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論文:有感于語文課堂教學實踐_第1頁
初中論文:有感于語文課堂教學實踐_第2頁
初中論文:有感于語文課堂教學實踐_第3頁
初中論文:有感于語文課堂教學實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引導得法 拓展有度有感于語文課堂教學實踐新課程教學改革時至今日,參與其間的教師們不斷體驗著新的教學理念,摸索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于是,課堂教學樣式紛呈,令人目不暇接,可謂“遍地生花”。當然,由于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把握不太明確,教學實踐中就存在著許多迷惑。一部分教師仍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學中還難以擺脫原來的思維框架,課堂上仍是只求答案的統一、標準。盡管這當中也加入多媒體輔助教學、也有學生的小組討論、交流,但明眼人一看就知是“舊瓶裝新酒”、“換湯不換藥”,課堂教學仍流于形式。此外,一些教師則大刀闊斧,大膽出擊,大搞文體拓展。一篇課文僅用十幾分鐘時間解決,接下來更多的時間用來聯想、情感體

2、驗、個人評價。一堂課下來倒是轟轟烈烈,只是究竟給了學生什么,聽者一頭霧水。這是我在接受新課程培訓中,聽到、看到或親身經歷的教學困惑。經過將近兩年的實踐,我想針對課堂教學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一、課堂教學應引導得法語文課程標準第四學段(7-9年級)從欣賞文學作品的角度,要求學生“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新課標對學生提出了情感投入的要求。而這種投入要以學生有興趣為前提。學生的興趣并不都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我們教師的引導。薩特說得好:“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我想,要使學生真正對語文感興趣,實非易事。作為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一塊下功夫,讓學生從對

3、一堂課的喜愛發展到對每一節語文課的期盼;從對課內文本的喜歡發展到課外閱讀的入迷。這一境界的產生需要教師費盡心思,不斷變花樣引領,并要有耐心,能持之以恒。首先,教師課堂導入的設計相當重要。有句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大多數老師都有同感:課堂導入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教學環節,如果教師引導得法,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以我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綜合性學習展示課讓世界充滿愛為例,我在一個班級開課時設計的導語是,用比喻句“愛是雨露,愛是陽光,愛更是”來闡釋“愛”的意義,然后就過渡到活動中去了。當時學生反應平平,他們沒有被這些看似生動的話語感動。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有

4、關“愛”的“匯報課”形成了,“愛”的感情卻流失了,整個活動沒有高潮。我意識到了自己導入的失敗。在另一個班開課,就改換了導入的表達方式。用簡短的語言講述了一個教師與學生“愛的真人真事”,還聯系了自己。記得當我講述到:“那位受恩于老師的聾啞學生,在大學畢業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送給老師一雙鞋,作為他的生日禮物,并用手語向老師傾訴:我愛你! (我為此特意做了這個手語)此后年年如此”教師里鴉雀無聲,很多學生眼含淚水,我自己也不禁沉浸其中,還檢討了自己與學生愛的隔閡。接下來,學生似乎個個對愛有了新的認識,課堂氣氛活了。平時不太敢發言的學生都很投入地說、唱起來。其中一位叫楊玲的女生,平時從不主動發言,那天她

5、竟主動出場演唱了一首天亮了,她的深情更是把這個活動推向了高潮。這堂課的成功還使這個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不少。最近,參加本區教壇新秀評比的觀摩課,我發現導入的設計的確舉足輕重。同樣一堂課我眼中的香格里拉,大多數教師都采用圖片展觀香格里拉景色,這是一種激趣的方法,但是由于缺少教師必要的語言提示,這種一閃而過的畫面并未真正起到震撼學生心靈的作用。因此,當學生說他們眼中的香格里拉時,僅用“雄偉”、“美麗”等常用詞。而有一位教師則采用mtv的方式讓學生欣賞歌曲香格里拉,學生不僅感興趣于那畫面,更陶醉于那歌聲。于是,“神秘”、“夢幻”、“圣潔”等詞從他們嘴里溜出來。“水到渠成”一切皆在無言中。當然,

6、這種導入要自然、靈活、多變,或講故事、或唱歌、或欣賞片斷都可以。我個人以為即使是班門弄斧、現炒現賣甚至讓自己出丑,只要能激起學生興趣都要嘗試。最好一段時間變個導入花樣,讓學生有所期待。但是,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詞得法。所謂“得法”就是一要緊扣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等,切不可偏離這些;二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時而投其所好,讓他們有“英雄所見(所愛)略同”之感。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花太多的時間在這一塊而忘了主要的教學過程,那可是得不償失。其次,得法的教學引導要貫穿課堂始終。對于文本的處理,按照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往往參考各種資料,設計問題,讓學生解決。可是,總發現一節課下來,許多問

