jù)什么現(xiàn)實標準和什么方式對其進行治療和懲罰?3、結論:隔離與確認來自隱形的知識話語,而知識產(chǎn)生于權力的策略,權

8、力是無處不在的。現(xiàn)代社會的知識來源于權力的以及權力網(wǎng)絡的運作權力話語。(第四十一)蘇聯(lián)國內(nèi)戰(zhàn)爭的嚴峻時代,一直紅軍從里海岸邊向卡拉庫姆蘇聯(lián)國內(nèi)戰(zhàn)爭的嚴峻時代,一直紅軍從里海岸邊向卡拉庫姆大沙漠撤退。這些紅軍中有一名大沙漠撤退。這些紅軍中有一名神槍手神槍手,她叫瑪柳特迦(片中,她叫瑪柳特迦(片中也稱也稱“瑪莎瑪莎”),已打死四十個敵人。),已打死四十個敵人。當她向第四十一個敵人舉槍射擊時,這個敵人白旗當她向第四十一個敵人舉槍射擊時,這個敵人白旗投降投降了。了。他是白匪軍的一名中尉,名叫郭沃魯哈他是白匪軍的一名中尉,名叫郭沃魯哈奧特羅克,掌握著重奧特羅克,掌握著重要的軍事情報。政委決定派瑪莎和兩名

9、戰(zhàn)士押著中尉,從海路要的軍事情報。政委決定派瑪莎和兩名戰(zhàn)士押著中尉,從海路出發(fā)。途中他們談出發(fā)。途中他們談論理想、談論詩歌藝術論理想、談論詩歌藝術。但海上起了風浪,兩名戰(zhàn)士淹死了。瑪柳特卡和中尉被海浪但海上起了風浪,兩名戰(zhàn)士淹死了。瑪柳特卡和中尉被海浪沖擊到了一片荒無人煙的海島上。沖擊到了一片荒無人煙的海島上。中尉病得很重,瑪柳特卡悉中尉病得很重,瑪柳特卡悉心照料他。心照料他。在這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他們在這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他們相愛相愛了,她把他叫做了,她把他叫做“藍眼睛藍眼睛”。就在他們沉浸在愛情的世界里時,他們發(fā)現(xiàn)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就在他們沉浸在愛情的世界里時,他們發(fā)現(xiàn)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一條帆船,當中

10、尉看清是白匪軍官的船時,他迎著船飛奔而去一條帆船,當中尉看清是白匪軍官的船時,他迎著船飛奔而去。瑪柳特卡叫他站住,他不聽。瑪莎。瑪柳特卡叫他站住,他不聽。瑪莎舉槍打死了她深愛著的第舉槍打死了她深愛著的第四十一個敵人四十一個敵人.她在海水中擁抱著死去的中尉,為她深愛著的她在海水中擁抱著死去的中尉,為她深愛著的“藍眼睛藍眼睛”而而哭泣哭泣(一)東方主義與文化帝國主義1、東方主義不是一個知識的問題,而是一個權力的問題,是“一種根據(jù)東方在歐洲西方經(jīng)驗中的位置而處理、協(xié)調(diào)東方的方式。”(例:魯濱遜漂流記續(xù)集)2、東方主義的核心是西方的權力。在以西方為中心的話語體系中,東方是一個西方想像出來的地方,其目的

11、在于界定一種有利于自己的權力話語和全球性關系。東方的貧弱只是驗證西方強大神話的工具,是文化霸權的產(chǎn)物,是對西方理性文化的補充。西方話語感興趣的是被扭曲、被肢解的“想像性東方”。他們把東方作為驗證西方自身的“他者”,將一種“虛構的東方”形象強加于東方,使東方納入西方中心的權力結構,從而完成文化上被殖民的過程。(張藝謀的電影) 3、從文化形態(tài)上來說,世界的“話語/權力”結構決定了西方宗主國與邊緣國政治文化的二元對立。 強勢/弱勢 中心/邊緣 先進/落后 文明/蒙昧4、東方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的思想是西方帝國主義全球擴張的工具,他們打著西方文化普遍性的旗幟,用這一標準想像東方、構建東方,把東方納入其權

12、力話語,達到文化殖民的最終目的。 1、著作:世界、文本、批評家 2、觀點:(1)種族中心主義和人對權力的欲望,是文本與世界聯(lián)系的根本內(nèi)容。 (2)批評也是一個文本事件 ,文本批評就是文化政治批判1、邊緣性:后殖民主義理論的一大特色 西方:普適真理與“東方應該怎樣”的權力指向(魯濱遜的宗教文化殖民)東方(第三世界):邊緣性(香蕉人的尷尬)后殖民:邊緣到中心,邊緣對中心的消解2、失語癥話語西方:話語的主動權與文化輸出權東方:失語癥候(尼瑪斯人與“星期五”)English/english 第一世界的西方操持著第一世界的“英語”(English),而第三世界的批評家或者后殖民地批評家使用的則是帶有當?shù)?/p>

13、語音和語法特征的第三世界“英語”(english),因此第三世界失去了話語的主動權,成為一個“沉默的他者”。無言的狀態(tài)或失語狀態(tài)說明“言說者的缺席或被另一種力量強行置之于盲點之中。” 1、東方主義與文化帝國主義理論對我國譯學的啟示 (1)看待東西方的三種態(tài)度: “他者”的制造者 “他者”旗幟的張揚者 “香蕉人”與“夾縫人”(2)我國譯學建設的兩種聲音 西化派:“他者”的制造者 特色派:“他者”旗幟的張揚者 出路:超越二元對立,尋找新的出路 佐哈爾:“任何多元系統(tǒng),都是一個較大的多元系統(tǒng),即整體文化的組成部分;同時,它又可能與其他文化中的對應系統(tǒng)共同組成一個大多元系統(tǒng)。任何一個多元系統(tǒng)里面的現(xiàn)象

14、,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必須與整體文化甚至與世界文化這個人類社會中最大的多元系統(tǒng)中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研究。”王岳川:“后殖民主義的意義不僅是理論上的,更重要的是實踐上的,尤其是中國如何面對全球化與本土化問題,已然成為當代中國學者關注的焦點;”“處在東方主義語境中而不墜入殖民文化的危險,則必須打破二元對峙的東西方理論,以一種深宏的全球歷史性發(fā)展眼光看人類文化的總體格局,從而使世界性消弭民族性和現(xiàn)代性、西方中心和東方中心的二元對立,解除一方壓倒或取代另一方的緊張關系,倡導東西方之間的真實對話,以更開放的心態(tài)、多元并存的態(tài)度、共生互補的策略面對東方和西方的文化差異。”(3)對“歸化”與“異化”問題的看待 中國的翻譯理論工作者和建設者們面對是全球化和知識多元化的語境,他們肩負著讓世界知道中國、同時也讓中國了解世界的雙重重任。要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了解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學者們有必要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角度多視角地審視歸化/異化的問題,不要一味地歸化或者異化,而要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