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專用公路的二級公路畢業設計說明書_第1頁
汽車專用公路的二級公路畢業設計說明書_第2頁
汽車專用公路的二級公路畢業設計說明書_第3頁
汽車專用公路的二級公路畢業設計說明書_第4頁
汽車專用公路的二級公路畢業設計說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總 說 明1.1 設計任務及依據 依據地形圖、畢業設計指導書、畢業設計任務書完成給定路線的初步設計。包括:路線設計,路基設計,路面設計,小橋涵設計,路線平面交叉設計,應用計算機繪制工程圖。1.2 沿線自然情況 本設計路段為山嶺重丘區,沿線為第四級沖擊和洪積層,表層土壤為粉質中液限粘土,中層為沖積形成的砂礫、圓礫,底層為砂巖土壤。土壤滲透性較好,地層比較穩定。1.3 公路等級和技術標準該道路為汽車專用公路的二級公路,一般能適應各種車輛折合成中型載重汽車的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500015000。交通量年平均增長率為6.8%。技 術 指 標 選 取 表 計算車速(km/h)行車道寬度(m)路

2、基寬度(m)最大縱坡(%)平曲線最小半徑(m)行車視距(m)橋涵設計車輛 80 9.0 2 6極限60一般100 110汽-20掛-120 1.4 路線采用的技術經濟指標路線的起點樁號為k69+000.000 ,終點樁號為k79+089.893,總里程為10.090公里,全線設置了涵洞13道。最大縱坡度為6%,路面寬度為10.5米。該路設計使用年限為15年,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結構為面層(水泥混凝土),基層(水穩砂礫),墊層(砂墊層)。1.5 路線設計起訖點及設計高程起點坐標 n- 5367600e-22545000 設計高程342.030終點坐標 n- 5373600e-225477

3、00 設計高程421.570第二章 路 線 線 形 設 計2.1 紙上定線和路線方案的確定 2 .1.1 了解資料 首先要熟悉地形圖和所給的原始資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況。 2.1.2 定線根據給定的起終點,分析其航空(直線)距離和所需的展線長度,選擇合適的中間控制點。在路線各種可能的走向中,初步擬定可行的路線方案,(如果有可行的局部路線方案,應進行比較確定),然后進行紙上定線。(1)在1:10000的小比例尺地形圖上在起,終控制點間研究路線的總體布局,找出中間控制點。根據相鄰控制點間的地形、地貌、地質、農田等分布情況,選擇地勢平緩山坡順直的地帶,擬定路線各種可行方

4、案。 對于山嶺重丘地形,定線時應以縱坡度為主導;對于平原微丘區域(即地形平坦)地面自然坡度較小,縱坡度不受控制的地帶,選線以路線平面線形為主導。最終合理確定出公路中線的位置(定出交點)。 (2)山嶺區地形的選線步驟: a.試坡:定均坡線。在山嶺重丘地帶,根據等高線間距和所選定的平均縱坡(視路線高差大小,一般選5%-5.5%之間)按計算得等高線間平均長度a(a=等高距/平均縱坡)進行試坡(用分規卡等高線),將各點連成折線,即均坡線。 b定導向線:分析這條均坡線對地形、地物、等艱苦工程和不良地質的避讓情況。如有不合理之處,應選擇出須避讓的中間控制點,調整平均縱坡,重新試坡。經過調整后得出的折線,稱

5、為導向線。c.平面試線:穿直線:按照“照顧多數,保證重點”的原則綜合考慮平面線形設計的要求,穿線交點,初定路線導線(初定出交點)。 敷設曲線:按照路中線計劃通過部位選取且注明各彎道的圓曲線的長度。平面試線中要考慮平、縱、橫配合,滿足線形設計和標準的規定和要求,綜合分析地形.地物等情況,穿出直線并選定曲線半徑。 d.修正導向線:縱斷面控制:在平面試線的基礎上點繪出粗略縱斷面地形線,(可用分規直接在圖紙上量距,確定地面標高),進行初步縱坡設計,并根據縱坡設計情況修正平面線形。橫斷面較核:根據初步縱坡設計,計算出路基填挖高度,繪出工程困難地段的路基橫斷面圖(如地面橫坡陡或工程地質不良地段等),根據路

