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案例--王維青.docx_第1頁
一個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案例--王維青.docx_第2頁
一個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案例--王維青.docx_第3頁
一個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案例--王維青.docx_第4頁
一個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案例--王維青.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個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案例 汶上縣康驛鎮第二中學 王維青一、案例馬曉,在我班里是一個性格內向行為怪異的女孩。在老師和同學的眼里,她是一個“問題學生”:性格內向,腦瓜很靈,特長眾多也獨來獨往。她膽子大,脾氣倔,紀律散漫,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對人傲慢無禮,沒有好朋友,學習習慣不好,態度不端正,成績平平。長期得不到友誼和溫暖,使馬曉更加內向,更加孤獨,也更加我行我素。一天到晚,她不是坐在位置上悶悶不樂,就是看著窗外發呆,慢慢的對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屑一顧了。有一次,她竟與一個男生打了起來,而且伶牙俐齒毫不怯懦。我發現后,對她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觀察,并從同學們那里了解了一些情況,進行了一次家訪,了解造成她這樣孤僻犀利的原因。二、案例分析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了解,我從其他老師和學生那里掌握了更多有關馬曉的信息,通過了解,我發現造成馬曉“心理失衡”以致難以合群的個性的原因,但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環境。馬曉是個獨生女,在她兩歲的時候她父母就離婚了,而她爸爸因此患上了抑郁癥,并且越來越嚴重,后來連撫養她的能力也沒有了。她就跟著嬸嬸生活,有時跟著年邁的奶奶生活,由于嬸嬸家有自己的孩子,對她照顧有限,而奶奶又一味的溺愛,有時爸爸看見她,就表現出驚喜,讓她感到害怕,同時,讓她感到深深地自卑。父親沒文化,很少也不能與女兒進行過正常的心理溝通,嬸嬸有心關心她,但是孩子多,經濟壓力大,而且時常要外出打工,奶奶對孫女總是過于寵愛、放任的,凡事都依馬曉的,于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得不到關愛理解,成長中的煩惱也無人訴說,慢慢養成了孤僻,自卑,我行我素的性格。三、教育策略(1)多管齊下以誠感化對馬曉這樣的學生僅僅依靠班主任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多管齊下,“綜合治理”。了解了她的家庭狀況后,并分別和她父親奶奶和嬸嬸進行了溝通。我發現她奶奶年事較高,不具備教育孩子的能力,我就和她嬸嬸溝通,希望她能多點時間關注關注這個不幸的孩子,給她一個人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她打開心扉,沒想到馬曉的嬸嬸很是深明大義,十分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也積極地配合我的工作,表示不再外出打工,在家里干點零活,爭取多陪陪孩子,這為我的學校教育工作打好了后方基礎。我和馬曉進行過多次深入地交流。她不是一個簡單的孩子,悟性高于其他學生,而且知識面較廣,非常喜歡讀書,愛好寫作,畫畫。憑著自己平時的閱讀和積累,我能跟她做較深入的交流,談我們共同讀過的書,談理想,寫讀書筆記,然后我給她指導,我寫的一些隨筆也給她看,并且把她喜歡看的書借給她看,若有疑難,我便和她一起到圖書館或上網查詢資料,在答疑解惑中師生共同學習,也融洽了彼此的關系,提高了她求知的熱情,主要是她不再封閉自己,有時候也和其他同學一起探討問題。其他同學看我們在一起談文學,也參與進來,這樣馬曉也與其他同學正常交流了。慢慢的,她臉上出現了笑容,對別人多了幾分友善和熱情。(2) 和風細雨給予關愛老師對于那些問題學生“另眼相看”,潤物細無聲,在幫助教育學生時。要學會換位思考,與學生在交流的火花中熔化問題。在任何時刻,都不放棄一個學生。表面堅強,內心脆弱的人,往往比常人更需要尊重和關懷。“問題學生”的心理比別人要多幾分敏感,他們常常將一顆渴望被關注和被尊重的心靈裹藏在密麻麻的針刺外殼里。只有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才能慢慢走近他們的心靈,喚醒他們那份被遮蔽的良知和自信。在學生面前,我從未將馬曉以“問題學生”對待,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外生活,我總是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我發現了馬曉的喜好和特長,并且認定這個孩子見解獨特,頭腦靈活。有一次學校舉行了作文比賽,她獲得了一等獎,我讓她上臺談談自己的感受,她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非常流利的精彩的發表了一次演講,獲得了師生熱烈的掌聲。這一個個細節的溫暖,使她自信心大增,也學會了自我約束,得到了同學們的信任和喜愛。(3)量才而用建立威信雖然馬曉還不能很好的融入這個集體,但她點子多,聰明。我就讓她做學習委員,并策劃一些學習活動。她一開始不肯接受,后來在我的鼓勵下接受了,她喜歡上了這項工作,把工作做的有模有樣的。馬曉出色地組織領導才能讓其他同學刮目相看,也贏得了大家對她的尊重和欣賞。同學們的支持和贊揚又使她的集體觀念極大地增強,各方面日益進步。四、收獲與反思經過一年的努力,馬曉的“問題”都已得到明顯地好轉。她基本上能克制自己不良的情緒,同學關系也相處得較好,和嬸嬸之間的交流也大大增多了,學習成績也進步了,在工作上已經成為我的得力助手。對此,我獲得了一些有益的啟示:1、要特別重視“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決不能漠視他們的存在。毫無疑問,教育好一個“問題學生”肯定要比教育好其他學生付出更多的辛勞,而且大多“問題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習慣已造成偏差定勢,要轉變并非易事。許多老師常比較功利地認為與其花那么多時間去管好一個“問題學生”,不如把這些時間用來培養好生,便輕易地放棄了那些更值得關注的學生。只有從人格和權益上更加重視這些“問題學生”,并以高度的責任心,去持之以恒地做好轉化工作,我們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而這種回報往往比其他的收獲更令人欣慰自豪。2、要動員各方力量,共同搞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每個“問題學生”的產生都有其多元的因素:社會的、家庭的、學校(班級)的;過去,現在的,甚至各種原因之間錯綜復雜。我們要將問題置于更加廣闊的背景上去考量,追根溯源,權衡輕重,標本兼治。當然,在實際工作中,筆者深感個人力量微弱,當然,面對復雜的社會性問題和學校管理工作中制度性的弊端,哪怕我們竭盡全力地去鼓與呼,最終卻只能讓自己的努力如石沉大海,茫然無助。要充分動用班級的資源,讓其他學生一起來幫助“問題學生”的成長,這也是建設和諧的班級文化的有益契機。3、要注重工作策略,注意從細節中發掘育人的契機。在充分調查了解“問題學生”的前提上,要認真思考教育轉化的策略,有計劃地開展工作,又要注意轉化工作中的偶然性因素,利用好細節,如學生在課堂上的一個舉動,或在課間發生的一場風波,或是作業本中一個異樣的痕跡,等等,細心的老師往往能從中找到問題的突破口,進而巧妙地解決問題。教書育人是細活,需要的是耐心。如果遇事不冷靜,愛沖動,由著性子,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如果事事發脾氣,自以為是,獨斷專行,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一些學生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從此走下坡路。由于每一位學生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教育條件、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狀況的不同,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差異。老師應該看到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