7、題都是教師幫助他們解決。說實話,老師的解答也是參考了資料的“標準答案”。學生的閱讀興趣淡了,老師的火可上來了:“怎么像木頭似的沒反應?”現如今我們提倡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小組討論確定,在班上交流,即自問自答。應該說,這是很好的教學理念。可實際上,學生缺乏教師必要的引導,很多問題是很難解決的。甚至可以說他們連問題都提不出來。比如,有一次,我在教學文言文送東陽馬生序時,疏通文意后,要求他們對此文質疑問難。我的設想是通過學生自問自答來讓他們把握宋濂的精神品質。學生準備了大約十五分鐘,看了好多遍課文,也進行了小組的“熱烈討論”。到交流時,問題出來了,“無疑而問”比比皆是:他為何“足膚皸

8、裂”,“他為何每天只吃兩頓飯”等等,令人啼笑皆非。看來,放手過快不行,必要的引導示范不可省去。我試著先從第一段文字引導學生:針對宋濂的“借書、抄書、還書”之事,你難道不想說點什么嗎?這下學生的反應來了:“從中可見他是怎樣的人”。我繼續點撥:“大家看,這段文字只寫了宋濂一個人物嗎?對他,你有什么想法可與同學交流呢?”學生很快提出了許多疑問:“先達(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為何擺出這副面孔?作者干嘛提到他?”“宋濂在老師面前的那種樣子與我們今天學生對老師的態度差別在哪里?”課堂上學生一下有疑可問,有話可說了。接下來第二段的學習討論中,學生提問有了層次,重點也有了把握。我從中深切體會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要

9、突出,必須有教師合理的教學設計,更需要得法的教學引導,再加上耐心和堅持,我相信我們的學生會飛得更高更遠。二、課堂教學要拓展有度“激發學生思維,尊重學生個性”是語文教學的新理念。由此,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開放性題,來拓展學生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這已成了教學過程的一個板塊模式,應該說是相當不錯的。這在我們每篇課文后面的研討與練習中就有所體現。只是許多時候,我們許多老師過分看重拓寬訓練而走入誤區。其一,為求熱鬧,拓展內容重復而無意義。前面提到的我眼中的香格里拉教學中,一位教師在探究問題時,出示了一道題:“如果你到香格里拉去旅游,要想受到當地藏民的歡迎,你應該注意些什么?”此題應

10、該是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的一次能力的應用,目的在于讓學生再次體會香格里拉的民族風俗,注意保護自然。可是,在接下來的“應用能力的展示”一塊,教師又出示了兩道供學生選做的題:“1、如果你是一位香格里拉的當地居民,你想為家鄉的建設貢獻哪些金點子?2、為了提高香格里拉的知名度,請為它設計一個徽標。”初看,題目設計很有吸引力,學生也不乏有思維亮點。可仔細一推敲,就會發現拓展的問題并未跳出“香格里拉”,而且后兩問題還不如第一問來得切合課文內容。這種拓展就失去了意義,倒不如與學生家鄉的環保掛上鉤,為家鄉環保出些金點子或設計一個徽標。從這個案例中不難發現,拓展內容并不在多,而在于精。要想多,也要逐層遞進。

11、其二,拓展內容牽強附會或毫無聯系。拓展延伸知識,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打破學生思維定義,使學生的個性得以發展,但并不是所有的拓展都要提升到一個很理性、很深沉的高度,這有“為賦新詞強言愁”之嫌。如有教師在旅鼠之謎課堂拓展延伸時,設計了這樣一道題:“老鼠愛大米是近幾年流行的歌曲,這首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為何會廣泛流行?”不禁讓人莫名其妙。這問題的設計,與文本主旨相去甚遠,可謂生拉硬扯,只會破壞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如一位教師,在春(朱自清)一文的“拓展延伸”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許多偉人在青年時期就已經立下遠大志向,卓有成就。你知道他們的事跡嗎?說說你的看法。”“春”的含義跟

12、“遠大志向”實在很難沾邊。其三,拓展訓練成了教學過程的重頭戲。拓展延伸只是為了開拓學生思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文中內容作出正確而有個子性的把握。但是,也有人把它當作教學的全過程。一位教師在寫作訓練課上,點評學生日記。他首先提出日記的可寫記,指出人生只有三篇文章,即“自然、社會、人”,又提出16字寫作要求“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所覺所悟”,聽者覺得頗有道理。可接下來不知怎么就說到金庸武俠小說,說到水滸傳、紅樓夢,又說到作者在小說中替人物取名之絕。又以金庸為列,說“郭靖”、“楊康”,談“木婉清”、“風清揚”,最后告訴學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學生可以由此及彼,借鑒他人寫作

13、之長處。接著,他又范讀了金庸武俠小說中一段描繪景色的語言,等到真正點評學生日記只剩十幾分鐘時間,這當中還包括朗讀自己與學生的同步作文。應該說,這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老師,知識的儲備相當豐富。只是,這堂作文課通過自己知識的拓展,究竟想教給學生什么,變得模糊不清。他對知識的拓展已經變成了個人課堂的表演,這也與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有所違背的。這樣的毛病在自己身上也是常常發生。有時,介紹到某個作家或提到某件事,正好自己十分了解和喜歡,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們生平事跡或者奇聞逸事都娓娓道來,結果一堂課就在自己的侃侃而談中結束了,這種現象偶有發生尚可,有時還能起到一定的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但每每為之,則后果不堪設想,學生似聽天書:或呆若木雞,或傻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