6、基橫斷面的情況修平面線形。 e定線: 經過幾次修正后,最終確定出滿足標準要求,平縱線型都比較合適的路線導線(最終定出交點位置)。 2.1.3 路線方案的比選 如有路線局部方案,應分別進行定線設計,經論證比較定出推薦方案,路線方案比較選擇主要考慮下列因素:(1)路線長度;(2)平、縱面線形指針的高低及配合情況;(3)占地面積;(4)工程數量(路基土石工程數量、橋梁涵洞、工程數量)等。2.2 路線平面設計 根據路線幾何線形設計要求,確定路線平面線形各要素及其他們之間的配合;線形應與地形、地物相適應,與道路所經地帶的地形、地物、環境、景觀相協調,而且減少工程數量,節省投資。平面共設交點9個,平均每公

7、里交點數(個):0.892;平曲線最小半徑(米/個):250/1;平曲線占路線總長(%):45.78;直線最大長度(米):1591.725;采用規范圓曲線最小半徑極限值(60m)的1處。并在小曲線半徑處設置急轉彎標志和波形板防撞護欄。 2.2.1 確定各平曲線半徑及緩和曲線長度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規定:當平曲線半徑小于250m時應設置加寬;當平曲線半徑大于600m時不設超高,應設置緩和曲線和超高,超高的橫坡度計算行車速度,半徑大小,結合路面類型,自然條件和車輛組成等情況確定。二級最大超高不應大于8%,在積雪地區不宜大于6%。當超高橫坡度的計算值小于路拱坡度時,應當設等于路拱

8、坡度的超高值。1交點處偏心計算應該以偏角正切值tg然后沿該交點a線方向量長度ab=10cm經b點作ab的垂線,量bc=10tg定出c點。連結ac即為偏轉后的方向。2.等高線的繪制在以上工作完成后,即可以繪制等高線根據中樁地面高程以及橫斷面數據利用內差繪制等高線。 說明:本設計中平曲線最小半徑r等于60米,應設緩和曲線,每隔25米為一計算點。2.2.2 編制直線及轉角一覽表2.2.3 平面圖上應示出路線起終點里程,交點位置及編號、公里樁、百米樁、水準點、地物、人工構造物,曲線主點樁號、曲線要素表、坐標網格等。2.2.4彎道視距的檢查對于曲線內側受建筑物、樹木、路塹邊坡等限制較嚴的彎道應進行視距檢

9、查,對于需要進行工程處理來保持視距的彎道繪出視距包絡圖。2.2.5 繪圖根據路基橫斷面設計圖確定出公路用地范圍,并據此繪出公路用地圖,比例尺:縱向1:2000,橫向1:1000,圖上標出百米樁左右兩側的用地范圍,連結細實線,并注上占地寬度,各曲線要素點要標出。單曲線內中樁坐標計算1)不設緩和曲線的單曲線曲線起終點坐標按式(1)、(2)計算,設其坐標分別為zy(x、y),yz(x、y),則圓曲線上坐標為:x= x+2rsin(90l/r)cos(a+90l/r)y= y+2rsin(90l/r)sin(a+90l/r) (5)式中:l-圓曲線內任意點至zy點的曲線長r-圓曲線半徑-轉角符號,右偏

10、為“+”,左偏為“-”1) 緩和曲線的單曲線曲線上任意點的切線橫距x=l-l (6)式中:l-緩和曲線上任意點至zh(或hz)點的曲線長l-緩和曲線長度(1) 一緩和曲線(zhhy)任意點坐標x= x+x/cos(30y= y+ x/cos(30 (7)(2) 曲線內任意點坐標a:由hyyh時 x=x+2rsin(90l/ y=y+2rsin(90l/ (8)式中:l-圓曲線內任意點至hy點的曲線長 x、y-hy點的坐標,由式(7)計算而來b:由yhhy時x=x y=y(9)式中:l-圓曲線內任意點至yh點的曲線長c:第二緩和曲線(hzyh)內任意點坐標x=x y=y (10) 式中:l-第二

