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鑒賞第二課傳統藝術的根源--玉器、陶瓷和青銅器藝術.doc_第1頁
中國美術鑒賞第二課傳統藝術的根源--玉器、陶瓷和青銅器藝術.doc_第2頁
中國美術鑒賞第二課傳統藝術的根源--玉器、陶瓷和青銅器藝術.doc_第3頁
中國美術鑒賞第二課傳統藝術的根源--玉器、陶瓷和青銅器藝術.doc_第4頁
中國美術鑒賞第二課傳統藝術的根源--玉器、陶瓷和青銅器藝術.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美術鑒賞第二課傳統藝術的根源-玉器、陶瓷和青銅器藝術授課年級:高中一年級課時:3課時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工藝美術中具有悠久歷史的玉器、陶瓷和青銅器藝術的基本知識、工藝特點。2.培養學生欣賞古代工藝美術的能力,提高藝術欣賞水平。3.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重點:1.感受各類工藝美術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內涵。2.從掌握知識和掌握欣賞方法來講,重點應放在掌握欣賞方法上。難點:主要是一些專業名詞和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課件教學過程與內容一、組織教學:二、引入新課:在中國古代早期的工藝美術中,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陶瓷和青銅器藝術。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和了解一下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工藝。(出示課題)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藝術教學目的:通過古代石器、玉器的發展,了解人類審美意識的萌生與發展。了解玉器的豐富內涵和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由此對工藝美術獲得初步了解。教學重點:玉器的發展歷史和豐富內涵教學難點: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歷史意義教學過程:一、導入你了解玉的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說說二、新授以硬玉、軟玉、碧玉、水晶等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裝飾品、祭器、陳設品等通稱為玉器。根據現有資料證明,中國最早的玉器出現于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大家知道,我們的祖先那時就是以石頭作為生活、生產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較美麗的、有光澤、有色彩花紋的石頭,就被用來作為裝飾品,后來人們知道了打磨、穿孔、鏤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時代后期,玉就從石頭中分離出來成為工藝品中國古人對玉的解釋除了物質的特性-質地溫潤縝密、光澤柔和外,還賦予它以“德”的含義。商周時代,作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禮儀的“禮玉”,有用于服裝佩飾的“佩玉”,以“佩玉為尚”,成為一種具有社會道德含義的特殊物品,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文人對玉的特征和內涵的典型概括。中國古代制造玉器的工藝,先秦時期稱琢玉,宋代稱碾(nian)玉,今稱碾琢。玉器的造型和紋飾均是靠碾琢而成。玉器的設計創作方法,是因材施藝,科學地利用材質、色澤,盡其玉材美的光澤。(欣賞精美的玉器作品。)三、總結中國傳統玉工藝歷史悠久,品種浩瀚,成就卓越,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以玉的質地來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國特有的文化現象,使本來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層次的審美意蘊。四、作業選一圖進行鑒賞練習第二課時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教學目的:1了解我國制陶工藝的悠久歷史和藝術成就。2通過對陶器的欣賞,培養學生對陶器的欣賞能力,從而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文化和時代精神。教學重點:1陶器與瓷器的區別。2陶器的造型和裝飾的演變。教學難點:陶器的制作和裝飾。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陶器和瓷器。提問導入: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2中國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放映幻燈(貫耳瓶)提問:這是陶器嗎?應是什么器物?2瓷器與陶器的關系陶瓷工藝是陶器工藝和瓷器工藝的總稱。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區別。(1)燒制的原材料不同;(2)燒制的溫度不同;(3)陶器質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質地密實不透水。3.最早的造型藝術陶器屬于造型藝術,180萬年前原始人打制第一個石制工具,那就是最早的造型藝術,在漫長的歲月里,人類為了生存,不斷打制各種形狀的石器工具,打制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造型技能和審美觀念(展示圖片)。4.陶器的產生陶器的出現和火的發明與使用有著密切關系(講解),大約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實踐過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種造型,然后曬干,燒烤后就成了陶器,陶器的出現,標志著原始人階段的結束,新石器時代的到來。原始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類在長期實踐對陶器進行了裝飾,以便形成后來的陶器是實用和審美的有機結合。4.