11、緩和曲線內任意點至hz點的曲線長2.3 路線縱斷面設計2.3.1 用點繪出地面線根據各里程樁號及對應的地面高程,點繪出路線地面線 。2.3.2 拉坡 調坡 定坡 確定設計高程時,應根據公路路線設計規范jtj 011-95技術標準規定公路的最大縱坡,限制坡長,縱坡折減,合成坡度等,并結合路線起終點、橋隧、交叉口、越嶺線埡口、沿溪線水位等控制點和經濟點的高程,確定出公路路線縱斷面設計線。該設計線必須滿足技術標準,又盡可能照顧平、縱面線形的協調,同時還是最經濟的設計。 2.3.3 確定縱坡度,變坡點的位置 高程縱斷面設計線不宜太碎,應保證最小坡長要求,變坡點位置應選擇在整50m樁號上,變坡點高程精確

12、到小數點后三位,中樁精度小數點后三位。坡度值為0.000%。 2.3.4 縱斷面圖的詳細設計選取各變坡點處豎曲線半徑:計算各豎曲線要素。根據設計資料繪制出路線中樁點的地面線,并寫出縱斷面設計圖的地質土壤情況,地面標高里程樁號,橋涵位置,孔徑,結構類型;水準點的高程和位置坡度,填挖高度,與公路交叉的位置。縱坡設計應考慮汽車的性能。有利于安全、提高車速、 減少大氣污染。應當避免出現小于0.3%的不利于排水的縱坡度。最大縱坡(%/米/處):3.413/600.80/1;最短坡長(米/處):242.756;豎曲線占路線長(%):27.85;平均每公里縱坡變更次數(次):1.487;豎曲線最小半徑(凸/

13、凹)(米):2000.00/3000.00。連續上坡(或下坡)路段,在規定的縱坡長度范圍內設置了緩和坡段(縱坡不大于3%),并在縱坡大的路段設置陡坡標志,結合小曲線半徑設置限速標志。2.3.5 平、豎曲線的組合 平、豎曲線應相互重合,且平曲線應稍長于豎曲線。 平、豎曲線大小應保持均衡。暗、明彎與凸、凹豎曲線的組合合理。 有些平、豎曲線應避免組合。 平面設計線為路基中心線,縱斷面設計標高為路基邊緣處(距路基中心線5米)。2.3.6 豎曲線要素的計算 2.3.7. 標高計算施工標高=設計標高地面標高將標高計算結果按要求填于縱斷面圖上即可。2.3.8 平縱線形設計應注意避免的組合1) 應避免在凸型曲

14、線的頂部和凹型豎曲線的底部插入小半徑平曲線。2) 應避免在凸型豎曲線的頂部和凹型豎曲線的底部與反向平曲線的變曲點重合。3) 在長直線段或長平曲線內要盡量設成直坡線避免設置凸凹看不見的線形。4) 平曲線長直線段內不要插入短的豎曲線。5) 應避免在長直線上設置長坡凹型豎曲線路段這種路段易產生視覺的錯覺而造成超車行駛。 第三章 路 基 設 計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按照路線位置和一定技術要求修筑的帶關構造物,承受由路面傳來的荷載,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和耐久性,中期設計在公路設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1.1 路基有關值的選取 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 規定二級公路,山嶺區的

15、有關技術標準路基寬度 (m)路基邊坡坡度路面寬度(m)邊溝坡度路肩寬度(m)2 1:1.510.5 1:1.5 0.75 路基橫斷面由路面寬度、路拱橫坡度、 路肩、 路基寬度、 路基邊溝、 截水溝、取土坑、棄土坑,公路用地等組成。路拱橫坡度取2.0%, 路肩為3%,路基邊坡為1:1.5,在設計邊溝的深度為0.6m,寬度為0.6m,外側邊坡坡度均為1:1.5。3.1.2 邊坡的確定路基邊坡坡度對路基穩定性十分重要,確定路基邊坡坡度是路基設計的重要任務。其大小取決于邊坡的土質,巖石的性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等自然因素和邊坡的高度。一般路基的邊坡坡度可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和設計規范推薦的數值采用。 路堤邊坡

16、一般路堤的邊坡度可根據填料種類和邊坡高度按規定坡度選用,路堤邊坡坡度超高時,單獨設計,陡坡上路基填方可采用砌石。 路塹邊坡 土質路塹邊坡應根據邊坡高度,土的密實程度,地下水和地面水的情況,土的成因和生成時代等因素選定。巖石路塹邊坡,一般根據地質構造與巖石特性對照相似工程的成功經驗選頂邊坡坡率。3.1.3 路基高度的確定路基的填挖高度,是在路線縱斷面設計時綜合考慮路線縱坡要求,路基穩定性和工程經濟等因素確定。從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要求出發,路基上部土層應處于干燥或中濕狀態,路基高度應根據臨界告度并結合公路沿線具體條件和排水及防護措施確定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1) 路基橫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是在橫斷面測

17、量所得的數據點繪到橫斷面上,按縱斷面設計確定的填高度和平曲線上的超高,加寬值逐樁繪出路基橫斷面設計圖,并計算的填挖中樁高度,填方面積和挖方面積分別標注于橫斷面圖上。2) 填 挖方面積的計算方法填挖面積的計算方法達到包括積距法,內何圖型法,混合法,求積儀法,本設計采用積距法。如圖每隔1cm量出高度累計相加由于比例尺為1:200結果乘以4得到填挖方面最后把果刨除(填方)或加(挖方)路面結構層面積即得該斷面的填挖方面積,對于半填半挖路段,填挖面積應該寫出。 3.1.4 加寬 超高設計1) 加寬 當半徑r250m時,為了保證車的安全,曲線段上的正常寬度應做適當的加寬,半徑大于250m,所以不加寬。2)

18、 超高二級公路,當平曲線半徑小于600m時為讓汽車在曲線上行駛時能夠獲得一個指向曲線的橫向分力,以克服離心力對行車的影響應設置超高。本設計中超高的設置方法采用的是繞內側放置的方法,超高的形成過程,包括提肩階段雙坡階段和旋轉階段。路基設計調和一般是指路肩邊緣的高程,在超高設置段路基及中線的填,挖高度內改變,因此在該段應對超高值進行計算。3.1.5排水系統的設計原則各種排水設施的設計應盡量少占農田,并與水利規劃和土地使用相配合進行綜合規劃,排水口應可能引接至天然河溝,以減少橋涵工程,不宜直接注入農田應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則。在路基兩側設置邊溝,一般情況下挖方路基和填土高度小于1.0m的路堤應設置

19、邊溝,邊溝采用梯形,邊溝的底寬為0.6m, 深度為0.6m, 內側邊坡采用1:1.5,外側邊坡為1:1.5。邊溝最大縱坡為3.0%,最小縱坡為0.6%。在一些地線橫向排水好的路堤也可不設邊溝。紙上定線在地形圖上示出排水溝渠的平面位置。涵洞與路正交,縱坡度為3%,涵管直徑為1.50m。3.1.6 橫斷面的繪出橫斷面設計一般比例為1:200, 在橫斷面圖上,按縱斷面設計確定的填挖高度和平面設計的超高,根據標準規定的路基寬度,繪出其路基橫斷面設計圖,并標出填挖的高度路基寬度,計算出填方面積(ta),挖方面積(wa),并分別標注于圖上。第四章 路 面 設 計 路面是道路主要組成部分,它的好壞會直接影響

20、行車速度,安全和運輸成本路面要求有強度和剛度,穩定度,表面平整度,和抗滑性,本段設計為水泥混凝土路面。4.1.1 設計原則、依據根據交通量,因地制宜,合理選材,方便施工的原則設計。路面設計根據公路的功能、使用要求及所處地區的氣候、水文、土質等自然條件,結合該地區路面施工經驗和材料供應進行路面綜合設計;同時本著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合理選材、方便施工、利于養護的原則進行路面結構設計。路面設計依據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基層設計依據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范進行設計。4.1.2 路面結構

21、的確定及材料的選擇根據公路等級和交通量,確定路面等級為高級。路面類型選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結構為面層(水泥混凝土)厚度為22厘米;基層(6%水穩砂礫)厚度為18厘米;底基層(5%水穩砂礫)18厘米;地質為中濕類型要加鋪墊層(砂墊層)厚度為20厘米。基層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表面平整,載荷在重復作用后的累計變形不大,因此,采用6%的穩定砂礫做基層,5%水穩砂礫做下基層。4.1.3 施工要求對材料的要求:粗集料,應質地堅硬、耐久、符合規定級配,最大粒徑不應超過40毫米;細集料,應清潔,細度摸數在2.3以上.施工準備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基層的檢查與整修,基層的寬度、路拱與標高、表面平整度