陶器與瓷器的區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是“陶瓷”,其實陶瓷是陶器與瓷器的統稱,從發展的歷程來看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在西漢時陶器和瓷器才分開。展示實物-讓學生鑒別陶與瓷的區別-教師總結展示畫面。區別材料溫度釉聲音硬度光澤陶器黏土700度-900度上低溫釉或不上釉雄渾質地軟、吸水吸收瓷器高嶺土1200度以上上高溫釉清脆質地硬、不吸水反光強,半透明(1)彩陶在古代陶器中,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標志,是指新石器時代彩繪陶器的總稱,在燒制前用紅黑礦物質作色料,在陶胎上繪各種裝飾紋樣,燒后洗刷不脫落。彩陶:人面魚紋盆分析:現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出土于陜西省西安半坡遺址,距今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該陶盆質地細膩,造型敦厚,簡潔樸實,尤其是盆內壁用紅黑色彩繪出的兩組相對的人面魚紋,在圓形的人面上有發髻,兩耳左右各畫一條小魚,口內銜兩魚,在人面之間有兩條魚兒在游動,形成相互追逐的動勢,線條簡練而生動,反映出漁民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創造熱情。(圖片)彩陶二:舞蹈紋彩陶盆分析: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出土于青海省大通縣,距今約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內壁口沿畫三組舞蹈人,各組均為五人,手拉手,頭向一邊側著,兩腿稍微叉開,頭有發辮,身有尾飾。從發辮和尾飾運動的方向,明顯看出這些人正在有節奏地舞蹈著。盛水之后就像一個小小的池塘,人們在岸邊歌舞,別有一番情趣,無論從題材、裝飾、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討論、提問:原始人為什么把圖案裝飾在盆的內側?分析:當時的原始人都是席地而坐,無論拿在手上還上放在地上,多數是俯視,看到的是盆的內壁。彩陶三:漩渦紋尖底瓶分析:實用功能:裝水的容器。瓶口小,攜帶時,水不容易溢出來,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軟的土中,以防傾斜使水外溢,兩側穿繩的耳,注滿水可以用繩子提出水面。審美功能:采用漩渦紋圖案,以漩渦為中心,用點、線、面結合,具有奔放的美感。彩陶四:彩陶甕分析:現藏甘肅省博物館,是儲谷的器具,造型圓渾,飽滿,口內側有弧線紋,外側為鋸齒形裝飾,肩部為菱形連續紋樣,猶如一個華麗的大披肩,正面俯視是以瓶口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適合紋樣。(2)白陶商代為鼎盛時期,基本上都是手制,到了西周,由于印紋硬陶器較多燒制與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燒造了。白陶鬶這是煮食的飲具,猶如昂首搖尾的動物,采用三條腿具有穩定性,口部便于倒物,尾巴易拿,整個陶器有挺拔的氣勢。展示陶器三件-提問-造型與裝飾有哪些變化造型簡單-復雜(象形,不對稱)裝飾簡-繁、平面-立體(3)黑陶黑陶蛋殼杯分析:制酒器,出土于山東日照,藏于山東博物館,屬于新石器晚期的陶器,特點:胎體較薄,胎質細膩,漆黑光亮,從造型上看顯的高貴、典雅。(4)陶器的制作與裝飾制胎(手工、模型注漿)-曬干-裝飾(刻、繪、上釉)-燒制胎-曬干-燒-上釉-再燒釉:化工原料配成的釉漿,在陶器上加釉稱為釉陶,有顏色釉和透明釉。釉上彩:燒成的釉陶上彩繪,再入窖燒烤,這種手法始于宋代。釉下彩:在未燒的胎體上彩繪,覆蓋透明釉,再燒烤,(實物舉例)。(5)宜興陶器宜興是中國陶的故鄉,有陶盆、陶臺、陶柱等,其中的紫砂壺最為出名。紫砂壺有什么獨特功能?怎樣鑒別質量好的紫砂壺?同學們有機會可以去宜興陶瓷博物館了解中國陶器發展過程和中國的民族文化。(6)欣賞精美的陶器和瓷器作品5瓷器的發展商代出現原始瓷,東漢至三國是我國瓷器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時期,三國以后到南北朝,瓷器進入了一個輝煌的發展時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時期是我國瓷器的一個重要的成長時期,這時瓷器普遍用較高的火候燒成,胎質較硬。瓷器在社會生活中日漸受到重視。唐代開始有了“窯”的專稱,它象征著瓷器產量的增長。宋代瓷器產量高且質量好,為明清瓷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元代,我國瓷器大批量行銷海外。明清是我國制瓷業的鼎盛時期,造瓷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胎釉細膩,色澤鮮明移植琺瑯彩和創造粉彩是當時杰出的成就。我國瓷器在造型和裝飾藝術上的特色:從東漢到南北朝,我國青瓷逐步成熟起來,但這一時期的瓷器無論是造型還是紋飾都與青銅器有聯系,這時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與當時人們的審美愛好相一致。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1)胎體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強,顯得秀氣。(2)罐類器形一般為短頸、直口、圓腹。(3)器物為小平底,底下有圓餅狀實足。隋代瓷器的紋飾常見的有幾何紋、花卉紋、動物紋、人物紋,色彩也比較豐富。(重點介紹白釉象首龍柄壺)唐代燒制瓷器的地域擴大,產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藝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為商品廣泛流傳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窯名”,這種傳統習慣一直沿用的現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裝飾更加豐富,采用手法有繪畫、刻花、印花、捏塑等,內容包括日月、花草、樹木、動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時期繼承了唐代的制瓷風格并有所發展,其中密色瓷為當時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時期一些重要的瓷窯體系基本形成,如定窯、耀州窯、磁州窯等。宋代制瓷業比唐代規模更大,名窯眾多,工藝水平超越前代,達到繁榮的新階段。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它的主要標志是全國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窯體系。