22、和壓實度,均應檢查其是否符合要求。養生的要求:潮濕養生,每天均勻撒水數次,至少延續14天。4.1.4路面設計計算書根據自然條件和地質條件 自然區劃二區 粉質中液限粘土1.干燥類型1)交通分析:初年交通量中型汽車1010輛/晝夜, 載重汽車中各種車型所占的比例(%)東風eq-140 39% , 解放ca-10b 28% , 解放ca390 33%,大型汽車1250輛/晝夜,黃河jn150 44% , 沃爾沃 29% , 黃河jn162 27%, 設計使用年限(年)15年, 交通量平均增長率(%)6.8%。擬建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 路面設計軸載換算結果表 車 型 pi (kn) i ni (次/日)

23、 東風 eq-140前 軸 23.7 1 424后 軸 69.2 1 解 放ca390前 軸 22.10 1 303后 軸 56.60 1解 放 ca10b前 軸 19.4 1 283后 軸60.851 黃 河jn150前 軸 49 1 337后 軸 101.6 1 沃爾沃 n8648前 軸 55 1 437后 軸 120 1 黃 河jn162前 軸 59.5 1 476后 軸1151 ns=ini(pi/100) ns=2150 ne= 13593205 (次) 屬于特重交通等級。2)初擬路面結構根據自然條件地質條件 2 粉質中液限粘土由表3.0.1,相應于安全等級三級的變異水平等級為中級。

24、根據二級公路,重交通等級和中級變異水平等級,查表4.4.6,初擬普通混凝土面層厚度為0.22m。基層選用水泥穩定砂礫(水泥用量6%),厚18厘米, 底基層基層選用水泥穩定砂礫(水泥用量5%),厚18厘米;地質為中濕類型要加鋪墊層(砂墊層)厚度為20厘米。普通水泥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為寬3.5m,長4.0m。縱縫為設拉桿平縫,橫縫為設傳力桿的假縫。 3)路面材料參數確定按表3.0.6,取普通混凝土面層的彎拉強度標準值為5.0mpa,相應彎拉彈性模量標準值為31gpa。查附錄f.1,路基回彈模量取30mpa。查附錄f.2,低劑量無機結合料穩定土墊層回彈模量取600mpa,水泥穩定粒料基層回彈模量取1

25、300mpa。按式(b.1.5)計算基層頂面當量回彈模量如下: 普通混凝土面層的剛度半徑按式(b.1.3-2)計算為 4 )計算荷載疲勞應力 按式(b.1.3),標準軸載在臨界荷載位處產生的荷載應力計算為 因縱縫為設拉桿平縫,接縫傳荷能力的應力折減系數kr=0.87。考慮設計基準期內荷載應力累計疲勞作用的疲勞應力系數。 根據公路等級,由表b.1.2,考慮偏載和動載等因素對路面疲勞損壞影響的綜合系數kc=1.20。 按式(b.1.2),荷載疲勞應力計算為 5) 溫度疲勞應力由表3.0.8,區最大溫度梯度取88(/m)。板長4.0m,l/r=4.5/0.667=6.65,由圖b.2.2可查普通混凝

26、土板厚h=0.22m,bx=0.71。按式(b.2.2),最大溫度梯度時混凝土板的溫度翹曲應力計算為溫度疲勞應力系數kt,按式(b.2.3)計算為再由式(b.2.1)計算溫度疲勞應力為.查表3.0.1,二級公路的安全等級為三級,相應于三級安全等級的變異水平等級為中級,目標可靠度為85%。再據查得的目標可靠度和變異水平等級,查表3.0.3,確定可靠度系數r=1.13。按式(3.0.3) 因而,所選普通混凝土面層厚度(0.22m)可以承受設計基準期內荷載和溫度應力的綜合疲勞作用。2.中濕類型1)根據稠度可查得w=1.0,土基回彈模量為30mpa,h =0.18m,e=180 mpa按式(b.1.5

27、)計算基層頂面當量回彈模量如下: 普通混凝土面層的剛度半徑按式(b.1.3-2)計算為r=0.537h=0.5372)計算荷載疲勞應力 按式(b.1.3),標準軸載在臨界荷載位處產生的荷載應力計算為 因縱縫為設拉桿平縫,接縫傳荷能力的應力折減系數kr=0.87。考慮設計基準期內荷載應力累計疲勞作用的疲勞應力系數。 根據公路等級,由表b.1.2,考慮偏載和動載等因素對路面疲勞損壞影響的綜合系數kc=1.20。 按式(b.1.2),荷載疲勞應力計算為 3)溫度疲勞應力由表3.0.8,區最大溫度梯度取88(/m)。板長4.0m,l/r=5.0/0.598=7.525,由圖b.2.2可查普通混凝土板厚

28、h=0.22m,bx=0.71。按式(b.2.2),最大溫度梯度時混凝土板的溫度翹曲應力計算為溫度疲勞應力系數kt,按式(b.2.3)計算為再由式(b.2.1)計算溫度疲勞應力為查表3.0.1,一級公路的安全等級為二級,相應于二級安全等級的變異水平等級為中級,目標可靠度為85%。再據查得的目標可靠度和變異水平等級,查表3.0.3,確定可靠度系數r=1.13。按式(3.0.3) 因而,所選普通混凝土面層厚度(0.22m)可以承受設計基準期內荷載和溫度應力的綜合疲勞作用。 4.2.1 接縫設計 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層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板構成。在溫度變化的影響下會產生不同的 膨脹和收縮,使路面受到破壞

29、,為了保證混凝土板的使用品質,應在水泥混凝路面板縱橫兩個方向設接縫,把整個板面分成若干塊板。4.2.2 縱向接縫應設置縱向施工縫縱向接縫的布設應視路面寬度和施工鋪筑寬度而定,一次鋪筑寬度小于路面寬度時,應設置縱向施工縫。縱向施工縫采用平縫形式,上部應鋸切槽口,深度為3040mm. 寬度為38mm.,槽內灌塞填縫料。一次鋪筑寬度大于4.5m 時,應設置縱向縮縫。縱向縮縫采用假縫形式,鋸切槽口深度應大于施工縫的槽口深度。采用粒料基層時,槽口深度為板厚的1/3,采用半剛性基層時,槽口深度為板厚的2/5。縱縫應與路線中線平行。在路面等寬的路段內或路面變寬路段的等寬部分,縱縫的間距和形式應保持一致。路面

30、變寬部分與等寬部分之間,以縱向施工縫隔開。加寬板在變寬段起終點的寬度不應小于1.0m 。拉桿應采用螺紋鋼筋,設在板厚中央,并應對拉桿中部100mm 范圍內進行防銹處理。拉桿的直徑長度和間距可參照表5.1.3選用。施工布置時,拉桿間距應按橫向接縫的實際位置予以調整,最外側的拉桿距橫向接縫的距離不得小于100mm。4.2.3 橫向接縫每日施工結束或因臨時原因中斷施工時,必須設置橫向施工縫,其位置盡可能選在縮縫或脹縫處。設在縮縫處的施工縫,應采用加傳力桿的平縫形式。其遇有困難需設在縮縫之間時,施工縫采用設拉桿的企口縫形式。橫向縮縫可等間距或變間距布置,采用假縫形式。特重和重交通公路、收費廣場以及臨近

31、脹縫或自由端的3條縮縫,應采用設傳力桿假縫形式,其他情況可采用不設傳力桿假縫形式。橫向縮縫頂部應鋸切槽口,深度為面層厚的1/51/4,寬為38mm,槽內填塞填縫料。傳力桿應采用光面鋼筋,其尺寸和間距可按表5.2.5選用。最外側傳力桿距縱向接縫或自由邊的距離為150250mm。 第 五 章 小 橋 涵 設 計5.1小橋涵位置的選擇 合理地選擇小橋涵位置,是小橋涵設計的重要步驟,它直接關系到路基的穩定,排水的順暢和修建工程量的大小。一般來說,小橋涵位置應服從路線的走向并達到排水順利,路基穩定,工程造價低,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在不降低路線標準的前提下,局部調整路線,使之從較好的橋涵位置通過。此外設置小橋