影響最大的是被后世稱為五大名窯的“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汝窯”的窯址在今河南省臨汝,宋代屬汝州,故稱汝窯?!肮俑G”一般指官方辦的窯廠?!案绺G”是因相傳南宋時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龍泉燒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燒制的瓷器稱“哥窯”弟所燒制的瓷器則稱“弟窯”?!扳x窯”的窯址在今河南省禹縣,古代屬鈞州,因而得名。“定窯”的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古代屬定州,故稱“定窯”。宋代的瓷器不僅創造了許多優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運用上,為陶瓷美學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元、明、清三代,中國的瓷器仍不斷有所發展。白地藍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為明、清兩代瓷器生產的主流。6放映錄象觀看作品。7作業:古代陶器造型與裝飾有什么特色?訪問中國陶器主頁,欣賞部分陶器,談談你的感受?8本課小結。第三課時夏鑄九鼎-商周青銅器藝術教學目的:通過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中具有悠久歷史的青銅器有所了解,培養欣賞古代工藝美術的能力,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教學重點:1從工藝美術的種類來講,重點應放在青銅器方面,因為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繼彩陶之后又一個最燦爛的篇章。2從掌握知識和掌握欣賞方法來講,重點應放在掌握欣賞方法上。教學難點。:主要是一些專業名詞和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教學時間:1課時教具準備:教材、圖片。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常規)二、引入新課:在中國古代早期的工藝美術中,如果說陶器是原始社會新石器時期的象征,那么青銅工藝便可成為奴隸社會工藝美術的典型代表。這一講,就向同學們介紹青銅工藝的產生與發展及主要藝術特征。(出示課題)人類經歷了原始公社時代的漫長跋涉之后,進入了奴隸制社會。在中國,作為奴隸社會文明標志的,是青銅工藝。史家把奴隸制時代稱為“青銅時代”。青銅器的發達的鑄造工藝充分體現了中國奴隸制社會時期高度發展的生產力水平,它的豐富多彩的造型和紋飾,集中反映了中國勞動人民杰出的藝術創造。1什么是青銅器青銅是銅和錫、鉛的合金,因為紅銅(純銅)的熔點很高(1083C),而硬度較低,加入錫,可以降低熔點(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應用上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人類在使用鐵器以前,廣泛地使用青銅鑄造各種器具。2青銅器的分類青銅器的范圍非常廣泛,從功能上大體可分為四類:(1)禮器:商周時期,一些日用青銅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禮時的陳設而被賦于特殊意義,成為青銅禮器。如鼎、鬲、尊等。(2)樂器:到春秋時期,樂器在祭祀和典禮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謂“鐘鳴鼎食”即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如饒、鐘、鈴、鼓等。(3)兵器:現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戰國時最多。有戈、鉞(yue)、矛、劍、鏃(zu)等。(4)工具及車馬具:如犁、鋤、鐮、鏟、斧等。此外,青銅日用器從用途上的主要分類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雜器四種。其中以食器、酒器為主。3青銅工藝在造型和紋飾的主要特征:從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突出成就,是豐富多樣的造型和紋飾,以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藝術風格。中國的青銅工藝,以商、周兩代的青銅器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謂青銅禮器-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為由腹、足、耳三部分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揚火,耳可以穿杠搬運。鼎是青銅禮器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品種,它的實用意義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價值卻體現在對禮治的維護上。一般多用于奴隸主階級的祭祀和宴飲,具有區別尊卑貴賤的功能,是奴隸主統治權力的象征。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語“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三足鼎立”)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華麗,充滿了神秘、威懾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還有一段傳奇的經歷。1939年3月,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吳玉瑤家的農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動困難,人們便想鋸斷大鼎,然后運出,但僅鋸一足,便鋸不斷,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來。后來消息走漏,日本人來搜索未成,便出價70萬圓偽幣收購,當地人們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將此鼎留下??箲饎倮螅?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個耳(后來補上),先存放于安陽縣政府。同年十月底,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