32、涵應遵循以下原則:逢溝設橋或涵,注意與農田相結合;適應路線平縱并與路基排水系統相協調;考慮水力條件,進出口要平順,避免發生斜流現象全面綜合比較,力求橋涵主體及附屬工程的全部工程量最小,降低工程造價。5.2 涵洞的設計原則根據所在公路的使用性質,任務和示來發展需要,力法語安全經濟適用和美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和養護。考慮農田排隊灌的需要及綜合利用。5.3 涵洞的設計要求行車的要求,即應滿足車輛行車安全,迅速,經濟和舒適。排水的要求,必須保證設計流量能夠安全排泄,并保證路基的穩定不受影響。構造要結構在制造運輸,安裝和使用過程中,應具有規定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和耐久性。5.4 洞口型式選

33、擇八字墻:適用于平坦順直,縱斷面變化不大的河溝。這種洞口形式的水力條件好,工程量小,施工簡單,經濟。一字墻:適用于邊坡規則的人工渠道,這種洞形式工程量小,在窄而深,河道縱斷面變化不大時采用。根據路段的要求,形式所選用的涵洞為八字墻型式。5.5基底坡度的選擇天然河溝縱坡大于3%,小于6%,所以涵洞底可以作成與天然河溝相同的坡度。第六章 路 線 交 叉6.1 交叉概述6.1.1 交叉口設計的基本要求一是保證車輛與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的時間順利通過,使交叉口的通行能適應各條道路的行車要求。二是正確設交叉口立面,保證轉彎車輛的行車穩定,同時符合排水的要求。 6.1.2 交叉口設計的主要內容正確選擇交叉

34、口的形式,確定各組成部分的幾何尺寸。進行交通組織,即合理布置各種交通設施。驗算交叉口行車視距,保證安全通視。交叉口立面設計,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6.2 交叉口設計6.2.1 交叉口設計類型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決于道路網的規劃和周圍建筑的情況,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質,交通組織。常見的形式有“十”字形,“t”字形及其演變而來的x形y形,錯位,多路交叉等。這些交叉口在平面上的幾何圖形,由規劃道路網和街坊建筑的形狀所決定,一般不易改變。 本設計全線設有一處交叉,被交叉公路等級為農村大車道。由于“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簡單,占地少,造價低,設計方便,因此采用此形式。6.2.2 交叉口設計技術指標確定停車視距

35、:一般值75米,低限值55米。確定行車速度:20km/h交叉口半徑:由于此類交叉口多用于交通量小,車速不高的低等級道路,因此右轉車速度的0.5-0.7倍,計算時可用0.6倍。據觀測,右轉車速一般在10-25km/h之間。由此根據規范知汽車的最小轉彎半徑。第七章 設計概算7.1概算的編制原則、依據、編制范圍和總概算額7.1.1編制范圍概算編制范圍為主體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線設施。7.1.2編制依據交通部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 (交工路發1996612號);以下簡稱“部辦法”。交通部公路發1996610號公路工程機械臺班費用定額;交通部公路工程概算定額(交公路發199265號);交通部公

36、路工程預算定額(交公路發199265號);交通部公路發1996612號關于發布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的通知;黑龍江省交通廳交發(1997)22號“關于貫徹交通部公路基本建設工程概算、預算編制辦法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的通知”。7.2工程造價計算說明(1)人工費 根據黑龍江省交通工程造價管理文件、法規及資料匯編規定為:24.69元 /工日。(2)材料價格 主要建筑材料采用黑龍江省公路工程造價管理總站黑龍江省公路工程主要建筑材料二00四年下半年價格表中平均價格。(3)機械使用費、養路費車船使用稅按國發198690號文的計算,養路費按省交通廳、物價局、財政廳文件規定計算。(4)其它直接費、現

37、場經費、間接費其它直接費、現場經費、間接費均按“省補貼規定”的部屬直施工企業費率。其中主副食綜合運距按2.3公里計算:工地轉移費的轉移距離按310公里(工地至牡丹江市距離)計算;企業管理費中含上級管理費。(5)施工技術裝備費、計劃利潤、稅金根據“部辦法”的規定,施工技術裝備費率取3,計劃利潤費取4、稅金取3.41。(6)辦公和生活用家具購置費根據“部辦法”的規定,辦公和生活用家具購置費按13500元/公里計算。(7)征地拆遷費用根據省公里建設技術指南造價管理部分,永久占地考慮用地費、青苗補償費、耕地占地稅、人口安置費、土地開墾費等,水澆地為31000元/畝,旱地為24000元/畝,林地為24000元/畝;臨時用按照占幾年補幾年的原則進行,并且考慮一年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